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气候情景下白尾地鸦在新疆南部的潜在适生区研究
1
作者 任军平 许丽 +3 位作者 高晓奇 张志伟 肖能文 吕绍旗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7,I0001,I0002,共10页
白尾地鸦(Podoces biddulphi)是新疆特有物种,仅分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周边区域,研究其潜在适生区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动态变化,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利用73个分布点和10个环境变量构建最大熵模型,... 白尾地鸦(Podoces biddulphi)是新疆特有物种,仅分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周边区域,研究其潜在适生区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动态变化,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利用73个分布点和10个环境变量构建最大熵模型,研究影响白尾地鸦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及其在当前与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变化。结果表明:(1)影响白尾地鸦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包括距道路的距离、距绿洲的距离、海拔和土壤类型,其中距道路的距离对白尾地鸦分布影响最大;(2)当前气候条件下,白尾地鸦的潜在适生区面积约为7.25万km^(2),主要分布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和中部、阿克苏中部、喀什中部和西北部以及和田中部;(3)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白尾地鸦的潜在适生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扩张趋势,其中中高排放途径情景下,2081—2100年白尾地鸦的潜在适生区面积增长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地鸦 最大熵模型 气候 潜在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28
2
作者 黄少英 王月然 魏红兴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7-123,共7页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确定了库车坳陷吐北、克拉苏、却勒和西秋四个不同地区盐构造的变形样式。结合地质和地震资料,建立了不同地区的地震地质结构剖面。应用平衡剖面研究方法,恢复了不同地区的盐构造形成演化历史,并对库车坳陷盐构造的形...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确定了库车坳陷吐北、克拉苏、却勒和西秋四个不同地区盐构造的变形样式。结合地质和地震资料,建立了不同地区的地震地质结构剖面。应用平衡剖面研究方法,恢复了不同地区的盐构造形成演化历史,并对库车坳陷盐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盐构造 特征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碳酸盐岩差异成岩作用对油气分层聚集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北斜坡鹰山组为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吕修祥 陈佩佩 +2 位作者 陈坤 张杰 钱文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7-971,共15页
塔中隆起北斜坡鹰山组碳酸盐岩厚度大、埋藏深,经历了多期、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基于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测井资料解释及地震属性反演识别裂缝,结合录井和试油资料统计分析,发现鹰山组岩溶储集层段经历了多期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储... 塔中隆起北斜坡鹰山组碳酸盐岩厚度大、埋藏深,经历了多期、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基于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测井资料解释及地震属性反演识别裂缝,结合录井和试油资料统计分析,发现鹰山组岩溶储集层段经历了多期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储集空间建设性改造强烈,相对应的胶结-充填作用相对较弱;相邻致密段的形成主要源于强烈的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而相对应的溶蚀作用明显偏弱,该段的电阻率明显高于相邻储集层段,故称为“高阻层”,构成识别致密层的重要标志。相邻碳酸盐岩储集层段与致密盖层段在成岩作用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正是差异成岩作用导致了厚层碳酸盐岩内幕多套储-盖组合的形成。垂向上多个缝洞发育段(储集层)与致密段(盖层)间互,形成叠置分布的多套储-盖组合,由此导致厚层碳酸盐岩内幕发育多个含油气层段。横向上,受制于碳酸盐岩的非均质性以及走滑断裂的分割作用,岩溶储集层段及致密高阻层延展性受到制约。因此,鹰山组油气分布不仅具有纵向分层,同时具有横向分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成岩作用 致密段(高阻层) 碳酸盐岩 鹰山组 塔中隆起北斜坡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变形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维波 李江海 +2 位作者 王洪浩 黄少英 能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1010,共10页
在解释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三维地震剖面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单因素变量控制方法,通过六组模拟对比实验,探讨挤压背景下应变速率大小和作用时间、盐岩展布形态、先存盐底辟、基底先存断裂以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对... 在解释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三维地震剖面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单因素变量控制方法,通过六组模拟对比实验,探讨挤压背景下应变速率大小和作用时间、盐岩展布形态、先存盐底辟、基底先存断裂以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对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变形的影响。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应变速率大小,应力作用时间对冲断带变形的影响更为显著,变形缩短率相同时导致挤压隆升幅度更大,可达70.25%,向前传播距离均更远,横向上变形范围可达73.82%,盐下层叠瓦状逆冲断裂倾角更小。先存底辟主要影响挤压端垂向变形规模,使得隆升幅度更大。先存断裂主要影响挤压端水平方向变形范围,挤压变形水平传播更远。基底古隆起和盐岩展布形态对克拉苏构造带变形也具有重要影响,基底隆起前沿形成应力集中带,盐岩在此聚集形成构造三角带。由于盐岩的分隔作用,盐上层变形相对较弱,靠近挤压端发育背斜和冲断构造,向盆地方向逐渐变为宽缓的向斜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离散元数值模拟 克拉苏构造带 影响因素 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却勒—羊塔井区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高精度层序对比及油气开发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蔡振忠 张丽娟 +3 位作者 林畅松 雷燕平 苏真真 司宝玲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2-668,共7页
高精度层序地层为密集井网开发井区储层精细对比提供了重要手段。库车坳陷却勒—羊塔井区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以相对稳定的水进面为界进行的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和沉积微相分析结果表明,底砂岩段可划分出4个四级层序和6个五级层序,羊... 高精度层序地层为密集井网开发井区储层精细对比提供了重要手段。库车坳陷却勒—羊塔井区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以相对稳定的水进面为界进行的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和沉积微相分析结果表明,底砂岩段可划分出4个四级层序和6个五级层序,羊塔井区以干盐湖环境河流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形成3~4套分布较稳定、粒度较细的砂体,物源来自东部和东南部的前缘隆起区,是河流长距离搬运的结果。却勒井区砂体厚度变化较大,可识别出3期较大规模的水进—水退旋回,发育3套厚度较大、近物源的辫状河道、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这些砂体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变薄,碎屑体系分析表明物源来自西部温宿凸起区。古地理再造表明两井区形成于两套沉积体系,之间有一湖湾分隔,层序—沉积体系的差异和分布决定着储层分布和油田布井开发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油田开发 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 却勒—羊塔井区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大北地区储层沥青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量:27
6
作者 卓勤功 赵孟军 +2 位作者 谢会文 方世虎 李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6,共4页
根据储层沥青的显微特征、热演化程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系统分析,对库车前陆盆地大北地区的储层沥青成因及油气运聚过程进行了探讨。大北地区库姆格列木群盐下砂岩储层显微裂缝中观测到少量黑色胶质沥青,其中,大北202井储层沥青发育2组,... 根据储层沥青的显微特征、热演化程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系统分析,对库车前陆盆地大北地区的储层沥青成因及油气运聚过程进行了探讨。大北地区库姆格列木群盐下砂岩储层显微裂缝中观测到少量黑色胶质沥青,其中,大北202井储层沥青发育2组,其反射率值分别为1.07%和0.47%,吐北1井储层中只检测到一组沥青,且含量极少,反射率值为0.43%;储层固体沥青为不同源、不同期的油、气混合沉淀而成。由此推断,大北地区天然气并非原油裂解成因;大北1和大北2等盐下圈闭至少发生了3期油气充注,其古油藏原油大多沿北部克拉苏逆冲断层进入浅部砂层,再汇聚于大宛齐背斜成藏;位于该断层附近的吐北1井,其储层沥青的存在说明其砂岩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不排除该断块高部位有油气成藏的可能性。该结论对认识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成因和促进古油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沥青 古油藏 油气运聚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前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