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模型的薄互层振幅属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国发 岳英 +2 位作者 熊金良 翟桐立 国春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20,164+173-174,共6页
为考证振幅属性与砂体累计厚度之间的关系及振幅切片在时间上的变化与砂体沉积演化的关系,文中设计了三个薄互层地质模型,利用褶积模型形成三维数据体,据此进行地震属性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①对于子波干涉之后形成一个复合波的薄互... 为考证振幅属性与砂体累计厚度之间的关系及振幅切片在时间上的变化与砂体沉积演化的关系,文中设计了三个薄互层地质模型,利用褶积模型形成三维数据体,据此进行地震属性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①对于子波干涉之后形成一个复合波的薄互层地层而言,振幅切片能够定性地反映砂体累计厚度的变化情况,且反射振幅与累计厚度成正相关关系,不同深度振幅切片之间的变化可以定性地反映沉积砂体的演化过程;②对于薄层干涉之后形成多个复合波的薄互层地层而言,振幅切片能够定性地反映砂体在横向上的分布范围,但反射振幅与砂体厚度不一定具有正相关关系,不同深度振幅切片之间的变化依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沉积砂体的演化过程,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较第一种情况明显变弱;③反射振幅和沉积砂体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具备时间上的等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三维模型 地震属性 振幅切片 沉积演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前相位方向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快速纵横波场分解
2
作者 方鑫宇 姚刚 +3 位作者 郑青青 张平民 吴迪 钮凤林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2-1486,共15页
各向异性波场分离不仅可以识别复杂介质中的纵横波,还可以提高逆时偏移成像的质量和全波形反演的精度.因此,研究各向异性波场分离很有意义.基于伪亥姆霍兹分解算子可以很好的实现各向异性波场的纵横波分离,然而,这类方法普遍需要在空间... 各向异性波场分离不仅可以识别复杂介质中的纵横波,还可以提高逆时偏移成像的质量和全波形反演的精度.因此,研究各向异性波场分离很有意义.基于伪亥姆霍兹分解算子可以很好的实现各向异性波场的纵横波分离,然而,这类方法普遍需要在空间域对矢量各向异性泊松方程进行求解,因此,计算量较大.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本文提出了基于波前相位方向的垂直横向各向同性(Vertical Transverse Isotropy,VTI)介质纵横波场高效分解方法.该方法在波数域对各向异性泊松算子的倒数进行一阶泰勒近似从而构建新的辅助波场.在空间-波数域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辅助波场进行求解,显著提高了纵横波解耦的计算效率.同时,为了保证波场分离的精度,本文采用基于波前相位方向的一阶伪亥姆霍兹分解算子实现纵横波分离.数值算例和理论分析表明本文方法与大多数波场分离方法相比,很好的平衡了波场分离精度和计算效率的问题,既能保证波场分离的精度,又能大幅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 伪亥姆霍兹分解 波前相位方向 空间-波数域 辅助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4
3
作者 李国发 廖前进 +2 位作者 王尚旭 袁淑琴 王守东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是连接地震、地质、测井工作的桥梁,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储层分析和油藏描述的基础工作。对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经时间偏移的地震道信号来自于地层在成像射线轨迹上的反射,...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是连接地震、地质、测井工作的桥梁,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储层分析和油藏描述的基础工作。对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经时间偏移的地震道信号来自于地层在成像射线轨迹上的反射,而不是来自地震道正下方地层的反射,合成地震记录上的反射与井旁地震道的反射在横向上存在偏离;基于一维褶积模型的合成地震记录没有考虑多次波和转换纵波的影响,与井旁地震道在地震波场上存在差异;井旁地震道经历了动校正、叠加等由叠前到叠后的处理过程,而合成地震记录由简单的一维褶积模型产生,两者的形成过程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地震资料解释人员在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的同时,应该承认并正视两者的差异,并综合利用其它地质信息对地震反射层位进行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层位标定 成像射线 褶积模型 多次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薄互层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42
4
作者 李国发 岳英 +1 位作者 国春香 李皓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9,10,共6页
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是砂体厚度预测中常用的2个地震属性,但建立这2个基本属性与砂体厚度之间的关系所依据的实验模型是简单的单砂体楔形模型,不一定适用于薄互层情况。为此设计了2个薄互层地质模型,利用褶积算法产生合成地震记录,进而... 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是砂体厚度预测中常用的2个地震属性,但建立这2个基本属性与砂体厚度之间的关系所依据的实验模型是简单的单砂体楔形模型,不一定适用于薄互层情况。为此设计了2个薄互层地质模型,利用褶积算法产生合成地震记录,进而分析薄互层条件下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与砂体累计厚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薄互层的累计厚度小于1/4波长的情况下,薄互层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与单砂体模型具有类似的特征,砂体累计厚度越大,地震反射振幅越大,瞬时频率越小。以上结论在华北油田实际地震属性分析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反射振幅 瞬时频率 累计厚度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国发 常德双 +1 位作者 李皓 赵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6-539,共4页
利用褶积模型得到的地震记录由于没有考虑处理过程以及火成岩上覆地层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模拟火成岩在实际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因此,设计了一个火成岩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正演得到其叠前地震波场。分别利用叠后时间偏移、叠... 利用褶积模型得到的地震记录由于没有考虑处理过程以及火成岩上覆地层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模拟火成岩在实际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因此,设计了一个火成岩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正演得到其叠前地震波场。分别利用叠后时间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对模拟的地震数据进行偏移成像,进而对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由此得到对该火成岩模型地震相模式的基本认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褶积模型相比,该方法更真实地模拟了火成岩在实际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形成的火成岩地震相模式对于实际火成岩机构的地震识别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场模拟 火成岩 反射特征 火山机构 杂乱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相位子波有色反褶积 被引量:9
6
作者 王万里 李国发 桂金咏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3期82-86,共5页
常规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假设反射系数序列服从高斯白噪的统计特征。利用实际测井数据得到的反射系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反射系数非高斯分布且频谱偏蓝的结论,并把这一结论运用到混合相位子波提取和反褶积处理中。为避免相位卷绕和累计... 常规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假设反射系数序列服从高斯白噪的统计特征。利用实际测井数据得到的反射系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反射系数非高斯分布且频谱偏蓝的结论,并把这一结论运用到混合相位子波提取和反褶积处理中。为避免相位卷绕和累计误差对相位估算精度的影响,在对高阶累积量混合相位子波的提取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路径平均双谱法的混合相位子波估算方法。实际地震数据的试处理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增强地震记录反映薄层内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特征 非高斯分布 混合相位 有色补偿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资料估算地层速度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娟 李国发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2-556,共5页
为了了解利用地震数据进行地层速度估算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依据大港油田的测井数据和地质特征设计了一个典型地质模型。通过对正演模拟叠前地震波场的速度分析,讨论了地震速度分析误差对地层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实际地震速度与测井... 为了了解利用地震数据进行地层速度估算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依据大港油田的测井数据和地质特征设计了一个典型地质模型。通过对正演模拟叠前地震波场的速度分析,讨论了地震速度分析误差对地层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实际地震速度与测井速度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在将地震速度转换为层速度过程中,地震速度分析的误差被放大,这种放大效应会严重降低利用地震速度进行岩性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速度 地层速度 测井速度 波场模拟 速度分析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茅口组台缘浅滩相储层物理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秦贞超 缪志伟 +1 位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2-660,746,共10页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元坝7井在茅口组钻遇台缘浅滩储层并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油气勘探新领域的重大突破。为进一步落实台缘浅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及其识别方法,根据该区地质地震综合解释成果,构建了与野外实际地层参数相近的三维台缘浅...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元坝7井在茅口组钻遇台缘浅滩储层并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油气勘探新领域的重大突破。为进一步落实台缘浅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及其识别方法,根据该区地质地震综合解释成果,构建了与野外实际地层参数相近的三维台缘浅滩储层物理模型。按照实际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流程对模型进行了实验室物理模型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到了与实际野外地震响应特征相符的物理模拟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及其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台缘浅滩储层基于大时窗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不能准确刻画沉积微相的变化,而依据地质模型精细解释层位和聚焦储层,能够更好的刻画地震相带;储层发育程度影响地震振幅,储层沉积厚度大、物性好,波峰能量强;振幅类属性能够直观的识别浅滩储层发育程度,而频率属性对储层边界识别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响应特征 地震物理模型 台缘浅滩储层 茅口组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