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油厂质量管理体系中删减条款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陶学双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3年第9期23-24,共2页
针对采油厂质量管理体系中是否存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需确认的过程和顾客财产的问题,结合石油行业生产特点,对照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要求,阐述了采油厂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删减标准中7.3、7.5.2和7.5.4条款的... 针对采油厂质量管理体系中是否存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需确认的过程和顾客财产的问题,结合石油行业生产特点,对照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要求,阐述了采油厂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删减标准中7.3、7.5.2和7.5.4条款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厂 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河道砂体中钙质夹层特征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以川西北梓潼地区侏罗系沙一段为例
2
作者 何小龙 张兵 +4 位作者 徐川 肖斌 田云英 李琢 何一帆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川西北梓潼地区侏罗系沙一段的钙质夹层对有利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数据分析、X射线衍射(XRD)和高压压汞实验等,对研究区窄河道砂体中钙质夹层特征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梓潼地... 川西北梓潼地区侏罗系沙一段的钙质夹层对有利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数据分析、X射线衍射(XRD)和高压压汞实验等,对研究区窄河道砂体中钙质夹层特征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梓潼地区侏罗系沙一段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与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岩石学与物性特征均表现为强非均质性,平均孔隙度为7.21%,平均渗透率为0.380 mD。②研究区岩心上钙质夹层可通过浅灰白色、致密性、高硬度及遇酸冒泡等特征进行直接识别,测井上具有低自然伽马、高电阻率和低声波时差特征,主要分布于砂体顶底部,尤其在河口坝沉积微相中易发育。③研究区砂体中可以识别出2期钙质胶结物,其中Ⅰ期方解石胶结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而Ⅱ期方解石胶结为后期成岩演化的产物。④根据砂体叠置关系及钙质夹层发育情况可划分出3种类型储层,Ⅰ类为平直河道垂向叠置砂体,储层质量最好,Ⅱ类为曲流河道侧向切叠砂体,质量次之,Ⅲ类为坝上河复合砂体,质量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夹层 致密砂岩 窄河道 沉积环境 成岩胶结 沙一段 侏罗系 梓潼地区 川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判法快速识别低效无效循环井层——以扶余油田西10-2区块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增军 宋成立 +2 位作者 鲁宁 鞠君举 李鸿飞 《非常规油气》 2016年第1期41-46,共6页
扶余油田西10-2区块长期注水开发,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进,形成严重的无效循环和低效循环,造成含水高、采出程度低。针对此问题,根据低效无效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统计区块生产数据,结合油田开发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建立了无效低效循环井... 扶余油田西10-2区块长期注水开发,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进,形成严重的无效循环和低效循环,造成含水高、采出程度低。针对此问题,根据低效无效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统计区块生产数据,结合油田开发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建立了无效低效循环井层的评判指标体系及标准,应用多级模糊评判技术建立了低效无效循环井层评判的方法,并对判定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利用Delphi、Visual Foxpro等计算机语言,开发了该方法的应用程序,建立低效循环井层软件平台。实例应用表明,该平台判定低效、无效循环井层比人工方法在速度上提高了10倍以上,识别精度达到91.3%。该技术方法操作简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低效无效循环井层的识别速度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田 低效无效注水循环 模糊理论 西10-2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渗流模型分析评价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8
4
作者 廉黎明 秦积舜 +2 位作者 杨思玉 杨永智 李延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1-826,共6页
为了进一步发展水平井技术以应对目前老油田产能下降及新增低渗储量比例不断提高的状况,需要对水平井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最基础的渗流理论出发,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水平井的多种渗流模型,将这些模型按照所对应的渗流状态分为... 为了进一步发展水平井技术以应对目前老油田产能下降及新增低渗储量比例不断提高的状况,需要对水平井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最基础的渗流理论出发,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水平井的多种渗流模型,将这些模型按照所对应的渗流状态分为稳态渗流模型、拟稳态渗流模型、非稳态渗流模型以及井筒与地层耦合流动模型4类。通过对各类模型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进行分析评价,认为稳态模型具开创性意义,但假设过于理想,与实际相差较远;拟稳态模型形式简单,却只描述了一个很短时间的形态;非稳态模型具有普遍性,但没有考虑到近井地带井筒流动的影响;而耦合模型在实际和精度方面具有优势,但却存在计算复杂的问题。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型下一步发展方向,即以井筒与地层耦合模型为基础,进一步引入实际参量,并根据实际条件对参量进行拟合,固定部分计算参量的数值,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简化计算过程;同时,结合追踪流线与矢量井网等方法的应用,丰富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 非稳态 拟稳态 渗流模型 水平井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钻井条件下泥页岩自发吸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玉良 孟英峰 +3 位作者 李皋 刘厚彬 姚敏 曹永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4,共4页
单相渗流、总吸附水量相关法不能够模拟气水两相渗流,为此,建立了气水两相渗流模型,分析了气体钻井过程中当地层存在气饱和砂岩、气饱和泥页岩夹层时泥页岩的自发吸水规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求解,并绘制了含水饱和度、孔... 单相渗流、总吸附水量相关法不能够模拟气水两相渗流,为此,建立了气水两相渗流模型,分析了气体钻井过程中当地层存在气饱和砂岩、气饱和泥页岩夹层时泥页岩的自发吸水规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求解,并绘制了含水饱和度、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的时空分布曲线。对比垂直向上、向下自发吸水规律可知,重力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将计算的吸水质量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较为吻合,从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吸水 泥岩 页岩 两相流动 气体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块油藏层系组合与液流转向措施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建波 王树霞 +3 位作者 卢祥国 杨桂文 王荣建 张顺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8,共7页
利用现代油藏工程理论、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合层模型渗透率级差、小层数和液流转向措施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转向剂最佳配方为:1.2 g/L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铬质量比180∶1、6 g/L氯化钠、污水;驱油剂为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由1... 利用现代油藏工程理论、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合层模型渗透率级差、小层数和液流转向措施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转向剂最佳配方为:1.2 g/L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铬质量比180∶1、6 g/L氯化钠、污水;驱油剂为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由1.2 g/L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2 g/L重烷基苯磺酸盐、8 g/L Na2CO3、污水组成。结果表明,合层模型渗透率级差和小层数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较大。当渗透率级差由3倍增至30倍时,模型水驱采收率从40.4%降至35.4%;采取液流转向措施后,采收率增幅从5.3%增至8.5%。当模型小层数为2、3、4、5时,模型水驱采收率分别为37.5%、32.1%、33.2%和36.0%;采取液流转向措施后,采收率增幅分别为5.8%、7.2%、5.5%和4.7%。渗透率级差愈大,低渗透层分流率愈小。在渗透率级差和转向剂注入量相同时,随转向剂的不断注入,高渗透层分流率逐渐下降,中、低渗透层分流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转向剂 驱油剂 渗透率级差 层系数 采收率 分流率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天然气管道关键技术和气质参数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保群 王保登 +1 位作者 林燕红 李立武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年第2期47-50,共4页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中亚ABC三线、中缅天然气管道,在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并规划建设中亚D线及中俄西线等多条进口天然气管道。各进口天然气管道建设之前需进行商务和技术谈判工作。针对这一问题,详细阐述了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前期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中亚ABC三线、中缅天然气管道,在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并规划建设中亚D线及中俄西线等多条进口天然气管道。各进口天然气管道建设之前需进行商务和技术谈判工作。针对这一问题,详细阐述了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前期技术谈判所涉及的入境点位置、交气压力、交气温度、设计利用系数等管道关键技术条件,对天然气热值、水露点、烃露点、气质组分及杂质粉尘等气质参数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天然气东线 进口天然气管道 关键技术 气质参数 水露点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通盆地异常难压储层酸化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雪杉 于春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年第1期60-62,14,共3页
伊通盆地岔路河储层有效孔隙度8.4%~14.7%,渗透率0.3~8.9 m D,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压裂过程中易出现异常现象。分析认为储层存在砂泥交互特征,坚硬、致密及钻井过程中泥浆滤失等原因造成储层伤害,导致压裂出现异常压力高、压不开、加砂困... 伊通盆地岔路河储层有效孔隙度8.4%~14.7%,渗透率0.3~8.9 m D,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压裂过程中易出现异常现象。分析认为储层存在砂泥交互特征,坚硬、致密及钻井过程中泥浆滤失等原因造成储层伤害,导致压裂出现异常压力高、压不开、加砂困难等问题。针对储层岩性及污染特征,优选高强度复合酸液体系及添加剂,酸液体系对储层岩样溶蚀率大于40%,钻井泥浆溶蚀率大于28%,通过酸化改造可以使砂岩微观孔隙结构发生改变,增加储层的渗透性,有效降低储层压裂压力。现场优选1口井开展先导性试验,酸化处理后压裂施工压力下降20%,顺利完成压裂施工,为后续区块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异常 破裂压力 酸化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务实推进企业安全培训几点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桂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第10Z期298-298,共1页
安全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安全培训作为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居于基础地位,我们石油行业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条件,安全培训工作更彰显出其独特的重要性。
关键词 安全 培训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科技管理 促进科技进步 努力实现“152”发展目标
10
作者 刘金国 姚玉强 +1 位作者 黄凤忠 伯广娟 《石油科技论坛》 2010年第1期52-56,共5页
"十一五"以来,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乾安采油厂在公司"681"发展目标的引领下,紧紧围绕"152"发展目标,深入贯彻公司"自主创新、重点突破、应用集成、构建体系、依靠人才、支撑发展"的科技工作思... "十一五"以来,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乾安采油厂在公司"681"发展目标的引领下,紧紧围绕"152"发展目标,深入贯彻公司"自主创新、重点突破、应用集成、构建体系、依靠人才、支撑发展"的科技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自主的科技发展之路,为油田高效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油田 发展目标 高效开发 科技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毛管压力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能德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12期90-,100,共2页
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过程中毛管力的动态效应是影响两相渗流机理及水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其规律有助于提高这一特殊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中毛管力的动态效应以及动态毛管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动态毛管... 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过程中毛管力的动态效应是影响两相渗流机理及水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其规律有助于提高这一特殊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中毛管力的动态效应以及动态毛管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动态毛管力、注水强度、井距等因素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毛管压力 水驱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对比与划分在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以海115区块为例
12
作者 唐山 李浩 +3 位作者 冯振凯 朱宝坤 才睿娇 周思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7期192-192,21,共2页
海115区块开展精细小层对比工作,全区砂层组统一划分,建立了标准井主剖面网络,完成了主剖面本身、各剖面之间和整个区域的统一闭合,确定单砂体的三维空间分布,进行了砂层组、小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关键词 小层对比 层组划分 小层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油藏填隙物对储层的影响
13
作者 刘智峰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12期92-,共1页
本文针对致密砂岩中填隙物与孔隙演化相关性问题,在储层岩石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填隙物对储层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 砂岩油藏 填隙物 储层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