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二连断陷盆地陡带区地球物理响应及地震采集关键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东 李海东 +4 位作者 杨蕾 付滨 陈敬国 王金宽 田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0-538,共9页
断陷盆地陡带区多沉积于湖盆的边界同生断层一侧,具有山高坡陡、近物源、沉积速度快的特点,多发育有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或扇三角洲,在地震相上多表现为楔形杂乱相、楔形空白相。本文所述内蒙古二连断陷盆地探区的陡带区沉积大量厚度大... 断陷盆地陡带区多沉积于湖盆的边界同生断层一侧,具有山高坡陡、近物源、沉积速度快的特点,多发育有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或扇三角洲,在地震相上多表现为楔形杂乱相、楔形空白相。本文所述内蒙古二连断陷盆地探区的陡带区沉积大量厚度大、延伸长、无分选的粗细混合碎屑物质,造成地震资料存在能量弱、信噪比低、成像差的问题。为有效改善陡带区地震资料品质难以满足地质需求的问题,本文在对大量陡带区地震资料的分析,在充分分析陡带区沉积模式基础上完成了断陷盆地陡带区地球物理建模以及地球物理响应论证。认为大量的粗碎屑物质未经分选、快速沉积是导致断陷盆地陡带区地震采集资料反射能量弱、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困难的直接原因。据此,通过充分的理论论证、模拟以及实际资料验证,推荐断陷盆地陡带区地震资料采集时采用较高的覆盖次数、相对适中的面元、较宽方位和适宜的炮检距。该成果可为类似地区的地震勘探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陡带区 粗碎屑 地球物理响应 地震采集 二连断陷盆地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深部边界及成矿制约:来自综合地球物理的认识 被引量:13
2
作者 严加永 吕庆田 +5 位作者 张永谦 刘卫强 王栩 陈昌昕 徐峣 刘家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4-558,共15页
江南造山带位于组成华南大陆的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之间,是揭示华南陆块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探索该地区大规模岩浆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键窗口。前人在构造学、岩石学和矿床学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对江南造山带的深部结构认识不明,... 江南造山带位于组成华南大陆的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之间,是揭示华南陆块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探索该地区大规模岩浆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键窗口。前人在构造学、岩石学和矿床学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对江南造山带的深部结构认识不明,导致对其定义、边界范围、形成时代及演化过程等方面长期存在争议,故亟需开展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工作,为解决上述争议问题提供约束。鉴于后期构造运动对上地壳大幅改造的影响,致使对于江南造山带的深部边界存在不同认识,本文以重力数据和航磁数据为主、辅以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并与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资料相结合,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深部边界。综合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深部电性结构及75种元素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聚类分析结果,推测钦杭结合带可能为江南造山带东南侧深部边界,并推断了江南造山带北部可能的深部边界和周缘的断裂构造。基于上述结果和认识,分析了区域构造对金、铜矿床的控制作用,认为江南造山带深部边界及深部断裂扮演了成矿系统中“导矿通道”的角色,从深大断裂形成之初就提供了铜、金等幔源成分为主的矿物质,在合适位置就位成矿;后期复杂的构造运动,使得局部位置再次活化,成矿物质重新富集迁移,在次级断裂等有利位置形成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铜金等矿床。因此,本文基于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所识别和划分的断裂构造格架,不仅可为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深部边界提供参考,也可为寻找幔源为主的金属矿床提供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重磁 综合地球物理 电阻率 地球化学聚类分析 成矿系统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测井反问题机器学习数据集的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邵蓉波 史燕青 +3 位作者 周军 肖立志 廖广志 侯圣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86-3101,共16页
基于数据驱动机器学习的智能地球物理测井有望显著提高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数据驱动的测井反演如储层参数预测面临小样本、少标签和可解释性差等困难.通常,人工解释实测数据集是测井机器学习标签的主要来... 基于数据驱动机器学习的智能地球物理测井有望显著提高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数据驱动的测井反演如储层参数预测面临小样本、少标签和可解释性差等困难.通常,人工解释实测数据集是测井机器学习标签的主要来源.由于井下油气储层复杂多样,测井反演具有多解性,且地层具有非均质性,实测数据集构建的标签体系不仅量少,可靠性也存疑.本文提出基于地质领域知识和岩石物理机理模型,通过正演模拟构建测井反问题机器学习数据集的方法.从地质约束出发,综合考虑井眼环境、测井仪器、地层模型及流体分布等影响,由测井领域知识正演生成测井数据以弥补实测数据集的不足,以此实现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的融合.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正演生成的测井数据集有效扩充了样本和标签数量,其参与储层参数预测及储层划分深度神经网络训练,对发展数据驱动及数据与机理混合驱动的方法、提升测井储层评价参数预测模型效果,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测井 反问题 机器学习 数据集 正演模拟 机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赋能型油气人工智能学科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
作者 李景叶 林伯韬 +3 位作者 胡晓东 范媛 廖广志 高秋香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6,共8页
高校“人工智能+”学科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人工智能和应用学科双向赋能,形成了侧重人工智能学科的“人工智能+X”和侧重应用学科的“X+人工智能”两种复合型学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探索了双向赋能型油气人工智能学科融合复合... 高校“人工智能+”学科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人工智能和应用学科双向赋能,形成了侧重人工智能学科的“人工智能+X”和侧重应用学科的“X+人工智能”两种复合型学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探索了双向赋能型油气人工智能学科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了侧重人工智能学科的“人工智能+油气”和侧重油气学科的“油气+人工智能”两种复合型学科,创立了人工智能+油气交叉学科,油气+人工智能交叉学科方向,本科人工智能+研究生油气一体化培养三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油气人工智能学科平台牵引的“一平台三融合”人才培养新体系,培养出既懂油气又懂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学科融合、培养模式创新、针对性培养以及实践成效、全球胜任力等方面均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赋能 学科融合 人工智能 油气工程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变换时频分析的超深层栅状储集体识别
5
作者 李宗杰 饶莹 +3 位作者 赵振聪 龚伟 李弘艳 周子康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3-1541,共9页
顺北地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形成了致密基岩与储集体相互交错排列的栅状储集体结构.现有资料显示栅状储集体内部的“栅体”尺寸和“栅体”之间的间隔均较小.受限于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基于地震数据以及传统的地震属性分... 顺北地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形成了致密基岩与储集体相互交错排列的栅状储集体结构.现有资料显示栅状储集体内部的“栅体”尺寸和“栅体”之间的间隔均较小.受限于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基于地震数据以及传统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难以有效刻画栅状储集体结构,进而影响储层预测和钻井轨迹设计.本文运用W时频变换方法得到时频谱,该方法具有峰值对应主频、时频谱能量集中、高频和低频区域都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特别是W时频变换方法得到的时频谱能量沿主频两侧对称分布,且呈纺锤形,主频宽两头窄,主频处的时频剖面分辨率与地震数据一致,有效频宽范围内远离主频处的时频剖面分辨率则高于地震数据.因此,利用丰富的高分辨率的地震时频谱信息、多频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为有效地识别栅状储集体中“栅体”的特征,进一步提升识别栅状储集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地区 碳酸盐岩储层 时频分析 W变换 栅状储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倾角约束的逆时偏移
6
作者 范旭 马军茂 +2 位作者 王晨 马凯 李亦航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3,共7页
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是一种高精度偏移成像方法,适用于复杂构造的成像,但是该方法对偏移速度模型较敏感。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倾角约束逆时偏移,将正传和反传波场分解为不同角度分量,进而利用倾角约束成像条件,显著提升了逆时偏... 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是一种高精度偏移成像方法,适用于复杂构造的成像,但是该方法对偏移速度模型较敏感。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倾角约束逆时偏移,将正传和反传波场分解为不同角度分量,进而利用倾角约束成像条件,显著提升了逆时偏移在速度不准确情形下的成像质量。同时,即使在速度准确情形下,由于其他非一次反射波能量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成像假象,而提出的倾角约束逆时偏移可以利用菲涅尔带内的反射信息明显压制此假象。此外,为了提高效率,进行震源正传波场的分解时,可以利用对高频波场成分计算入射角来实现。复杂模型数值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存在速度误差的情况下,改善了成像质量,并且在速度正确的情况下,压制非一次反射波导致的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倾角约束成像条件 速度误差 倾角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盆浅水三角洲河道砂体定量表征与控制因素探究及霸县凹陷实例
7
作者 谢爽慧 朱筱敏 +1 位作者 叶蕾 黄捍东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6-467,共22页
浅水三角洲是含油气盆地中的重要储集层,河道砂体定量表征是高效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基础。本研究定量测量9个现代三角洲的分支河道形态学参数,提出基于分支河道形态学差异可将三角洲分为伸长状、枝状与网状3类,供给沉积物粒度细、低砂... 浅水三角洲是含油气盆地中的重要储集层,河道砂体定量表征是高效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基础。本研究定量测量9个现代三角洲的分支河道形态学参数,提出基于分支河道形态学差异可将三角洲分为伸长状、枝状与网状3类,供给沉积物粒度细、低砂地比利于伸长状分支河道形成,供给沉积物粒度中等、砂地比中等、高河流流量利于形成枝状分支河道,供给沉积物粒度相对粗、砂地比高、相对低河流流量利于网状分支河道形成。浅水湖盆背景下形成的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沙河街组一段(简称“沙一段”)浅水三角洲平原砂地比中等(0.34)、河流流量最强,形成枝状分支河道;内前缘砂地比高(0.51)、河流流量较平原降低,形成网状分支河道。调研7个不同构造背景与供源体系的野外露头,挖掘其定量参数,数据表明供源体系与盆地类型控制河道规模,断陷湖盆扇三角洲分支河道规模最小,坳陷湖盆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规模最大,分支河道与水下分支河道的厚度与宽度之间呈指数关系,由于外前缘水动力更为复杂,形成的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宽深比较平原、内前缘分支河道范围更广;应用该定量关系得出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沙一段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宽度介于35.5~218.8 m之间,内前缘分支河道宽度介于25.1~138.1 m之间,外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宽度介于46.7~235.7 m之间,未受到湖浪等改造而呈现“席状化”的表现。期望以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为基础,建立可适用于地下沉积区定量表征的三角洲河道砂体发育模型,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定量表征 控制因素 霸县凹陷 沙河街组 沙一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电测井的泥质砂岩储层参数反演及流体性质识别研究
8
作者 赵培强 侯雨庭 +2 位作者 李高仁 陈宇 柯式镇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66-4076,共11页
泥质砂岩储层黏土含量高,孔隙结构复杂,造成基于电阻率测井的饱和度计算遇到挑战,本文尝试利用介电测井资料开展泥质砂岩储层参数反演及流体性质识别研究.首先,优选含泥质影响的介电泥质砂岩(DSS)模型和Lichtenecker–Rother(L-R)模型... 泥质砂岩储层黏土含量高,孔隙结构复杂,造成基于电阻率测井的饱和度计算遇到挑战,本文尝试利用介电测井资料开展泥质砂岩储层参数反演及流体性质识别研究.首先,优选含泥质影响的介电泥质砂岩(DSS)模型和Lichtenecker–Rother(L-R)模型表征储层不同频率的介电响应,并根据2-范数构建目标方程.然后,利用模拟退火方法求解目标方程,反演得到含水饱和度、黏土长轴方向电导率、矿化度和均匀性指数等参数.再利用岩心数据刻度双电层中Stern层阳离子比例、黏土长轴方向电导率与阳离子交换容量(CEC)的关系,进而准确计算储层CEC.最后,建立一种基于介电测井资料的流体类型识别图版.实际测井资料应用表明,反演的储层参数与岩心结果吻合好,基于建立的图版解释结果与试油结论的符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测井 泥质砂岩 参数反演 阳离子交换量 流体性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层理缝岩石物理建模及其地震响应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双全 钟庆良 +3 位作者 李忠平 张敏 赵欣 李向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3-1281,1287,共10页
裂缝介质的岩石物理建模及其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裂缝性储层预测的重要基础,通过岩石物理建模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地震反演及储层描述方法。针对非常规页岩油气储层具有的水平层理缝特征,开展了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其地震... 裂缝介质的岩石物理建模及其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裂缝性储层预测的重要基础,通过岩石物理建模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地震反演及储层描述方法。针对非常规页岩油气储层具有的水平层理缝特征,开展了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其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利用实际岩样数据与测井数据,采用Voigt-Reuss-Hill(VRH)边界和等效自相容近似(SCA)理论,将非粘土、粘土、孔隙和流体进行组合得到岩石背景介质;结合实际裂缝产状和发育规律信息,通过Chapman多尺度裂缝岩石物理模型引入水平层理缝;采用传播矩阵方法正演得到地震响应。基于此,结合实际工区资料,形成了一套基于多尺度裂缝岩石物理模型的水平层理缝建模方法及技术流程,并在江汉油田页岩油储层中进行了应用研究。正演结果表明:页岩储层的水平层理缝较发育,地震响应具有明显的频变特征,而且水平层理缝的裂缝长度与裂缝密度是影响其地震各向异性最重要的参数,以上参数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水平层理缝地震预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pman模型 频变特征 地震各向异性 水平层理缝 岩石物理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分频多级稀疏正则化反演方法——以渤中凹陷石臼坨凸起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为例
10
作者 王剑 吴亚宁 +3 位作者 王涛 贾万丽 包一凡 刘立峰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9,共12页
常规地震反演技术对井网密度小、单层厚度小及非均质性强的储层预测精度低。基于匹配追踪与Wigner-Ville分布时频方法、稀疏理论及贝叶斯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分频的多级稀疏正则化反演方法,进行了模型数据测试,并在渤中凹陷石臼坨... 常规地震反演技术对井网密度小、单层厚度小及非均质性强的储层预测精度低。基于匹配追踪与Wigner-Ville分布时频方法、稀疏理论及贝叶斯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分频的多级稀疏正则化反演方法,进行了模型数据测试,并在渤中凹陷石臼坨凸起古近系东营组二段储层预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分频多级稀疏正则化反演主要思路为利用匹配追踪-Wigner-Ville分布技术(MP-WVD)将地震信号分解为大、中、小3个尺度的频段;采用贝叶斯理论构建多尺度稀疏反演目标函数,将L2,L1,L0范数约束项分别作用于大、中、小尺度反演过程,以大尺度反演结果为中尺度反演的先验约束,以中尺度反演结果为小尺度反演的先验约束,最终反演结果为小尺度反演的结果。(2)模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MP-WVD时频谱比连续小波变换时频谱、S变换时频谱的能量集中性更强,时间和频率方向的分辨率均更高,且有效克服了WVD变换时频谱交叉项干扰的问题。(3)地震分频多级稀疏正则化反演在渤中凹陷石臼坨凸起古近系东营组二段储层波的应用结果显示,纵波阻抗反演结果与测井声波阻抗曲线吻合度较高,比稀疏脉冲反演结果的分辨率更高,较高的纵向分辨率对薄层刻画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地震信号 匹配追踪-Wigner-Ville分布 稀疏正则化 贝叶斯理论 波阻抗 薄储层刻画 东营组 渤中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域传播矩阵法地震AVA多参数反演
11
作者 丁乾龙 沈金松 +2 位作者 陈双全 冉尚 龙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7-969,共13页
传播矩阵理论考虑透射损失和层间多次波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给出了任意入射角条件下多层介质的纵横波反射系数谱,相较于Zoeppritz方程及其简化关系,理论上能够得到更高精度的AVA(amplitude-versus-angle)多参数反演结果。时间域传播矩阵... 传播矩阵理论考虑透射损失和层间多次波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给出了任意入射角条件下多层介质的纵横波反射系数谱,相较于Zoeppritz方程及其简化关系,理论上能够得到更高精度的AVA(amplitude-versus-angle)多参数反演结果。时间域传播矩阵法反演由于需要计算全频段的雅可比矩阵,往往需要更大的内存。不同于时间域反演,频率域反演只针对特定频率进行计算,具有内存占用小的优点,而传播矩阵在频率域内对反射系数谱进行求解很好地满足了频率域反演的需求。本文在频率域计算目标函数梯度,并使用L-BFGS(limited-memory 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算法加速反演的收敛速度。为了验证频率域传播矩阵法反演的有效性,对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反演。在频率域应用传播矩阵地震叠前反演方法能够稳定反演地层参数,与Zoeppritz方程反演的对比结果表明,频率域传播矩阵反演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矩阵理论 ZOEPPRITZ方程 AVA反演 L-BFGS算法 频率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x引导的智能速度建模方法
12
作者 张海风 袁三一 +2 位作者 王丹阳 于越 王尚旭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1-715,共15页
速度建模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现有的人工智能方法虽然能高效建模,但往往缺少领域知识引导,没有考虑成像结果与速度模型的结构相似性,导致地质结构刻画不准确。为此,提出基于Dix引导的智能速度建模方法,在时间域结合成像... 速度建模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现有的人工智能方法虽然能高效建模,但往往缺少领域知识引导,没有考虑成像结果与速度模型的结构相似性,导致地质结构刻画不准确。为此,提出基于Dix引导的智能速度建模方法,在时间域结合成像剖面与层速度的结构相似性以及Dix物理关系,优化神经网络建模过程。首先,以共中心点(CMP)道集和速度谱作为输入,提取反映相对大小和变化趋势的速度特征。其次,再输入叠加剖面,通过均方根(RMS)速度标签和Dix激活函数,引导速度特征转换成与叠加剖面结构相似的层速度(隐藏层)。测试结果表明,Dix激活函数能够引导网络利用地质结构优化速度模型,学习形态上的简单映射关系,提升泛化能力。预测的速度模型能够准确刻画地层边界且具有良好横向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建模 结构相似性 Dix激活函数 叠加剖面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电磁(TFEM)技术——油气检测原理与方法
13
作者 何展翔 陈涛 +3 位作者 陈本池 石艳玲 刘雪军 陈晓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2-1045,共14页
本文主要基于频率域理论分析了激电效应与电磁感应的分离方法及相关施工方法技术,但相关理论及方法技术同样适用于时间域电磁相关问题。电磁法在识别深部目标是否含流体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研究高精度储层流体电磁检测技术对油气田勘探开... 本文主要基于频率域理论分析了激电效应与电磁感应的分离方法及相关施工方法技术,但相关理论及方法技术同样适用于时间域电磁相关问题。电磁法在识别深部目标是否含流体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研究高精度储层流体电磁检测技术对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毛管模型与电化学理论,认为极化电场与流体浓度以及微观电荷迁移和积累密切相关,且具有时间依赖性和频率依赖性。通过电扩散假说和薄膜极化理论,可以解释极化效应的本质。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等效复电阻率模型,导出电磁油气检测的基本公式,进一步分析了相关参数对准确表征油气储层的电性异常,特别是与储层含油气相关的激发极化效应在电磁场振幅和相位曲线的表现。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优化收发距、频率等施工参数,有效提取激发极化效应,从而识别油气储层的分布。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激发极化效应在电磁场相位及微分曲线上的特征,与理论数学表征相呼应,提出了适用于储层激发极化效应的数据采集有效参数和临界频率的计算方法。最后,讨论了该方法在流体检测中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特征曲线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为电磁法油气检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电磁法 油气检测 参数优化 激发极化效应 双电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页岩油岩石物理建模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庆良 唐海 +1 位作者 石秀平 赵建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5-516,563,共13页
潜江凹陷潜江组地层盐间页岩层矿物类型复杂,相关的岩石物理建模研究较少,因此仅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参数解释的难度较大,后期甜点预测存在风险。首先,选择合适的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解决利用常规资料难以准确求解多种矿物含量的... 潜江凹陷潜江组地层盐间页岩层矿物类型复杂,相关的岩石物理建模研究较少,因此仅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参数解释的难度较大,后期甜点预测存在风险。首先,选择合适的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解决利用常规资料难以准确求解多种矿物含量的问题,具体如下:①将LithoScanner岩性成果作为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及预测,并建立多个矿物含量的预测模型;②将随机森林算法作为研究区较为准确的机器学习方法,并将矿物含量预测结果用来直接约束测井评价模型进行优化求解;③得到的测井解释成果与实验室X衍射成果数据基本一致,说明了该机器学习方法用于解决研究区复杂岩性问题时的可行性和优势。然后,由实验室岩石物理测试分析确定盐间页岩层大部分岩石为各向同性介质,饱油条件下其速度存在较为明显的频散现象,考虑到盐间页岩层矿物类型多且主要发育矿物的含量相对均等,故将以多种矿物为骨架的自洽各向同性介质模型作为矿物和干岩石混合模型,结合Boris全频段流体置换模型,建立了研究区盐间页岩层岩石物理模型及建模流程。最后得到的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际测井数据吻合度高,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潜江组页岩油“甜点”的地震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凹陷 页岩油 机器学习 岩性扫描 自洽模型 Bor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各向异性海底多金属硫化矿地层时域电磁响应模拟与特征分析
15
作者 龙刚 沈金松 +1 位作者 苏朝阳 冉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288,共15页
海底多金属硫化矿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资源来源,可以满足全球对铜、银和金等贵重金属日益增长的需求。由于海底构造崎岖起伏,沉积和成矿环境复杂,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矿的探测及资源量的估算仍存在较大困难,尤其是矿物颗粒排列与矿脉定向分布... 海底多金属硫化矿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资源来源,可以满足全球对铜、银和金等贵重金属日益增长的需求。由于海底构造崎岖起伏,沉积和成矿环境复杂,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矿的探测及资源量的估算仍存在较大困难,尤其是矿物颗粒排列与矿脉定向分布引起的电各向异性,给电磁探测数据的处理解释带来挑战。为此,本文基于拟态有限体积法以及向后Euler差分格式对时域Maxwell方程进行离散,利用直接求解器PARDISO对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实现三维海底多金属硫化矿电各向异性地层的瞬变电磁响应模拟;通过模拟响应研究山丘状沉积环境对瞬变电磁响应的影响,分析沉积层围岩电导率各向异性以及多金属硫化物异常体电导率各向异性的电磁响应影响,对比不同电各向异性地层模型电磁响应的影响差异,得到含金属硫化矿地层的电磁响应模式。响应模拟结果表明:无论是围岩电各向异性还是多金属硫化物电各向异性,均对瞬变电磁响应产生较大影响;围岩电各向异性相较于多金属硫化物电各向异性对电场的影响较小;两种不同电各向异性模型均表现出水平各向异性相较于垂直各向异性对电场影响更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三维正演 有限体积法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I介质qSV-qSV波高精度非双曲时距曲线方程近似形式研究
16
作者 柴益博 张峰 许韬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近年来,宽频、大吨位的横波可控震源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横波地震在气云区成像和地质构造解释等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横波对各向异性尤为敏感,然而即使在较为简单的VTI(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qSV波的传播特征也... 近年来,宽频、大吨位的横波可控震源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横波地震在气云区成像和地质构造解释等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横波对各向异性尤为敏感,然而即使在较为简单的VTI(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qSV波的传播特征也相当复杂,例如在较强各向异性条件下(各向异性参数σ> 0.3),qSV-qSV波的时距曲线在中-远偏移距(x/z=1.7~2.0)出现“横波三重波”(shear wave triplication)现象,导致近偏移距与中-远偏移距的时距曲线特征差异显著。现有的qSV-qSV波时距曲线近似方程通常基于小偏移距(x/z=0)处的一阶近似,因而在中-远偏移距范围内精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qSV波相、群速度表示的精确时距曲线方程出发,结合相、群速度的二阶近似式,以及在x/z=2位置,相、群速度以及相、群角相等的特征,推导出了一种包含改进收敛因子的高精度的时距曲线方程。对比分析表明,在较强各向异性条件下,与现有的近似方程相比,新方程能够在远偏移距更好地收敛至实际时距曲线。本研究为地震横波资料处理提供了更加精确的非双曲时距曲线近似方程,有助于在地震资料处理中保留更多的远偏移距信息,对横波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的建模、横波反演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介质 qSV-qSV波 横波三重波 相群关系 非双曲时距曲线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浸入吸收边界的起伏地表逆时偏移方法
17
作者 陈汉明 陈柯吉 +2 位作者 王玲谦 韩己航 周辉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9-1086,共18页
对起伏地表的地震数据直接进行逆时偏移是避免常规静校正不准对偏移成像影响的有效手段.准确模拟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波场需要考虑起伏的自由边界,但对于逆时偏移而言,为避免与自由地表相关多次波的干扰,需要采用吸收边界条件.然而,由... 对起伏地表的地震数据直接进行逆时偏移是避免常规静校正不准对偏移成像影响的有效手段.准确模拟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波场需要考虑起伏的自由边界,但对于逆时偏移而言,为避免与自由地表相关多次波的干扰,需要采用吸收边界条件.然而,由于矩形网格阶梯近似的问题,适用于水平地表的吸收边界并不能直接用于起伏地表.当考虑起伏地表时,通常将波动方程转换到曲线坐标系下求解,但该方法将成倍地增加计算量,且当地表剧烈起伏时还存在数值求解不稳定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平面波透射边界条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适用于起伏地表的浸入吸收边界条件,实现了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中波场沿地表法向的吸收衰减,有效避免了来自地表的边界反射.浸入吸收边界基于传统的矩形网格剖分,无需网格映射,其实现过程仅涉及少量非整数网格节点的波场插值,计算效率高.以浸入吸收边界为基础,本文进一步发展了起伏地表逆时偏移方法,实现了对起伏地表地震数据的直接偏移成像.二维和三维波场数值模拟算例证实浸入吸收边界条件能有效地吸收来自地表的边界反射,即使当地表存在不可导的奇异点时,浸入吸收边界条件仍能获得良好的吸收效果,且能在长时间的模拟过程中保持稳定.二维合成数据的逆时偏移测试证实基于浸入吸收边界的逆时偏移方法能对地表采集的地震数据直接偏移成像,获得准确的地下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起伏地表 浸入边界法 吸收边界条件 有限差分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融合和自适应加权混合损失函数约束的地震波初至智能拾取方法
18
作者 赵军才 马江涛 +3 位作者 刘洋 王宁 胡亚东 谭勇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1-700,共10页
初至拾取是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拾取精度直接影响速度模型的构建及静校正效果。常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初至拾取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但在黄土塬等复杂地表地区,由于初至波能量弱、背景噪声强等因素影响,拾取效果往往不佳。为此... 初至拾取是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拾取精度直接影响速度模型的构建及静校正效果。常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初至拾取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但在黄土塬等复杂地表地区,由于初至波能量弱、背景噪声强等因素影响,拾取效果往往不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数据融合和自适应加权混合损失函数约束的深度学习初至拾取方法。首先,将地震记录、偏移距和高程信息进行融合,构建多数据融合模型,提升方法的鲁棒性;然后,通过自适应加权策略优化多个损失函数的组合,构建自适应加权混合损失函数来有效约束模型的训练过程,进而提升模型的初至拾取精度。实际地震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弱初至、强噪声情况下,所提出的初至拾取方法较常用的长/短时窗均值比方法和地震图像深度语义分割方法(简称分割方法)具有更好的拾取效果和更强的抗噪性能,测试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拾取 卷积神经网络 数据融合 自适应加权混合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巷道地震物理模型设计及制作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盼 朱书阶 +3 位作者 贾茜 菅本启 张淼淼 董蕊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106,共6页
针对陕北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探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制作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物理模拟研究。按照物理模拟几何尺寸和波阻抗相似比原则设计地震物理模型;进行大量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确定低速黄土层相似材料为环氧树脂和... 针对陕北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探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制作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物理模拟研究。按照物理模拟几何尺寸和波阻抗相似比原则设计地震物理模型;进行大量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确定低速黄土层相似材料为环氧树脂和硅橡胶(1∶1.2),泥岩相似材料为环氧树脂、硅橡胶和滑石粉(1∶0.2∶0.6),煤层为环氧树脂和硅橡胶(1∶0.4),泥质砂岩相似材料为环氧树脂和滑石粉(1∶0.8),砂岩为环氧树脂和滑石粉(1∶1.2);采用数控雕刻机雕刻煤层采空区及巷道保证高精度,利用浇筑法和粘接法相结合制作采空区夹心层及煤层倒扣浇筑的方法解决采空区巷道内留存空气的模型制作工艺难题,完成了房柱式采空巷道地震物理模型制作。经测量,物理模型的单层形态测量精度为0.2 mm、速度相对误差小于5%、密度绝对误差为±0.3 g/cm^(3),满足模型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柱式采空区 相似材料配比 地震物理模型 模型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前相位方向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快速纵横波场分解
20
作者 方鑫宇 姚刚 +3 位作者 郑青青 张平民 吴迪 钮凤林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2-1486,共15页
各向异性波场分离不仅可以识别复杂介质中的纵横波,还可以提高逆时偏移成像的质量和全波形反演的精度.因此,研究各向异性波场分离很有意义.基于伪亥姆霍兹分解算子可以很好的实现各向异性波场的纵横波分离,然而,这类方法普遍需要在空间... 各向异性波场分离不仅可以识别复杂介质中的纵横波,还可以提高逆时偏移成像的质量和全波形反演的精度.因此,研究各向异性波场分离很有意义.基于伪亥姆霍兹分解算子可以很好的实现各向异性波场的纵横波分离,然而,这类方法普遍需要在空间域对矢量各向异性泊松方程进行求解,因此,计算量较大.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本文提出了基于波前相位方向的垂直横向各向同性(Vertical Transverse Isotropy,VTI)介质纵横波场高效分解方法.该方法在波数域对各向异性泊松算子的倒数进行一阶泰勒近似从而构建新的辅助波场.在空间-波数域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辅助波场进行求解,显著提高了纵横波解耦的计算效率.同时,为了保证波场分离的精度,本文采用基于波前相位方向的一阶伪亥姆霍兹分解算子实现纵横波分离.数值算例和理论分析表明本文方法与大多数波场分离方法相比,很好的平衡了波场分离精度和计算效率的问题,既能保证波场分离的精度,又能大幅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 伪亥姆霍兹分解 波前相位方向 空间-波数域 辅助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