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成规模油田成烃要素下限探讨——以东濮凹陷马寨油田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徐田武 张成富 +3 位作者 吕立爽 陶登海 赵聪会 许学良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随着勘探程度日益加深,我国东部老油区大油气田逐步发现殆尽,小洼陷的油气勘探渐成勘探热点。文中根据有机地球化学理论解剖了东濮凹陷独立含油气系统的马寨油田,探讨了形成千万吨级规模储量油田必需的成烃要素下限。研究认为形成千万... 随着勘探程度日益加深,我国东部老油区大油气田逐步发现殆尽,小洼陷的油气勘探渐成勘探热点。文中根据有机地球化学理论解剖了东濮凹陷独立含油气系统的马寨油田,探讨了形成千万吨级规模储量油田必需的成烃要素下限。研究认为形成千万吨级规模储量油田至少需具备3个要素:1)成熟烃源岩镜质组反射率至少大于0.6%,其对应埋藏深度至少大于3 000 m;2)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1.0%的烃源岩厚度至少在279 m以上;3)生烃强度大于50×104t/km^2的烃源岩面积至少5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性油田 成烃要素下限 千万吨级 东濮凹陷 马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圈湖油田开发初期高含水原因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屈乐 孙卫 +2 位作者 谢佃和 汤爱云 刘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7-1043,共7页
目的全面探析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生产井普遍高含水、低产油的原因。方法地质与工程相结合,综合运用示踪剂监测、产能变化及压力响应等动态分析法。结果研究区高含水的原因既有地质因素又有工程因素,地质原因包括构造、裂缝、储层非... 目的全面探析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生产井普遍高含水、低产油的原因。方法地质与工程相结合,综合运用示踪剂监测、产能变化及压力响应等动态分析法。结果研究区高含水的原因既有地质因素又有工程因素,地质原因包括构造、裂缝、储层非均质性3个方面;工程原因包括超前注水实施效果、井网适应性以及人工压裂时机性选择3个方面。结论明确储层地质特征以及合理的施工方式是低孔低渗油藏开发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原因 构造位置 裂缝 超破压注水 超前注水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成岩油气储层的水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明亮 毛秀玲 +2 位作者 郑国东 罗晓容 李忠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5-222,共8页
火成岩油气储层具有与其他类型油气储层不同的岩石学特征和流体特征。火成岩冷却后所形成的原生孔隙受压实作用的影响较小,而次生孔隙的形成演化对于火成岩储集空间的发育有重要意义。其中,水岩相互作用更是火成岩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演化... 火成岩油气储层具有与其他类型油气储层不同的岩石学特征和流体特征。火成岩冷却后所形成的原生孔隙受压实作用的影响较小,而次生孔隙的形成演化对于火成岩储集空间的发育有重要意义。其中,水岩相互作用更是火成岩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演化的重要自然营力之一,因此,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对火成岩油气藏的预测有重要意义。作者在调研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已有的火成岩储层研究多集中在对一些现象的描述和地质背景的相关性研究,而比较欠缺对油气储层水岩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目前,火成岩油气储层领域需要引进新概念和新技术,重视火成岩储层水岩相互作用的综合分析与系统研究,尤其需要加深对火成岩油气储层次生孔隙形成和演化的理解,以促进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储层 火成岩岩石学 次生孔隙 水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沙一段油气来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继东 张成富 +3 位作者 徐田武 赵聪会 许学良 陶登海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1-574,共4页
东濮凹陷沙一段油气来源认识不清,影响了下步勘探进程。通过研究沙一段原油及烃源岩的族组分、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化特征,对比沙河街组油源,分析认为:沙一段原油具有高密度、高黏度、高凝固点特征;原油与烃源岩... 东濮凹陷沙一段油气来源认识不清,影响了下步勘探进程。通过研究沙一段原油及烃源岩的族组分、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化特征,对比沙河街组油源,分析认为:沙一段原油具有高密度、高黏度、高凝固点特征;原油与烃源岩中含有较高的姥鲛烷、植烷、γ-蜡烷,较低的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微量孕甾烷及三环萜烷;沙一段原油为自生自储的低熟油,与沙二、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来源 自生自储 沙一段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圈湖区头屯河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
5
作者 朱永贤 孙卫 于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头屯河组储集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17.48%,平均渗透率13.18×10-3μm2;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为主,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次之,碳酸盐溶孔和杂基溶孔很少。研究区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 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头屯河组储集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17.48%,平均渗透率13.18×10-3μm2;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为主,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次之,碳酸盐溶孔和杂基溶孔很少。研究区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目的层位处于早成岩阶段晚期到晚成岩阶段早期。沉积相、碎屑成分的不同和埋藏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地区之间成岩作用的差异,胶结作用是造成储集层低渗透的主要原因,机械压实作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油田 头屯河组 低渗透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产能预测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潘有军 荆文波 +3 位作者 徐赢 赵嗣君 李继成 陶登海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9-164,共6页
针对影响ND火山岩油藏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不确定,以及常规的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预测产能偏高、误差大等问题,依据ND火山岩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地质、工程及动态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体积压裂后初期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 针对影响ND火山岩油藏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不确定,以及常规的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预测产能偏高、误差大等问题,依据ND火山岩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地质、工程及动态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体积压裂后初期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单井产能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再应用灰色理论累加生成,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预测油井压裂后的初期产能。结果表明:影响体积压裂后初期产能的前4个因素依次为入井砂量、钻遇油层厚度、入井液量、压裂段数;经归一化处理后累加生成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预测体积压裂后的初期产能,比传统的直接多元线性回归法预测精度更高。此项研究为类似油藏的水平井产能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油藏 水平井 体积压裂 灰色系统理论 产能主控因素 累加生成 多元线性回归 产能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开发油藏高含水期驱替程度和波及系数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7
作者 薛江堂 刘珍 +3 位作者 薛龙龙 廖华伟 张海霞 舒坤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3-577,共5页
为了准确表征水驱开发油藏高含水期驱替程度和波及系数变化规律,根据高含水期油水相渗曲线变化特征,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水驱驱替程度E_d和体积波及系数E_v与含水率f_w的关系式,并以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藏为例,研究了方法改进前后上... 为了准确表征水驱开发油藏高含水期驱替程度和波及系数变化规律,根据高含水期油水相渗曲线变化特征,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水驱驱替程度E_d和体积波及系数E_v与含水率f_w的关系式,并以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藏为例,研究了方法改进前后上述参数在油藏高含水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藏进入高含水期,f_w—E_d关系曲线由上凹渐变为下凹,水驱驱替程度E_d随含水率变化速率加快;E_v—f_w关系曲线由下凹渐变为近平台状,体积波及系数E_v随含水率变化速率减缓。研究揭示的高含水阶段水驱参数变化更加真实地反映地下水驱状况,对预测水驱油田高含水期开发动态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三间房组油藏 水驱油藏 高含水期 水驱驱替程度 体积波及系数 含水率 油水相渗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Webull产量递减方程的修正与完善
8
作者 白青华 王义才 +4 位作者 巨亚明 张鹏翼 王文霞 赵晓萍 ZHAO Xiao-ping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3-674,共2页
为了解决Webull产量递减方程在0<b<1时不存在初始递减率的问题,提出了对其修正,并给出了标准方程式及其待定参数的计算方法。修正后的递减方程变化范围和覆盖面很大,它不仅可描述递减率表现为单调递减时的产量递减问题,而且也可... 为了解决Webull产量递减方程在0<b<1时不存在初始递减率的问题,提出了对其修正,并给出了标准方程式及其待定参数的计算方法。修正后的递减方程变化范围和覆盖面很大,它不仅可描述递减率表现为单调递减时的产量递减问题,而且也可描述递减率表现为单调递增或为一恒定常数时的产量递减问题。经实例应用,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减 修正 特征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