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支撑剂嵌入岩石定量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李勇明
刘岩
+2 位作者
竭继忠
赵金洲
龚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97,195,共4页
裂缝闭合后存在支撑剂嵌入现象,在高闭合压力、软地层中尤为显著,支撑剂嵌入导致裂缝缝宽减小、导流能力降低、压后增产效果差。通过微元受力分析确定裂缝岩石面在支撑剂作用下的变形量,各微元弹性变形弹力之和即单颗粒支撑剂在闭合压...
裂缝闭合后存在支撑剂嵌入现象,在高闭合压力、软地层中尤为显著,支撑剂嵌入导致裂缝缝宽减小、导流能力降低、压后增产效果差。通过微元受力分析确定裂缝岩石面在支撑剂作用下的变形量,各微元弹性变形弹力之和即单颗粒支撑剂在闭合压力下承受的压力,叠加微元变形弹力建立支撑剂嵌入深度定量计算模型,为定量分析支撑剂嵌入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计算并分析了闭合压力、支撑剂粒径、岩石杨氏模量对支撑剂嵌入的影响,对于优化压裂设计、提高压裂改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剂嵌入
闭合压力
嵌入深度
压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在天然气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
23
2
作者
李黎
王一丁
李树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99,103,共5页
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同时具有动态测量范围大、响应时间快、不易受其他气体干扰等优点。因此使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稳定耐用的在线或远程红外气体检测仪,对保证天然气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现行检测...
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同时具有动态测量范围大、响应时间快、不易受其他气体干扰等优点。因此使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稳定耐用的在线或远程红外气体检测仪,对保证天然气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现行检测方法存在精度不足等问题,采用红外气体传感技术结合可调谐激光光谱与波长调制技术,对天然气管道传输中的甲烷气体泄漏进行远距离检测,提高了测量精度;采用谱线分析法实时监测含硫天然气井喷或泄漏,在空气中水蒸气和甲烷气体的干扰下,根据谱线交叠情况建立起二元一次方程组,能够在不同浓度甲烷气体干扰下同时计算出甲烷和硫化氢的浓度,在71.4 mg/m3的甲烷干扰气体存在时,可以获得的最低可探测硫化氢浓度为15.2 mg/m3,达到了安全生产的要求。研究结果证明,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在天然气安全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气体检测
天然气
硫化氢
泄漏
可调谐激光二极管
波长调制
气体吸收谱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辽盆地南部烃源岩生烃时效性及天然气富集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君
姚立争
+2 位作者
林世国
王宗礼
杨青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松辽盆地南部的深层断陷历经多期构造运动,这些构造运动的不平衡使得各断陷深层烃源岩演化有较大差异,进而控制了深层天然气富集。依据深层烃源岩生烃对油气成藏贡献的大小,其时效性可以划分为持续沉降高效型、明水组沉积期末抬升中效...
松辽盆地南部的深层断陷历经多期构造运动,这些构造运动的不平衡使得各断陷深层烃源岩演化有较大差异,进而控制了深层天然气富集。依据深层烃源岩生烃对油气成藏贡献的大小,其时效性可以划分为持续沉降高效型、明水组沉积期末抬升中效型、嫩江组沉积期末抬升低效型和营城组沉积期末抬升无效型等4种类型,根据天然气成藏研究,可划分出中部断陷带深断陷富集气区、周缘高含气区、东部断陷带残留气区和西部断陷带贫气区等4个区域。其中,中部断陷带深层是最现实的大型天然气藏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南部
深层
烃源岩演化
生烃时效性
天然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注水井转抽油井出油机理
被引量:
2
4
作者
姜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63,共4页
为治理低效井、挖掘剩余油及提高采收率等需要,常将注水井转为抽油井。对注水井转抽出油机理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根据奇尔曼A·希尔石油上浮实验和托马斯石油运移实验原理,并结合油田开发生产实践对注水井转抽油井出油机理进行...
为治理低效井、挖掘剩余油及提高采收率等需要,常将注水井转为抽油井。对注水井转抽出油机理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根据奇尔曼A·希尔石油上浮实验和托马斯石油运移实验原理,并结合油田开发生产实践对注水井转抽油井出油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原理模型——构造-浮力物理模型。认为低效井重新开井和水井转抽能够产油,同时还指出长期以来人们使用的是简化的莱弗里特数学模型,对水驱油的过程理解过于简单,无法正确理解地层条件下水驱油的效果。构造-浮力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低产井提捞采油、低效井间歇采油及周期注水改善水驱效率等工艺的增产机理,对于老井网调整及剩余油开采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转抽
渗吸采油
断层遮挡
出油机理
构造-浮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支撑剂嵌入岩石定量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李勇明
刘岩
竭继忠
赵金洲
龚杨
机构
"
油气
藏地质及
开发
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
石油
大学
中国石油
大庆
油田
井下作业分
公司
工程地质技术大队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油气合作开发公司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97,19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4064)
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07ZZ045)
文摘
裂缝闭合后存在支撑剂嵌入现象,在高闭合压力、软地层中尤为显著,支撑剂嵌入导致裂缝缝宽减小、导流能力降低、压后增产效果差。通过微元受力分析确定裂缝岩石面在支撑剂作用下的变形量,各微元弹性变形弹力之和即单颗粒支撑剂在闭合压力下承受的压力,叠加微元变形弹力建立支撑剂嵌入深度定量计算模型,为定量分析支撑剂嵌入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计算并分析了闭合压力、支撑剂粒径、岩石杨氏模量对支撑剂嵌入的影响,对于优化压裂设计、提高压裂改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支撑剂嵌入
闭合压力
嵌入深度
压裂
影响因素
Keywords
proppant embedment
closure pressure
embedment depth
fracturing
influence factor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在天然气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
23
2
作者
李黎
王一丁
李树维
机构
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系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吉林
大学实验区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油气合作开发公司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99,103,共5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编号:2007AA06Z112
2007AA03Z446
+1 种基金
2009AA03Z442)
吉林省科技厅项目(编号:20090422)
文摘
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同时具有动态测量范围大、响应时间快、不易受其他气体干扰等优点。因此使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稳定耐用的在线或远程红外气体检测仪,对保证天然气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现行检测方法存在精度不足等问题,采用红外气体传感技术结合可调谐激光光谱与波长调制技术,对天然气管道传输中的甲烷气体泄漏进行远距离检测,提高了测量精度;采用谱线分析法实时监测含硫天然气井喷或泄漏,在空气中水蒸气和甲烷气体的干扰下,根据谱线交叠情况建立起二元一次方程组,能够在不同浓度甲烷气体干扰下同时计算出甲烷和硫化氢的浓度,在71.4 mg/m3的甲烷干扰气体存在时,可以获得的最低可探测硫化氢浓度为15.2 mg/m3,达到了安全生产的要求。研究结果证明,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在天然气安全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红外气体检测
天然气
硫化氢
泄漏
可调谐激光二极管
波长调制
气体吸收谱线
Keywords
infrared gas detection,natural gas,H2S,leakage,tunable diode-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wavelength modulation,gas adsorption spectrum
分类号
TE64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南部烃源岩生烃时效性及天然气富集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君
姚立争
林世国
王宗礼
杨青
机构
中国石油
勘探
开发
研究院廊坊分院
中国石油
吉林
油田
分
公司
油气
合作开发
公司
中国
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文摘
松辽盆地南部的深层断陷历经多期构造运动,这些构造运动的不平衡使得各断陷深层烃源岩演化有较大差异,进而控制了深层天然气富集。依据深层烃源岩生烃对油气成藏贡献的大小,其时效性可以划分为持续沉降高效型、明水组沉积期末抬升中效型、嫩江组沉积期末抬升低效型和营城组沉积期末抬升无效型等4种类型,根据天然气成藏研究,可划分出中部断陷带深断陷富集气区、周缘高含气区、东部断陷带残留气区和西部断陷带贫气区等4个区域。其中,中部断陷带深层是最现实的大型天然气藏勘探领域。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南部
深层
烃源岩演化
生烃时效性
天然气聚集
Keywords
Songliao basin
south
deep zone
source rock
evoluti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ime effect
gas accumulation
分类号
TE11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注水井转抽油井出油机理
被引量:
2
4
作者
姜涛
机构
中国石油
吉林
油田
分
公司
油气
合作开发
公司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63,共4页
基金
吉林油田分公司“六大配套项目”中“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研究”(2007ER-0003-18).
文摘
为治理低效井、挖掘剩余油及提高采收率等需要,常将注水井转为抽油井。对注水井转抽出油机理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根据奇尔曼A·希尔石油上浮实验和托马斯石油运移实验原理,并结合油田开发生产实践对注水井转抽油井出油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原理模型——构造-浮力物理模型。认为低效井重新开井和水井转抽能够产油,同时还指出长期以来人们使用的是简化的莱弗里特数学模型,对水驱油的过程理解过于简单,无法正确理解地层条件下水驱油的效果。构造-浮力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低产井提捞采油、低效井间歇采油及周期注水改善水驱效率等工艺的增产机理,对于老井网调整及剩余油开采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注水井转抽
渗吸采油
断层遮挡
出油机理
构造-浮力模型
Keywords
converted pumping producer from water injector
oil imbibition production
fault screen
oil producing mechanism
structural-buoyancy model
分类号
TE357.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支撑剂嵌入岩石定量计算模型研究
李勇明
刘岩
竭继忠
赵金洲
龚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在天然气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李黎
王一丁
李树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松辽盆地南部烃源岩生烃时效性及天然气富集
李君
姚立争
林世国
王宗礼
杨青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注水井转抽油井出油机理
姜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