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套变井高膨胀比封隔器卡堵水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宏伟 焦明远 +3 位作者 王新志 沈威 邹启云 赵娜 《石油矿场机械》 2019年第3期39-43,共5页
水驱老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套管变形井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厚油层的分层开采效果。针对套管变形井和套管补贴井,研发了小直径的堵水封隔器,胶筒的膨胀比达1.4~1.5,具有逐级解封、抗滑动能力强、耐压差高、适应套管直径范围大、有效期长... 水驱老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套管变形井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厚油层的分层开采效果。针对套管变形井和套管补贴井,研发了小直径的堵水封隔器,胶筒的膨胀比达1.4~1.5,具有逐级解封、抗滑动能力强、耐压差高、适应套管直径范围大、有效期长、解封可靠等特点,耐压差20~30 MPa,配套小直径开关工具,实现多层卡封、多层开采。现场应用表明,外径105 mm的封隔器在178 mm套管内卡封,耐压差达到20 MPa;外径95 mm的封隔器在139.7 mm套管内卡封,耐压差达到3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变形 封隔器 堵水 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生产大数据分析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耿玉广 张萌 +3 位作者 耿英杰 薛良玉 张战敏 顾龚杰 《石油科技论坛》 2018年第4期41-48,共8页
数字油田为石油企业采集积累了大量生产数据,为挖掘和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深入开展了大数据预处理、数据建模、可视化展示、因果分析、方案优化、现场实施等系列研究,构建了以应用为导向的油田生产大数据分析流程,建立了油田生产主营业务... 数字油田为石油企业采集积累了大量生产数据,为挖掘和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深入开展了大数据预处理、数据建模、可视化展示、因果分析、方案优化、现场实施等系列研究,构建了以应用为导向的油田生产大数据分析流程,建立了油田生产主营业务大数据分析模型,开发出油田生产大数据分析平台及网络版软件。平台总体架构分为数据源层、数据平台层、应用服务层,为满足油田生产企业不同岗位需要,推出了基层版、分析版和研究版。具体介绍了以降低抽油机井吨液举升百米耗电为目标的大数据分析、抽油机井智能工况诊断预警两个油田生产应用实例,显示在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提高产量和效益等方面见到实效。大数据分析在H油田应用3年来,累计新增销售额(增油)3.4亿元,新增利润(增油及节支)2.8亿元,为油田生产高效管控和优化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生产 大数据 分析流程 数据模型 分析平台 节能降耗 降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后采出水除铁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荣伟 巩峰 +3 位作者 刘钇池 刘婕 韩明 梁昌晶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年第1期18-22,共5页
华北油田经过近5年的污水治理改造,所有的滤后采出水都已达到行业标准要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从常压注水罐至井口管网处出现了褐红色或黑色的悬浮物,造成水质二次污染。通过一系列的室内实验及现场试验,确定了采用微生物氧化降解... 华北油田经过近5年的污水治理改造,所有的滤后采出水都已达到行业标准要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从常压注水罐至井口管网处出现了褐红色或黑色的悬浮物,造成水质二次污染。通过一系列的室内实验及现场试验,确定了采用微生物氧化降解去除水中Fe2+,并采用80 mg/L的聚合氯化铝溶液或微滤膜技术截留铁的沉积物。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较好地去除水中的Fe2+,去除率大于或等于90%,去除后能有效地防止注水管网和井筒结垢,避免水质出现二次污染而影响水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除铁 微生物氧化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75区块小井眼钻完井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鹏伟 汝大军 +5 位作者 王建宁 沈家训 张波 叶永盛 杨立功 杨康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2期73-80,共8页
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苏里格地区钻井全面实施“泥浆不落地”技术,而小井眼钻井技术是减少钻井液的用量、减少废弃物、降低入井钢材费用和减少固井成本的有效途径。针对苏里格气田小井眼水平井钻进过程中的岩石可钻性差、造斜点选择难度... 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苏里格地区钻井全面实施“泥浆不落地”技术,而小井眼钻井技术是减少钻井液的用量、减少废弃物、降低入井钢材费用和减少固井成本的有效途径。针对苏里格气田小井眼水平井钻进过程中的岩石可钻性差、造斜点选择难度大、水平段轨迹复杂、地质复杂造成的井下安全等问题,开展了井身结构优化、小井眼轨迹优化与控制、钻头优选及水力参数优化、钻井液体系优选及性能参数优化研究。结论认为:①在加强安全钻井配套措施的基础上,优化后的井身结构更具经济性及合理性;②低固相钻井液体系抗温稳定性强,具有良好的抑制岩心分散的能力,能够有效防止黏附卡钻的发生,且成本低、封堵效果较好;③针对各个地层岩性特征优选的高效PDC钻头,优化水力参数性能,能够有效提高机械钻速,确保砂体钻遇率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井眼 钻头优选 轨迹优化与控制 钻井液性能参数 水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回收利用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康勇 王志斌 +2 位作者 蔡亮 刘文生 许景旺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19年第9期118-119,共2页
目前,许多油气库及站场中的储油罐无收气装置或原油稳定装置,当大罐挥发气正压力高于呼吸阀启动压力,挥发气会从呼吸阀溢出,大量的油品蒸汽散失于大气中,在造成油气损耗的同时还污染环境、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总结梳理了吸... 目前,许多油气库及站场中的储油罐无收气装置或原油稳定装置,当大罐挥发气正压力高于呼吸阀启动压力,挥发气会从呼吸阀溢出,大量的油品蒸汽散失于大气中,在造成油气损耗的同时还污染环境、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总结梳理了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四种常用油气回收工艺技术,根据各技术的特点,最终选用冷凝—吸附组合工艺进行油气回收,先经过三级冷凝后回收大部分C3以上组分,再经过活性炭吸附剂对低浓度油气进行吸附。该工艺适合全组分烃类混合物的回收,在某油库应用后可实现年盈利139万元,投资回收期3年,技术成熟后可在各油气站场及油库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气 呼吸阀 吸附法 冷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原油密闭卸油的工艺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品贤 刘巨光 +2 位作者 黄婕 付振林 梁昌晶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19年第2期4-6,I0002,I0003,共5页
针对目前有些进入中后期开发的油田接卸原油大多采用开式或半密闭工艺,不能满足国家法规污染物排放要求的问题,在简要介绍了开式和半密闭卸油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全密闭卸油工艺流程,运用PLC实现对卸油过程实施PID闭环控制,实现卸... 针对目前有些进入中后期开发的油田接卸原油大多采用开式或半密闭工艺,不能满足国家法规污染物排放要求的问题,在简要介绍了开式和半密闭卸油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全密闭卸油工艺流程,运用PLC实现对卸油过程实施PID闭环控制,实现卸油泵自动启停和全自动密闭卸油。通过对某联合站卸油工艺的改造,可比半密闭卸油减少原油损耗0.48t/d,天然气0.175t/d,全年实现经济效益115万元,投资回收期约为0.79年,既达到了环保要求,又消除了安全隐患,在获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油田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原油 密闭卸油工艺 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油田低效注水井转采压裂技术探索
7
作者 龙长俊 修书志 +2 位作者 肖洁 汪宝新 周萌 《中外能源》 CAS 2018年第12期60-64,共5页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进行,部分注水井效果变差、失效甚至出现水窜,使油田生产面临严峻考验。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在毛管力作用下注水井周围油层中存在较丰富的剩余油,注水井转采后有利于克服贾敏效应和油层中固体颗粒的堵塞等现象,有效提高...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进行,部分注水井效果变差、失效甚至出现水窜,使油田生产面临严峻考验。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在毛管力作用下注水井周围油层中存在较丰富的剩余油,注水井转采后有利于克服贾敏效应和油层中固体颗粒的堵塞等现象,有效提高采收率。阿尔油田储层特征复杂,储层近物源快速堆积,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在前人储层评价及压前评估基础上,开展了低效注水井转采压裂技术研究。通过厘清井间连通性及各小层注水情况,优化选井选层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精细描述人工裂缝缝长对井组开发效果的影响,研发出适用于阿尔油田储层特征、抗剪切性能好、伤害低、残渣少的低浓度、低残渣弱交联压裂液体系。2017年现场实施低效注水井转采压裂6井次,成功率100%,压后平均日产液12.0t/d、日产油6.4t/d,为后续开发井网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油田 低效注水井 注转采 压裂技术 人工裂缝缝长 弱交联压裂液体系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罐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
8
作者 孙世武 张晓东 +3 位作者 江萍萍 许熠栋 陆潇 王彦艳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1年第7期41-43,共3页
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储罐含油污泥已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如只进行简单的固化处理,土壤中的COD及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处理工艺和设备进行比较,选用化学脱稳+板框压滤处理... 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储罐含油污泥已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如只进行简单的固化处理,土壤中的COD及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处理工艺和设备进行比较,选用化学脱稳+板框压滤处理储罐含油污泥,并针对不同用途下的处置标准进行了分类和归纳。研究结果可为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含油污泥 化学脱稳 板框压滤 无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森 舒政 +1 位作者 赖南君 顾庆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62,共6页
针对单一聚合物段塞驱存在低渗储层动用程度低、部分注入井注入困难以及油井受效比例低等问题,开展了高、低浓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采用物理模拟的实验方法,评价了不同交替注入方案下低渗层的吸液比例、分流率以及... 针对单一聚合物段塞驱存在低渗储层动用程度低、部分注入井注入困难以及油井受效比例低等问题,开展了高、低浓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采用物理模拟的实验方法,评价了不同交替注入方案下低渗层的吸液比例、分流率以及聚合物驱的采收率。结果表明:与单独注入高、低浓度聚合物驱相比,不同浓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能使低渗储层的吸液比例明显提高,并能有效改善低渗层的分流率,起到改善吸水剖面、延长低渗层聚合物驱受效时间的效果。渗透率级差越大,聚合物驱采收率达到最大所需的交替注入周期数越多,当渗透率级差分别为2和4时,最佳交替注入周期数分别为2次和4次,此时聚合物驱的采收率分别为24.9%和23.4%,比单独注入高浓度聚合物驱时采收率分别提升了3.3%和5.2%。矿场试验结果表明,P油田M区块采用高、低浓度聚合物交替注入开发的方式后,注入井的吸水厚度明显增大,生产井的日产油量明显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交替注入 非均质储层 渗透率级差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两相流流型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文生 张磊 +2 位作者 康燕 薛钊 杨金惠 《石油规划设计》 2020年第5期16-21,55,共7页
在油井采出液的开采、集输和处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油气水三相流流动现象。当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随着含水率的升高和气液比的降低,气相的影响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的流型变化对管输效率影响较大。通过按原油凝点划分,将不同学者对油水... 在油井采出液的开采、集输和处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油气水三相流流动现象。当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随着含水率的升高和气液比的降低,气相的影响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的流型变化对管输效率影响较大。通过按原油凝点划分,将不同学者对油水两相流流型的相关研究从高于凝点温度和低于凝点温度两方面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归纳油水两相流流型研究现状,并结合室内试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利条件,对今后两相流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流型 分层流 混合流 分散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碳钢在含砂NaCl溶液中的冲刷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井洲 魏云龙 +3 位作者 李康 薛钊 刘斌 赵芹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1年第9期7-11,16,共6页
以20^(#)碳钢为研究对象,通过旋转圆柱电极冲刷腐蚀装置并配合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对20^(#)碳钢的冲刷腐蚀行为,量化了纯腐蚀、纯冲刷、腐蚀促进冲刷、冲刷促进腐蚀四种变量对总冲刷腐蚀的贡献程度,并根据量化结果对腐蚀和... 以20^(#)碳钢为研究对象,通过旋转圆柱电极冲刷腐蚀装置并配合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对20^(#)碳钢的冲刷腐蚀行为,量化了纯腐蚀、纯冲刷、腐蚀促进冲刷、冲刷促进腐蚀四种变量对总冲刷腐蚀的贡献程度,并根据量化结果对腐蚀和冲刷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纯腐蚀和纯冲刷条件下的失重速率先小幅增加后大幅增加,冲刷腐蚀临界NaCl浓度为2.5%(质量分数);冲刷促进腐蚀的量先增大后减小,腐蚀促进冲刷的量呈单调递增趋势;不同NaCl浓度下,E/C值均在0.1~1之间,为电化学-冲刷磨损混合控制,并以电化学腐蚀为主。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延长寿命及完整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碳钢 冲刷腐蚀 NaCl浓度 电化学测试 失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次灰色聚类的储罐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丽丽 王国光 +3 位作者 杨金惠 李红波 付瑞娟 刘钇池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年第4期84-89,共6页
油田站场内的储罐区具有大容积、分布集中、易燃易爆等特点,储罐失效成为影响站场完整性和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对储罐及其他站内静设备的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但传统的RBI对设备修正系数的评价未考虑不同因子之... 油田站场内的储罐区具有大容积、分布集中、易燃易爆等特点,储罐失效成为影响站场完整性和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对储罐及其他站内静设备的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但传统的RBI对设备修正系数的评价未考虑不同因子之间的影响权重,同时未考虑到过渡分值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多层次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建立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设备修正系数的指标进行权重排序,得到影响失效概率的主要因素,并利用过渡分值构建评价样本矩阵。通过实例分析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处理储罐风险评价这类多层次、多变量、非线性的复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 风险评价 多层次 灰色聚类 R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多分支井成井失效分析及补救措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爱民 张波 +1 位作者 邱爱利 李宗源 《非常规油气》 2018年第3期88-92,共5页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是煤层气高效开发方式之一,钻井过程中易发生煤层垮塌、卡钻等复杂事故,其制约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有效成井,影响开发效率。本文从煤岩特性、宏观地质构造、煤层力学环境和施工参数、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对煤层气水平...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是煤层气高效开发方式之一,钻井过程中易发生煤层垮塌、卡钻等复杂事故,其制约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有效成井,影响开发效率。本文从煤岩特性、宏观地质构造、煤层力学环境和施工参数、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对煤层气水平多分支井成井失效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优化设计和工艺措施参数等措施对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成井失效后进行补救,来达到煤层气多分支井地质控制点的目的,扩大井眼的波及面积,提高单井产量。结果表明:(1)成井失效的地质因素主要是煤岩具有性脆、易水化、不稳定、强度低等地质特性,分布有破碎带、断层等复杂的宏观地质构造;(2)成井失效的工程因素主要是由钻压、转速、排量等钻井参数不当和频繁起下钻、划眼等作业施工工艺措施不到位引起的;(3)工程轨迹补救设计创新采用分支"两段扭方位"和"侧钻脉支"轨迹补救设计技术,优化分支井眼轨迹布局;(4)工艺措施参数优化主要是优化钻井参数,采用地质导向轨迹控制技术,确保井眼轨迹在煤层稳定区延伸。通过在山西沁水盆地现场推广应用,解决了多分支水平井成井失效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多分支水平井 成井失效 轨迹补救设计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供热技术替代燃油加热炉简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丽香 赵新才 +2 位作者 方召 梁昌晶 潘众 《石油规划设计》 2018年第4期18-20,24,共4页
华北油田加热炉普遍存在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现象,特别是燃油加热炉的氮氧化物、硫化物、粉尘排放超标。GB 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颁布实施对重点地区排放限值更加严格。华北油田地处京津冀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地区,面... 华北油田加热炉普遍存在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现象,特别是燃油加热炉的氮氧化物、硫化物、粉尘排放超标。GB 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颁布实施对重点地区排放限值更加严格。华北油田地处京津冀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华北油田公司根据不同站场条件对热电联供、热泵、以气代油等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为多种供热方式替代燃油加热炉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技术方案成熟后建议在各油田及长输管道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加热炉 热电联供 热泵 以气代油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压裂液在巴彦河套盆地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刚飞 李玉涛 +5 位作者 田建超 李鹏伟 修书志 许正栋 罗炯 崔伟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3期42-45,共4页
巴彦河套盆地吉华2断块具有黏土含量高、储层胶结疏松等特点,传统水基压裂液易造成储层水敏。为解决该断块水敏问题,研究出改性乙二醇压裂液体系,该体系采用改性乙二醇为溶剂,通过优选醇基稠化剂和交联剂,最终确定该体系配方:0.6%~1.2%... 巴彦河套盆地吉华2断块具有黏土含量高、储层胶结疏松等特点,传统水基压裂液易造成储层水敏。为解决该断块水敏问题,研究出改性乙二醇压裂液体系,该体系采用改性乙二醇为溶剂,通过优选醇基稠化剂和交联剂,最终确定该体系配方:0.6%~1.2%醇基稠化剂+0.6%~1.2%交联剂+0.4%促溶剂A+1%促溶剂B。室内性能评价实验表明,该体系在70℃,170 s-1下黏度始终保持在80 mPa·s以上,支撑剂在醇基压裂液中的沉降速度在0.010~0.150 mm/s,该体系具有耐温耐剪切性能、与地层水配伍性、携砂能力、导流能力性能良好等特点。目前该体系已经在现场应用了1口井,日均增油11.54 t,增油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乙二醇压裂液 吉华2断块 水敏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42的内浮顶储罐VOCs排放特性定量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春漫 祁宝萍 +3 位作者 冯云龙 施昊彤 蒋娟 梁昌晶 《石油石化节能》 2022年第10期9-13,共5页
为降低内浮顶储罐VOCs损耗量,基于AP-42标准,利用Tanks软件核算了储罐特性、气象条件和操作工况对不同损耗类型损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浮顶储罐VOCs损耗分为边缘密封损耗、挂壁损耗、浮盘附件损耗、浮盘密封损耗,其中浮盘附件损耗最... 为降低内浮顶储罐VOCs损耗量,基于AP-42标准,利用Tanks软件核算了储罐特性、气象条件和操作工况对不同损耗类型损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浮顶储罐VOCs损耗分为边缘密封损耗、挂壁损耗、浮盘附件损耗、浮盘密封损耗,其中浮盘附件损耗最大;浮盘类型对浮盘密封损耗影响较大,采用双层板式浮盘结构+焊接连接的安装方式可将浮盘密封损耗降为0;内壁腐蚀程度、外壁颜色、密封形式、年周转次数等均会影响损耗量;气象因素中温度与损耗量呈正相关,大气压与损耗量呈负相关;建议从定期对储罐内壁进行除锈作业,外壁颜色选择反射效应大的漆面,夏季采用水喷淋或增加隔热板,并合理选用二次密封形式等措施出发,降低储罐VOCs损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浮顶 储罐VOCs 损耗量 浮盘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原油脱水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艳 吴建华 +3 位作者 赵新建 薛钊 耿荣燕 巩峰 《石油规划设计》 2019年第6期17-21,49,共6页
聚合物驱油(简称聚驱)是目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手段,但聚驱采出液中含驱替用的聚合物,改变了乳状液的性质,脱水难度大于普通水驱。针对某脱水站来液含聚合物的实际情况,对不同聚合物浓度原油乳状液进行了电导率、油水界面张力及... 聚合物驱油(简称聚驱)是目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手段,但聚驱采出液中含驱替用的聚合物,改变了乳状液的性质,脱水难度大于普通水驱。针对某脱水站来液含聚合物的实际情况,对不同聚合物浓度原油乳状液进行了电导率、油水界面张力及脱水效果试验,确定了电脱水器正常工作的极限进液含聚浓度为300 mg/L。对破乳剂进行了筛选,明确了采用破乳剂复配和絮凝剂组合的投加方式进行脱水,配方体系为破乳剂DP9201与XP-1421(复配比例1:1,加药量100 mg/L)和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加药量20mg/L),90 min条件下脱水率可达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破乳剂 絮凝剂 药剂复配 原油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站除硫抑菌剂研究及现场应用
18
作者 杜金秀 马志 +6 位作者 高辉 赵永清 张卫宁 赵静雯 顾庆东 唐雅娟 王蕊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3期23-28,共6页
油田集输系统硫化氢的聚集在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注水系统水质恶化也会引起管线设备的腐蚀穿孔,增加水处理负担。针对华北油田某联合站,从单井到联合站集输和注水系统,开展了硫化氢分布特点和硫酸盐还原菌等关联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 油田集输系统硫化氢的聚集在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注水系统水质恶化也会引起管线设备的腐蚀穿孔,增加水处理负担。针对华北油田某联合站,从单井到联合站集输和注水系统,开展了硫化氢分布特点和硫酸盐还原菌等关联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厌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在硫酸盐环境中代谢产生的S2-进而形成硫化氢,是水区形成硫化氢的主要因素。依据硫酸盐还原菌与硫化氢的关联关系,开展了反硝化细菌的除硫抑菌剂配方体系研究,当菌剂浓度为0.2%、抑制剂投加浓度为100mg/L时,水中硫化物含量及硫化氢浓度明显下降。现场试验表明,加药一周后水中硫化物含量和硫化氢浓度快速下降,当抑制剂投加浓度提高至200mg/L时,脱硫效率大幅提高,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消除了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站 硫化氢 硫酸盐还原菌 反硝化细菌 除硫抑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聚结效果在线评价实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东海 孙永祥 +2 位作者 何利民 罗小明 鲁晓醒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8-134,共7页
研究在线测量连续流动聚结实验系统,实现油包水乳状液微观形貌的在线观察和采集,并利用该系统研究电场参数和流动参数等对油包水乳状液中水滴聚结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强电场在低流量下具有显著作用,随着流量增加其作用减弱但在... 研究在线测量连续流动聚结实验系统,实现油包水乳状液微观形貌的在线观察和采集,并利用该系统研究电场参数和流动参数等对油包水乳状液中水滴聚结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强电场在低流量下具有显著作用,随着流量增加其作用减弱但在高流量下依然使液滴粒径明显增大;不同波形下,低频范围内最优频率为30 Hz,但是超过50 Hz后随频率增加液滴聚结效果提高;不同波形下,液滴粒径随电场强度增加而增加,但最优电场强度不同;直流脉冲和正弦交流波形的最优场强约为200 k V·m^(-1),而交流脉冲和方波的最优场强要高于该值;不同波形下聚结效果不同,相同电场频率和电场强度下直流脉冲电场中聚结效果最优,正弦交流、交流脉冲和方波电场中聚结效果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 电聚结器 波形 粒径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稠油黏度影响的潜油电泵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永辉 谢在香 +2 位作者 周宇驰 彭振华 刘重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0-177,共8页
潜油电泵采油是目前最常用的人工举升方式之一。当应用于稠油井时,受入泵流体高黏度的影响,使潜油电泵特性曲线偏离抽水时的特性曲线,导致潜油电泵合理运行窗口变窄,因此,针对水设计的离心泵结构难以适应稠油的高黏环境。针对上述问题,... 潜油电泵采油是目前最常用的人工举升方式之一。当应用于稠油井时,受入泵流体高黏度的影响,使潜油电泵特性曲线偏离抽水时的特性曲线,导致潜油电泵合理运行窗口变窄,因此,针对水设计的离心泵结构难以适应稠油的高黏环境。针对上述问题,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进行了潜油电泵在高黏条件下增压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流体黏度增加,流体流动摩擦阻力更大,流体与叶片间相互作用增大,叶轮与导轮的进出口压差减小,流速降低,流体流动状态从湍流转变为层流,叶轮及导轮内回流区域的尺寸及数量均减小。同一黏度下,离心泵扬程随排量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排量下,离心泵扬程随着黏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基于因素分析,考虑黏度影响,进而对离心泵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最优结构为:入口宽度16.6 mm,叶片数6片,出口宽度21.9 mm,叶包角60°。相比于原离心泵,在黏度为400 mPa.s,允许排量范围内,扬程最大增幅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 潜油电泵 计算流体力学 特性曲线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