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过程分析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8
- 1
-
-
作者
贾庆素
尹伟
夏东领
金辉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河南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油田地质研究所
-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3期30-34,共5页
-
基金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泌阳凹陷成烃成藏基础理论研究"(P00016)。
-
文摘
在对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条件及其空间配置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确定油气成藏期,结合生烃史模拟、油源精细对比和构造演化史分析结果,分析油气运移充注方式,剖析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古近系核一上亚段至核三下亚段生成的大量低成熟油气缓慢向古城鼻状构造充注,形成一定规模的古油藏(第一期充注成藏);早喜马拉雅期(古近纪廖庄期末构造抬升期)构造运动造成区域性地层抬升剥蚀和大量断层活动,导致早期古油藏的破坏和核三上亚段生成的成熟油气大规模快速充注,驱替核三下亚段生成的油气,形成了大量断块、断鼻油气藏,奠定了现今古城油田油气分布格局(第二期充注成藏);晚喜马拉雅期(新近纪凤凰镇末期)构造运动导致第一、第二期形成油气藏的调整和少量高成熟油气的再次充注,形成了现今的古城油田(第三期充注成藏)。
-
关键词
成藏期次
构造抬升
成藏机理
古城油田
泌阳凹陷
-
Keywords
reservoir-forming stage
tectonic uplifting
reservoir-forming mechanism
Gucheng oilfield
Biyang sag
-
分类号
TE1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霸县凹陷文安斜坡火成岩分布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杨莹莹
程相振
崔刚
王征
陈阳子
武春艳
-
机构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296-4305,共10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6-005-003)。
-
文摘
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发育火成岩油藏,但油藏富集规律与火成岩的配置关系不明确。通过研究火成岩的岩性、测井特征、地震特征以及纵向及平面分布和发育规律,认为研究区火成岩主要以玄武岩为主,凝灰岩次之,亦见少量辉绿岩,其中玄武岩的声波时差为180~340μs/m,电阻率为0~60Ω·m,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中低-中高频、中强振幅、高连续性地震相;辉绿岩的声波时差为140~260μs/m,电阻率为0~500Ω·m,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频强振幅连续地震相。文安斜坡火成岩具有薄层火成岩特征,纵向分布层位比较稳定,最大厚度可达270 m,横向上在整个文安斜坡均有分布,可形成埋藏溶蚀型、构造裂缝型以及火成岩体侧向遮挡型油气藏,且储集层位于生油洼陷附近,不整合及断层组成的疏导体系与之沟通,形成了高产油藏。目前苏39断块已完钻新井9口,平均单井钻遇Ⅰ类油层22.8 m/6层,Ⅱ类油层30.0 m/8层,预测资源量211×10^8 t,有望在文安斜坡实现火成岩勘探重大突破。
-
关键词
霸县凹陷
文安斜坡
火成岩
储层特征
储层分布规律
成藏模式
-
Keywords
Baxian Depression
Wen an Slope
igneous rock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accumulation model
-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