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油田油井腐蚀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杜清珍 谢刚 +2 位作者 杨梅红 郑云萍 田中太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148,共7页
针对油井腐蚀、结垢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问题.开展了腐蚀、结垢原因及机理分析研究。通过对不同断块不同油层200多口油井采出水离子、腐蚀结垢产物、腐蚀速率仿真计算以及油田生产中发现的腐蚀结垢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认为:产出液含... 针对油井腐蚀、结垢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问题.开展了腐蚀、结垢原因及机理分析研究。通过对不同断块不同油层200多口油井采出水离子、腐蚀结垢产物、腐蚀速率仿真计算以及油田生产中发现的腐蚀结垢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认为:产出液含水量升高是产生油井腐蚀的直接原因。由于地层水偏酸性,游离CO_2,H_2S,HCO_3^-含量高,矿化度高,电化学反应强烈是腐蚀存在的机理;而产出液中Ca^(2+),Fe^(3+),Fe^(2+)及Mg^(2+)含量的不同是导致多油井结垢程度不一致的根本原因。为快速定性地明确油井腐蚀、结垢类型和结垢治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腐蚀 结垢 仿真计算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砂岩油藏的堵水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双艳 宋义伟 +1 位作者 谢娟 魏爱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6,100,共4页
综述了针对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物性差异大、油井产能低的华北油田砂岩油藏研发并应用的3项成熟的油井堵水技术,介绍了堵水剂的组成、性质,堵水工艺、装备、配套措施及应用情况。这些堵水技术是:①单液法水玻璃堵水技术,使用于... 综述了针对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物性差异大、油井产能低的华北油田砂岩油藏研发并应用的3项成熟的油井堵水技术,介绍了堵水剂的组成、性质,堵水工艺、装备、配套措施及应用情况。这些堵水技术是:①单液法水玻璃堵水技术,使用于岔河集、晋45等砂岩油藏;②TDP-02交联聚合物凝胶分层堵水技术及各种堵水工艺管柱,使用于蒙古林砂岩油藏;③化学弹性隔板堵底水技术,使用于蒙古林砂岩油藏。展望了今后的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采油井 堵水 化学隔板 化学堵剂 工艺技术与装备 华北油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油田油井井筒腐蚀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洪建 王闰 +2 位作者 杜清珍 谢刚 张培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6-151,共6页
针对NR油田油井井筒腐蚀日益严重的问题,展开了产出水对油井井筒腐蚀原因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采用了静态挂片法,以典型井产出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产出水在不同腐蚀时间、pH值、CO_2浓度、H_2S浓度条件下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应用正交实... 针对NR油田油井井筒腐蚀日益严重的问题,展开了产出水对油井井筒腐蚀原因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采用了静态挂片法,以典型井产出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产出水在不同腐蚀时间、pH值、CO_2浓度、H_2S浓度条件下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应用正交实验研究这几种因素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腐蚀反应时间在24 h时腐蚀速率达到最大,超过24 h后随着时间延长腐蚀速率慢慢降低,当超过72 h时腐蚀速率基本不变。温度越高,产出水对挂片腐蚀越严重,挂片为均匀腐蚀,随温度逐渐升高,腐蚀产物由黄色变成黑色,棕红色的溶液中含有暗红色絮状沉淀;在65℃时,pH值越低的产出水对挂片腐蚀速率影响越大,产出水中H_2S浓度与CO_2浓度对挂片腐蚀速率影响相当,由正交实验确定了腐蚀速率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温度、pH值、H_2S浓度、CO_2浓度,与单因素影响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水 井筒腐蚀 影响因素 腐蚀机理 正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高煤阶煤层气井排采工艺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6
4
作者 秦义 李仰民 +2 位作者 白建梅 于文军 程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5,119-120,共4页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在沁水盆地南部进行高煤阶煤层气开发5年来,已实现年外输气量4×108 m3,排采工艺和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还存在对该区煤储层认识不深入,没有成熟的排采技术可以借鉴,井底流压与产气量、产水量的关系...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在沁水盆地南部进行高煤阶煤层气开发5年来,已实现年外输气量4×108 m3,排采工艺和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还存在对该区煤储层认识不深入,没有成熟的排采技术可以借鉴,井底流压与产气量、产水量的关系认识不清,缺乏专用排采工具等问题。为此,开展了气、水、煤粉多相流动态变化对煤储层的敏感性研究,揭示出了不同开发方式下的煤层气排采规律,并制订出相应的排采技术规范——"五段三压"法(排水段、憋压段、控压段、高产稳产段和衰竭段;井底流压、解吸压力、地层压力);研发配套的排采工具,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稳、高效、低成本的煤层气井排采技术系列——排采设备及工艺优化技术、内置防砂管技术和煤层气井智能控制技术;深化产气规律认识,建立了半定量科学排采工作制度,从而降低了对煤储层的伤害,提高了单井产气量。该工艺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樊庄、郑庄区块15×108 m3煤层气产能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煤层气 高煤阶 排采工艺 排采制度 生产能力 技术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破胶及强制裂缝闭合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管保山 丛连铸 +5 位作者 丁里 周晓群 薛小佳 郭自新 周焕顺 隋立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64,92,共4页
采用延迟破胶技术,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胶囊破胶剂,利用它的延缓释放特性,使植物胶压裂液耐温、耐剪切稳定性增强,并且可以在不造成压裂液的流变性、滤失性和携砂性等过早丧失的前提下高浓度使用胶囊破胶剂。该技术与常规破... 采用延迟破胶技术,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胶囊破胶剂,利用它的延缓释放特性,使植物胶压裂液耐温、耐剪切稳定性增强,并且可以在不造成压裂液的流变性、滤失性和携砂性等过早丧失的前提下高浓度使用胶囊破胶剂。该技术与常规破胶技术相比,延缓释放率达50%,能更有效地清除液体残渣,减少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同时由于有延缓破胶的特性,放喷采用相应的措施,可以降低支撑剂沉降速度,形成较好的沉砂剖面,提供高的裂缝导流能力,并且可以降低滤饼和压裂液残渣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延迟破胶 胶囊破胶剂 过硫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微合金钢抗CO2/H2S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玉祥 杜旭东 +2 位作者 范舟 张慧 柳庆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针对用于可膨胀套管的低碳微合金钢CO2/H2S腐蚀问题,采用电极化实验、失重法及SEM等方法和手段对低碳微合金钢分别在单一H2S(pH=2.9)、CO2/H2S流量比为1∶1(pH=2.9)、CO2/H2S流量比为1∶1(pH=5.3)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针对用于可膨胀套管的低碳微合金钢CO2/H2S腐蚀问题,采用电极化实验、失重法及SEM等方法和手段对低碳微合金钢分别在单一H2S(pH=2.9)、CO2/H2S流量比为1∶1(pH=2.9)、CO2/H2S流量比为1∶1(pH=5.3)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微合金钢在单一H2S条件下,生成了铁的硫化物,使腐蚀速率高;在有CO2存在的情况下,由于CO2吸附在钢材表面,形成致密的吸附膜,提高了自腐蚀电位,减缓了CO2/H2S的腐蚀速率;由于组织不均匀及MnS的偏析,造成腐蚀后试样表面不平整,腐蚀产物膜存在微裂纹,pH值越低,腐蚀后试样表面越不平整,裂纹越明显,腐蚀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H2S腐蚀 低碳微合金钢 腐蚀机理 失重法 电极化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边际油田压裂改造选井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熊浩平 耿玉广 +2 位作者 李彦卓 杨小平 贾永良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5期42-44,共3页
在总结多年来二连边际油田压裂效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各种影响因素与压后采油指数的相关分析方法,依此提出了压裂选井标准和压裂目标区块。实践认为,这套压裂选井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能够正确指导压裂设计,提高压裂施工成功率。
关键词 压裂技术 选井方法 边际油田 石油资源 油层 渗透率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可视化仿真方法研究
8
作者 牛文杰 李辉 +3 位作者 余焱群 孙保光 郭吉民 白永涛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95-1701,共7页
针对油田现场杆管偏磨严重且缺少偏磨可视化仿真系统的现状,设计了一套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可视化仿真系统,实现了井眼轨迹、油管的静态可视化仿真以及抽油杆运动状态、杆管接触状态的动态可视化仿真。采用反求三次B样条曲线控制多边形顶... 针对油田现场杆管偏磨严重且缺少偏磨可视化仿真系统的现状,设计了一套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可视化仿真系统,实现了井眼轨迹、油管的静态可视化仿真以及抽油杆运动状态、杆管接触状态的动态可视化仿真。采用反求三次B样条曲线控制多边形顶点的方法对井眼轨迹曲线进行了重构;提出了等分衔接圆面法解决以任意三维井眼轨迹作为轴线的油管透明及半剖显示问题;采用实时偏磨点与井眼轨迹数据点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抽油杆动态变形及杆管接触状态可视化仿真功能。通过华北油田现场实际验证,能够清晰地显示杆管偏磨的位置及状态,为抽油机井的杆管偏磨诊断及治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管偏磨 可视化 三次B样条曲线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污染洗井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付亚荣 付丽霞 +1 位作者 吴泽美 牛宝歧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3,共3页
为解决油井热洗时洗井介质污染地层,及产量不能及时恢复的问题。在分析洗井对地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应用含有一定数量硫酸基和环氧基的兼具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双重性质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与极少量的碳氟、硅氟表面活性剂... 为解决油井热洗时洗井介质污染地层,及产量不能及时恢复的问题。在分析洗井对地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应用含有一定数量硫酸基和环氧基的兼具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双重性质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与极少量的碳氟、硅氟表面活性剂复配得到了一种起泡性能很好的无污染洗井液。室内评价表明,该洗井液能明显降低油水表面张力,从而增强清洗能力。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该洗井液可以实现不压井洗井,油井热洗后产量恢复期明显缩短,华北油田应用300余井次,油井热洗后产量恢复期平均缩短48.6%,年增油超过2 600 t,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洗井液 表面张力 晋45—56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微生物驱油效果的物模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韩建华 李占省 +1 位作者 巨登峰 宋义伟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6期86-88,共3页
微生物驱油技术已在我国陆上砂岩油田的开发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砂岩油藏构造的非均质性 ,造成所注入的微生物驱油剂沿着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的高渗透孔隙突进 ,使微生物驱油技术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 ,为了... 微生物驱油技术已在我国陆上砂岩油田的开发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砂岩油藏构造的非均质性 ,造成所注入的微生物驱油剂沿着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的高渗透孔隙突进 ,使微生物驱油技术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 ,为了使有限度的微生物驱油技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文中依据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矿场应用状况 ,在室内进行了注水井调剖与微生物菌液驱油的调驱联作技术研究 ,并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模试验加以了论证 ,物模试验表明 ,调剖与微生物驱油技术的联作 ,不仅可有效的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而且还能明显提高有限度驱油的增产油量 ,这一技术也将会成为二次采油向三次采油过度的技术先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微生物驱油 物模试验 采油技术 砂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的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仪(MPAL)在油田开发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玉坤 王国平 +2 位作者 贾向东 段俊东 肖兵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7-393,共7页
本文对国产的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MPAL)资料进行了分析,验证了仪器有较好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硬地层的纵波、横波、斯通利波波形清楚,幅度变化正常;通过其在岩性识别、裂缝识别、气层识别、岩石机械特性分析及各向异性的应用进行研究... 本文对国产的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MPAL)资料进行了分析,验证了仪器有较好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硬地层的纵波、横波、斯通利波波形清楚,幅度变化正常;通过其在岩性识别、裂缝识别、气层识别、岩石机械特性分析及各向异性的应用进行研究,能够较为准确地求取地层的纵波、横波、斯通利波的声波时差及幅度和衰减曲线,计算岩石力学参数,并进行地层各向异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多极子探头 阵列声系 偶极子 资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边际油田开采技术
12
作者 耿玉广 熊浩平 +1 位作者 李彦卓 贾永良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5期44-46,共3页
二连边际油田具有断块小、物性差、单井产能低的开发特点 ,本着降本增效的原则 ,应用了高孔密射孔、优化举升方式、撬装设备注水、压裂投产等一系列工艺技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二连边际油田开发以来暴露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一些技... 二连边际油田具有断块小、物性差、单井产能低的开发特点 ,本着降本增效的原则 ,应用了高孔密射孔、优化举升方式、撬装设备注水、压裂投产等一系列工艺技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二连边际油田开发以来暴露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一些技术及管理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地区 边际油田 开采技术 采油工艺 压裂液 压裂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煤粉的运移与控制 被引量:34
13
作者 陈文文 王生维 +4 位作者 秦义 赵文秀 赵俊芳 杨健 李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16-421,共6页
通过对煤粉进行分离、运移等模拟实验查明了煤粉的运移规律:糜棱煤遇水后容易完全分解成煤粉,是煤层气井产粉的主要来源;粒径小于0.2 mm煤粉产出量随水流速度增大而增加,粒径在0.2~0.3 mm的煤粉产出量随水流速度增大无明显变化规律;当... 通过对煤粉进行分离、运移等模拟实验查明了煤粉的运移规律:糜棱煤遇水后容易完全分解成煤粉,是煤层气井产粉的主要来源;粒径小于0.2 mm煤粉产出量随水流速度增大而增加,粒径在0.2~0.3 mm的煤粉产出量随水流速度增大无明显变化规律;当煤粉运移介质为气液两相时,煤粉的产出量明显增多,并随着气液比的增大而增大;近井通道是垂直煤层气井煤粉产出运移的主要通道,水平分支井所穿过的煤层带决定了水平煤层气井煤粉产出运移。依据实验结果与煤层气井排采实际,提出了控制煤层气井煤粉产出的若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煤粉 分离运移特征 运移通道 控粉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顶油藏型地下储气库注采动态预测方法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皆明 赵凯 +3 位作者 李春 胥洪成 张海山 耿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92,共5页
气顶油藏型地下储气库建设及运行在我国刚刚起步,尚缺乏现场实用的运行注采动态分析与预测方法。为此,根据气顶注采气过程中气相与油相的压力响应特征,引入了周期可变动用剩余油量与地层压力的关系,真实还原了剩余油量在注采气过程中对... 气顶油藏型地下储气库建设及运行在我国刚刚起步,尚缺乏现场实用的运行注采动态分析与预测方法。为此,根据气顶注采气过程中气相与油相的压力响应特征,引入了周期可变动用剩余油量与地层压力的关系,真实还原了剩余油量在注采气过程中对地下储气库运行的影响,建立了周期注采气动态预测数学模型,得到了一个完整注采周期内气顶自由气、地层剩余油的动用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库容参数预测指标。实例计算结果表明:(1)一方面,周期可动用剩余油量对气顶自由气动用量的影响不能忽略,可动剩余油的弹性作用使气顶内部压力响应特征产生了较为复杂的改变,有可能导致气顶油藏型地下储气库建库周期较气藏型地下储气库长;(2)另一方面,随着注采周期的延长,储气库内动用自由气、剩余油的动用量逐步增长,但趋势渐缓,从而使注入气向剩余油溶解扩散造成的损耗气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不会对储气库的稳定运行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油藏 地下储气库 注采 压力响应特征 可动用剩余油库容 参数预测 动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储气库多周期运行注采气能力预测方法 被引量:22
15
作者 阳小平 程林松 +2 位作者 何学良 耿彤 李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99,共4页
注采气能力预测是地下储气库安全运行的核心技术之一,其预测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上游气田和整个天然气管网的调配生产以及下游用户的用气安全。为此,基于有水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多周期注采运行规律,根据地下储气库多周期运行盘库分析方... 注采气能力预测是地下储气库安全运行的核心技术之一,其预测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上游气田和整个天然气管网的调配生产以及下游用户的用气安全。为此,基于有水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多周期注采运行规律,根据地下储气库多周期运行盘库分析方法,利用地下储气库盘库库容参数的定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推导,创建了地下储气库多周期运行注采气能力预测数学模型及预测方法。实例应用结果表明:①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地下储气库实际运行结果十分接近,预测模型适用性较好、预测精度高;②通过地下储气库多周期运行动态分析并准确把握库容参数未来变化趋势,能够合理预测及评价地下储气库多周期运行注采气能力的变化。目前该方法应用于已建地下储气库注采气能力预测及优化配产配注中,现场应用效果较好,为进一步提高地下储气库运行效率、降低储气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有水气藏 多周期注采 注采气能力 库容参数 预测 调配生产 用气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砂岩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气水二相渗流机理 被引量:24
16
作者 石磊 廖广志 +2 位作者 熊伟 高树生 耿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87,135-136,共3页
水驱砂岩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的渗流机理具有特殊性及复杂性,并客观上决定了地下储气库多周期运行的注采效果。为此,针对其储层特征,开展了多轮次气、水互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储气库储层气、水二相渗流特征,分析了储气库储层孔隙空间可... 水驱砂岩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的渗流机理具有特殊性及复杂性,并客观上决定了地下储气库多周期运行的注采效果。为此,针对其储层特征,开展了多轮次气、水互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储气库储层气、水二相渗流特征,分析了储气库储层孔隙空间可利用率的变化规律,并揭示了该类储气库建设及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该类储气库经长期注采运行,水相渗流能力相应增强,导致边水运移越发活跃,储层孔隙空间出现大量残余气、束缚水,气相渗流阻力相应增加,气库扩容及注采效果受到影响;②储气库运行中边水往复运移造成储层空间形成大量死气区,导致储层孔隙空间利用效果变差,库容可利用率降低,储层孔隙空间可利用率介于40%~70%;③该类储气库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应重视储层含水量的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水侵对储气库运行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砂岩气藏 地下储气库 渗流机理 注采循环 储层孔隙空间可利用率 水互驱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卡塔克隆起古生界主要不整合面与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韵 赵锡奎 +3 位作者 李坤 苏永辉 何永垚 王园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3-685,共3页
卡塔克隆起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了中奥陶统底面(T47)、志留系底面(T70)和上泥盆统底面(T60)3个重要不整合面。不整合面类型的组合样式、分布特征和剥蚀趋势的变化控制着该区的油气分布。油气沿着不整合带界面由低处向高处进行大规模... 卡塔克隆起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了中奥陶统底面(T47)、志留系底面(T70)和上泥盆统底面(T60)3个重要不整合面。不整合面类型的组合样式、分布特征和剥蚀趋势的变化控制着该区的油气分布。油气沿着不整合带界面由低处向高处进行大规模和长距离的运移,遇上断裂时则沿着断裂向上运移,并且叠置程度越大,油气聚集的程度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卡塔克隆起 古生界 不整合面 油气成藏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黏土的含水原油破乳剂的研发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亚荣 付丽霞 +6 位作者 吴泽美 李冬青 付茜 刘新暖 彭浩 张凤英 刘松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4,共3页
冀中南部台4断块油田使用电潜泵提液,产出的含水原油富含黏土,最高含量达4.2g/L。针对这种原油研发了由破乳剂TA5031、松香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聚氧乙烯醚、亚硝酸钠、维生素A、甲醇、多肽缩合试剂和水反应,制... 冀中南部台4断块油田使用电潜泵提液,产出的含水原油富含黏土,最高含量达4.2g/L。针对这种原油研发了由破乳剂TA5031、松香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聚氧乙烯醚、亚硝酸钠、维生素A、甲醇、多肽缩合试剂和水反应,制得了原油破乳剂CDKT-0127,其中所含表面活性成分可使黏土颗粒表面由亲水变亲油,从而进入原油,使脱出污水变清。按基本配方合成了一系列破乳剂样品,以200mg/L的加量在50℃用于含水30%的富含黏土混合原油的破乳脱水,得到了90分钟脱水率超过95%的3个配方破乳剂,其二元复配物的破乳脱水效果与单剂相同,在加药量测试中求得3个配方破乳剂在50℃下的最佳加量均为100mg/L。其中的7号配方破乳剂(固含量55%)已投入现场应用,加量50mg/L,在不加净水剂的情况下使净化原油含水〈0.2%,污水含油量〈50mg/L,黏土含量降至12.2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破乳剂 组成与配方 含水原油 原油脱水 黏土脱除 油水固三相分离 冀中南部台4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自动化技术在煤层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立宁 李鑫 +3 位作者 李洪涛 杨超 孟晓强 赵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36,121-122,共3页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具有复杂山地地貌、低压生产和低成本开发等特点,在生产中存在数据获取、设备控制和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为此,①通过自主研发井场无线采集技术,在国内煤层气生产中率先实现了全井场生产数据的无线采集、传输,实...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具有复杂山地地貌、低压生产和低成本开发等特点,在生产中存在数据获取、设备控制和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为此,①通过自主研发井场无线采集技术,在国内煤层气生产中率先实现了全井场生产数据的无线采集、传输,实现了橇装施工和快速链接,解决了山区复杂地貌生产数据采集及传输的布线难题,减少了现场维护工作量;②打破煤层气田生产与监控管理站点间的地域界限,应用基于ArchestrA Framework架构的网络化监控技术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模板化开发、网络化实施、多用户协作、集中化存储,实现了煤层气自动化系统"两级三地"的远程部署、分布式监控模式;③按照"缓慢、长期、持续、稳定"的抽排基本原则,建立起了煤层气智能排采控制模型,以排采过程中液面高度、液面下降速度、井底流压、套压等为主要控制参数,采用智能排采技术,实现了排采设备的生产参数自动调整,改变了煤层气井固定的生产制度,降低了对煤层的伤害。运用以上技术,建成了管理控制521口排采井、6座集气站和1座处理中心的自动化系统,达到了平稳运行、安全生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实现规模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煤层气田开采 规模自动化 数据无线采集 网络化监控 智能排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规律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20
作者 尹俊禄 赵丁楠 +2 位作者 东甲山 王鹤田 李振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92,117,共3页
底水油藏往往表现为水体能量大,流体补给充足,开采原油所消耗的地层能量可由底水及时补充,在其开发过程中,水平井一旦见水,将严重影响产量。以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研究了水平段长度、无因次水平段避水高度、生产压差与见水时间、无水期... 底水油藏往往表现为水体能量大,流体补给充足,开采原油所消耗的地层能量可由底水及时补充,在其开发过程中,水平井一旦见水,将严重影响产量。以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研究了水平段长度、无因次水平段避水高度、生产压差与见水时间、无水期累积采油量及含水率的关系,并优化出合理的水平段长度、无因次水平段避水高度和生产压差,其值分别为375m,0.9和1.0MPa。应用正交设计试验极差分析法,研究了水平段长度、无因次水平段避水高度和生产压差对水淹规律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参数对见水时间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生产压差、无因次水平段避水高度、水平段长度; 对无水期累积采油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无因次水平段避水高度、水平段长度、生产压差; 较大的无因次水平段避水高度、较小的生产压差和较长的水平段长度可以延长水平井的见水时间,提高无水期累积采油量,更有利于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平井 水淹规律 数值模拟 水平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