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
被引量:
31
1
作者
朱明
代一丁
+4 位作者
朱俊章
舒誉
林鹤鸣
庞雄奇
姜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共11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开发主要目的层序和探明储量集中在新近系,古近系油气藏由于埋藏深、钻井成本高等原因而导致勘探程度较低。HZ-A古近系文昌组低孔低渗砂岩岩性油藏位于惠州凹陷HZ26洼西次洼南部斜坡区,该油藏的储层物性较差...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开发主要目的层序和探明储量集中在新近系,古近系油气藏由于埋藏深、钻井成本高等原因而导致勘探程度较低。HZ-A古近系文昌组低孔低渗砂岩岩性油藏位于惠州凹陷HZ26洼西次洼南部斜坡区,该油藏的储层物性较差,横向变化较大,具有"低孔低渗"特点,而且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油、水层及干层共存,无统一的油水界面,给油藏的定量描述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HZ-A古近系油藏为例,系统分析了区域地质特征、烃源岩特征、储集层特征、盖层特征、油藏地质特征、原油来源、成藏期与储层演化匹配关系和浮力成藏下限,提出了HZ-A古近系油藏是常规油藏和致密油藏的过渡类型的新认识,丰富了研究区油气成藏地质规律的认识,对于勘探珠江口盆地古近系自生自储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古近系
低孔低渗储层
油藏地质特征
成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成熟演化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常健
邱楠生
+2 位作者
刘一锋
李慧莉
阙永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3-841,共19页
尽管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富含有机质且已发现其生成的原油,但关于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研究却很薄弱.根据基础地质资料、古地温梯度和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本文定量模拟了塔里木盆地6口典型井的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和这套烃源岩底界、顶界...
尽管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富含有机质且已发现其生成的原油,但关于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研究却很薄弱.根据基础地质资料、古地温梯度和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本文定量模拟了塔里木盆地6口典型井的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和这套烃源岩底界、顶界在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白垩纪末期及现今成熟度的平面分布规律.塔北隆起南部、塔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在石炭—二叠纪作为沉降中心接受了巨厚的沉积物,造成这些地区石炭系烃源岩底界成熟度在二叠纪末期达到0.9% ~ 1.3%(中—高成熟),顶界为0.5% ~0.9%(低—中成熟),成为有利生油区.中生代时期,塔里木盆地中、东部长期处于沉降状态,石炭系烃源岩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白垩纪末期,塔中低凸起和满加尔凹陷的石炭系底界成熟度为0.7% ~0.9%(中成熟),顶界为0.5%~0.7%(低成熟);而塘古孜巴斯坳陷底界成熟度为0.9% ~1.1%(中—高成熟),顶界为0.7% ~0.9%(中成熟).受羌塘地体、拉萨地体、印度板块分别与欧亚板块南缘碰撞远程效应的影响,塔西南坳陷和巴楚隆起在中生代一直处于隆升剥蚀状态,烃源岩热演化进入停滞状态.新生代以来,塔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演化为前陆盆地,再次接受了巨厚沉积物,致使石炭系烃源岩快速成熟演化,底—顶界成熟度现今已超过2.0%,进入干气阶段.满加尔凹陷石炭系烃源岩自石炭纪至今一直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现今达到最大,为0.8% ~ 1.0%.另外,热史研究表明塔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石炭系烃源岩具有二次生烃潜力.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热史研究成果,而且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石炭系烃源岩
镜质体反射率
成熟度演化
二次生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地层压力演化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
28
3
作者
郭迎春
庞雄奇
+2 位作者
陈冬霞
冷济高
田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6-433,共8页
以川西坳陷中段现今地层压力分布、测井资料分析及超压成因机制探讨为基础,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恢复该地区的地层压力演化史,讨论增压机制的阶段差异性、不同机制增压幅度的差异性以及压力演化对天然气运移聚集成藏的控...
以川西坳陷中段现今地层压力分布、测井资料分析及超压成因机制探讨为基础,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恢复该地区的地层压力演化史,讨论增压机制的阶段差异性、不同机制增压幅度的差异性以及压力演化对天然气运移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超压的主要成因机制有欠压实作用(晚三叠世早期—侏罗纪末)、生烃作用(早侏罗世末—新近纪)和构造挤压作用(白垩纪至今),构造挤压和生烃作用是现今须家河组超压的主要成因。侏罗系超压的主要成因是超压传递作用,主要发生在白垩纪以来构造活动强烈时期。超压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超压产生的裂缝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输导和超压驱动促使了侏罗系"远源次生气藏"的形成。侏罗系压力系数高值区和须家河组中高超压带是该区今后勘探优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压力
欠压实
生烃增压
构造挤压
超压传递
成藏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三段储层孔隙定量演化
被引量:
9
4
作者
潘志鸿
庞雄奇
+6 位作者
郭坤章
徐田武
胡涛
唐令
邵新荷
倪仕琪
徐源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9,共9页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三段是重点勘探目标之一,沙三段发育常规储层及致密储层,如何有效进行孔隙度预测、分析储层致密演化是目前的重要难点。在分析研究区储层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基础上,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并...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三段是重点勘探目标之一,沙三段发育常规储层及致密储层,如何有效进行孔隙度预测、分析储层致密演化是目前的重要难点。在分析研究区储层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基础上,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并结合埋藏史建立了以时间、深度为参数的孔隙度模型。该模型将成岩作用分为4段,即浅部压实作用、压实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溶蚀作用结束以后的压实胶结作用,可以模拟出地史过程中储层孔隙演化。该模型经过实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符合实际地质情况且精度较高,可以推广到相同沉积相带储层孔隙演化模拟,为濮卫地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埋藏史
孔隙演化
定量模拟
沙三段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毛细管力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判别
被引量:
14
5
作者
姜航
庞雄奇
+4 位作者
施和生
朱俊章
白静
施洋
高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9-876,共8页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评价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致关重要。本文在回顾前人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储层与围岩介质的物性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不是绝对的,而是取决于砂岩与围岩介质物性之间的相对关系,并与埋深具有一定的关系...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评价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致关重要。本文在回顾前人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储层与围岩介质的物性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不是绝对的,而是取决于砂岩与围岩介质物性之间的相对关系,并与埋深具有一定的关系。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判别方法:利用砂岩储层和围岩介质的毛细管力比值判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有效储层临界条件下的毛细管力比值随埋深增加表现出逐渐增大趋势,其物性下限也随埋深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根据该方法在珠一坳陷深部古近系储层中识别出的有效储层与测井解释成果基本吻合。该方法对于优选油气勘探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力比值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
油气勘探
珠一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冲绳海槽构造沉降的回剥和正演耦合分析
被引量:
3
6
作者
郭迎春
解习农
+1 位作者
沈中延
庞雄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03-1810,共8页
冲绳海槽是研究边缘海盆地动力学的理想区域。本文在对南冲绳海槽的地震剖面进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回剥法和正演法研究了海槽的构造沉降特征。利用回剥方法对南冲绳海槽进行构造沉降史的定量模拟分析表明:南冲绳海槽具有发育时代晚...
冲绳海槽是研究边缘海盆地动力学的理想区域。本文在对南冲绳海槽的地震剖面进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回剥法和正演法研究了海槽的构造沉降特征。利用回剥方法对南冲绳海槽进行构造沉降史的定量模拟分析表明:南冲绳海槽具有发育时代晚而演化程度高的特点,0.1Ma以来的构造沉降量占到总构造沉降量的60%以上;南冲绳海槽北端是一个持续拉张沉降的过程,而由于台湾弧-陆碰撞,在接近台湾北部的南冲绳海槽南端则有一个明显差异沉降(相对隆升)的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应用正演法模拟得到的理论构造沉降量与回剥得到的实际沉降量,发现南冲绳海槽处于早期的初始沉降阶段,南北两端均存在异常构造沉降,南端早期的异常沉降是台湾弧-陆碰撞造成的,晚期的异常沉降和北端的异常沉降是动力沉降造成的。构造沉降幅度和出现动力沉降时期的对比表明海槽具有从北至南的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构造沉降
初始沉降
回剥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
被引量:
31
1
作者
朱明
代一丁
朱俊章
舒誉
林鹤鸣
庞雄奇
姜航
机构
中海
石油
(
中国
)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地球
科学
学院
盆地与
油藏
研究
中心
出处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共11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海东部海域大中型油气田地质特征(编号:2011ZX05023-006-003)"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开发主要目的层序和探明储量集中在新近系,古近系油气藏由于埋藏深、钻井成本高等原因而导致勘探程度较低。HZ-A古近系文昌组低孔低渗砂岩岩性油藏位于惠州凹陷HZ26洼西次洼南部斜坡区,该油藏的储层物性较差,横向变化较大,具有"低孔低渗"特点,而且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油、水层及干层共存,无统一的油水界面,给油藏的定量描述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HZ-A古近系油藏为例,系统分析了区域地质特征、烃源岩特征、储集层特征、盖层特征、油藏地质特征、原油来源、成藏期与储层演化匹配关系和浮力成藏下限,提出了HZ-A古近系油藏是常规油藏和致密油藏的过渡类型的新认识,丰富了研究区油气成藏地质规律的认识,对于勘探珠江口盆地古近系自生自储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古近系
低孔低渗储层
油藏地质特征
成藏机理
Keywords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Huizhou sag
Paleocene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reservoir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ccumul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成熟演化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常健
邱楠生
刘一锋
李慧莉
阙永泉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地球
科学
学院
盆地与
油藏
研究
中心
中石化
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3-841,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25010
410721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462013YJRC034)资助
文摘
尽管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富含有机质且已发现其生成的原油,但关于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研究却很薄弱.根据基础地质资料、古地温梯度和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本文定量模拟了塔里木盆地6口典型井的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和这套烃源岩底界、顶界在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白垩纪末期及现今成熟度的平面分布规律.塔北隆起南部、塔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在石炭—二叠纪作为沉降中心接受了巨厚的沉积物,造成这些地区石炭系烃源岩底界成熟度在二叠纪末期达到0.9% ~ 1.3%(中—高成熟),顶界为0.5% ~0.9%(低—中成熟),成为有利生油区.中生代时期,塔里木盆地中、东部长期处于沉降状态,石炭系烃源岩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白垩纪末期,塔中低凸起和满加尔凹陷的石炭系底界成熟度为0.7% ~0.9%(中成熟),顶界为0.5%~0.7%(低成熟);而塘古孜巴斯坳陷底界成熟度为0.9% ~1.1%(中—高成熟),顶界为0.7% ~0.9%(中成熟).受羌塘地体、拉萨地体、印度板块分别与欧亚板块南缘碰撞远程效应的影响,塔西南坳陷和巴楚隆起在中生代一直处于隆升剥蚀状态,烃源岩热演化进入停滞状态.新生代以来,塔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演化为前陆盆地,再次接受了巨厚沉积物,致使石炭系烃源岩快速成熟演化,底—顶界成熟度现今已超过2.0%,进入干气阶段.满加尔凹陷石炭系烃源岩自石炭纪至今一直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现今达到最大,为0.8% ~ 1.0%.另外,热史研究表明塔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石炭系烃源岩具有二次生烃潜力.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热史研究成果,而且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石炭系烃源岩
镜质体反射率
成熟度演化
二次生烃
Keywords
Tarim Basin, Carboniferous source rocks (CSR), Vitrinite reflectance,Maturity evolution, Secondar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地层压力演化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
28
3
作者
郭迎春
庞雄奇
陈冬霞
冷济高
田军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地球
科学
学院
盆地与
油藏
中心
中国
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6-433,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11CB201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100)
文摘
以川西坳陷中段现今地层压力分布、测井资料分析及超压成因机制探讨为基础,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恢复该地区的地层压力演化史,讨论增压机制的阶段差异性、不同机制增压幅度的差异性以及压力演化对天然气运移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超压的主要成因机制有欠压实作用(晚三叠世早期—侏罗纪末)、生烃作用(早侏罗世末—新近纪)和构造挤压作用(白垩纪至今),构造挤压和生烃作用是现今须家河组超压的主要成因。侏罗系超压的主要成因是超压传递作用,主要发生在白垩纪以来构造活动强烈时期。超压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超压产生的裂缝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输导和超压驱动促使了侏罗系"远源次生气藏"的形成。侏罗系压力系数高值区和须家河组中高超压带是该区今后勘探优选目标。
关键词
异常压力
欠压实
生烃增压
构造挤压
超压传递
成藏
川西坳陷
Keywords
abnormal pressure
under-compaction
hydrocarbon generated overpressure
tectonic compression
overpressure transmiss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三段储层孔隙定量演化
被引量:
9
4
作者
潘志鸿
庞雄奇
郭坤章
徐田武
胡涛
唐令
邵新荷
倪仕琪
徐源
机构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地球
科学
学院
盆地与
油藏
研究
中心
中国
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9,共9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东濮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增储区带研究"(P15022)
文摘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三段是重点勘探目标之一,沙三段发育常规储层及致密储层,如何有效进行孔隙度预测、分析储层致密演化是目前的重要难点。在分析研究区储层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基础上,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并结合埋藏史建立了以时间、深度为参数的孔隙度模型。该模型将成岩作用分为4段,即浅部压实作用、压实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溶蚀作用结束以后的压实胶结作用,可以模拟出地史过程中储层孔隙演化。该模型经过实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符合实际地质情况且精度较高,可以推广到相同沉积相带储层孔隙演化模拟,为濮卫地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埋藏史
孔隙演化
定量模拟
沙三段
东濮凹陷
Keywords
diagenesis, burial history, porosity evolution,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Es3, Dongpu dpression
分类号
TE1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毛细管力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判别
被引量:
14
5
作者
姜航
庞雄奇
施和生
朱俊章
白静
施洋
高阳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地球
科学
学院
盆地与
油藏
研究
中心
中国
海洋
石油
(
中国
)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
中心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9-876,共8页
基金
中海油总公司"十二五"重大专项"南海东部海域低孔低渗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与实践"(项目编号CNOOC-KJ125ZDXM07LTD)的成果
文摘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评价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致关重要。本文在回顾前人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储层与围岩介质的物性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不是绝对的,而是取决于砂岩与围岩介质物性之间的相对关系,并与埋深具有一定的关系。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判别方法:利用砂岩储层和围岩介质的毛细管力比值判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有效储层临界条件下的毛细管力比值随埋深增加表现出逐渐增大趋势,其物性下限也随埋深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根据该方法在珠一坳陷深部古近系储层中识别出的有效储层与测井解释成果基本吻合。该方法对于优选油气勘探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毛细管力比值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
油气勘探
珠一坳陷
Keywords
capillary pressure ratio
effective reservoir
physical threshold
petroleum exploration
Zhu 1 Depressio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冲绳海槽构造沉降的回剥和正演耦合分析
被引量:
3
6
作者
郭迎春
解习农
沈中延
庞雄奇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地球
科学
学院
盆地与
油藏
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
地质
大学
(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
科学
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03-1810,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编号G2007CB411702)中国边缘海的形成演化及重大资源的关键问题项目资助的成果
文摘
冲绳海槽是研究边缘海盆地动力学的理想区域。本文在对南冲绳海槽的地震剖面进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回剥法和正演法研究了海槽的构造沉降特征。利用回剥方法对南冲绳海槽进行构造沉降史的定量模拟分析表明:南冲绳海槽具有发育时代晚而演化程度高的特点,0.1Ma以来的构造沉降量占到总构造沉降量的60%以上;南冲绳海槽北端是一个持续拉张沉降的过程,而由于台湾弧-陆碰撞,在接近台湾北部的南冲绳海槽南端则有一个明显差异沉降(相对隆升)的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应用正演法模拟得到的理论构造沉降量与回剥得到的实际沉降量,发现南冲绳海槽处于早期的初始沉降阶段,南北两端均存在异常构造沉降,南端早期的异常沉降是台湾弧-陆碰撞造成的,晚期的异常沉降和北端的异常沉降是动力沉降造成的。构造沉降幅度和出现动力沉降时期的对比表明海槽具有从北至南的演化进程。
关键词
冲绳海槽
构造沉降
初始沉降
回剥
正演模拟
Keywords
Okinawa Trough
tectonic subsidence
initial subsidence
back stripping
forward simulatio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
朱明
代一丁
朱俊章
舒誉
林鹤鸣
庞雄奇
姜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成熟演化研究
常健
邱楠生
刘一锋
李慧莉
阙永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地层压力演化及其成藏意义
郭迎春
庞雄奇
陈冬霞
冷济高
田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三段储层孔隙定量演化
潘志鸿
庞雄奇
郭坤章
徐田武
胡涛
唐令
邵新荷
倪仕琪
徐源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毛细管力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判别
姜航
庞雄奇
施和生
朱俊章
白静
施洋
高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南冲绳海槽构造沉降的回剥和正演耦合分析
郭迎春
解习农
沈中延
庞雄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