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新能源大基地的供气管网动态响应分析
1
作者 单蕾 赵周丙 +4 位作者 郭杰 肖勇 王念榕 史博会 魏开华 《油气与新能源》 2025年第1期24-32,共9页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的背景下,新能源大基地发展迅速。由于风光发电具有间歇性强、波动性大、不稳定的特点,需要引入其他发电类型以平衡其波动性。天然气发电因其响应速度快、污染低,是平衡电网波动性的理想选择,但风、光发电不稳定...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的背景下,新能源大基地发展迅速。由于风光发电具有间歇性强、波动性大、不稳定的特点,需要引入其他发电类型以平衡其波动性。天然气发电因其响应速度快、污染低,是平衡电网波动性的理想选择,但风、光发电不稳定性导致的气电用气需求的显著波动性也对供气管网的动态响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天然气管网数值仿真软件TGNET(气体管道瞬态和稳态模拟计算软件),构建了新能源大基地在内的供气管网基础模型,探索了波动、平稳、限制等3种供气模式下,供气管网满足新能源大基地用气需求的瞬态响应能力。结果表明:波动供气模式下,跟随用气需求调整供气,会显著影响管网主干线的流量和压力,增加了压气站设备的负荷波动;平稳供气模式下,供气管网稳定性强,但供气余量大,需要新能源大基地具有较强的储气能力;限制供气模式下,需要联合末端管存,以满足新能源大基地的波动用气需求,但是应对临时大量用气需求能力较弱。因此,针对新能源大基地的用气需求,不仅需要供气管网具有较强的动态响应能力,还需要联合新能源大基地的储气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合理的调度策略,并通过实时监控保障供气管网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NET 天然气管网 瞬态工况 新能源大基地 调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和天然气生物脱硫技术分析和展望 被引量:24
2
作者 易成高 于寒颖 +1 位作者 赵欢 白建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1-687,共7页
综述了石油和天然气生物脱硫工艺应用的最新进展,对石油和天然气生物脱硫的原理、使用的微生物种类和工艺设计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展望了生物脱硫技术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可能的发展与应用。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原料... 综述了石油和天然气生物脱硫工艺应用的最新进展,对石油和天然气生物脱硫的原理、使用的微生物种类和工艺设计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展望了生物脱硫技术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可能的发展与应用。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原料生物脱硫机理的不同和联系,以及各种工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边远地区、低含硫油气藏的开采和微生物脱硫能力的提高及其工艺的改善,将促使生物除硫技术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脱硫工艺 生物脱硫 红串红球菌 硫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立管系统严重段塞流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明 邓道明 +4 位作者 李晓平 陈金金 吴海浩 李清平 于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3-87,128,共5页
深海油气田开采过程中混合立管系统会出现严重段塞流,造成系统流动特性参数周期性剧烈波动,严重危害海洋开发系统。在混合立管系统的模拟装置上,实验研究了混合立管系统严重段塞流的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立管严重段塞流的1个周... 深海油气田开采过程中混合立管系统会出现严重段塞流,造成系统流动特性参数周期性剧烈波动,严重危害海洋开发系统。在混合立管系统的模拟装置上,实验研究了混合立管系统严重段塞流的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立管严重段塞流的1个周期分为液塞形成、液塞生产、液气喷发和液体回流4个阶段,立管的垂直管段与U形柔性管段的流动特性稍有不同,U形柔性管段在液气喷发阶段产生剧烈抖动;严重段塞流周期随气液相折算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立管压力波动幅度随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液塞长度随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且下倾管增加缓冲容积时液塞长度明显增大,减小出油管长度有利于抑制严重段塞流;在深水混合立管系统结构尺寸变化范围内,垂直管高度和U形柔性管尺寸对严重段塞流的发生范围及特性影响不大。该研究结果将为混合立管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立管 两相流 严重段塞流 流型图 周期 压力波动 液塞长度 结构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清管器的研发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吕惠建 于达 郑荣荣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12年第4期43-46,共4页
油气管道投产和运行都需要进行清管,清管作业主要设备是清管器,但清管器种类繁多、功能不同,就需要根据清管目的合理选择清管器。首先介绍早期的清管球、聚氨酯泡沫清管器、全聚氨酯清管器的优缺点,再介绍包括普通皮碗清管器、钢刷清管... 油气管道投产和运行都需要进行清管,清管作业主要设备是清管器,但清管器种类繁多、功能不同,就需要根据清管目的合理选择清管器。首先介绍早期的清管球、聚氨酯泡沫清管器、全聚氨酯清管器的优缺点,再介绍包括普通皮碗清管器、钢刷清管器和磁性皮碗清管器在内的皮碗清管器的特点,最后对管道智能检测方面突出的漏磁法和超声波法各自特点进行了介绍。了解各种清管器特点能够为选择清管器提供指导,最后指出了清管器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清管作业 清管器 智能 漏磁法 超声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NG冷能的CO_(2)液化提纯及发电工艺设计与优化
5
作者 龚文政 王飞 +5 位作者 王荧光 梁勇 孙恒 郑达 王妍静 史博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为了生产可直接用于工业制造及食品加工的高纯度CO_(2),提出了一种利用LNG冷能液化提纯CO_(2)及发电的新工艺。方法使用HYSYS软件对不同循环工质及不同的运行参数进行模拟,分析了循环工质对CO_(2)液化量和朗肯循环发电功率的影响,... 目的为了生产可直接用于工业制造及食品加工的高纯度CO_(2),提出了一种利用LNG冷能液化提纯CO_(2)及发电的新工艺。方法使用HYSYS软件对不同循环工质及不同的运行参数进行模拟,分析了循环工质对CO_(2)液化量和朗肯循环发电功率的影响,并以产品能耗为标准,对精馏塔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当两级循环工质为纯工质时,丙烯+乙烯的组分搭配液化量和发电功率最大,分别为377900 kg/h,2284 kW;当循环工质为混合物时,该工艺液化量和发电功率明显高于纯工质的情况,且在第一级循环中混合工质乙烷与丙烯物质的量比为9.0∶1.0、第二级循环中混合工质甲烷、乙烯与丙烯物质的量比为2.0∶6.0∶2.0的情况下,液化量和发电功率最大,分别为386200 kg/h,3042 kW;合适的精馏塔塔板数为30块,进料位置为第10块塔板处,回流比为0.6。结论经与单级朗肯循环等其他工艺相比,双级朗肯循环工艺的CO_(2)液化率及?效率高,同时可将LNG冷能转换为电能并生产高纯度的液态CO_(2)产品,用于LNG接收站冷能利用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冷能利用 CO_(2)液化 提纯 朗肯循环 工质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混合原油凝点预测方法
6
作者 何宇轩 苏怀 +4 位作者 张成 苏杨 李鸿英 黄骞 张劲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2,共9页
混合输送是不同原油在同一管道中输送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快速、精准地掌握混合原油的流动参数,是制定混合原油配输方案、保证管道安全高效灵活运行的基础,通过人工取样测试确定混合原油凝点,难以及时有效对进管原油进行管控;运用基于组... 混合输送是不同原油在同一管道中输送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快速、精准地掌握混合原油的流动参数,是制定混合原油配输方案、保证管道安全高效灵活运行的基础,通过人工取样测试确定混合原油凝点,难以及时有效对进管原油进行管控;运用基于组分原油配比和凝点的经验模型计算混合原油凝点,虽简便易行,但在方法上存在预测精度提升的瓶颈;建立一种基于XGBoost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混合原油凝点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当模型以组分原油凝点、密度、黏度以及配比为输入参数时,经8912组数据训练后的混合原油凝点预测平均绝对偏差为1.12℃;当输入参数中组分原油凝点缺失时,预测平均绝对偏差为1.93℃,其中绝对偏差小于2℃的占8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原油 凝点 机器学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物理约束和数据模型改进的成品油管道混油长度预测
7
作者 杜渐 郑坚钦 +4 位作者 蔡庆文 徐宁 夏玉恒 涂仁福 梁永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0,共8页
通过分析混油发展过程并提取变量特征,考察各因素对混油长度的影响机制,构建定制网络层融合机制与数据模型,提高混合模型的机制可解释性及非线性关联能力,构造耦合损失函数并基于分级训练策略优化模型参数,提高模型收敛效果和鲁棒性,并... 通过分析混油发展过程并提取变量特征,考察各因素对混油长度的影响机制,构建定制网络层融合机制与数据模型,提高混合模型的机制可解释性及非线性关联能力,构造耦合损失函数并基于分级训练策略优化模型参数,提高模型收敛效果和鲁棒性,并利用多条管道小批量历史混油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均方误差降低64%;与现有研究成果相比,准确性和鲁棒性有大幅提升,误差的分布区间及平均值分别降低46%和21%;模型基于现场小批量数据,可对多条具有不同运行特性的管道混油长度进行准确预测,有助于提高站场混油控制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管道 混油长度预测 物理约束 梯度优化机制 深度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宫敬 刘德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87-91,共5页
油气水三相混输技术已在海洋和沙漠油田得到广泛的应用,三相流动规律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长62 m、内径25.7 mm的不锈钢管水平环道上,对油气水三相流型及油水反相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油品的粘度为20 mPa.s(20℃),密度为855 kg/m3(20... 油气水三相混输技术已在海洋和沙漠油田得到广泛的应用,三相流动规律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长62 m、内径25.7 mm的不锈钢管水平环道上,对油气水三相流型及油水反相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油品的粘度为20 mPa.s(20℃),密度为855 kg/m3(20℃)。利用高速摄像技术,结合目测来判别流型,绘制了不同含水率情况下的油气水三相流型图。分析了含水率变化对三相流型的影响,并与经典的Taitel流型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发现该模型适合于低含水率下的油气水三相流型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水 三相流 流型 含水率 油水反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线模型法的多批次输油管道在线水力计算
9
作者 李苗 赵伟 +4 位作者 刘春颖 杜渐 李凌波 廖绮 梁永图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2,共11页
针对多批次输油管道油品物性多变、管道水力状态随批次运移情况频繁发生变化、管道仪表存在周期性检修及故障等导致管道在线仿真实施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线模型法的输油管道在线水力计算方法。在历史校准数据的基础上,提出采... 针对多批次输油管道油品物性多变、管道水力状态随批次运移情况频繁发生变化、管道仪表存在周期性检修及故障等导致管道在线仿真实施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线模型法的输油管道在线水力计算方法。在历史校准数据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单步校准的方式更新油品水力计算参数,根据模型计算误差动态选择输油管道模型控制边界,模型计算速度快,实施简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排除故障仪表及数据异常对模型计算精度的影响。基于华南成品油管道运行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对于不同数据异常场景,方法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平均计算精度在95%以上。结果表明:提出的输油管道在线水力计算方法,能够实现起伏地形下的管道沿线参数的实时监测,防止高点拉空、低点超压,预测水击危害,能够有效保障成品油管道的安全、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 多批次输送 在线仿真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油气管道设计若干问题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晋云 郑娟 +1 位作者 刘冰 潘腾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43,共2页
随着我国油气管道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大型输油气管道经过的地区、地形、地貌、地质状况较为复杂,国标GB50251和GB50253已不能满足管道建设需要。针对目前我国大型输油气管道设计中相关问题,从线路和站场选线原则、管道与周围建(构)筑... 随着我国油气管道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大型输油气管道经过的地区、地形、地貌、地质状况较为复杂,国标GB50251和GB50253已不能满足管道建设需要。针对目前我国大型输油气管道设计中相关问题,从线路和站场选线原则、管道与周围建(构)筑物间距控制、线路截断阀、防腐层的选用、站场工艺管道敷设方式等方面,将国内外标准的相关条款进行了对比,提出意见和修订建议,供标准修订和油气管道工程建设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截断阀 防腐层 区域阴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中高温高压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流动实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国丽萍 韩洪升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3,75,共4页
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是为勘探开发低压低渗透油气藏、实现近平衡钻井或负压钻井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针对高温高压下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的流变特性、密度变化和流动阻力开展实验,结果表明:该微泡沫钻井液的流变特性符合幂律流体的流... 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是为勘探开发低压低渗透油气藏、实现近平衡钻井或负压钻井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针对高温高压下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的流变特性、密度变化和流动阻力开展实验,结果表明:该微泡沫钻井液的流变特性符合幂律流体的流变规律,其流变特性参数与压力无关,仅与温度有关;得出稠度系数和流性指数与温度的关系表达式;任意温度下,该微泡沫钻井液密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同一压力时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但随压力增大的速率要大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速率,因此井筒内的钻井液密度要大于地面条件下的密度;给出该微泡沫钻井液在井筒中的流动阻力和压力分布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沫钻井液 高温高压 流变性 密度 流动阻力 可循环 井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管线蜡沉积试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汉勇 宫敬 +1 位作者 于达 邓道明 《石油矿场机械》 2010年第6期5-11,共7页
含蜡原油在开采和管输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的降低会沉积在井壁和管壁上,减小了管道的有效流通截面,降低管道的输送能力,甚至会造成管道堵塞事故。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石油管线蜡沉积的试验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蜡沉积装置的工作原理、特... 含蜡原油在开采和管输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的降低会沉积在井壁和管壁上,减小了管道的有效流通截面,降低管道的输送能力,甚至会造成管道堵塞事故。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石油管线蜡沉积的试验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蜡沉积装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并提出了一些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含蜡原油 蜡沉积 流动安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CO_(2)管道输送的CCS源汇匹配规划研究
13
作者 焦玉博 王玮 +1 位作者 陈杰 李涛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5年第4期31-37,共7页
碳捕集与封存(CCS)的开展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其中碳源与碳汇的合理匹配至关重要。通过管道以超临界态输送CO_(2)是实现源汇匹配的重要方式,有必要在源汇匹配分析中考虑管道输送边界约束。通过综合考虑源汇点容量、碳减排目标、... 碳捕集与封存(CCS)的开展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其中碳源与碳汇的合理匹配至关重要。通过管道以超临界态输送CO_(2)是实现源汇匹配的重要方式,有必要在源汇匹配分析中考虑管道输送边界约束。通过综合考虑源汇点容量、碳减排目标、超临界管道输送条件等因素,重点分析了源-汇、源-源-汇两种典型连接模式对CCS源汇匹配优化结果的影响,并探讨了管道中间增压方式融入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CCS源汇匹配规划研究提供相关依据。结果表明:在考虑超临界CO_(2)管输因素影响后,所分析规划区内部分源点、汇点因无法满足CO_(2)管输约束而无法形成源汇匹配。对比源-汇、源-源-汇两种模式,源-源-汇模式能够起到提升规划区注碳量的效果,在与源-汇模式一致的CO_(2)注入量基础上,源-源-汇模式表现出更优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管道输送 源汇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运标准术语现状及术语标准化建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腾 李云杰 +3 位作者 吴凯旋 刘艳双 夏金星 杨炳辉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3年第2期24-28,共5页
概述了术语在标准中的作用及地位,并在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现有术语的标准情况,以实例的形式介绍、分析了油气储运专业标准中术语及定义方面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强调了术语及术语标准在专业标准体系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油气储运专... 概述了术语在标准中的作用及地位,并在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现有术语的标准情况,以实例的形式介绍、分析了油气储运专业标准中术语及定义方面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强调了术语及术语标准在专业标准体系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油气储运专业进行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建议结合术语提取技术和语料库管理软件进行油气储运术语标准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运 标准术语 术语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品油顺序输送实验环道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国玺 聂四明 +3 位作者 方利民 李岩松 宾鑫莉 梁永图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17年第6期1-5,24,共6页
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对混油的处理会增加管道运营成本,因此需要研究混油的形成机理和复杂边界条件对其影响机理以改进混油切割和处理工艺。文中在相关环道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采用多种环道元件和管道结构以及不同运行工况的实验环... 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对混油的处理会增加管道运营成本,因此需要研究混油的形成机理和复杂边界条件对其影响机理以改进混油切割和处理工艺。文中在相关环道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采用多种环道元件和管道结构以及不同运行工况的实验环道。设计从实验室规格、实际工况和实验流程出发,根据相似准则及水力条件计算确定环道管径、可行流速、运行压力等参数,并据此完成泵和传感器等仪器的选型。最后设计了2个代表性实验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油 成品油 实验环道 顺序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花16-2油田海底管道原油蜡沉积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江俊达 黄启玉 +2 位作者 高雪冬 朱祥瑞 张雨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5-180,共6页
针对流花16-2油田海底管道原油蜡沉积严重的问题,利用环道蜡沉积实验,研究了不同原油温度、流速、油流与管壁温度区间及长时间老化作用影响下的蜡沉积规律和蜡沉积物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溶解度、剪切剥离、老化等不同的机理和作用下,... 针对流花16-2油田海底管道原油蜡沉积严重的问题,利用环道蜡沉积实验,研究了不同原油温度、流速、油流与管壁温度区间及长时间老化作用影响下的蜡沉积规律和蜡沉积物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溶解度、剪切剥离、老化等不同的机理和作用下,原油温度、流速、油流与管壁温度区间及长沉积时间老化作用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蜡沉积物质量、沉积速率、含蜡量和实际沉积蜡质量。尽管流花16-2原油为低凝、低黏、低含蜡原油,但其所在海域较低的水温仍可使管道发生严重的蜡沉积,因此建议在制定清蜡方案时考虑更短的清管周期,确保油田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6-2油田 海底管道 蜡沉积 环道蜡沉积实验 老化作用 蜡沉积物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气田工程模式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晶 金科君 +2 位作者 梁羽丰 张浩然 梁永图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4-48,共5页
海上油气田的合理开发决定海上油气田开采的可靠性、经济性、适应性。在参考现有单个指标评价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制定评分等级标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以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为三个主要指标的海上油气田工程模式... 海上油气田的合理开发决定海上油气田开采的可靠性、经济性、适应性。在参考现有单个指标评价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制定评分等级标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以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为三个主要指标的海上油气田工程模式综合评价模型,以定量评价优选海上区块最佳的工程模式方案,以期有助于经济合理开发海上油气田。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有效地避免了单一指标评价不全面的缺陷,为海上工程模式优选提供了一种更加系统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田 工程模式 综合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容法的原油含水率测量实验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亮 王颖 陈树仁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18年第4期9-12,59,共5页
原油含水率测量方法包括电容法、射线法、短波吸收法、微波法等,经过对比,基于电容法的原油含水率测量方法的优点更突出。文中介绍了电容法测量含水率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原油含水率 电容法 油水混合物 平行板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墨翰 邓心茹 《海洋石油》 CAS 2017年第1期93-100,共8页
海洋油气开发中的水下生产系统以其适用性强、效率高、经济性能好等诸多优势,成为适用于深水或超深水油气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此文在阐述水下生产系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典型的水下生产系统,分析了实施水下生产系统存... 海洋油气开发中的水下生产系统以其适用性强、效率高、经济性能好等诸多优势,成为适用于深水或超深水油气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此文在阐述水下生产系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典型的水下生产系统,分析了实施水下生产系统存在的部分问题,对我国水下生产系统的发展提出建议,旨在推动我国自主研发水下生产系统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开发 水下生产系统 水下增压 水下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管道破损处泄漏特性实验环道设计
20
作者 何国玺 聂四明 +1 位作者 李岩松 梁永图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18年第5期11-14,共4页
文中借鉴顺序输送环道设计的有关经验,利用相似原理,设计了一个采用多种环道结构和元件的实验平台。该设计根据实际事故情况设置泄漏孔形状等边界条件,可最大限度模拟实际泄漏事故过程,研究各运行工况下管道破损处的出流特性和扩散规律... 文中借鉴顺序输送环道设计的有关经验,利用相似原理,设计了一个采用多种环道结构和元件的实验平台。该设计根据实际事故情况设置泄漏孔形状等边界条件,可最大限度模拟实际泄漏事故过程,研究各运行工况下管道破损处的出流特性和扩散规律,为泄漏量预测、泄漏后停泵方案优化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管道 泄漏 出流特性 实验环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