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低煤阶煤层气多元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6
1
作者 孙粉锦 田文广 +6 位作者 陈振宏 孙斌 杨敏芳 孙钦平 祁灵 张勇雪 吴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8,共9页
我国低煤阶含煤盆地地质背景复杂,煤层气富集成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煤层气勘探一直处于小型试验阶段。为了促进我国低煤阶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在系统分析、总结我国含煤盆地类型、煤层气成因、赋存状态、富集模式的基础上,梳理了目前勘探... 我国低煤阶含煤盆地地质背景复杂,煤层气富集成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煤层气勘探一直处于小型试验阶段。为了促进我国低煤阶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在系统分析、总结我国含煤盆地类型、煤层气成因、赋存状态、富集模式的基础上,梳理了目前勘探开发工作面临的挑战与科研攻关目标,并提出低煤阶煤层气的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1)我国低煤阶煤层气具有盆地类型多元、煤层气成因类型多元、赋存状态多元、富集类型多元的成藏特征;(2)低煤阶煤层气勘探面临目标区优选、深层煤系气共探共采系统评价、钻完井及增产改造工艺等3个方面的挑战;(3)应加强对煤层气成藏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气源成因及其资源贡献、吸附态和游离态煤层气空间分布规律及地质控制因素等的研究攻关,开展煤层气资源有效性和可采性评价,形成一套深部煤系气勘探开发评价方法。结论认为:(1)我国浅层煤层气资源有利勘探区包括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霍林河、白彦花等凹陷,海拉尔盆地伊敏、呼和湖、陈旗等凹陷,鄂尔多斯盆地彬县、焦坪、黄陵、乌审旗东部等地区,以及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2)深层煤层气资源则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吐哈、三塘湖、海拉尔和三江等盆地或盆地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低煤阶 煤系气 生物气 成因 富集 成藏 挑战 深部 有利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侏罗纪凹陷结构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曾旭 田继先 +4 位作者 杨桂茹 王波 郭泽清 王薇 张海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3,共10页
传统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受制于地震资料品质等原因,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分布厚度及平面特征的认识一直存在局限性,通过柴北缘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构造演化分析,建立了侏罗纪断陷+坳陷的新的构造解释模型。在该模型的指导下,发现了红... 传统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受制于地震资料品质等原因,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分布厚度及平面特征的认识一直存在局限性,通过柴北缘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构造演化分析,建立了侏罗纪断陷+坳陷的新的构造解释模型。在该模型的指导下,发现了红三旱、尖顶山、长尾梁等新的侏罗纪凹陷。根据剖面形态及构造特征,将受到强烈改造的侏罗纪凹陷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软弱层主导的强变形凹陷、能干层主导的强变形凹陷、基底断裂主导的强变形凹陷、挤压挠曲的弱变形凹陷及垂直隆升的弱变形凹陷。断陷期地层主要受控于柴北缘基底深大断裂,坳陷期地层则全区分布,两者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通过应力场与现今基底主干断裂走向关系分析,祁连山的阻隔及阿尔金山的左行走滑作用控制了现今侏罗纪凹陷的形态特征。早侏罗世断陷所在的地区,烃源岩条件更为优越;并联式的断陷结构有利于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远距离运移,易形成源外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侏罗系 解释模型 凹陷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固凹陷扇三角洲沉积及成藏模式——以旧州—万庄地区沙河街组为例
3
作者 周振永 李德勇 +5 位作者 梁翼飞 段驰宇 任操 揭琼 戴明辉 程宏岗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5-1162,共18页
【目的】廊固凹陷历经50余年勘探,进入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要目标的油气勘探开发阶段,但是关于优质砂体空间展布和油气分布主控因素的认识尚不清晰,严重制约该区隐蔽油气藏评价建产进展。【方法】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地... 【目的】廊固凹陷历经50余年勘探,进入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要目标的油气勘探开发阶段,但是关于优质砂体空间展布和油气分布主控因素的认识尚不清晰,严重制约该区隐蔽油气藏评价建产进展。【方法】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数据、分析测试和生产资料,对旧州-万庄地区沙河街组进行系统研究,识别划分沉积相及微相类型,精细刻画表征砂体空间展布,分析烃源岩、圈闭和断层疏导体系等成藏控制要素,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并预测了有利的隐蔽岩性或构造-岩性油藏分布区带。【结果】研究区主要沉积了扇三角洲体系和湖泊体系,扇三角洲体系可识别出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席状砂等微相类型,砂体空间展布以厚层的、呈指状分布的分流河道-砂坝复合体以及连片的薄层席状砂为特征。【结论】油源断层与构造甚至岩性圈闭的有机配置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旧州倾伏鼻状构造SE翼部、NW翼部和桐西古构造脊NE翼部为有利的岩性或构造-岩性油藏发育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固凹陷 旧州—万庄地区 沙河街组 扇三角洲 成藏模式 隐蔽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对储集体的控制作用
4
作者 卢意 张春林 +1 位作者 由雪莲 聂宇晗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32,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具有天然气勘探的潜力。为明确有利相带与储集体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单井、野外露头、地震等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识别出不整合面和岩性转换面2种层序界面,由此将寒武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S1、SS2)和8个三级层...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具有天然气勘探的潜力。为明确有利相带与储集体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单井、野外露头、地震等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识别出不整合面和岩性转换面2种层序界面,由此将寒武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S1、SS2)和8个三级层序(SQ1—SQ8),每个三级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并以三级层序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寒武系三级层序格架内的8张岩相古地理图,分析三级层序格架下的岩相古地理展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经历2个沉积阶段:SQ1—SQ4为海进阶段,发育碳酸盐缓坡沉积;SQ5—SQ8为海退阶段,发育浅水型碳酸盐台地沉积。受控于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于SQ6—SQ8,储层类型主要包括白云石化鲕粒滩储层、表生岩溶储层及断溶体储层。受控于台缘相和高位体系域白云石化作用、古隆起的分布及断裂作用,平面上白云石化鲕粒滩储层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南部的台缘带,表生岩溶储层分布于古隆起周缘,断溶体储层孤立地分布于盆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岩相古地理 沉积体系 储集体 寒武纪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石油工程评标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侯立中 吴俊霞 《技术经济》 2006年第5期113-115,共3页
根据石油工程招标过程中评标工作多层次多准则的特点,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到石油工程评标中,并结合石油钻井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实践表明,相对于现有的技术标商务标两段评标法,层次分析法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应用方便,评价... 根据石油工程招标过程中评标工作多层次多准则的特点,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到石油工程评标中,并结合石油钻井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实践表明,相对于现有的技术标商务标两段评标法,层次分析法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应用方便,评价结果准确,是一种实用的石油工程评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评标 石油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作用对页岩微观结构与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薛华庆 周尚文 +3 位作者 蒋雅丽 张福东 东振 郭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5-1081,共7页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水化作用前、后的页岩样品进行微观表征,通过微米CT扫描、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实验来研究原始样品、饱和水及离心后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物性参数之间的差异性。FESEM实验研究表明,水化作用对页岩中有机质的主体...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水化作用前、后的页岩样品进行微观表征,通过微米CT扫描、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实验来研究原始样品、饱和水及离心后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物性参数之间的差异性。FESEM实验研究表明,水化作用对页岩中有机质的主体形态和位置、有机质孔隙没有影响。水化作用可增加页岩内的裂缝条数及宽度,主要表现为无机矿物之间裂缝的延伸和新裂缝的衍生、条带状有机质与无机矿物之间的裂缝宽度增加。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微米CT扫描实验表明,水化作用强度受原生裂缝发育程度控制,原生裂缝越发育,水化作用越强。水化作用较强时,页岩裂缝的宽度可增加至原来的2~5倍。页岩孔隙度主要受有机质含量控制,其次受裂缝发育程度影响。页岩渗透率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控制,其次受孔隙度大小影响。水化作用后裂缝发育程度对孔隙度和渗透率均有影响,但对渗透率影响较大,对孔隙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水化作用 微观结构 物性参数 裂缝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界可能存在的断层体圈闭 被引量:20
7
作者 罗群 黄捍东 +3 位作者 庞雄奇 边树涛 姜振学 常洪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8-150,共3页
根据石油地质理论,如果一个具有储集条件的断层体周缘被封闭,且其上方又有良好的封盖条件,便可形成断层体圈闭,若有油源供给,就可能聚集油气形成断层体油气藏。自然界可能存在沥青封堵型、断层交汇型、断层尖灭消失型和层间滑动型等4种... 根据石油地质理论,如果一个具有储集条件的断层体周缘被封闭,且其上方又有良好的封盖条件,便可形成断层体圈闭,若有油源供给,就可能聚集油气形成断层体油气藏。自然界可能存在沥青封堵型、断层交汇型、断层尖灭消失型和层间滑动型等4种成因类型的断层体油气藏(圈闭)。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冷湖三号石深1井侏罗系油气藏可能是典型的沥青封堵型断层体油气藏。断层体圈闭位于地质情况复杂的断裂发育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保存条件差,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是值得探索的新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体 油气圈闭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的CO_2置换实验 被引量:16
8
作者 孙建业 刘乐乐 +2 位作者 王小文 王菲菲 刘昌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6-62,共7页
CO_2置换法是一种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如何测定CO_2置换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的置换速率以及怎样提高置换效率一直备受关注。为此,利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置换温度、甲烷水合物饱和度两个因素影响下... CO_2置换法是一种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如何测定CO_2置换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的置换速率以及怎样提高置换效率一直备受关注。为此,利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置换温度、甲烷水合物饱和度两个因素影响下的CO_2置换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模拟实验,探讨了这两个因素对CO_2置换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得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置换反应物理过程和相关理论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实验条件下置换反应过程经历快速反应和缓慢反应两个阶段,快速反应阶段的甲烷产气过程受表层甲烷水合物分解过程所控制,而缓慢反应阶段的甲烷产气过程受气体在孔隙水或者冰内的扩散过程所控制;②甲烷水合物分解方式包括吸收CO_2水合物合成释放的热量而分解与降压引起的分解,前者主要由孔隙水或冰的含量决定,而后者主要与温度和压力条件有关;③置换效率随置换温度的增加和甲烷水合物饱和度初始值的减小而变大,置换出来的甲烷气体量随置换温度和甲烷水合物饱和度初始值的增加而增大。结论认为,CO_2置换法更适用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的海域甲烷水合物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二氧化碳 水合物饱和度 置换温度 置换速率 置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断陷层油气成藏机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浩 陆建林 +4 位作者 王保华 左宗鑫 李瑞磊 朱建峰 沈志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54,共11页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指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以及生烃史-热史模拟研究长岭断陷南部的龙凤山地区油气成因及成藏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龙凤山地区断陷层天然气属于...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指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以及生烃史-热史模拟研究长岭断陷南部的龙凤山地区油气成因及成藏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龙凤山地区断陷层天然气属于腐殖型和腐泥型的混合气,且为裂解气和干酪根热降解气组成的混合气,油气源主要为本地的沙河子组烃源岩,原油成熟度低于天然气,为同一油源不同热演化阶段的产物,属于次生凝析气藏,成藏表现为"近源多向供烃,复合输导,早期干酪根热降解成气与晚期原油裂解成气"的多期成藏模式;长岭南部地区发育优质烃源岩、营城组末期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圈闭条件,具备较好油气输导条件、存在多期油气充注,油气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油源对比 凝析油 沙河子组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九龙山构造砾岩储层敏感性实验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朱华银 蒋德生 +1 位作者 安来志 张利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0-43,129-130,共4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九龙山构造下侏罗统珍珠冲组气藏的储层岩石矿物特征和孔隙结构十分特殊和复杂,颗粒大、裂缝发育且非均质性强,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致密储层的特征,目前对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机理及主要伤害因素尚未掌握。为此,进行... 四川盆地西北部九龙山构造下侏罗统珍珠冲组气藏的储层岩石矿物特征和孔隙结构十分特殊和复杂,颗粒大、裂缝发育且非均质性强,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致密储层的特征,目前对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机理及主要伤害因素尚未掌握。为此,进行了系统的岩心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储层总体表现为强速敏性和强—极强水敏性,速敏渗透率损害率为67.2%~94.1%,水敏渗透率损害率为71.3%~95.5%,渗透率越低,速敏性越强;碱敏性中等偏强—强,碱敏渗透率损害率为48.6%~90.9%,酸敏性弱,注酸前后渗透率变化不大;应力敏感性强,裂缝受压后产生闭合难于恢复,渗透率损失率大。总之,该气藏储层敏感性强,极易被伤害,主要伤害类型为水敏、速敏和应力敏感,建议气田生产中避免"强采强注",施工中采用合理矿化度的工作液,加入适当的黏土稳定剂,并控制酸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九龙山构造 早侏罗世 天然气开发 砾岩 储集层 敏感性 伤害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潜山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20
11
作者 郭建华 郭原草 王连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1-708,共8页
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潜山储集层的岩心及地面露头进行了综合研究。潜山储集层的岩性主要是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包括溶孔、溶洞、裂缝和基岩微观孔隙,形成孔-洞型、裂缝型、缝-洞型和孔-洞-缝复合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 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潜山储集层的岩心及地面露头进行了综合研究。潜山储集层的岩性主要是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包括溶孔、溶洞、裂缝和基岩微观孔隙,形成孔-洞型、裂缝型、缝-洞型和孔-洞-缝复合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区内多期次的古岩溶作用是储集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古岩溶作用主要发生于沿潜山不整合面的风化淋滤带、水平潜流带、断层裂隙带及顺层层面,形成相应的溶蚀孔洞型储集层。由构造运动所形成的裂缝不仅增加了储集层的孔隙度,还极大地改善了孔洞的连通性,提高了储集层的渗透性能。但不同岩性、不同构造部位储集层的发育程度不同:白云岩类储集层好于灰岩类储集层,无石炭-二叠系覆盖区的储集层好于有石炭-二叠系覆盖区,断层发育区内储集层好于断层不发育区。河西务构造带西南端潜山储集层发育,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古岩溶 潜山型储集层 储集空间 廊固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油藏单元精细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望水 高飞跃 +5 位作者 李明 郭志杰 王世超 李相明 李圣明 揭琼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99,共8页
依据岩心相、测井相、岩屑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点-线-面的油藏单元表征方法,对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的微构造、主力层油藏单元类型及油水连通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构造型油... 依据岩心相、测井相、岩屑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点-线-面的油藏单元表征方法,对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的微构造、主力层油藏单元类型及油水连通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构造型油藏单元和“断砂配置”型油藏单元。安11井区Es_(4)^(上)-Ⅰ砂组1小层、2小层、3小层和4小层的油藏单元数量分别为6个、5个,3个和2个;安22井区Es3中-Ⅱ砂组3小层和7小层的油藏单元均为5个,其他小层油藏单元数量不等。(2)安11井区Es_(4)^(上)-Ⅰ砂组油藏单元砂体连通程度和流体连通程度均较高;安22井区Es_(3)^(中)油藏单元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均较为复杂,油藏单元砂体连通程度较高、流体连通程度相对较低。(3)在实施油藏单元作为开发单元后,安11井区和安22井区各小层的单井日产原油量均有增加。通过油藏单元的精细表征,不仅能发现勘探开发中的滚动评价目标,而且可为开发过程中动态储量及经济可采储量的标定提供准确的油层厚度、油藏边界及油藏分布范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构造 沉积微相 砂体连通程度 构造型油藏单元 “断砂配置”型油藏单元 沙河街组 古近系 廊固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盖层评价及对油气盖层有利区的优选 被引量:7
13
作者 季天愚 杨威 +6 位作者 武雪琼 蒲仁海 李德江 刘满仓 缪卫东 苏楠 叶颖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9-382,共14页
【研究目的】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寒武统发育大面积的膏盐岩、膏质泥岩和膏质云岩地层,探讨该套地层的油气封盖能力和展布可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领域的勘探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对4口井的44个岩心样品进行镜下薄片、物性参数和突破... 【研究目的】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寒武统发育大面积的膏盐岩、膏质泥岩和膏质云岩地层,探讨该套地层的油气封盖能力和展布可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领域的勘探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对4口井的44个岩心样品进行镜下薄片、物性参数和突破压力测试。通过建立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定量地对研究区中寒武统不同岩性岩石的封盖能力进行评价;结合二维地震和14口钻井资料对研究区中寒武统膏盐岩、膏质泥岩和膏质云岩地层的厚度进行研究;最终综合研究区中寒武统微观和宏观的评价结果,并以实际钻井的勘探情况作为约束,建立针对该研究区盖层封盖能力的综合评价方式。【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认为膏盐岩相比膏质泥岩与膏质云岩具有更好的封盖能力,但断裂和石膏的埋藏地质条件会影响盖层的封盖能力。其中阿瓦提凹陷、塔中隆起北部、满西低凸起南部以及巴楚隆起中北部膏盐岩盖层厚度较大,以巴楚隆起北部为中心,膏盐岩厚度向四周呈不规则状递减,环绕状分布。【结论】认为阿瓦提凹陷、满西低凸起西部和南部、塔中隆起北部和西部,以及塔北隆起中部为盖层发育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 中寒武统 膏盐岩 盖层 封闭性 油气勘查工程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层储气库库址筛选及关键指标评价方法——以苏北盆地白驹含水层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邱小松 郑雅丽 +5 位作者 叶颖 赖欣 刘满仓 徐淑娟 姚秋昌 皇甫晓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148,共9页
我国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天然气管道和LNG已经不能满足调峰保供的需求,建设储气库成为唯一现实选择。目前我国中东部地区气藏、盐穴两类库址目标也不能满足储气库建设需求,含水层目标构造复杂、勘探程度低,筛选出优质含水层建库目标开展... 我国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天然气管道和LNG已经不能满足调峰保供的需求,建设储气库成为唯一现实选择。目前我国中东部地区气藏、盐穴两类库址目标也不能满足储气库建设需求,含水层目标构造复杂、勘探程度低,筛选出优质含水层建库目标开展前期评价工作难度较大。结合国内外含水层储气库建库条件分析和我国含水层目标埋藏深、构造复杂、物性差等特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含水层库址筛选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筛选出中东部地区建库条件相对较好的白驹含水层作为目标开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含水层能够承受最大流体压力为15.0MPa,提压系数为1.2;(2)有效建库空间体积为3864×104m3,含气饱和度为64.7%,库容量为17.5×108m3;(3)构造顶部两口裸眼井封堵处理不确定因素多,建库风险大。建议将我国中东部地区盐岩层下伏埋深浅、物性好、水体规模大的含水层作为重点勘探方向库址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含水层 选址 前期评价 白驹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泉241-州16区块沙三中亚段沉积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淳元 胡望水 +4 位作者 周振永 万敏 李相明 张惠文 李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9,共8页
目前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油气发现量与实际生烃量相差较大。为了加快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重点开发区块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进程,基于泉241-州16区块岩心相、测井相及岩屑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结合沙三中亚段时期的区... 目前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油气发现量与实际生烃量相差较大。为了加快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重点开发区块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进程,基于泉241-州16区块岩心相、测井相及岩屑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结合沙三中亚段时期的区域沉积背景,对研究区沙三中亚段的主力砂组和重点开发小层的沉积微相、砂体发育和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中亚段属于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沉积微相类型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及席状砂5种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为最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在平面上呈北西—南东向辫状分布,砂体在平面上呈现由近源到远源逐渐减薄的分布特点,并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浅水进积型扇三角洲前缘的沉积模式。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块后续勘探开发提供地质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廊固凹陷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沙三中亚段 泉241-州16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地应力场与油气运移关系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高伟中 孙鹏 +1 位作者 田超 杨燕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依据西湖凹陷丰富的钻井、地震及区域构造演化资料,分析区域地应力背景,利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优选岩石参数,合理设置边界约束条件及网格划分,建立西湖凹陷地应力场地质模型并模拟出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根据地应力场与流体运移之... 依据西湖凹陷丰富的钻井、地震及区域构造演化资料,分析区域地应力背景,利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优选岩石参数,合理设置边界约束条件及网格划分,建立西湖凹陷地应力场地质模型并模拟出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根据地应力场与流体运移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计算出西湖凹陷流体势的分布特征,分析地应力与流体势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应力作用对油气运移的影响。最后依据地应力场和流体势场的分布,单因素分析地应力对油气运移方向的控制作用,预测油气有利的运聚方向并指出可能的油气藏有利运聚区带,为勘探目标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场 数值模拟 流体势 油气运移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