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南部余字井地区中浅层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1
作者 张紫薇 刘峻桥 +4 位作者 李娇娜 胡欣蕾 吴昊 吕延防 蒋飞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松辽盆地南部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浅层多套含油层系,断裂是油气垂向多层位富集的主要输导通道。通过三维地震解释,结合钻井分析资料和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开展了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控藏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松辽... 松辽盆地南部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浅层多套含油层系,断裂是油气垂向多层位富集的主要输导通道。通过三维地震解释,结合钻井分析资料和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开展了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控藏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松辽盆地断陷阶段的断裂规模大、活动性强,以张性正断层为主;坳陷阶段的断裂密集带内部构造样式继承了断陷阶段的基本格局,剖面上呈V字型和阶梯状,表现出典型的张性和张扭特征;反转阶段产生了大量褶皱、隆升和构造反转,并发育逆断层。油源断裂可划分为分段生长型和贯通型2种类型。(2)断裂输导油气可分为4种形式,分别为沿断层垂向向上、沿断层垂向向下(倒灌输导)、横穿断层面(侧接输导)及沿断层走向。扶余油层的油气输导以侧接和倒灌为主,受控于断裂错断的地层厚度和砂地比,侧接输导形成了扶余油层上部FⅠ和FⅡ油组,少数油气输导至FⅢ油组,倒灌输导主要适用于分段生长型油源断裂,扶余油层4个油组皆有分布。(3)高台子油层和葡萄花油层的形成以向上输导和侧接输导为主,前者形成的油层分布广泛,而后者形成的油层主要分布在断裂带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向上输导 倒灌输导 侧接输导 扶余油层 高台子油层 葡萄花油层 中浅层 余字井地区 松辽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储层脆性指数贝叶斯叠前地震直接反演方法
2
作者 张红杰 杨光 +5 位作者 吴昊 孙龙 刘智军 高巍 乔传乡 曾勇坚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4,共8页
裂缝参数与脆性指数的合理预测对页岩油储层勘探开发进程中的水力压裂过程起到指示作用并为研究区甜点的综合评判奠定基础。从各向异性理论出发,基于线性滑动理论、散射理论以及波恩近似理论,推导了包含脆性指数、泊松比、密度、准裂缝... 裂缝参数与脆性指数的合理预测对页岩油储层勘探开发进程中的水力压裂过程起到指示作用并为研究区甜点的综合评判奠定基础。从各向异性理论出发,基于线性滑动理论、散射理论以及波恩近似理论,推导了包含脆性指数、泊松比、密度、准裂缝法向弱度参数以及准裂缝切向弱度参数的HTI介质各向异性反射系数方程,并在贝叶斯框架下,期望最大化算法通过把引入隐含变量的条件期望值纳入到每次迭代时模型参数的随机模拟中,以解决模型参数的后验分布函数是隐式或者非线性时似然函数无法取极值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的最大后验概率解的求取方法,期望最大化算法的引入能够获得更稳定的模型参数反演结果,最终实现页岩油储层脆性指数与裂缝参数叠前地震直接反演。模型测试以及实际数据应用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反演方法的准确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裂缝参数 脆性指数 贝叶斯理论 直接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East融合数据子波一致性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3
作者 张春燕 李亚旭 +1 位作者 王晓琳 侯山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29-34,224-225,共8页
地震资料处理经常需要进行不同采集参数数据间的融合处理,其中子波一致性处理对改善成像质量、提高空间分辨率至关重要。利用静校正技术消除数据时差差异后,利用GeoEast系统的特色处理模块,可以建立针对不同采集条件下数据的子波一致性... 地震资料处理经常需要进行不同采集参数数据间的融合处理,其中子波一致性处理对改善成像质量、提高空间分辨率至关重要。利用静校正技术消除数据时差差异后,利用GeoEast系统的特色处理模块,可以建立针对不同采集条件下数据的子波一致性处理流程。首先,在保真去噪的基础上,利用振幅处理模块完成能量一致性处理,特别是利用分频振幅补偿技术改善近地表造成的高频能量衰减问题;然后,通过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处理消除近地表子波鸣震反射;最后,基于重叠区数据的特征差异设计整形因子,进一步消除激发子波差异。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证明,经过融合一致性处理后,资料整体信噪比和分辨率都有所提高,不同震源子波类型趋于一致,空间子波的频率和相位特征均一致,利用标准反射层的沿层属性验证了子波的频率、相位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波一致性 融合处理 子波差异 相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储层预测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洪星 韩诗文 +1 位作者 胡佳 潘志浩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5,共11页
基于钻井岩心分析、测井曲线、地震等资料,运用模型正演、多参数反演体融合技术等,对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储层分布特征及油气富集条件进行了研究,预测了优质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 基于钻井岩心分析、测井曲线、地震等资料,运用模型正演、多参数反演体融合技术等,对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储层分布特征及油气富集条件进行了研究,预测了优质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为裂隙式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岩,主要为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含角砾晶屑凝灰岩和沉凝灰岩。地震反射特征总体表现为低频、差连续、中强振幅或弱振幅,多参数反演体融合体技术预测的凝灰岩储层“甜点”分布与钻井证实结果的符合率高,凝灰岩储层平均钻遇率达92.8%,气层平均钻遇率为81.0%,其中12口井获得了工业气流;华家构造带与郭家断阶带储层岩性分别以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和含角砾晶屑凝灰岩为主,断裂发育,是2个优质储层发育区。(2)研究区凝灰岩的测井和地震相特征相匹配形成的岩性-岩相模板可有效指导凝灰岩的地震相识别,振幅属性刻画出的火山口相、近火山岩相为有利岩性分布区。(3)研究区发育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3套优质烃源岩厚度均超过300 m,TOC值分别为0.26%~5.08%,0.10%~5.55%,0.10%~9.74%,S1+S2分别为0.24~8.23 mg/g,0.12~18.15 mg/g,0.25~2.86 mg/g,Ro分别为0.6%~1.3%,1.1%~1.6%,1.0%~2.2%,具有丰度高,成熟度中等的特征,为大规模成藏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4)研究区凝灰岩气藏是一套源储侧向对接、高位富集的致密气藏,成藏主要受构造样式、断裂发育程度和供烃窗口控制,其中拉张和伸展作用形成的叠瓦状断弯褶皱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断裂发育程度及供烃窗口的大小决定了气藏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地震振幅属性 源储侧向对接 构造样式 断弯褶皱 供烃窗口 模型正演 火石岭组 白垩系 德惠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他拉海地区萨、葡油层断砂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因素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佳 魏靖依 +3 位作者 吴昊 张红杰 周妍 刘峻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1,共8页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他拉海地区萨、葡油层油气富集规律,在萨、葡油层油气成藏模式及输导油气通道构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断裂和砂体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因素及其分布特征,结合油气富集特征,对断砂输导油气能力影响因素与油气富集关系...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他拉海地区萨、葡油层油气富集规律,在萨、葡油层油气成藏模式及输导油气通道构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断裂和砂体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因素及其分布特征,结合油气富集特征,对断砂输导油气能力影响因素与油气富集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他拉海地区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的主控因素是成藏期古断距和下伏青一段源岩排烃强度,下伏青一段源岩排烃强度与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之间关系密切,是造成其油气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主要原因;油源断裂古断距与萨尔图油层油气富集关系密切,是造成其油气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主要原因;砂体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影响因素是古构造脊和优势相砂体发育及分布,古构造脊发育及分布与萨、葡油层油气富集关系密切,其发育及分布是造成油气主要富集在其东部和中北部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为以断砂输导体系为主的勘探地区油气成藏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萨、葡油层 断砂输导油气能力 主控因素 油气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信噪比条件下新型Seislet变换的阈值去噪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财 崔芳姿 +3 位作者 刘洋 王典 刘殿秘 张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301,共9页
Seislet变换是一种类小波变换方法,主要根据小波基沿地震同相轴的局部倾角方向来分析数据,其中,局部地震倾角的表征是该方法的核心。局部倾角的求取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往往在低信噪比的条件下存在着一些局限。根据共中心点道集中基于时... Seislet变换是一种类小波变换方法,主要根据小波基沿地震同相轴的局部倾角方向来分析数据,其中,局部地震倾角的表征是该方法的核心。局部倾角的求取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往往在低信噪比的条件下存在着一些局限。根据共中心点道集中基于时距关系的地震倾角定义,提出一种适应于低信噪比条件下的倾角求取方法。对比基于时距关系与平面波分解滤波器计算出的局部地震倾角,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更加准确地表征低信噪比条件下同相轴的倾角信息。将基于时距关系的局部地震倾角用于Seislet框架,建立表征低信噪比数据的新型Seislet变换方法。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引入语音信号中改进的阈值方法。结合新型Seislet变换,提出阈值去噪方法,此方法不但适于地震数据,而且在提高信噪比方面也优于传统的阈值去噪方法。实际数据处理的结果验证了新型Seislet变换与改进阈值去噪方法的组合能够有效地解决低信噪比条件下的信号提取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let变换 低信噪比 局部地震倾角 阈值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五里湾油藏剩余油分布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尹楠鑫 徐怀民 +4 位作者 李明映 尹玉明 吴斌 苏芮 赖寒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6-263,共8页
充分应用长6油藏的静动态资料,通过油藏开发地质的综合研究,分析影响单井、剖面和平面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地质要素及其耦合作用,以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五里湾油田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地质因素,为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油藏开发效... 充分应用长6油藏的静动态资料,通过油藏开发地质的综合研究,分析影响单井、剖面和平面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地质要素及其耦合作用,以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五里湾油田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地质因素,为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油藏开发效果提供地质依据。研究认为,影响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包括微构造、储层砂体横向尖灭和储层非均质性,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长6油藏剩余油总体分散、局部富集的空间分布结构。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主控地质因素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油藏剩余油空间分布规律的预测,为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实现油藏的稳油控水、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微构造 非均质性 五里湾油藏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角域自适应孔径叠前时间偏移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吉忠 刘成权 +1 位作者 张建坤 李玉存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2-508,共7页
本文利用倾角成像道集确定真地层倾角和倾角成像区,避免了用常规方法直接求取地层倾角的巨大困难,在叠前时间偏移过程中可根据地层倾角自适应地确定偏移孔径,既保证了构造正确成像,同时又避免了过大偏移孔径导致的偏移噪声产生的弊端,... 本文利用倾角成像道集确定真地层倾角和倾角成像区,避免了用常规方法直接求取地层倾角的巨大困难,在叠前时间偏移过程中可根据地层倾角自适应地确定偏移孔径,既保证了构造正确成像,同时又避免了过大偏移孔径导致的偏移噪声产生的弊端,提高了剖面的信噪比。应用本文方法在南堡凹陷老爷庙构造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在信噪比较低、偏移噪声较大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倾角成像道集 地层倾角 偏移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SZJ洼槽致密气藏成藏模式及目标优选 被引量:1
9
作者 仇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392,共9页
为了探寻吉林探区天然气接替资源,本文采用精细智能构造解释技术、低井控下速度场建模技术和特征参数反演技术,对探区内资源潜力最大的松辽盆地长岭断陷SZJ洼槽进行了研究,预测了SZJ洼槽沙河子组烃源岩及储层分布规模和洼槽整体含气性... 为了探寻吉林探区天然气接替资源,本文采用精细智能构造解释技术、低井控下速度场建模技术和特征参数反演技术,对探区内资源潜力最大的松辽盆地长岭断陷SZJ洼槽进行了研究,预测了SZJ洼槽沙河子组烃源岩及储层分布规模和洼槽整体含气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优质烃源岩生烃叠加面积约356 km^(2),累计厚度100~300 m,沙河子组有利储层分布叠加面积316 km^(2),累计厚度56~125 m。根据分析研究区的源储配置关系,沙河子组致密气藏成藏模式有断鼻式、上倾尖灭式和侧向对接式3种类型;优选出气藏A、B、C 3个高产富集有利目标区。目标区均位于洼槽T 41反射层中部断裂带断背斜圈闭范围内,且优选区已经得到钻井证实。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深洼内致密气藏资源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断陷 SZJ洼槽 烃源岩分布 有利储层预测 成藏模式 圈闭优选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