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水中伊/蒙间层矿物对吐哈油田油层伤害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蒋祖国 王义才 +3 位作者 韩润静 黄天雪 危国亮 秦恩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4-306,共3页
注水是油田提高产量及采收率的一种常规措施和采油方法,但注水也存在着地层伤害,如水敏、乳化等。针对吐哈油田的储集层地质特征和注水情况,在应用离心法将样品分两批离心不同时间的基础上,经扫描电镜分析、X—衍射分析、荧光显微... 注水是油田提高产量及采收率的一种常规措施和采油方法,但注水也存在着地层伤害,如水敏、乳化等。针对吐哈油田的储集层地质特征和注水情况,在应用离心法将样品分两批离心不同时间的基础上,经扫描电镜分析、X—衍射分析、荧光显微镜鉴定、渗透率检测等手段,探讨了室内注水模拟实验中伊/蒙间层矿物对储集层产生的伤害,提出了注水中迁移的伊/蒙间层矿物的乳化液堵将对油田油层产生较大伤害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粘土矿物 伊利石 蒙脱石 地层损害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神泉复式油田滚动勘探开发成效与挖潜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勇 罗权生 赵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神泉池田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田。纵向上,包括侏罗东、白垩系和第三系下、中、上共五个油藏。横向上发育12个含油断块。各断块之间油水系统各异,油气富集程度不均。自1996年实施滚动勘探开发方案以来,不仅陆续发现了神213、神220等八... 神泉池田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田。纵向上,包括侏罗东、白垩系和第三系下、中、上共五个油藏。横向上发育12个含油断块。各断块之间油水系统各异,油气富集程度不均。自1996年实施滚动勘探开发方案以来,不仅陆续发现了神213、神220等八个新的含油断块,而且发现了第三系中、上两个新油藏。使油田的储量规模逐年增加,产能由最初的1×104t扩大到11×104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结此类油气田的油气聚集特点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和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技术思路、政策与运作方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勘探开发 断块油气藏 复式油田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吐玉克深层稠油油田开发方式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健 徐君 +1 位作者 崔英怀 杨文战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3-325,共3页
针对吐玉克油田埋藏深,原油粘度高,储集层物性差,世界上尚无成功开采先例的特点,从应用于稠油开发的各种开采方式机理着手,筛选出了可应用于吐玉克油田的开采方式,并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衰竭式、注水、注化学剂几种开采方式进行了... 针对吐玉克油田埋藏深,原油粘度高,储集层物性差,世界上尚无成功开采先例的特点,从应用于稠油开发的各种开采方式机理着手,筛选出了可应用于吐玉克油田的开采方式,并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衰竭式、注水、注化学剂几种开采方式进行了优选、对比,同时对注化学剂开发的敏感性参数进行了分析。另外针对吐玉克油田原油为塑性流体的特点,提出了拟塑性流体的产能方程,为吐玉克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机理 化学处理剂 稠油油田 开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油田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袁昭 李艳明 +1 位作者 陶林本 李旭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7-90,共4页
总结多年来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钻井施工的实际经验,结合吐哈各油田不同的油藏特征,提出了吐哈油田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的技术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了"预测-验证-修正-寻找-确认-追踪"的"六步法"工作流程,提出了&q... 总结多年来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钻井施工的实际经验,结合吐哈各油田不同的油藏特征,提出了吐哈油田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的技术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了"预测-验证-修正-寻找-确认-追踪"的"六步法"工作流程,提出了"标志层"的概念和确定原则,并初步筛选了各油田的"标志层",评价了目前常用随钻跟踪技术在吐哈油田不同油藏的适应性和组合应用方法,完善了以地质综合分析为基础、油藏和工程相结合的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导向钻井 随钻测井 岩屑录井 吐哈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深层煤岩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旋 张华 +5 位作者 林霖 刘俊田 苟红光 李新宁 程祎 尤帆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9,共16页
深层煤岩气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基于煤岩测试与基础资料,系统研究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宏微观煤岩、煤储层气源及煤岩等温吸附特征,揭示了煤岩储层含气性及... 深层煤岩气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基于煤岩测试与基础资料,系统研究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宏微观煤岩、煤储层气源及煤岩等温吸附特征,揭示了煤岩储层含气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深层煤岩气形成富集条件,建立了深层煤岩气富集成藏模式,预测了台北凹陷煤岩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1)台北凹陷深层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分布广、厚度大,为中低阶、原生结构、割理发育的低灰、低水、富镜质组煤层;(2)煤储层孔渗较高且受埋深影响不明显,煤层段气测异常普遍且储层吸附性能中等—好,具有游离气与吸附气共存、试采快速见气、气组分齐全等特征;(3)台北凹陷煤岩气的油气供给充注,可以形成正向构造带“调整型”和斜坡及洼陷区“自生自储型”两种成藏模式;(4)台北凹陷煤岩气资源丰富,西山窑组主煤层煤岩气资源量近3×10^(12)m^(3)。根据煤岩气资源丰度、煤层厚度、含气量、保存条件等综合评价优选出温吉桑构造带、小草湖南斜坡为深层煤岩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西山窑组 深层煤岩气 地质特征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层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及跃探1H井勘探发现的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旋 刘俊田 +4 位作者 张华 林潼 苟红光 程祎 郭森 《中国石油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共15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跃探1H井首次在小草湖洼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获得勘探发现,从而实现了台北凹陷次级洼陷区勘探的全面突破,揭示了整个台北凹陷区致密砂岩气良好的勘探前景。立足台北凹陷,从深层致密砂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开展综合分析认为...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跃探1H井首次在小草湖洼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获得勘探发现,从而实现了台北凹陷次级洼陷区勘探的全面突破,揭示了整个台北凹陷区致密砂岩气良好的勘探前景。立足台北凹陷,从深层致密砂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开展综合分析认为:(1)台北凹陷水西沟群发育的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3套烃源岩为致密砂岩气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2)发育三角洲前缘规模砂体以及近煤层砂岩溶蚀孔,是深层致密气聚集的有利储集体;(3)位于走滑冲断带下部的地层保存条件好,是致密砂岩气富集的有利区。同时,基于跃探1H井勘探发现,明确了小草湖洼陷的优势成藏条件,进而重新认识整个台北凹陷致密气发育的有利地质条件:(1)洼陷中心区发育有效砂体;(2)南物源砂体储层物性更优;(3)更高成熟度的烃源岩发育区是天然气有利富集带。重新评价台北凹陷致密砂岩气资源量,预测致密砂岩气资源量为7070×10^(8)m^(3),较前期有了明显提升。综合评价优选出小草湖洼陷东北部和胜北洼陷北部两个致密砂岩气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中—下侏罗统 深层 致密砂岩气 资源量 小草湖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热水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欣华 周邻丹 +4 位作者 万海乔 呼惠娜 唐后军 张娜 张斌成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1期96-99,共4页
为了探索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注热水开发的可行性,在岩心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水驱油实验表明油水相渗及驱油效率对温度非常敏感,提高油层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是E区超稠油开发的关键。在油... 为了探索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注热水开发的可行性,在岩心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水驱油实验表明油水相渗及驱油效率对温度非常敏感,提高油层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是E区超稠油开发的关键。在油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优选Y401井区作为注热水先导试验区。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井口流体温度越高,开发效果越好;注采井距70 m,井口注入100℃热水,可以实现有效驱替;井口流体温度一定时,井距越小,20 a末采出程度越高;直井日注100℃热水20 m3时,井底流体温度略高于油层温度,不会造成冷伤害。采用反五点井网,直井注水可以满足注采平衡需要,同时可以验证不同方向热水的驱替效果。试验区注100℃热水开发,预测10 a末采出程度可以达到9.9%,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超稠油 数值模拟 注采井距 热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油田伴生气产量变化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谦 王晓东 +3 位作者 高敬文 陈玉华 唐喜鸣 胡仁权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5,共3页
对吐哈油区主要油田伴生气的生产现状、能力及生产水平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用多种方法研究了伴生气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生产气油比随压力与含水等因素的变化关系,为油区天然气开发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参数依据。指出,地层压力、含水率... 对吐哈油区主要油田伴生气的生产现状、能力及生产水平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用多种方法研究了伴生气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生产气油比随压力与含水等因素的变化关系,为油区天然气开发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参数依据。指出,地层压力、含水率及开采方式的改变均会影响油气比的变化,它们对气油比影响程度的变化是地层压力,次为采油方式,最后为含水率。因此,应坚持保压开采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伴生气 气油比 吐哈油田 地层压力 采油方式 开采方式 油气比 天然气开发 产量 生产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注水开发期含水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赢 潘有军 +3 位作者 周荣萍 吴迪 蒲玉娥 肖露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7-132,共6页
含水率预测是油藏工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含水率预测一般只能建立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而油田工作者往往希望直接得出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水驱特征曲线方程为基础,分别结合以Arps与Logistic为代表的产量递减方程和以... 含水率预测是油藏工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含水率预测一般只能建立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而油田工作者往往希望直接得出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水驱特征曲线方程为基础,分别结合以Arps与Logistic为代表的产量递减方程和以瑞利模型为代表的产量变化全过程预测模型,推导出了油田产量遵循不同变化规律时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油田动态和稳产形势分析,开发方案编制以及技术对策调控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预测 水驱特征曲线 递减方程 瑞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石炭系来源原油的发现与勘探意义
10
作者 龚德瑜 苗一豪 +6 位作者 陈棡 王志勇 金颖 程斌 王瑞菊 吴卫安 韩琰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4-928,共15页
石炭系是准噶尔盆地最重要的气源岩层系之一,但对其生油潜力的认识程度较低。本文基于地球化学分析(稳定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盆地模拟、构造演化恢复、生烃模拟实验和井震联合追踪等手段,厘清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原油中石炭系烃... 石炭系是准噶尔盆地最重要的气源岩层系之一,但对其生油潜力的认识程度较低。本文基于地球化学分析(稳定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盆地模拟、构造演化恢复、生烃模拟实验和井震联合追踪等手段,厘清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原油中石炭系烃源岩的贡献,恢复了原油的成藏过程,刻画了规模有效源灶的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存在两类原油:第一类原油稳定碳同位素组成重,Pr/Ph值较高,含有丰富的C_(24)四环萜烷和C_(31)藿烷,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丰度低,几乎不含β-胡萝卜烷和重排甾烷,反映母源为淡水偏氧化环境,可能以高等植物生源输入为主,来自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第二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与第一类相反,反映母源为咸水偏还原环境,以细菌和藻类等生源输入为主,对应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中晚侏罗世,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高峰,发育“自生自储”型和“下生上储”型两类油藏。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生油强度>4×10^(6)t/km^(2)的面积达2031 km^(2),在阜康凹陷东斜坡和吉木萨尔凹陷发现了两个生油强度>6×10^(6)t/km^(2)的生油中心。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具备较好的生油能力,拓展了盆地东南部石炭系石油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南部 石炭系 油—源对比 生油潜力 烃源灶 勘探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储层甜点预测
11
作者 郝巍 孙鑫鑫 +6 位作者 连建文 韩跃涛 张峻霖 李臻 程朝辉 苑益军 孙鲁平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2,共10页
致密砂岩通常单砂体分布有限,砂体之间连通性差,砂体物性非均质性强,甚至部分区域砂体储层微裂缝发育,油气藏高含水,导致一般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难以适用于高含水、微裂缝发育的致密砂岩油气藏。为了解决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非均... 致密砂岩通常单砂体分布有限,砂体之间连通性差,砂体物性非均质性强,甚至部分区域砂体储层微裂缝发育,油气藏高含水,导致一般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难以适用于高含水、微裂缝发育的致密砂岩油气藏。为了解决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甜点预测难以及微裂缝较发育和水平井体积压裂可能带来的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藏高效开发问题,以吐哈盆地丘东洼陷吉7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藏为例,利用区内钻完井、试采和最新地震资料,在分析致密砂岩油气藏富集主控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地震一体化的思路深入开展了裂缝和储层甜点的精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系统分析凹陷内致密油气藏富集主控因素,厘清了储层甜点的影响因素,结合试采及钻完井资料,明确了甜点和裂缝对致密油气富集的主控作用;②在已有勘探认识基础上,利用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基于多属性融合的裂缝预测方法,综合相干、曲率和最大似然属性预测了裂缝发育有利区,裂缝主要发育于走滑断裂和凸起区,呈雁列展布;③基于储层评价、裂缝预测,以及地震属性分析,综合识别并刻画了致密油气甜点区,明确了有利区分布范围,指出吉10H井南是下一步开发有利区。结论认为,基于地质—地震一体化的高含水致密油气富集及甜点预测方法是实现致密油气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为其他地区高含水、微裂缝发育的致密油气藏高效规模开发提供有益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丘东洼陷 侏罗系三工河组 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藏 甜点规模 地质—地震一体化 储层预测 负向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柯柯亚地区西山窑组煤储层特征与有利区预测
12
作者 穆金峰 王兴刚 +6 位作者 张华 李鑫 龚万兴 刘源 龙飞 梁辉 任艳泽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80,共9页
深部煤层气是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接替资源,但其勘探程度偏低,对煤储层组成与物性特征的系统认识明显不足。构建深部储层物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深化资源认知并推动及有利区优选具有关键意义。针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柯柯亚地区西山窑组1+... 深部煤层气是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接替资源,但其勘探程度偏低,对煤储层组成与物性特征的系统认识明显不足。构建深部储层物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深化资源认知并推动及有利区优选具有关键意义。针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柯柯亚地区西山窑组1+2号主力煤层,利用岩心分析、实验测试等方法,分析了煤储层基本地质特征和物性特征,建立了煤储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煤层气勘探潜力(U)的多层次模糊数学预测模型,并预测了研究区目的层煤层气开发有利区。(1)西山窑组煤层厚度大,以镜质组为主的褐煤、长焰煤发育,储层物性条件良好;(2)建立的煤储层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煤层含气量、煤厚、埋深、镜质组含量、镜质体反射率、固定碳含量、孔隙度、渗透率、脆性指数及煤体结构;(3)煤层气勘探潜力U≥0.4为有利区,0.35≤U≤0.4为较有利区,0.25≤U≤0.35为一般有利区,U<0.25则为不利区;(4)柯柯亚地区煤层气有利区呈分散状,主要分布在中部K32、K35、K192井区及东北部K282井区。研究成果可为吐哈盆地柯柯亚地区深部煤层气井井位确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深部煤层气 评价指标 有利区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32
13
作者 苟红光 张品 +3 位作者 佘家朝 王志勇 林霖 张亦婷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5-96,共12页
通过对吐哈盆地生储盖组合配置、成藏模式等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吐哈盆地主要发育侏罗系西山窑组、八道湾组煤系烃源岩,以及二叠系桃东沟群湖相烃源岩,这2套烃源岩生油强度较大的地区均位于台北凹陷主体沉降区,具备形成大油田... 通过对吐哈盆地生储盖组合配置、成藏模式等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吐哈盆地主要发育侏罗系西山窑组、八道湾组煤系烃源岩,以及二叠系桃东沟群湖相烃源岩,这2套烃源岩生油强度较大的地区均位于台北凹陷主体沉降区,具备形成大油田的烃源基础。盆地主要发育侏罗系、三叠系和二叠系等3套储层,侏罗系储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粗砂岩,二叠系梧桐沟组、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细砂岩、砂砾岩。侏罗系主要有正向分异、逆向分异、垂向分异及混合型等4种成藏模式;二叠系为侧向长距离运聚-古斜坡成藏模式;三叠系为源内垂向运聚-自生自储油气成藏模式。采用类比法、统计法、成因法及特尔菲加权法综合得到吐哈盆地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0.09×10^8t,剩余资源量为6.07×10^8t。通过地质评价、原油剩余资源量和剩余资源丰度的分布预测,提出了鄯善弧形带、鲁克沁-红连带、西部弧形带3个勘探方向及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条件 资源潜力 勘探方向 石油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油田网络数字化岩心库建设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锋 张红梅 秦恩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由于受自然风化、保存条件不完善以及经常性地选取分析样品等因素的影响,岩心损失较为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吐哈油田较早地开展了岩心库数字化建设,现已建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网络数字化岩心库系统。该系统不仅提高了岩心管理的质量和水... 由于受自然风化、保存条件不完善以及经常性地选取分析样品等因素的影响,岩心损失较为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吐哈油田较早地开展了岩心库数字化建设,现已建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网络数字化岩心库系统。该系统不仅提高了岩心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丰富了勘探开发研究的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勘探开发研究和生产决策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油田 岩心 勘探开发 选取 水平 建设 生产决策 手段 条件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致密储层CO_(2)/N_(2)换油机理研究
15
作者 陈汉钊 吴正彬 +3 位作者 李轩 舒坤 蒋恕 陈掌星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7,共12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来研究致密油的赋存状态以及CO_(2)置换致密油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算法,建立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烷烃在岩石壁面的赋存状态模型,研究了烷烃分子在不同岩石壁面的赋存特征,分析了CO_(2)和N_(2)置换...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来研究致密油的赋存状态以及CO_(2)置换致密油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算法,建立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烷烃在岩石壁面的赋存状态模型,研究了烷烃分子在不同岩石壁面的赋存特征,分析了CO_(2)和N_(2)置换致密油的微观机理。模拟温度和压力条件(343.13 K、20 MPa)选取四川盆地致密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测得石英壁面和方解石壁面中,C7在CO_(2)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1.88×10^(−5) m/s^(2)和1.83×10^(−5) m/s^(2),在N_(2)中分别为6.4×10^(−6) m/s^(2)和9.01×10^(−6) m/s^(2)。结果将CO_(2)置换致密油的效果明显好于N_(2)。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烷烃分子从岩石壁面置换的难度增大,方解石壁面对烷烃分子的吸附作用要强于石英壁面。根据本研究模拟结果将CO_(2)置换机理大致分为4个阶段:分子扩散阶段、竞争吸附阶段、乳化溶解阶段以及混相阶段(低相对分子质量烷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CO_(2) N_(2) 赋存状态 驱油机理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油田温五块波及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芹 李果年 杜进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8-329,共2页
波及体积是描述油田开发的重要指标之一,波及体积的计算评价对油田的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温五块属吐哈油田高效开发区块之一,油田进入中含水期后,产量递减幅度加大,为了油田下一步的挖潜调整,寻找更好接替稳产措施,运用三... 波及体积是描述油田开发的重要指标之一,波及体积的计算评价对油田的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温五块属吐哈油田高效开发区块之一,油田进入中含水期后,产量递减幅度加大,为了油田下一步的挖潜调整,寻找更好接替稳产措施,运用三种方法对目前的波及状况作了计算,对最大波及体积作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及系数 物质平衡法 检查井 驱油效率 吐哈油田 稳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CO_(2)和伴生气混合驱可行性研究
17
作者 张铃丰 廖新维 +3 位作者 张琦 董鹏 杨泽鹏 侯善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100,共13页
吐哈油田鄯善区块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水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潜力有限,需探索新的提高采收率技术。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性已被国内外研究广泛证实,但鄯善区块缺乏CO_(2)气源,外购和运输成本高昂。为降低CO_(2)注气成本,探索将... 吐哈油田鄯善区块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水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潜力有限,需探索新的提高采收率技术。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性已被国内外研究广泛证实,但鄯善区块缺乏CO_(2)气源,外购和运输成本高昂。为降低CO_(2)注气成本,探索将丰富的烃类伴生气与CO_(2)混合驱油的可行性。利用鄯善区块原油、岩芯和伴生气,测定不同CO_(2)含量混合气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开展高温高压条件下岩芯驱油实验,先水驱以模拟高含水开发后期状态,随后注入不同CO_(2)含量混合气进行气驱,并结合核磁共振和CT扫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混合气中CO_(2)含量超过43%即可实现与原油的混相;当CO_(2)含量约50%时,驱油效果接近纯CO_(2)驱油,显著优于纯伴生气驱油;CO_(2)和伴生气混合驱油能够在微观孔隙尺度上有效动用剩余油。由此可见,CO_(2)和伴生气混合驱油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替代方案,可为鄯善区块开发后期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伴生气 CO_(2)驱油 核磁共振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油田NJH区块中黏油CO_(2)近混相驱实验及应用
18
作者 张琦 朱永贤 韩天会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三塘湖油田NJH区块属于中黏油砂岩油藏,地层原油黏度为20.8 mPa·s,处于中含水期,预测水驱采收率为22.70%,提高采收率空间小。为了探索提高采收率技术,检验中黏油CO_(2)近混相驱可行性,揭示CO_(2)近混相驱相间传质规律及增油机理,... 三塘湖油田NJH区块属于中黏油砂岩油藏,地层原油黏度为20.8 mPa·s,处于中含水期,预测水驱采收率为22.70%,提高采收率空间小。为了探索提高采收率技术,检验中黏油CO_(2)近混相驱可行性,揭示CO_(2)近混相驱相间传质规律及增油机理,开展了CO_(2)驱油室内实验及矿场试验。结果表明:CO_(2)驱前缘主要发挥溶胀作用,后缘萃取抽提作用强于前缘,降黏作用及提高剩余油驱油效率是主要的增油机理,地面原油黏度降幅为55%,C_(2)—C_(15)含量升高18.3%,驱油效率提高4.6倍;渗透率级差是影响波及体积的主要因素,渗透率级差达到6,低渗透层采收率仅为13.84%。矿场试验阶段累计注气量为2.66×10^(4) t,累计产油量为0.78×10^(4) t,换油率达到0.29,证实中黏油CO_(2)近混相驱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油田 NJH区块 中黏油 CO_(2)驱油 近混相驱 提高采收率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油田数字物探工程建设
19
作者 杨飙 何明智 +2 位作者 林明强 倪联斌 杨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9-380,共2页
针对吐哈油田地震勘探数据种类繁多、规模大、不易查询和使用的难点,提出了以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各类数据的关联、查询,按照物探工程项目管理流程设计软件系统,实现工作流程与软件功能完全统一,形成了吐哈油田物探信息系统... 针对吐哈油田地震勘探数据种类繁多、规模大、不易查询和使用的难点,提出了以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各类数据的关联、查询,按照物探工程项目管理流程设计软件系统,实现工作流程与软件功能完全统一,形成了吐哈油田物探信息系统。通过在吐哈盆地、三塘湖盆地应用,对地震部署、工区踏勘、物探工程施工质量监控、采集监督管理、工程质量评估及信息查询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油田 物探 数字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凝灰岩致密油勘探开发实践及认识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旋 刘俊田 +4 位作者 龙飞 刘长地 李兴亮 关中南 宋学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1-780,共10页
凝灰岩作为一种新型的致密油储层类型,目前已在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条湖组油气勘探中获得突破.为了明确该类油藏成藏机理、富集规律、甜点区纵横向分布及效益动用技术,基于致密油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工艺等关键技术,应用钻测井、试油及其分... 凝灰岩作为一种新型的致密油储层类型,目前已在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条湖组油气勘探中获得突破.为了明确该类油藏成藏机理、富集规律、甜点区纵横向分布及效益动用技术,基于致密油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工艺等关键技术,应用钻测井、试油及其分析测试资料,通过烃源岩分布规律、储层微观特征、储层岩石脆性、含油性等方面的研究,对三塘湖盆地凝灰岩致密油勘探开发理论及认识进行总结.研究认为,烃源岩的有效配置、盆地稳定的构造背景和浅水湖盆环境、凝灰岩成分及后期的脱玻化和溶蚀作用、脱玻化时间与石油充注时间的良好配置等控制着致密油藏的平面分布,该油藏具有“自源润湿、混源充注、断缝输导、甜点聚集”的油气成藏特点;攻关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工艺改造技术及致密油规模开发试验,实现了凝灰岩致密油效益动用.三塘湖盆地条湖组致密油勘探潜力巨大,评价地质资源量达1.43×108t,是油田可持续稳产的重要资源保障.要实现该盆地条湖组致密油的效益开发,需进一步落实“甜点”区,加大技术创新,精心组织和实施,实现致密油开发的降本增效,为油田可持续稳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非常规油气 凝灰岩 地质理论 关键技术 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