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表现、成因及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龚昌菊 庞昌伟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143-145,共3页
"重农抑商"政策是旧中国封建统治者一贯奉行的治国安邦之策。的确,在封建社会,它适合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巩固封建统治,推动社会进步。但自15、16世纪后,其局限性逐渐显露,深深影响和制约中国发展,最终导... "重农抑商"政策是旧中国封建统治者一贯奉行的治国安邦之策。的确,在封建社会,它适合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巩固封建统治,推动社会进步。但自15、16世纪后,其局限性逐渐显露,深深影响和制约中国发展,最终导致贫穷、落后的社会格局。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应从本国情出发,继续重视"三农"问题;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农抑商 政策 重商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政策目标及协调战略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卫东 庞昌伟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66,共5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能源政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目标的协调战略提供了强大理论基础。能源政策价值理性目标是能源经济运行的最终落脚点,对工具理性目标有引导作用,而...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能源政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目标的协调战略提供了强大理论基础。能源政策价值理性目标是能源经济运行的最终落脚点,对工具理性目标有引导作用,而工具理性目标则对价值理性目标有制约作用。当前,工程化思维主导限制了能源价值理性的实现,能源价值理性被化石能源主导,能源政策价值理性目标被弱化。因此,要在新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明确能源政策价值理性目标是我国能源政策的核心,工具理性目标的设计不能存在唯一性正确的倾向,克服立足能源实物制定能源政策的工具理性局限,做好不同能源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能源政策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三个面向” 被引量:1
3
作者 龚昌菊 庞昌伟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12期115-117,共3页
在农耕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时期,对大自然的无限度攫取,酿成了生态危机。转变思维方式,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新的价值观指导,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推进了立法发展,同时也对法治提出了新要求。面向现代化、... 在农耕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时期,对大自然的无限度攫取,酿成了生态危机。转变思维方式,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新的价值观指导,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推进了立法发展,同时也对法治提出了新要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原则谱系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现代化 生态法治 代际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宪章最新动向:洞察与借鉴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晓锋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66,56,共11页
[目的/意义]研究《能源宪章条约》主要内容、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功能,可为构建上合组织下的能源安全体系和"一带一路"能源投资贸易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首先,基于国内外文献和能源行业实践,提出了能源安全范式的演变,深入... [目的/意义]研究《能源宪章条约》主要内容、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功能,可为构建上合组织下的能源安全体系和"一带一路"能源投资贸易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首先,基于国内外文献和能源行业实践,提出了能源安全范式的演变,深入分析了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诸多严峻挑战。其次,以《能源宪章条约》的历史演变、主要内容为依据,重点分析其作为欧洲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工具所发挥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最后,结合能源宪章在中亚的扩展及其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和我国在该地区的能源投资现状,以典型能源投资案例说明了《能源宪章条约》的"双刃剑"作用。[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能源宪章条约》客观上对我国海外能源合作造成了一定的挤压和竞争,但加入国际能源组织,参与国际能源市场的运作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最佳选择。因此,通过多边磋商,待宪章条约完善其内容和机制之际,采取再加入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此外,宪章条约在多维度能源安全目标、能源市场竞争机制、能源安全的地区合作体系、能源跨境运输机制以及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等领域为我国提供了成熟的范本,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能源安全 国际能源组织 《能源宪章条约》 能源治理 争端解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