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钻井工况下隔水管横向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清友 朱军凯 毛良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共8页
目前,对隔水管的振动研究鲜有涉及深水钻井工况对其横向振动特性的影响。为此,采用牛顿法建立了隔水管横向振动流固耦合模型,利用微分变换法(DTM)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了钻井液排量与密度、张力比、钻柱结构等因素对隔水管横向振动固有... 目前,对隔水管的振动研究鲜有涉及深水钻井工况对其横向振动特性的影响。为此,采用牛顿法建立了隔水管横向振动流固耦合模型,利用微分变换法(DTM)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了钻井液排量与密度、张力比、钻柱结构等因素对隔水管横向振动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钻井液的存在会减小深水隔水管横向振动固有频率;隔水管横向振动固有频率随钻井液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张力比的增加而增大;钻井液排量和钻柱尺寸对隔水管的横向振动固有频率影响不大。该研究可用于指导深水钻井作业,优化深水钻井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隔水管 横向振动 流固耦合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气乙烷回收流程制冷工艺的分析比选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洪 高鹏 +3 位作者 胡成星 邓帮辉 刘攀 李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5-220,共6页
为比选出基于GLSP乙烷回收流程的最优制冷工艺,首先针对丙烷制冷与膨胀机联合制冷、复叠式制冷、混合冷剂制冷3种制冷工艺进行能耗分析。研究表明,GLSP流程中制冷工艺能耗最低的是丙烷制冷与膨胀机联合制冷工艺,比最接近的复叠式制冷工... 为比选出基于GLSP乙烷回收流程的最优制冷工艺,首先针对丙烷制冷与膨胀机联合制冷、复叠式制冷、混合冷剂制冷3种制冷工艺进行能耗分析。研究表明,GLSP流程中制冷工艺能耗最低的是丙烷制冷与膨胀机联合制冷工艺,比最接近的复叠式制冷工艺低626 kW。对3种制冷工艺进行[火用]分析后表明,[火用]损失量最大的设备是脱甲烷塔,占总[火用]损量的29.04%。可通过调节物流进料位置和塔板数,让塔内温度变化更为平稳、连续,从而减小脱甲烷塔的[火用]损失。最后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得出,3种制冷工艺中丙烷制冷和膨胀机制冷的联合制冷工艺的经济效益最为显著,比最接近的混合冷剂制冷工艺年收益多437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富气 乙烷回收 制冷工艺 能耗分析 [火用]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X丙烷回收装置热集成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洪 肖琛 +1 位作者 周卫军 李浩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3-217,222,共6页
采用HYSYS分析了不同气质在同一热集成形式、同一丙烷回收率下的流程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DHX丙烷回收装置的热集成形式对气质的适应性,并基于流程的热集成分析理论,根据不同气质工况条件提出对具有不同操作工况的2种热集成方法。研究结... 采用HYSYS分析了不同气质在同一热集成形式、同一丙烷回收率下的流程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DHX丙烷回收装置的热集成形式对气质的适应性,并基于流程的热集成分析理论,根据不同气质工况条件提出对具有不同操作工况的2种热集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丙烷回收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贫气、富气均适合将所有物流集中在单一主冷箱换热的流程,但富气需外加丙烷制冷,而在单一主冷箱换热的基础上对富气进行两级分离,既保证了丙烷的回收率又能进一步降低34.67%的冷箱UA和8.93%的装置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X流程 丙烷回收 (火用)损 能耗 热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汞凝析油脱汞现场试验
4
作者 蒋洪 黄靖珊 +2 位作者 韩晓春 杨铜林 李浩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5-219,225,共6页
对凝析油脱汞主要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根据某气田凝析油特点及处理要求,提出凝析油脱汞现场试验方案,即化学吸附、汽提、汽提-化学吸附组合工艺,并完成凝析油脱汞试验装置的开发及设计。现场试验及应用效果评价表明,高含汞凝析油经汽... 对凝析油脱汞主要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根据某气田凝析油特点及处理要求,提出凝析油脱汞现场试验方案,即化学吸附、汽提、汽提-化学吸附组合工艺,并完成凝析油脱汞试验装置的开发及设计。现场试验及应用效果评价表明,高含汞凝析油经汽提-化学吸附工艺处理后,凝析油中单质汞含量低于10μg/L,总汞含量低于100μg/L,处理效果较其他2种工艺好且成本较低。针对高含汞凝析油可采用汽提-化学吸附工艺进行脱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 汽提 吸附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二氧化碳凝析气乙烷回收工艺改进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倩谊 易驰 +5 位作者 杨雨林 李玮 彭清华 张伟 杨冬磊 李乐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7-113,127,共8页
对部分干气再循环工艺(RSV)进行了模拟,处理高含CO_(2)(2.0%~3.5%,物质的量分数)凝析气,发现乙烷回收率小于90%,且对原料气中CO_(2)含量波动适应性差。从脱甲烷塔顶进料气质和脱甲烷塔结构两方面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部分原料气过冷乙烷回... 对部分干气再循环工艺(RSV)进行了模拟,处理高含CO_(2)(2.0%~3.5%,物质的量分数)凝析气,发现乙烷回收率小于90%,且对原料气中CO_(2)含量波动适应性差。从脱甲烷塔顶进料气质和脱甲烷塔结构两方面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部分原料气过冷乙烷回收工艺(SVFS)、两塔型部分原料气过冷乙烷回收工艺(SVFS-2T)。对SVFS-2T工艺进一步分析发现,增加原料气过冷分流比可提高吸收塔CO_(2)冻堵裕量;而增加原料气过冷分流比、低温分离器液相分流比及降低脱甲烷塔顶分离器温度可提高乙烷回收率;在原料气CO_(2)含量3.0%~3.2%情况下,改进工艺的乙烷回收率可达到90%;随着CO_(2)含量增加,与RSV工艺相比改进工艺的总压缩功耗减少2.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中压凝析气 乙烷回收 工艺改进 适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压富气乙烷回收工艺改进及优化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冬磊 熊林 +4 位作者 张伟 潘磊 周家煕 易驰 刘思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5,共9页
针对RSV(recycle split-vapor process)工艺在进行中高压富气乙烷回收时,存在能耗高、流程热集成度低等问题,基于精馏原理,采用改变气源与多级分离的方法提出RSVF(recycle split vapor with liquid flashing process)工艺。再以乙烷回... 针对RSV(recycle split-vapor process)工艺在进行中高压富气乙烷回收时,存在能耗高、流程热集成度低等问题,基于精馏原理,采用改变气源与多级分离的方法提出RSVF(recycle split vapor with liquid flashing process)工艺。再以乙烷回收率和总压缩功耗为响应值,通过灵敏度分析法选出脱甲烷塔压力、低温分离器温度、外输干气回流比、闪蒸温度作为设计变量,采用基于三水平Box-Behnken的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对两个模型进行ANOVA法验证。优化后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脱甲烷塔压力2820 kPa、低温分离器温度-48℃、外输干气回流比14.2%、闪蒸温度-40.6℃。在天然气处理量为500×10^(4)m^(3)/d的情况下,工艺经济效益增加了1551万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气 精馏原理 乙烷回收 交互作用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半贫液脱碳工艺换热网络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浩玉 蒋洪 +2 位作者 胡成星 熊林 刘思宇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89,共5页
针对某装置天然气半贫液脱碳工艺中能量浪费的现状,利用模拟软件,对换热器及换热网络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工艺中的换热器传热有效度和火用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且换热网络存在跨越夹点传热、公用工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基于夹点分析的换热... 针对某装置天然气半贫液脱碳工艺中能量浪费的现状,利用模拟软件,对换热器及换热网络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工艺中的换热器传热有效度和火用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且换热网络存在跨越夹点传热、公用工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基于夹点分析的换热网络设计准则,对天然气半贫液脱碳单元换热网络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换热网络可节约热公用工程12855.42 kW,节约冷公用工程8409.81 kW,利用热量31653.90 kW,大幅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节能潜力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脱碳 换热网络 传热有效度 火用效率 夹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天然气处理厂处理装置汞污染控制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蒋洪 黄靖珊 +1 位作者 李立民 杨冬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天然气在处理厂处理过程中,汞会进入各工艺物流单元,汞不仅会挥发到环境中危害工作人员健康,还会对生产设备造成汞腐蚀及贵金属中毒等。通过VMGSim模拟软件对整个天然气处理厂加工处理工艺单元进行模拟分析,发现天然气中汞主要进入乙二... 天然气在处理厂处理过程中,汞会进入各工艺物流单元,汞不仅会挥发到环境中危害工作人员健康,还会对生产设备造成汞腐蚀及贵金属中毒等。通过VMGSim模拟软件对整个天然气处理厂加工处理工艺单元进行模拟分析,发现天然气中汞主要进入乙二醇富液、再生塔塔顶污水及稳定凝析油中,这对后续处理厂进行汞污染控制具有指导性意义。通过对原料气组成、低温分离器进料温度及乙二醇含量进行特性分析,发现原料气中轻烃组分的增加有利于乙二醇对汞的吸收,降低乙二醇质量分数可以促进乙二醇富液对汞的解吸。从环保、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整套天然气处理装置中主要物流单元汞污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防护 天然气处理 VMGSim 汞分布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换热凝液回收工艺高级[火用]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蒋洪 杨铜林 +3 位作者 喻靖 王缤蕊 崔永兴 杨冬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85,共9页
常规[火用]分析仅仅能对设备的[火用]损及[火用]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而不能揭示设备的[火用]损改进潜力。为了分析凝液回收过程中设备的用能情况,对直接换热流程进行了高级[火用]分析。利用高级[火用]分析方法评价各设备的[火用]损形式,... 常规[火用]分析仅仅能对设备的[火用]损及[火用]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而不能揭示设备的[火用]损改进潜力。为了分析凝液回收过程中设备的用能情况,对直接换热流程进行了高级[火用]分析。利用高级[火用]分析方法评价各设备的[火用]损形式,以反映出各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识别[火用]损的改进潜力。结果表明,大部分设备的可避免内源[火用]损占总[火用]损的比例较高,表明工艺改进应首先侧重于设备本身的性能改造,而不是工艺结构。减少过程[火用]损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压缩机效率,其次是改变冷箱的换热结构。灵敏度分析显示了各种参数对DHX塔、脱乙烷塔、脱丙丁烷塔4类[火用]损的影响,表明通过进一步改进凝液回收流程可减少设备的[火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液回收 [火用]损 高级[火用]分析 优化 能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压富气乙烷回收工艺改进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冬磊 李光春 +4 位作者 熊林 李碧龙 彭双双 潘磊 赵程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7-231,共5页
对RSV工艺进行适应性分析时发现,在进行中高压富气乙烷回收时存在对原料气气质、CO_(2)适应性差及流程热集成度低的问题。采用改变气源、多级分离、吸收塔汽提的方法来改善第二股进料气质,即采用侧线抽出脱甲烷塔上部气相来替换低温分... 对RSV工艺进行适应性分析时发现,在进行中高压富气乙烷回收时存在对原料气气质、CO_(2)适应性差及流程热集成度低的问题。采用改变气源、多级分离、吸收塔汽提的方法来改善第二股进料气质,即采用侧线抽出脱甲烷塔上部气相来替换低温分离器气相作为第二股进料,提出带压缩和部分干气再循环的改进工艺(supplemental rectification with compression and recycle split vapor,SRCR)。对低温分离器液相进行汽提精馏、两级分离的方法来取代低温分离器气相作为第二股进料,提出带汽提的部分干气再循环工艺(recycle split vapor with gas extraction process,RSVG)、带闪蒸的部分干气再循环工艺(recycle split vapor with liquid flashing process,RSVF),通过对比功耗、改进成本及热集成度优选出RSVF工艺。对RSVF工艺进行适应性分析发现,原料气压力越大RSVF工艺越节能,并且对气质及CO_(2)摩尔分数适应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气 精馏 乙烷回收 工艺改进 适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腐蚀管道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荣鸽 刘博 +1 位作者 周鹏 易冬蕊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130,共7页
准确的预测海底腐蚀管道极限承载力对于评估海底管道寿命、保证海底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BP神经网络(BPNN)模型学习效率低、对初始权重敏感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状态等缺点,采用人工蜂群(ABC)算法来优化BPNN的初始权值和阈... 准确的预测海底腐蚀管道极限承载力对于评估海底管道寿命、保证海底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BP神经网络(BPNN)模型学习效率低、对初始权重敏感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状态等缺点,采用人工蜂群(ABC)算法来优化BPNN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建立了ABC-BPNN海底腐蚀管道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使用MATLAB软件搭建模型并进行预测,同时与BPNN模型、遗传算法(GA)优化的BPNN模型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的BPNN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BC-BPNN模型预测海底腐蚀管道极限承载力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9750%,优于BPNN、GA-BPNN和PSO-BPNN模型的预测结果;ABC-BPNN模型的预测结果所拟合出来的直线与Y=X直线最为贴近,证明了ABC-BPNN模型作为预测海底腐蚀管道极限承载力工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腐蚀管道 极限承载力 人工蜂群算法 BP神经网络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