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油田致密油水平井优快钻井完井技术 被引量:11
1
作者 崔月明 史海民 张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3,共5页
吉林油田致密油水平井钻井成本高、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慢,井眼易失稳,且摩阻和扭矩大、套管下入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二开长水平段水平井优快钻井完井技术研究。为了从设计源头降低钻井成本、缩短钻井周期,将前期采用的三开小井... 吉林油田致密油水平井钻井成本高、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慢,井眼易失稳,且摩阻和扭矩大、套管下入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二开长水平段水平井优快钻井完井技术研究。为了从设计源头降低钻井成本、缩短钻井周期,将前期采用的三开小井眼井身结构简化为浅下表层套管的二开井身结构,节省了一个开次的中完时间;同时,研究形成了以井眼轨道优化设计、低滤失强抑制聚合物钻井液、近钻头地质导向工具、个性化PDC设计和漂浮下套管为核心的优快钻井完井技术。上述优快钻井完井技术在吉林油田180口致密油水平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井平均井深3449.00 m,平均水平段长1189.00 m,套管安全下入率100%,固井合格率100%,油层钻遇率提高20.2百分点,钻井周期缩短44.2%,钻井成本降低40.7%,取得了显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优快钻井完井技术可实现吉林油田致密油低成本高效开发,并且对致密气、页岩油等其他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具有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水平井 优化钻井 完井 井身结构 漂浮固井 吉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水平井欠平衡钻井液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崔月明 郝忠宝 +4 位作者 白向双 鲍立臣 古飞 合成军 杨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4期66-69,共4页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埋深在3500m以上,采用直井开发效益低。经论证决定采取水平井技术与欠平衡钻井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效开发,更有利地保护气藏。长深平1井面临井底温度高、水平段施工周期长、敏感性气藏保护难等不利因素,分析...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埋深在3500m以上,采用直井开发效益低。经论证决定采取水平井技术与欠平衡钻井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效开发,更有利地保护气藏。长深平1井面临井底温度高、水平段施工周期长、敏感性气藏保护难等不利因素,分析可能出现的井壁失稳坍塌、高温钻井液携岩差、钻井液污染损害气藏等问题,开展了深井欠平衡水平井的抗高温井壁稳定技术、抗高温携岩润滑技术、气藏保护技术等研究工作,经过现场应用,取得了成功,形成了抗高温深井水平井钻井液技术成果,满足了深层气藏的高效开发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深井 钻井液 欠平衡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行程套管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祖光 王力 +2 位作者 翟应虎 郑万江 张嵇南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36,166,共3页
套管钻井是近几年新兴的一项钻井技术,目前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吉林油田针对套管钻井的特点,立足于工艺及工具设备国产化原则,进行了套管钻井工艺及工具配套技术的研究,并在吉林油田套保、扶余及新民地区进行了11口套管钻井的现场试... 套管钻井是近几年新兴的一项钻井技术,目前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吉林油田针对套管钻井的特点,立足于工艺及工具设备国产化原则,进行了套管钻井工艺及工具配套技术的研究,并在吉林油田套保、扶余及新民地区进行了11口套管钻井的现场试验,采用改进型钻头脱接装置,根据地质要求进行了主力油层裸眼测井,并完成了井深1000m以上的套管钻井,取得了良好效果,证明国产化套管钻井技术经过完善后,可望成为降低钻井成本、提高效益的钻井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钻井 设备配套 降低成本 保护油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CO_2天然气藏储集层结垢及欠平衡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耿娇娇 鄢捷年 +2 位作者 曹明 白相双 史海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0-755,共6页
通过研究温度、压力、pH值等因素对CO2、CaCO3垢溶解度的影响,分析高含CO2天然气藏储集层的结垢机理。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力升高而升高,随地层水矿化度的升高而降低;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升高而... 通过研究温度、压力、pH值等因素对CO2、CaCO3垢溶解度的影响,分析高含CO2天然气藏储集层的结垢机理。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力升高而升高,随地层水矿化度的升高而降低;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溶液pH值升高会促进CaCO3的生成。结合吉林油田典型含CO2天然气藏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结垢预测,认为钻井液滤液侵入储集层后,储集层近井地带存在结CaCO3垢的可能。针对气藏储集层埋藏深、井底温度高、地层压力系数低、裂缝发育等特点,优选了水包油及甲酸盐无固相两种欠平衡钻井液体系,CO2侵入、动态污染实验评价表明,两种钻井液均具有很好的抗CO2污染能力,储集层保护效果显著。两种欠平衡钻井液体系已分别在龙深2井和龙深3井进行了现场应用,效果良好,现场钻井液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均在85%以上,满足欠平衡钻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CO2气藏 CaCO3垢 结垢预测 欠平衡钻井液 CO2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蚁群算法的丛式井井口分配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闫铁 焦文夫 +3 位作者 毕雪亮 徐婷 于洋 逯广东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2期224-227,共4页
为充分利用井口,降低成本,提高钻井效率,保证钻井安全,以井口—靶点的水平投影距离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蚁群算法,求解丛式井井口分配模型,以投影不相交或很少相交为约束条件,建立惩罚函数及丛式井井口分配蚁群算法模型,并编制软件... 为充分利用井口,降低成本,提高钻井效率,保证钻井安全,以井口—靶点的水平投影距离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蚁群算法,求解丛式井井口分配模型,以投影不相交或很少相交为约束条件,建立惩罚函数及丛式井井口分配蚁群算法模型,并编制软件。实例表明,该模型求解分配方案能够较好地满足现场应用,可以快速有效地求出较优的分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式井 蚁群算法 井口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钻井技术在提高松南地区深井钻井速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祖光 翟应虎 +3 位作者 史海民 白相双 杨明合 孙国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7-138,141,共3页
吉林油田松辽盆地南部深井钻井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是深层岩石硬度大且研磨性强,目前国内外对于火山岩的力学特性及破岩机理尚未有较深入的研究。井底温度高,地层倾角大,井斜问题严重。文章针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地层的特殊特征,在分析该... 吉林油田松辽盆地南部深井钻井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是深层岩石硬度大且研磨性强,目前国内外对于火山岩的力学特性及破岩机理尚未有较深入的研究。井底温度高,地层倾角大,井斜问题严重。文章针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地层的特殊特征,在分析该地区钻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给出了钻头结构的改进和优选、钻具失效的预防、全面推广新型钻井液体系及应用欠平衡钻井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对策。现场应用表明,该地区深层钻井速度已得到大幅度提升,平均钻井周期缩短了16d,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井 钻头选型 机械钻速 钻井液 欠平衡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抗高温高密度无土相油基钻井液提切剂 被引量:7
7
作者 史赫 史海民 +4 位作者 倪晓骁 程荣超 张家旗 王建华 闫丽丽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4,共7页
针对油基钻井液体系高温环境下沉降稳定性不足的难题,将二聚脂肪酸和二乙烯三胺以物质的量比1∶2反应合成了一种小分子脂肪酸酰胺型抗高温提切剂FAA,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机理分析和性能评价。流变实验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提切剂FA... 针对油基钻井液体系高温环境下沉降稳定性不足的难题,将二聚脂肪酸和二乙烯三胺以物质的量比1∶2反应合成了一种小分子脂肪酸酰胺型抗高温提切剂FAA,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机理分析和性能评价。流变实验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提切剂FAA主要通过在乳液滴之间桥联形成凝胶网络结构来有效提高油基钻井液的结构强度,从而改善其固相悬浮能力及沉降稳定性。在柴油基钻井液体系中的评价结果表明,FAA可有效提高体系的动切力、φ6/φ3读数以及动塑比,并可有效改善体系的高温沉降稳定性,使体系在220℃下静置5 d后沉降因子SF小于0.52,无明显沉降现象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提切剂 抗高温 沉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耐温抗盐降失水剂LX-1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锦棠 刘振兴 +3 位作者 何军 史海民 张弛 胡苗苗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8-323,共6页
针对目前降失水剂抗高温抗盐性能差、适用范围窄、与其他水泥外加剂配伍性差等问题,选取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衣康酸(IA)为主要单体,引入新型长侧链含羟基化合物,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出共聚物型... 针对目前降失水剂抗高温抗盐性能差、适用范围窄、与其他水泥外加剂配伍性差等问题,选取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衣康酸(IA)为主要单体,引入新型长侧链含羟基化合物,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出共聚物型降失水剂LX-1.采用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各单体成功参与聚合,聚合产物为目标产物,该降失水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温度适用范围宽(30~210℃).经水泥浆性能评价测试表明:在150℃时,掺量4%LX-1的水泥浆能够控制体系API失水量在50 mL以内,在210℃时,掺量6%LX-1的水泥浆能够控制体系API失水量在100 mL以内;抗盐能力优良,90℃条件下,掺量4%LX-1可使半饱和盐水水泥浆体系API失水量控制在100 mL以内,掺量5%LX-1可使饱和盐水水泥浆体系API失水量控制在100 mL以内;水泥浆流变性能良好,室温下掺量3%LX-1的水泥浆流动度为24.3 cm,相对于净浆的19.0 cm,流动度增加了27.9%,静置120 min后水泥浆流动度由24.3 cm下降至21.0 cm,流动度减少了13.4%,而净浆流动度从19.0 cm下降至11.5 cm,减少了39.5%,水泥浆体系的流动度保持性良好;含LX-1的水泥石早期强度发展快,90℃条件下1 d抗压强度为27 MPa,且后期抗压强度发展正常;与其他外加剂配伍性良好,稠化曲线无“鼓包”、“包芯”现象,水泥浆体系稳定性高,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抗盐 降失水剂 水泥浆 配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原位开采井筒结构设计 被引量:9
9
作者 何军 李云龙 +4 位作者 项忠华 王兆会 侯兵 黄昭 张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51-155,共5页
在油页岩原位开采过程中,需要300℃以上高温持续对地层加热数月甚至数年,造成井筒密封完整性失效。目前国内外关于油页岩原位开采的研究集中于加热方式的实验介绍,没有可参考的实钻井筒结构设计。依据吉林松南青一段油页岩的实际情况,... 在油页岩原位开采过程中,需要300℃以上高温持续对地层加热数月甚至数年,造成井筒密封完整性失效。目前国内外关于油页岩原位开采的研究集中于加热方式的实验介绍,没有可参考的实钻井筒结构设计。依据吉林松南青一段油页岩的实际情况,设计电加热、注热氮气加热两种不同开发方式下的井筒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加热体、套管、水泥环、围岩组合体密封完整性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600℃电加热方式进行开采时,热量传入地层迅速衰减,有效开发半径仅2.0m,难以适用于油页岩的开采;采用注热氮气加热开发时,有效开发半径仅5.0m,考虑后期压裂,热氮气可通过裂缝有效加热地层,适用于油页岩的开采;套管在加热段热应力可达1094MPa,需选用偏梯扣TP110H抗高温套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原位开采 井筒结构 耐高温套管 井筒完整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熟页岩油高温开采井筒完整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军 黄昭 +3 位作者 张清 项中华 高磊 王兆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52-1757,共6页
低熟页岩油是21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低熟页岩油的开采需对地层持续加热,当地层温度升至400℃左右才能裂解产生油气物质,而在长期高温加热情况下会造成完井管串变形损伤、水泥环密封失效等情况,导致井筒完整性失效,影响油气资源安全... 低熟页岩油是21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低熟页岩油的开采需对地层持续加热,当地层温度升至400℃左右才能裂解产生油气物质,而在长期高温加热情况下会造成完井管串变形损伤、水泥环密封失效等情况,导致井筒完整性失效,影响油气资源安全高效开发。为此,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低熟页岩油井筒组合体密封完整性模型,结合水泥石强度试验,开展了高温开采井筒完整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加热器温度及注气压力可有效提高地层加热效果;当水泥石温度大于175℃时,水泥环失效,套管屈服强度降低,采用热应力补偿器可消除套管热应力,确保低熟页岩开采井筒安全环保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熟页岩油 数值模拟 热应力补偿器 井筒完整性 抗高温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摩阻因数的水平井延伸极限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覃岚 董国昌 +3 位作者 郭建勋 李玮 李卓伦 陈卓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16,I0008,共11页
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将整个井眼划分为多个不同摩阻因数的井段,结合钻柱摩阻扭矩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反演计算各个井段摩阻因数的最优值;基于分段摩阻因数,考虑钻机承载能力、岩石破碎条件、摩阻力条件、钻柱强度条件、钻柱刚度条件,建... 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将整个井眼划分为多个不同摩阻因数的井段,结合钻柱摩阻扭矩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反演计算各个井段摩阻因数的最优值;基于分段摩阻因数,考虑钻机承载能力、岩石破碎条件、摩阻力条件、钻柱强度条件、钻柱刚度条件,建立水平井延伸极限判断准则和预测模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分段摩阻因数反演方法计算的大钩载荷和井口扭矩的预测值与实测数据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平均误差绝对值分别为3.72%、3.45%,较传统反演方法预测精度分别提高54.8%、51.8%。随摩阻因数的增大,水平井延伸极限明显降低。该结果可为水平井延伸极限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延伸极限 摩阻扭矩 分段 摩阻因数 模拟退火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难采储量钻完井技术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6
12
作者 乔磊 刘奕杉 +2 位作者 车阳 杨振科 韩金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137,共8页
松辽盆地难采储量资源丰富,实现该类资源的经济有效动用是提升我国能源自给率的现实路径。松辽盆地致密油水平井钻井周期、水平段长度等关键指标远落后于北美及川渝等地区,尚未形成集约化建井模式,钻井提速提效潜力巨大。通过开展地质... 松辽盆地难采储量资源丰富,实现该类资源的经济有效动用是提升我国能源自给率的现实路径。松辽盆地致密油水平井钻井周期、水平段长度等关键指标远落后于北美及川渝等地区,尚未形成集约化建井模式,钻井提速提效潜力巨大。通过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提升储层钻遇率;开展大平台井组、长水平段水平井等多井型集约化钻完井技术研究,实现钻井全面提速;开展页岩油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技术和薄层稠油开发配套技术研究,降低钻井作业复杂;开展近钻头地质导向、一趟钻工艺等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应用,推动松辽盆地难采储量钻井效率和单井产量大幅提高,持续降低钻井周期和作业成本。配套钻完井技术升级将为高效动用松辽盆地难采储量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难采储量 地质工程一体化 集约化建井 一趟钻 集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