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蠡县斜坡油气藏分布、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探讨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峰 李胜利 +3 位作者 黄杰 刘腾国 崔刚 任小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9-195,共7页
蠡县斜坡是饶阳凹陷西部的一个构造-沉积斜坡。该斜坡油气富集,油气藏类型多样,油气成藏机理复杂。以近年来蠡县斜坡油气勘探成果为基础,以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其油气藏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其油气藏的成藏模式与主控因素。结果表明... 蠡县斜坡是饶阳凹陷西部的一个构造-沉积斜坡。该斜坡油气富集,油气藏类型多样,油气成藏机理复杂。以近年来蠡县斜坡油气勘探成果为基础,以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其油气藏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其油气藏的成藏模式与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受斜坡南北分区、东西分带构造格局的影响,油气藏在不同区域的分布不同,斜坡南部以浅层油气藏为主,油气藏类型相对单一,分布较为集中;斜坡北部以中—深层油气藏为主,油气藏类型多样,分布零散。斜坡北部和中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多样,是寻找规模油气储量的优选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分布规律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蠡县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一上亚段河口坝结构对油藏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吕文睿 张峰 +5 位作者 纪友亮 周勇 罗妮娜 张艺楼 梁星如 程煜宗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3-154,共12页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一上亚段Ⅲ,Ⅳ油组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其内部结构影响着油藏的开发,但该区河口坝内部结构和隔夹层的分布情况缺乏系统的研究。利用岩心资料、测井数据、生产数据等多种资料,在识别和分析沉积微相的基础...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一上亚段Ⅲ,Ⅳ油组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其内部结构影响着油藏的开发,但该区河口坝内部结构和隔夹层的分布情况缺乏系统的研究。利用岩心资料、测井数据、生产数据等多种资料,在识别和分析沉积微相的基础上,对河口坝、泥质隔夹层的结构特征及油藏特征进行解剖,明确了河口坝的内部结构对油藏开发的影响,建立了油藏模式。结果表明:大王庄地区沙一上亚段Ⅲ,Ⅳ油组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水下分流间湾3种微相。不同期河口坝之间和同一期河口坝内部发育泥质隔夹层。在顺物源方向上,河口坝呈S型叠置前积;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多期河口坝纵向上叠置堆积;河口坝间发育泥质隔层,单个河口坝内部发育泥质夹层。研究区一共发育3种类型的油藏:断层控制油藏、岩性控制油藏、断层-岩性复合油藏。不同期次河口坝间的泥质隔层作为油气的隔挡,是造成油水界面不统一的原因,而河口坝内部的夹层厚度较薄,规模小,不影响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泥质隔夹层 内部结构 油藏开发 沙一上亚段 饶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井筒气液段塞流识别与压降模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韩丹岫 李相方 +1 位作者 尹克涛 隋胜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7-121,共5页
建立了斜井中的段塞流模型,绘制了流型图,提出一种计算管流段塞流压降的新方法。根据实验修正了环空半环泡漂流速度和真实含气率,给出了修正的环空段塞流孔隙率计算公式。对某油田8口油井40井次的新模型压力梯度计算值与测量结果比较显... 建立了斜井中的段塞流模型,绘制了流型图,提出一种计算管流段塞流压降的新方法。根据实验修正了环空半环泡漂流速度和真实含气率,给出了修正的环空段塞流孔隙率计算公式。对某油田8口油井40井次的新模型压力梯度计算值与测量结果比较显示,管流和环空段塞流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5.5%和6.5%,与计算斜井压降的Beggs-Brill和Ansari模型相比,误差更低,不仅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且不存在收敛性和区域性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塞流 模型 流型 压降 环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霸县凹陷西部陡坡带沙三段成岩演化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剑萍 金权 +5 位作者 吕传炳 张峰 李彦国 侯守探 李凤群 黄志佳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34,共12页
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分析、物性资料及试油资料,结合盆地埋藏演化史,研究霸县凹陷西部陡坡带岔河集—高家堡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扇三角洲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部陡坡带沙三段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A期,... 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分析、物性资料及试油资料,结合盆地埋藏演化史,研究霸县凹陷西部陡坡带岔河集—高家堡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扇三角洲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部陡坡带沙三段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A期,在持续埋藏的背景下,经历碱性—酸性—碱性成岩环境的演变;成岩演化序列为压实作用/早期碳酸盐胶结—长石溶解/石英次生加大/自生高岭石胶结—灰泥杂基重结晶/晚期碳酸盐胶结/硬石膏胶结/石英弱溶解—黄铁矿胶结。不同沉积相带沉积特征不同,控制成岩演化特征的差异,决定物性演化的不同。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泥质砂岩埋藏早期压实作用较强,后期灰泥重结晶使物性急剧降低,现今主要发育干层。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远泥岩端储层,由于酸碱两期溶蚀作用使长石、石英和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蚀,油气充注进一步抑制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现今保留大量的残余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层。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近泥岩端砂岩早期碳酸盐胶结极为发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压实作用,但整体上中等的压实作用和较强的胶结作用使物性降低较快,早期碳酸盐胶结堵塞孔隙和喉道,导致酸性流体难以产生大范围的溶蚀,晚期碳酸盐、硬石膏胶结使孔隙度进一步降低,现今物性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成岩演化 物性演化 沙河街组三段 陡坡带 霸县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岔河集构造带沙一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吕传炳 程同冉 +3 位作者 张峰 纪友亮 梁官忠 李彦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5-630,共6页
浅水三角洲油气藏是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凹陷岔河集构造带沙河街组沙一上亚段最主要的油气藏类型。通过对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特征、古生物等资料的分析,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展布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浅水三角... 浅水三角洲油气藏是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凹陷岔河集构造带沙河街组沙一上亚段最主要的油气藏类型。通过对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特征、古生物等资料的分析,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展布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并且阐述了浅水三角洲有利的成藏条件。通过研究发现,研究区沙一上亚段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微相发育,河口坝微相基本不发育,广泛发育大面积的席状砂微相;湖平面的周期性变化造成多期砂泥岩互层,是砂体展布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决定了浅水三角洲相具有优良的储盖组合,断层作用于砂体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岔河集构造带沙一上亚段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霸县凹陷 岔河集构造带 沙河街组 浅水三角洲相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