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地球物理信息描述太古宇潜山有效储集体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新培 于雪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0-278,共9页
基于新采集处理的高精度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综合地震、地质、油藏信息细化描述潜山内幕构造,有效提高潜山界面和内幕断层解析的精度和可靠性。东胜堡潜山形态表现为北西~南东向展布的背斜特征,发育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三组断层... 基于新采集处理的高精度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综合地震、地质、油藏信息细化描述潜山内幕构造,有效提高潜山界面和内幕断层解析的精度和可靠性。东胜堡潜山形态表现为北西~南东向展布的背斜特征,发育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三组断层,其中北东向断层为主干断层,断层间切割关系比较合理。依据变质岩潜山多种类型岩性的测井响应差异和微观储集空间特征,综合3700系列测井资料定性识别6大类岩性,建立优势岩性和有利储层测井识别综合图版,进一步完善太古宇变质岩孔隙-裂缝型储层测井评价技术。通过有机结合井眼的“硬数据”与地震的“软数据”,从骨架岩石特征、储层流体等方面分析影响内幕反射特征的关键因素,针对性提取38种井旁地震属性,解析地震反射特征,寻找岩性-裂缝-地震反射~产能之间的匹配关系,优选能量属性,实现内幕有利储集体预测。结果表明,有利储集体发育具有一定的分段性,在潜山顶面以下50~300m范围内最为发育,局部表现出不规则透镜体状,是东胜堡潜山油藏开发的有利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潜山内幕 波阻抗 层位标定 地震属性 东胜堡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沉积期次的划分技术 被引量:33
2
作者 孙怡 鲜本忠 林会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8-473,共6页
综合地震、测井及钻井信息,建立以三维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解释为基础,以岩心、成像测井资料作标定,以单井测井信号小波变换分析为核心的砾岩体沉积旋回划分技术。利用成像测井资料进行沉积旋回识别的关键在于合理实现"图像"与... 综合地震、测井及钻井信息,建立以三维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解释为基础,以岩心、成像测井资料作标定,以单井测井信号小波变换分析为核心的砾岩体沉积旋回划分技术。利用成像测井资料进行沉积旋回识别的关键在于合理实现"图像"与"岩相"的转换,并利用岩心资料对地层成像测井图像进行刻度,消除地质解释的多解性,建立不同类型的岩相模式。通过地震约束和岩心、成像测井标定下的测井信号多尺度、高分辨率的小波变换分析,可将一维测井信号变换到二维时频域,便能很好地反映信号的周期特征和局部异常,进而为砂砾岩体的旋回划分和内部结构解剖提供技术支持。对济阳拗陷车镇凹陷陡坡带古近系巨厚砂砾岩体的实际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对于用生物化石或测井组合法难以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砂砾岩发育区的沉积期次划分和内部结构解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体 小波变换 沉积旋回 内部结构 测井信息 车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与地层等时对比 被引量:24
3
作者 胡光明 王军 +1 位作者 纪友亮 贾爱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5-751,共7页
已有的河流层序地层模式在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体系域的划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苏里格气田盒8段河流相准层序对比,发现河谷中存在阶梯状河流阶地。现代河谷地貌的研究表明,这种阶地是构造抬升过程中,次级间歇性构造抬升导致... 已有的河流层序地层模式在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体系域的划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苏里格气田盒8段河流相准层序对比,发现河谷中存在阶梯状河流阶地。现代河谷地貌的研究表明,这种阶地是构造抬升过程中,次级间歇性构造抬升导致河流下蚀与侧蚀—沉积交替的结果。而构造下降过程所引起的基准面上升和可容空间增速的变化又影响了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考虑构造运动在河流层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河流阶地与相邻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修正了Wright等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认为构造运动控制了河流层序的发育,构造上升半旋回形成水退体系域,为一系列相对等时的阶地,构造下降半旋回形成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为构造抬升早期形成的河谷充填物,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与Wright等的含义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层序地层模式 河流阶地 等时对比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文25东块聚合物微球调驱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娄兆彬 李涤淑 +2 位作者 范爱霞 杜振惠 宋先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5-132,共8页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技术设想;以现有微球制备技术为基础,通过调整水相比、交联比和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研制出了适于文东试验区孔喉尺寸及油藏特征的系列调驱微球,并在高温高盐的...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技术设想;以现有微球制备技术为基础,通过调整水相比、交联比和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研制出了适于文东试验区孔喉尺寸及油藏特征的系列调驱微球,并在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下,评价了微球的膨胀性能、抗剪切强度和持久稳定性;采用均质和非均质填砂模型,模拟了微球浓度、注入量和注入模式对调驱效果的影响,为矿场试验方案的合理制订提供了理论支撑;文25东微球调驱矿场试验共实施2个层系9个井组,通过"PI技术"的动态调整,共注各类调驱微球276.58 t,总体实现了注入压力升高、波及体积改善和明显增油的目的;通过微球调驱,区块自然递减显著下降,油田稳产基础进一步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剩余油挖潜 聚合物微球调驱 实验评价 矿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文25东块聚合物微球调驱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娄兆彬 李涤淑 +2 位作者 范爱霞 杜振惠 宋先保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5期646-650,共5页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技术设想。通过调整水相比、交联剂比例和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研制出了适用于文东试验区孔喉尺寸及油藏特征的系列调驱微球;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评价了微球的...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技术设想。通过调整水相比、交联剂比例和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研制出了适用于文东试验区孔喉尺寸及油藏特征的系列调驱微球;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评价了微球的膨胀性能、抗剪切强度和稳定性;采用均质和非均质填砂模型,模拟了微球质量浓度、注入量和注入模式对调驱效果的影响。在文25东2个层系9个井组进行了微球调驱试验,通过"PI技术"的动态调整,共注入各类调驱微球276.47 t,总体达到了升高注入压力、提高波及体积和明显增油的目的。通过微球调驱,区块自然递减显著下降,油田稳产基础进一步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剩余油挖潜 聚合物微球调驱 矿场应用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尔则油田泥盆系F_4顶层油藏注富气混相驱实验 被引量:7
6
作者 娄兆彬 李道轩 +1 位作者 吴修利 成伟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2期213-217,共5页
在扎尔则油田F4顶层油藏开展富气混相驱,具有良好的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条件。长细管实验研究了注入富气组成对混相驱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目前地层压力、温度条件下注入富气的最小混相组成,并揭示注入富气组成在影响驱油效率的同时,也影响... 在扎尔则油田F4顶层油藏开展富气混相驱,具有良好的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条件。长细管实验研究了注入富气组成对混相驱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目前地层压力、温度条件下注入富气的最小混相组成,并揭示注入富气组成在影响驱油效率的同时,也影响驱油速度,且在近混相驱范围内对富气驱效果的影响更为强烈。长岩心驱替实验表明:开发初期注富气效果要好于水驱后注富气,但水驱后注入最小混相组成流体仍可获得非常高的驱油效率,高含水油藏注富气混相驱有望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随着富气注入量的增加,混相驱最终采收率也增加,但存在增幅减缓的"拐点",原因是轻烃组分超越原油流动,使有效驱替容积部分损失,气油比的"台阶"式变化将是经济确定富气注入量的重要标志;在富气注入量较小时,连续注入比气水交替注入效果好,建议扎尔则油田小型先导试验采用连续注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富气混相驱 细管实验 长岩心驱替实验 扎尔则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高阶累积量相关法砂体预测 被引量:4
7
作者 高云 宋维琪 +1 位作者 刘仕友 杨凯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4,共7页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地层叠置关系复杂,物性纵横向变化剧烈,地震反射特征差异小,给砂体识别尤其是砂体边界的识别带来了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地震信号多尺度高阶累积量的相关分析技术。在高阶统计量分析理论和小波分析理论...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地层叠置关系复杂,物性纵横向变化剧烈,地震反射特征差异小,给砂体识别尤其是砂体边界的识别带来了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地震信号多尺度高阶累积量的相关分析技术。在高阶统计量分析理论和小波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对地震记录进行高阶统计量变换计算,然后对该变换结果进行多尺度分解。为了使相关分析结果更加可靠,在对上述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计算时,适当地加入了计算多尺度地震记录的包络结果。对算法从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上给出了论证,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经技术处理后,使原来较模糊甚至很弱的地震记录有了清楚的显示。在平面上,原来的地震资料中几乎不能分辨的砂体及边界得到了清晰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多尺度分析 高阶累积量 相关分析 砂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山油藏多因素神经网络裂缝综合识别技术——以垦利潜山油藏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陶国秀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38,共3页
针对潜山油藏井间储层预测的难题,利用地震探测技术对潜山油藏裂缝进行预测。运用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技术综合多种与裂缝有关的地质因素,对垦利潜山油藏储层中的裂缝进行了定量化预测和描述。预测结果表明,裂缝发育方向主要为北西向,其... 针对潜山油藏井间储层预测的难题,利用地震探测技术对潜山油藏裂缝进行预测。运用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技术综合多种与裂缝有关的地质因素,对垦利潜山油藏储层中的裂缝进行了定量化预测和描述。预测结果表明,裂缝发育方向主要为北西向,其次为北东及近东西向;通过综合评价将裂缝发育强度细分为3个等级,该技术预测结果与地质认识对应性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藏 裂缝预测 多因素神经网络 综合识别 控制因素 地震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域研究在临盘油田临2块馆三段次生底水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庆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84,87,共4页
为了精细描述储层及其非均质性,准确了解剩余油分布及流体流动特征,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分级,提出了渗流域的概念及其划分依据和方法。在临盘油田临2块馆三段次生底水油藏开展了利用沉积微相、测井曲线、夹层、流动系数及流体地球化学... 为了精细描述储层及其非均质性,准确了解剩余油分布及流体流动特征,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分级,提出了渗流域的概念及其划分依据和方法。在临盘油田临2块馆三段次生底水油藏开展了利用沉积微相、测井曲线、夹层、流动系数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等资料划分渗流域的研究。将馆三段渗流域划分为A,B,C,D4种类型,剩余油主要集中在C型及CD复合型渗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域 储层流动单元 剩余油分布 临2块 馆三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