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拉玛依油田七西区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冯利娟 钱川川 +4 位作者 李勇 瞿利明 张磊 李澳 于景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792-6801,共10页
克拉玛依油田七西区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油藏开发面临单井产量衰减快、含水高,水驱开发效果差的难题,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明确,需要加强目的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评价。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特征进... 克拉玛依油田七西区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油藏开发面临单井产量衰减快、含水高,水驱开发效果差的难题,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明确,需要加强目的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评价。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特征进行分析;以压汞实验分析为基础,利用“主要流动空间”和“分形维数”分别从“量”和“形”的角度关注目的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程度,定量表征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克下组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储层以低孔特低渗为主。“主要流动空间”反映渗流能力贡献率为95%的主要流动空间仅占整体储集空间的不到33%;受微裂缝影响,“分形维数”分布于2.6~2.7的样品孔隙结构相对较好,整体反映出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很强,利用上述两个参数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进行合理评价,为后续高效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流动空间 分形维数 定量评价 储层非均质性 克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环烷基减四线馏分油溶剂精制过程中的性质关联与预测
2
作者 田青梅 王天琪 +4 位作者 陈广怀 孙媛媛 汪步彬 许孝玲 刘艳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密度和折光率是油品的基本物性,也是油品溶剂精制设计过程所需的基础数据。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精制克拉玛依环烷基减四线馏分油,考察了萃取温度和剂油比的影响,并对溶剂精制过程中密度与折光率间的关系模型及二者与温度之间... 密度和折光率是油品的基本物性,也是油品溶剂精制设计过程所需的基础数据。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精制克拉玛依环烷基减四线馏分油,考察了萃取温度和剂油比的影响,并对溶剂精制过程中密度与折光率间的关系模型及二者与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探讨检验,验证不同关联式对油品性质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DMSO可使萃取油芳香烃质量分数达到80%以上,改进后的二次方型关联式可较好地描述环烷基油品的密度与折光率间的关系。不同温度下密度和折光率比值基本呈正比,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正比变化关系的准确性变差;Yarranton等提出的密度、折光率与温度的关系式可准确地预测萃余油密度和折光率随温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精制 环烷基减压馏分油 密度 折光率 环保橡胶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中三叠统克下组油气产能评价
3
作者 石勇 方志斌 +2 位作者 卢炳雄 徐欣 于景维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2,共12页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530井区下克拉玛依组具有较大油气勘探开发潜力,但单井产能差异较大,阻碍该区目的层进一步的勘探开发。以多油层产出的S2砂层组为研究对象,利用钻井岩芯观察、测井、粒度、薄片、高压压汞、物性以及敏感性等多种宏观及...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530井区下克拉玛依组具有较大油气勘探开发潜力,但单井产能差异较大,阻碍该区目的层进一步的勘探开发。以多油层产出的S2砂层组为研究对象,利用钻井岩芯观察、测井、粒度、薄片、高压压汞、物性以及敏感性等多种宏观及微观分析资料,对沉积储层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将影响重点砂层产能的地质参数和工程参数同储层物性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未动用区油层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下克拉玛依组S2砂层组中有利油层微相为分支河道微相,针对S24和S25沉积微相中分支河道的展布可进行针对性地扩边。S2砂层组油层岩石类型以砾岩类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微裂缝,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较强,储层物性相关性较好,同时粒径同含油性为正相关。未动用区S24和S25油层产能受工程参数影响大于地质参数,S24和S25油层开发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2砂层组 克下组 沉积特征 储层特征 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走滑断裂带多层叠加样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海军 能源 +4 位作者 邵龙飞 谢舟 康鹏飞 袁敬一 付永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7-400,共14页
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台盆区古生界发现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断溶体油气藏。受塔里木盆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走滑断裂表现出多层结构,具有多期叠加活动特征。基于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油气地质... 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台盆区古生界发现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断溶体油气藏。受塔里木盆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走滑断裂表现出多层结构,具有多期叠加活动特征。基于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油气地质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大型走滑断裂的多层叠加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走滑断裂带在古生界主要发育5个结构层,分别为下寒武统盐下构造层、中寒武统盐构造层、上寒武统—中奥陶统碳酸盐岩构造层、上奥陶统—石炭系碎屑岩构造层和二叠系岩浆岩构造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及走滑断裂带活动的影响,5层结构在空间上具有带状分布、垂向叠置、差异叠加的特征;断裂叠加类型多样,总体上可以分为连接型、叠接型、反转叠加型及反转改造型4种;走滑断裂带叠加方式影响了石油地质条件,可形成多层差异聚集油气藏,主要包括Ⅰ型油气藏(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Ⅱ型油气藏(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志留系碎屑岩油气藏及二叠系岩浆岩油气藏)及Ⅲ型油气藏(寒武系盐下层白云岩油气藏)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台盆区 走滑断裂带 多层结构 构造样式 叠加类型 成因机制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四光20世纪初期中国南北地质对比观及其史学意义
5
作者 关成尧 吴芳 +3 位作者 赵国春 袁四化 白相东 刘晓燕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0-923,共14页
本文以李四光硕士论文(1918)和在此基础上发表的《中国地势变迁小史》(1922)文章为主要背景,总结李四光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南北方地质对比方面提出的主要观点。研究认为,李四光早期应用传统地质学“比较学研究法”对中国古地势和构... 本文以李四光硕士论文(1918)和在此基础上发表的《中国地势变迁小史》(1922)文章为主要背景,总结李四光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南北方地质对比方面提出的主要观点。研究认为,李四光早期应用传统地质学“比较学研究法”对中国古地势和构造古地理方面的研究大致包含以下思想:中国地质对比的“南北差异论”、中国地层旋回对比的“北简南繁论”、中国“南北大陆的跷跷板运动观”、“西北复杂性”论断及北方地质的“东西差异论”、华北及陕西地区“大域切割(改造)论”与“大域(建造)相联一贯论”、“四川古陆说”、“川—湖—下扬子构造沉积区”等思想要素,同时还提出南北方存在“南北两大气候区”论断,潜在的“中国北方古气候一体论”等观点。文章进一步阐述李四光中国南北方地质对比观在中国地质学学科史方面的意义。研究发现,李四光的成果早于Grabau的著作,是早期中国学者在中国地质研究及构造古地理方面的重要成就,在中国主要构造单位划分方面的“单元五分”思想为黄汲清《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产生做出了先导性储备;李四光所提的“南方大陆”概念早于Grabau“华夏古陆”概念。中国地质的构造单元划分经过Willis and Blackwelder、李四光、Grabau、黄汲清的研究而逐渐清晰起来。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南北对比中还提出了“多岛海”概念,“多岛海”的提出早于许靖华和潘桂棠的著作。李四光将前述差异性放在统一的欧亚非大陆群体系之下,深化了Suess的“古地中海”概念,并将“古地中海”划分为“北部(带)”和“南部(带)”,被后世发展为“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李四光是中国最早进行气候分区和古生物分区的第一人,也是系统论述中国构造古地理的第一位华人学者,并建立了中国较为系统的构造古地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四光 中国地质 学科史 南北对比 构造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英买35井区志留系隔夹层识别及分布
6
作者 王伟 代梦莹 +4 位作者 陈俊凯 邹云龙 吴琼 蒋琼 冯程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塔里木盆地英买35井区隔夹层分布规律不明,为后续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困难。为了识别研究区隔夹层类型,分析其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取心、常规测井、化验分析及成像测井资料,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发育隔夹层类型,采用三端元定型法分小层建立了... 塔里木盆地英买35井区隔夹层分布规律不明,为后续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困难。为了识别研究区隔夹层类型,分析其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取心、常规测井、化验分析及成像测井资料,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发育隔夹层类型,采用三端元定型法分小层建立了隔夹层识别图版,提出了识别标准,分析了隔夹层的横向和纵向展布特征,研究了隔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在横向上,泥质隔夹层主要集中在目的层下部,连续性较好,而物性隔夹层则主要分布在中—上部,尽管厚度较小,但同样具有较好的横向连续性;在平面上,隔夹层主要集中发育于研究区中部,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厚度聚集带,随着与中部区域距离的增大,隔夹层厚度向四周逐渐减小。受隔夹层空间分布控制作用,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研究区K3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英买35井区 泥质隔夹层 物性隔夹层 三端元定型法 空间展布 精细评价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特征及成煤环境
7
作者 程长领 刘华 +4 位作者 纪雪冰 张奎华 王慧 范恩硕 赵晓东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4-483,共10页
煤岩气的勘探研究尚属新兴阶段,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为一套含煤地层,含煤段气测高异常,但目前尚未开展煤岩特征及成煤环境研究。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全岩显微组分以及镜惰比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地震、测录井、岩心等资料,从煤类... 煤岩气的勘探研究尚属新兴阶段,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为一套含煤地层,含煤段气测高异常,但目前尚未开展煤岩特征及成煤环境研究。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全岩显微组分以及镜惰比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地震、测录井、岩心等资料,从煤类划分、煤质特征及煤岩分布等方面开展了煤岩特征研究,并探讨了煤岩形成的环境。研究表明:1)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发育两套煤岩,Ⅱ号煤层发育厚且稳定,煤岩镜质组含量较高,惰质组次之,腐泥组和壳质组含量极低,为倾气型煤岩,以镜煤和亮煤为主,属于中煤级煤Ⅰ类。2)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经历了潮湿—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水体逐渐加深的古环境背景,成煤古植物群主要以喜湿植物为主,煤岩主要形成于湖侵过程中湖盆大幅度扩张的滨湖、浅湖亚相中。3)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煤岩为湿地草本沼泽相,煤岩覆水过程主要经历了弱覆水→最强覆水→较强覆水→强覆水的变化过程,水体深度则是偏浅→极深→较深→深的变化历程,成煤环境是由潮湿—弱覆水环境→潮湿—最强覆水环境到干旱—强覆水环境转变。研究成果对于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煤岩评价以及后续煤岩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特征 成煤环境 镜惰比 西山窑组 中部4区块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煤气化区前缘煤岩渗透率的温度-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
8
作者 彭岩 汪大伟 +2 位作者 张敏 崔健 路庆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5-233,共9页
地下煤气化(UCG)是一种环保的煤炭资源利用方式,利用效率取决于气体在煤岩中的渗流特征,应力条件下煤岩的渗透特征是UCG高效实施的关键。燃烧区(温度高于500℃)煤岩的应力相关渗透率特性已得到广泛研究,针对气化炉前部边缘位置(温度低于... 地下煤气化(UCG)是一种环保的煤炭资源利用方式,利用效率取决于气体在煤岩中的渗流特征,应力条件下煤岩的渗透特征是UCG高效实施的关键。燃烧区(温度高于500℃)煤岩的应力相关渗透率特性已得到广泛研究,针对气化炉前部边缘位置(温度低于500℃,煤岩主要发生热解反应)煤岩的渗透特性研究较少,但其显著影响注入井到生产井的气体流动效率。通过测试不同围压下煤岩渗透率随温度(25~500℃)的演化规律,基于煤岩渗透率模型研究温度对煤岩渗透率的影响机制。主要结果表明:①煤岩渗透率随温度升高先减小后增大。煤岩渗透率在300℃以下显著增大400%,高于300℃时增大幅度减弱。②煤岩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00℃时降低幅度达60%。③煤岩样品渗透率具有显著各向异性,且各向异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水平90°取向煤岩的渗透率是垂向煤岩的4.56倍,且随温度升高增大至6.14倍。④渗透率模型与实验结果的平均误差小于4.3%,随着温度升高基质膨胀对煤岩渗透率的贡献增强而热损伤的贡献率降低。本文研究结果明确了气化前缘煤岩的渗透率演化特征,可为UCG可行性评价及工艺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煤气化 渗透率 高温 应力敏感性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测度、空间差异及形成机理
9
作者 王明月 李栋 魏强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00-104,共5页
文章采用熵值法测算2015—2023年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对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差异与形成机理展开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文章采用熵值法测算2015—2023年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对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差异与形成机理展开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较低水平。就各子系统而言,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与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指数均较高,而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性指数最低。就空间差异而言,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就内部构成因素而言,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是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就外部影响因素而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对全国及三大地区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距均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差距、金融支持差距对全国、中西部地区的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距均产生正向影响;市场化水平差距对全国及三大地区的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距均产生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链 供应链现代化 熵值法 二次指派程序(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辅助解盐促生菌改良克拉玛依盐碱地土壤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皮婧婧 肖兰 +3 位作者 赵硕祎 赵怡 刘艳升 侯军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600-602,607,共4页
新疆克拉玛依市红山湖周边为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营养物质匮乏,植物很难存活。本文研究工业腐殖酸与解盐促生菌剂联合作用处理盐碱地土壤的新方法,并进行植物优选与种植试验。结果显示,解盐促生菌可以大幅度降低盐碱地土壤中的含盐量,... 新疆克拉玛依市红山湖周边为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营养物质匮乏,植物很难存活。本文研究工业腐殖酸与解盐促生菌剂联合作用处理盐碱地土壤的新方法,并进行植物优选与种植试验。结果显示,解盐促生菌可以大幅度降低盐碱地土壤中的含盐量,由原来的0.88%降低到0.27%,pH值由8.00降低到7.29,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而工业腐殖酸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有机质含量由19.04 g·kg^(-1)增长到34.78 g·kg^(-1)。盐地碱蓬可以较好地在处理后的土壤上生长。研究为解决新疆大量盐碱地土壤改良及其植物适应性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盐促生菌 新疆盐碱地 土壤改良 工业腐殖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勘探程度地区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规律——以五墩凹陷侏罗系为例
11
作者 殷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3,共14页
五墩凹陷属于低勘探程度地区,下侏罗统露头区油源条件较好,多口钻井油气显示良好,但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不明确,层序空间演化特征和沉积分布规律尚不清楚,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部署。本文综合应用测井、地震、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五墩... 五墩凹陷属于低勘探程度地区,下侏罗统露头区油源条件较好,多口钻井油气显示良好,但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不明确,层序空间演化特征和沉积分布规律尚不清楚,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部署。本文综合应用测井、地震、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五墩凹陷中下侏罗统层序地层划分和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研究。首先,采用测井频谱属性趋势分析、时频分析、地球化学分析等多种方法划分层序,共划分了6个三级层序,28个四级层序。然后,利用匹配子波分解和重构方法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采用地震多属性降维融合技术和井震联合多尺度匹配技术进行层序分析,建立了该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之后,将测井层序划分结果与地震多属性融合分析结果进行交叉验证,明确层序空间演化特征。最后,在高精度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在构造精细解释及沉积古地貌的约束下,利用不同级次层序解释成果,落实关键层位的沉积相带展布特征,形成了一套针对低勘探程度地区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建立和沉积规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勘探程度地区 频谱属性分析 多尺度匹配对比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拉哈塘地区超深层走滑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左亮 能源 +5 位作者 黄少英 罗彩明 陈石 朱铁 王川 卢成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0-282,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走滑断裂控制着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和油气的富集。受多期构造活动和地层岩性差异的影响,哈拉哈塘地区走滑断裂的空间结构多样、断裂演化过程复杂,走滑断裂带结构差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机理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高...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走滑断裂控制着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和油气的富集。受多期构造活动和地层岩性差异的影响,哈拉哈塘地区走滑断裂的空间结构多样、断裂演化过程复杂,走滑断裂带结构差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机理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的一体化研究,建立起哈拉哈塘地区走滑断裂的空间变形样式及分层分段模型。通过分析走滑断裂控制下的单井油气产能差异,明确了走滑断裂构造变形差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该区走滑断裂在平面上具有分段特征,断裂带相互交切导致断裂空间结构复杂,形成多种组合样式,单一断裂带可划分为尾部、主位移带、叠接区以及断裂间截切部位,共发育9种平面样式,分别是尾部的羽状、马尾状、雁裂状样式,主位移带发育的线性及分支型样式,断裂叠接部位发育的辫状及软连接型样式,截切部位的交汇型和终止型样式。走滑断裂变形特征符合Riedel剪切模型,主干断裂周围发育分支断裂,断裂的发育以生长连接为主,截切部位伴随有断裂相继滑动引起的调节变形;(2)走滑断裂的纵向分层变形控制着油气的运移和成藏过程。断裂贯穿膏岩层是油气向上运移的关键。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改造作用控制着油气的储集规模及连通性,志留系碎屑岩层内的构造活动影响着油气的充注和保存;(3)哈拉哈塘地区油气富集规律受控于断裂样式,高产井主要集中分布在断裂带尾部马尾状、羽状的主干-分支交汇部位,叠接段辫状的构造高部位以及主干断裂交汇区。预测成果得到超深井验证,吻合率较高,对超深层井位部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走滑断裂 构造样式 分层变形 油气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区走滑断裂系统及其控藏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漆家福 陈石 +2 位作者 罗彩明 黄少英 能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62-3682,共21页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与满加尔凹陷过渡区(阿-满过渡区)发育大量位移较小的走滑断裂。这些断裂从盆地基底向上切割了盆地不同时代的沉积盖层,并控制了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缝洞型油气藏的发育,成为塔里木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开发重要目标,也是...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与满加尔凹陷过渡区(阿-满过渡区)发育大量位移较小的走滑断裂。这些断裂从盆地基底向上切割了盆地不同时代的沉积盖层,并控制了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缝洞型油气藏的发育,成为塔里木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开发重要目标,也是近些年来塔里木盆地构造变形及其控藏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分析了阿-满过渡区走滑断裂系构造特征及其与缝洞储集体分布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1)走滑断裂在阿-满过渡区具有不同尺度的透入性分布特征,在垂向上由下至上可划分出中寒武统盐下基底构造层(T∈_(2)之下)、上寒武统到中奥陶统碳酸盐岩构造层(T∈_(3)-TO_(2))以及上奥陶统到泥盆系碎屑岩构造层(TO3-TD)等3个构造变形层,在平面上可以划分为塔北斜坡区、阿瓦提东斜坡区、满加尔西斜坡区和塔中隆起区4个变形区,不同变形层、变形区的走滑断裂剖面构造样式与平面构造组合有所不同,总体上构成一个复杂的走滑断裂系。(2)阿-满过渡区走滑断裂系是多期构造变形叠加的结果,其形成演化过程大体可分为中晚寒武世、中晚奥陶世以及志留纪—泥盆纪等3个构造期,同一断裂在不同构造期的活动方式有所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变形区的断裂活动方式也有差异,总体上均以走滑剪切位移为主。(3)走滑断裂带的构造几何学、运动学(活动期及变形程度)特征对古生界缝洞储集体的发育有显著的控制,优质的缝洞储集体沿着那些规模较大、中晚奥陶世走滑变形显著、古构造位置较高的部位分布,单条走滑断裂的主位移带位置变换、局部斜张、位移消减或变换等构造部位有利于缝洞储集体的发育,岩性及局部构造组合控制缝洞型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满过渡带 走滑断裂系 多期活动 缝洞型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通地区龙马溪组浅层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可开发性
14
作者 何永彬 赫建明 谢庆宾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9-1233,共25页
昭通地区龙马溪组是典型的浅层、中浅层页岩气储层,研究储层特征及可开发性对于浅层页岩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云南昭通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实验、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等实验进行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将浅层页... 昭通地区龙马溪组是典型的浅层、中浅层页岩气储层,研究储层特征及可开发性对于浅层页岩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云南昭通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实验、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等实验进行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将浅层页岩气储层与川南典型深层页岩气储层进行对比,归纳浅层特征,分析可开发性。结果表明昭通地区龙马溪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属于过成熟阶段;具有低孔低渗的物性特征。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等,主要发育细粒混积岩以及长英质页岩。页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4种类型;孔隙形态以板状孔和柱状孔为主,比表面积与孔容均较大,发育孔径介于1~2 nm之间的微孔,以及2~4 nm之间、8~9 nm之间的介孔;其中有机质孔含量高,连通性较好。页岩气储层可开发性是指页岩气储层具有优越的有机质特征、矿物含量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含气性特征、脆性特征和地应力特征,能够通过储层改造进行开发的性质。本文通过将不同深度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深度龙马溪组矿物组成基本一致,有机质孔发育形状基本一致,但昭通地区埋藏较浅,较小的地层压力与含量较高的长英质矿物导致其小于0.1μm的孔隙得到更大程度的保存;昭通地区龙马溪组主要含气类型为吸附气,储层脆性和所处地应力条件与深层相似。昭通浅层龙马溪组可开发性较好,是有利的页岩气开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地区 龙马溪组 浅层页岩气储层 可开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政府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结构及生成路径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朦 李智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2,共10页
“十四五”时期,我国“双碳”目标已步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全新阶段。在此过程中,政府所发挥的协同统筹作用尤为关键。本文选取北京市2020—2023年减污降碳政务数据,一方面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纵向行政主体和横向行政机关所形成关系... “十四五”时期,我国“双碳”目标已步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全新阶段。在此过程中,政府所发挥的协同统筹作用尤为关键。本文选取北京市2020—2023年减污降碳政务数据,一方面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纵向行政主体和横向行政机关所形成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另一方面构建政策执行“协同主体—协同过程—协同环境”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政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果的生成路径。结果表明:(1)纵向行政主体协同结构主要特征呈现“自上而下”宏观指导与“自下而上”政策协同,其中,区人民政府发挥主要枢纽作用;(2)横向行政机关少数部门形成核心合作关系,市生态环境局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挥着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中心作用;(3)政府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主要生成路径共有三条,分别为“达标赛”考核型、“直通赛”竞逐型与高质量发展型,其中,高注意力分配是所有路径的共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协同治理 社会网络分析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井井子沟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周 纪雪冰 +7 位作者 谢安 王东学 王智忠 谭强 马爱钰 帕孜力·阿布都克里木 张韵洁 赵晓东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
2023年12月,吉木萨尔凹陷新疆油田探区在二叠系井井子沟组二段发现了致密砂岩油藏,但致密储层特征和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不清,制约着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为了精细表征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本文利用岩心、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核磁共振、氮气... 2023年12月,吉木萨尔凹陷新疆油田探区在二叠系井井子沟组二段发现了致密砂岩油藏,但致密储层特征和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不清,制约着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为了精细表征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本文利用岩心、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核磁共振、氮气吸附等方法,开展了储层岩石学特征以及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从原油生成到聚集过程探讨了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并建立了研究区致密油成藏模式。研究表明:1)储层岩性主要以细砂岩为主,为长石岩屑砂岩,成熟度低;平均孔隙度8.04%,平均渗透率0.04×10^(-3)µm^(2),主要以溶蚀孔为主,微米级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纳米级喉道为渗流通道。2)二叠系井井子沟组上覆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大面积连续分布,Pr/Ph、Pr/nC_(17)以及β/NC_(max)等地化参数显示井井子沟组二段原油与上覆芦草沟组下部烃源岩相似,证实芦草沟组下部烃源岩为井井子沟组供烃。3)优质烃源岩、断裂、储层、超压等因素联合控制着井井子沟组二段致密油藏的富集。4)基于源储关系、输导体系以及运移动力,建立了“源储紧邻,超压输导,垂侧运聚式”成藏模式。研究成果对二叠系井井子沟组二段致密油勘探及地质研究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致密砂岩储层 核磁共振 氮气吸附 井井子沟组二段 吉木萨尔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力压裂现场实验室的致密砾岩人工缝网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覃建华 鲜成钢 +6 位作者 张景 梁天博 王文中 李思远 张津宁 张阳 周福建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8,共12页
为明确玛湖致密砾岩储层水力压裂后缝网发育特征,借鉴北美水力压裂试验场的成功经验,在玛131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二段(T1b2)和三段(T1b3)建立水力压裂现场实验室,共实施12口水平井和1口大斜度取心井,根据取心井MaJ02岩心裂缝CT扫描、成... 为明确玛湖致密砾岩储层水力压裂后缝网发育特征,借鉴北美水力压裂试验场的成功经验,在玛131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二段(T1b2)和三段(T1b3)建立水力压裂现场实验室,共实施12口水平井和1口大斜度取心井,根据取心井MaJ02岩心裂缝CT扫描、成像测井以及岩心直接观测结果,结合示踪剂监测资料,研究水力压裂缝产状、连通情况、扩展规律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①水力压裂形成张性和剪切两种性质的裂缝,张性缝近似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自井筒射孔簇最远可延伸50 m;剪切缝分布于张性缝之间,大部分受缝间诱导应力场影响呈走滑剪切模式,部分呈共轭成对出现,整体上压裂缝呈先张后剪、张剪相间、剪切为主的特征。②示踪剂监测结果表明,生产早期井间普遍存在连通,随着生产的进行,缝内静压力逐渐降低,井间连通性下降。③岩性和压裂参数影响水力裂缝密度,泥岩夹层水力裂缝密度低于砾岩,并限制裂缝的扩展;更大的改造规模、更小的簇间距可提高裂缝密度,是提高单井产量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砾岩 致密油 水力压裂现场实验室 大斜度井取心 张性缝 剪切缝 缝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径FCC催化剂在鼓泡流化床中的流化性能研究
18
作者 张磊 申宝剑 +5 位作者 高雄厚 张君屹 段宏昌 彭威 黄新俊 方勤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1160,共10页
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软件模拟工业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内催化剂的流化状态,系统研究了平均粒径50、65、70μm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在二密相床层和稀相空间内的分布规律,考察粒度分布、颗粒密度与细粉含量对床层高度和颗粒质量浓度分布的影... 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软件模拟工业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内催化剂的流化状态,系统研究了平均粒径50、65、70μm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在二密相床层和稀相空间内的分布规律,考察粒度分布、颗粒密度与细粉含量对床层高度和颗粒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平均粒径由70μm降至50μm时,密相床层高度降低0.6 m,旋风分离器入口催化剂质量浓度由4 kg/m3升高至6 kg/m3。催化剂平均粒径为50~70μm时,增大颗粒密度可提高二密相床层高度,但旋风分离器入口颗粒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增大颗粒密度无法减少细粉跑损量。移除平均粒径50μm催化剂中粒径小于40μm细粉后,旋风分离器入口颗粒质量浓度降低38.3%,二密相床层高度提高1.4 m,表明移除细粉可以有效降低小粒径催化剂跑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FCC) 再生器 小粒径催化剂 平均粒径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 细粉跑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场的含裂纹埋地管道的力学响应数值分析
19
作者 张有兴 刘俊麟 +5 位作者 王伟 赵天骄 陶玉林 吕小明 胡锋 史耕源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1,共8页
弯管段作为油气管道系统中易失效的结构,当弯管处存在缺陷会严重影响结构性能,从而直接影响到管道系统运行安全。文章利用FLAC3D建立了考虑温度场的含裂纹埋地管道-土体相互作用三维模型,分析了在覆土环境及运行工况条件下弯管应力分布... 弯管段作为油气管道系统中易失效的结构,当弯管处存在缺陷会严重影响结构性能,从而直接影响到管道系统运行安全。文章利用FLAC3D建立了考虑温度场的含裂纹埋地管道-土体相互作用三维模型,分析了在覆土环境及运行工况条件下弯管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了不同裂纹尺寸与不同工况参数下含裂纹埋地弯管裂纹处应力、应力强度因子以及不同位置处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弯管内侧拱内壁应力高于直管段,且裂纹处发生应力重分布,存在应力集中;在研究的裂纹尺寸参数和工况参数中,裂纹深度与运行内压为影响裂纹处结构安全性的较敏感参数;裂纹轴向边缘区域应力及其敏感性高,环向边缘区域应力及其敏感性低。文章的研究为含裂纹埋地弯管的力学安全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管 裂纹 温度场 有限差分 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差对工业催化裂化装置立管输送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张磊 赵北鲲 +5 位作者 刘君建 刘舜 黄新俊 申宝剑 段宏昌 彭威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159,共6页
催化裂化(FCC)装置催化剂循环的下行部分是立管中的密相输送,催化剂流态复杂。受两器压力平衡影响,立管出口压力大于入口压力,为负压差操作。由于负压差是设计参数,工业现场技术人员对其调整范围较小,相关的设计和研究报道较少。在工业... 催化裂化(FCC)装置催化剂循环的下行部分是立管中的密相输送,催化剂流态复杂。受两器压力平衡影响,立管出口压力大于入口压力,为负压差操作。由于负压差是设计参数,工业现场技术人员对其调整范围较小,相关的设计和研究报道较少。在工业FCC装置上,测量了不同工况时负压差立管的轴向压力分布,然后采用CPFD软件研究了立管压差对立管轴向压力、颗粒浓度和循环量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负压差立管下部易出现填充流,造成立管轴向压力逆转。模拟结果表明:负压差阻碍立管排料,立管内颗粒藏量升高、蓄压增大;正压差立管颗粒脱气少,随正压差增大,立管轴向颗粒趋于均匀密相流,立管蓄压和催化剂循环量增大。研究结果可为立管设计和操作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管 负压差 正压差 催化剂流态 质量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