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性质及运聚富集模式
被引量:
1
1
作者
熊昶
王彭
+3 位作者
刘小钰
王伟
赵星星
孙冲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7,共15页
以构造、断裂分布、生产动态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为基础,对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性质与产能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油气充注、输导体系、构造与油气运聚关系等3个方面对油气富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塔中地区...
以构造、断裂分布、生产动态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为基础,对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性质与产能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油气充注、输导体系、构造与油气运聚关系等3个方面对油气富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塔中地区奥陶系原油以轻质原油为主,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含硫的特征,密度为0.75~0.85 g/m^(3),油气藏气油比为119~82367 m^(3)/m^(3),多相态油气藏并存,且油气相态无明显边界;天然气干燥系数为0.70~0.98,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为-35.7‰~-61.4‰,变化范围大;不同区域金刚烷指数(MDI)差异较大,为0.33~0.64;8个主要油气充注点具有原油密度低、气油比高、天然气甲烷同位素及MDI高的特征,沿走滑断裂带向南或远离断裂带方向密度变大,气油比、甲烷碳同位素及MDI均变小,不同区块气侵强度不同造成变化规律存在局部差异。②研究区油气分布格局主要受点状油气充注影响,8个油气充注点周缘油气井通常具有较高的产量,受储层发育规模影响会出现低产井,产能分布具有“北气南油”、“中间气、两边油”及“普遍富气、局部含油”3种类型;远离充注点的低产井及水井大范围分布。③研究区奥陶系油气富集模式为张扭性大断裂控制油气垂向充注,不整合面及走滑断裂控制油气的侧向调整,断裂破碎带叠加层间岩溶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储集空间,局部构造高部位及平台区为油气聚集有利指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原油
金刚烷指数
张扭性大断裂
走滑断裂
不整合面
断裂破碎带
岩溶作用
奥陶系
塔中隆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然气轻烃回收与提氦联产工艺
被引量:
29
2
作者
荣杨佳
王成雄
+3 位作者
赵云昆
胡成星
饶冬
诸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7-135,共9页
为了降低单一提氦过程的能耗和成本,实现冷量的最大化利用,将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与提氦工艺有机结合,提出了自产冷剂制冷+膨胀制冷+冷箱集成换热的直接换热(DHX)—闪蒸提氦联产工艺。利用HYSYS软件对联产工艺、DHX轻烃回收和闪蒸提氦单...
为了降低单一提氦过程的能耗和成本,实现冷量的最大化利用,将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与提氦工艺有机结合,提出了自产冷剂制冷+膨胀制冷+冷箱集成换热的直接换热(DHX)—闪蒸提氦联产工艺。利用HYSYS软件对联产工艺、DHX轻烃回收和闪蒸提氦单一工艺进行了工艺过程模拟,并分析了关键参数对设备能耗、C_(3)^(+)回收率和粗氦回收率的影响情况,最终确定了DHX塔顶回流温度为-70℃、提氦闪蒸罐进料温度为-166℃等最优工艺参数。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①创新提出的联产工艺使用了自产冷剂循环制冷,有效地集成并回收冷量,针对给定的原料气条件,与单一提氦工艺相比,C_(3)^(+)回收率达到99.11%,并且粗氦回收率也达93.39%,粗氦浓度达38.30%;②从经济性和热力学角度的比较结果表明,联产工艺的总压缩功耗比单一工艺低1118 kW,约低22.20%,单位综合能耗降低约17.27%。结论认为,直接换热(DHX)—闪蒸提氦联产工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性能,为轻烃回收和提氦联产工艺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轻烃回收
提氦
联产工艺
冷剂制冷
膨胀制冷
HYSYS软件
流程模拟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用性星树状油气管网布局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周军
周柳玲
+2 位作者
梁光川
陈川
周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7,共9页
集输管网结构复杂、投资大,是油气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集输管网布局方案是油气田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之一。由于星树状管网在集输系统中被广泛使用,针对星树状管网最优布局问题,开展了星树状管网布局优化模型的研究,重点关注了集...
集输管网结构复杂、投资大,是油气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集输管网布局方案是油气田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之一。由于星树状管网在集输系统中被广泛使用,针对星树状管网最优布局问题,开展了星树状管网布局优化模型的研究,重点关注了集输站处理容量和集输半径的约束限制,建立了 Q模型、R模型、QR模型等含有大量离散变量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通用模型。以实际的油气田为例,运用分支定界法求解上述模型,得到各方案下的拓扑结构、集输站设施位置、中央处理设施位置等系统最优解,证明了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分级优化策略和整体优化结果的对比分析,整体求解星树状管网模型的总投资更低。提出的通用性星树状油气管网布局优化模型,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最优管网布局,有效指导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网
通用性模型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布局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粗糙壁面压裂裂缝内支撑剂运移铺置特征
被引量:
3
4
作者
黄海
郑永
+5 位作者
王毅
王海柱
倪军
王斌
杨兵
张文通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采用铸模工艺对岩石露头粗糙劈裂裂缝面进行立体重建,搭建大型可视化粗糙裂缝实验装置并开展支撑剂运移实验,研究粗糙壁面裂缝内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典型特征及其内在机制,分析裂缝倾斜程度、裂缝宽度以及压裂液黏度对支撑剂在粗糙裂缝内...
采用铸模工艺对岩石露头粗糙劈裂裂缝面进行立体重建,搭建大型可视化粗糙裂缝实验装置并开展支撑剂运移实验,研究粗糙壁面裂缝内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典型特征及其内在机制,分析裂缝倾斜程度、裂缝宽度以及压裂液黏度对支撑剂在粗糙裂缝内运移铺置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裂缝的粗糙特征会引起流道形状和流体流动模式的改变,导致支撑剂运移时易发生桥接堆积并形成未充填区,携砂液出现窜流、反向流和绕流等多种复杂流动形式,并影响砂丘堆积的稳定性;支撑剂在倾斜粗糙裂缝内具有更高的铺置率,实验中相较于垂直裂缝其铺置率最大增加了22.16个百分点,但砂丘的稳定性差;缝宽减小会加剧支撑剂的桥接堆积并导致更高的泵注压力;增大压裂液黏度能够减轻裂缝面粗糙特征引起的支撑剂桥接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压裂
粗糙裂缝
支撑剂
运移铺置特征
桥接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
1
5
作者
佘治成
陈利新
+2 位作者
徐三峰
肖云
张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哈拉哈塘奥陶系油藏是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层发育,储层储渗空间主要由大小不等的溶洞、溶蚀孔洞和裂缝组成,宏观上离散,局部连续,储集体空间多尺度,缝洞体空间形态及分布复杂。水驱是这类油藏最主要的开发方式,经过15 a开发...
哈拉哈塘奥陶系油藏是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层发育,储层储渗空间主要由大小不等的溶洞、溶蚀孔洞和裂缝组成,宏观上离散,局部连续,储集体空间多尺度,缝洞体空间形态及分布复杂。水驱是这类油藏最主要的开发方式,经过15 a开发,注水失效单井和单元逐年增多,水驱失效后,注气成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最重要手段,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哈拉哈塘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推广应用,并且建立了6因素注气选井标准,从岩溶背景、井储关系、钻揭深度、储量规模、生产动态及剩余油类型等6个方面选井,依据注气时机、注气方式、注气量、焖井时间及指示曲线等5个方面进行注气参数设计,取得了一些注气选井原则和注气参数设计的初步认识,以期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局部连续
水驱失效
注气提高采收率
注气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性质及运聚富集模式
被引量:
1
1
作者
熊昶
王彭
刘小钰
王伟
赵星星
孙冲
机构
中国石油
塔里木油田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
天然气集团有限
公司
超深层复杂
油气
藏勘探开发技术研发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超深层复杂
油气
藏勘探开发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油气田产能建设事业部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7,共15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项目“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规模增储上产与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编号:2023ZZ16YJ04)资助。
文摘
以构造、断裂分布、生产动态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为基础,对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性质与产能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油气充注、输导体系、构造与油气运聚关系等3个方面对油气富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塔中地区奥陶系原油以轻质原油为主,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含硫的特征,密度为0.75~0.85 g/m^(3),油气藏气油比为119~82367 m^(3)/m^(3),多相态油气藏并存,且油气相态无明显边界;天然气干燥系数为0.70~0.98,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为-35.7‰~-61.4‰,变化范围大;不同区域金刚烷指数(MDI)差异较大,为0.33~0.64;8个主要油气充注点具有原油密度低、气油比高、天然气甲烷同位素及MDI高的特征,沿走滑断裂带向南或远离断裂带方向密度变大,气油比、甲烷碳同位素及MDI均变小,不同区块气侵强度不同造成变化规律存在局部差异。②研究区油气分布格局主要受点状油气充注影响,8个油气充注点周缘油气井通常具有较高的产量,受储层发育规模影响会出现低产井,产能分布具有“北气南油”、“中间气、两边油”及“普遍富气、局部含油”3种类型;远离充注点的低产井及水井大范围分布。③研究区奥陶系油气富集模式为张扭性大断裂控制油气垂向充注,不整合面及走滑断裂控制油气的侧向调整,断裂破碎带叠加层间岩溶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储集空间,局部构造高部位及平台区为油气聚集有利指向区。
关键词
轻质原油
金刚烷指数
张扭性大断裂
走滑断裂
不整合面
断裂破碎带
岩溶作用
奥陶系
塔中隆起
塔里木盆地
Keywords
light crude oil
amantane index
tension-torsional large faults
strike-slip fault
unconformity
fracture zones
karstification
Ordovician
Tazhong Uplift
Tarim basi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然气轻烃回收与提氦联产工艺
被引量:
29
2
作者
荣杨佳
王成雄
赵云昆
胡成星
饶冬
诸林
机构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
石油
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油气田产能建设事业部
中国
石化西南
油气
分
公司
采气二厂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7-13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铂/钡基催化材料在汽车尾气治理中的服役特性与失效与失效机制研究”(编号:21862010)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一期2019)—数据库及制备表征平台建设与相关关键技术研发”(编号:2019ZE001-2)。
文摘
为了降低单一提氦过程的能耗和成本,实现冷量的最大化利用,将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与提氦工艺有机结合,提出了自产冷剂制冷+膨胀制冷+冷箱集成换热的直接换热(DHX)—闪蒸提氦联产工艺。利用HYSYS软件对联产工艺、DHX轻烃回收和闪蒸提氦单一工艺进行了工艺过程模拟,并分析了关键参数对设备能耗、C_(3)^(+)回收率和粗氦回收率的影响情况,最终确定了DHX塔顶回流温度为-70℃、提氦闪蒸罐进料温度为-166℃等最优工艺参数。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①创新提出的联产工艺使用了自产冷剂循环制冷,有效地集成并回收冷量,针对给定的原料气条件,与单一提氦工艺相比,C_(3)^(+)回收率达到99.11%,并且粗氦回收率也达93.39%,粗氦浓度达38.30%;②从经济性和热力学角度的比较结果表明,联产工艺的总压缩功耗比单一工艺低1118 kW,约低22.20%,单位综合能耗降低约17.27%。结论认为,直接换热(DHX)—闪蒸提氦联产工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性能,为轻烃回收和提氦联产工艺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
天然气
轻烃回收
提氦
联产工艺
冷剂制冷
膨胀制冷
HYSYS软件
流程模拟
参数分析
Keywords
Natural gas
Light hydrocarbon recovery
Helium extraction
Co-production process
Cryogen refrigeration
Expansion refrigeration
HYSYS software
Process simulation
Parameter analysis
分类号
TQ116.41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TQ221.2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用性星树状油气管网布局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周军
周柳玲
梁光川
陈川
周轩
机构
西南
石油
大学
石油
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油气田产能建设事业部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04253)。
文摘
集输管网结构复杂、投资大,是油气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集输管网布局方案是油气田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之一。由于星树状管网在集输系统中被广泛使用,针对星树状管网最优布局问题,开展了星树状管网布局优化模型的研究,重点关注了集输站处理容量和集输半径的约束限制,建立了 Q模型、R模型、QR模型等含有大量离散变量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通用模型。以实际的油气田为例,运用分支定界法求解上述模型,得到各方案下的拓扑结构、集输站设施位置、中央处理设施位置等系统最优解,证明了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分级优化策略和整体优化结果的对比分析,整体求解星树状管网模型的总投资更低。提出的通用性星树状油气管网布局优化模型,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最优管网布局,有效指导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与建设。
关键词
油气管网
通用性模型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布局
优化
Keywords
oil&gas pipeline network
general models
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layout
optimization
分类号
TE86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粗糙壁面压裂裂缝内支撑剂运移铺置特征
被引量:
3
4
作者
黄海
郑永
王毅
王海柱
倪军
王斌
杨兵
张文通
机构
西安
石油
大学
石油
工程学院
陕西省二氧化碳封存与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
油气
井及储层渗流与岩石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油气田产能建设事业部
中国石油
大学(北京)
油气
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陕西延长
石油
(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E0137200)
陕西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2JC-37)
+2 种基金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2023-CX-TD-3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4JC-YBQN-038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4240,52204021)。
文摘
采用铸模工艺对岩石露头粗糙劈裂裂缝面进行立体重建,搭建大型可视化粗糙裂缝实验装置并开展支撑剂运移实验,研究粗糙壁面裂缝内支撑剂运移铺置的典型特征及其内在机制,分析裂缝倾斜程度、裂缝宽度以及压裂液黏度对支撑剂在粗糙裂缝内运移铺置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裂缝的粗糙特征会引起流道形状和流体流动模式的改变,导致支撑剂运移时易发生桥接堆积并形成未充填区,携砂液出现窜流、反向流和绕流等多种复杂流动形式,并影响砂丘堆积的稳定性;支撑剂在倾斜粗糙裂缝内具有更高的铺置率,实验中相较于垂直裂缝其铺置率最大增加了22.16个百分点,但砂丘的稳定性差;缝宽减小会加剧支撑剂的桥接堆积并导致更高的泵注压力;增大压裂液黏度能够减轻裂缝面粗糙特征引起的支撑剂桥接堆积。
关键词
储层压裂
粗糙裂缝
支撑剂
运移铺置特征
桥接堆积
Keywords
reservoir fracturing
rough fracture
proppant
transport and 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bridging buildup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
1
5
作者
佘治成
陈利新
徐三峰
肖云
张键
机构
中国石油
塔里木油田公司
东河采
油气
管理区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油气田产能建设事业部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文摘
哈拉哈塘奥陶系油藏是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层发育,储层储渗空间主要由大小不等的溶洞、溶蚀孔洞和裂缝组成,宏观上离散,局部连续,储集体空间多尺度,缝洞体空间形态及分布复杂。水驱是这类油藏最主要的开发方式,经过15 a开发,注水失效单井和单元逐年增多,水驱失效后,注气成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最重要手段,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哈拉哈塘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推广应用,并且建立了6因素注气选井标准,从岩溶背景、井储关系、钻揭深度、储量规模、生产动态及剩余油类型等6个方面选井,依据注气时机、注气方式、注气量、焖井时间及指示曲线等5个方面进行注气参数设计,取得了一些注气选井原则和注气参数设计的初步认识,以期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岩溶储层
局部连续
水驱失效
注气提高采收率
注气参数
Keywords
karst reservoir
locally continuous
water flooding failure
gas injection extraction
gas injection parameters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性质及运聚富集模式
熊昶
王彭
刘小钰
王伟
赵星星
孙冲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天然气轻烃回收与提氦联产工艺
荣杨佳
王成雄
赵云昆
胡成星
饶冬
诸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通用性星树状油气管网布局优化模型研究
周军
周柳玲
梁光川
陈川
周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粗糙壁面压裂裂缝内支撑剂运移铺置特征
黄海
郑永
王毅
王海柱
倪军
王斌
杨兵
张文通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佘治成
陈利新
徐三峰
肖云
张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