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油田集输矿场原油的净化与处理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杜莎 王永辉 +2 位作者 赵占春 谭金华 胡维润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6年第5期49-52,共4页
在华北油田油气集输矿场生产过程中,从油井生产的出矿物质不仅含有原油、天然气,还含有水、砂粒、泥浆及各种盐类等杂质。为了分类储存、输送、计量和使用,需要对出矿物质进行油、气、水的进一步分离和净化,包括含油污水的处理、原油稳... 在华北油田油气集输矿场生产过程中,从油井生产的出矿物质不仅含有原油、天然气,还含有水、砂粒、泥浆及各种盐类等杂质。为了分类储存、输送、计量和使用,需要对出矿物质进行油、气、水的进一步分离和净化,包括含油污水的处理、原油稳定、气体脱水、酸性气体的脱出、轻烃回收等,以达到管输标准和商品用气的质量要求。联合站投资规模和处理方法的选择一般是根据油田总体规划、油田的总集输流程、油田的生产技术水平、技术经济政策和其他系统的情况综合论证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站 分离 净化 原油稳定 轻烃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石油协会API管道内检测标准变更简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洪丽 王朝璋 +3 位作者 王国维 石玉辉 李云 梁昌晶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7期13-15,共3页
管道内检测技术可以确定管道的腐蚀和裂纹缺陷,保障管道的长效运行,美国石油协会标准API Std 1163—2013是管道内检测技术的综合性标准,目前石油行业标准《管道内检测系统的鉴定(SY/T 6825—2011)》采标为API Std 1163—2005版。介绍了A... 管道内检测技术可以确定管道的腐蚀和裂纹缺陷,保障管道的长效运行,美国石油协会标准API Std 1163—2013是管道内检测技术的综合性标准,目前石油行业标准《管道内检测系统的鉴定(SY/T 6825—2011)》采标为API Std 1163—2005版。介绍了API Std 1163—2013新修订的技术性条款,包括内检测器运行的限制条件、内检测系统探测的金属腐蚀缺陷和裂纹分级、内检测系统识别概率和检测概率、内检测系统通过能力、内检测数据核查与验证等,以及与API Std 1163—2005版的差异,建议在修订国内标准SY/T 6825—2011时将API Std 1163—2013新增条款纳入更新内容,提高我国管道内检测作业的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内检测 标准 API STD 1163—2013 变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优化设计的油田采出水稳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辽宇 刘庆江 +2 位作者 高娜 何子龙 梁昌晶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4期28-34,共7页
某油田联合站的过滤器频繁发生结垢物堵塞,影响了采出水稳定工艺的正常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多节点水质分析和腐蚀结垢产物分析的基础上,筛选了合适的除钙剂,对除钙、除铁所需的各类药剂进行了单因素影响实验,并对加药顺序进行... 某油田联合站的过滤器频繁发生结垢物堵塞,影响了采出水稳定工艺的正常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多节点水质分析和腐蚀结垢产物分析的基础上,筛选了合适的除钙剂,对除钙、除铁所需的各类药剂进行了单因素影响实验,并对加药顺序进行了调整,基于极端顶点设计完成了多种响应指标值下的混料实验设计,并进行了现场效果验证。结果表明,钙、铁离子引发碳酸钙和铁的氧化物是导致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在Na_(2)CO_(3)→NaOH→H_(2)O_(2)→PAC→PAM的加药顺序下,对钙、铁离子的复合处理效果最佳;当Na_(2)CO_(3)、NaOH、H_(2)O_(2)、PAC的配比分别为0.4852、0.2136、0.2034、0.0978,游离Ca^(2+)质量浓度、总铁质量浓度和透光率等指标可达到最优,综合指标的复合合意性为0.73,采出水中油和悬浮物含量满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料实验 采出水 稳定 絮凝沉降 除钙 除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低煤阶煤层气多元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6
4
作者 孙粉锦 田文广 +6 位作者 陈振宏 孙斌 杨敏芳 孙钦平 祁灵 张勇雪 吴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8,共9页
我国低煤阶含煤盆地地质背景复杂,煤层气富集成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煤层气勘探一直处于小型试验阶段。为了促进我国低煤阶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在系统分析、总结我国含煤盆地类型、煤层气成因、赋存状态、富集模式的基础上,梳理了目前勘探... 我国低煤阶含煤盆地地质背景复杂,煤层气富集成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煤层气勘探一直处于小型试验阶段。为了促进我国低煤阶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在系统分析、总结我国含煤盆地类型、煤层气成因、赋存状态、富集模式的基础上,梳理了目前勘探开发工作面临的挑战与科研攻关目标,并提出低煤阶煤层气的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1)我国低煤阶煤层气具有盆地类型多元、煤层气成因类型多元、赋存状态多元、富集类型多元的成藏特征;(2)低煤阶煤层气勘探面临目标区优选、深层煤系气共探共采系统评价、钻完井及增产改造工艺等3个方面的挑战;(3)应加强对煤层气成藏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气源成因及其资源贡献、吸附态和游离态煤层气空间分布规律及地质控制因素等的研究攻关,开展煤层气资源有效性和可采性评价,形成一套深部煤系气勘探开发评价方法。结论认为:(1)我国浅层煤层气资源有利勘探区包括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霍林河、白彦花等凹陷,海拉尔盆地伊敏、呼和湖、陈旗等凹陷,鄂尔多斯盆地彬县、焦坪、黄陵、乌审旗东部等地区,以及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2)深层煤层气资源则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吐哈、三塘湖、海拉尔和三江等盆地或盆地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低煤阶 煤系气 生物气 成因 富集 成藏 挑战 深部 有利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侏罗纪凹陷结构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曾旭 田继先 +4 位作者 杨桂茹 王波 郭泽清 王薇 张海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3,共10页
传统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受制于地震资料品质等原因,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分布厚度及平面特征的认识一直存在局限性,通过柴北缘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构造演化分析,建立了侏罗纪断陷+坳陷的新的构造解释模型。在该模型的指导下,发现了红... 传统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受制于地震资料品质等原因,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分布厚度及平面特征的认识一直存在局限性,通过柴北缘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构造演化分析,建立了侏罗纪断陷+坳陷的新的构造解释模型。在该模型的指导下,发现了红三旱、尖顶山、长尾梁等新的侏罗纪凹陷。根据剖面形态及构造特征,将受到强烈改造的侏罗纪凹陷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软弱层主导的强变形凹陷、能干层主导的强变形凹陷、基底断裂主导的强变形凹陷、挤压挠曲的弱变形凹陷及垂直隆升的弱变形凹陷。断陷期地层主要受控于柴北缘基底深大断裂,坳陷期地层则全区分布,两者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通过应力场与现今基底主干断裂走向关系分析,祁连山的阻隔及阿尔金山的左行走滑作用控制了现今侏罗纪凹陷的形态特征。早侏罗世断陷所在的地区,烃源岩条件更为优越;并联式的断陷结构有利于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远距离运移,易形成源外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侏罗系 解释模型 凹陷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地面系统数字化建设虚拟技术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兴国 阚宝春 +2 位作者 李佶晔 印重 顾行崛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2年第2期6-10,共5页
针对喇嘛甸油田数字化建设难度大、投资高、建设周期长,以及难以满足数字化建设的需求等问题,提出以站场虚拟场景进行数字化管理。以系统主体网络为骨干,采用精确的地形测绘及站库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地面系统虚拟场景的建立,以此为基础... 针对喇嘛甸油田数字化建设难度大、投资高、建设周期长,以及难以满足数字化建设的需求等问题,提出以站场虚拟场景进行数字化管理。以系统主体网络为骨干,采用精确的地形测绘及站库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地面系统虚拟场景的建立,以此为基础建立地面系统数字化管理平台,并将地面系统矢量图、地面设施的精准图文信息与动静态生产数据、二维线划图、三维场景相结合,实现了油田实体在虚拟世界的展现。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展采油厂大中型站库集中监控、无人值守,地面系统的区域优化简化,以及生产设施运行管理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建设 虚拟场景 数字化管理平台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某油田二元复合驱配注工艺参数优化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梦坤 王梓栋 +2 位作者 周继芊 陶瑞 李佶晔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2年第3期22-27,共6页
针对国外某油田二元复合驱筛选出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以及该油田储层流体性质和地面建设现状,开展了二元驱配注工艺参数室内试验。通过测试聚合物的熟化时间及其流变性,以及表面活性剂和二元体系的流变性等,确定了适合国外某油田二元... 针对国外某油田二元复合驱筛选出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以及该油田储层流体性质和地面建设现状,开展了二元驱配注工艺参数室内试验。通过测试聚合物的熟化时间及其流变性,以及表面活性剂和二元体系的流变性等,确定了适合国外某油田二元复合体系的配注流程、参数和污水配制二元体系的适应性,对该油田二元复合驱现场试验和后期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配注工艺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流变性 界面张力 熟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原油密闭卸油的工艺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品贤 刘巨光 +2 位作者 黄婕 付振林 梁昌晶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19年第2期4-6,I0002,I0003,共5页
针对目前有些进入中后期开发的油田接卸原油大多采用开式或半密闭工艺,不能满足国家法规污染物排放要求的问题,在简要介绍了开式和半密闭卸油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全密闭卸油工艺流程,运用PLC实现对卸油过程实施PID闭环控制,实现卸... 针对目前有些进入中后期开发的油田接卸原油大多采用开式或半密闭工艺,不能满足国家法规污染物排放要求的问题,在简要介绍了开式和半密闭卸油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全密闭卸油工艺流程,运用PLC实现对卸油过程实施PID闭环控制,实现卸油泵自动启停和全自动密闭卸油。通过对某联合站卸油工艺的改造,可比半密闭卸油减少原油损耗0.48t/d,天然气0.175t/d,全年实现经济效益115万元,投资回收期约为0.79年,既达到了环保要求,又消除了安全隐患,在获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油田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原油 密闭卸油工艺 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成熟技术 闯荡国际市场——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在叙利亚GBEIBE油田的成功运用
9
作者 曹瑛 廖渠 《石油科技论坛》 2010年第6期58-60,共3页
由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和华北分公司联合设计的叙利亚GBEIBE油田地面设施改扩建工程一期工程注水项目,是将我国成熟的注水开发工艺引入国际市场的一个案例。该项目先导试验取得效果后在全油田推广应用,既解决了... 由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和华北分公司联合设计的叙利亚GBEIBE油田地面设施改扩建工程一期工程注水项目,是将我国成熟的注水开发工艺引入国际市场的一个案例。该项目先导试验取得效果后在全油田推广应用,既解决了叙利亚GBEIBE油田产出水外排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提高了该油田的原油采收率,这项工艺技术在叙利亚国家尚属首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 油田 注水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并行管道风险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10
作者 王辉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5期56-60,共5页
为准确评价并行管道的风险等级,统计了2004—2024年有关并行管道风险的国内知网文献,通过聚类、共现和突变的知识图谱分析,确定了国内有关的研究进展和演进趋势,获取了指标体系的构建方式和方法,并结合G1法和危险度确定不同类型并行管... 为准确评价并行管道的风险等级,统计了2004—2024年有关并行管道风险的国内知网文献,通过聚类、共现和突变的知识图谱分析,确定了国内有关的研究进展和演进趋势,获取了指标体系的构建方式和方法,并结合G1法和危险度确定不同类型并行管道的综合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该领域的高频关注点集中在并行间距、环境因素、腐蚀和管道特性方面,研究对象主要为油气并行管道,且多采用赋权法进行风险评价;并行间距对并行管道风险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敷设环境;隧道段并行管道的危险度最大,其次为同桥段并行管道和埋地段并行管道。研究结果可反映并行管道的真实风险水平,提出的方法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并行管道 指标体系 风险评价 危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管道内涂层失效风险评价研究
11
作者 张宏 陈阳子 +3 位作者 贾贞贞 朱碧云 孙春亮 梁昌晶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4期52-57,共6页
为提高管道内涂层质量的管控水平,从涂层性能、服役环境、涂层老化和施工缺陷等方面建立了三级指标、五级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造单指标测度、计算复合权重和构造多指标测度等步骤,实现了评价指标间差异性和不确定性的消除,并引入... 为提高管道内涂层质量的管控水平,从涂层性能、服役环境、涂层老化和施工缺陷等方面建立了三级指标、五级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造单指标测度、计算复合权重和构造多指标测度等步骤,实现了评价指标间差异性和不确定性的消除,并引入有效度对未确知测度理论的识别准则进行改进,实现了风险等级的评价,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复合权重可降低改进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两类权重结果带来的弊端,一级指标中涂层性能的影响权重最大,二级指标中电化学阻抗值、清管频次、服役时间、施工水平的影响权重较大;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本文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内涂层失效的风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确知测度 管道 内涂层 复合权重 置信度 有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作用对页岩微观结构与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薛华庆 周尚文 +3 位作者 蒋雅丽 张福东 东振 郭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5-1081,共7页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水化作用前、后的页岩样品进行微观表征,通过微米CT扫描、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实验来研究原始样品、饱和水及离心后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物性参数之间的差异性。FESEM实验研究表明,水化作用对页岩中有机质的主体...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水化作用前、后的页岩样品进行微观表征,通过微米CT扫描、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实验来研究原始样品、饱和水及离心后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物性参数之间的差异性。FESEM实验研究表明,水化作用对页岩中有机质的主体形态和位置、有机质孔隙没有影响。水化作用可增加页岩内的裂缝条数及宽度,主要表现为无机矿物之间裂缝的延伸和新裂缝的衍生、条带状有机质与无机矿物之间的裂缝宽度增加。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微米CT扫描实验表明,水化作用强度受原生裂缝发育程度控制,原生裂缝越发育,水化作用越强。水化作用较强时,页岩裂缝的宽度可增加至原来的2~5倍。页岩孔隙度主要受有机质含量控制,其次受裂缝发育程度影响。页岩渗透率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控制,其次受孔隙度大小影响。水化作用后裂缝发育程度对孔隙度和渗透率均有影响,但对渗透率影响较大,对孔隙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水化作用 微观结构 物性参数 裂缝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界可能存在的断层体圈闭 被引量:20
13
作者 罗群 黄捍东 +3 位作者 庞雄奇 边树涛 姜振学 常洪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8-150,共3页
根据石油地质理论,如果一个具有储集条件的断层体周缘被封闭,且其上方又有良好的封盖条件,便可形成断层体圈闭,若有油源供给,就可能聚集油气形成断层体油气藏。自然界可能存在沥青封堵型、断层交汇型、断层尖灭消失型和层间滑动型等4种... 根据石油地质理论,如果一个具有储集条件的断层体周缘被封闭,且其上方又有良好的封盖条件,便可形成断层体圈闭,若有油源供给,就可能聚集油气形成断层体油气藏。自然界可能存在沥青封堵型、断层交汇型、断层尖灭消失型和层间滑动型等4种成因类型的断层体油气藏(圈闭)。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冷湖三号石深1井侏罗系油气藏可能是典型的沥青封堵型断层体油气藏。断层体圈闭位于地质情况复杂的断裂发育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保存条件差,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是值得探索的新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体 油气圈闭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的CO_2置换实验 被引量:16
14
作者 孙建业 刘乐乐 +2 位作者 王小文 王菲菲 刘昌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6-62,共7页
CO_2置换法是一种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如何测定CO_2置换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的置换速率以及怎样提高置换效率一直备受关注。为此,利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置换温度、甲烷水合物饱和度两个因素影响下... CO_2置换法是一种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如何测定CO_2置换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的置换速率以及怎样提高置换效率一直备受关注。为此,利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置换温度、甲烷水合物饱和度两个因素影响下的CO_2置换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模拟实验,探讨了这两个因素对CO_2置换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得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置换反应物理过程和相关理论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实验条件下置换反应过程经历快速反应和缓慢反应两个阶段,快速反应阶段的甲烷产气过程受表层甲烷水合物分解过程所控制,而缓慢反应阶段的甲烷产气过程受气体在孔隙水或者冰内的扩散过程所控制;②甲烷水合物分解方式包括吸收CO_2水合物合成释放的热量而分解与降压引起的分解,前者主要由孔隙水或冰的含量决定,而后者主要与温度和压力条件有关;③置换效率随置换温度的增加和甲烷水合物饱和度初始值的减小而变大,置换出来的甲烷气体量随置换温度和甲烷水合物饱和度初始值的增加而增大。结论认为,CO_2置换法更适用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的海域甲烷水合物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二氧化碳 水合物饱和度 置换温度 置换速率 置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断陷层油气成藏机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浩 陆建林 +4 位作者 王保华 左宗鑫 李瑞磊 朱建峰 沈志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54,共11页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指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以及生烃史-热史模拟研究长岭断陷南部的龙凤山地区油气成因及成藏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龙凤山地区断陷层天然气属于...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指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以及生烃史-热史模拟研究长岭断陷南部的龙凤山地区油气成因及成藏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龙凤山地区断陷层天然气属于腐殖型和腐泥型的混合气,且为裂解气和干酪根热降解气组成的混合气,油气源主要为本地的沙河子组烃源岩,原油成熟度低于天然气,为同一油源不同热演化阶段的产物,属于次生凝析气藏,成藏表现为"近源多向供烃,复合输导,早期干酪根热降解成气与晚期原油裂解成气"的多期成藏模式;长岭南部地区发育优质烃源岩、营城组末期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圈闭条件,具备较好油气输导条件、存在多期油气充注,油气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油源对比 凝析油 沙河子组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九龙山构造砾岩储层敏感性实验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朱华银 蒋德生 +1 位作者 安来志 张利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0-43,129-130,共4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九龙山构造下侏罗统珍珠冲组气藏的储层岩石矿物特征和孔隙结构十分特殊和复杂,颗粒大、裂缝发育且非均质性强,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致密储层的特征,目前对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机理及主要伤害因素尚未掌握。为此,进行... 四川盆地西北部九龙山构造下侏罗统珍珠冲组气藏的储层岩石矿物特征和孔隙结构十分特殊和复杂,颗粒大、裂缝发育且非均质性强,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致密储层的特征,目前对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机理及主要伤害因素尚未掌握。为此,进行了系统的岩心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储层总体表现为强速敏性和强—极强水敏性,速敏渗透率损害率为67.2%~94.1%,水敏渗透率损害率为71.3%~95.5%,渗透率越低,速敏性越强;碱敏性中等偏强—强,碱敏渗透率损害率为48.6%~90.9%,酸敏性弱,注酸前后渗透率变化不大;应力敏感性强,裂缝受压后产生闭合难于恢复,渗透率损失率大。总之,该气藏储层敏感性强,极易被伤害,主要伤害类型为水敏、速敏和应力敏感,建议气田生产中避免"强采强注",施工中采用合理矿化度的工作液,加入适当的黏土稳定剂,并控制酸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九龙山构造 早侏罗世 天然气开发 砾岩 储集层 敏感性 伤害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潜山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20
17
作者 郭建华 郭原草 王连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1-708,共8页
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潜山储集层的岩心及地面露头进行了综合研究。潜山储集层的岩性主要是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包括溶孔、溶洞、裂缝和基岩微观孔隙,形成孔-洞型、裂缝型、缝-洞型和孔-洞-缝复合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 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潜山储集层的岩心及地面露头进行了综合研究。潜山储集层的岩性主要是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包括溶孔、溶洞、裂缝和基岩微观孔隙,形成孔-洞型、裂缝型、缝-洞型和孔-洞-缝复合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区内多期次的古岩溶作用是储集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古岩溶作用主要发生于沿潜山不整合面的风化淋滤带、水平潜流带、断层裂隙带及顺层层面,形成相应的溶蚀孔洞型储集层。由构造运动所形成的裂缝不仅增加了储集层的孔隙度,还极大地改善了孔洞的连通性,提高了储集层的渗透性能。但不同岩性、不同构造部位储集层的发育程度不同:白云岩类储集层好于灰岩类储集层,无石炭-二叠系覆盖区的储集层好于有石炭-二叠系覆盖区,断层发育区内储集层好于断层不发育区。河西务构造带西南端潜山储集层发育,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古岩溶 潜山型储集层 储集空间 廊固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油藏单元精细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望水 高飞跃 +5 位作者 李明 郭志杰 王世超 李相明 李圣明 揭琼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99,共8页
依据岩心相、测井相、岩屑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点-线-面的油藏单元表征方法,对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的微构造、主力层油藏单元类型及油水连通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构造型油... 依据岩心相、测井相、岩屑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点-线-面的油藏单元表征方法,对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的微构造、主力层油藏单元类型及油水连通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构造型油藏单元和“断砂配置”型油藏单元。安11井区Es_(4)^(上)-Ⅰ砂组1小层、2小层、3小层和4小层的油藏单元数量分别为6个、5个,3个和2个;安22井区Es3中-Ⅱ砂组3小层和7小层的油藏单元均为5个,其他小层油藏单元数量不等。(2)安11井区Es_(4)^(上)-Ⅰ砂组油藏单元砂体连通程度和流体连通程度均较高;安22井区Es_(3)^(中)油藏单元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均较为复杂,油藏单元砂体连通程度较高、流体连通程度相对较低。(3)在实施油藏单元作为开发单元后,安11井区和安22井区各小层的单井日产原油量均有增加。通过油藏单元的精细表征,不仅能发现勘探开发中的滚动评价目标,而且可为开发过程中动态储量及经济可采储量的标定提供准确的油层厚度、油藏边界及油藏分布范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构造 沉积微相 砂体连通程度 构造型油藏单元 “断砂配置”型油藏单元 沙河街组 古近系 廊固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油气管道清管技术现状 被引量:31
19
作者 代晓东 刘江波 +1 位作者 党丽 石玉辉 《石油工程建设》 2017年第1期1-5,17,共6页
清管是新建管道投产和管道运行中的重要工作。国内管道清管存在清管效果不理想,未制订专门、统一的标准规范等问题。分别从清管器类型、清管器选型原则、清管质量控制、清管周期、清管器速度控制和预测、清管器跟踪定位、清管器卡阻以... 清管是新建管道投产和管道运行中的重要工作。国内管道清管存在清管效果不理想,未制订专门、统一的标准规范等问题。分别从清管器类型、清管器选型原则、清管质量控制、清管周期、清管器速度控制和预测、清管器跟踪定位、清管器卡阻以及清管作业安全区域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管道清管技术新进展,特别指出应用凝胶-机械式清管器,研发适用于长距离站间距的高可靠性清管器,基于旁通阀调速机理的清管器实施控制技术等。还介绍了俄罗斯管道清管标准的先进性,包括新建管道清管质量控制措施,在役原油管道基于输送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的紧急清管方法,聘用专业化清管器跟踪定位服务商,以及划定清管作业安全区域等。借鉴国外清管技术的先进性,对于提高我国管道清管技术水平以及制订清管标准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清管技术 清管器 选型 调速 监测 卡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压裂返排液处理回用技术现场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俊 王景 +3 位作者 孙泽宁 祁健 王鹏 汤天磊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年第11期32-36,共5页
为实现压裂施工作业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针对致密气压裂返排液的处理回用配液技术进行现场应用研究。压裂返排液经过脱稳、絮凝沉淀、定位除杂质、成分调节、精细过滤等工艺处理后可作为现场配液用水。该技术应用在山西... 为实现压裂施工作业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针对致密气压裂返排液的处理回用配液技术进行现场应用研究。压裂返排液经过脱稳、絮凝沉淀、定位除杂质、成分调节、精细过滤等工艺处理后可作为现场配液用水。该技术应用在山西致密气开采现场,对经处理后返排液配制的压裂液进行基液黏度、交联时间、流变性能(抗温抗剪切性能)、静态滤失性、破胶时间及破胶黏度等指标评价,各项指标均满足行业标准要求。同时,压裂液作为前置液和携砂液在LX-160-2D井压裂应用,施工作业压力平稳,携砂顺畅,压裂施工作业顺利完成。从节省现场用水成本以及降低废液处理成本两方面来看,使用返排液回用配液,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压裂返排液 处理工艺 水质指标 应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