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硫酸装置扩产成功
1
作者 张晓君 胡天戈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 硫酸 生产装置 生产能力 年产值 需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永智 沈平平 +2 位作者 张云海 尹丽娜 郝志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2-267,共6页
控制CO2的排放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人员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一项声势浩大的国际行动。在我国实行CO2高效利用与地质埋存相结合的技术思路是缓解环境污染压力、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在分析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技... 控制CO2的排放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人员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一项声势浩大的国际行动。在我国实行CO2高效利用与地质埋存相结合的技术思路是缓解环境污染压力、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在分析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技术研究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原油黏度和含蜡量高、原油与CO2的混相压力高等特点,分析了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适合中国地质特点的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评价体系问题、中国地质特点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的基本地质理论问题、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理论问题、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驱动过程中的渗流力学问题及CO2分离、运输与防腐的相关科学问题,指出了在研究过程中需遵循的思路对策与途径,为中国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一体化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提高石油采收率 地质埋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在吉林石化公司的应用
3
作者 安东华 刘梓平 +1 位作者 马淑娟 马铁锋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34-39,共6页
简要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吉林石化公司的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针对乙二醇装置的工艺特点,采用气体膜分离的先进技术回收工艺循环气排放中的乙烯,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实现清洁生产的情况,亦可为同类装置或其他需回收有... 简要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吉林石化公司的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针对乙二醇装置的工艺特点,采用气体膜分离的先进技术回收工艺循环气排放中的乙烯,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实现清洁生产的情况,亦可为同类装置或其他需回收有机气体的装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环氧乙烷 乙二醇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泊松比—杨氏模量联合反演的裂缝预测技术——以四川盆地自215井区龙马溪组为例
4
作者 王丽丽 宋文礼 +3 位作者 曾凡成 皮雄 费娥 唐亮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4-706,共13页
裂缝的发育情况对页岩储层的储集空间、页岩油气的保存条件、页岩气井产能、水力压裂效果等都有影响。因此,页岩裂缝预测对研究页岩油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是目前有效的裂缝预测方法之一,笔者等以四川盆地自215井区为例... 裂缝的发育情况对页岩储层的储集空间、页岩油气的保存条件、页岩气井产能、水力压裂效果等都有影响。因此,页岩裂缝预测对研究页岩油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是目前有效的裂缝预测方法之一,笔者等以四川盆地自215井区为例,通过将测井数据与地震资料进行结合,充分发挥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较高、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较高的优点。利用与岩石的内部结构、矿物组分、孔隙度等有关,可定量地表征岩石的抗形变能力,进而用于描述裂缝发育特征的杨氏模量、泊松比两项参数。将其与连续小波变换提频处理后的地震资料结合起来,进行联合反演,得到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区域特征,进而对自215井区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预测。在实际应用中,两种参数单独反演的结果对裂缝的预测并不全面,甚至可能出现部分区域预测结果相悖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自215井区裂缝预测的精度。该文通过建立泊松比与杨氏模量两个参数单独反演得到的数据体进行相干运算,建立自215井区的裂缝发育概率模型,实现了全区的高精度裂缝发育预测。并结合该区微地震监测资料对裂缝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发现裂缝预测结果吻合率达80%以上。证明了该方法在裂缝预测中的适用性,可为其他地质条件相似地区的页岩裂缝预测提供借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氏模量 泊松比 地震反演 裂缝预测 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层状湖盆细粒沉积岩储集物性及油气富集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科睿 孙雨 +4 位作者 闫百泉 杨佳奇 马志强 于利民 王鑫锐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8,共19页
【目的】强非均质性是陆相页岩层系的主要特征,其特性成因于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细粒岩”)的沉积环境距物源区较近且水深较浅,受水动力、气候、构造、生物扰动等因素的控制更加明显,尤其是纹层状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纹... 【目的】强非均质性是陆相页岩层系的主要特征,其特性成因于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细粒岩”)的沉积环境距物源区较近且水深较浅,受水动力、气候、构造、生物扰动等因素的控制更加明显,尤其是纹层状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纹层状细粒岩”)在毫米尺度下,垂向上的成分、形态、结构等特征均可表现出较大的差异。通过文献统计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发现纹层状细粒岩的储集物性及油气富集的能力明显优于不发育/弱发育的纹层状细粒岩,并且与发育程度具有极好的正相关性,但相关差异性的总结仍不清晰且有待揭示。【方法】聚焦近十年内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纹层状细粒岩的孔隙、裂缝类型与成因,并将纹层序列划分为砂质纹层—泥质纹层序列与泥质纹层—泥质纹层序列,分别阐述不同纹层序列的储集物性及油气富集的特征与机理。【结论与展望】纹层结构具有物质成分在垂向上频繁更替、内部微裂缝异常发育、内部有机质分布较为集中共三个优势特征,使其在细粒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油气富集的能力。总结了影响其储集物性和油气富集的五个主要控制因素:纹层成分、纹层连续性、纹层序列组合、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今后,应将纹层状细粒岩的无机成因机制与有机演化模式相结合,建立微观纹层类型及组合与宏观油气甜点区、优质储层评价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 细粒沉积岩 储集物性 油气富集 页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探区深层天然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志魁 赵占银 +2 位作者 曹跃 李超 陈文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3期6-12,共7页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落实断陷19个,面积3.0586×104km2,断陷类型以单断型、双断型及复合型为主.深层发育侏罗系和白垩系两套地层,深层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营城组及沙河子组,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以Ⅱ2型为主,发育四种类型储层(砂岩、砂...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落实断陷19个,面积3.0586×104km2,断陷类型以单断型、双断型及复合型为主.深层发育侏罗系和白垩系两套地层,深层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营城组及沙河子组,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以Ⅱ2型为主,发育四种类型储层(砂岩、砂砾岩、火山岩及变质岩),储层物性较差,发育三种生储盖组合.基底-泉二段均有油气分布,纵向上划分三套含油气系统,平面上发育5个油气聚集带(区),第三次资源评价深层石油资源量3.995×108m3,天然气资源量8300×108m3.'九五'至'十五'初深层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一批油气田(藏),累计提交石油地质储量1321×104t,天然气地质储量183.78×108m3.'十五'后三年计划实现天然气(100~200)×108m3储量目标,'十一五'期间规划天然气(300~500)×108m3储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石油地质条件 油气富集规律 深层天然气 勘探战略 地质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油气勘探长远发展战略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永春 梁春秀 +3 位作者 毛超林 李忠信 郭冬梅 李晶秋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3期1-5,37,共6页
通过分析吉林油田的勘探发展趋势,对松辽盆地南部及伊通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及勘探前景的科学预测,结合勘探开发的需求,确定了今后的勘探方向和重点,指出下一步需要重点发展的勘探技术和攻关方向,提出了吉林油田油气勘探长远发展战略。
关键词 吉林油田 油气勘探 发展战略 勘探战略 松辽盆地南部 伊通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区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春秀 边晨旭 +3 位作者 吴伟 王立贤 刘子良 赵志魁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1年第3期56-62,70,共8页
吉林探区作为股份公司的四个重点探区之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立足吉林探区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增储上产的有效途径,在总结“九五”滚动勘探开发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成功地实施了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针对吉林探区的地质条件,... 吉林探区作为股份公司的四个重点探区之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立足吉林探区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增储上产的有效途径,在总结“九五”滚动勘探开发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成功地实施了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针对吉林探区的地质条件,以英坨地区为战场,提出了“坚持一个中心,树立两个观念,实施三个统一,搞好四个结合,理顺五个环节”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思想。在勘探开发一体化运行中突出了深化地质研究、油藏研究在部署决策中的重要支持作用;突出了各相关专业先进、实用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突出了高效精干组织机构的保障;突出了强化项目管理在勘探开发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实践表明,通过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揭示了英坨地区亿吨级储量、百万吨产能规模;英坨地区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吉林油田增储上产、实现“十五”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油田 勘探开发一体化 运作方式 项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气溶性泡沫体系的构建及其注入性能
9
作者 赵俊伟 王健 +2 位作者 梁彬 路宇豪 魏鸿坤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2,共9页
为了解决低渗透油藏气窜调控过程中普通水基起泡体系注入难的问题,以新疆油田八区530井区油藏为研究对象,构建了CO_(2)气溶性泡沫体系,并从界面张力、微观结构、流变性3个方面评价其注入性能;通过岩心流动实验比较CO_(2)气溶性泡沫与水... 为了解决低渗透油藏气窜调控过程中普通水基起泡体系注入难的问题,以新疆油田八区530井区油藏为研究对象,构建了CO_(2)气溶性泡沫体系,并从界面张力、微观结构、流变性3个方面评价其注入性能;通过岩心流动实验比较CO_(2)气溶性泡沫与水基泡沫的封堵效果,结合并联岩心流动实验评价其调驱效果。通过实验确定了油藏条件下的CO_(2)气溶性泡沫体系为0.4%QR-1529+1.0%乙醇;在30℃、24 MPa下,该泡沫体系的界面张力低至1.47 mN/m,泡沫微观结构紧密且具有良好的骨架结构,助剂分子增强了起泡剂在CO_(2)中的溶解性能;此外,该泡沫体系表现出的流变性有助于其在近井地带的流动,证明了其良好的注入性。岩心流动实验表明,CO_(2)气溶性泡沫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18.5、13.0,比水基泡沫分别高7.2和7.0,在岩心渗透率级差为2.54时,CO_(2)气溶性泡沫的调驱效果显著,低渗透岩心泡沫驱提高采收率13.7百分点,后续气驱提高采收率15.88百分点。该CO_(2)气溶性泡沫体系具有较好注入性能与调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_(2)气溶性泡沫 体系构建 注入性能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深层凝灰质碎屑岩储层特征及致密化机理
10
作者 周龙飞 郭小波 +5 位作者 沈霞 李立立 薛松 高劲 丁超 谷晓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4,I0009,I0010,共16页
为明确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神字井洼槽深层凝灰质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致密化机制,以营一段和沙河子组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碳和氧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原位微区电子探针测试等方法,从岩石学、储集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储层形成... 为明确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神字井洼槽深层凝灰质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致密化机制,以营一段和沙河子组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碳和氧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原位微区电子探针测试等方法,从岩石学、储集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储层形成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深层凝灰质碎屑岩储层致密化控制因素和形成时间及其与天然气充注期次的时序关系。结果表明:营一段及沙河子组岩性主要为杂色凝灰质砂砾岩及凝灰质中−细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发育少量微裂缝;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的关键因素,碳酸盐胶结物为最主要的胶结物类型,按胶结次序可分为3期。营一段砂砾岩储层约80 Ma开始致密,天然气主要充注于90~80 Ma,反映以先成藏后致密为主的天然气充注特征;沙河子组砂岩储层约90 Ma开始致密,沙二段天然气主要充注于98~88 Ma,既存在先成藏后致密的充注关系,又具有边成藏边致密的充注特征。研究深化了深层凝灰质碎屑岩储层致密化机制及成藏认识,可为深层致密气藏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化机理 凝灰质碎屑岩储层 神字井洼槽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操作方式降低石油焦中挥发分含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金召 牛小娟 +1 位作者 崔秀梅 孔繁韬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7,共5页
石油焦既是水泥、玻璃、电厂等行业的燃料,也是铝用碳素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焦化是唯一能生产石油焦的工艺过程。长期以来,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1.20×106 t/a延迟焦化装置生产的石油焦仅能达到3A、3B及以下等级技术要求,... 石油焦既是水泥、玻璃、电厂等行业的燃料,也是铝用碳素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焦化是唯一能生产石油焦的工艺过程。长期以来,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1.20×106 t/a延迟焦化装置生产的石油焦仅能达到3A、3B及以下等级技术要求,利润率低下。分析发现,挥发分含量高是制约石油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前提下,提出提高焦炭塔入口温度、降低“三泥”回炼量、增大焦炭塔大吹汽量等措施。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可靠、可行,可将石油焦中挥发分质量分数降至12%以下,达到2A级质量标准,并使全厂2A、2B石油焦产量占比提高58%,以较低成本实现了石油焦产品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焦化 石油焦 挥发分含量 优化措施 产品差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高含蜡稠油油藏有效开发方式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程静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4期119-123,共5页
C油田为吉林油田新发现的浅层稠油油田,由于埋藏浅而引起油层低温、低压,油层条件下原油流动性差,开采过程中储层易受析蜡冷伤害,造成常规开采产能低,甚至无产能,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制约了该区储量的有效动用。针对这一现状,对... C油田为吉林油田新发现的浅层稠油油田,由于埋藏浅而引起油层低温、低压,油层条件下原油流动性差,开采过程中储层易受析蜡冷伤害,造成常规开采产能低,甚至无产能,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制约了该区储量的有效动用。针对这一现状,对该油田重点开展了原油析蜡实验、热采物理模拟实验、热采数值模拟研究,从理论上明确了提高地层温度、保持地层压力、预防原油析蜡是实现C油田有效开发的关键。结合现场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等多种热采试验的开发效果,明确了主体资源可采用热水驱开发,局部低温、高含蜡区可采用火烧油层的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析蜡 稠油油藏 有效开发 热水驱 火烧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层系石油富集区带优选、甜点区段评价与关键技术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智 唐振兴 +14 位作者 李国会 贾希玉 吴颜雄 陈旋 黄东 江涛 方向 王岚 吴因业 吴松涛 付蕾 李嘉蕊 李奇艳 赵家宏 王天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57-2272,共16页
陆相页岩层系石油包括致密油和页岩油,是国内陆上"进(近)源找油"的主要对象,目前已进入战略突破期。以"十三五"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课题联合攻关研究成果为基础,本文系统阐述了近5年我国陆相页岩层系石油聚集条件、富... 陆相页岩层系石油包括致密油和页岩油,是国内陆上"进(近)源找油"的主要对象,目前已进入战略突破期。以"十三五"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课题联合攻关研究成果为基础,本文系统阐述了近5年我国陆相页岩层系石油聚集条件、富集区带、甜点区段、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1)陆相湖盆主要发育陆源、内碎屑和混积岩-沉凝灰岩3种类型富液态烃页岩层系,提出有利储集相带、近源或源内、构造背景3个共性富集要素,评选出页岩层系石油富集区带33个,资源规模约110×10^(8) t;(2)储层甜点评价是页岩层系石油甜点区段评价的核心内容,发现砂岩、混积岩-沉凝灰岩集中发育段是主要有利储层甜点段,形成以储层甜点为核心的测井甜点段评价、地震甜点区预测方法,预测优选出55个甜点区,资源规模约32×10^(8) t;(3)以"甜点+水平井+密切割"为核心,集成配套地质评价、甜点预测、优快钻井、复杂缝网、效益开发等关键技术系列,支撑了5个亿吨级页岩层系油区快速发展。页岩层系石油预计待识别甜点区面积约17000 km^(2),待探明资源约130×10^(8) t,有望成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重要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富集区带 甜点区段 地质工程一体化 进(近)源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井技术应用于干热岩高效开发的可行性分析与展望
14
作者 李世昌 柳贡慧 +1 位作者 赵云飞 李军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干热岩是储能丰富的清洁能源,对接井技术是干热岩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探索对接井技术在干热岩开发中的适用性,分析了干热岩对接井钻完井技术的特点和难点,并对适用于干热岩对接井的钻完井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表明:耐温175... 干热岩是储能丰富的清洁能源,对接井技术是干热岩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探索对接井技术在干热岩开发中的适用性,分析了干热岩对接井钻完井技术的特点和难点,并对适用于干热岩对接井的钻完井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表明:耐温175℃的随钻测量仪器、导向工具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更高温度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正在发展中,对接技术在煤层气、盐井对接井中有所应用;耐温200℃以上的钻井液和循环冷却技术广泛应用;耐高温高效破岩钻头相对成熟,气体钻井提速技术、井下提速工具在干热岩地层应用受限;耐温200℃的成套完井技术相对成熟。下一步研究方向:研究耐温性能和控制精度更高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研究适应高温硬地层的精准对接技术,研究具有更高耐温性能和稳定性的钻井液体系,开展针对干热岩地层高硬、高温条件下的钻井提速技术研究,深入研究完井材料、完井配件与干热岩地层的匹配性。该研究成果可为对接井技术在干热岩开发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对接井 轨迹控制 完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断层演化特征及油气意义
15
作者 刘嘉榆 李涛 +3 位作者 杨光 胡佳 张珈畅 蔡雨汛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6,共10页
为明确长岭断陷主干控洼断层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性对油气成藏的影响,通过对长岭断陷骨干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和平衡剖面恢复分析,选用生长指数、古落差和活动速率3个指标综合分析各个洼槽主干控洼断层的活动特征,探讨了断层活动对长岭地区... 为明确长岭断陷主干控洼断层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性对油气成藏的影响,通过对长岭断陷骨干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和平衡剖面恢复分析,选用生长指数、古落差和活动速率3个指标综合分析各个洼槽主干控洼断层的活动特征,探讨了断层活动对长岭地区各洼槽的演化、圈闭形成和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长岭断陷主干控洼断层经历了多期活动且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在垂向上沟通了多个层系,为油气运聚提供有利的输导条件及成藏区域。断陷期断层活动最活跃,沙河子组烃源岩大量生油,沿主干断层进行侧向和垂向输导;断陷衰减期大部分断层受拉张应力形成同沉积断层,并在局部地区发育同沉积背斜、逆牵引构造和鼻状构造等;拗陷期断层活动减弱或停止,大部分断层起到封闭作用;反转期断层受挤压应力形成反转断层,油气藏发生调整和再运移。长岭断陷东西向为“三堑夹两垒”的分带特征,各洼槽结构演化存在一定差异,影响了长岭断陷内部洼槽成藏模式。该研究深化了对长岭断陷控洼断层构造特征的认识,可为控洼断层对成藏模式的影响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演化 油气成藏 生长指数 古落差 活动速率 断层活动性 长岭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庙130区块水平井稳产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2-384,共3页
针对吉林油田庙130区块油藏特点,利用Eclipse油藏描述-数值模拟一体化软件,预测了区块的储集层物性分布,真实反映出该区块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变化情况。针对该区块产量下降快、含水率上升的特点,设计出4套开发方案,并对... 针对吉林油田庙130区块油藏特点,利用Eclipse油藏描述-数值模拟一体化软件,预测了区块的储集层物性分布,真实反映出该区块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变化情况。针对该区块产量下降快、含水率上升的特点,设计出4套开发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开发指标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方案4含水率最低,采出程度最高,地层压力最稳定,为最佳开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油田 庙130区块 数值模拟 方案设计 开发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的致密砂岩孔喉结构表征新方法
17
作者 刘客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3,共9页
致密砂岩孔喉细小、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为准确表征致密砂岩储层的孔喉结构特征,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营城组营3储层致密砂岩为例,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方法对致密砂岩孔隙结构进行了多尺度研究,通... 致密砂岩孔喉细小、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为准确表征致密砂岩储层的孔喉结构特征,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营城组营3储层致密砂岩为例,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方法对致密砂岩孔隙结构进行了多尺度研究,通过将NMR与CMP实验相联合,有效识别了孔隙与喉道半径分布,明确了可动流体孔喉半径下限。实验表明:经过NMR与CMP联合识别,目标储层的平均喉道半径为0.331~0.824μm,平均孔隙半径为17.600~24.290μm,平均孔喉连通比为27.62~53.17;可动流体孔喉半径下限是一个范围,下界限r_(1)和上界限r_(2)可将赋存流体划分为束缚区、过渡区和可动区;随着渗透率降低,r_(1)逐渐增大,r_(2)逐渐降低,束缚区范围变大,过渡区和可动区范围变小;r_(1)增大会导致吸附孔孔隙度增大,渗流孔孔隙度降低,储层质量变差;r_(1)可作为评价储层流动能力界限的指标。该研究成果可为优选致密砂岩优质储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喉道 恒速压汞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松花湖富营养化综合评价和对策
18
作者 施云芬 刘景明 +1 位作者 李英赞 邵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X期95-98,共4页
基于2001-2007年松花湖5个水质监测断面的资料,采用总氮、总磷、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5项指标作为富营养状态参数,分析了其水质情况,探讨了松花湖营养化状态和进程,揭示了其营养化的发展趋势。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湖水体营养水平... 基于2001-2007年松花湖5个水质监测断面的资料,采用总氮、总磷、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5项指标作为富营养状态参数,分析了其水质情况,探讨了松花湖营养化状态和进程,揭示了其营养化的发展趋势。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湖水体营养水平处于中营养状态,面源污染有加剧的趋势。提出了遏制营养化趋势加剧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湖 富营养化 调查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模拟水合物和游离气储层
19
作者 李灿苹 鲍炳煌 +4 位作者 常亮 张海荣 陈凤英 王睿 黄淯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9-209,共11页
为深入研究水合物的成藏特点和赋存特征,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模拟水合物和游离气储层,为水合物和游离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提供地质模型,进而为水合物勘探识别提供理论方法指导。本文根据水合物和游离气在地层中的实际赋存状态和特点,... 为深入研究水合物的成藏特点和赋存特征,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模拟水合物和游离气储层,为水合物和游离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提供地质模型,进而为水合物勘探识别提供理论方法指导。本文根据水合物和游离气在地层中的实际赋存状态和特点,建立水合物和游离气赋存区轮廓模板;然后基于随机介质理论建立两类储层的随机介质模型;最后在赋存区轮廓模板基础上利用所建立的随机介质模型实现了储层中水合物区域和游离气区域速度的数值模拟,分别建立了水合物储层和游离气储层的速度模型。为更接近水合物所处实际地层环境,在水合物储层上和游离气储层下分别设置均匀速度层,并构建起伏地层分界面,从而建立四层介质起伏界面的速度模型。与富含水合物实际地层对比,模型可展现水合物储层中水合物和游离气分布的复杂非均匀性,也可较好地模拟富含水合物地层中大尺度的水合物和游离气赋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游离气 储层 随机介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花敖泡地区青山口组青一段油藏特征分析
20
作者 刘吉余 王猛 唐美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1期2441-2445,共5页
为搞清吉林油田花敖泡地区青一段储量分布情况,为勘探部署工作提供更好的理念依据。通过对花敖泡地区沉积特征、砂岩分布特征、成藏条件、油水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的分析,确定了该区砂体及油水分布情况、油藏类型。花敖泡地区在青一... 为搞清吉林油田花敖泡地区青一段储量分布情况,为勘探部署工作提供更好的理念依据。通过对花敖泡地区沉积特征、砂岩分布特征、成藏条件、油水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的分析,确定了该区砂体及油水分布情况、油藏类型。花敖泡地区在青一段沉积时期主要受西南部沉积体系控制,砂体主要分布在Ⅱ—Ⅳ砂组。油层主要分布于Ⅲ、Ⅳ砂组。本区存在两种油藏,即岩性油藏和断层-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凹陷 青山口组一段 砂体分布 油水分布规律 油藏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