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23
1
作者 冷济高 庞雄奇 +3 位作者 李晓光 高先志 崔丽静 苏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3-480,共8页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已发现的773个油气藏地质特征参数的统计表明,西部凹陷油气藏类型非常丰富,但主要以构造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为主,且复合油气藏发育,近90%的油气藏与断裂有关;油气藏类型受构造带控制明显,缓...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已发现的773个油气藏地质特征参数的统计表明,西部凹陷油气藏类型非常丰富,但主要以构造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为主,且复合油气藏发育,近90%的油气藏与断裂有关;油气藏类型受构造带控制明显,缓坡带主要以构造油气藏为主,中央背斜带多为构造油气藏或与构造有关的岩性油气藏,而陡坡带则多为岩性油气藏;沉积相带控制油气作用明显,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浊积扇相;油气资源在空间上遵循"油气总量平衡模式",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层位上,油气资源互补性强。研究认为西部凹陷具有生烃洼陷、断裂、异常压力和沉积相带联合控藏的特点。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生烃洼陷控制,沙三段和沙四段有效烃源岩大量发育,资源量极为丰富,为西部凹陷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保证;各组段砂体叠合连片,平面展布连续,具较好的储集能力,也为油气的侧向运移提供了条件;东营组沉积末期因走滑引起的大量泄压断裂发育,为油气大规模远距离垂向运移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断陷 西部凹陷 统计分析 成藏规律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隆台地区沙三段砂体发育模式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先志 李晓光 +3 位作者 李敬生 单俊峰 解玉宝 刘宝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7-189,225,共4页
兴隆台地区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西部凹陷正处于凹陷的强烈断陷期,深水浊流沉积十分发育。当时,处于西部凹陷深陷带的兴隆台地区存在一个水下低凸起,阻止了来自研究区东部的近物源沉积物,浊流携带物被迫倾泄在水下凸... 兴隆台地区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西部凹陷正处于凹陷的强烈断陷期,深水浊流沉积十分发育。当时,处于西部凹陷深陷带的兴隆台地区存在一个水下低凸起,阻止了来自研究区东部的近物源沉积物,浊流携带物被迫倾泄在水下凸起的东坡和深洼中。因此,兴隆台潜山的东斜坡及其向东延伸的深洼区发育上倾尖灭型和透镜状浊流砂体。这些浊流砂体纵向主要分布于层序界面附近的湖侵体系域下部和湖退体系域上部,最大湖泛面附近也有分布。砂体分布与层序界面的这种关系,反映断陷盆地断裂活动是导致湖水升降和发生浊流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砂体这种分布模式对预测岩性油气藏分布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分布 岩性油气藏 岩相古地理 体系域 层序地层 辽河西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和勘探方向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成林 金惠 +3 位作者 高嘉玉 刘人和 朱杰 范柏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从构造演化、深层断陷和古隆起特征、储集条件、断裂发育、盖层条件等方面,总结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根据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地质评价参数取值标准,进行区带地质评价,并通过与刻度区类比,得出深层天然气资源量为11161.4... 从构造演化、深层断陷和古隆起特征、储集条件、断裂发育、盖层条件等方面,总结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根据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地质评价参数取值标准,进行区带地质评价,并通过与刻度区类比,得出深层天然气资源量为11161.44×108m3,主要分布在徐家围子、庙台子、长岭、莺山、古龙等区带中。最后拟定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方向为:徐家围子断陷的升平—兴城构造带、徐西斜坡和长岭断陷东部斜坡为战略展开区,徐家围子断陷宋站凸起、丰乐凸起和长岭断陷的中央凸起为战略突破区,莺山—庙台子和古龙等断陷为战略准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层 天然气 成藏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大中旺地区油源及成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先志 陈浩荣 李丙喜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5期308-310,315,共4页
大中旺地区位于黄骅坳陷西部北大港潜山构造带西南倾没端。长期以来对于该区油气成因和油藏特征一直缺少研究。本文研究表明,大中旺地区油气主要分布在沙一段下部的生物碎屑灰岩和云质灰岩段(特殊岩性段),储层溶蚀孔隙发育;圈闭主要为... 大中旺地区位于黄骅坳陷西部北大港潜山构造带西南倾没端。长期以来对于该区油气成因和油藏特征一直缺少研究。本文研究表明,大中旺地区油气主要分布在沙一段下部的生物碎屑灰岩和云质灰岩段(特殊岩性段),储层溶蚀孔隙发育;圈闭主要为受断层控制的断背斜构造;原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中低凝固点、高初馏点、高含硫量和高胶质沥青质等特点,属于未成熟—低成熟油;油源为本地咸水环境下形成的沙一段暗色泥岩。大中旺地区油气藏属于自生自储型,油气分布主要与沙一段烃源岩厚度、特殊岩性段厚度及构造位置有关。大中旺地区进一步勘探应在沙一段沉积环境研究基础上,围绕烃源岩分布范围,选择存在特殊岩性段的有利局部构造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大中旺地区 油源 特殊岩性段 成水环境 沙一段暗色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系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7
5
作者 朱筱敏 米立军 +3 位作者 钟大康 张琴 张善文 吕希学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95-305,共11页
大量的储层分析化验资料研究表明,济阳坳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压溶作用较少。胶结作用主要有十分普遍的石英次生加大胶结、碳酸盐胶结、粘土矿物胶结。碳酸盐胶结物有早、晚两期... 大量的储层分析化验资料研究表明,济阳坳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压溶作用较少。胶结作用主要有十分普遍的石英次生加大胶结、碳酸盐胶结、粘土矿物胶结。碳酸盐胶结物有早、晚两期,早期泥晶方解石主要分布在浅层,连晶方解石充填的深度分布范围大,在中深部最为发育。溶蚀作用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物、长石颗粒和少量岩屑溶蚀。储层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在成岩演化过程中,长石的溶蚀作用、碳酸盐矿物的沉淀与溶解作用是影响孔隙大小的关键因素,早期方解石的胶结有利于后期次生孔隙的发育。在济阳坳陷的次级构造单元中,不同凹陷次生孔隙发育的深度不同。在西部的惠民凹陷次生孔隙主要发育于1500~2400m,向东至东营凹陷则主要发育于1650~2450m,再向东到沾化凹陷为2300~3500m,车镇凹陷为2200~2700m。从西向东、由南向北次生孔隙的发育深度逐步增大是受盆地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古近系 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储层质量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定量评价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琴 朱筱敏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65-472,共8页
采用"主因素"定量评价方法对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质量进行了评价。首先选取储集性能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颗粒分选性、泥质含量、粒径、埋藏压实程度、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强度等参数作为储层质量评价参数,按... 采用"主因素"定量评价方法对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质量进行了评价。首先选取储集性能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颗粒分选性、泥质含量、粒径、埋藏压实程度、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强度等参数作为储层质量评价参数,按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其他子因素相对于母因素—孔隙度的权重系数,然后,采用极大值标准化法计算各评价参数的单项分数,求取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因子Q,在缺乏孔、渗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其他参数的权重系数,求得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因子Q1。根据Q和Q1划分评价标准,并进行储层分类评价,结果与利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碎屑岩储层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用此方法对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进行分类评价,把评价结果与试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其符合率较高。这说明该定量评价方法用于储层综合评价具有可行性,根据Q或Q1的大小,可以快速直观地判定或预测某一地区某一层段的储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碎屑岩储层 灰色关联分析法 储层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14
7
作者 陈书平 漆家福 +1 位作者 于福生 杨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7,共7页
本文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和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点及变形主控因素。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和上下分层的变形特点,构造样式为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包括断冲褶皱、断展褶皱、滑脱褶... 本文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和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点及变形主控因素。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和上下分层的变形特点,构造样式为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包括断冲褶皱、断展褶皱、滑脱褶皱、断弯褶皱和断束褶皱。构造形成时间主要是在第四纪,其中喜马拉雅运动Ⅲ幕主要影响到变形后缘山前推举带的变形,早更新世末期的新构造运动使准噶尔盆地南缘全面变形,形成现今构造格局。研究证明,在构造变形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侏罗系煤层,其分布范围决定了变形范围,其厚度决定了变形强度和应力向前传递的远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构造 构造样式 构造形成时间 变形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构造剖面的分层合并复原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书平 汤良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32-37,共6页
提出了盐构造区复原剖面制作的一种新方法——分层合并复原法,即将盐上、盐下和盐层分别复原,然后合并.与传统盐构造区复原剖面制作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均衡调整,减少了均衡调整计算中的误差,更符合实际变形情况.既可用于... 提出了盐构造区复原剖面制作的一种新方法——分层合并复原法,即将盐上、盐下和盐层分别复原,然后合并.与传统盐构造区复原剖面制作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均衡调整,减少了均衡调整计算中的误差,更符合实际变形情况.既可用于挤压区,也可用于伸展区;既可用于盐下复杂变形区,也可用于盐下简单变形区.理想情况下,还可通过对比两期复原剖面盐的面积,估算在此变形期间流入或流出剖面盐的面积.利用分层复原法制作的库车坳陷盐构造复原剖面反映出库车坳陷盐构造的发育经历了盐层及盐上层沉积期(65-23.3Ma)、盐构造初动期(23.3~1.64Ma)和盐构造定型期(1.64Ma以来)等3个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复原剖面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