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砂岩储层体积压裂适应性评价——以吉林油田H井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许文俊 李勇明 +2 位作者 赵金洲 许建国 佘国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体积压裂是现阶段致密砂岩油气藏高效开发的主要手段,体积压裂前对储层适应性做出准确的评价,有利于储层体积压裂改造的成功实施。一般天然裂缝发育、脆性高、两向水平主应力差小的致密砂岩储层具有较好的体积压裂适应性,储层参数的准... 体积压裂是现阶段致密砂岩油气藏高效开发的主要手段,体积压裂前对储层适应性做出准确的评价,有利于储层体积压裂改造的成功实施。一般天然裂缝发育、脆性高、两向水平主应力差小的致密砂岩储层具有较好的体积压裂适应性,储层参数的准确获取需要一套完整的室内实验和现场测试数据,考虑到开发成本,大多数油气井都缺乏这套完整的数据。研究表明:通过对常规测井资料的计算分析可准确获取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的地质特征,从而可对体积压裂候选层进行适应性评价。以东部一口致密砂岩油井为例,常规测井评价结果显示该井射孔层段具有较强的体积压裂适应性,微地震监测结果显示该井体积压裂后形成以射孔段为中心具有较大规模的复杂裂缝网络体系,与常规测井评价结果吻合,说明该方法评价有效,可为致密砂岩储层体积压裂的选井和选层提供测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体积压裂 储层特征 适应性评价 常规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余油田浅薄层稀油蒸汽吞吐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熊伟 题中杰 +1 位作者 王殿军 袁东庆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74,共3页
针对扶余油田油藏埋藏浅、油层较薄、原油含蜡量较高、黏度低于一般稠油的特点,通过热采开发工程技术攻关,成功开展了稀油热采蒸汽吞吐试验。对蒸汽吞吐工艺进行了合理优化,并开展了多项探索性试验,形成了适合扶余油田浅薄层稀油的配套... 针对扶余油田油藏埋藏浅、油层较薄、原油含蜡量较高、黏度低于一般稠油的特点,通过热采开发工程技术攻关,成功开展了稀油热采蒸汽吞吐试验。对蒸汽吞吐工艺进行了合理优化,并开展了多项探索性试验,形成了适合扶余油田浅薄层稀油的配套热采工艺技术,取得了比较好的增油效果,为扶余油田难采区块热采大规模应用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田 浅薄层 稀油 蒸汽吞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O_2天然气燃烧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应安 刘振翼 +3 位作者 王峰 钱新明 张德平 黄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112,共3页
我国已开始开发含CO2酸性天然气气田,此类气田的开发要求同时重视天然气的火灾爆炸特性和CO2的窒息危险性,如何确定CO2含量阈值浓度,从而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运用实验手段研究了含CO2天然气的爆炸极限,得到了CH4... 我国已开始开发含CO2酸性天然气气田,此类气田的开发要求同时重视天然气的火灾爆炸特性和CO2的窒息危险性,如何确定CO2含量阈值浓度,从而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运用实验手段研究了含CO2天然气的爆炸极限,得到了CH4、空气及CO2三种组分气体爆炸范围图。研究表明:当泄漏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中CO2体积分数达到13.86%,CH4体积分数为7.48%时,CH4在此混合气体中的爆炸下限与上限重合。当泄漏天然气与周围空气的混合物中CO2体积分数超过13.86%时,应重点考虑CO2的窒息危害,而在此浓度以下时,则应着重考虑天然气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同时,还针对气田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酸性气田 爆炸极限 爆炸三角形 实验研究 安全生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注CO_2井系统模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永辉 罗程程 +2 位作者 张烈辉 王峰 辛涛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127,共5页
分层配注CO_2是解决注气提高采收率过程中不同地层间的层间矛盾,实现不同渗透性的地层都能够有效地注入CO_2,维持地层压力,提高气驱动用储量和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基于分层配注CO_2的思想,考虑井筒温度和CO_2相态的变化建立了井筒温度压... 分层配注CO_2是解决注气提高采收率过程中不同地层间的层间矛盾,实现不同渗透性的地层都能够有效地注入CO_2,维持地层压力,提高气驱动用储量和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基于分层配注CO_2的思想,考虑井筒温度和CO_2相态的变化建立了井筒温度压力耦合数学模型,根据注气时段,建立了地层吸气模型,并耦合气嘴嘴损建立了考虑多个注气层的注入井数学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数值求解方法。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要提高较差注气能力油层的配注量,井口注气压力需要达到一个临界值,合理地选择井口注气压力和气嘴直径是实现分层配注的关键。该研究成果为分层配注CO_2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CO2 温度压力耦合 气嘴压降 提高采收率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加砂压裂裂缝延伸模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勇明 李崇喜 +2 位作者 郭建春 毛虎 孙兆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2,共4页
二次加砂压裂工艺处于技术探索阶段,缺少相关理论研究。在考虑二次加砂前,一次加砂已经在缝中沉降并形成一定高度的砂堤,砂堤高度随时间不断变化对缝中流体流动及后续支撑剂沉降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二次加砂压裂的裂缝延伸... 二次加砂压裂工艺处于技术探索阶段,缺少相关理论研究。在考虑二次加砂前,一次加砂已经在缝中沉降并形成一定高度的砂堤,砂堤高度随时间不断变化对缝中流体流动及后续支撑剂沉降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二次加砂压裂的裂缝延伸模型。包括:压裂液在缝中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压降方程、裂缝宽度方程及高度方程。其中压降方程是在平板流理论、力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常规压降方程不同的是该方程考虑了砂堤高度变化对流体流动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二次压裂和常规压裂相比压后增产效果理想,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加砂压裂 压降 砂堤 裂缝形态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裂缝性薄层储层改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长宇 丛立春 +3 位作者 龙增伟 何慧 谢敏 路大凯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5,169,共3页
针对大情字井地区低渗透、多断块、裂缝性薄(互)层(<2m)给压裂改造带来的难题,开展了薄(互)层水力裂缝方位测试;有限元复杂边界限制整体压裂优化设计研究;薄(互)层纵向扩展规律、有效改造程度和提高裂缝性薄层渗流能力有效改造配套... 针对大情字井地区低渗透、多断块、裂缝性薄(互)层(<2m)给压裂改造带来的难题,开展了薄(互)层水力裂缝方位测试;有限元复杂边界限制整体压裂优化设计研究;薄(互)层纵向扩展规律、有效改造程度和提高裂缝性薄层渗流能力有效改造配套技术的研究。通过两年来在大情字井100多个2m以下天然裂缝发育的薄(互)层采用三种粒径组合支撑的加砂工艺及多项技术的集成研究与压裂实践,不仅使大情字井2m以下的薄(互)层有效改造,而且取得了高于方案设计水平22%压后稳产水平和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裂缝性 薄互层 组合支撑 压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高含CO_2气藏试气井下管柱力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应安 张德平 +1 位作者 王峰 尹国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114,共4页
吉林油田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深层火山岩气藏地质条件复杂,气井高温、高压、高产、高含CO2,给经济、安全的试气工艺带来了挑战。针对吉林油田深井试气管柱结构、试气作业的特点,考虑内外压力对管柱稳定性的影响及深井高速气流的作用,... 吉林油田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深层火山岩气藏地质条件复杂,气井高温、高压、高产、高含CO2,给经济、安全的试气工艺带来了挑战。针对吉林油田深井试气管柱结构、试气作业的特点,考虑内外压力对管柱稳定性的影响及深井高速气流的作用,并综合考虑管内外流体压力、黏滞摩擦、弯曲失稳后法向支反力及库仑摩擦力的影响,建立了管柱失稳变形的微分方程,以此分析了管柱弯曲失稳的临界载荷和管柱在井下的载荷、应力及变形情况,用可视化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了井下管柱力学计算软件,并分析了在长深×井试气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所建立的模型和编制的软件对将来类似井作业具有实际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气藏 深井 高温 高压 试气 管柱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优化PCP技术在扶余油田注水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梅雪松 李兴科 +1 位作者 刘学武 汪忠宝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145,共4页
扶余油田是一个开发了近40年的老油田,有1700多口注水井的复杂注水网络系统,随着开发的不断进行,注水量和耗电量的大幅上升,注水能耗成为制约扶余油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提高注水效率、降低注水耗能已成为节能降耗的主要任务。... 扶余油田是一个开发了近40年的老油田,有1700多口注水井的复杂注水网络系统,随着开发的不断进行,注水量和耗电量的大幅上升,注水能耗成为制约扶余油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提高注水效率、降低注水耗能已成为节能降耗的主要任务。利用仿真优化技术对扶余油田注水系统进行了整体的评价后,发现了注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造方案;扶余油田注水站的流量调节主要采用阀门控制,造成泵管压差过高,电动机长期处于高耗能状态运行,在应用PCP变频调速技术后,能够达到降低泵管压差、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PCP技术实现仿真优化出站的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降耗 节能降耗 仿真优化 扶余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的热水驱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延庆 李燕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年第2期41-44,共4页
热水驱仅包括两个被加热相的流体,热水驱的主要机理是热膨胀,降低黏度,润湿相改变和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热水驱实验使用的岩心样本取自某稠油低渗透油藏,主要是未被饱和的砂岩。实验在相同的油藏压力,不同的温度(范围在110oC以内)和不... 热水驱仅包括两个被加热相的流体,热水驱的主要机理是热膨胀,降低黏度,润湿相改变和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热水驱实验使用的岩心样本取自某稠油低渗透油藏,主要是未被饱和的砂岩。实验在相同的油藏压力,不同的温度(范围在110oC以内)和不同种类的原油下进行的。对比了每个试验的最终原油采收率、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和压力降落。应用JBN方法分析了动态恒温驱替的结果,从而得到岩心的相对渗透率及低渗透砂岩中温度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渗透率的砂岩中使用高温热水在较高压力下驱替稠油,也有可能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在稠油体系中,原油生产的热水注入率比在中质油和超稠油要高,但是在传统稠油油藏它的价值很少被报道。另外,研究发现当岩石被加热时,油水的相对渗透率取决于温度,而残余油饱和度会降低,束缚水饱和度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驱 低渗透油藏 提高采收率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羧甲基胍胶超高温压裂液在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气井的应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应安 刘光玉 +1 位作者 周学平 刘琴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4期70-73,共4页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气井长深5井储层埋藏深达5200m,温度高达183℃,针对该储层特点,室内进行了超高温低伤害压裂液的配方试验,合成了高温交联剂和高温增效剂,并进行了新型羧甲基胍胶超高温压裂液体系的性能评价。室内实验结果表明,...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气井长深5井储层埋藏深达5200m,温度高达183℃,针对该储层特点,室内进行了超高温低伤害压裂液的配方试验,合成了高温交联剂和高温增效剂,并进行了新型羧甲基胍胶超高温压裂液体系的性能评价。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羧甲基胍胶压裂液具有耐高温(180℃)、低浓度、低残渣、低伤害、低摩阻的特点。该压裂液体系在长深5井现场应用,压裂施工取得成功,压后获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 羧甲基胍胶压裂液 深井 火山岩气井 压裂 松辽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O_2天然气井井喷流场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振翼 张应安 +6 位作者 郑远攀 王峰 钱新明 张德平 黄平 李清 冯长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0-96,共7页
为研究含CO2天然气井井喷后的流场特性进而为确定安全防护距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流体力学理论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井喷的流场特征,阐述了井喷流场各个阶段的扩散机理、模拟所需的定解条件及数值计算方法。井喷整... 为研究含CO2天然气井井喷后的流场特性进而为确定安全防护距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流体力学理论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井喷的流场特征,阐述了井喷流场各个阶段的扩散机理、模拟所需的定解条件及数值计算方法。井喷整个过程可划分为临界流、等熵膨胀、可压缩射流、不可压缩射流、重气扩散和非重气扩散6个阶段。采用CFD模拟方法模拟得出含CO2天然气井井喷气体速度场,气体膨胀速度可达700 m/s以上;分析了CO2浓度分布规律,在等熵膨胀区的内层区域CO2气体质量浓度均匀分布,而在外层区域内,CO2的质量浓度急剧降低,CO2质量浓度随扩散距离的变化符合高斯分布。理论预测与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提出的井喷流场理论分析与CFD模拟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天然气 井喷 流场特性 CFD模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低液量高气液比井下气锚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永辉 张楠 +2 位作者 潘若生 张德平 王武兵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137,共7页
注CO_2驱油已在吉林油田开发低渗透油藏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其采油井出现典型的小液量、高气液比特征,导致在常规油井中运行良好的有杆泵采油工艺出现了较强的不适应性。为此,在分析常规重力类气锚和螺旋气锚分气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 注CO_2驱油已在吉林油田开发低渗透油藏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其采油井出现典型的小液量、高气液比特征,导致在常规油井中运行良好的有杆泵采油工艺出现了较强的不适应性。为此,在分析常规重力类气锚和螺旋气锚分气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低液量高气液比的新型井下气锚结构,采用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作为抽油泵工作过程,修正了CFD模型的上边界条件,将地面气液比修正为入泵气液比并考虑气泡的破碎和凝聚,模拟了新型井下气锚工作原理,单因素敏感分析了柱塞的抽汲参数对新型井下气锚分气效率的影响。X井现场试验表明,采用新型井下气锚后,井口套压由9.5 MPa降至0.4 MPa,产液量由措施前的1.5 t/d升至17.4t/d,在产气量达到792 m^3/d情况下,泵效高达84.6%,明显高于同区块其余井平均泵效40.1%。该研究成果对于CO_2驱油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类似的高气液比油井有杆泵抽油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低渗透油藏 井下气锚 计算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多级压裂现场实践——以长深D平2井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应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48,125-126,共3页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气田下白垩统登娄库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储层埋藏深、温度高、物性差、地应力高的特点,采用水平井开发和常规的直井压裂开发均难以实现稳产。为最大限度地增加泄油气面积、提高储层动用程度、提高单井产量,在长深D平2井...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气田下白垩统登娄库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储层埋藏深、温度高、物性差、地应力高的特点,采用水平井开发和常规的直井压裂开发均难以实现稳产。为最大限度地增加泄油气面积、提高储层动用程度、提高单井产量,在长深D平2井开展了水平井多级压裂开发现场实践:采用裸眼封隔器滑套10级大规模压裂,优化应用压前小型压裂测试、井下微地震和地面电位法压裂监测技术,对10级人工裂缝方位及几何形态进行实时监测。目前,长深D平2裸眼井多级压裂工艺技术的突破,创造了水平井深层气井压裂级数最多、压裂规模最大、平均砂比最高等3项中石油压裂新纪录,并取得了"生产压力高、产量高"的良好效果。该井压裂施工的成功,表明了水平井应用裸眼完井套管压裂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为类似长岭1号气田登娄库组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压裂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长岭气田 早白垩世 致密砂岩气藏 水平井 多级压裂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项式产能方程中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峰 李崇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2-54,113,共3页
在计算低渗透气藏的产能时,如果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将导致计算结果偏差较大。启动压力梯度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明确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并据此得到较为准确的产能计算结果,特进行三项式产能方程中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正交实... 在计算低渗透气藏的产能时,如果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将导致计算结果偏差较大。启动压力梯度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明确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并据此得到较为准确的产能计算结果,特进行三项式产能方程中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地层岩石黏土含量、地层岩石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及气体黏度等因素对三项式产能方程中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天然裂缝密度的增加启动压力梯度呈降低趋势;启动压力梯度随着地层黏土含量的增加呈迅速上升趋势;启动压力梯度随着地层孔隙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气体黏度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不具有规律性;启动压力梯度随储层渗透率增加呈递减的趋势。以长岭气田下白垩统登娄库组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其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因素顺序为:黏土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天然裂缝密度、气体黏度。该结果为分析低渗透气藏启动压力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启动压力 梯度 影响因素 正交试验 分析 长岭气田 早白垩世 致密砂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泡沫驱体系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于春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7-379,共3页
吉林油田CO2驱油藏物性差,渗透率差异较大,裂缝相对发育,注入CO2过程中出现气窜,严重影响气驱效果。为此开展CO2泡沫体系研究,扩大气驱波及体积,提高气驱开发效果。室内建立了泡沫体系的性能评价手段,优选了一种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 吉林油田CO2驱油藏物性差,渗透率差异较大,裂缝相对发育,注入CO2过程中出现气窜,严重影响气驱效果。为此开展CO2泡沫体系研究,扩大气驱波及体积,提高气驱开发效果。室内建立了泡沫体系的性能评价手段,优选了一种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的CYL泡沫体系,确定了现场CYL泡沫体系的最佳加量为0.3%、气液比为1∶1。物模试验结果表明:裂缝性低渗透岩心中CO2泡沫驱采收率最高53.67%,CO2气驱采收率次之(35.74%),水驱采收率最低(23.42%)。CO2泡沫驱的效果明显好于水驱、CO2驱,现场开展CO2泡沫驱试验,注气压力由措施前的6.0 MPa上升到措施后的8.1 MPa,井组日产油由措施前的7.7 m3增至措施后的10.8m3,措施效果明显,气驱开发效果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CO2泡沫 泡沫综合指数 封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