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领域驱动数据挖掘技术定量描述油层水淹级别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雄炎 李洪奇 +3 位作者 周金煜 谭锋奇 贺旭 陈亦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5-351,共7页
为了准确识别水淹层、确定储集层的水淹程度,引入数据挖掘技术,结合水淹层评价领域的相关知识,从"领域驱动"的角度建立高效预测储集层水淹程度的模型。结合研究区块沉积相带特征,综合运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和决策树等方法,... 为了准确识别水淹层、确定储集层的水淹程度,引入数据挖掘技术,结合水淹层评价领域的相关知识,从"领域驱动"的角度建立高效预测储集层水淹程度的模型。结合研究区块沉积相带特征,综合运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和决策树等方法,对水淹层的测井数据及储集层衍生参数进行分沉积微相、分参数组合挖掘,分别获得预测整个研究区块和各小层水淹层的模型;并给出挖掘参数对油层水淹情况敏感程度的大小关系,证实不同沉积微相对水淹情况敏感的参数不同。将所得预测模型程序化之后,对研究区180口老井水淹层进行复查、对10口新井水淹层进行预测,其结果与试油结论对比,准确率为91.03%,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驱动 数据挖掘 水淹层 测井评价 参数组合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验信息约束的核磁共振数据反演新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金国文 谢然红 +2 位作者 徐红军 郭江峰 高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60,共8页
针对核磁共振(NMR)测井T2谱短弛豫组分反演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约束的NMR反演新方法(ILT+)。首先利用积分变换方法直接从核磁共振原始回波数据中提取先验信息,具体为利用指数双曲正弦变换方法(ESHT)计算T_2谱锥形区域面积... 针对核磁共振(NMR)测井T2谱短弛豫组分反演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约束的NMR反演新方法(ILT+)。首先利用积分变换方法直接从核磁共振原始回波数据中提取先验信息,具体为利用指数双曲正弦变换方法(ESHT)计算T_2谱锥形区域面积,利用梅林变换方法(MT)计算T_2的ω次幂的均值(〈T_2~ω〉);然后将提取的先验信息作为约束条件构造新的目标函数并反演求解。数值模拟和实际井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同时施加两种先验信息作为约束条件的ILT+方法综合了单独施加时的ILT+方法的优点,提高了T_2谱短弛豫组分的反演精度。新方法对于小孔占优的致密砂岩、页岩等非常规储层的NMR回波数据反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反演 积分变换 先验信息 短弛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核磁共振测井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赵培强 孙中春 +4 位作者 罗兴平 王振林 毛志强 吴义志 夏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7-1937,共11页
中国西部某盆地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差,而核磁共振测井T2谱宽,其复杂的核磁测井响应认识不清,且响应机理也不明确.本文基于致密油储层的特性,通过对三组岩样不同系列的实验测量,包括核磁共振、毛管压力曲线、X衍射矿物分析和润湿性实验,... 中国西部某盆地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差,而核磁共振测井T2谱宽,其复杂的核磁测井响应认识不清,且响应机理也不明确.本文基于致密油储层的特性,通过对三组岩样不同系列的实验测量,包括核磁共振、毛管压力曲线、X衍射矿物分析和润湿性实验,主要研究了碳酸盐岩矿物含量对T2谱的影响和由润湿性引起的T2弛豫机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明确了致密油岩石核磁共振响应的影响因素及孔隙流体的弛豫机制.综合分析认为,所述的核磁测井响应特征是由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水的T2信号主要取决于表面弛豫,低表面弛豫率的碳酸盐岩矿物导致水的T2信号的长弛豫分量增多;二是由于岩石亲油孔隙表面的存在且其弛豫率低于亲水孔隙表面的弛豫率,使得油的T2信号由表面弛豫和体弛豫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核磁共振测井 响应机理 碳酸盐岩矿物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igmoid函数表征超低渗透储层的非达西渗流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梅俊伟 彭仕宓 +2 位作者 李雄炎 周金煜 于红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4-67,120-121,共4页
达西渗流产水率模型已难以准确描述超低渗透储层的产液性能,为了准确表征超低渗透储层的产液能力,必须基于非达西渗流特征建立高精度产水率模型.神经元非线性函数Sigmoid的突变性质能较好地描述非达西渗流特征,并可以通过改变系数来控... 达西渗流产水率模型已难以准确描述超低渗透储层的产液性能,为了准确表征超低渗透储层的产液能力,必须基于非达西渗流特征建立高精度产水率模型.神经元非线性函数Sigmoid的突变性质能较好地描述非达西渗流特征,并可以通过改变系数来控制其突变时间和幅度,因此,引入该函数来构建超低渗透储层的产水率模型.在超低渗透储层,压裂改造措施破坏了油藏状态下含水饱和度与产水率之间的关系;计算方法和实验分析所携带的误差造成计算含水饱和度与油藏状态下含水饱和度之间存在数值差异.分类弥补这一差异之后,利用Sigmoid函数建立的产水率模型计算97口井的产水率,与实际压裂试油的产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相关系数为0.900 4,满足研究区实际勘探开发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储层 非达西渗流 SIGMOID函数 非线性特征 产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驱动数据挖掘的低阻油层识别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朱丽萍 李雄炎 李洪奇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4,共5页
基于多参数信息的低阻油层的识别属于高维、非线性的模式识别问题.结合研究工区低阻油层储层特征,分析研究工区构造和沉积特征,以数据挖掘方法为基础,确定模型驱动数据挖掘的理论框架;以测井、岩心和试油的相关信息为源数据,利用聚类和... 基于多参数信息的低阻油层的识别属于高维、非线性的模式识别问题.结合研究工区低阻油层储层特征,分析研究工区构造和沉积特征,以数据挖掘方法为基础,确定模型驱动数据挖掘的理论框架;以测井、岩心和试油的相关信息为源数据,利用聚类和关联分析获取敏感参数;以敏感参数为核心,采用决策树、贝叶斯网络、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获得多参数组合的预测模型,并结合参数的物理含义和低阻油层的实际特征,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改进预测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利用模型驱动数据挖掘方法得到的最优预测模型,预测研究工区的低阻油层的识别准确率为9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驱动 数据挖掘 低阻油层 储层预测 特征参数 预测模型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支持软件知识共享的本体模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鲁强 陈超 王智广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2-405,共4页
为了支持分布式环境下项目团队成员之间软件开发知识有效的共享,需要对软件开发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定义。根据软件开发知识的内容、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软件开发知识进行了形式化的表示,并创建了软件开发知识本体... 为了支持分布式环境下项目团队成员之间软件开发知识有效的共享,需要对软件开发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定义。根据软件开发知识的内容、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软件开发知识进行了形式化的表示,并创建了软件开发知识本体和软件开发知识本体规则。通过protégé和Jena实现对此本体的创建、存储和对此本体规则的SPARQL形式转换,据此形成知识本体库来支持软件开发知识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共享 本体 软件开发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垦利油田沙河街组储层渗透率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汪瑞宏 齐奕 +3 位作者 李志愿 马超 王玥天 蔡文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7-586,共10页
文章以莱州湾凹陷垦利油田沙河街组储层为例,对传统的回归统计模型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评价储层渗透率方法和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目标储量报告里定火沙三段中孔、中渗;岩性(粒度)和孔隙度是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文章以莱州湾凹陷垦利油田沙河街组储层为例,对传统的回归统计模型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评价储层渗透率方法和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目标储量报告里定火沙三段中孔、中渗;岩性(粒度)和孔隙度是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岩心及测井数据,建立了孔隙度——粒度二元回归渗透率统计评价模型和BP神经网络渗透率预测模型。通过检验样本集精度对比,分析了隐含层数、隐含层节点数等网络结构参数变化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不同的测井参数输入对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检验样本集的渗透率预测结果精度最高,其平均相对误差为37%,比传统的二元回归统计模型精度提高了26%。对目标油田三口井连续处理,BP神经网络模型渗透率预测结果更加合理,可以满足开发层段产能分析等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渗透率 统计模型 BP神经网络 模型预测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