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7
1
作者 光新军 豆宁辉 +1 位作者 贾云鹏 陈金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37,I0003,共5页
结合油气勘探开发对石油工程技术的需求,阐述了纳米技术及其在石油工程中应用的优势,分析了纳米技术在钻完井、储层描述与改造、提高采收率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探讨了未来纳米技术的应用关键和应用前景。纳米技术在钻完井流体... 结合油气勘探开发对石油工程技术的需求,阐述了纳米技术及其在石油工程中应用的优势,分析了纳米技术在钻完井、储层描述与改造、提高采收率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探讨了未来纳米技术的应用关键和应用前景。纳米技术在钻完井流体中应用已经在现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储层描述与改造和提高采收率等应用还处于研发阶段;在油田大剂量应用需要解决成本、稳定性、岩石中的运移性、制备或修饰工艺等关键问题;纳米技术未来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提高钻完井流体性能技术、提高井下工具和材料性能技术、提高储层描述精度技术和提高油气产量工程技术4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添加剂 储层描述 提高采收率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递原理在稠油复合蒸汽驱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卢川 刘慧卿 +2 位作者 杨云龙 卢克勤 尹佳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5期615-617,共3页
在分析稠油复合蒸汽驱驱油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油田实际数据,建立稠油蒸汽驱数学模型;应用传递原理,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计算相关传递指标,并将采油速度作为统一评价标准,对4种稠油蒸汽驱技术进行评价、筛选。结果表明:采油速度从... 在分析稠油复合蒸汽驱驱油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油田实际数据,建立稠油蒸汽驱数学模型;应用传递原理,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计算相关传递指标,并将采油速度作为统一评价标准,对4种稠油蒸汽驱技术进行评价、筛选。结果表明:采油速度从高到低的驱动方式依次为蒸汽氮气泡沫连续驱、蒸汽氮气泡沫段塞驱、蒸汽氮气驱和纯蒸汽驱;驱动功率与采油速度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说明应用传递原理进行稠油热驱技术方案的筛选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蒸汽驱 传递原理 驱动功率 采油速率 方案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序级断层的成因类型特征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43
3
作者 罗群 黄捍东 +1 位作者 王保华 刘洪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21,25,共4页
由于利用常规地球物理方法难以识别低序级断层,因此依据产生低序级断层应力场的特征,可将低序级断层划分为拉张正断层、拉张—走滑断层、挤压逆断层、挤压—走滑断层和走滑断层5种成因类型;并且低序级断层与高序级断层或低序级断层之间... 由于利用常规地球物理方法难以识别低序级断层,因此依据产生低序级断层应力场的特征,可将低序级断层划分为拉张正断层、拉张—走滑断层、挤压逆断层、挤压—走滑断层和走滑断层5种成因类型;并且低序级断层与高序级断层或低序级断层之间常呈Y型、反入型、地垒型、阶梯型和地堑型等多种断裂组合类型。低序级断层的存在,使断块内油气水关系更加复杂,增大了注采矛盾;准确识别低序级断层,有利于解决注采矛盾,制定有效的开发方案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序级断层 成因类型 分布模式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模型模拟储气库建库与气库运行实验研究
4
作者 常进 高树生 +1 位作者 常洪刚 许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6-60,共5页
为了明确真实地层条件下枯竭油藏储气库中气、水、油三相运行机理和气库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利用渗流所自主研发的透明二维玻璃模型,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枯竭油藏地下储气库的多周期注采,定性研究了气、水、油三相的渗流特征。实验结果表... 为了明确真实地层条件下枯竭油藏储气库中气、水、油三相运行机理和气库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利用渗流所自主研发的透明二维玻璃模型,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枯竭油藏地下储气库的多周期注采,定性研究了气、水、油三相的渗流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储层物性影响气库库容,储层非均质性越严重,库容和运行效率越低。合理提高注采压力能够增加气库库容和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模型 枯竭油藏储气库 高温高压 库容 运行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谷阳 徐晟 +2 位作者 张炜 徐佳佳 翟中杨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3-738,共6页
天然裂缝的发育不但改善了页岩储层的储集品质,也为开发阶段水力压裂形成大规模的缝网提供了有利条件。以黔北地区凤冈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裂缝统计、含气性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研究区宏观裂缝发育... 天然裂缝的发育不但改善了页岩储层的储集品质,也为开发阶段水力压裂形成大规模的缝网提供了有利条件。以黔北地区凤冈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裂缝统计、含气性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研究区宏观裂缝发育特征和页岩气保存条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类型以构造裂缝为主;根据构造应力强弱、构造变形样式及裂缝发育类型等特征,将研究区构造保存有利区进一步划分为稳定区和弱变形区,稳定区地层变形较弱,构造主体为宽缓背斜和紧闭向斜,断裂不发育,裂缝多以非构造裂缝为主,致使页岩气自封闭性良好,有利气体富集,是页岩气保存的有利区。分析裂缝与含气量关系发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中裂缝发育程度和含气量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页岩 裂缝发育特征 页岩气保存条件 复杂构造区 黔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山油藏注气重力驱高精度数值模拟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睿思 曾庆桥 +3 位作者 黄埔 廉黎明 李俊杰 程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0-187,共8页
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为碳酸盐岩底水块状油藏,早期曾开展过井组注氮气现场试验,形成了44 m的油柱,目前油藏已进入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和含水率高的双高开发后期,亟需转变开发方式。以室内实验、早期现场井组试注经验、测井解释成果... 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为碳酸盐岩底水块状油藏,早期曾开展过井组注氮气现场试验,形成了44 m的油柱,目前油藏已进入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和含水率高的双高开发后期,亟需转变开发方式。以室内实验、早期现场井组试注经验、测井解释成果等为基础,通过优化地质模型,搭建数值模拟高性能云计算平台,优化双重介质潜山油藏数值模型,在网格精度为60 m×60 m×3 m,总网格数为97×10^4的模型基础上,开展了注气重力驱高精度数值模拟,编制了雁翎油田潜山油藏注气重力驱方案。方案预测提高采收率11.8%,最终采收率可达43.4%,效果显著,可为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方案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翎油田 雾迷山组 碳酸盐岩 潜山油藏 双重介质 气驱效率 高精度数值模拟 重力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6
7
作者 董云鹏 王进 +3 位作者 陈江 闫士亮 江淑丽 胡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61,共7页
在油藏注气开发中常伴随油、气、水三相渗流现象,为深入研究油、气、水三相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需对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测定。采用稳态模拟方法,通过引入阿尔奇公式,建立基于电阻率原理和在线CT扫描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分别对不... 在油藏注气开发中常伴随油、气、水三相渗流现象,为深入研究油、气、水三相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需对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测定。采用稳态模拟方法,通过引入阿尔奇公式,建立基于电阻率原理和在线CT扫描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分别对不同润湿性岩心中气驱转水驱的IDD饱和历程和水驱转气驱的DDI饱和历程下的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水湿岩心中,除水相渗透率是自身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外,其他两相渗透率还受除自身饱和度外其他两相饱和度的影响;在油湿岩心中,油、气、水三相的等渗线都是凸向100%自身饱和度顶点的曲线,饱和历程的差异对油、气、水三相等渗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 稳态法 阿尔奇公式 CT扫描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876地下储气库水砂体评价与扩容利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谢俊 潘芝平 +3 位作者 王亚洲 梁会珍 王皆明 王金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由常规枯竭型气藏改建的地下储气库仍然以气藏砂体(气砂体)为研究目标,与气藏砂体相邻的含水层(水砂体)亦能作为地下储气库的扩容空间,但这部分砂体很少被关注。板876地下储气库在储层精细描述基础上,结合气藏和气库的注采动、静态分析... 由常规枯竭型气藏改建的地下储气库仍然以气藏砂体(气砂体)为研究目标,与气藏砂体相邻的含水层(水砂体)亦能作为地下储气库的扩容空间,但这部分砂体很少被关注。板876地下储气库在储层精细描述基础上,结合气藏和气库的注采动、静态分析结果,评价了水砂体的分布范围和发育规模,利用精细地质模型计算了水砂体的总孔隙体积、未动用的及可动用的孔隙体积,应用板876地下储气库数值模拟技术对水砂体的扩容空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水砂体储集空间对地下储气库的扩容和运行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孔隙体积 数值模拟技术 未动用 枯竭型 精细地质模型 静态分析 发育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薄稠油油藏水平井CO_2吞吐机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举民 李进 +2 位作者 曹红燕 张梦千 赵正勋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5-520,共6页
针对浅薄稠油油藏,通过将长岩心组合模型的水平和竖直放置对比实验,研究水平井CO_2吞吐相比于直井吞吐对油藏开发的改善效果,探明其增油机理。通过平行实验研究注入压力、注入时间及焖井时间对多轮次水平井CO_2吞吐开发浅薄稠油油藏效... 针对浅薄稠油油藏,通过将长岩心组合模型的水平和竖直放置对比实验,研究水平井CO_2吞吐相比于直井吞吐对油藏开发的改善效果,探明其增油机理。通过平行实验研究注入压力、注入时间及焖井时间对多轮次水平井CO_2吞吐开发浅薄稠油油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稠油油藏CO_2吞吐最主要的驱油机理是CO_2对原油的溶解膨胀作用及降黏作用;在浅层稠油的地层条件下,重力引起的CO_2对阁楼油动用规模以及CO_2-原油体系接触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是水平井CO_2吞吐的采收率显著高于直井的成因;稠油油藏中进行多轮次水平井CO_2吞吐,其最终采收率随注入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随焖井时间的增长而升高,第1和第2周期为主力产油阶段;采收率与注入时间的关系有待进行更深入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稠油油藏 水平井CO2吞吐 降黏作用 注入压力 焖井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酚醛树脂封窜堵漏剂的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余吉良 谢刚 +4 位作者 南庆义 罗玉儒 尤冬青 段永强 李冬存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9-301,共3页
为了治理华北油田砂岩油藏油水井的窜漏,研制了一种高渗入性的可固化合成树脂基封窜堵漏剂,该剂基本配方如下:60%~80%改性酚醛树脂+5%~25%不饱和聚酯树脂+1%~3%固化剂+1%~5%促进剂+5%增塑剂+5%增强剂+其他添加剂.根据地层温度(40~... 为了治理华北油田砂岩油藏油水井的窜漏,研制了一种高渗入性的可固化合成树脂基封窜堵漏剂,该剂基本配方如下:60%~80%改性酚醛树脂+5%~25%不饱和聚酯树脂+1%~3%固化剂+1%~5%促进剂+5%增塑剂+5%增强剂+其他添加剂.根据地层温度(40~110℃)配制的8个配方封窜堵漏剂,在各该温度下的固化反应开始时间(由粘时曲线测定)可延迟3~8小时,固化后的抗拉强度为12.5~10.8 MPa,抗压强度为13~87 MPa,抗剪切强度为20.0~9.2 MPa,在10%盐酸、10% NaOH溶液、10% NaCl溶液中浸泡24 h的溶蚀率<1%,与砂混合固化后,射孔弹穿透深度远小于水泥石.自2001年以来使用该剂在华北油田3口油井实施封层、2口油井实施封窜,其中包括储层渗透性很低的井和套管补贴后失效的井,封堵率均为100%,施工后的井生产中承压14~19 MPa,已正常生产1~3年.图8表2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窜堵漏剂 合成树脂复配体系 延迟固化 配方研究 力学性能 封窜堵漏 现场试验 华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