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东油田清蜡技术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朋举 常菁铉 +5 位作者 李天君 赵全 张静 朱林 张旭 马若楠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2-134,共3页
测试了酒东油田原油组分及化学成分、分析了原油温度与黏度的关系、测定了析蜡温度及蜡样的组成成分,从而总结了酒东油田机械采油井结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情况,对比研究了油套返洗清蜡工艺、实心抽油杆提泵正洗工艺、空心抽... 测试了酒东油田原油组分及化学成分、分析了原油温度与黏度的关系、测定了析蜡温度及蜡样的组成成分,从而总结了酒东油田机械采油井结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情况,对比研究了油套返洗清蜡工艺、实心抽油杆提泵正洗工艺、空心抽油杆热介质循环洗井清蜡工艺,最后认为采用空心抽油杆为通道的热洗清蜡工艺,能有效地解决该油田的清蜡难题。建议在酒东油田同类井中,使用该工艺进行清防蜡作业,保障油井正常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东油田 清蜡 空心抽油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凝胶-BOSW钻井液在吐哈油田水平井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平平 付伟明 +3 位作者 张荣志 王义虎 冯海平 全晓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7,96-97,共4页
吐哈油田三塘湖盆地泥岩中伊蒙混层的含量高,且伊蒙混层比也较高,泥岩易发生水化膨胀,导致井壁失稳,因此要求钻井液具备很强的抑制性,同时该区块水平井钻井施工中的钻井液悬浮携带能力也是一个难点。为解决以上问题,研究出了快速弱凝胶B... 吐哈油田三塘湖盆地泥岩中伊蒙混层的含量高,且伊蒙混层比也较高,泥岩易发生水化膨胀,导致井壁失稳,因此要求钻井液具备很强的抑制性,同时该区块水平井钻井施工中的钻井液悬浮携带能力也是一个难点。为解决以上问题,研究出了快速弱凝胶BC-VIS以及辅助提切剂BC-BPG,以他们为主剂,并通过选用BOSW超微加重剂,形成了适合吐哈油田水平段的弱凝胶钻井液体系。BC-VIS的成胶时间短,对成胶温度要求低,具有良好的抗温和抗盐性能;BC-BPG是一种正电胶产品,该产品不但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而且润滑效果良好,与BC-VIS配合使用能提高体系的动塑比,明显提高携岩效果;BOSW超微加重剂属于纳米和准纳米级粒子,具有良好的自我分散性和悬浮性。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抑制性、动塑比、储层保护性能均较好。该体系在马57H、马56-6H和马58H井进行了试验应用,取得良好效果,钻井过程中无复杂,固井顺利,表明该体系在水平钻进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钻井 弱凝胶钻井液 弱凝胶剂 触变性 超微加重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热水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欣华 周邻丹 +4 位作者 万海乔 呼惠娜 唐后军 张娜 张斌成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1期96-99,共4页
为了探索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注热水开发的可行性,在岩心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水驱油实验表明油水相渗及驱油效率对温度非常敏感,提高油层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是E区超稠油开发的关键。在油... 为了探索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注热水开发的可行性,在岩心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水驱油实验表明油水相渗及驱油效率对温度非常敏感,提高油层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是E区超稠油开发的关键。在油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优选Y401井区作为注热水先导试验区。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井口流体温度越高,开发效果越好;注采井距70 m,井口注入100℃热水,可以实现有效驱替;井口流体温度一定时,井距越小,20 a末采出程度越高;直井日注100℃热水20 m3时,井底流体温度略高于油层温度,不会造成冷伤害。采用反五点井网,直井注水可以满足注采平衡需要,同时可以验证不同方向热水的驱替效果。试验区注100℃热水开发,预测10 a末采出程度可以达到9.9%,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超稠油 数值模拟 注采井距 热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用絮凝剂PADA的合成及絮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得南 熊伟 刘小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1-875,共5页
采用复合引发体系,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酸(Poly-AM-DMDAAC-AA,简称PADA).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合成条件对絮凝性能的影响.当聚合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6h、nAA∶nAM∶nDMDAAC=1∶2∶1、ω(AIBN... 采用复合引发体系,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酸(Poly-AM-DMDAAC-AA,简称PADA).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合成条件对絮凝性能的影响.当聚合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6h、nAA∶nAM∶nDMDAAC=1∶2∶1、ω(AIBN)=0.025‰时所合成的PADA絮凝效果最好.通过红外分析证明得到了预期的目标产物.考察了PADA作为助凝剂对模拟三元复合驱油田采出污水的絮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絮凝温度为50℃,PADA与PAC复配絮凝效果最佳,最佳加剂量为10mg·L-1,污水处理后透光率最高可达到94.1%,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助凝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丙烯酰胺 三元共聚 絮凝性能 絮凝剂 模拟三元复合驱油田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注水开发期含水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徐赢 潘有军 +3 位作者 周荣萍 吴迪 蒲玉娥 肖露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7-132,共6页
含水率预测是油藏工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含水率预测一般只能建立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而油田工作者往往希望直接得出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水驱特征曲线方程为基础,分别结合以Arps与Logistic为代表的产量递减方程和以... 含水率预测是油藏工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含水率预测一般只能建立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而油田工作者往往希望直接得出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水驱特征曲线方程为基础,分别结合以Arps与Logistic为代表的产量递减方程和以瑞利模型为代表的产量变化全过程预测模型,推导出了油田产量遵循不同变化规律时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油田动态和稳产形势分析,开发方案编制以及技术对策调控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预测 水驱特征曲线 递减方程 瑞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克沁中区水驱稠油油藏化学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浩 尹玉川 张立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89,12,共3页
鲁克沁中区稠油油藏由于普遍采用超破压注水开发,导致水井端存在微裂缝,虽然油藏注水时间较晚,但是由于平面矛盾日益突出,注入水突进越来越严重,见到注入水油井数不断增多,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水驱动用程度低以及产量递减幅度大。针对在... 鲁克沁中区稠油油藏由于普遍采用超破压注水开发,导致水井端存在微裂缝,虽然油藏注水时间较晚,但是由于平面矛盾日益突出,注入水突进越来越严重,见到注入水油井数不断增多,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水驱动用程度低以及产量递减幅度大。针对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平面和剖面矛盾突出、油井注水见效时间差异大,注水突进严重和含水上升速度加快等特定,进行了化学驱酚醛树脂冻胶和高强度复合有机交联冻胶调剖技术的理论和配方研究,研制出了试验配方,并对鲁克沁中区的鲁2-5开展了稠油油藏化学调剖现场试验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生产实践证明,调剖调驱技术可以作为稠油注水开发稳油控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克沁中区 水驱稠油 油藏 化学调剖 冻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渗吸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彭中樱 郭继香 +3 位作者 张小军 李建民 刘建伟 董景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1-666,共6页
综述了自发渗吸提高采收率机理,包括毛管力、电化学力等,论述了复杂程度不同的页岩渗吸机理模型进展,为数值模拟优化提供参考,总结了自发渗吸提高采收率的控制因素,包括储层岩石、流体性质、温度及压力的影响。指出了自发渗吸提高采收... 综述了自发渗吸提高采收率机理,包括毛管力、电化学力等,论述了复杂程度不同的页岩渗吸机理模型进展,为数值模拟优化提供参考,总结了自发渗吸提高采收率的控制因素,包括储层岩石、流体性质、温度及压力的影响。指出了自发渗吸提高采收率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为未来提高页岩油渗吸采收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自发渗吸 毛管力 电化学力 渗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致密油加密井体积压裂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0
8
作者 向洪 王志平 +2 位作者 谌勇 刘智 窦睿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0-266,共7页
三塘湖盆地马56区块致密油前期采取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后,仍有大量的地质储量无法得到有效动用,整体采收率只有3%,各井间和缝间仍有大量剩余油可供挖潜。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块致密油单井产量以及采收率,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致密油藏体积压... 三塘湖盆地马56区块致密油前期采取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后,仍有大量的地质储量无法得到有效动用,整体采收率只有3%,各井间和缝间仍有大量剩余油可供挖潜。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块致密油单井产量以及采收率,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效果的基础上,采取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针对性地提出了高密度布井+细分切割体积压裂的技术路线,即通过对井网及人工裂缝实施双加密的方式,实现井筒及裂缝对整个储层地质储量的"全覆盖",最大限度提高储层的动用程度。配套形成了井网加密、长水平段钻井、细分切割交错布缝、注水蓄能及低成本体积压裂5项关键技术。现场推广应用41口井,有效率达100%,平均单井日产油26.2t,累计产油量较前期基础井网提高39.7%,实现了效益开发,为区块致密油藏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加密井 体积压裂 马56区块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克沁深层超稠油超临界蒸汽有效动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殷庆国 霍海波 +3 位作者 黄鹏 王崇先 吴迪 罗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5-641,共7页
鲁克沁东区梧桐沟组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黏度大、地层压力高的特点,常规蒸汽锅炉注汽困难,有效开发难度大。针对突出的生产矛盾,提出了深层超稠油超临界蒸汽吞吐增产技术。通过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超临界蒸汽的特性,分析了超... 鲁克沁东区梧桐沟组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黏度大、地层压力高的特点,常规蒸汽锅炉注汽困难,有效开发难度大。针对突出的生产矛盾,提出了深层超稠油超临界蒸汽吞吐增产技术。通过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超临界蒸汽的特性,分析了超临界蒸汽的增产机理,通过建立的超临界注汽热力参数计算模型,对注入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沿程参数进行模拟计算,并在鲁克沁东区开展超临界蒸汽吞吐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蒸汽具有高溶解性、高扩散性及高反应等特性,在深层稠油开发中会产生不同于普通热流体的增强效应;在35MPa、400℃和注入体积为3.5 PV的条件下,超临界蒸汽的驱油效率可达90%以上。通过计算得到超临界蒸汽吞吐适宜的注入参数为:注汽温度高于375℃、注汽排量5.4~9 t/h、前期三轮次注汽规模3600 t、井口注汽压力27MPa、焖井时间为3~4 d。引进35 MPa超临界压力蒸汽锅炉及井口等配套设备,成功实施3口井9轮次吞吐试验,累计增油4000余吨,增油效果明显,可用于鲁克沁东区深层超稠油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超临界蒸汽 增产 吐哈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凝胶在高盐油藏的调驱效果及工艺参数优化——以吐哈雁木西油田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浩 郑锐 +5 位作者 尹玉川 黄鹏 卢祥国 吕金龙 那日苏 曹伟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4-629,共6页
吐哈雁木西油田为高盐中低渗透油藏,目前已经进入特高含水率开发阶段。为满足该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需求,本文以雁木西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模拟对象,开展了高盐油藏无机凝胶调驱效果及工艺参数优化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矿... 吐哈雁木西油田为高盐中低渗透油藏,目前已经进入特高含水率开发阶段。为满足该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需求,本文以雁木西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模拟对象,开展了高盐油藏无机凝胶调驱效果及工艺参数优化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化度为151453 mg/L、岩心渗透率为800×10^-3/200×10^-3/50×10^-3μm^2条件下,当主剂(0.03 mol/L的硅酸钠溶液)段塞尺寸为0.06数0.08 PV和注入轮次为5数6时,岩心中低渗透层的动用程度较高,含水率下降约10%,采收率增幅在10%以上。在主剂用量相同条件下,与各轮次药剂采用“等浓度”注入方式相比,采用“递增”注入方式深部液流转向效果较好,采收率增幅增大1.53%。与无机凝胶或Cr^3+聚合物凝胶相比较,“无机凝胶+表面活性剂”或“Cr^3+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调驱波及区域洗油效率较高,最终采收率增幅增加4%左右,但“产出/投入”比值较小。与无机凝胶相比较,Cr^3+聚合物凝胶调驱采收率增幅较大,但由于聚合物溶液配制和注入工艺比较复杂,技术经济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高盐油藏 高盐溶剂水 无机凝胶 Cr^3+弱凝胶 参数优化 物理模拟 经济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克沁油田中区超深稠油调剖技术与先导性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志英 尹玉川 +2 位作者 徐浩 张立东 马玉花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S1期85-88,共4页
鲁克沁油田中区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储层物性较差等特点。油藏采用注水开发,注入水方向性突进,对应油井含水上升快,整体需深部调剖。油藏开发要求调剖剂成胶时间长,能够深入地层深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有效封堵高渗透层... 鲁克沁油田中区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储层物性较差等特点。油藏采用注水开发,注入水方向性突进,对应油井含水上升快,整体需深部调剖。油藏开发要求调剖剂成胶时间长,能够深入地层深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有效封堵高渗透层和微裂缝。针对油藏特征及开发现状,通过相关资料和室内实验,成功研发了延缓交联酚醛树脂凝胶(中高温下成胶时间大于5 d)和高强度复合有机交联冻胶2种调剖剂,满足注入剂量大、组合段塞封堵技术的要求。按照"三压力调剖决策方法"要求选井,优化设计了施工参数,确保达到深部调剖的目的。优化配套可控排量施工工艺,减小对低渗层、低渗带的伤害,为稠油调剖顺利实施提供保障。试验井组增油量达到7.5 t/d,实现了鲁克沁稠油油藏开发上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稠油 深部调剖 组合段塞 优化 鲁克沁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地震反演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以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赢 覃新平 +3 位作者 吴迪 陶长州 潘有军 翟亚梅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4期85-89,共5页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J2x)属于低孔、低渗、低压的"三低"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尤为重要。根据测井曲线的对比及交会分析,选择了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来构建具有声波量纲的拟声波曲线,采用宽带约束模拟退火非线...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J2x)属于低孔、低渗、低压的"三低"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尤为重要。根据测井曲线的对比及交会分析,选择了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来构建具有声波量纲的拟声波曲线,采用宽带约束模拟退火非线性全局寻优反演方法进行了储层预测。通过3种测井资料(10%地震和90%测井、30%地震和70%测井、50%地震和50%测井)约束程度对比,发现使用10%地震和90%测井参与程度的反演结果精度最高,表明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技术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地层波阻抗资料,并能有效地区分储层与非储层。根据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误差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地震反演 储层预测 高分辨率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东区块火成岩快速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凤芝 周强 +2 位作者 石丽娟 禹萍 陈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132,共2页
三塘湖油田牛东区块火成岩地层硬度高、可钻性差、地层垮塌掉块严重,易发生阻卡和漏失。针对以上钻井难题,进行了牛东区块井身结构优化、个性化钻头设计、低密度钻井液、低密高强短侯凝固井、欠平衡钻井等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牛东区... 三塘湖油田牛东区块火成岩地层硬度高、可钻性差、地层垮塌掉块严重,易发生阻卡和漏失。针对以上钻井难题,进行了牛东区块井身结构优化、个性化钻头设计、低密度钻井液、低密高强短侯凝固井、欠平衡钻井等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牛东区块卡拉岗油藏快速钻井技术。现场应用63口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Φ152.4mm钻头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0.09%,Φ241mm钻头平均机械钻速提高8.08%,为牛东区块卡拉岗油藏快速钻井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东区块 火成岩钻井 井身结构 甲酸盐钻井液 欠平衡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致密油藏超临界CO2泡沫驱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松岩 王麟 +3 位作者 韩瑞 李论 李爱英 李兆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5,共7页
超临界CO2泡沫可以有效降低CO2流度,提高封堵强度,抑制CO2在裂缝性致密油藏岩心中的窜流。在接近油藏条件下对8种起泡剂进行评价,优选出稳定性最好的起泡剂;研究不同气液比、裂缝开度及注入方式下超临界CO2泡沫的岩心渗流特征,分析水驱... 超临界CO2泡沫可以有效降低CO2流度,提高封堵强度,抑制CO2在裂缝性致密油藏岩心中的窜流。在接近油藏条件下对8种起泡剂进行评价,优选出稳定性最好的起泡剂;研究不同气液比、裂缝开度及注入方式下超临界CO2泡沫的岩心渗流特征,分析水驱和气驱后超临界CO2泡沫驱油规律。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5%时,起泡剂HY-2稳定性最好;气液比为1.0时对裂缝性致密岩心封堵效果最好,对裂缝开度在39.80~82.67μm时有较好的适应性,气液同时注入更有利于提高超临界CO2泡沫封堵效果,在水驱或气驱基础上,超临界CO2泡沫驱可使采收率提高20%以上。因此,一定条件下的超临界CO2泡沫驱对裂缝性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CO2泡沫驱 裂缝 致密油藏 渗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水平井压裂段剩余油潜力定量研究方法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FX区块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蒲春生 康少飞 +3 位作者 谷潇雨 丁兴娟 王凯 张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7-155,共9页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衰竭式开发面临产量递减快、一次采收率低的问题。由于对各压裂段剩余油潜力认识不清,重复压裂后水平井开发效果差异明显。明确各压裂段剩余油潜力对于重复压裂方案设计及改善水平井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鄂...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衰竭式开发面临产量递减快、一次采收率低的问题。由于对各压裂段剩余油潜力认识不清,重复压裂后水平井开发效果差异明显。明确各压裂段剩余油潜力对于重复压裂方案设计及改善水平井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FX区块为例,对压裂储层改造体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优选其中的12个因素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建立了BP神经网络裂缝长度和裂缝带宽度预测模型。7个测试样本预测结果误差分别为4.91%和2.42%,误差相对较小,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可靠。在此基础上,利用容积法和裂缝等效井径模型实现对压裂段剩余油潜力的定量研究。将该方法应用于同区块水平井,根据压裂段剩余油潜力评价结果设计针对性重复压裂措施并开展矿场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体积压裂水平井 BP神经网络 剩余油 重复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压裂液重复使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满学 刘建伟 +2 位作者 何静 王永炜 邹枫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397,共4页
随着压裂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的实施,低成本、可重复利用、绿色环保型压裂液技术必将成为今后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文中分析了国内外水基压裂液重复使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按照压裂液增稠剂类型对现有技术进行分... 随着压裂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的实施,低成本、可重复利用、绿色环保型压裂液技术必将成为今后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文中分析了国内外水基压裂液重复使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按照压裂液增稠剂类型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归类,指出了目前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发难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对现有技术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重复使用的水基压裂液技术处在从返排液中"取水"制备压裂液的初级阶段,室内研究滞后于现场应用步伐,制约了新技术转化进程;新技术开发应兼顾返排液回收处理,避免相互脱节,影响新技术实际应用效果;新技术没有统一术语和评价标准,技术术语应用混乱,需制定统一行业标准,以便规范技术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压裂液 重复使用 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低孔特低渗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文静 杨明 +2 位作者 齐韦林 姚孟多 侯全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8,158,共9页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储集层埋深浅(小于2 000 m),储集层类型却属于低孔特低渗型。为揭示其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理,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常规高压压汞实验和电镜扫描等技术,结合区域构造资料分析,进行了储集层特征及低...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储集层埋深浅(小于2 000 m),储集层类型却属于低孔特低渗型。为揭示其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理,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常规高压压汞实验和电镜扫描等技术,结合区域构造资料分析,进行了储集层特征及低孔特低渗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储集层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有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裂缝。沉积、成岩和构造三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储集层低孔特低渗;西山窑组早期因为含煤地层的酸性环境导致碳酸盐胶结弱,颗粒间缺少支撑而发生较强烈的快速压实,同时沉积作用又从粒径大小和填隙物含量上控制着储集层原始物性特征,成岩过程中发生的压实作用致使减孔率达到18%,酸性环境还导致高岭石的大量形成、石英次生加大边的发育及晚期的含铁质碳酸盐胶结的发育,胶结减孔率为5%左右;构造应力形成的裂缝为后期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了一定通道,但岩石已在早期压实作用下基本固结致密,且煤层厚度较薄、酸性流体含量不足,难以在小体积粒间大规模流动,溶解强度不大,导致对渗透率贡献很大的粗喉道较少,形成了低孔特低渗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 成岩作用 构造作用 形成机理 西山窑组 三塘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长段水平井防漏堵漏技术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广财 雍富华 +4 位作者 朱夫立 王品德 刘禧元 张振宇 许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7-591,共5页
吐哈盆地三塘湖油田西峡沟构造带二叠系条湖组地层为裂缝性油藏,钻井开发过程中恶性井漏频繁发生。为了解决三塘湖油田马49区块致密油藏的恶性井漏难题,在分析马49区块已钻井的井漏原因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凝胶复合防漏堵漏技术,研究了... 吐哈盆地三塘湖油田西峡沟构造带二叠系条湖组地层为裂缝性油藏,钻井开发过程中恶性井漏频繁发生。为了解决三塘湖油田马49区块致密油藏的恶性井漏难题,在分析马49区块已钻井的井漏原因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凝胶复合防漏堵漏技术,研究了凝胶复合防漏堵漏体系对水平井的配伍性、可泵性、抗温性和承压能力,并报道了该体系的现场应用效果。研究表明,所配制的凝胶复合防漏堵漏体系与水平井的配伍性良好;该体系的成胶时间为30 min,可泵性良好;该体系具有较强的抗温性能,在100℃老化不同时间后的凝胶复合防漏堵漏浆侵入砂床的深度变化不大;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封堵承压能力,在静态/动态情况下均可在宽度为1数3 mm缝隙中形成有效封堵层。凝胶复合防漏堵漏技术成功解决了马49区块致密油藏恶性漏失难题,比同区块平均漏失量减低94.57%,堵漏损失时间节约89.51%,钻井周期节约37.26%,实现了钻井提速提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水平井 裂缝性漏失 聚合物凝胶 防漏 复合堵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田油井分类新方法及分类油井调控对策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文君 张新 +3 位作者 李东东 康波 任波 富永红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3,共5页
均质油田储集层分布稳定,油层水驱前缘均匀,油井间开采差异小,注水开发效果好,因此,将油田单井平均产油量和产水量作为参考值,利用单井产油量偏差累加生成和产水量偏差累加生成,可以建立二维油井新分类方法——累计偏差系数法。若油田... 均质油田储集层分布稳定,油层水驱前缘均匀,油井间开采差异小,注水开发效果好,因此,将油田单井平均产油量和产水量作为参考值,利用单井产油量偏差累加生成和产水量偏差累加生成,可以建立二维油井新分类方法——累计偏差系数法。若油田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不同物性的储集层水驱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则需在均质油田油井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对偏差进行物性校正,建立非均质油田油井分类方法——累计非均质系数法。利用油井新的分类方法能将油井划分为不同生产特征的4类井,也能连续性地展现单井的产状变化过程。油井分类新方法改变参考值为单井配产或上年末油井产量,可跟踪检查油井配产执行情况和老井调整效果评价,而且划分的4类油井生产特征差异突出,易于对生产不利因素形成调控对策。经玉果油田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其他油田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分类 非均质 累计偏差 累加生成 系数 水驱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胶段塞密封井筒油气强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晓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7,共3页
冻胶段塞在井筒中密封油气的本质及强度鲜有研究。本文采用理论计算,分析了冻胶在井筒中密封油气时的应力应变性质,并结合冻胶抗拉、抗压和抗剪切实验分析,确定冻胶段塞在井筒中密封油气的本质是冻胶的抗剪切性能,其强度可用抗剪切强度... 冻胶段塞在井筒中密封油气的本质及强度鲜有研究。本文采用理论计算,分析了冻胶在井筒中密封油气时的应力应变性质,并结合冻胶抗拉、抗压和抗剪切实验分析,确定冻胶段塞在井筒中密封油气的本质是冻胶的抗剪切性能,其强度可用抗剪切强度描述。计算结果表明:冻胶段塞密封井筒油气的强度与其长度、抗剪切强度成正比,与井筒直径成反比。此理论通过实测数据得以验证。同时还建立了一种测试冻胶抗剪切强度的新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测试装置。研究成果为提高该类冻胶强度的配方研究、相关技术工艺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胶阀 高弹橡胶态冻胶 密封油气 抗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