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储集层精细描述中的应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闫海军
贾爱林
+3 位作者
郭建林
杨思玉
张云海
郑雄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5,共7页
储集层精细描述是老区挖潜、提高采收率的基础,也是已开发油田稳产的关键。由于缺乏资料和地质解释本身的多解性,储集层精细描述中单砂体连通性及规模评价往往存在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通过综合资料...
储集层精细描述是老区挖潜、提高采收率的基础,也是已开发油田稳产的关键。由于缺乏资料和地质解释本身的多解性,储集层精细描述中单砂体连通性及规模评价往往存在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通过综合资料的分析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及砂体叠置模式,有效指导储集层描述和单砂体精细解剖。以吉林油田黑59区块注气储集层为例,进行储集层精细描述和单砂体精细解剖,明确了储集层纵、横向分布规律,刻画了单一成因砂体发育期次、规模等特征,实现了单砂体分布在三维空间的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等时地层格架
储集层精细描述
单砂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裂缝作用下CO_(2)吞吐动用基质页岩油特征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客
张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9,共8页
为明确裂缝作用下CO_(2)吞吐过程中基质页岩油的动用特征,通过采用实时在线称质量方法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裂缝作用下不同混相压力、基质长度以及基质渗透率对CO_(2)吞吐效果的影响,并建立了注CO_(2)提高基质页岩油动用程度的吞...
为明确裂缝作用下CO_(2)吞吐过程中基质页岩油的动用特征,通过采用实时在线称质量方法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裂缝作用下不同混相压力、基质长度以及基质渗透率对CO_(2)吞吐效果的影响,并建立了注CO_(2)提高基质页岩油动用程度的吞吐方法。结果表明:CO_(2)在非混相、多次接触混相和一次接触混相压力下首轮吞吐动用基质深度分别为12.0、22.5、36.5 mm,累计吞吐采收率逐渐升高;但当压力大于多次接触混相压力后,累计吞吐采收率提高幅度减小;采用逐级增大衰竭压差的吞吐方式,能够弥补基质长度增加对吞吐采收率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大尺寸基质原油的动用深度和动用程度;当裂缝密度保持不变时,基质渗透率的降低会导致累计吞吐采收率减小,且裂缝对吞吐采收率的影响程度降低;虽然增加吞吐次数和闷井时间可以提高低渗透率基质的动用程度,但提高裂缝密度、减小基质原油尺寸才是最有效的提高低渗透基质动用程度的开发方式。研究成果可为提高裂缝作用下页岩油CO_(2)吞吐采收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基质
磁悬浮天平
核磁共振成像
CO_(2)吞吐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长致密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流体分布特征
被引量:
24
3
作者
魏赫鑫
赖枫鹏
+2 位作者
蒋志宇
毛港涛
杜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187,共6页
微观孔隙结构及流体分布的研究,对评价及合理有效开发致密气储层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低温液氮吸附和核磁共振实验,对延长致密气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流体分布及孔喉分形特征进行了评价和研究,表明了孔隙结构参数间的关系,并探究了微...
微观孔隙结构及流体分布的研究,对评价及合理有效开发致密气储层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低温液氮吸附和核磁共振实验,对延长致密气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流体分布及孔喉分形特征进行了评价和研究,表明了孔隙结构参数间的关系,并探究了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对储层流体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致密气山西组和石盒子组储层的孔隙类型有开放型的槽状孔、细颈孔或墨水瓶状孔以及一侧近似封闭的不透气孔等3种;延长致密气储层中介孔、宏孔最为发育,且储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岩石比表面积随着微孔孔容增加而增加,随着平均孔径的增大而减小,此外还受到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岩石比表面积、微孔孔容、平均孔径及分形维数皆是影响致密气储层流体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低温液氮吸附
微观孔隙结构
流体分布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固态CO2-BLEVE过程中的压力与温度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清
张德平
+1 位作者
孙瑞艳
赵耀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56-2162,共7页
借助"CO2可视两相流动及爆炸试验装置"对固态CO2在热作用下发生蒸气爆炸的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容器内的CO2从上至下按过热气相、饱和气液两相、过冷液相分层存在,且温度从上部到底部逐步降低,热分层导致相同容器压...
借助"CO2可视两相流动及爆炸试验装置"对固态CO2在热作用下发生蒸气爆炸的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容器内的CO2从上至下按过热气相、饱和气液两相、过冷液相分层存在,且温度从上部到底部逐步降低,热分层导致相同容器压力下液相的能量降低,影响了沸腾响应和压力恢复过程,泄放后压力下降幅度和下降速率越大,压力回升幅度及回升达到的最大压力也越大,大致呈线性关系。相对升压量与相对降压量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即过热度越大,CO2发生蒸气爆炸强度越剧烈,压力反弹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二氧化碳
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储集层精细描述中的应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闫海军
贾爱林
郭建林
杨思玉
张云海
郑雄杰
机构
中国石油
勘探
开发
研究院
中国石油
吉林
油田
分
公司
英台采油厂
中国石油
吉林
油田
分
公司
二氧化碳
捕
集
埋
存
与提高
采收率
开发
公司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5,共7页
基金
中石油科技重大专项(2014B-1503)
文摘
储集层精细描述是老区挖潜、提高采收率的基础,也是已开发油田稳产的关键。由于缺乏资料和地质解释本身的多解性,储集层精细描述中单砂体连通性及规模评价往往存在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通过综合资料的分析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及砂体叠置模式,有效指导储集层描述和单砂体精细解剖。以吉林油田黑59区块注气储集层为例,进行储集层精细描述和单砂体精细解剖,明确了储集层纵、横向分布规律,刻画了单一成因砂体发育期次、规模等特征,实现了单砂体分布在三维空间的可视化。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等时地层格架
储集层精细描述
单砂体解剖
Keywords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base level cycle
isochronous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fine reservoir description
single sand body anatomy
分类号
TE112.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裂缝作用下CO_(2)吞吐动用基质页岩油特征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客
张驰
机构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二氧化碳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开发公司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页岩油储层纳微米孔喉中油CO_(2)水多元体系相行为与流动机制研究”(52074319)。
文摘
为明确裂缝作用下CO_(2)吞吐过程中基质页岩油的动用特征,通过采用实时在线称质量方法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裂缝作用下不同混相压力、基质长度以及基质渗透率对CO_(2)吞吐效果的影响,并建立了注CO_(2)提高基质页岩油动用程度的吞吐方法。结果表明:CO_(2)在非混相、多次接触混相和一次接触混相压力下首轮吞吐动用基质深度分别为12.0、22.5、36.5 mm,累计吞吐采收率逐渐升高;但当压力大于多次接触混相压力后,累计吞吐采收率提高幅度减小;采用逐级增大衰竭压差的吞吐方式,能够弥补基质长度增加对吞吐采收率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大尺寸基质原油的动用深度和动用程度;当裂缝密度保持不变时,基质渗透率的降低会导致累计吞吐采收率减小,且裂缝对吞吐采收率的影响程度降低;虽然增加吞吐次数和闷井时间可以提高低渗透率基质的动用程度,但提高裂缝密度、减小基质原油尺寸才是最有效的提高低渗透基质动用程度的开发方式。研究成果可为提高裂缝作用下页岩油CO_(2)吞吐采收率提供借鉴。
关键词
裂缝
基质
磁悬浮天平
核磁共振成像
CO_(2)吞吐
页岩油
Keywords
fracture
matrix
magnetic suspension balance
NMR imaging
CO_(2) huff-and-puff
shale oil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长致密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流体分布特征
被引量:
24
3
作者
魏赫鑫
赖枫鹏
蒋志宇
毛港涛
杜威
机构
中国
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与
开发
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
吉林
油田
分
公司
二氧化碳
捕
集
埋
存
与提高
采收率
开发
公司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18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致密气储层渗透率瓶颈区表征及气相相对渗透率改善方法研究”(5177425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致密油气藏数值模拟新方法与开发设计”(2017ZX05009-005)。
文摘
微观孔隙结构及流体分布的研究,对评价及合理有效开发致密气储层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低温液氮吸附和核磁共振实验,对延长致密气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流体分布及孔喉分形特征进行了评价和研究,表明了孔隙结构参数间的关系,并探究了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对储层流体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致密气山西组和石盒子组储层的孔隙类型有开放型的槽状孔、细颈孔或墨水瓶状孔以及一侧近似封闭的不透气孔等3种;延长致密气储层中介孔、宏孔最为发育,且储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岩石比表面积随着微孔孔容增加而增加,随着平均孔径的增大而减小,此外还受到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岩石比表面积、微孔孔容、平均孔径及分形维数皆是影响致密气储层流体分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致密气
低温液氮吸附
微观孔隙结构
流体分布
核磁共振
Keywords
tight gas
low-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
micropore structure
fluid distributi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固态CO2-BLEVE过程中的压力与温度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清
张德平
孙瑞艳
赵耀
机构
东北
石油
大学
石油
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二氧化碳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开发公司
中国石油
吉林
油田
分
公司
勘察设计院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56-2162,共7页
文摘
借助"CO2可视两相流动及爆炸试验装置"对固态CO2在热作用下发生蒸气爆炸的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容器内的CO2从上至下按过热气相、饱和气液两相、过冷液相分层存在,且温度从上部到底部逐步降低,热分层导致相同容器压力下液相的能量降低,影响了沸腾响应和压力恢复过程,泄放后压力下降幅度和下降速率越大,压力回升幅度及回升达到的最大压力也越大,大致呈线性关系。相对升压量与相对降压量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即过热度越大,CO2发生蒸气爆炸强度越剧烈,压力反弹越大。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二氧化碳
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
Keywords
safety engineering
carbon dioxide
boiling liquid expanding vapor explosion
分类号
X937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储集层精细描述中的应用
闫海军
贾爱林
郭建林
杨思玉
张云海
郑雄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裂缝作用下CO_(2)吞吐动用基质页岩油特征
刘客
张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延长致密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流体分布特征
魏赫鑫
赖枫鹏
蒋志宇
毛港涛
杜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固态CO2-BLEVE过程中的压力与温度变化试验研究
李清
张德平
孙瑞艳
赵耀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