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力分异和非均质性对天然气藏CO_2埋存的影响——以中国南方XC气藏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孙扬 崔飞飞 +2 位作者 孙雷 杜志敏 汤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86,共5页
在含CO2的天然气藏中实施CO2长期稳定埋存并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实现CO2的规模化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以一个真实的含CO2浅层废弃气藏为埋存靶场,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纵向非均质气藏剖面模型,用于研究气藏储层在正韵律... 在含CO2的天然气藏中实施CO2长期稳定埋存并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实现CO2的规模化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以一个真实的含CO2浅层废弃气藏为埋存靶场,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纵向非均质气藏剖面模型,用于研究气藏储层在正韵律、反韵律以及复合韵律条件下气体运移对超临界CO2稳定埋存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重力分异和地层非均质性条件下的流体运移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韵律剖面模型在注超临界CO2埋存及开采剩余天然气过程中,作为反韵律的目标气藏注超临界CO2埋存过程在生产井突破最晚,吸入的超临界CO2量最大,天然气累计采出量最多,其超临界CO2埋存潜力相对最大;重力分异可引起超临界CO2与天然气之间产生非平衡态相的分离,天然气向气藏高部位运移,CO2最终趋向于形成"超临界CO2垫气",可以很稳定地沉积在气藏下部形成"垫气"埋存。该成果为实现CO2减排、降低CO2捕集与埋存技术(CCS)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埋存 提高天然气采收率 重力分异 非均质性 反韵律 超临界 垫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集群技术进展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国锋 吕伟峰 +4 位作者 崔凯 姬泽敏 王恒 何畅 何春雨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8-487,共10页
系统梳理全球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CCUS产业模式和成功经验,探讨中国CCUS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挑战和对策。全球CCUS产业已明显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趋势,北美地区在大规模CO_(2)捕集、... 系统梳理全球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CCUS产业模式和成功经验,探讨中国CCUS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挑战和对策。全球CCUS产业已明显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趋势,北美地区在大规模CO_(2)捕集、长距离管道输送、管网优化和大规模驱油等方面已形成关键技术体系,集群建设较为成熟,且产业模式逐渐由CO_(2)-EOR向地质封存转变。中国CCUS产业各环节发展迅速,目前处于集群化发展初期,面临商业模式缺失、政策保障不足、关键技术相对落后等挑战。未来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全产业链相关企业合作积极性;加强顶层设计和中长期规划,推动全流程集群示范项目建设;攻关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加强低成本捕集技术、管网优化技术、驱油和埋存技术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学科建设和校企科研合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 产业集群 商业模式 政策保障 全产业链技术 运行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区域探井数模分析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伟 何家雄 +2 位作者 胡杨 刘菊 李晓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在深入分析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西南部边缘Y1井油气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Petro Mod软件开展了该区油气地质及地球化学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仅始新统流沙港组二段暗色泥岩达到较好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标准,但其成熟度较低,尚... 在深入分析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西南部边缘Y1井油气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Petro Mod软件开展了该区油气地质及地球化学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仅始新统流沙港组二段暗色泥岩达到较好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标准,但其成熟度较低,尚未达到成熟生烃门限。迈陈凹陷总体上地温场偏低,综合判识确定其成熟生烃门限为埋深2 600 m,比涠西南凹陷及乌石凹陷始新统烃源岩成熟生烃门限明显偏深。由于Y1井未处在生烃凹陷成熟烃源岩有效生烃灶供给范围内,故其不能获得充足的烃源供给,乃至在其局部构造及圈闭中富集成藏,而最终导致Y1井钻探圈闭为无油气聚集的空圈闭。因此,研究区今后应重视寻找古近系烃源岩有效供烃系统之内的有利区带及圈闭目标,以期获得商业性油气勘探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数值模拟 热演化生烃史 成熟生烃门限 烃源供给系统 迈陈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地质条件及潜力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栋 潘良云 +7 位作者 陈强 孙福利 王丽莎 周博 姚艳华 陈元春 曹海丽 尹超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0,共14页
【研究目的】海南岛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发现了46个地热田、温泉。研究其分布的地质背景、地热地质特征和地质成因及资源潜力,对地热资源赋存规律认识和勘探、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综合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 【研究目的】海南岛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发现了46个地热田、温泉。研究其分布的地质背景、地热地质特征和地质成因及资源潜力,对地热资源赋存规律认识和勘探、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综合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水文地质、地热田(温泉)勘查等资料,开展海南岛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地热地质综合研究,系统分析地热地质要素,明确地热地质特征和成因地质模式及资源潜力,指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有利区。【研究结果】海南岛中南部隆起山地型地热田(温泉)主要赋存于东西向和北东向深大断裂附近或断裂交会部位,处于大地热流值高值区和恒温层高异常区,受断裂破碎的中生代花岗岩是最主要的热储;地热田(温泉)地下水补给均为大气降水,沿控热断裂与深部大地热流对流,在深循环过程中吸热逐渐形成地热流体,于断裂破碎带热储中富集为热矿水体,在盖层薄弱处排泄出地表则形成热水泉;海南岛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总的可采热水量约8.1×10^(4)m^(3)/d,可采资源量26.17×10^(8)kcal/d,折合126.81 MW,相当于标煤373.83 t/d,按地热资源温度和规模分类,分别划分为中温、低温2类和中、小型2类地热资源。【结论】海南岛东南部和西北部深大断裂附近或交会部位、大地热流高值区、中生代花岗岩侵入体出露(或隐伏)区、具有高的地面水温的地区是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 地热地质特征 深大断裂 断裂破碎带热储 资源潜力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岩性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18
5
作者 廖飞燕 马庆林 +5 位作者 孙新销 程刚 曾文光 卢政环 时阳 刘德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50,共8页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的研究,探讨岩性圈闭发育的控制因素,结合已发现岩性油气藏的研究,分析福山凹陷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域,旨在为下一步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福山凹陷古...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的研究,探讨岩性圈闭发育的控制因素,结合已发现岩性油气藏的研究,分析福山凹陷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域,旨在为下一步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福山凹陷古近系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主要沉积体系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古地貌、沉积体系发育背景、储层物性以及生储盖等条件匹配关系的控制;各三级层序中湖侵体系域最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平面上在三角洲前缘相带易形成与河口坝、滑塌体、湖底扇等有关的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流沙港组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体系 岩性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及周缘上奥陶统白云岩成因
6
作者 文龙 谢继容 +11 位作者 罗冰 周刚 张本健 严威 易海永 杨岱林 蒋航 田兴旺 姚军 谭秀成 许强 唐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共14页
近期,四川盆地威寒1井上奥陶统宝塔组孔隙型白云岩测试获工业气流,取得了奥陶系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然而,目前对这套白云岩的成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套储层后续的勘探开发。为此,基于老井资料复查和1∶20万区域调查图幅露头资料的重... 近期,四川盆地威寒1井上奥陶统宝塔组孔隙型白云岩测试获工业气流,取得了奥陶系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然而,目前对这套白云岩的成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套储层后续的勘探开发。为此,基于老井资料复查和1∶20万区域调查图幅露头资料的重新梳理,并对岩屑、岩心和露头样品开展了镜下观察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测试,在查明白云岩岩石学特征、空间展布规律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四川盆地南部及周缘上奥陶统白云岩的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上奥陶统主要发育细中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细中晶白云岩主要发育于盆外的上奥陶统大箐组,粉细晶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主要发育于大箐组和盆内威远地区的宝塔组,宝塔组粉细晶白云岩发育晶粒自形程度高、晶间孔发育的层状孔隙型储层。②区内上奥陶统白云岩具有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镧正异常、铈负异常和钇正异常的特点,反映了白云石化流体的海源属性;白云岩氧同位素相对正常海水沉积明显偏重且发育石膏假晶,并分布在向上变浅序列上部和台洼、潮坪等受限环境中,表明白云石化流体可能为蒸发海水,其自上而下的渗入并白云化下伏地层是白云岩形成的主要途径。③研究区可识别出“潮坪卤水源型”和“潟湖卤水源型”2种白云岩成因类型,前者为蒸发潮坪沉积物孔隙间的重卤水下渗形成的白云岩,如盆内威远地区宝塔组白云岩;后者为局限潟湖下部堆积的重卤水下渗形成的白云岩,如盆外越西—彝良一带形成的大箐组白云岩。结论认为,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的宝塔组可能发育潮坪相白云岩,有望成为下一步风险勘探的重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奥陶系 宝塔组 大箐组 储层 白云岩 白云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晚始新世物源示踪与源汇系统耦合 被引量:1
7
作者 廖飞燕 时阳 +3 位作者 张远泽 卢政环 郭浩 李晓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43-2254,共12页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纪“盆小源多”、沉积体系复杂多变,源汇配置关系及源汇耦合模式研究有待深化。通过地震前积反射、锆石U-Pb定年、重矿物组分和砂岩百分含量多方法开展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上亚段沉积物源示踪,厘定源汇配置关系...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纪“盆小源多”、沉积体系复杂多变,源汇配置关系及源汇耦合模式研究有待深化。通过地震前积反射、锆石U-Pb定年、重矿物组分和砂岩百分含量多方法开展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上亚段沉积物源示踪,厘定源汇配置关系,进而建立福山凹陷晚始新世不同源汇耦合模式,以指导有利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南部斜坡带、西部陡坡带和东部陡坡带可见明显前积反射;永安、花场地区锆石均表现为与海南隆起物源类似的双峰年龄特征;福山凹陷重矿物组合可以分为4类,即:西部朝阳地区,东部金凤地区,南部西侧美台、永安地区,南部东侧花场、白莲地区;南部美台、花场、白莲沿线可见砂岩百分含量高值,向北可延伸至永安地区,西部朝阳地区、东部金凤地区可见砂岩百分含量中值。综合分析认为,福山凹陷晚始新世发育南部海南隆起、西部临高凸起和东部云龙凸起3大物源,其中海南隆起物源又可分为东、西两支。进一步将晚始新世福山凹陷划分为海南隆起—南部斜坡带、临高凸起—朝阳陡坡带和云龙凸起—金凤陡坡带3个次级源汇系统。从源汇控储的角度来看,南部海南隆起—南部斜坡带源汇系统中的水下分流河道为优质储层发育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源汇系统 储层 流沙港组 福山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天然气化学工业产业链价值提升路径与策略
8
作者 何小川 李孜孜 +1 位作者 陈渝静 张友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33,共7页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地见效以及川渝地区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建设和四川省能源化工万亿级支柱产业体系建设快速推进,中国天然气化学工业(以下简称天然气化工)的发源地——川渝地区的天然气化工产业迎来高...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地见效以及川渝地区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建设和四川省能源化工万亿级支柱产业体系建设快速推进,中国天然气化学工业(以下简称天然气化工)的发源地——川渝地区的天然气化工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但同时面临产业生态位偏低、同类产品产能过剩等问题。在新形势下,亟待理清发展思路,实现提档升级。为此,基于川渝地区天然气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梳理了该区天然气化工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进而提出了天然气化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和策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川渝地区天然气化工产业主要存在产品经济性不足、整体研发投入偏低、产业链偏弱等问题;②川渝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和水资源,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同时天然气化工产业得到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保优势;③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包括:集群发展,打造现代化天然气化工基地;科技引领,打造天然气化工创新高地;需求驱动,升级天然气精细化工产品体系。结论认为:①川渝地区是最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研究天然气化工产业链价值提升问题,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②集群化、绿色化、精细化发展是实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该区产业能耗低、生产过程环保,具备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天然气化工 产业链价值提升 实现路径 高质量发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福山油田流一段石英砂替代陶粒适应性评价及意义
9
作者 魏凯 邓校国 +4 位作者 付杰 刘植 羊成彪 张智勇 李凯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页岩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关键在于提质增效降低成本。文章阐明了海南近海福山油田流一段薄互层致密砂岩采用本地石英砂替代陶粒作为主流支撑剂的低成本和优化裂缝导流能力的适应性特征;提供了海南本地20/40目石英砂和20/4... 页岩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关键在于提质增效降低成本。文章阐明了海南近海福山油田流一段薄互层致密砂岩采用本地石英砂替代陶粒作为主流支撑剂的低成本和优化裂缝导流能力的适应性特征;提供了海南本地20/40目石英砂和20/40目陶粒室内试验评价结果,在不同应力不同铺置浓度条件下, 20/40目石英砂和20/40目陶粒具有不同的导流能力;进一步揭示了地质参数相近两口开发井,在数值模拟优化试验基础上实施现场试验的结果:裂缝导流能力达到21D·cm,可满足流一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导流需求;在35Mpa应力条件下, 10kg·m-2铺置浓度的20/40目石英砂可获得21D·cm以上的导流能力。现场试验表明,石英砂试验井压裂后前期基本可与陶粒试验井效果相同,随着开采时间延长,使用陶粒井的累计产油量和稳产有效期均超过使用本地石英砂开发井。因此,陶粒支撑剂经济效益更高,陶粒支撑剂值得继续长期和规模化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砂岩 石英砂替代陶粒 导流能力 支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10
作者 陈善斌 甘华军 +2 位作者 时阳 赵迎冬 王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9,25,共7页
福山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资源量评价及勘探目标优选具有重要意义。福山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多参数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流三段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淡水、弱氧化湖泊环境,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属于优... 福山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资源量评价及勘探目标优选具有重要意义。福山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多参数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流三段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淡水、弱氧化湖泊环境,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属于优质烃源岩;流二段烃源岩形成于淡水—微咸水、弱氧化—弱还原的湖泊环境,有机质丰度高,以Ⅱ1型有机质为主,属于优质—高丰度烃源岩;流一段烃源岩主要沉积于淡水、弱氧化的湖泊环境,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属于次优质烃源岩。福山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在流一段沉积晚期(38 Ma)开始生油,涠一段沉积早期(30 Ma)进入生油高峰期,新近系早期(20 Ma)进入生气门限,目前仍处于大量生烃阶段。白莲次凹现今生烃强度高于皇桐次凹,白莲含油气子系统的下部含油气子系统是最佳含油气系统,环白莲次凹油气聚集带的流三段一亚段—流二段储盖组合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港组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坳陷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生长模式 被引量:18
11
作者 袁选俊 周红英 +5 位作者 张志杰 王子野 成大伟 郭浩 张友焱 董文彤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坳陷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是目前中国陆上岩性油气藏规模储量增长的主体。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保乾三角洲和现代鄱阳湖赣江三角洲解剖,重点探讨湖盆浅水三角洲形成的地质背景、沉积特征与生长模式。结果表面:①坳陷湖盆具有形成大... 坳陷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是目前中国陆上岩性油气藏规模储量增长的主体。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保乾三角洲和现代鄱阳湖赣江三角洲解剖,重点探讨湖盆浅水三角洲形成的地质背景、沉积特征与生长模式。结果表面:①坳陷湖盆具有形成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沉积背景,敞流型湖盆导致的湖平面频繁升降控制了浅水三角洲的纵横向发育规模。②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发育2种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深湖型三角洲一般呈朵叶状,沉积亚相展布清晰,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河道间为主;浅湖型三角洲一般呈鸟足状或树枝状,沉积亚相分异不明显,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为主,河口坝不发育;③通过现代沉积遥感定量分析,刻画了鄱阳湖赣江中支三角洲近50年的发育特征和演化规律,揭示了分流河道从分散树枝状到闭合结网状的生长过程。④坳陷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是不断发育的多期朵叶体在平面上拼接而成的复合体,其中分流河道是最重要的储集砂体类型,在平面上呈结网状分布,控制了大面积岩性油气藏的分布与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湖盆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生长模式 岩性油气藏 松辽盆地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克拉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英民 王改云 +2 位作者 张雷 陆金波 廖飞燕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296,共4页
根据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钻井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沉积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克拉地区目的层段为水进背景下的水下冲积扇和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中水下冲积扇... 根据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钻井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沉积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克拉地区目的层段为水进背景下的水下冲积扇和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中水下冲积扇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端3个亚相,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包括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多种微相。沉积特征主要受古地貌、构造运动和物源区母岩性质等因素影响。古地貌对沉积相的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断裂活动东强西弱是沉积相分异的主要原因,不同的物源区母岩性质控制着沉积相的物质组成,并最终影响其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退积型三角洲 控制因素 亚格列木组 雅克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多段压裂后压力递减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勇明 翟锐 +3 位作者 高瑞民 吴金桥 申峰 乔红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70,115-116,共5页
目前水平井多段压裂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现有的压裂压力递减分析方法都是针对单条水力裂缝的。由于水平井多段裂缝闭合时,流体流动特征与直井单条裂缝具有明显不同,针对直井单条裂缝的压裂压力递减分析方法不适用于水平井多段压裂。考... 目前水平井多段压裂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现有的压裂压力递减分析方法都是针对单条水力裂缝的。由于水平井多段裂缝闭合时,流体流动特征与直井单条裂缝具有明显不同,针对直井单条裂缝的压裂压力递减分析方法不适用于水平井多段压裂。考虑水平井多段裂缝闭合时的压力变化特点,对多段裂缝强制闭合与裂缝自然闭合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多段裂缝同时闭合的压力递减模型和裂缝参数解释方法,编制了水平井多段压裂后压力递减分析解释软件,并进行了实例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压力递减分析方法可以解释出水平井多段压裂的重要裂缝及储层参数,实例应用结果表明,由所建模型模拟出来的裂缝参数解释结果可靠,对水平井水力压裂理论的发展以及指导现场施工都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多段压裂 多缝闭合 压力递减模型 裂缝参数 解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白莲洼陷烃源岩热史及成烃史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善斌 甘华军 +3 位作者 夏存银 赵迎冬 王观宏 王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2-677,共6页
白莲洼陷流沙港组烃源岩热史及成烃史研究可为福山凹陷油气资源评价提供基础参数。利用Basin Mod盆地模拟软件,在重建地史的基础上应用EASY%Ro模型恢复白莲洼陷热史和成烃史。研究结果表明,福山凹陷在裂陷阶段早始新世初期热流值较高,... 白莲洼陷流沙港组烃源岩热史及成烃史研究可为福山凹陷油气资源评价提供基础参数。利用Basin Mod盆地模拟软件,在重建地史的基础上应用EASY%Ro模型恢复白莲洼陷热史和成烃史。研究结果表明,福山凹陷在裂陷阶段早始新世初期热流值较高,最大为68.6 m W/m2,随后古热流逐渐减小,到晚中新世晚期热流值降为55.6 m W/m2,从上新世初期开始,热流值有所回升,现今热流值为57.8 m W/m2.白莲洼陷流沙港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门限(Ro=0.5%)时间为38×106a,达到生油高峰(Ro=1.0%)时间为30×106a,进入生气门限(Ro=1.3%)时间为20×106a.白莲洼陷深洼地区流沙港组烃源岩埋深较大,成熟度更高,生烃能力更强,可为福山凹陷提供丰富的油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白莲洼陷 烃源岩 热史 成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崖城组聚煤环境及成煤规律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桂媛 肖军 +3 位作者 李彦丽 廖计华 李国良 夏存银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1-623,共3页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结合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相关方法和理论,对琼东南盆地崖城组聚煤环境特征及成煤作用展开研究。琼东南盆地崖城组煤层主要见于潮坪潮上带和潮间带的泥炭坪、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及扇三角洲平原泥炭...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结合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相关方法和理论,对琼东南盆地崖城组聚煤环境特征及成煤作用展开研究。琼东南盆地崖城组煤层主要见于潮坪潮上带和潮间带的泥炭坪、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及扇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以聚煤环境为主线,考虑到古构造的影响,总结出琼东南盆地的聚煤模式:潮上带及潮间带面积最大,为主要的聚煤环境;缓坡带成煤沉积体系的分布广于断控陡坡带;崖二段具有较强的聚煤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崖城组 聚煤环境特征 成煤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流沙港组致密油 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秦秋寒 雷栋 +8 位作者 宋效文 苏俊青 任桂媛 刘德生 马庆林 卢政环 郭浩 廖飞燕 时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
查明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流沙港组致密油成藏条件并分析其控制因素,对于进一步明确致密油分布、厘定有利探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地震、录井、测井、岩心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流沙港组有效烃源岩、有利... 查明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流沙港组致密油成藏条件并分析其控制因素,对于进一步明确致密油分布、厘定有利探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地震、录井、测井、岩心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流沙港组有效烃源岩、有利储层、源储匹配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沙港组在最大湖泛期于皇桐和白莲两次凹内形成优质烃源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的特点,提供了致密油形成的物质基础;受多物源供给影响,致密砂岩深入两次凹内,具有源储叠置、分布广泛的特点,溶蚀孔隙与构造裂缝发育,有利于致密油的近源运移与富集;主要烃源岩进入生油高峰期时凹陷构造已基本定型,无大型断裂发育,相对稳定的构造条件有利于致密油形成和保存。因此,福山凹陷流沙港组具备致密油成藏的有利条件,致密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流一下亚段和流二段,平面上主要分布在皇桐次凹和白莲次凹,其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控于优质烃源岩展布、富溶蚀孔隙“甜点”储层分布及有利的源-储叠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主控因素 流沙港组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纪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正良 李红敬 +3 位作者 张永超 廖远涛 马庆林 刘恩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64-1074,共11页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二段泥岩中发育大面积巨厚辉长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辉长岩具有中等TiO_2含量(2.15%~2.24%),较低MgO(5.77%~5.86%)、K_2O(1.18%~1.25%),P_2O_5(0.36%~0.39%)含量,且Na_2O>K_2O,指示其类似于板内拉...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二段泥岩中发育大面积巨厚辉长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辉长岩具有中等TiO_2含量(2.15%~2.24%),较低MgO(5.77%~5.86%)、K_2O(1.18%~1.25%),P_2O_5(0.36%~0.39%)含量,且Na_2O>K_2O,指示其类似于板内拉斑玄武岩。辉长岩ΣREE为105.61×10^(–6)~111.26×10^(–6),富集LREE,(La/Yb)_N=8.74~9.64,具有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与原始地幔相比,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高场强元素Nb、Ta、Zr、Hf,呈现板内碱性玄武岩特征,是地幔物质上涌与上覆薄而年轻的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产物?结合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形成时间介于37~32 Ma,代表福山凹陷古近系辉长岩的侵位年龄,是古近纪岩石圈持续伸展环境下的产物?这对探讨福山凹陷以及中国东南部古近纪构造活动及岩浆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辉长岩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二氧化碳吞吐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18
作者 汤翔 李宜强 +7 位作者 韩雪 周永炳 战剑飞 徐苗苗 周锐 崔凯 陈小龙 王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7-824,共8页
采用大型露头方形岩心与长岩心,开展了不同注采参数、不同焖井时间等多种注采方式下的CO_(2)吞吐实验,分析了CO_(2)吞吐的动态特征、影响因素及波及方式对采收率的贡献。研究表明:CO_(2)吞吐开发可分为CO_(2)返排、产气携油、高速产油... 采用大型露头方形岩心与长岩心,开展了不同注采参数、不同焖井时间等多种注采方式下的CO_(2)吞吐实验,分析了CO_(2)吞吐的动态特征、影响因素及波及方式对采收率的贡献。研究表明:CO_(2)吞吐开发可分为CO_(2)返排、产气携油、高速产油、产油速率减缓4个阶段。产气携油阶段以游离气驱为主,高速产油阶段以溶解气驱为主;CO_(2)注入量与开采速度是影响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CO_(2)注入量越大,开采速度越低,采收率越高,合理的CO_(2)注入量与开采速度需结合现场需求及经济评价确定;CO_(2)吞吐开发存在合理焖井时间,超过该时间继续焖井对提高采收率贡献不大,现场应用中,可通过井底压力是否稳定判断焖井是否充分。CO_(2)吞吐开发采收率的贡献主要来源于流动波及与扩散波及,焖井时间足够长时,采收率的贡献主要来源于扩散波及。图16表2参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CO_(2)吞吐 动态特征 采收率 影响因素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克里摩里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吴东旭 孙六一 +4 位作者 周进高 吴兴宁 黄正良 丁振纯 刘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62,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发育多期台缘礁滩体沉积,其中对于中奥陶统桌子山组厚层块状白云岩的研究较多,而对于中奥陶统克里摩里组中薄层状白云岩的研究则较少。为此,在分析该区克里摩里组储层发育背景的基础上,基于露头、岩心、岩石薄片...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发育多期台缘礁滩体沉积,其中对于中奥陶统桌子山组厚层块状白云岩的研究较多,而对于中奥陶统克里摩里组中薄层状白云岩的研究则较少。为此,在分析该区克里摩里组储层发育背景的基础上,基于露头、岩心、岩石薄片观察资料和测井解释成果,研究了克里摩里组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阴极发光等资料,明确了该组白云岩成因和储层成因模式,进而预测了该区克里摩里组白云岩储层的展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克里摩里组白云岩储层发育晶间孔隙型、溶蚀孔洞型和裂缝型等3种储层类型,其中前两者孔喉分布均匀、孔渗性较好,是主要的储层类型;②克里摩里组主力储层白云岩以浅埋藏交代成因为主,局部经受了后期深埋热液改造作用;③高频层序和埋藏白云岩化控制了克里摩里组的储层发育,其中构造运动形成的古沉积地形控制了滩体的平面展布,海平面的短期升降变化控制了储层的纵向差异性,而埋藏白云岩化作用使岩石骨架得以强化、孔隙得以保存。结论认为,该区克里摩里组白云岩储层主要沿台缘带呈南北向断续分布,厚度介于0.8~43.0m,总面积为6512km^2,可以形成规模有效的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中奥陶世 礁滩体 白云岩 储集层特征 高频层序 埋藏白云化 储集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分段特征对凹陷构造-沉积分异的控制作用——以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临高断裂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洁琼 李廷辉 +2 位作者 廖飞燕 谢玉权 龙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7-646,共10页
通过构造精细解释、断层活动速率统计、构造演化史恢复,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临高断裂及主要次级控凹断裂的几何特征、活动性以及生长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明确控陷断裂分段特征对凹陷构造体系发育、沉降中心分布与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构造精细解释、断层活动速率统计、构造演化史恢复,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临高断裂及主要次级控凹断裂的几何特征、活动性以及生长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明确控陷断裂分段特征对凹陷构造体系发育、沉降中心分布与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临高断裂沿断面走向可分为北北东向的铲式断面西段、东西向的直板式中段以及北东向的坡坪坡式东段;临高断裂早期直板式断面发育阶段控制了福山凹陷下构造体系的形成,以发育多米诺式断层为主;晚期复杂断面以及次级控凹断裂联合作用控制了凹陷上构造体系的发育,形成复杂多样的伸展构造;临高断裂以及次级控凹断裂不同分段不同地质时期的活动性差异,导致凹陷内沉降中心表现出西部往中部、东部迁移的特征。控陷断裂在时空上的分段特征控制了凹陷的发育演化,时间上分段生长特征控制凹陷不同构造体系的发育,空间上分段活动性控制凹陷沉降中心的分布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分段 断面形态 断层活动性 临高断裂 福山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