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跨国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建议 被引量:24
1
作者 窦立荣 汪望泉 +1 位作者 肖伟 蔺雨辰 《石油科技论坛》 2020年第2期21-30,共10页
近30年来,全球发现常规大油气田的难度加大,海上和非常规油气成为勘探热点。一些国家石油公司先后崛起,成为陆上大油气田发现的主力军,跨国石油公司是海上深水大油气田发现的主力军,世界资源争夺更加激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近30年来,全球发现常规大油气田的难度加大,海上和非常规油气成为勘探热点。一些国家石油公司先后崛起,成为陆上大油气田发现的主力军,跨国石油公司是海上深水大油气田发现的主力军,世界资源争夺更加激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跨国勘探开发经过27年的快速发展,经历了滚动勘探开发、大型风险勘探开发、多元化快速发展3个阶段,已在全球建成五大油气合作区,2019年海外权益油气产量超过1×10^8t油当量,降低了我国油气综合对外依存度6.7%,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复杂的投资环境、苛刻的合同条件等挑战,中国石油需加大新项目开拓力度,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大深水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投入,慎重进入非常规项目,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勘探资产运作,提高勘探项目创效性,建立风险勘探基金,加强多公司联合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跨国油气合作 勘探开发 经营策略 综合对外依存度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油气勘探进展与上游业务发展战略 被引量:78
2
作者 李鹭光 何海清 +5 位作者 范土芝 刘合年 杨涛 万仑坤 黄福喜 李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立足国内、拓展海外,树立高效勘探理念,国内外油气勘探取得13项重大突破和战略新发现,形成10个超亿吨级规模储量区。在总结“十三五”以来国内外重要勘探进展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国...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立足国内、拓展海外,树立高效勘探理念,国内外油气勘探取得13项重大突破和战略新发现,形成10个超亿吨级规模储量区。在总结“十三五”以来国内外重要勘探进展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国内外新形势、新要求,对中国石油矿权区油气资源状况、剩余油气资源发展潜力和上游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未来中国石油上游业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坚持稳健发展方针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实施资源战略,国内油气并重、常非并举,立足七大盆地,加大勘探开发力度,2019—2025年年均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1×108t油当量以上,至2025年实现油气产量2.2×108t油当量;海外立足常规、油气并举,优化发展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亚太五大合作区,扩大“一带一路”合作规模。提出打好国内勘探开发进攻战、做好海外优质高效发展大文章、推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加强高素质勘探开发人才队伍建设5条保障措施确保战略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勘探进展 勘探潜力 勘探战略 中国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海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窦立荣 李志 +5 位作者 杨紫 张兴阳 康海亮 张明军 张良杰 丁梁波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通过中国石油走出去30年来海外大量勘探实例解剖,系统总结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现状、分布特征和勘探模式,并指出了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前景及中国石油海外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勘... 通过中国石油走出去30年来海外大量勘探实例解剖,系统总结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现状、分布特征和勘探模式,并指出了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前景及中国石油海外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经历了4个阶段,目前处于成熟发展阶段,大型深水沉积体和生物礁成为巨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发现的主要领域。②中国石油海外勘探新发现的岩性地层油气藏与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均主要分布在复合圈闭中,主要发育于前陆、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者在裂谷盆地中发现的储量最多,前陆盆地次之,后者在前陆盆地中发现的储量最多,裂谷盆地次之。③中国石油海外实施构造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同部署、同勘探策略,形成了3种特色高效的勘探模式,复式岩性地层油气藏立体勘探,发现了乍得邦戈尔盆地下组合高丰度岩性、高位潜山和低位潜山-岩性复合体油藏以及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河道砂、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潜山等多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复杂岩性体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发现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大型缓坡礁滩体气藏、巴西桑托斯盆地湖相礁滩体巨型油田以及缅甸若开次盆深水浊积砂岩生物气藏;薄层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体地质工程一体化勘探,发现了南美奥连特盆地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体油藏和中东阿曼次盆薄层礁滩体油藏。④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将从成熟探区拓展到低勘探程度的前沿领域、从陆上拓展到深水—超深水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沉积体、盆底扇和生物礁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热点;裂岩盆地深层扇体、基岩潜山,前陆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礁滩体相关的复合圈闭是中国石油海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主要对象,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油气藏 低位潜山-岩性复合体 深水沉积体 礁滩体 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体 勘探模式 三维地震勘探 裂谷盆地 前陆盆地 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海外“十三五”油气勘探重大成果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合年 史卜庆 +6 位作者 薛良清 万仑坤 潘校华 计智锋 李志 马洪 范国章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共10页
“十三五”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外部投资环境日益复杂,如何尽快适应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实现精准部署与效益勘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提出了以效益为中心,... “十三五”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外部投资环境日益复杂,如何尽快适应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实现精准部署与效益勘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提出了以效益为中心,积极寻求规模优质可快速动用储量,大力实施风险勘探和精细勘探的部署策略。创新实施“产学研用”一体化科研攻关组织模式、优化总部决策流程、坚持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加强深水勘探领域国际合作、立足全球大盆地积极开拓勘探新项目,逐步积累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勘探管理措施。2016—2019年,通过上述部署和措施的实施,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取得12项重大突破与战略新发现,成熟探区精细勘探多点开花,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10×10^8t油当量,桶油发现成本低于2美元,平均探井成功率为76%。当前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虽然面临国际油价持续低位、勘探项目急剧减少、新区块获取竞争日益激烈、常规油气资源品质劣质化、勘探对象愈加复杂、深水油气独立勘探开发能力弱等挑战,但全球待发现油气资源依然丰富,高新技术跨界融合必将推动勘探理念的转变和技术的革新,海外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进展 勘探管理 勘探形势 全球油气资源 中国石油 海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业务风险评价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东 冯敬轩 +3 位作者 丁世强 崔宝琛 罗占刚 宋镇 《油气与新能源》 2022年第6期10-19,共10页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已近30年,经过探索发展、快速发展、规模发展和优化调整4个阶段后,已成为国际油气行业的重要力量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以及俄乌冲突及其外溢效应,导致世界经济形势、国际能源格局、...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已近30年,经过探索发展、快速发展、规模发展和优化调整4个阶段后,已成为国际油气行业的重要力量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以及俄乌冲突及其外溢效应,导致世界经济形势、国际能源格局、全球油气合作态势以及区域、资源国政治经济走势发生深度变化并呈不规律方式演进,有必要结合区域和国家实际情况,对中国石油企业海外业务风险开展研究分析。按照全球42个重点资源国的五大油气合作区进行分类,从发展水平、商贸环境、能源形势、政治外交4个维度,采用全球竞争力、投资自由度、油气储量、油气产量、营商环境、能源转型和政权稳定性等16个指标,建立了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更为客观地确立了指标权重并对5个区域和各资源国风险进行排序。根据分析评价结果,考虑国际国内形势预判,结合中国石油企业自身海外业务特点,分区域提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业务不同的业务发展战略及其经营策略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企业 海外业务 熵权TOPSIS模型 风险评价 分区域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系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
6
作者 窦立荣 史忠生 +1 位作者 庞文珠 马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中西非裂谷系发育包括基岩在内的多套储集层,并存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区域盖层。晚中生代以来,受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作用等地球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不同方向的盆地在裂谷作用期次、区域盖层发育层段、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北东—南西向盆地主要保存了早白垩世一期裂谷层序,区域盖层位于下白垩统裂陷期地层内,形成反转背斜、花状构造及基岩潜山等圈闭类型,发育“源储一体、源内成藏”及“源上储下、源下成藏”两种成藏模式;北西—南东向盆地具有多期裂谷叠置特征,发育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形成披覆背斜、断背斜、反向断块等圈闭类型,以“源下储上、源上成藏”为主要成藏模式。多期叠置裂谷盆地的源内成藏组合、强反转盆地的源内岩性油藏及页岩油是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未来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区域盖层 圈闭类型 成藏模式 富油凹陷 中非剪切带 中西非裂谷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公司海外油气勘探进展和发展对策 被引量:36
7
作者 窦立荣 袁圣强 刘小兵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共10页
1993年,中国油公司开启了“走出去”的步伐,29年来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遍布全球,涉及陆上、深水、常规和非常规等领域,成为国际油气行业重要力量。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可分为探索发展、快速发展、规模发展和优化调整4个阶段,在中国油气对外依... 1993年,中国油公司开启了“走出去”的步伐,29年来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遍布全球,涉及陆上、深水、常规和非常规等领域,成为国际油气行业重要力量。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可分为探索发展、快速发展、规模发展和优化调整4个阶段,在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2020年三大油公司年度海外权益油气产量合计达1.67×10^(8)t油当量。在“双碳”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双目标下,在海外获取更多油气资源仍然是重要任务,但面临地缘政治、勘探区块萎缩、剩余储量不足、年产能自然递减快、资产优化难度大等一系列挑战。在对标国际石油公司后,提出快速建成规模产区、加大新项目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取力度、稳妥评价和慎入非常规项目、加大处置边际资产等对策,推进海外油气勘探业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公司 跨国油气合作 勘探开发 “一带一路”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重点油公司风险勘探项目实施成效对标与启示
8
作者 李志 窦立荣 +4 位作者 商斐 杨紫 屈珺雅 侯平 李富恒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4,共14页
在全球前沿领域实施风险勘探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是国际油公司长期坚持的勘探战略,不同油公司对风险勘探的重视程度和实施成效差异较大。为了研究国外油公司风险勘探战略、风险偏好和实施效果,指导中国油公司海外油气勘探工作,利用油公... 在全球前沿领域实施风险勘探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是国际油公司长期坚持的勘探战略,不同油公司对风险勘探的重视程度和实施成效差异较大。为了研究国外油公司风险勘探战略、风险偏好和实施效果,指导中国油公司海外油气勘探工作,利用油公司年报、公开信息和商业数据库,对2005—2022年间8家国外油公司的风险勘探项目进行分析,构建了一套项目实施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勘探效益、勘探投入、项目规模和风险控制4个一级指标及19个二级单项指标。通过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对标,分析对标公司在风险勘探方面的成效与经验。研究发现,各油公司在单项指标上差异显著,这与油公司的勘探战略和风险偏好有极大的关系。埃克森美孚公司综合成效评价指数最高,而碧辟因作业者风险项目少且缺乏重大商业发现,评价指数较低。基于研究结果,针对我国油公司海外油气风险勘探提出了5点启示,包括注重勘探效益、积极担任风险勘探项目作业者、维持适当风险勘探规模和投入、适当控制项目权益和制定符合公司特点的风险勘探策略。这些建议对于指导我国油公司制定海外油气勘探战略和风险勘探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勘探项目 勘探效益 勘探投入 项目规模 风险控制 国外油公司 战略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藏资源分布、地质特征与勘探开发进展
9
作者 窦立荣 李志 +2 位作者 郭春秋 杨紫 刘小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3,共13页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针对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藏的资源分布和共性地质特征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在对全球高含硫气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其储量分布特点、天然...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针对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藏的资源分布和共性地质特征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在对全球高含硫气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其储量分布特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分析了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藏勘探开发历程和关键技术,指出了高含硫天然气资源的安全高效利用的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高含硫天然气藏主要分布在特提斯域中段与前陆相关的叠合盆地三叠系、侏罗系、石炭系和二叠系4个层系,其中石灰岩和白云岩发现的储量超过90%;②高含硫天然气藏一般具有高甲烷、中CO_(2)、低N_(2)含量和硫同位素分馏小的特点;③大型高含硫天然气藏具有优越烃源岩条件,发育优质碳酸盐岩储层与封闭条件良好的膏盐岩盖层,其形成往往经历了高温高能环境并经过多期次调整成藏;④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藏经历了2个储量快速增长阶段,主要产量集中在卡塔尔、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和阿曼等5个国家;⑤形成了元素硫溶解和沉积伤害评价、高含硫气井井下节流器、高含硫气藏防腐以及天然气净化等关键开发技术,并建立了高含硫天然气藏安全开发标准和制度、管理与决策体系。结论认为,高含硫天然气田在区域构造位置、储层地质层位和岩性等方面分布极不均衡,大型气藏分布相对集中,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明显,气藏形成需要特殊的地质条件,形成的系列适用的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为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资源的安全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天然气藏 硫化氢 硫酸盐热化学反应 地质特征 安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大油公司深水油气勘探实践及启示——以圭亚那斯塔布鲁克区块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小兵 窦立荣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89,共12页
近年来,国际大油公司持续在深水领域取得勘探突破。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领导的勘探联合体在圭亚那的斯塔布鲁克区块获得31个深水油气田发现,使圭亚那成为南美地区石油行业的重要国家之一,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海域的勘探热潮。圭亚那盆地横... 近年来,国际大油公司持续在深水领域取得勘探突破。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领导的勘探联合体在圭亚那的斯塔布鲁克区块获得31个深水油气田发现,使圭亚那成为南美地区石油行业的重要国家之一,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海域的勘探热潮。圭亚那盆地横跨圭亚那和苏里南海域,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圭亚那盆地的油气勘探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1957—1982年超前布局圭亚那盆地苏里南海域;1999—2015年再进圭亚那盆地并长期坚守圭亚那海域;2015年至今地质认识和地震技术助推获得一系列勘探发现。国际大油公司,尤其是埃克森美孚公司领导的勘探联合体在圭亚那的勘探实践表明,开展区域地质综合研究并结合新资料坚定勘探信心,通过引进合作伙伴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是风险勘探的典型做法,可为中国油公司实现从“走出去”迈向“走上去”开展海外油气勘探业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圭亚那 埃克森美孚公司 深水油气勘探 全波反演 斯塔布鲁克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一甲子:国际石油公司从共知到共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窦立荣 张兴阳 +7 位作者 郜峰 闫伟 熊靓 王子健 王曦 彭云 邓希 张可宝 《石油科技论坛》 2022年第4期1-10,共10页
国际石油公司根据全球气候治理形势变化调整应对策略,其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历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共同认知阶段(1960—1988年),开展油气行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应对石油危机开发新能源并... 国际石油公司根据全球气候治理形势变化调整应对策略,其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历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共同认知阶段(1960—1988年),开展油气行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应对石油危机开发新能源并实施节能措施;共同防御阶段(1989—1997年),依托行业组织影响政府制定政策以维护企业利益,开发低碳技术以应对气候压力;共识趋同阶段(1998—2019年),欧洲石油公司积极推动能源转型,美国石油公司谨慎调整气候策略;共同建设阶段(2020年以来),欧洲石油公司选择激进低碳路径加速转型,美国石油公司则采取保守谨慎的转型策略。综合分析表明,欧美国际石油公司在气候应对策略的选择上存在着公司利润与股东利益、国家战略与政企关系、公共舆论与品牌价值、行业趋同与对外合作4个方面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公司 气候变化 能源转型 碳中和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背景下国际石油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及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子健 郜峰 +2 位作者 何旭鵁 王曦 徐金忠 《石油科技论坛》 2022年第5期33-40,共8页
企业的组织架构调整是其实现战略目标的保障,也是企业取得经营成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国际石油公司面临内外部压力,加快制定低碳转型目标,形成联合机制,共同制定低碳解决方案。转型策略选择上,欧... 企业的组织架构调整是其实现战略目标的保障,也是企业取得经营成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国际石油公司面临内外部压力,加快制定低碳转型目标,形成联合机制,共同制定低碳解决方案。转型策略选择上,欧洲石油公司多为激进型,北美石油公司主要为被动保守型,跟随型主要为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为应对低碳转型,多家国际石油公司调整组织架构,从管理层和业务领域两个层面增设低碳业务部门。以道达尔能源、壳牌、雪佛龙3家国际石油公司为例,分析其组织架构调整方式与特点。梳理我国石油企业组织结构变迁,针对公司以内部变革适应外部形势提出建议:一是加强低碳发展顶层设计,完成从油气为主体的公司向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变;二是整合“油气+”优势资源,发挥国有企业研发和技术优势;三是加强低碳风险管理,防范化解未来可能的外部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转型 组织架构调整 国际石油公司 碳达峰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大石油公司技术支持体系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6
13
作者 史卜庆 郜峰 +2 位作者 余岭 胡欣 郑小武 《石油科技论坛》 2021年第4期25-31,共7页
技术支持体系是国际石油公司从事全球油气生产运营的生命线,体现了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技术市场化应用能力和现代化企业管理能力。文章研究分析了道达尔、BP、壳牌、埃克森美孚4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技术支持体系,其构建与运行特点包括:... 技术支持体系是国际石油公司从事全球油气生产运营的生命线,体现了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技术市场化应用能力和现代化企业管理能力。文章研究分析了道达尔、BP、壳牌、埃克森美孚4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技术支持体系,其构建与运行特点包括:立足集约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区域性技术支持分中心,提供差异化技术支持服务;研发、支持、商务一体化运作,提高技术应用能力;重点项目设置专门的技术支持机构,提升技术支持创效能力;拥有成熟的外协体系、充足的研发经费,"内外脑"结合建立技术领先优势。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技术支持体系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仍不够成熟,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组织管理、技术支持、技术创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石油公司 海外油气业务 技术支持体系 全球共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苏拉特区块低煤阶煤层气有利区预测与高效开发策略
14
作者 何文渊 黄文松 +3 位作者 崔泽宏 刘玲莉 段利江 赵一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6,共16页
澳大利亚苏拉特区块的煤层薄而多(平均厚度0.6 m),并与砂-泥岩频繁互层,导致煤层气赋存位置与富集规律难以预测。随着煤层气开发逐渐向深层拓展,开发部署时既要考虑煤层气富集情况,还要考虑地面工程的布局。为了实现苏拉特区块煤层气的... 澳大利亚苏拉特区块的煤层薄而多(平均厚度0.6 m),并与砂-泥岩频繁互层,导致煤层气赋存位置与富集规律难以预测。随着煤层气开发逐渐向深层拓展,开发部署时既要考虑煤层气富集情况,还要考虑地面工程的布局。为了实现苏拉特区块煤层气的规模效益开发,明确了研究区主力煤层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分析研究区低煤阶煤层气气藏富集的主控因素,建立了基于煤层可动用厚度、含气量和渗透率3个核心参数的有利区综合评价体系,预测了煤层气有利区带。在此基础上,充分借鉴中国煤层气成功开发经验,形成了一系列针对研究区低煤阶煤层气的高效开发策略:①在煤层含气量预测方面,创新了一套基于煤相净/毛比概率趋势属性的煤相建模流程,建立了一套综合干燥无灰基含气量随埋深的变化趋势、测井数据和岩心测试数据的原煤基含气量预测流程;②在钻/完井方面,提出“直井+丛式定向井”的混合布井方案,并引入经济评价参数,优化了不同深度条件下的井间距和平台间距;③在排采方面,通过综合考虑生产动态数据和现场检泵结果,提出了一套直井螺杆泵失效分析的流程,并优化了斜井的内衬油管设计,并成功应用联合研发的新型遇水膨胀封隔器解决了生产中的出砂问题,提高排采效率;④在地面工程方面,提出基于地面-地下一体化理念的地面设施布局流程,并通过考虑单井开发的经济净现值产量(PV-EUR)优化掉低效井。通过这些技术策略,提高了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打开了苏拉特区块煤层气规模开发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煤阶煤层气 开发实施策略 有利区预测 煤层气含气量 Wallon亚群 中侏罗统 苏拉特区块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和碳资产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司宇 张琬 《天然气与石油》 2021年第5期115-119,共5页
2020年中国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对中国石油公司的能源转型和碳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后疫情时代到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逐渐凸显,全球能源产业结构变革日益加速,也... 2020年中国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对中国石油公司的能源转型和碳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后疫情时代到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逐渐凸显,全球能源产业结构变革日益加速,也要求全球的国际石油公司主动技术升级、节能减排,向低碳、无碳能源公司转型。为对未来中国石油公司能源转型和碳资产管理提出建议,分析研究了欧洲、北美多个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的目标、未来规划和近年来实施的具体措施,得出全球不同区域内的国际石油公司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采取差异化能源转型的结论。同时,立足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实际,分析中国三大石油公司能源转型的现状和规划目标,提出了对中国石油公司未来在能源转型和碳资产管理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石油公司 能源转型 碳资产 “净零”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鲁卜哈利盆地白垩纪构造演化的沉积响应及对石油勘探启示 被引量:9
16
作者 罗贝维 张庆春 +5 位作者 段海岗 吕明胜 卞从胜 张宁宁 杨沛广 王鼐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CNPC)在中东地区多个大型油田项目主力产层均为白垩系,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影响了中东白垩系成藏组合沉积格局和成藏规律。通过鲁卜哈利盆地白垩纪区域构造演化、构造—沉积特征的解剖,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CNPC)在中东地区多个大型油田项目主力产层均为白垩系,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影响了中东白垩系成藏组合沉积格局和成藏规律。通过鲁卜哈利盆地白垩纪区域构造演化、构造—沉积特征的解剖,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两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发育3套成藏组合:①早—中白垩世稳定扩张阶段,发育了Bab和Shilaif两期陆架内盆地,受断层活动和地层挠曲影响,沉积环境经历了碳酸盐缓坡向弱镶边型台地的演化。高频海平面的变化进一步控制了生、储、盖各地质要素的空间配置,形成了中、下白垩统两套自生自储型成藏组合。②晚白垩世洋壳仰冲阶段,沉积环境以碳酸盐缓坡为主,阿曼山隆升造成白垩系剥蚀严重,促使Shilaif组烃源岩与上白垩统储层之间相互配置,形成了上白垩统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白垩系油藏展布主要受优质烃源灶、古地貌高及油气优势运移通道三大因素控制,非构造目标及低渗透油资源将是白垩系未来的勘探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卜哈利盆地 白垩系成藏组合 构造—沉积特征 新特提斯洋 陆架内盆地 阿曼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发展及启示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小兵 窦立荣 +3 位作者 万仑坤 贺正军 王作乾 郜峰 《天然气与石油》 2022年第4期75-83,共9页
全球深水油气资源丰富、探明率低、潜力巨大,拓展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业务是国际石油公司的核心战略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国际石油公司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特点、运作模式的分析,认为深水油气项目尽管投资大、风险高、技术复杂、运作难度... 全球深水油气资源丰富、探明率低、潜力巨大,拓展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业务是国际石油公司的核心战略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国际石油公司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特点、运作模式的分析,认为深水油气项目尽管投资大、风险高、技术复杂、运作难度大,但只要秉持合作共赢理念,进入深水领域的门槛并非高不可攀。为此,对中国油公司“走出去”发展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业务提出启示与建议:立足主动跟随并争当深水作业者,积极进入深水领域;借鉴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成功经验,着眼深水技术超前研发;建立合作伙伴清单机制,瞄准未来推动合作共赢;实施“人才兴海”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勘探开发 国际石油公司 独立石油公司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 环非洲 “双勘探”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帝国竞争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断块油田开发顺序优化
18
作者 徐庆岩 孙晓飞 +3 位作者 翟光华 王瑞峰 雷诚 张瑾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77-81,89,共6页
明确断块油田群中断块的开发顺序是进行开发方案设计的前提条件。断块油田数量较少时,可以进行技术经济的组合对比,但是断块数量较多时会形成海量的组合,耗费时间也长。断块油田开发顺序评价的现有方法有权重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综合... 明确断块油田群中断块的开发顺序是进行开发方案设计的前提条件。断块油田数量较少时,可以进行技术经济的组合对比,但是断块数量较多时会形成海量的组合,耗费时间也长。断块油田开发顺序评价的现有方法有权重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模糊评判法等,这些方法在选择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上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无法做到完全客观的评价。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帝国竞争算法改进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首先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确定影响断块油田开发的主控因素,其次使用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方法实现断块油田群开发数据库的扩充,最后在扩充后的大量数据库训练样本的基础上,基于帝国竞争算法改进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确定影响开发效果参数的权重并预测断块油田群中各断块油田的净现值,根据净现值大小可以确定每个断块的开发顺序。该方法以实际断块油田群的地质油藏数据库作为评价依据,断块油田的开发顺序更加的科学合理,项目整体的净现值也明显高于依靠传统方法确定的开发顺序组合,避免了人为主观性,也节省了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的工作量,克服了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对于提高断块油田群开发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竞争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开发参数权重 投产顺序优化 断块油田群 净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文渊 王利 +5 位作者 汪望泉 肖坤叶 杜业波 吴亚东 马明福 潘春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9,共10页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是在中非剪切带影响下形成的中、新生代陆相裂谷盆地,构造复杂多样且勘探程度较低,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发现。基于盆地构造、沉积、成藏组合特征和已发现油气田解剖,总结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和主控因素...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是在中非剪切带影响下形成的中、新生代陆相裂谷盆地,构造复杂多样且勘探程度较低,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发现。基于盆地构造、沉积、成藏组合特征和已发现油气田解剖,总结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和主控因素,并分析了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认为,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在早白垩世以来经历了多期伸展、走滑和反转等构造活动,对沉积地层、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受储盖组合和构造演化的影响,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不同盆地的油气发现和成藏组合有较大差异,总体表现为“西富东贫、下稀上稠”的特点;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是有效生烃灶、构造活动和断层;西部Doba盆地油气最为富集,发育多套成藏组合,上、下白垩统均已经获得规模发现,未来主要勘探方向包括下白垩统岩性圈闭和基岩圈闭;中部Doseo盆地上白垩统缺乏有效盖层,主要勘探目标为下白垩统砂泥岩组合,圈闭类型为走滑形成的断背斜、断块圈闭,基岩潜山是潜在的勘探目的层;东部的Salamat盆地尚未证实有效的成藏组合,勘探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 储盖组合 构造演化 Doba盆地 Doseo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关键技术
20
作者 李宗田 涂畅 涂兴万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5-958,共4页
我国在海外投资油气开发项目已30余年,已开发的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占有一定比例,且与国内典型碳酸盐岩油藏相比地质特征、开发规律差异较大,开发难度较高。截至“十二五”,这类油藏总体开发效益不够高。由于海外优质项目获取难度越来越大... 我国在海外投资油气开发项目已30余年,已开发的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占有一定比例,且与国内典型碳酸盐岩油藏相比地质特征、开发规律差异较大,开发难度较高。截至“十二五”,这类油藏总体开发效益不够高。由于海外优质项目获取难度越来越大,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的必要性增加,需要大力加强海外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十三五”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海外低渗特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关键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较小排距水平井网有效控制动用低渗储量;矢量井网提高强非均质性储层开发井网的适应性;优化酸化/酸压改造技术提高低渗井产能、注入能力;水平井分段压裂提高特低渗储层产能;注水开发保障低渗油藏稳产及提高采收率。进而形成了科学高效的开发策略:实施已开发正生产储量(PDP)方案初期,尽快弄清储量分布和储层物性、流体、压力非均质性;在优先动用优势储量的同时,根据已明晰的油藏地质特征、储量规模与品位和合同条款,及时分析、论证、编制正式开发方案(FDP),FDP既要充分重视科学性、经济性、灵活性,还要充分适应合同条款。目前,我国海外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特低渗 碳酸盐岩油藏 开发关键技术 开发策略 海外 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