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油田高含水油藏转向压裂用暂堵剂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车航 杨兆中 +1 位作者 李建召 付嫱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华北油田阿尔区块部分油井出现高含水甚至是特高含水,进行简单的重复压裂不仅达不到控水增油效果,还会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提出采用三段式变配方注入暂堵剂的工艺思路进行调剖。通过实验优选出3种配方体系暂堵剂,并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方... 华北油田阿尔区块部分油井出现高含水甚至是特高含水,进行简单的重复压裂不仅达不到控水增油效果,还会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提出采用三段式变配方注入暂堵剂的工艺思路进行调剖。通过实验优选出3种配方体系暂堵剂,并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考察暂堵剂的抗冲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够实现高强度堵水,满足重复压裂中实现裂缝转向的要求,而且抗冲击实验相比于传统渐进式实验更符合地层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油田 高含水油藏 转向压裂 暂堵剂 实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采油过程中菌群演替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任付平 王冠 +3 位作者 游靖 吴应德 裴亚托 邵忠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8-322,366,共6页
为了明确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采油过程中菌群演替规律,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过程中和结束后的重点油井产出液中的菌群种类及相对丰度进行了连续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油藏样品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但物种分布... 为了明确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采油过程中菌群演替规律,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过程中和结束后的重点油井产出液中的菌群种类及相对丰度进行了连续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油藏样品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但物种分布非常不均。微生物驱阶段由于不断地向油藏补充营养剂和外源菌,优势菌群以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另希瓦氏菌属、陶厄氏菌属、盐单胞菌和沃林氏菌属等烃降解菌为主,该阶段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效果是代谢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重点油井产出液中表面活性剂含量平均升高44.23%、表面张力平均降低12.75%。微生物驱结束后由于停止向油藏补充营养物质,菌群种类发生变化,烃降解菌相对丰度下降,厌氧产气菌群相对丰度增加,其中巴18-41井产甲烷菌丰度由0.116%增加到40.77%,该阶段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发酵产气,与微生物驱前相比,微生物驱结束60 d后甲烷气体含量增加10.6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结构 菌群演替 宝力格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拉屯高产气井完井管柱振动损伤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阳明君 李海涛 +2 位作者 蒋睿 肖凯文 谢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8-163,共6页
针对尤拉屯气田典型管柱在生产过程中高速气流诱发的振动问题,展开了管柱振动损伤研究,研究中采用了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高产气井带封隔器油管柱振动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管柱进行了振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离封隔器越远... 针对尤拉屯气田典型管柱在生产过程中高速气流诱发的振动问题,展开了管柱振动损伤研究,研究中采用了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高产气井带封隔器油管柱振动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管柱进行了振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离封隔器越远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幅值越大。详细地研究了全井段油管柱的轴向应力变化、屈曲损伤和中和点变化,同时分析了不同位置和不同产量下,屈曲管柱与套管柱的接触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管柱摩擦磨损损伤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定量的数据。最后对管柱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为管柱振动损伤预防措施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井管柱 振动分析 屈曲损伤 摩擦损伤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固井注水泥顶替效率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建新 冯松林 +3 位作者 李明忠 李冲 曹秀义 王元庆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表明,注水泥顶替效率低主要是由套管偏心度过大、环空壁面上钻井液滞留层形成和注水泥顶替界面失稳造成的。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调研了目前固井注水泥顶替机理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注水泥... 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表明,注水泥顶替效率低主要是由套管偏心度过大、环空壁面上钻井液滞留层形成和注水泥顶替界面失稳造成的。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调研了目前固井注水泥顶替机理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注水泥顶替机理后续研究的相关目标:建立套管极限偏心度与井斜角、流体流变性能等参数的定量模型,进而指导下套管时扶正器安放设计(尤其是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针对环空壁面上钻井液滞留层问题,理论分析其形成条件,确定无滞留层形成时流体性能参数之间满足的定量关系;为保证注水泥顶替界面的稳态,需研究适用于在不同井斜角的偏心环空中两相流体(非牛顿流体)之间顶替界面的理论模型,从而推导实现界面稳态的定量条件。通过对注水泥顶替机理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可为提高顶替效果、改善固井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顶替效率 套管偏心 顶替界面稳定性 钻井液滞留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石炭系花岗岩侵入体储层成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高山 白学敏 +1 位作者 程克军 苏文桓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5年第4期12-16,1,共5页
通常花岗岩坚硬致密,很难形成油气储层,而准噶尔盆地腹部滴南凸起克拉美丽气田滴西18井区石炭系花岗岩侵入体中形成了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探明天然气储量496.69×10~8m^3。通过该区内5口取心井岩心观察描述及薄片分析,认为岩石类型... 通常花岗岩坚硬致密,很难形成油气储层,而准噶尔盆地腹部滴南凸起克拉美丽气田滴西18井区石炭系花岗岩侵入体中形成了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探明天然气储量496.69×10~8m^3。通过该区内5口取心井岩心观察描述及薄片分析,认为岩石类型为钾长石花岗斑岩,其特征表现出酸性偏碱性,在浅成侵入过程中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原生气孔,埋藏过程中经历了低温蚀变,钾长石普遍发生绿泥石化,蚀变强烈,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洞,后期在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众多的网状裂缝,形成了良好的孔隙—裂缝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美丽气田 石炭系 花岗岩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轨迹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建召 杨兆中 +3 位作者 李玉涛 李小刚 郑江红 苏洲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5年第8期26-31,共6页
暂堵转向压裂是提高初次压裂压后短期内高含水油井产量和采收率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在分析初次压裂裂缝诱导应力场和油井生产诱导应力场基础之上,提出了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轨迹预测方法。对比分析轨迹预测方法预测结果和转向压裂微地... 暂堵转向压裂是提高初次压裂压后短期内高含水油井产量和采收率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在分析初次压裂裂缝诱导应力场和油井生产诱导应力场基础之上,提出了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轨迹预测方法。对比分析轨迹预测方法预测结果和转向压裂微地震监测结果发现:受初次压裂裂缝诱导应力大小和油井生产时间的限制,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轨迹并不沿垂直于初次压裂裂缝方向,而是以与初次压裂裂缝成一定夹角的方向延伸;较大的初始地应力差将使转向压裂裂缝在回到与初次压裂裂缝方向相平行方位的垂向穿透距离受限。该研究成果对暂堵转向压裂施工规模设计及压后效果分析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 转向压裂 应力重定向 延伸轨迹 微地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没状态下磨料射流破煤岩数值模拟仿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覃兆勇 李宇 贾元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70-73,84,共5页
基于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淹没状态下磨料射流破煤岩靶体的仿真模型。并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出了射流参数对破碎效率的影响程度,同时还利用单因素法分析了不同射流参数对破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射流直径的增大,冲蚀深度随之递... 基于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淹没状态下磨料射流破煤岩靶体的仿真模型。并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出了射流参数对破碎效率的影响程度,同时还利用单因素法分析了不同射流参数对破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射流直径的增大,冲蚀深度随之递减,冲蚀孔径随之增加;考虑破碎效率和经济效益,磨料射流破煤岩最佳射流速度在300 ms左右;磨料体积的最佳浓度在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射流 破碎效率 仿真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桥地下储气库群注采工程风险与安全保障体系 被引量:7
8
作者 丁建东 杨永祥 +3 位作者 丁熠然 刘靓雯 潘众 荣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112,共7页
毗邻雄安新区的苏桥地下储气库群是目前世界上储层埋藏最深、运行压力最高的地下储气库群,其注采工程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和安全风险。为此,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工程建设等3个方面对该地下储气库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 毗邻雄安新区的苏桥地下储气库群是目前世界上储层埋藏最深、运行压力最高的地下储气库群,其注采工程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和安全风险。为此,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工程建设等3个方面对该地下储气库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下储气库群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存在着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风险;(2)该地下储气库群位于京津冀中心地带,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风险;(3)该地下储气库群地质条件复杂,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由此构建了由三级安全保障系统和三级安全控制系统组成的保障体系:(1)基于完井工程、井下管柱和井口安全的三级安全保障系统,从源头上保证该地下储气库群强注强采的安全;(2)在地下储气库安全控制设计中,提出了从单井到地下储气库群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理念,建立了单井就地独立控制、井场集中联动应急安全控制、远程统一控制等三级控制系统。结论认为:三级安全保障系统和三级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有力地保障了该地下储气库群的平稳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桥地下储气库群 完井工程 注采工程 井身结构 固井 管柱 井口 风险分析 安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稠油乳化降黏室内评价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薇 金学锋 +3 位作者 王凤清 乔培君 胡伟俐 娜仁格丽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S1期89-92,共4页
特稠油原油黏度高、流动性差,采用常规方法开采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乳化降黏的开采方法。该方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借助超声波的振动、空化和热作用,使特稠油乳化形成O/W型乳状液,有效降低了油层特稠油黏度,改善了原油的... 特稠油原油黏度高、流动性差,采用常规方法开采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乳化降黏的开采方法。该方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借助超声波的振动、空化和热作用,使特稠油乳化形成O/W型乳状液,有效降低了油层特稠油黏度,改善了原油的低温流动性。文中还对形成O/W型乳状液影响因素进行了室内评价,并进一步借助超声波增强乳化效果进行了驱油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实施不会对原油脱水造成影响,其经济性优于热采。该项研究为特稠油油藏开采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稠油 乳化降黏 界面张力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低渗砂砾岩储层控缝高蓄能缝网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修书志 贾元钊 +3 位作者 张斌 陈守雨 郝艳 葛腾泽 《中外能源》 CAS 2016年第10期58-63,共6页
二连探区勘探开发的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纵向上砂层厚度大、夹隔层薄、存在微裂缝、分层控高压裂难度大等特点,采用常规压裂技术投产后表现为初期产量高,后期递减快,注水效果差,一旦注水见效后易形成注水大通... 二连探区勘探开发的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纵向上砂层厚度大、夹隔层薄、存在微裂缝、分层控高压裂难度大等特点,采用常规压裂技术投产后表现为初期产量高,后期递减快,注水效果差,一旦注水见效后易形成注水大通道,导致储层水淹,严重影响开发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根据砂砾岩脆性强、天然裂缝发育、两向水平主应力差值小等特点,采用低黏度变排量二次加砂组合控高工艺控制裂缝高度,研发了具有较强的洗油、润湿、破乳助排和黏土稳定性能的新型低伤害蓄能压裂液体系,应用了滑溜水+基液+弱交联冻胶组合工作液体系,形成了"组合控缝高工艺+规模缝网+最优主缝"蓄能缝网压裂技术。研究成果现场实施3口井,有效率100%,其中Ba77-21X井微地震裂缝监测解释储层改造总体积约为36.9×10~4m^3,压裂后井温测井显示裂缝高度有效控制在3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探区 砂砾岩储层 组合控缝高工艺 蓄能压裂液 缝网压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抑制微生物驱过程中生物腐蚀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付平 吴刚 +3 位作者 游靖 裴亚托 陈京生 郑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45,266,共4页
通过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产出液跟踪监测,硫酸盐还原菌浓度在微生物驱期间增加两个数量级,为了抑制微生物驱期间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繁殖,开展了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技术研究。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营养剂均能促进生物腐蚀发生... 通过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产出液跟踪监测,硫酸盐还原菌浓度在微生物驱期间增加两个数量级,为了抑制微生物驱期间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繁殖,开展了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技术研究。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营养剂均能促进生物腐蚀发生,低浓度营养剂对硫酸盐还原菌激活效果明显;在产出液中添加0.25%硝酸盐,反硝化菌由1.4×103个/mL增至6.5×105个/mL,硫酸盐还原菌的菌数由1.5×104个/mL降至1.0×101个/mL,在添加营养剂的基础上添加0.25%硝酸盐能降低由添加营养剂造成的生物腐蚀,腐蚀速率降低2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微生物驱 硫酸盐还原菌 反硝化菌 生物腐蚀 宝力格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激光粒度仪测试调剖用聚合物微球粒径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美美 伟娜 +5 位作者 赵董艳 赵淑华 刘丽敏 崔维红 徐超慧 罗斯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7-620,共4页
建立了使用静态激光粒度仪测试油田调剖用聚合物微球粒径的方法,在分散剂的筛选、样品加样方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几个方面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优化分散条件为:在搅拌中的50 g石油醚分散剂中滴加1滴样品、搅拌速度400 r/min... 建立了使用静态激光粒度仪测试油田调剖用聚合物微球粒径的方法,在分散剂的筛选、样品加样方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几个方面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优化分散条件为:在搅拌中的50 g石油醚分散剂中滴加1滴样品、搅拌速度400 r/min、搅拌时间1 min。该方法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0591%。使用LA-950S型激光粒度仪,按体积和个数基准测得的微球粒径中值分别为1.8592μm和308.79 nm,因此要根据评价目标来决定选取何种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粒度仪 聚合物微球 粒径 分散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油田注入水中颗粒直径中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美美 伟娜 +3 位作者 赵紫印 赵董艳 宾枚 林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1-365,共5页
为提高注入水中颗粒直径中值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从取样方法、温度和压力、细菌、颗粒团聚、搅拌速度、水样浓度和含油量几个方面讨论了影响油田注入水中颗粒直径测量的因素,分析了仪器计量基准对粒径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氧、温... 为提高注入水中颗粒直径中值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从取样方法、温度和压力、细菌、颗粒团聚、搅拌速度、水样浓度和含油量几个方面讨论了影响油田注入水中颗粒直径测量的因素,分析了仪器计量基准对粒径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氧、温度、压力和颗粒团聚使颗粒直径中值测值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细菌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搅拌速度、水样浓度和含油量会使测试结果出现偏差;避氧操作、加入EDTA金属络合剂可以提高水质稳定性;用激光粒度仪测试时需确立适宜的搅拌速度和水样浓度,缩短放置时间并排除含油量的影响。在测量过程中,应综合考虑颗粒体积和个数的影响,设置合理的评价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水 水质分析 粒径中值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自动化生产指挥系统建设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鑫 黄少伟 +2 位作者 佟惠宁 王海生 叶沛林 《石油规划设计》 2014年第5期40-41,49,共3页
为了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华北油田在油田生产领域进行了自动化监控系统建设。为使自动化系统采集的生产参数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及加强数据在油田生产管理水平方面的支撑作用,华北油田研发了一套油田自动化生产指挥系统。阐述... 为了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华北油田在油田生产领域进行了自动化监控系统建设。为使自动化系统采集的生产参数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及加强数据在油田生产管理水平方面的支撑作用,华北油田研发了一套油田自动化生产指挥系统。阐述了油田自动化生产指挥系统的建设目标、系统架构及主要功能。生产指挥系统的建设提供了统一的生产流程监视、生产管理、生产调度平台,实现了生产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为今后的大数据分析提供统一的数据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油田 生产指挥系统 自动化监控 三级管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返排液回用处理新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伦伟杰 郭慧军 +2 位作者 杨健 金艳 赵董艳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5年第12期31-33,共3页
常规水基压裂返排液分为水基冻胶(瓜胶)压裂液和滑溜水/清洁压裂液。压裂返排液具有高分子聚合物含量高、油含量高、悬浮物含量高且成分复杂等特点,属于处理难度很大的废水。采用IDAF高效气浮-SUPOX-CMBR新技术工艺处理压裂返排液,在最... 常规水基压裂返排液分为水基冻胶(瓜胶)压裂液和滑溜水/清洁压裂液。压裂返排液具有高分子聚合物含量高、油含量高、悬浮物含量高且成分复杂等特点,属于处理难度很大的废水。采用IDAF高效气浮-SUPOX-CMBR新技术工艺处理压裂返排液,在最佳运行条件下可使出水的油含量小于3 mg/L,SS含量小于2 mg/L。处理后的出水回用作复配压裂液,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又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返排液 IDAF气浮 回用 含油量 悬浮物 配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油田单井自动化系统Zig Bee与RFID的通信组合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金亮 吴义辉 +3 位作者 孙丹丹 王宇蒙 张姿 张文静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5年第6期39-40,共2页
针对阿尔油田恶劣气候和无遮挡草原地理环境特点,确定"保障生产、减人增效、减小劳动强度"为自控系统设计理念。通过将Zig Bee与RFID两种无线通信技术创新组合,应用该组合技术实现短距井场数据传输接力,解决丛式井组、通讯盲... 针对阿尔油田恶劣气候和无遮挡草原地理环境特点,确定"保障生产、减人增效、减小劳动强度"为自控系统设计理念。通过将Zig Bee与RFID两种无线通信技术创新组合,应用该组合技术实现短距井场数据传输接力,解决丛式井组、通讯盲点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实现由1套Zig Bee接收RTU箱管理10口单井井口设备,节省了通信建设投资,完成了内蒙古阿尔油田的单井远程实时监控,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生产自动化 Zig BEE RFID 阿尔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油气藏改建储气库注采工程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靓雯 李巍然 +2 位作者 丁建东 潘众 荣伟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10期203-204,共2页
我国目前在建储气库大多是利用枯竭气藏改建储气库,利用枯竭油藏建设储气库目前正在摸索之中,而在碳酸盐岩油气藏中改建储气库则刚刚开始。在碳酸盐岩油气藏中改建储气库与常规气藏改建储气库在注采工艺方面有较大区别,本文针对碳酸盐... 我国目前在建储气库大多是利用枯竭气藏改建储气库,利用枯竭油藏建设储气库目前正在摸索之中,而在碳酸盐岩油气藏中改建储气库则刚刚开始。在碳酸盐岩油气藏中改建储气库与常规气藏改建储气库在注采工艺方面有较大区别,本文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和储气库注采(生产)要求,从完井类型、完井方式、注采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观点并进行分析,以满足碳酸盐岩油气藏型储气库注采(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气库 完井 注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差井温仪的研制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振涛 郑庆龙 +5 位作者 郑德胜 杜巍 李士东 王君 杜帅 严敏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6年第4期18-21,共4页
介绍了微差井温仪的结构、特点、技术指标、电路设计及试验情况。室内及现场试验表明,该微差井温仪性能可靠,通过对所测井温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对地层产液状况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
关键词 控水稳油 找水 微差井温 仪表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储层压裂液滤失计算模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金轩 杨兆中 +3 位作者 王会来 李小刚 路艳军 贾元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41-446,共6页
为揭示煤储层天然裂缝开启后的动态滤失过程,将裂缝的动态渗透率和煤储层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的特性结合,建立煤储层压裂液的滤失模型,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裂缝渗透率的动态变化导致天然裂缝中的滤失量几十倍的增加,而由于弹性储容比的影... 为揭示煤储层天然裂缝开启后的动态滤失过程,将裂缝的动态渗透率和煤储层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的特性结合,建立煤储层压裂液的滤失模型,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裂缝渗透率的动态变化导致天然裂缝中的滤失量几十倍的增加,而由于弹性储容比的影响,天然裂缝向基质中的窜流量反而减少。通过对比不同模型下的滤失量,可以得出动态滤失量是PKN和CGD模型下滤失量的4.5倍左右。为验证滤失模型的准确性,利用压裂酸化动态滤失仪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数值拟合曲线与实验曲线有较一致的变化趋势,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煤储层天然裂缝中随时间变化的滤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压裂液滤失模型 双重介质 动态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地区高含水水平井治理工艺模式 被引量:5
20
作者 闫海俊 谢刚 +2 位作者 巨登峰 秦忠海 刘萌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8-651,654,共5页
经过20多年的规模开发,冀中地区部分主力油藏水平井不同程度地出现含水上升过快、产油急剧下降甚至关井等状况。分析认为,边水或注入水沿正韵律沉积主河道底部突进和底水沿潜山缝洞锥进,是油田典型砂岩油藏和雾迷山裂缝性块状油藏的主... 经过20多年的规模开发,冀中地区部分主力油藏水平井不同程度地出现含水上升过快、产油急剧下降甚至关井等状况。分析认为,边水或注入水沿正韵律沉积主河道底部突进和底水沿潜山缝洞锥进,是油田典型砂岩油藏和雾迷山裂缝性块状油藏的主要水淹特点。针对高渗条带状分布的砂岩储层,依据水电相似性设计模拟电桥电路,并改进了水平井深部堵水工艺决策方法。采用该方法对高渗条带深部(即渗透带到水平井边界距离20-40m)封堵,能够显著改善中、低渗透带的驱动压力场分布和流量,同时迫使液流转向至低渗透带,使其流量最高可增加55.3%。针对雾迷山碳酸岩盐裸眼完井水平井,借鉴潜山油井堵水工艺模式,封堵裸眼段下部出水层段,发挥上部含油层段的生产潜力。结合水平井堵水堵剂体系,设计了2种堵剂组合工艺模式,通过5井次水平井堵水先导应用,获得了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由此形成的水平井堵水配套技术,对于改善油田开发后期高含水水平井的开发效果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堵水 水淹特点 电桥电路 工艺 冀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