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油田油井腐蚀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杜清珍 谢刚 +2 位作者 杨梅红 郑云萍 田中太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148,共7页
针对油井腐蚀、结垢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问题.开展了腐蚀、结垢原因及机理分析研究。通过对不同断块不同油层200多口油井采出水离子、腐蚀结垢产物、腐蚀速率仿真计算以及油田生产中发现的腐蚀结垢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认为:产出液含... 针对油井腐蚀、结垢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问题.开展了腐蚀、结垢原因及机理分析研究。通过对不同断块不同油层200多口油井采出水离子、腐蚀结垢产物、腐蚀速率仿真计算以及油田生产中发现的腐蚀结垢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认为:产出液含水量升高是产生油井腐蚀的直接原因。由于地层水偏酸性,游离CO_2,H_2S,HCO_3^-含量高,矿化度高,电化学反应强烈是腐蚀存在的机理;而产出液中Ca^(2+),Fe^(3+),Fe^(2+)及Mg^(2+)含量的不同是导致多油井结垢程度不一致的根本原因。为快速定性地明确油井腐蚀、结垢类型和结垢治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腐蚀 结垢 仿真计算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系页岩油运移路径探讨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鹏 张磊 +3 位作者 王胜奎 康燕 王学军 张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98,共10页
基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河街组的泥页岩岩心、分析测试及产能资料,开展页岩油到常规油运移再认识的探讨,并指出油气运移再认识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层理缝在地层条件下具有开启的可能,且较大的地层倾角更利于层理缝的开启,受控... 基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河街组的泥页岩岩心、分析测试及产能资料,开展页岩油到常规油运移再认识的探讨,并指出油气运移再认识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层理缝在地层条件下具有开启的可能,且较大的地层倾角更利于层理缝的开启,受控于泥页岩层状、纹层状岩相的稳定展布,层理缝在横向上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是页岩油横向运移的潜在通道;岩性接触面刚性一侧易发育裂缝,但规模有限,为页岩油短距离运移的通道;泥页岩中生烃增压及构造成因裂缝普遍发育,形成的网状输导体系成为页岩油纵向中、长距离运移的主要通道,页岩油在泥页岩裂缝面上沿不规则网状通道呈多期次性运移,先期运移的通道往往成为后期运移的优势通道,纵向运移距离大于400 m;页岩油勘探应重视纹层状岩相、合适的地层倾角并考虑一定的宏观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运移方式 层理缝 泥岩裂缝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岔河集油田注水井分层调剖酸化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志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326,334,共5页
介绍了岔河集油田开发现状和注水井分层调剖酸化技术。所用调剖剂(堵剂)主段塞为聚丙烯酰胺浓度15g/L的聚合物水基凝胶,封口段塞为树脂浓度100g/L的耐酸树脂水基凝胶。介绍了两种堵剂的配方及聚合物堵剂封堵岩心的能力。所用酸化液(解堵... 介绍了岔河集油田开发现状和注水井分层调剖酸化技术。所用调剖剂(堵剂)主段塞为聚丙烯酰胺浓度15g/L的聚合物水基凝胶,封口段塞为树脂浓度100g/L的耐酸树脂水基凝胶。介绍了两种堵剂的配方及聚合物堵剂封堵岩心的能力。所用酸化液(解堵剂)由除油去蜡单剂WJA、含潜在酸的除垢解堵单剂WJB和防二次污染单剂WJC组成,介绍了单剂的性能。分层调剖酸化井为注水井岔31 105,该井13个层中仅2个吸水。注入主调剖剂90m3,封口剂10m3,借助封隔器对该井高吸水层段进行封堵,然后依次注入17.5m3WJA、40m3WJB、17.5m3WJC对全井筒酸化。调剖后启动5个不吸水层,酸化后又启动5个吸水层,全井吸水层数达到12个,在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油压下降,视吸水指数增大。对应一口油井增油减水期约10个月。图1表7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岔河集油田 注水井 分层调剖 酸化技术 调剖剂 岩心封堵 封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修井作业井场油管遥控移送机的研制 被引量:7
4
作者 耿玉广 谷全福 +3 位作者 孙连会 王铁峰 黄树 王建宁 《石油机械》 2017年第6期81-86,共6页
针对现有油管移送机不适应于井口无人作业工况,电动、钢制发条驱动小滑车或用传送带(绳、链)拖动小滑车存在的诸多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井场油管遥控移送机。该移送机的小滑车在上部开口的矩形槽滑道内行走,不会翻车,也不会出轨掉落伤人... 针对现有油管移送机不适应于井口无人作业工况,电动、钢制发条驱动小滑车或用传送带(绳、链)拖动小滑车存在的诸多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井场油管遥控移送机。该移送机的小滑车在上部开口的矩形槽滑道内行走,不会翻车,也不会出轨掉落伤人;依靠重力弹性机构自动产生拉力,拉着小滑车回位,无需人工推送。现场应用中,该机接送和传送油管动作连贯,性能稳定,只需1名场地工人按遥控器即可完成油管从管排架至井口之间的来回移送。该油管遥控移送机适用于井口无人或有人操作2种作业工况,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施工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井作业 油管移送 小滑车 自动回位 重力弹性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组成分析准确度对天然气贸易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玉坤 许文晓 +1 位作者 涂振权 张艳玲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30-533,541,共5页
天然气气相色谱组成分析在天然气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论述了天然气组成分析准确度对计算的发热量和烃露点的影响,而天然气标准气体是保证天然气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一种计量器具。我国天然气标准气体准确度等级与国际上相比存在较大差... 天然气气相色谱组成分析在天然气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论述了天然气组成分析准确度对计算的发热量和烃露点的影响,而天然气标准气体是保证天然气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一种计量器具。我国天然气标准气体准确度等级与国际上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介绍了美国西南研究院研究项目"气相色谱用天然气校准气体制备方法"中制备标气的"最佳经验做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组成分析 准确度 标准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变异系数对聚合物驱各小层驱油效果及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露 孙长红 +2 位作者 李华斌 何荣华 牛忠晓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215,共4页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油层非均质变异系数(V_k)对各单层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V_k下,特别是V_k≥0.3时,高渗透率层位的最终采出程度高(61%~62%),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低(5%OOIP~15%OOIP)。当V_k为0~0.3即油层相对均质...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油层非均质变异系数(V_k)对各单层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V_k下,特别是V_k≥0.3时,高渗透率层位的最终采出程度高(61%~62%),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低(5%OOIP~15%OOIP)。当V_k为0~0.3即油层相对均质时,由于水驱波及效率高,各小层的最终采出程度基本相同,约为62%。随着V_k的增大,高渗透率层(第6、7小层)采收率增幅分别从15.71%OOIP和16.27%OOIP降至13.78%OOIP和6.47%OOIP;中高渗透率层(第4、5小层)采收率增幅保持上升趋势,从14.68%OOIP和15.14%OOIP分别增至30.35%OOIP和23.52%OOIP;中低渗透率层(第1、2、3小层)的则先增加后降低。当全区综合含水98%时,总是高渗层进入的聚合物溶液多,含水率高;低渗层进入的聚合物溶液少,含水率低。剩余油主要存在于渗透率相对较低层(第1~4层)。第2~4层进入的聚合物溶液分别占该小层孔隙体积的17%、22%和28%,占全区注入量的5%、7%和10%。第2~4小层是该方案条件下,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贡献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非均质变异系数 小层 动态特征 驱油效果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面润湿性对原油携水流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家卫 章友洪 +4 位作者 岳晓军 张旭 梁敏 彭素芹 代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56,共5页
采用原油携水流动的方式将管道内部积水携出可以有效解决管道内部的积水引发管道腐蚀穿孔的问题。基于原油携水流动的动力学过程和界面形态,建立了原油携水流动模型,采用基于VOF模型的InterFoam求解器求解油水界面的动力学方程,对比验... 采用原油携水流动的方式将管道内部积水携出可以有效解决管道内部的积水引发管道腐蚀穿孔的问题。基于原油携水流动的动力学过程和界面形态,建立了原油携水流动模型,采用基于VOF模型的InterFoam求解器求解油水界面的动力学方程,对比验证了相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原油流速和壁面润湿性对原油携水能力的影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使用OpenFOAM对原油携水流动进行模拟分析的方法切实可行,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吻合性。随着原油流速的增加,原油的携水能力增加,管道内的积水更易被原油携带出管道底部,而原油临界流速的大小取决于管道壁面的润湿性;随着管道壁面的润湿程度的降低,积水有聚集为水团的趋势,并且原油的携水能力增加;当原油流速大于临界流速时,原油的携水能力取决于壁面的润湿程度(即接触角θ的大小),当接触角θ=30°时,水以连续波状薄膜的形式存在;当接触角θ=60°时,薄膜破裂形成分散的水团,这些水团零散地分布于倾斜管壁上,并在剪切力的作用下不断向上移动;当接触角θ≥90°时,积水逐渐在倾斜管段上聚集为一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润湿性 界面形态 携水流动 数值模拟 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调驱中管柱的剪切作用对可动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斯力 王航臣 +4 位作者 王志强 王东升 董毅 王少波 高珊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5-349,共5页
针对华北油田留62断块储层埋藏深、温度高的特点,优选出了耐温性能较好的可动凝胶配方体系:1500mg/L聚丙烯酰胺+2000mg/L树脂交联剂+1000mg/L乌洛托品复合促交剂+50mg/L多苯多胺热稳定剂。结合分层调驱工艺。在实验室模拟实验了偏心配... 针对华北油田留62断块储层埋藏深、温度高的特点,优选出了耐温性能较好的可动凝胶配方体系:1500mg/L聚丙烯酰胺+2000mg/L树脂交联剂+1000mg/L乌洛托品复合促交剂+50mg/L多苯多胺热稳定剂。结合分层调驱工艺。在实验室模拟实验了偏心配水器和堵塞器剪切对可动凝胶溶液交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动凝胶经过偏心配水器后,凝胶溶液黏度保持率为97.76%,交联后凝胶黏度保持率为98.64%,偏心配水器剪切对可动凝胶性能影响较小;堵塞器剪切对可动凝胶性能影响较大,堵塞器开启程度越小,可动凝胶通过时产生的节流压差越大,对可动凝胶的剪切越严重,甚至影响可动凝胶的交联。在利用分注管柱实施可动凝胶调驱时,建议捞出调驱目的层的堵塞器。在留62-72井进行现场试验,可动凝胶调驱后不影响分注的投捞调配,调驱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可动凝胶 分注管柱 剪切 华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