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采油过程中菌群演替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任付平 王冠 +3 位作者 游靖 吴应德 裴亚托 邵忠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8-322,366,共6页
为了明确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采油过程中菌群演替规律,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过程中和结束后的重点油井产出液中的菌群种类及相对丰度进行了连续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油藏样品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但物种分布... 为了明确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采油过程中菌群演替规律,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过程中和结束后的重点油井产出液中的菌群种类及相对丰度进行了连续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油藏样品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但物种分布非常不均。微生物驱阶段由于不断地向油藏补充营养剂和外源菌,优势菌群以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另希瓦氏菌属、陶厄氏菌属、盐单胞菌和沃林氏菌属等烃降解菌为主,该阶段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效果是代谢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重点油井产出液中表面活性剂含量平均升高44.23%、表面张力平均降低12.75%。微生物驱结束后由于停止向油藏补充营养物质,菌群种类发生变化,烃降解菌相对丰度下降,厌氧产气菌群相对丰度增加,其中巴18-41井产甲烷菌丰度由0.116%增加到40.77%,该阶段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发酵产气,与微生物驱前相比,微生物驱结束60 d后甲烷气体含量增加10.6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结构 菌群演替 宝力格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类油井水泥缓凝剂的研究现状概述 被引量:10
2
作者 卢娅 李明 +2 位作者 郭子涵 刘萌 郭小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6,33,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类聚合物、非AMPS类聚合物和复配聚合物三类油井水泥缓凝剂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现今油井水泥聚合物缓凝剂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出了聚合物缓凝剂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于温度敏...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类聚合物、非AMPS类聚合物和复配聚合物三类油井水泥缓凝剂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现今油井水泥聚合物缓凝剂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出了聚合物缓凝剂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于温度敏感性大,温度适用范围小,稠化曲线线形异常,对高温沉降稳定性和水泥石强度发展影响大等问题。提出油井水泥缓凝剂的发展方向主要侧重于开发智能缓凝剂、可降解缓凝剂,以适应油田固井需求,保证固井质量稳步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水泥 外加剂 缓凝剂 聚合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拉屯高产气井完井管柱振动损伤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阳明君 李海涛 +2 位作者 蒋睿 肖凯文 谢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8-163,共6页
针对尤拉屯气田典型管柱在生产过程中高速气流诱发的振动问题,展开了管柱振动损伤研究,研究中采用了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高产气井带封隔器油管柱振动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管柱进行了振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离封隔器越远... 针对尤拉屯气田典型管柱在生产过程中高速气流诱发的振动问题,展开了管柱振动损伤研究,研究中采用了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高产气井带封隔器油管柱振动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管柱进行了振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离封隔器越远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幅值越大。详细地研究了全井段油管柱的轴向应力变化、屈曲损伤和中和点变化,同时分析了不同位置和不同产量下,屈曲管柱与套管柱的接触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管柱摩擦磨损损伤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定量的数据。最后对管柱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为管柱振动损伤预防措施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井管柱 振动分析 屈曲损伤 摩擦损伤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固井注水泥顶替效率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建新 冯松林 +3 位作者 李明忠 李冲 曹秀义 王元庆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表明,注水泥顶替效率低主要是由套管偏心度过大、环空壁面上钻井液滞留层形成和注水泥顶替界面失稳造成的。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调研了目前固井注水泥顶替机理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注水泥... 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表明,注水泥顶替效率低主要是由套管偏心度过大、环空壁面上钻井液滞留层形成和注水泥顶替界面失稳造成的。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调研了目前固井注水泥顶替机理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注水泥顶替机理后续研究的相关目标:建立套管极限偏心度与井斜角、流体流变性能等参数的定量模型,进而指导下套管时扶正器安放设计(尤其是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针对环空壁面上钻井液滞留层问题,理论分析其形成条件,确定无滞留层形成时流体性能参数之间满足的定量关系;为保证注水泥顶替界面的稳态,需研究适用于在不同井斜角的偏心环空中两相流体(非牛顿流体)之间顶替界面的理论模型,从而推导实现界面稳态的定量条件。通过对注水泥顶替机理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可为提高顶替效果、改善固井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顶替效率 套管偏心 顶替界面稳定性 钻井液滞留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桥地下储气库群注采工程风险与安全保障体系 被引量:7
5
作者 丁建东 杨永祥 +3 位作者 丁熠然 刘靓雯 潘众 荣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112,共7页
毗邻雄安新区的苏桥地下储气库群是目前世界上储层埋藏最深、运行压力最高的地下储气库群,其注采工程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和安全风险。为此,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工程建设等3个方面对该地下储气库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 毗邻雄安新区的苏桥地下储气库群是目前世界上储层埋藏最深、运行压力最高的地下储气库群,其注采工程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和安全风险。为此,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工程建设等3个方面对该地下储气库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下储气库群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存在着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风险;(2)该地下储气库群位于京津冀中心地带,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风险;(3)该地下储气库群地质条件复杂,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由此构建了由三级安全保障系统和三级安全控制系统组成的保障体系:(1)基于完井工程、井下管柱和井口安全的三级安全保障系统,从源头上保证该地下储气库群强注强采的安全;(2)在地下储气库安全控制设计中,提出了从单井到地下储气库群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理念,建立了单井就地独立控制、井场集中联动应急安全控制、远程统一控制等三级控制系统。结论认为:三级安全保障系统和三级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有力地保障了该地下储气库群的平稳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桥地下储气库群 完井工程 注采工程 井身结构 固井 管柱 井口 风险分析 安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稠油乳化降黏室内评价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薇 金学锋 +3 位作者 王凤清 乔培君 胡伟俐 娜仁格丽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S1期89-92,共4页
特稠油原油黏度高、流动性差,采用常规方法开采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乳化降黏的开采方法。该方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借助超声波的振动、空化和热作用,使特稠油乳化形成O/W型乳状液,有效降低了油层特稠油黏度,改善了原油的... 特稠油原油黏度高、流动性差,采用常规方法开采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乳化降黏的开采方法。该方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借助超声波的振动、空化和热作用,使特稠油乳化形成O/W型乳状液,有效降低了油层特稠油黏度,改善了原油的低温流动性。文中还对形成O/W型乳状液影响因素进行了室内评价,并进一步借助超声波增强乳化效果进行了驱油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实施不会对原油脱水造成影响,其经济性优于热采。该项研究为特稠油油藏开采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稠油 乳化降黏 界面张力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抑制微生物驱过程中生物腐蚀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任付平 吴刚 +3 位作者 游靖 裴亚托 陈京生 郑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45,266,共4页
通过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产出液跟踪监测,硫酸盐还原菌浓度在微生物驱期间增加两个数量级,为了抑制微生物驱期间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繁殖,开展了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技术研究。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营养剂均能促进生物腐蚀发生... 通过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产出液跟踪监测,硫酸盐还原菌浓度在微生物驱期间增加两个数量级,为了抑制微生物驱期间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繁殖,开展了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技术研究。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营养剂均能促进生物腐蚀发生,低浓度营养剂对硫酸盐还原菌激活效果明显;在产出液中添加0.25%硝酸盐,反硝化菌由1.4×103个/mL增至6.5×105个/mL,硫酸盐还原菌的菌数由1.5×104个/mL降至1.0×101个/mL,在添加营养剂的基础上添加0.25%硝酸盐能降低由添加营养剂造成的生物腐蚀,腐蚀速率降低2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微生物驱 硫酸盐还原菌 反硝化菌 生物腐蚀 宝力格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激光粒度仪测试调剖用聚合物微球粒径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杜美美 伟娜 +5 位作者 赵董艳 赵淑华 刘丽敏 崔维红 徐超慧 罗斯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7-620,共4页
建立了使用静态激光粒度仪测试油田调剖用聚合物微球粒径的方法,在分散剂的筛选、样品加样方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几个方面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优化分散条件为:在搅拌中的50 g石油醚分散剂中滴加1滴样品、搅拌速度400 r/min... 建立了使用静态激光粒度仪测试油田调剖用聚合物微球粒径的方法,在分散剂的筛选、样品加样方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几个方面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优化分散条件为:在搅拌中的50 g石油醚分散剂中滴加1滴样品、搅拌速度400 r/min、搅拌时间1 min。该方法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0591%。使用LA-950S型激光粒度仪,按体积和个数基准测得的微球粒径中值分别为1.8592μm和308.79 nm,因此要根据评价目标来决定选取何种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粒度仪 聚合物微球 粒径 分散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油田注入水中颗粒直径中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杜美美 伟娜 +3 位作者 赵紫印 赵董艳 宾枚 林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1-365,共5页
为提高注入水中颗粒直径中值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从取样方法、温度和压力、细菌、颗粒团聚、搅拌速度、水样浓度和含油量几个方面讨论了影响油田注入水中颗粒直径测量的因素,分析了仪器计量基准对粒径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氧、温... 为提高注入水中颗粒直径中值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从取样方法、温度和压力、细菌、颗粒团聚、搅拌速度、水样浓度和含油量几个方面讨论了影响油田注入水中颗粒直径测量的因素,分析了仪器计量基准对粒径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氧、温度、压力和颗粒团聚使颗粒直径中值测值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细菌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搅拌速度、水样浓度和含油量会使测试结果出现偏差;避氧操作、加入EDTA金属络合剂可以提高水质稳定性;用激光粒度仪测试时需确立适宜的搅拌速度和水样浓度,缩短放置时间并排除含油量的影响。在测量过程中,应综合考虑颗粒体积和个数的影响,设置合理的评价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水 水质分析 粒径中值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储层压裂液滤失计算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金轩 杨兆中 +3 位作者 王会来 李小刚 路艳军 贾元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41-446,共6页
为揭示煤储层天然裂缝开启后的动态滤失过程,将裂缝的动态渗透率和煤储层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的特性结合,建立煤储层压裂液的滤失模型,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裂缝渗透率的动态变化导致天然裂缝中的滤失量几十倍的增加,而由于弹性储容比的影... 为揭示煤储层天然裂缝开启后的动态滤失过程,将裂缝的动态渗透率和煤储层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的特性结合,建立煤储层压裂液的滤失模型,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裂缝渗透率的动态变化导致天然裂缝中的滤失量几十倍的增加,而由于弹性储容比的影响,天然裂缝向基质中的窜流量反而减少。通过对比不同模型下的滤失量,可以得出动态滤失量是PKN和CGD模型下滤失量的4.5倍左右。为验证滤失模型的准确性,利用压裂酸化动态滤失仪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数值拟合曲线与实验曲线有较一致的变化趋势,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煤储层天然裂缝中随时间变化的滤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压裂液滤失模型 双重介质 动态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地区高含水水平井治理工艺模式 被引量:5
11
作者 闫海俊 谢刚 +2 位作者 巨登峰 秦忠海 刘萌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8-651,654,共5页
经过20多年的规模开发,冀中地区部分主力油藏水平井不同程度地出现含水上升过快、产油急剧下降甚至关井等状况。分析认为,边水或注入水沿正韵律沉积主河道底部突进和底水沿潜山缝洞锥进,是油田典型砂岩油藏和雾迷山裂缝性块状油藏的主... 经过20多年的规模开发,冀中地区部分主力油藏水平井不同程度地出现含水上升过快、产油急剧下降甚至关井等状况。分析认为,边水或注入水沿正韵律沉积主河道底部突进和底水沿潜山缝洞锥进,是油田典型砂岩油藏和雾迷山裂缝性块状油藏的主要水淹特点。针对高渗条带状分布的砂岩储层,依据水电相似性设计模拟电桥电路,并改进了水平井深部堵水工艺决策方法。采用该方法对高渗条带深部(即渗透带到水平井边界距离20-40m)封堵,能够显著改善中、低渗透带的驱动压力场分布和流量,同时迫使液流转向至低渗透带,使其流量最高可增加55.3%。针对雾迷山碳酸岩盐裸眼完井水平井,借鉴潜山油井堵水工艺模式,封堵裸眼段下部出水层段,发挥上部含油层段的生产潜力。结合水平井堵水堵剂体系,设计了2种堵剂组合工艺模式,通过5井次水平井堵水先导应用,获得了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由此形成的水平井堵水配套技术,对于改善油田开发后期高含水水平井的开发效果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堵水 水淹特点 电桥电路 工艺 冀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损害煤层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大伟 王绮 +3 位作者 虞海法 刘全稳 袁孟雷 贾东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5,共6页
针对国内尚缺少统一有效的钻井液损害煤层评价方法的现状,基于煤层气产出及损害机理,提出了解吸量比值法和渗透率恢复率法联合评价钻井液对煤层损害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并对煤样解吸量比和渗透率恢复率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在此基础上,... 针对国内尚缺少统一有效的钻井液损害煤层评价方法的现状,基于煤层气产出及损害机理,提出了解吸量比值法和渗透率恢复率法联合评价钻井液对煤层损害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并对煤样解吸量比和渗透率恢复率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实验评价方法以及煤层气自降解钻井液((BMD)和常规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WGJH)对煤层的保护和损害能力。实验结果表明:①CBMD降解后,渗透率恢复率较高,可达100%,对煤储层基本不伤害,而WGJH钻井液渗透率恢复率最高不超过30%;②CBMD污染过的煤样解吸量比达95.89%与清水接近,WGJH钻井液污染过的煤样解吸量比为20.11%。实验结果同时也解释了现场应用WGJH后煤层产气量低甚至不产气的原因,即煤层渗流通道恢复能力变差、煤层气解吸能力降低。结论认为,该方法实用、有效,可作为钻井液损害及保护煤层效果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钻井完井液 煤层损害 评价方法 解吸量 解吸量比值 渗透率恢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雁翎潜山注气重力驱钻完井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秀影 胡书宝 +3 位作者 秦义 张彬 游子卫 黄海鸿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2-595,共4页
雁翎潜山雾迷山地层非均质性强,可钻性差,裂缝孔洞发育,承压能力低,并存在次生气顶,钻井过程中易出现井漏、溢流、卡钻等复杂情况,尾管小间隙固井易导致储层污染、水泥浆低返、环空气窜,给钻完井带来一系列技术难题。针对钻完井过程中... 雁翎潜山雾迷山地层非均质性强,可钻性差,裂缝孔洞发育,承压能力低,并存在次生气顶,钻井过程中易出现井漏、溢流、卡钻等复杂情况,尾管小间隙固井易导致储层污染、水泥浆低返、环空气窜,给钻完井带来一系列技术难题。针对钻完井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防漏为主、承压堵漏为辅,优选低密度钻井液配合控压钻井工艺,有效保证裂缝性地层安全钻进;优选个性化高效能钻头,提高机械钻速;优化设计井眼轨道,准确控制水平段位置;优选凝胶堵漏技术、低密度防窜漏水泥浆体系,有效克服固井过程中的水泥浆漏失及预防气窜;优选固井射孔及管外封隔器选择性分段完井方式,满足避水避气开采需求。文中提出的一系列技术对策,为雁翎油田注气驱钻完井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个性化钻头 防窜漏 避水避气 雾迷山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非完整压裂曲线解释地应力的方法
14
作者 赵海峰 石俊 +2 位作者 任鹏 车航 刘国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0,共4页
水力压裂的地破试验是测量深部原位地应力的有效方法,从完整地破试验曲线可以解释出地应力,但现场地破试验大多得到非完整地破试验曲线,无法从中解释出地应力。利用弹性力学方法,提出了裂缝扩展压力与两个水平主应力的关系,结合裂缝起... 水力压裂的地破试验是测量深部原位地应力的有效方法,从完整地破试验曲线可以解释出地应力,但现场地破试验大多得到非完整地破试验曲线,无法从中解释出地应力。利用弹性力学方法,提出了裂缝扩展压力与两个水平主应力的关系,结合裂缝起裂压力与两个水平主应力的关系进行地应力解释。琼002井4 340 m处地应力解释结果表明:由非完整压裂曲线解释地应力方法与传统解释方法得到的最大地应力相差0.53%,最小地应力相差0.15%。由非完整压裂曲线解释地应力的方法具有可靠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水力压裂 地应力 裂缝扩展压力 裂缝起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混油响应气测值较准确剔除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明清 王成彪 +1 位作者 王印 付丽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37,共3页
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向钻井液混入油类或有机添加剂,往往会对气测显示造成干扰,影响油气层的发现和评价。传统的解决方法一般根据经验扣除部分气测值,扣除部分作为钻井液混油响应气测值,该方法无法准确测定地层油气显示值。根据来自地... 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向钻井液混入油类或有机添加剂,往往会对气测显示造成干扰,影响油气层的发现和评价。传统的解决方法一般根据经验扣除部分气测值,扣除部分作为钻井液混油响应气测值,该方法无法准确测定地层油气显示值。根据来自地层的气测值和来自混油的气测值及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计算,可实现钻井液混油响应气测值的较准确剔除,剔除后的气测值更加客观地反映地层含油气信息。该方法在胜利、中原、川东北、新疆等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效果良好。该方法不增加成本,计算简单,可在所有混油钻井液气测录井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混油 气测值 定量 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双管双循环井眼清洁技术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勇 崔树清 +5 位作者 王风锐 张彬 倪元勇 沈家训 李振选 刘蜀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18,共7页
针对目前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中充气辅助携岩技术存在的充气压力难于稳定控制、易产生井壁失稳等事故复杂这一突出问题,利用文丘里原理,借鉴井控模拟系统中的寄生管注气法,研发了一种适用于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的双管双循环井眼... 针对目前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中充气辅助携岩技术存在的充气压力难于稳定控制、易产生井壁失稳等事故复杂这一突出问题,利用文丘里原理,借鉴井控模拟系统中的寄生管注气法,研发了一种适用于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的双管双循环井眼清洁技术,建立了该钻井条件下的流体岩屑颗粒系统的多相流有限元模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①该技术采用了双层套管固井,内层套管底部安装射流发生器;②钻进过程中,从双层技术套管环空注入的钻井液,经射流发生器形成高效转向水射流,并与钻头喷嘴形成的水射流一起增加了内环空流体上返流速;③从模拟仿真结果中发现射流发生器喷嘴与垂向夹角为30°时对岩屑的携带能力最强,并得出了岩屑尺寸大小、不同主辅循环流量、不同钻速等参数对井眼清洁的影响规律。结论认为,该技术增加了环空钻井液排量,大幅度提高了钻井液返速,提高了携岩能力,是目前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清水作为钻井液的技术条件下井眼清洁的有效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多分支水平井 双管双循环 射流发生器 携岩 模拟仿真 井眼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体积改造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2
17
作者 贾元钊 王孝超 +3 位作者 余东合 车航 李凝 徐杨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1,8,共3页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苏75区块一般采用压裂投产方式。随着滚动扩边的进行,储层条件变差,常规水力压裂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文章借鉴体积压裂思路,在分析储层地质特征、岩石力学参数、岩石矿物组分的基础上,论证苏75区块盒8段...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苏75区块一般采用压裂投产方式。随着滚动扩边的进行,储层条件变差,常规水力压裂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文章借鉴体积压裂思路,在分析储层地质特征、岩石力学参数、岩石矿物组分的基础上,论证苏75区块盒8段储层可压性,提出了一种"最优缝网+高导流主缝"的体积压裂改造模式。使用Meyer软件对压裂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并进行现场试验,效果显著,平均日产气量18.4×10~4m^3,证实了以"最优缝网+高导流主缝"为改造主体的致密气藏水平井压裂技术的有效性,为苏75区块体积压裂改造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压裂 水平井 裂缝参数 苏75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技术在低温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薇 王凤清 +3 位作者 谢刚 胡伟俐 乔培君 杜桂宁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S1期73-76,共4页
华北油田稠油断块油藏储层裂缝发育,油层薄且非均质严重,原油富含高分子胶质和沥青质,低温流动性差。为了提高采收率,增加原油商品价值,对其进行了稠油断块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分析了微生物降解产物组成,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其降解产... 华北油田稠油断块油藏储层裂缝发育,油层薄且非均质严重,原油富含高分子胶质和沥青质,低温流动性差。为了提高采收率,增加原油商品价值,对其进行了稠油断块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分析了微生物降解产物组成,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其降解产物的界面张力和黏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稠油经微生物降解后,生成低烃气体和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降解产物能有效改善油品性质,提高油品成熟度,而且回注污水、胶体对微生物生长影响微弱。经过现场应用,增油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降解 稠油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循环泡沫钻井完井液防地层污染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彬 黄建喜 曹佳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145,共5页
在现场施工中难以观察可循环泡沫钻井完井液的井下情况,为模拟其对地层的保护机理,建立了合理的地层孔隙简化模型,对可循环泡沫钻井完井液在井下如何防止地层污染的流场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可循环泡沫钻井完井液的气泡可... 在现场施工中难以观察可循环泡沫钻井完井液的井下情况,为模拟其对地层的保护机理,建立了合理的地层孔隙简化模型,对可循环泡沫钻井完井液在井下如何防止地层污染的流场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可循环泡沫钻井完井液的气泡可以进入地层,有效地阻止了钻井液组分进入地层伤害储层,并随着孔隙尺寸不同而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现场试验中也证实了可循环泡沫钻井完井液能够很好地保护油气层、防止储层受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循环泡沫钻井完井液 地层污染 保护油气层 机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S体系对京11断块原油的乳化特性
20
作者 雷小洋 游靖 +3 位作者 单晓琨 李勇斌 井继哲 吴应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4-687,共4页
为明确三元复合驱油体系(ASP)对京11断块原油的乳化特性,提高三元复合驱后采出液破乳脱水处理效果,室内模拟研究了油水乳状液形成时转速、单一驱油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弱碱)以及ASP体系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对乳状... 为明确三元复合驱油体系(ASP)对京11断块原油的乳化特性,提高三元复合驱后采出液破乳脱水处理效果,室内模拟研究了油水乳状液形成时转速、单一驱油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弱碱)以及ASP体系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对乳状液形成状态有较大的影响,转速越大,形成的乳状液液滴直径越小,乳状液越稳定。在转速4000 r/min、搅拌时间20 min的条件下,随聚合物浓度升高,乳状液稳定性增强,聚合物浓度大于300 mg/L后所形成的乳状液静置2 h后的脱水率(<5%)基本不再变化;表面活性剂在浓度大于500 mg/L后对乳状液稳定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弱碱浓度以1000 mg/L为转折点,随着弱碱浓度升高,乳状液稳定性先增强后减弱;ASP体系中,聚合物浓度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最大,弱碱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乳状液 稳定性 三元复合驱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