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侏罗统超压发育与致密气成藏
1
作者 徐雯 饶松 +9 位作者 王晓龙 肖七林 万泽鑫 鲍一遥 刘宇坤 陶泽 佘家朝 石湘 程甜 姜继连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0-664,共15页
【研究目的】吐哈盆地胜北洼陷致密气已成为拓展勘探新战场、发现新储量的重要领域,致密储层发育特征及成藏机理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研究方法】运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和油气地质等综合研究方法,对中侏罗统致密气源... 【研究目的】吐哈盆地胜北洼陷致密气已成为拓展勘探新战场、发现新储量的重要领域,致密储层发育特征及成藏机理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研究方法】运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和油气地质等综合研究方法,对中侏罗统致密气源储特征和成藏期次进行了系统分析,厘定了超压发育特征及对致密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1)主力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以III型干酪根为主,整体处于以生气为主的成熟期。中侏罗统发育低孔低渗—低孔特低渗致密储层,平均孔隙度为7.1%,平均渗透率为0.074×10^(-3)μm^(2)。孔隙类型以次生溶蚀孔为主,同时发育黏土矿物层间孔、黄铁矿晶间孔和微裂缝。(2)中侏罗统发育以压力传导和生烃增压为成因的超压,压力系数主要分布在1.2~1.5,纵向上超压顶界面位于七克台组中上部。超压主要分布在胜北洼陷东部和东南部,断裂系统控制超压分布范围。(3)烃源岩排烃持续时间较长,从晚三叠世至今,至少存在两期主要的天然气充注期,两期主要成藏期次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和古新世至今。【结论】中侏罗统致密气藏以“远源-近源两期成藏、压力-断裂协同输导、断裂-超压协调控制”的成藏模式为主。本文研究成果将为胜北洼陷致密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超压与成因 成藏期次 油气勘查工程 胜北洼陷 吐哈盆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油田NJH区块中黏油CO_(2)近混相驱实验及应用
2
作者 张琦 朱永贤 韩天会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三塘湖油田NJH区块属于中黏油砂岩油藏,地层原油黏度为20.8 mPa·s,处于中含水期,预测水驱采收率为22.70%,提高采收率空间小。为了探索提高采收率技术,检验中黏油CO_(2)近混相驱可行性,揭示CO_(2)近混相驱相间传质规律及增油机理,... 三塘湖油田NJH区块属于中黏油砂岩油藏,地层原油黏度为20.8 mPa·s,处于中含水期,预测水驱采收率为22.70%,提高采收率空间小。为了探索提高采收率技术,检验中黏油CO_(2)近混相驱可行性,揭示CO_(2)近混相驱相间传质规律及增油机理,开展了CO_(2)驱油室内实验及矿场试验。结果表明:CO_(2)驱前缘主要发挥溶胀作用,后缘萃取抽提作用强于前缘,降黏作用及提高剩余油驱油效率是主要的增油机理,地面原油黏度降幅为55%,C_(2)—C_(15)含量升高18.3%,驱油效率提高4.6倍;渗透率级差是影响波及体积的主要因素,渗透率级差达到6,低渗透层采收率仅为13.84%。矿场试验阶段累计注气量为2.66×10^(4) t,累计产油量为0.78×10^(4) t,换油率达到0.29,证实中黏油CO_(2)近混相驱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油田 NJH区块 中黏油 CO_(2)驱油 近混相驱 提高采收率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策略 被引量:8
3
作者 徐君 杨春 孟朋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4-320,共7页
为加快吐哈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效益开发,针对开发技术难点,在对比中国非常规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借鉴页岩油、致密气开发的成熟经验,对吐哈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策略进行探讨。提出了不同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及不同目的层的非常规油... 为加快吐哈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效益开发,针对开发技术难点,在对比中国非常规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借鉴页岩油、致密气开发的成熟经验,对吐哈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策略进行探讨。提出了不同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及不同目的层的非常规油藏开发对策: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页岩油藏采用多层系开发,借助打造东疆最大减碳基地技术平台,大力发展页岩油藏CO_(2)全程补能+降黏体积压裂技术,持续探索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三塘湖盆地二叠系马中致密油实施井组整体多介质复合吞吐,采收率提高至15.0%;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28区块二叠系页岩油藏借鉴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经验,厘清页岩油藏甜点分类评价及分布特征,提高Ⅰ类+Ⅱ类储集层钻遇率,实现页岩油藏效益开发;对于吐哈盆地胜北侏罗系三间房组致密气藏,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先导试验,提升水平段长度及储集层甜点钻遇率,提高胜北致密气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三塘湖盆地 非常规油气资源 页岩油 致密气 开发策略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田产量自然递减率多因素分析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菊花 高文君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 位作者 杨永利 姜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7-669,共3页
从产量递减率定义出发,首先导出了综合递减率与开井数、含水、产液厚度、压力、相对产液指数、井网密度、表皮系数等多因素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一般油田的生产测试数据特点和自然递减率与综合递减率的关系,建立了自然递减率多因... 从产量递减率定义出发,首先导出了综合递减率与开井数、含水、产液厚度、压力、相对产液指数、井网密度、表皮系数等多因素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一般油田的生产测试数据特点和自然递减率与综合递减率的关系,建立了自然递减率多因素分析模型。该模型可准确地分析各相关因素对递减率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制定控制油田自然递减率的调整对策提供了依据。经油田实际应用,效果很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递减率 模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型储气库与天然气驱油协同建设实验——以葡北油田三间房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司宝 闫茜 +3 位作者 刘强 张彦斌 付春苗 齐桓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1-326,共6页
关于协同型储气库库容预测、协同阶段向储气库阶段转换时机的研究鲜有。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和覆压孔渗实验,研究长期水驱和多轮次气驱对储气库库容的影响;利用葡北油田全直径岩心,开展采油扩大库容与协同型储气库运行全过程实验,分析定压... 关于协同型储气库库容预测、协同阶段向储气库阶段转换时机的研究鲜有。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和覆压孔渗实验,研究长期水驱和多轮次气驱对储气库库容的影响;利用葡北油田全直径岩心,开展采油扩大库容与协同型储气库运行全过程实验,分析定压生产和定时生产2种开发模式下多轮次气驱对库容、达容时间、工作气量占比、采收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水驱及多轮次气驱均能改善储集层物性,是储气库库容增大的因素之一;随着注采轮次的增加,2种开发模式下的库容增量逐轮次降低,工作气量占比逐轮次增加;储气库分别在定压生产注采第6轮次和定时生产注采第10轮次后接近达容,采收率基本不再增加;定压生产比定时生产采收率提高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北油田 三间房组 协同型储气库 天然气驱油 库容 达容时间 工作气量 转换时机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复合堵漏体系中氯化钙控释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殷慧 柳华杰 +5 位作者 安朝峰 步玉环 郭胜来 宋文宇 屈俊峰 苏国平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水玻璃-氯化钙体系是常用的油井堵漏材料,但是水玻璃和氯化钙一接触即快速反应,只能采用双液法进行施工,工序复杂。因此拟对氯化钙进行控释,以期能够将水玻璃-氯化钙混合同时泵注,简化施工。该研究通过使用树脂体系对氯化钙进行包裹完... 水玻璃-氯化钙体系是常用的油井堵漏材料,但是水玻璃和氯化钙一接触即快速反应,只能采用双液法进行施工,工序复杂。因此拟对氯化钙进行控释,以期能够将水玻璃-氯化钙混合同时泵注,简化施工。该研究通过使用树脂体系对氯化钙进行包裹完成氯化钙的控释。通过改变体系中氯化钙的加量、交联剂的加量以及单体的种类及配比,考察以上3种因素对控释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树脂对氯化钙进行包裹时,氯化钙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4、交联剂加量为6%,可将水玻璃-氯化钙体系失去流动性时间延长至105 min。将已包裹氯化钙的树脂粉末进行二次包裹时,氯化钙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2、一次包裹二次包裹交联剂加量均为6%时,可将水玻璃-氯化钙体系失去流动性时间延长至110 min。在二次包裹的树脂体系中加入氯化钠,可将体系失去流动性时间延长至180 min。通过红外光谱和SEM谱图分析发现,吸水树脂通过减少氯化钙与水玻璃的接触面积来减缓反应的进行,树脂本身不参与水玻璃与氯化钙的反应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钙-水玻璃复合堵漏体系 氯化钙 控释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广义气水混驱特征曲线的建立及应用
7
作者 褚夫建 苟拓彬 +1 位作者 韩跃涛 高文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在Ⅱ类广义水驱特征曲线的基础上,引入了地下含气水率概念,类比建立了Ⅱ类广义气水混驱特征曲线。此类曲线对应的含气水变化规律数学模型在n、m取不同数值时,不仅可以转化为S型含气水变化规律,而且也可以转化为描述凸型、S-凸型、S-凹... 在Ⅱ类广义水驱特征曲线的基础上,引入了地下含气水率概念,类比建立了Ⅱ类广义气水混驱特征曲线。此类曲线对应的含气水变化规律数学模型在n、m取不同数值时,不仅可以转化为S型含气水变化规律,而且也可以转化为描述凸型、S-凸型、S-凹型、凹型等不同形态的含气水变化规律,丰富了气水混驱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给出了Ⅱ类广义气水混驱特征曲线通式及其对应的含气水变化规律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并分别评价了葡北油田三间房组油藏气水交替混相驱和锦州油田S31油藏气顶+边水混驱的开发效果,拟合精度较高,可供其他油藏开发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北油田 锦州油田 气水混驱油藏 Ⅱ类广义气水混驱特征曲线 地下含气水率 变化规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驱替特征曲线特性对比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君 高文君 +3 位作者 彭玮 王鹏 万永红 周婕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4-196,共3页
驱替特征曲线法是研究油田含水规律、预测开采指标和标定可采储量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已形成50多种。在这些曲线中,筛选出能够描述不同形态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的曲线一直是油田开发工作者永恒的研究课题。通过对钟德康驱替特征曲线和G... 驱替特征曲线法是研究油田含水规律、预测开采指标和标定可采储量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已形成50多种。在这些曲线中,筛选出能够描述不同形态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的曲线一直是油田开发工作者永恒的研究课题。通过对钟德康驱替特征曲线和Gao-Ⅰ驱替特征曲线特性的对比分析表明:两类水驱曲线均具备描述不同形态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的特性,但前者无驱替特征曲线相对应,而后者有驱替特征曲线相对应,其应用范围更大,是最理想的驱替特征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替特征曲线 方程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北洼陷三间房组致密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港 程甜 +4 位作者 李杰 陈安清 李富祥 徐慧 徐胜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胜北洼陷中侏罗统三间房组油气资源丰富,但该组储集砂体致密,非均质性较强,制约了油气的勘探开发。以胜北洼陷中侏统三间房组砂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薄片观察、电镜扫描、高压压汞测试等,研究致...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胜北洼陷中侏罗统三间房组油气资源丰富,但该组储集砂体致密,非均质性较强,制约了油气的勘探开发。以胜北洼陷中侏统三间房组砂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薄片观察、电镜扫描、高压压汞测试等,研究致密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胜北洼陷三间房组储集层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平均孔隙度为6.44%,平均渗透率为0.18 mD,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成岩演化过程为压实—自生黏土矿物胶结、绿泥石环边胶结—石英Ⅰ期次生加大、长石溶解—钠长石化—绿泥石环边胶结—碳酸盐岩胶结—长石溶解—高岭石伊利石化,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胜北洼陷三间房组储集砂岩平均初始孔隙度为34.66%,早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平均减孔14.05%,胶结作用平均减孔0.50%;早成岩阶段B期压实作用平均减孔3.21%,胶结作用平均减孔0.75%;中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平均减孔7.02%,胶结作用平均减孔4.26%;中成岩阶段B期压实作用平均减孔1.08%,胶结作用平均减孔0.75%。中成岩阶段A期溶蚀作用是研究区增孔的关键,平均增孔量为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胜北洼陷 三间房组 中侏罗统 致密储集层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