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源储条件的致密油富集因素与有利区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周长地区延长组下组合为例
1
作者 张小奇 白江 +4 位作者 赵小春 马荣 双立娜 杨可欣 吴伟涛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烃源岩和储层条件对致密油富集的影响是石油富集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周长地区延长组下组合(长7—长9油层组为主)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岩心、试油、试采等资料,分析了烃源岩和储层条件,以及其对准连... 烃源岩和储层条件对致密油富集的影响是石油富集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周长地区延长组下组合(长7—长9油层组为主)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岩心、试油、试采等资料,分析了烃源岩和储层条件,以及其对准连续型致密油藏的控制作用,预测了有利区。研究表明:周长地区下组合储层孔隙度平均为7.1%,渗透率平均为1.22×10^(-3)μm^(2),中值为0.32×10^(-3)μm^(2),属于致密储层,其油藏类型为三角洲前缘背景下形成的透镜状岩性致密油藏,呈现平面连片、纵向叠置的准连续型分布特征。储层孔隙度和泥质质量分数对致密油的控制作用明显,渗透率次之;烃源岩生烃强度的控制作用明显,其次为泥岩厚度。利用油层富集因子预测了下组合致密油的有利区:Ⅰ类有利区8块,面积为23.1×10^(4) km^(2),主要在周长地区南部;Ⅱ类有利区13块,面积为56.2×10^(4) km^(2),分布相对分散。研究成果旨在丰富致密油富集理论的同时,进一步指导致密油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致密油 主控因素 有利区预测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大庆长垣萨北油田北二区萨葡高油层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宗堡 李雪 +3 位作者 郑荣华 刘化清 杨占龙 曹松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共13页
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是中国主力油田增储稳产的主要对象,为了深入探究储层砂体分布特征,以大庆长垣萨北油田北二区萨葡高油层为例,采用密井网资料对65个时间单元沉积微相进行研究,分别建立了该区物源供给充足和物源供给不充足2种情... 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是中国主力油田增储稳产的主要对象,为了深入探究储层砂体分布特征,以大庆长垣萨北油田北二区萨葡高油层为例,采用密井网资料对65个时间单元沉积微相进行研究,分别建立了该区物源供给充足和物源供给不充足2种情况下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砂体沉积模式。结果表明:(1)萨葡高油层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具有岩性细、砂泥互层、间断正韵律、垂向相序不完整、水下分流河道为骨架和河口坝不发育的特征。(2)萨葡高油层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分为近岸宽带型、中岸窄带型和远岸断枝型,沿物源方向分流角逐渐增加、分叉角先增加后减小和宽厚比逐渐减小。(3)萨葡高油层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受控于物源供给和波浪改造,席状砂分为厚而稳定型、厚而不稳定型、薄而稳定型和薄而不稳定型等4类,远砂坝分为厚而宽带型和薄而窄带型等2类。(4)萨葡高油层经历了湖平面早期高频振荡、中期缓慢下降和晚期快速上升的沉积演化序列;(5)物源供给充足时,水下分流河道延伸远且密度大、席状砂规模大、远砂坝发育;物源供给不充足时,水下分流河道延伸近且密度小、席状砂规模小、远砂坝不发育。该研究成果对指导类似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前缘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萨葡高油层 萨北油田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州桥油田聚驱原油破乳剂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付亚荣 陈宝新 +5 位作者 蔡远红 刘建华 杨中峰 郭小玉 张辰须 任虹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3-216,共4页
产油量占赵州桥油田45%的两个井组实施流动凝胶驱后,赵州桥原油脱水发生困难。本文报道研发一种适用的破乳剂的过程。由各断块原油与游离水配成含水率适当(22.5%~31.0%)的混合油忤咋为实验油样,考察各种破乳剂在加量100mg/L... 产油量占赵州桥油田45%的两个井组实施流动凝胶驱后,赵州桥原油脱水发生困难。本文报道研发一种适用的破乳剂的过程。由各断块原油与游离水配成含水率适当(22.5%~31.0%)的混合油忤咋为实验油样,考察各种破乳剂在加量100mg/L时55℃脱水性能。从29种商品水溶性破乳剂中筛选出2种破乳剂(HD-8和酚醛3111),从12种实验室研制品中筛选出本实验室研制的3种聚醚破乳剂(TC-03,YT-13和T-92),这5种破乳剂均能使实验油样90min脱水率不小于90%,二元复配物的脱水性能与单剂相同,加量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加量为100mg/L。用于两个流动凝胶驱井组所产原油脱水时,脱水率大幅降至53、3%(HD-8)或73.3%(其余4种)。固含量55%的YT-13用于赵州桥混合原油现场脱水时,加量高达200mg/L时才能达到要求,且不很稳定。将TC-03、YT-13、T-92与40%量的甲醇、10%量的软水混合,再加入氯化镁、铵、铁、铝盐,得到高效破乳剂,已用于赵州桥原油脱水,加量140mg/L,脱水净化原油含水小于0.2%,脱出水含油由5500mg/L以上降至50mg/L以下。表6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嵌段聚醚 三元复配物 增效剂 无机盐 含水原油 脱水 弱凝胶驱油藏 华北赵州桥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采油多级封隔器坐封模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付亚荣 《石油机械》 2016年第10期90-92,共3页
为了达到分层采油多级封隔器从上到下完全坐封的目的,提出了油套环空与油层之间无渗流发生和多级封隔器在油井内形成并联管线的假设,建立了分层采油多级封隔器坐封的数学模型,并推导了封隔器坐封时间和完全坐封时环空压力变化的计算公式... 为了达到分层采油多级封隔器从上到下完全坐封的目的,提出了油套环空与油层之间无渗流发生和多级封隔器在油井内形成并联管线的假设,建立了分层采油多级封隔器坐封的数学模型,并推导了封隔器坐封时间和完全坐封时环空压力变化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多级封隔器完全坐封的判别标准。在12口油井的现场应用中,封隔器坐封模型有效率100%,油井单井平均日增油2.2 t,油井含水体积分数平均日降低16.35%。研究结果为分层采油多级封隔器坐封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采油 封隔器 坐封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采油分采器单流球阀流量系数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付亚荣 《石油机械》 2016年第8期62-64,共3页
针对分层采油分采器单流球阀流量系数的试验和计算公式还无人尝试的情况,提出单流阀流量系数的设计方法。首先确定单流阀前、后的压差;其次考虑单流阀的动态特性及魏氏效应对分采器内液体连续流的影响,单流阀位移为0时的开启和关闭瞬间... 针对分层采油分采器单流球阀流量系数的试验和计算公式还无人尝试的情况,提出单流阀流量系数的设计方法。首先确定单流阀前、后的压差;其次考虑单流阀的动态特性及魏氏效应对分采器内液体连续流的影响,单流阀位移为0时的开启和关闭瞬间单流阀运动的阿道尔夫二阶微分方程存在奇点,确定产出液流过单流阀的体积流量;最后由产出液流过单流阀时的阻力系数,并根据产出液流过单流阀时单位压力损失对应的产出液流量,确定单流阀的流量系数。现场10余口油井的应用中,施工一次性成功率100%,平均日增油2.7 t,平均日降水5.1 m^3。提出的设计方法可为产出液流过分层采油分采器单流球阀时流量的准确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采油 分采器 单流阀 流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向和反向断层形成机制及控圈作用差异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志强 王海学 +3 位作者 赵政权 方庆 陈再贺 刘凤芸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油田勘探开发实践证实斜坡区同向和反向断层圈闭均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以束鹿斜坡西曹固构造带为研究靶区,从断层变形机制出发,结合断层分段生长理论,系统探讨斜坡区同向和反向断层形成机制及控圈作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断层差... 油田勘探开发实践证实斜坡区同向和反向断层圈闭均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以束鹿斜坡西曹固构造带为研究靶区,从断层变形机制出发,结合断层分段生长理论,系统探讨斜坡区同向和反向断层形成机制及控圈作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断层差异活动和分段生长作用,反向断圈形成于下盘分段生长点之间,而同向断层圈闭形成于上盘分段生长点上;基于断圈面积和断距的关系分析,认为反向断层控圈面积和幅度明显大于同向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鹿斜坡 同向断层 反向断层 圈闭形成机制 分段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晋县凹陷古近系震积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剑萍 王海峰 +3 位作者 聂玲玲 李亚 张永 李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4-642,共9页
晋县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内典型的新生代小型断陷湖盆,古近系孔一沙四段地层中发育大量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液化砂泥岩脉、泥岩株、泄水通道、重荷模与火焰状构造、球枕构造、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串珠状构造、微同沉积断层、地裂缝... 晋县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内典型的新生代小型断陷湖盆,古近系孔一沙四段地层中发育大量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液化砂泥岩脉、泥岩株、泄水通道、重荷模与火焰状构造、球枕构造、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串珠状构造、微同沉积断层、地裂缝等,研究认为具有典型的震积岩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古近系震积岩垂向序列。孔一沙四段地层中发育震积岩、膏岩和凝灰岩等,研究认为深大断裂的活动诱发多期地震,形成各种类型的震积岩,同时深大断裂作为岩浆上涌的通道和沟通深部盐源的通道,为凝灰岩和膏岩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该认识从沉积学的角度证明孔一沙四段地层沉积时期为晋县凹陷构造活动最强烈的时期。通过微裂缝等沟通原有孔隙,震积作用能够明显改善储层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积岩 垂向序列 深大断裂 储层渗透性 晋县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聚驱后采出液脱水用破乳剂 被引量:6
8
作者 付亚荣 陈宝新 +5 位作者 蔡远红 杨中峰 郭小玉 李秉军 闫斌 刘福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7-218,257,共3页
泽70断块稠油油藏实施可流动聚合物凝胶驱后,采出液脱水困难,使用一种常规聚驱后采出液破乳剂,加量1000mg/L,60℃时脱水率只有30%,脱出水含油最高达20%。研制了由30%~70%多亚乙基多胺起始嵌段聚醚,25%~65%TDI扩链的酚醛... 泽70断块稠油油藏实施可流动聚合物凝胶驱后,采出液脱水困难,使用一种常规聚驱后采出液破乳剂,加量1000mg/L,60℃时脱水率只有30%,脱出水含油最高达20%。研制了由30%~70%多亚乙基多胺起始嵌段聚醚,25%~65%TDI扩链的酚醛树脂起始嵌段聚醚及0.05%~2%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聚氧乙烯醚组成、干剂含量为45%~65%的水基破乳剂。给出了制备两种嵌段聚醚的原料配方。按基本配方制备的破乳剂样品,有3种在55℃下加量100mg/L时,对泽70断块混合原油样的90min脱水率分别为96.3%、958%、95.3%,脱出水清,油水界面齐;改变加量(30~150mg/L)在50℃考察脱水性能,求得最佳加量为100mg/L,此加量的3种破乳剂90min脱水率分别为96.4%、95.3%、94、2%。将有效物含量55%的第一种破乳剂投入现场试应用,加量80mg/L时脱水原油含水小于0.2%,脱出污水含油小于50mg/L。表2参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组成配方 复配 化学剂研发 原油脱水 弱凝胶驱油藏 稠油油藏 华北油田泽70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间连通性的致密油藏注水井动态裂缝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曾庆桥 张亮 +4 位作者 刘萍 王哲 王链 赵良言 李治平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3-389,共7页
在致密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压力场和应力场的变化引起注水井人工裂缝的开启闭合,会对注水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定量表征注水井裂缝的动态变化是注水开发致密油藏的关键。文中提出了将不同裂缝参数下油藏数值模拟的生产动态数据代入油... 在致密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压力场和应力场的变化引起注水井人工裂缝的开启闭合,会对注水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定量表征注水井裂缝的动态变化是注水开发致密油藏的关键。文中提出了将不同裂缝参数下油藏数值模拟的生产动态数据代入油藏容阻模型,获得不同的注采井井间连通性数据,并建立了裂缝参数与连通系数的支持向量回归代理模型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反五点井网注水井动态裂缝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代理模型对裂缝参数的预测误差较小,为致密油藏注水开发中裂缝动态变化分析提供了简单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动态裂缝 容阻模型 数值模拟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垒田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层热液流体改造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超 马骄 +2 位作者 萨如力草克提·沙拉克 刘志刚 徐小斐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0-624,共5页
利用普通薄片、染色薄片、阴极发光、荧光特征等信息,明确了沙垒田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层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矿物进行锶、氧、碳同位素及锰、锶微量元素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古岩溶储层在地表风化淋滤作用后,重新埋藏... 利用普通薄片、染色薄片、阴极发光、荧光特征等信息,明确了沙垒田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层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矿物进行锶、氧、碳同位素及锰、锶微量元素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古岩溶储层在地表风化淋滤作用后,重新埋藏时再次遭受其他流体改造,从而抹去了大气淡水成岩信息;填充于岩溶角砾岩中的自生晶粒方解石则是该流体作用的直接产物,该流体与辉绿岩侵入时携带的热液流体密切相关;尽管研究区碳酸盐岩普遍遭遇成岩改造,但少量泥—微晶石灰岩/白云岩由于致密而保留了原始海源特征(包括与同期海水一致的锶同位素值、低锰锶比值及无阴极发光特征);热液流体对古岩溶储层孔隙具有双重影响,但整体上其改造作用增加了孔隙度,对储层发育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储层 成岩作用 锶同位素 热液流体 奥陶系 沙垒田地区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黏土的含水原油破乳剂的研发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亚荣 付丽霞 +6 位作者 吴泽美 李冬青 付茜 刘新暖 彭浩 张凤英 刘松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4,共3页
冀中南部台4断块油田使用电潜泵提液,产出的含水原油富含黏土,最高含量达4.2g/L。针对这种原油研发了由破乳剂TA5031、松香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聚氧乙烯醚、亚硝酸钠、维生素A、甲醇、多肽缩合试剂和水反应,制... 冀中南部台4断块油田使用电潜泵提液,产出的含水原油富含黏土,最高含量达4.2g/L。针对这种原油研发了由破乳剂TA5031、松香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聚氧乙烯醚、亚硝酸钠、维生素A、甲醇、多肽缩合试剂和水反应,制得了原油破乳剂CDKT-0127,其中所含表面活性成分可使黏土颗粒表面由亲水变亲油,从而进入原油,使脱出污水变清。按基本配方合成了一系列破乳剂样品,以200mg/L的加量在50℃用于含水30%的富含黏土混合原油的破乳脱水,得到了90分钟脱水率超过95%的3个配方破乳剂,其二元复配物的破乳脱水效果与单剂相同,在加药量测试中求得3个配方破乳剂在50℃下的最佳加量均为100mg/L。其中的7号配方破乳剂(固含量55%)已投入现场应用,加量50mg/L,在不加净水剂的情况下使净化原油含水〈0.2%,污水含油量〈50mg/L,黏土含量降至12.2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破乳剂 组成与配方 含水原油 原油脱水 黏土脱除 油水固三相分离 冀中南部台4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随机森林算法预测束鹿凹陷束21井区馆陶组储层砂地比 被引量:4
12
作者 付君豪 陈再贺 +2 位作者 付宪 李云峰 胡慧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41,共8页
砂地比是表征储层侧向输导能力的重要参数,基于线性回归方法结合地震属性预测砂地比易受数据间非线性关系影响,且样本量较少,预测误差较大。以束鹿凹陷束21井区为例,研究了馆陶组砂地比平面分布趋势,通过细分层方法扩充数据样本规模及... 砂地比是表征储层侧向输导能力的重要参数,基于线性回归方法结合地震属性预测砂地比易受数据间非线性关系影响,且样本量较少,预测误差较大。以束鹿凹陷束21井区为例,研究了馆陶组砂地比平面分布趋势,通过细分层方法扩充数据样本规模及平滑因子滤波手段对地震属性进行“毛刺”平滑处理,采用皮尔逊相关性优选地震属性,结合多种地震属性和井点砂地比统计数据,使用随机森林算法预测砂地比。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法可以有效处理非线性结构数据,与线性回归、神经网络(MLP)对比,模型误差明显降低,预测精度可达80%。该方法的预测结果已成功应用于实际钻井中,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地比 随机森林算法 储层输导能力 束鹿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解除近井地带反凝析伤害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睿 何永志 +4 位作者 白景彪 冯大强 王强 白靖 贾正良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97,共6页
凝析气藏采用衰竭式开发方式时,气藏地层压力降低至体系流体露点压力就会有凝析油析出,尤其在近井地带,凝析油会滞留在孔隙中,减小气相有效的流动空间,甚至堵塞气相的流动通道,大大降低气井产能。为恢复气井产能就需要解除近井地带凝析... 凝析气藏采用衰竭式开发方式时,气藏地层压力降低至体系流体露点压力就会有凝析油析出,尤其在近井地带,凝析油会滞留在孔隙中,减小气相有效的流动空间,甚至堵塞气相的流动通道,大大降低气井产能。为恢复气井产能就需要解除近井地带凝析油伤害。通过前人研究发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仅有较高的溶解度和流动性、较强的抽提烃类物质和降低凝析气露点压力的能力,且溶解于水后略呈酸性,这种酸化作用可解除地层堵塞,提高储层渗透性。因此二氧化碳广泛应用于解除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并恢复气井产能,针对塔里木油田牙哈凝析气藏凝析油产量递减快的问题,以某典型井为例,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态的物理特性开展气藏反凝析解堵提高单井产能室内实验,弄清地层流体反凝析规律和凝析油分布特征,定量研究二氧化碳吞吐提高凝析油产量效果,在此基础上,在现场实施注二氧化碳解堵提高单井产能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单井产油量提升近两倍,并在该气藏得到有效推广应用,从而为该地区制订解除反凝析伤害、提高凝析油产量技术政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吞吐 凝析油 反凝析伤害 解堵 产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酚醛树脂封窜堵漏剂的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余吉良 谢刚 +4 位作者 南庆义 罗玉儒 尤冬青 段永强 李冬存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9-301,共3页
为了治理华北油田砂岩油藏油水井的窜漏,研制了一种高渗入性的可固化合成树脂基封窜堵漏剂,该剂基本配方如下:60%~80%改性酚醛树脂+5%~25%不饱和聚酯树脂+1%~3%固化剂+1%~5%促进剂+5%增塑剂+5%增强剂+其他添加剂.根据地层温度(40~... 为了治理华北油田砂岩油藏油水井的窜漏,研制了一种高渗入性的可固化合成树脂基封窜堵漏剂,该剂基本配方如下:60%~80%改性酚醛树脂+5%~25%不饱和聚酯树脂+1%~3%固化剂+1%~5%促进剂+5%增塑剂+5%增强剂+其他添加剂.根据地层温度(40~110℃)配制的8个配方封窜堵漏剂,在各该温度下的固化反应开始时间(由粘时曲线测定)可延迟3~8小时,固化后的抗拉强度为12.5~10.8 MPa,抗压强度为13~87 MPa,抗剪切强度为20.0~9.2 MPa,在10%盐酸、10% NaOH溶液、10% NaCl溶液中浸泡24 h的溶蚀率<1%,与砂混合固化后,射孔弹穿透深度远小于水泥石.自2001年以来使用该剂在华北油田3口油井实施封层、2口油井实施封窜,其中包括储层渗透性很低的井和套管补贴后失效的井,封堵率均为100%,施工后的井生产中承压14~19 MPa,已正常生产1~3年.图8表2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窜堵漏剂 合成树脂复配体系 延迟固化 配方研究 力学性能 封窜堵漏 现场试验 华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污染洗井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付亚荣 付丽霞 +1 位作者 吴泽美 牛宝歧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3,共3页
为解决油井热洗时洗井介质污染地层,及产量不能及时恢复的问题。在分析洗井对地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应用含有一定数量硫酸基和环氧基的兼具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双重性质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与极少量的碳氟、硅氟表面活性剂... 为解决油井热洗时洗井介质污染地层,及产量不能及时恢复的问题。在分析洗井对地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应用含有一定数量硫酸基和环氧基的兼具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双重性质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与极少量的碳氟、硅氟表面活性剂复配得到了一种起泡性能很好的无污染洗井液。室内评价表明,该洗井液能明显降低油水表面张力,从而增强清洗能力。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该洗井液可以实现不压井洗井,油井热洗后产量恢复期明显缩短,华北油田应用300余井次,油井热洗后产量恢复期平均缩短48.6%,年增油超过2 600 t,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洗井液 表面张力 晋45—56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砂体结构的宏观非均质性评价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朝兵 付玲 +4 位作者 南凡驰 冉婧 陈新晶 宗超伦 李昊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249,共8页
宏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砂体结构复杂的三角洲沉积环境,非均质性严重制约了油藏的高效开发。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通过露头剖面观测、岩心观察、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 宏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砂体结构复杂的三角洲沉积环境,非均质性严重制约了油藏的高效开发。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通过露头剖面观测、岩心观察、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砂体结构类型及特征,建立了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评价方法。研究区长8浅水三角洲发育连续叠加型、间隔叠加型、侧向单层型和砂泥互层型等4种砂体结构。层内夹层及层间隔层导致砂体空间连续性降低,连续叠加型的隔夹层发育程度及渗透率非均质性最弱,其宏观非均质性最弱;其次是间隔叠加型和侧向单层型;砂泥互层型的宏观非均质性最强。选取夹层密度D k、夹层频率P k和储层质量系数R QI构建层内非均质性评价指数N,N指数能够反映不同砂体结构下的单砂体层内流体驱替特征及含水率变化。选取砂岩百分比S n、单位厚度层间砂体层数T等参数构建层间非均质性评价指数J,J指数是评价和预测油井产液强度的较好度量。因此,层内非均质性指数N和层间非均质性指数J能够用于油藏的宏观非均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非均质性 隔层 夹层 砂体结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下入深度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付亚荣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加热系统可有效解决高凝油井井筒易结蜡、稠油井产液黏度较高的问题,但考虑油井生产效率、开采成本及综合的经济效益,需要计算出最佳的抽油杆下入深度。以井口出油温度最优为目标,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下入深度、循环... 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加热系统可有效解决高凝油井井筒易结蜡、稠油井产液黏度较高的问题,但考虑油井生产效率、开采成本及综合的经济效益,需要计算出最佳的抽油杆下入深度。以井口出油温度最优为目标,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下入深度、循环水进口温度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井口出油温度C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求解时,先用迭代法进行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下入深度优化,然后在优化结果基础上进行抽油机载荷校核。建立的井口出油温度计算模型及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下入深度确定方法,在现场13口油井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以前设计人员凭经验确定抽油杆下深的弊端,可靠性更高,且有效时率平均提高14.1百分点,既满足了生产需要又节省了油井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原油 稠油开采 空心抽油杆 下入深度 数学模型 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止三元复合驱后油井结垢的清防垢剂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付亚荣 马永忠 +5 位作者 李小永 蔡远红 姜一超 孙学峰 于志铭 韩海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6-739,共4页
为解决三元复合驱后油井结垢问题,分析了三元复合驱后油井结垢的机理及垢的成分,以羟基五甲叉膦酸、膦基聚马来酸酐防垢剂、C12-C18脂肪醇聚氧乙烯(10)醚、USP2烷基为十五烷基、乌洛托品、硒化钠等原料合成了清防垢剂,研究了清防垢剂浓... 为解决三元复合驱后油井结垢问题,分析了三元复合驱后油井结垢的机理及垢的成分,以羟基五甲叉膦酸、膦基聚马来酸酐防垢剂、C12-C18脂肪醇聚氧乙烯(10)醚、USP2烷基为十五烷基、乌洛托品、硒化钠等原料合成了清防垢剂,研究了清防垢剂浓度对清垢和防垢效果的影响,并在华北油田百余口油井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油井所结垢为碳酸盐垢和硅垢的复合体,清防垢剂加量为20~30 mg/L时,清垢率大于60%、防垢率大于95%。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清防垢剂不仅解决了垢卡泵、井筒管杆的结垢问题,而且节约油井能耗。三元复合驱后油井平均检泵周期由约70 d延长至约600 d,单井能耗降低23.19百分点,达到了满足油田生产正常运行和节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硅垢 碳酸盐垢 清防垢剂 华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鱼群算法在油井防腐阻垢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亚荣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103,共3页
为提高油井的防腐阻垢效果及减少缓蚀阻垢剂的使用费用,以腐蚀结垢油井的加药量最优为目标,缓蚀率、阻垢率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数学模型,然后应用人工鱼群的觅食行为、聚群行为和追尾行为进行了油井防腐阻垢加药量的优化。用150条人工鱼得... 为提高油井的防腐阻垢效果及减少缓蚀阻垢剂的使用费用,以腐蚀结垢油井的加药量最优为目标,缓蚀率、阻垢率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数学模型,然后应用人工鱼群的觅食行为、聚群行为和追尾行为进行了油井防腐阻垢加药量的优化。用150条人工鱼得到了66口油井在加药周期仍为10 d、满足油井正常需要的情况下,一次加药总量为1 870 kg,与优化设计前相比,加药总量减少了470 kg,取得了较好的优化结果,并且在现场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群算法 油井 防腐 防垢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西曹固构造带断层圈闭成因机制及定量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瑶 李小冬 +2 位作者 郑荣华 刘聪 赵正权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2-768,共7页
对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西曹固构造带的断层圈闭进行了解剖,该区断层圈闭的主要类型分为同向和反向断层型圈闭,并通过断距的变化特征绘制出断距—距离曲线,恢复了断层的分段生长过程,明确了断层圈闭的成因机制。同向断层圈闭形成在断层分... 对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西曹固构造带的断层圈闭进行了解剖,该区断层圈闭的主要类型分为同向和反向断层型圈闭,并通过断距的变化特征绘制出断距—距离曲线,恢复了断层的分段生长过程,明确了断层圈闭的成因机制。同向断层圈闭形成在断层分段生长时期的断裂带上盘区域;反向断层圈闭形成于断层成核时期的断裂带下盘区域的分段生长点之间,此部位也是断裂带下盘区域中断距最大的部位。在此基础上,对断层的主要物性参数即断层与地层之间的关系(同、反向断层)、最大断距、断层倾角与走向、地层倾角、断层段长度、旋转角度等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同、反向断层圈闭面积的模式和定量计算方法。应用晋93断圈进行了验证,计算误差值仅为2%左右,说明断层圈闭定量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圈闭 成因机制 定量评价 西曹固构造带 束鹿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