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静态资料在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识别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金跃区块奥陶系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代飞旭 朱柏宇 +3 位作者 邓伯龙 刘源 韩宇 肖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6-753,共8页
根据哈拉哈塘油田金跃区块及邻区单井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了不同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在动静态资料上的响应特征,提出了定量、定性划分标准,建立了识别模板,分析了研究区储集层分布规律。分析认为,洞穴型储集层相对于裂缝-孔洞型储集层,... 根据哈拉哈塘油田金跃区块及邻区单井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了不同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在动静态资料上的响应特征,提出了定量、定性划分标准,建立了识别模板,分析了研究区储集层分布规律。分析认为,洞穴型储集层相对于裂缝-孔洞型储集层,钻井液漏失量较大,表现为失返特征;酸压过程中,泵压压降大,停泵压力低,停泵压降曲线呈水平直线型,酸液返排率低;试采资料上来看,初期油压高,日产液量大,递减缓慢,地层能量较充足,自喷采油期长。根据其洞穴组合,洞穴型储集层可划分为单洞型和多洞型2种,多洞型储集体具有多个缝洞连通,压降—累计产液量曲线呈多段直线,且各直线斜率不同,产量呈多段式递减,压力导数曲线上呈现多个"凹子"特征;单洞型储集体压降—累计产液量曲线呈直线,油压与日产油量随着天然能量下降而下降,压力导数曲线在径向流段后上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拉哈塘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储集层类型 储集空间 动静态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DA的油田埋地集输管道内腐蚀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强 刘宗胜 +4 位作者 夏明明 赵晓晖 郭妍琼 蔺俊龙 李健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18年第6期26-30,共5页
埋地集输管道的直接检测,尤其是在线不停产检测一直都是检验难题,除了开挖直接检测外,检测手段很少而且不能直接准确地判断管道腐蚀位置。介绍了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ICDA)的检测方法和具体实施过程。采用超声波测厚、磁致伸缩导波检测... 埋地集输管道的直接检测,尤其是在线不停产检测一直都是检验难题,除了开挖直接检测外,检测手段很少而且不能直接准确地判断管道腐蚀位置。介绍了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ICDA)的检测方法和具体实施过程。采用超声波测厚、磁致伸缩导波检测和超声C扫描技术,结合现场工程应用结果,验证了ICDA技术用于油田集输管道腐蚀检测的可靠性、有效性及准确性,为油田管道生产运行及维护提供了极大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集输管道 内腐蚀直接评价 内腐蚀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在试油过程中保护油气层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兴亭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7期97-97,共1页
在试油过程,能否保护好油气层直接关系到能否对油气层做出正确的储量评价。在试油过程中保护好油气层,对提高油气采收率有着非常直观的效果,对油田增储上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试油 储层保护 储层性质 完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地区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林 陈波 +2 位作者 凡睿 郝景宇 汪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3-550,560,共9页
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录井资料分析,结合野外剖面调查和岩心观测等手段,对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四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主要发育钙屑砂岩储层,北部主要发育岩屑砂岩储层,东部主要... 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录井资料分析,结合野外剖面调查和岩心观测等手段,对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四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主要发育钙屑砂岩储层,北部主要发育岩屑砂岩储层,东部主要发育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岩石类型的分区性与盆地北部周缘三物源体系分布息息相关;储层物性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和微裂缝为主,以小孔、细吼为主要特征;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复杂,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蚀变作用和破裂作用。多种类型的成岩作用在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原生孔隙损失的最主要因素,使储层孔隙度损失77.52%左右;胶结作用破坏储层物性,使孔隙度损失30%左右;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增加孔隙度3.28%;后期构造作用对储层有建设性影响,进而形成现今以次生溶孔-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致密砂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演化 致密砂岩 须四段 川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SDS复合体系CO_2泡沫的调驱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鹏 李兆敏 +3 位作者 徐海霞 李杨 洪英霖 何强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95,共8页
为探索SiO2/SDS复合体系CO2泡沫在调驱方面的应用潜力,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该泡沫体系的封堵及分流性能,并对SiO2纳米颗粒在岩心中的滞留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SiO2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升高,泡沫体系封堵性能增强,当颗粒的质量分数... 为探索SiO2/SDS复合体系CO2泡沫在调驱方面的应用潜力,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该泡沫体系的封堵及分流性能,并对SiO2纳米颗粒在岩心中的滞留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SiO2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升高,泡沫体系封堵性能增强,当颗粒的质量分数达到1.0%时其封堵性能增幅减缓;随着温度升高,其封堵性能下降;随着压力升高,其封堵性能增强,当压力达到8 MPa时其封堵性能趋于稳定;并且泡沫体系的分流性能也随着SiO2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强,当颗粒质量分数升高至1.5%时能够实现流度反转;当颗粒质量分数低于1.5%时,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量较少,对于多孔介质的影响较小,而当颗粒质量分数高于2.0%时,对多孔介质产生较大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SiO2/SDS体系 CO2泡沫 调驱性能 颗粒滞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含硫井气举采油注水一体化管柱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德飞 孟祥娟 +3 位作者 白晓飞 彭永洪 王鹏 鞠成才 《石油机械》 2017年第11期84-89,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油田部分油井生产气油比高,为了实现原油的充分开发,设计了一种气举采油及注水一体化管柱。管柱设计时考虑了该区油藏高温高压及含硫的特性,管柱在常规注水管柱上安装气举阀及相关配套工具,在注水替油后可实现不动管柱进... 塔里木盆地塔中油田部分油井生产气油比高,为了实现原油的充分开发,设计了一种气举采油及注水一体化管柱。管柱设计时考虑了该区油藏高温高压及含硫的特性,管柱在常规注水管柱上安装气举阀及相关配套工具,在注水替油后可实现不动管柱进行气举生产,并且可在油层发生堵塞的情况下进行酸化作业,同时分析了一体化管柱及封隔器在气举采油、注水替油以及采取增产措施时的受力情况。现场应用中,该管柱能够成功实现不动管柱完成酸化解堵、注水替油及气举采油等工艺,并且注水替油过程中井口最大压力达18.8 MPa,实现了井口注入压力的提高,并且各种工艺过程中均未出现管柱窜漏现象,这表明设计的新型气举采油注水一体化管柱结构合理且可靠,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管柱的研制实现了注水、酸化工艺与气举技术的结合,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可实现注水、酸化和气举采油3项功能,为设计者在复杂工艺设计、相关管柱的受力分析以及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 注水 高温高压 酸化解堵 一体化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7
作者 何易东 任岚 +2 位作者 赵金洲 李志强 邓鹏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0-556,共7页
考虑到压裂过程中的多重复合作用,将压后页岩储层分为支撑主裂缝、缝网波及区与未压裂区。考虑基岩纳米孔隙中气体吸附与解吸、Knudsen扩散、滑脱流、黏性流,以及水压诱导裂缝应力敏感效应,建立了页岩气藏体积压裂生产动态模拟的物理模... 考虑到压裂过程中的多重复合作用,将压后页岩储层分为支撑主裂缝、缝网波及区与未压裂区。考虑基岩纳米孔隙中气体吸附与解吸、Knudsen扩散、滑脱流、黏性流,以及水压诱导裂缝应力敏感效应,建立了页岩气藏体积压裂生产动态模拟的物理模型和渗流数学模型。结合Galerkin有限元方法,对基质和裂缝渗流方程进行空间上的离散,推导了三角形单元有限元数值模型,给出了压裂水平井二维渗流场内、外边界条件和水力裂缝处理方法,对时间域采用向后差分,最后顺序求解裂缝和基质压力方程,模拟了页岩气藏体积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和压力场分布。该研究为页岩气储层体积压裂产能评价提供了理论模型,对于有限元法模拟双重介质渗流场和产能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体积压裂 双重介质 有限元 产能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SP资料的碳酸盐岩溶洞定位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冲 朱忠谦 +3 位作者 史鸿祥 昌伦杰 施英 付检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98-105,11,共9页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以裂缝、裂缝孔洞、洞穴型为主,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预测的溶洞空间位置受地震资料成像精度及分辨率影响而大多会出现偏差。为了确定碳酸盐岩地区目标井钻头前方缝洞体的空间位置,提出一种基于VSP资料的井旁...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以裂缝、裂缝孔洞、洞穴型为主,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预测的溶洞空间位置受地震资料成像精度及分辨率影响而大多会出现偏差。为了确定碳酸盐岩地区目标井钻头前方缝洞体的空间位置,提出一种基于VSP资料的井旁溶洞定位技术以准确预测溶洞空间位置,实时提供钻井靶心坐标,提高中靶精度。该项技术可细分为基于零井源距VSP资料的井地联合溶洞定位和Walkaround-VSP井旁溶洞定位。现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地区,提高了该类储层直接钻遇率,并为老井二次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溶洞定位 VSP 井地联合 Walkaround-VSP 直接钻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乳环氧树脂对水硬性凝胶工作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黎凌 张宗谭 +2 位作者 周莜宁 袁志平 李枝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水硬性凝胶形成的固化隔段强度低、胶结差、孔缝裂隙多,在精细控压钻井起下钻过程中难以有效封隔油气层并防止流体上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室内采用一种水乳环氧树脂CQ-WERE和配套固化剂CU-900作为性能改善剂,研究其对水硬性凝胶工作液... 水硬性凝胶形成的固化隔段强度低、胶结差、孔缝裂隙多,在精细控压钻井起下钻过程中难以有效封隔油气层并防止流体上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室内采用一种水乳环氧树脂CQ-WERE和配套固化剂CU-900作为性能改善剂,研究其对水硬性凝胶工作液流变性能和固化隔段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改善凝胶隔段力学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水乳环氧树脂与水硬性凝胶工作液相容性好,对凝胶工作液的流动度和流变参数影响小,水硬性凝胶工作液的稠化时间随着水乳环氧树脂加量的增加而缩短;水乳环氧树脂可以明显提高水硬性凝胶隔段的抗压强度及其与管壁面的胶结强度,当水乳环氧树脂质量分数为3%时,120℃养护5 h后,水硬性凝胶隔段抗压强度及与管壁面胶结强度分别达到4. 61 MPa、1. 31 MPa/m;同时固化隔段自身胶结好,在承压封气装置中突破压力不小于1. 25 MPa/m隔段;形成的固化隔段可钻性级值为2级,采用钻头即可快速钻除。由于水乳环氧树脂与水硬性凝胶工作液结合后的减水作用、固化交联作用形成特殊的键桥,能减少微观缺陷、增强致密性、阻止裂缝扩展,起到改善凝胶隔段的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乳环氧树脂 水硬性凝胶 抗压强度 胶结强度 承压封气 可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复合转向体积酸压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举 罗志锋 +3 位作者 袁学芳 赵立强 范文同 高俞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2,I0005,共5页
库车前陆区天然裂缝发育、储层较厚,但由于储层致密以及钻完井液漏失严重,导致单井自然产量较低,为提高单井产能,提出了缝网体积酸压改造技术。基于天然裂缝剪切激活的临界净压力准则,研究发现了高水平应力差下优势方位天然裂缝易被激... 库车前陆区天然裂缝发育、储层较厚,但由于储层致密以及钻完井液漏失严重,导致单井自然产量较低,为提高单井产能,提出了缝网体积酸压改造技术。基于天然裂缝剪切激活的临界净压力准则,研究发现了高水平应力差下优势方位天然裂缝易被激活的规律;酸岩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含氟缓速酸液可有效溶解缝内钙质充填物、钻完井液固相颗粒及刻蚀裂缝壁面,提高裂缝导流能力,证实了该区具备通过酸岩反应获得复杂缝网导流能力的物质基础。缝口和孔眼暂堵可使井筒憋压,迫使裂缝转向,提高纵向改造动用程度。现场多次试验,压后增产效果显著,证实了纤维球和/或颗粒纵向转层和缝内转向工艺在库车低孔裂缝性气藏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气藏 钙质充填 暂堵转向 体积酸压 网络裂缝 现场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藏H2S含量对凝析气相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施英 刘建仪 +3 位作者 李光明 李惠 缪津津 唐丹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6-459,共4页
针对塔中Ⅰ号气田Ⅱ区凝析气井中H2S含量差异较大这一现象,提出了含H2S的高压物性实验评价方法。向现场分离气中加入不同量的纯H2S气体,将现场凝析油与该气体以恒定生产气油比复配获得不同H2S含量的样品,在地层温度下进行实验,研究不同... 针对塔中Ⅰ号气田Ⅱ区凝析气井中H2S含量差异较大这一现象,提出了含H2S的高压物性实验评价方法。向现场分离气中加入不同量的纯H2S气体,将现场凝析油与该气体以恒定生产气油比复配获得不同H2S含量的样品,在地层温度下进行实验,研究不同H2S含量对凝析气相态特征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H2S含量增加,井流物中CO2,N2,C1 C 5和C6+含量减小;露点压力呈线性降低,该样品的H2S含量每增加1%,露点压力下降0.67MPa;反凝析油饱和度基本不变,但反凝析油析出时间推迟,凝析油采收率和天然气采收率都下降。这是因为H2S是一种较好的油气混相溶剂,降低了混相压力,致使露点压力降低、凝析油析出推迟,说明H2S的存在不利于凝析气的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S含量 相态实验 高含硫气藏 露点压力 反凝析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井漏治理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军 王先兵 +3 位作者 刘松 李其龙 王仁德 范万升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6期12-16,共5页
通过实例阐述了当前石油钻井工程中存在的诸多恶性井漏现象,包括溶洞型井漏,地下水层漏失,承压堵漏中的频繁性复漏和大量返吐现象。分析了治理此类严重井漏的多种现有技术的缺陷,现有桥浆/智能凝胶+快干水泥浆或者投树脂堵漏球+桥浆+快... 通过实例阐述了当前石油钻井工程中存在的诸多恶性井漏现象,包括溶洞型井漏,地下水层漏失,承压堵漏中的频繁性复漏和大量返吐现象。分析了治理此类严重井漏的多种现有技术的缺陷,现有桥浆/智能凝胶+快干水泥浆或者投树脂堵漏球+桥浆+快干水泥浆等方法,治理溶洞型井漏和地下水层漏失时成功率低;膨胀波纹管技术施工工期长,工艺复杂,成本高,配套工具质量可靠性差;堆积堵漏原理中常用植物堵漏材料抗温抗压抗腐蚀性差,常用矿物堵漏材料易破碎,堵漏材料颗粒彼此独立未胶结固化成一个整体。为更好地解决此类复杂井漏状况提出了新方法和新工艺,包括研发一种特殊封隔短套管解决溶洞型井漏和地下水层漏失;研制出系列新型承压堵漏材料和固化剂/热固性树脂复配形成新型桥堵浆,解决频繁性复漏和大量返吐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漏失 堵漏 新材料 新工具 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冷却对裂缝楔形封堵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军 李巍 +2 位作者 范万升 黎泽寒 张宗潭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24,共3页
根据提高承压能力封堵理论,分析了有效封堵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产生楔形效应的过程,针对楔形封堵,建立了考虑温度变化的井周应力数学模型。通过某井的实例计算,分析钻井液冷却对楔形封堵效应的结果表明,裂缝壁面受到钻井液的冷却作用时,... 根据提高承压能力封堵理论,分析了有效封堵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产生楔形效应的过程,针对楔形封堵,建立了考虑温度变化的井周应力数学模型。通过某井的实例计算,分析钻井液冷却对楔形封堵效应的结果表明,裂缝壁面受到钻井液的冷却作用时,井周应力降低,同时可能产生微裂缝,导致封堵效果变差。建议使用非渗透处理剂或膨胀性、固化堵漏材料,使之形成不渗透封堵层,降低钻井液或滤液的冷却作用,提高堵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 楔形效应 钻井液冷却 井周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