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测度、空间差异及形成机理
1
作者 王明月 李栋 魏强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00-104,共5页
文章采用熵值法测算2015—2023年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对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差异与形成机理展开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文章采用熵值法测算2015—2023年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对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差异与形成机理展开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较低水平。就各子系统而言,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与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指数均较高,而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性指数最低。就空间差异而言,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就内部构成因素而言,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是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就外部影响因素而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对全国及三大地区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距均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差距、金融支持差距对全国、中西部地区的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距均产生正向影响;市场化水平差距对全国及三大地区的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距均产生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链 供应链现代化 熵值法 二次指派程序(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场的含裂纹埋地管道的力学响应数值分析
2
作者 张有兴 刘俊麟 +5 位作者 王伟 赵天骄 陶玉林 吕小明 胡锋 史耕源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1,共8页
弯管段作为油气管道系统中易失效的结构,当弯管处存在缺陷会严重影响结构性能,从而直接影响到管道系统运行安全。文章利用FLAC3D建立了考虑温度场的含裂纹埋地管道-土体相互作用三维模型,分析了在覆土环境及运行工况条件下弯管应力分布... 弯管段作为油气管道系统中易失效的结构,当弯管处存在缺陷会严重影响结构性能,从而直接影响到管道系统运行安全。文章利用FLAC3D建立了考虑温度场的含裂纹埋地管道-土体相互作用三维模型,分析了在覆土环境及运行工况条件下弯管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了不同裂纹尺寸与不同工况参数下含裂纹埋地弯管裂纹处应力、应力强度因子以及不同位置处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弯管内侧拱内壁应力高于直管段,且裂纹处发生应力重分布,存在应力集中;在研究的裂纹尺寸参数和工况参数中,裂纹深度与运行内压为影响裂纹处结构安全性的较敏感参数;裂纹轴向边缘区域应力及其敏感性高,环向边缘区域应力及其敏感性低。文章的研究为含裂纹埋地弯管的力学安全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管 裂纹 温度场 有限差分 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管道停输过程温压及相态变化规律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欣泽 孙晨 +5 位作者 刘晓飞 邹炜杰 姜星宇 郭良辉 董宝军 邢晓凯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不同于原油、天然气管道,超临界CO_(2)管道在停输过程中,需要关注温度和压力共同作用下的CO_(2)相态变化。掌握停输过程管道各位置流体温压变化关系、初始气化工况点和气化程度,对实现管道安全状态预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石油天然... 不同于原油、天然气管道,超临界CO_(2)管道在停输过程中,需要关注温度和压力共同作用下的CO_(2)相态变化。掌握停输过程管道各位置流体温压变化关系、初始气化工况点和气化程度,对实现管道安全状态预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百万吨级超临界CO_(2)管道示范工程KB CO_(2)管道,建立了管道水力热力模型并求解,获得了管道停输后全线压力、温度、密度、持液率及相态变化规律,发现流体密度值与单位温降对应的压降值存在正相关性。基于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得到流体气化前压力、温度和密度变化的函数表达式,该温压关系在CO_(2)相图中为相态迁移路径线的斜率值。该值主要受流体密度影响,流体密度500 kg/m^(3)、650 kg/m^(3)和800 kg/m^(3)对应的斜率值分别为0.213、0.325和0.473。同时,给出了流体初始气化时的温压计算公式和气化后持液率变化预测公式。CO_(2)相图中相态迁移路径线与气液平衡线的交点即为流体初始气化压力和温度点。CO_(2)流体气化后,压力和温度状态点将沿着气液平衡线移动,直到温度降至管道周围土壤环境温度。采用OLGA软件对推导出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模拟值的误差在±4.00%以内,说明公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最后应用公式对示范工程停输过程安全状态进行了预测,发现管道起点发生气化时的压力最高,为避免管道任意点发生气化,需在管道压力降至7.0 MPa前进行再启动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管道输送 停输过程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关阀水击过程动态仿真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陈潜 焦健 +2 位作者 邢晓凯 盛绪飞 李欣泽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在关阀等流速急剧变化的工况下会产生水击现象,导致管道超压和发生相变,需对管道水击工况进行仿真和分析。构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关阀水击动态过程非等温仿真数学模型,基于初始条件和内外边界条件确定动态仿... 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在关阀等流速急剧变化的工况下会产生水击现象,导致管道超压和发生相变,需对管道水击工况进行仿真和分析。构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关阀水击动态过程非等温仿真数学模型,基于初始条件和内外边界条件确定动态仿真模型的定解条件,采用时间递推法和Newton-Rapshan算法求解模型。以某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系统为例,模拟了关阀前后管道运行参数的时空变化情况,分析了压力、输量、关阀位置、时间、地形起伏、温度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水击过程的影响。将所构建水击动态模型的仿真结果与OLGA软件仿真结果相比,管道压力和温度最大绝对偏差为0.27 MPa和1.51 K;管道运行压力、运行输量、关阀位置和地形起伏对水击过程管道参数变化及安全性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击过程 二氧化碳管道 关阀过程 动态仿真 数值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复合泡沫材料基体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5
作者 许磊 孙少祥 +2 位作者 历长云 唐玲 高琦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7-390,共14页
金属基复合泡沫(metal matrix syntactic foam,MMSF)是由空心微球和金属基体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多孔复合材料。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有关铝基、镁基和钢基等复合泡沫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分类概述了不同基体材料的选择和制备工艺对金属基复合... 金属基复合泡沫(metal matrix syntactic foam,MMSF)是由空心微球和金属基体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多孔复合材料。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有关铝基、镁基和钢基等复合泡沫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分类概述了不同基体材料的选择和制备工艺对金属基复合泡沫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泡沫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影响其结构和性能。铝及其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可塑性好等特点,是金属基复合泡沫中应用最广泛的基体材料之一。镁及其合金也有低密度、高强度、延展性好等特点,也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基体材料。钢基复合泡沫的抗压强度和吸能能力优于大多数铝、镁基复合泡沫,并且在受力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变形状态,但是其密度普遍高于铝、镁基复合泡沫材料。以高熵合金作为复合泡沫材料基体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该种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由于高熵合金内部结构复杂,需对制备出的复合泡沫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做进一步研究。除了金属基体材料,填充材料、制备工艺、孔隙率、界面反应、后处理技术等都对金属基复合泡沫的结构和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泡沫 金属基体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吸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Zn_(x)O_(2)结构与表面性质对其CO_(2)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华镜博 彭佳君 +3 位作者 刘柯豪 许孝玲 田青梅 刘艳升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43-1254,共12页
采用回流法制备了不同Zn掺杂量的CeZn_(x)O_(2)催化剂,用于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同时结合多种表征技术探究了CeZn_(x)O_(2)结构与表面性质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2+)进入CeO_(2)晶格中形成固溶体,Zn/Ce物质... 采用回流法制备了不同Zn掺杂量的CeZn_(x)O_(2)催化剂,用于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同时结合多种表征技术探究了CeZn_(x)O_(2)结构与表面性质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2+)进入CeO_(2)晶格中形成固溶体,Zn/Ce物质的量比对Ce^(3+)/Ce^(4+)氧化还原平衡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随着Zn掺杂量的增加,催化剂表面氧空位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适量Zn掺杂(Zn/Ce=0.5)有利于2Ce^(4+)+Zn^(0)=2Ce^(3+)+Zn^(2+)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其Ce^(3+)比例及氧空位浓度,而过量Zn掺杂(Zn/Ce≥0.75),Ce^(3+)比例下降,氧空位浓度显著降低。结合酸碱位点分析发现,催化剂活性与弱碱位点数量显著正相关,并且与表面氧空位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其中CeZn_(0.5)O_(2)因兼具高氧空位浓度和适宜碱性位点分布而对DMC合成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碳酸二甲酯 催化剂 酸碱性 氧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加氢精制催化剂催化重油的水热裂解
7
作者 王智政 梁亦成 +3 位作者 叶其涯 曹传通 田青梅 许孝玲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65,共6页
水热裂解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重油降黏方面较成熟的技术。采用NiMo加氢精制催化剂,对低沥青质含量的克拉玛依原油进行水热裂解实验,通过对反应前后重油的黏度、族组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等分析,考察工艺条件对水热裂解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催化... 水热裂解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重油降黏方面较成熟的技术。采用NiMo加氢精制催化剂,对低沥青质含量的克拉玛依原油进行水热裂解实验,通过对反应前后重油的黏度、族组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等分析,考察工艺条件对水热裂解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催化剂的水热裂解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NiMo加氢精制催化剂改质后重油的降黏率逐渐增加;反应时间延长,降黏率先提高后变化不大;降黏率随催化剂添加量和水油质量比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存在最优值;NiMo加氢精制催化剂在300℃、24 h、水油质量比1∶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4%的条件下,降黏率最高达到41.6%。反应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小,主要是胶质转化为饱和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水热裂解 降黏 NiMo加氢精制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 foam-Ni-Sn/Bi电极制备及其电还原NO_(3)^(-)-N的性能
8
作者 张海兵 刘云遏 +1 位作者 黄志昊 沈蓉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0-1109,共10页
水体中硝酸盐氮(NO_(3)^(-)-N)的污染不仅会造成水生态环境的恶化,还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已引起世界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在泡沫钛板(Ti foam)上化学镀Ni-电沉积镀Sn/Bi的方法制备出一种新型含有中间层的Ti foam-Ni-Sn/Bi电极。扫描... 水体中硝酸盐氮(NO_(3)^(-)-N)的污染不仅会造成水生态环境的恶化,还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已引起世界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在泡沫钛板(Ti foam)上化学镀Ni-电沉积镀Sn/Bi的方法制备出一种新型含有中间层的Ti foam-Ni-Sn/Bi电极。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电极性能特性测试结果表明Ni以及Sn/Bi被分别成功沉积到了Ti基底和Ni中间层上,并具备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和较多的活性位点。以制备的Ti foam-Ni-Sn/Bi电极为阴极、Ti/RuO_(2)-Ir_(2)O_(3)电极为阳极构建电还原体系,对水中NO_(3)^(-)-N进行电还原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NO_(3)^(-)-N浓度为150mg/L、电流密度为20m A/cm^(2)、pH为3、搅拌速率600r/min、板间距为3cm时,电还原6h后NO_(3)^(-)-N去除率达87.43%,氮气(N_(2))选择性为90.73%。因此,本方法制备的Ti foam-Ni-Sn/Bi电极在NO_(3)^(-)-N电还原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还原性能和较高的N_(2)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foam-Ni-Sn/Bi电极 硝酸盐氮 电还原 氮气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与地下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污染现状与修复进展
9
作者 林韦翰 杜欣如 +3 位作者 张海兵 刘云遏 吕航 伍思凯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难降解化合物,在工业品和消费品中应用广泛。PFAS具有多种毒性,可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进而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土壤与地下水中PFAS的来源、迁移途径和污染现状...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难降解化合物,在工业品和消费品中应用广泛。PFAS具有多种毒性,可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进而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土壤与地下水中PFAS的来源、迁移途径和污染现状,详细介绍了各项土壤与地下水中PAFS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土壤 地下水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印刷包装标签文本自动定位检测方法
10
作者 张鹏涛 李文峰 宋强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7,共8页
针对印刷标签中的多语言、密集排列及极端长宽比的文本,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印刷包装标签文本区域的定位检测方法。将ResNet中的Bottleneck传统卷积替换为可学习间距的扩张卷积,以扩大网络感受野;加入全局与局部注意力机制模块,以... 针对印刷标签中的多语言、密集排列及极端长宽比的文本,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印刷包装标签文本区域的定位检测方法。将ResNet中的Bottleneck传统卷积替换为可学习间距的扩张卷积,以扩大网络感受野;加入全局与局部注意力机制模块,以增强骨干网络对文本信息的特征提取能力;在特征金字塔网络中加入残差注意力机制模块,以引导多尺度特征的自适应融合。消融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DBNet,改进后的模型F1值分别提高1.2,2.1,1.7个百分点。在ICDAR2015,Total-Text及自建数据集上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模型检测效果优于EAST,PSENet,FCENet,DPText-DETR,DBNet等主流文本检测模型,模型F1值分别为88.3%,86.1%,85.1%。研究为印刷标签在线检测的智能化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签检测 文本定位 注意力机制 可学习间距扩张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浅油田老化油的乳化特性与破乳工艺优选
11
作者 李家学 马尧 +3 位作者 孙杰 鲁文君 李晓燕 杨遥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3-371,共9页
老化油是原油经过长时间曝氧老化在原油油罐中油水过渡层位置形成的一种具有高乳化稳定性的油水固混合物,常规的破乳脱水处理非常困难。文章通过测试红浅油田老化油的油水界面张力和界面膜强度,分析固体颗粒、聚合物、无机盐离子和曝氧... 老化油是原油经过长时间曝氧老化在原油油罐中油水过渡层位置形成的一种具有高乳化稳定性的油水固混合物,常规的破乳脱水处理非常困难。文章通过测试红浅油田老化油的油水界面张力和界面膜强度,分析固体颗粒、聚合物、无机盐离子和曝氧时间对老化油体系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同时采用有机、无机破乳剂对老化油进行破乳脱水实验,确定最优的破乳剂配方和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固体颗粒含量、聚合物含量和延长曝氧时间均会提高老化油的乳化稳定性,从而导致老化油破乳处理难度增加。无机盐能降低老化油油水界面膜强度,有助于老化油的破乳处理。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X-100)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按质量比3∶1的复配破乳剂,在加量为2%、加热温度控制60~65℃、有效沉降时间30 min以上,可实现老化油脱水率接近100%,且脱出水质澄清。所形成的老化油脱水处理剂配方和工艺参数为红浅油田老化油处理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实验所得的油田老化油乳化特性及破乳剂选择实验规律可为国内外其他油田老化油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油 油水界面膜强度 乳化特性 破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ek-Brown准则的渗流作用下隧道掌子面支护力上限解
12
作者 丁海萍 唐钱龙 +1 位作者 邹洋 杨玉山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111,共7页
为有效估计渗流作用下隧道掌子面的临界支护力,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和复合切线方法提出饱和渗流岩质地层中隧道掌子面稳定性评估的多锥失稳机制。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框架内,推导失稳块体和渗流力的外力功率以及岩体阻滑的内能耗散... 为有效估计渗流作用下隧道掌子面的临界支护力,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和复合切线方法提出饱和渗流岩质地层中隧道掌子面稳定性评估的多锥失稳机制。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框架内,推导失稳块体和渗流力的外力功率以及岩体阻滑的内能耗散率,通过功能平衡方程求解得到临界支护力的上限解析解。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切线法相较于传统广义切线法具备更高的计算精度;地下水对掌子面稳定性有显著影响,是隧道安全施工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详细评估不同参数对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稳定性响应图表。研究结果可为富水区岩质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掌子面 渗流 临界支护力 上限解 掌子面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再启动过程和安全停输时间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欣泽 孙佳奇 +9 位作者 袁亮 张超 王梓丞 孙晨 董正淼 张海帆 孙颖婷 邢晓凯 熊小琴 邹炜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47,共12页
超临界CO_(2)管道在停输和再启动等瞬态过程中,流体易发生相变,密度、比热容等物性参数会发生阶跃式变化,使得管内的CO_(2)流体体积发生剧烈波动,将对管道产生脉动冲击,危害管道安全。为了明确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的影响因素,... 超临界CO_(2)管道在停输和再启动等瞬态过程中,流体易发生相变,密度、比热容等物性参数会发生阶跃式变化,使得管内的CO_(2)流体体积发生剧烈波动,将对管道产生脉动冲击,危害管道安全。为了明确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的影响因素,从安全控制的角度出发,首先结合超临界CO_(2)物性、相图和准临界性质,确定了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的定义,从管道停输开始至管内任一点流体进入气液共存区的时间;然后依托新疆油田CO_(2)管输示范工程,分别采用商业软件和MATLAB编程的方式,建立超临界管输水力热力计算模型,探究了管道停输及再启动过程中管内温度、压力、密度及相态协同变化波动规律;最后采用因素轮换法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和环境参数对管道安全停输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低首站出站温度、提高管道运行压力、较高土壤环境温度、较低管土总传热系数有助于延长超临界CO_(2)管道的安全停输时间。研究结果可为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管道输送 瞬变特性 停输再启动 相变 安全停输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销分离下的天然气管网运输能力分配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伟 徐宁 +3 位作者 陆凯凯 张博 廖绮 梁永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189,共9页
基于中国天然气管网当前采用的合同路径法,即“点对点”交易模式,提出一种适应于多气源多用户的管网基础设施容量分配优化方法,采用分布式优化策略对托运商子模型与管网公司子模型进行迭代求解,最终实现各托运商输气计划与天然气管网调... 基于中国天然气管网当前采用的合同路径法,即“点对点”交易模式,提出一种适应于多气源多用户的管网基础设施容量分配优化方法,采用分布式优化策略对托运商子模型与管网公司子模型进行迭代求解,最终实现各托运商输气计划与天然气管网调度能力的匹配。结果表明:提出的分布式优化策略能够协调多方利益,托运商单位天然气成本仅与气源及用户位置分布相关,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分配结果的公平性;中国天然气管网区域间仍存在输送瓶颈,运销分离将导致管输路径及容量的激烈竞争,引发天然气管输合同拥塞问题,造成局部管道负荷率较高;在实际案例中管道基础设施容量的市场化分配导致托运商购气成本增加6.94%,管输服务费用增加10.18%,总体运营成本增加了6.80%,提高了管网公司收益,但不利于降低终端用户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市场 运销分离 容量分配 运行优化 点对点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管道瞬态输送工艺研究进展及方向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欣泽 袁亮 +7 位作者 张超 王梓丞 邢晓凯 熊小琴 陈晓玲 尚妍 张文辉 陈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共11页
长距离超临界CO_(2)管道瞬态输送的核心技术还有待突破,相关模型和方法亟需工业规模示范工程的验证及修正。以成就型综述法,对超临界CO_(2)管道输送过程中停输、水击、泄漏和放空工况下形成的CO_(2)瞬态流加以描述、成果比较和综合评价... 长距离超临界CO_(2)管道瞬态输送的核心技术还有待突破,相关模型和方法亟需工业规模示范工程的验证及修正。以成就型综述法,对超临界CO_(2)管道输送过程中停输、水击、泄漏和放空工况下形成的CO_(2)瞬态流加以描述、成果比较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瞬态流的关键因素是温度、压力、相态变化、协同作用;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可定义为从停输开始至管内任一点流体即将进入气液共存区的时间;CO_(2)发生相变首先造成流速突变,进而是压力的突变,产生水击现象,引起新的瞬变流动;站场放空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放空过程不出现冰堵、材料冷脆、噪声污染、放空系统激振等问题的前提下,放空时间尽量短;埋地管道泄漏规律涉及到土壤渗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等多场耦合问题。研究结果可为超临界CO_(2)管道流动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管输 瞬变特性 停输再启动 水击 放空 泄漏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水合物两相平衡体系气相水含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振 戴泽利 +3 位作者 王逸伟 孙强 陈建义 郭绪强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天然气中的微量气态水在天然气开采、集输过程中可能与气体小分子形成水合物,造成管路堵塞,因此需要对天然气进行脱水处理。为了合理设计天然气最大容许水含量参数,准确测量和计算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时的气相水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压... 天然气中的微量气态水在天然气开采、集输过程中可能与气体小分子形成水合物,造成管路堵塞,因此需要对天然气进行脱水处理。为了合理设计天然气最大容许水含量参数,准确测量和计算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时的气相水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压力为3.44~6.00 MPa、温度为270.00~274.00 K的条件下,通过实验测量和模型预测研究了甲烷-水合物相平衡时的气相水含量。结果表明,相比于压力露点,常压露点和气相水含量体积比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都具有规律性,气相水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和压力的升高而减小。在实验的基础上,基于热力学相平衡理论建立了甲烷-水合物相平衡时的气相水含量热力学模型,气相水含量体积比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为2.33%。该实验方法实现了甲烷-水合物相平衡体系气相水含量的原位测量,建立的热力学模型相比于通过查图获得的甲烷-液态水相平衡时的饱和水含量再外推至水合物区的方法更快速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甲烷 相平衡 气相水含量 热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IGBT模块散热器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乔瑞峰 周淑霞 +4 位作者 李洋 陆海程 张腾 周玺凯 孔朋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7-772,共6页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功率控制器中的IGBT模块向着微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功率密度增大会导致芯片发热量大幅度增加,降低模块的可靠性。优化英飞凌IGBT模块的散热器结构,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设计开口角度为63.256°供冷却液流...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功率控制器中的IGBT模块向着微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功率密度增大会导致芯片发热量大幅度增加,降低模块的可靠性。优化英飞凌IGBT模块的散热器结构,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设计开口角度为63.256°供冷却液流通的进口和出口,在散热器前、中、后位置设计直径为4~5.5 mm、叉分式排布的扰流柱。利用ANSYS仿真软件,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流固耦合传热计算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叉分式结构散热器的IGBT模块的最高温度为85.10℃,最低温度为65.28℃,平均温度为78.81℃,均低于传统均分式结构散热器模块。搭建实验平台对IGBT模块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叉分式结构散热器散热效果良好,有助于提升IGBT模块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控制器 IGBT模块 散热器 散热性能 流固耦合 Fluent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涡轮发电机轴系减振阻尼器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本春 张仕民 +3 位作者 谈建平 张金泽 田朕 范进朝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3,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阻尼器以减小基础激励下发电机的轴承力,该阻尼器由周向油膜的挤压效应与端面节流流道的节流效应协同产生阻尼,端面节流流道采用特斯拉阀结构,具有一定单向导通性,既可产生正向阻尼,又可减小油液反流阻力,缓解油膜空化问题... 提出一种新型阻尼器以减小基础激励下发电机的轴承力,该阻尼器由周向油膜的挤压效应与端面节流流道的节流效应协同产生阻尼,端面节流流道采用特斯拉阀结构,具有一定单向导通性,既可产生正向阻尼,又可减小油液反流阻力,缓解油膜空化问题;采用内置密封储油腔,整体结构紧凑。对阻尼器结构进行设计,采用数值方法研究阻尼特性及减振性能。结果表明:阻尼系数总体上具有一定非线性,但在低速低频区具有良好的线性度;阻尼器显著减小基础摆动产生的惯性载荷,与未安装阻尼器的对照组相比,径向轴承力下降至53.51%,支撑刚性下降至0.038倍,轴系径向振动位移和速度增长至14.63倍,但二者之积仍小于1,说明支撑刚性下降导致的轴系振动位移增长趋势被抑制,轴系得以有效减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器 特斯拉阀 单向导通性 减振 井下涡轮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混输管道CO_(2)腐蚀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璇 邢晓凯 李欣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53-5368,共16页
CO_(2)油水混输管道所处的酸性环境极易引起管道内腐蚀,成为限制二氧化碳捕集与驱油封存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油水体系CO_(2)腐蚀行为研究已经成为管道安全和低碳技术领域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着眼于油水体系中钢材的CO_(2... CO_(2)油水混输管道所处的酸性环境极易引起管道内腐蚀,成为限制二氧化碳捕集与驱油封存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油水体系CO_(2)腐蚀行为研究已经成为管道安全和低碳技术领域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着眼于油水体系中钢材的CO_(2)腐蚀行为,分析总结了油水共存环境中CO_(2)腐蚀的行为特点和研究方法,比较了实验研究常用装置的优缺点及其腐蚀速率的表征方法,系统阐述了油气水多相环境中流动条件、水相组成、乳状液含水率及稳定性、流动形态和腐蚀产物膜等环境和组成条件对CO_(2)腐蚀行为的作用规律及腐蚀速率定量表征模型的发展现状。总体来看,对油水体系中CO_(2)腐蚀行为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表征正逐步深入,但油相组成及乳状液微观形态与腐蚀速率的关联性仍不明确,可在现有宏观装置中耦合在线粒度分析仪等微观仪器进行原位数据采集,探究原油组成、界面润湿特性、乳状液微观结构及反相点等油相因素对CO_(2)腐蚀速率及产物膜性质的影响机理,建立考虑油相和乳状液特性的普适性腐蚀速率机理模型并逐步应用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腐蚀 油水乳状液 腐蚀速率 集输管道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某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欣泽 邹炜杰 +7 位作者 孙晨 付璇 陈潜 袁亮 王梓丞 邢晓凯 熊小琴 郭良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23-2833,共11页
为得到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本文采用商业软件OLGA建立了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管道安全停输时间计算模型。基于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规划的超临界CO_(2)管道工程参数范围,开展了对输量、管径、管长、首站出站温度、土壤环境温度... 为得到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本文采用商业软件OLGA建立了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管道安全停输时间计算模型。基于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规划的超临界CO_(2)管道工程参数范围,开展了对输量、管径、管长、首站出站温度、土壤环境温度、总传热系数、末站进站压力等管道安全停输时间影响因素研究,并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得出了土壤环境温度、管长等为敏感因素。为预测管道的安全停输时间,基于以上参数化分析得到的1728组安全停输时间计算结果,建立了管道安全停输时间数据库,结合量纲分析方法,利用Python拟合得到了用于映射七大可变参数(自变量)与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因变量)的高度非线性回归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该拟合公式预测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预测准确性良好,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安全停输时间 灰色关联 公式化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