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油田高含水油藏转向压裂用暂堵剂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车航 杨兆中 +1 位作者 李建召 付嫱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华北油田阿尔区块部分油井出现高含水甚至是特高含水,进行简单的重复压裂不仅达不到控水增油效果,还会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提出采用三段式变配方注入暂堵剂的工艺思路进行调剖。通过实验优选出3种配方体系暂堵剂,并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方... 华北油田阿尔区块部分油井出现高含水甚至是特高含水,进行简单的重复压裂不仅达不到控水增油效果,还会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提出采用三段式变配方注入暂堵剂的工艺思路进行调剖。通过实验优选出3种配方体系暂堵剂,并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考察暂堵剂的抗冲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够实现高强度堵水,满足重复压裂中实现裂缝转向的要求,而且抗冲击实验相比于传统渐进式实验更符合地层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油田 高含水油藏 转向压裂 暂堵剂 实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地层水与注入水结垢趋势预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2
作者 游靖 王志坤 +3 位作者 余吉良 张超 孙霜青 胡松青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168,共7页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油层或采出系统结垢会大大影响生产效率。开展地层水与注入水结垢规律和机理研究,可对现场除垢技术提供理论指导。采用Davis-Stiff饱和指数法和Ryznar稳定指数法,对华北油田京11区块地层水和注入水在不同温度、p H和...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油层或采出系统结垢会大大影响生产效率。开展地层水与注入水结垢规律和机理研究,可对现场除垢技术提供理论指导。采用Davis-Stiff饱和指数法和Ryznar稳定指数法,对华北油田京11区块地层水和注入水在不同温度、p H和成垢离子质量浓度等影响因素下的结垢趋势进行了预测,同时开展静态结垢实验研究了模拟水样的结垢规律。结果表明:华北油田京11区块地层水和注入水的离子组成和质量浓度非常接近且均具有严重的结垢趋势,且地层水的结垢趋势略高于注入水,垢样主要为碳酸钙;模拟水样的实际结垢率可达61%;温度、p H以及成垢离子质量浓度的升高均能大幅提高模拟水样的结垢率,结垢率的增长幅度随温度和p H的升高逐渐增大,而随成垢离子质量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 预测 饱和指数法 稳定指数法 华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采油过程中菌群演替规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任付平 王冠 +3 位作者 游靖 吴应德 裴亚托 邵忠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8-322,366,共6页
为了明确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采油过程中菌群演替规律,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过程中和结束后的重点油井产出液中的菌群种类及相对丰度进行了连续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油藏样品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但物种分布... 为了明确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采油过程中菌群演替规律,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过程中和结束后的重点油井产出液中的菌群种类及相对丰度进行了连续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油藏样品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但物种分布非常不均。微生物驱阶段由于不断地向油藏补充营养剂和外源菌,优势菌群以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另希瓦氏菌属、陶厄氏菌属、盐单胞菌和沃林氏菌属等烃降解菌为主,该阶段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效果是代谢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重点油井产出液中表面活性剂含量平均升高44.23%、表面张力平均降低12.75%。微生物驱结束后由于停止向油藏补充营养物质,菌群种类发生变化,烃降解菌相对丰度下降,厌氧产气菌群相对丰度增加,其中巴18-41井产甲烷菌丰度由0.116%增加到40.77%,该阶段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发酵产气,与微生物驱前相比,微生物驱结束60 d后甲烷气体含量增加10.6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结构 菌群演替 宝力格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微生物驱油技术在宝力格油田规模化应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柯从玉 吴刚 +3 位作者 游靖 谢刚 朱立国 牟伯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6-250,共5页
根据宝力格油田巴19断块地质条件、水驱开发特点及目前稳产存在的问题,华北油田公司通过在该断块建立稳定微生物场来实现整体微生物循环驱。实验首先从目标油藏筛选出4株高效采油菌,室内研究表明这四种菌不但能够很好地适应油藏环境,而... 根据宝力格油田巴19断块地质条件、水驱开发特点及目前稳产存在的问题,华北油田公司通过在该断块建立稳定微生物场来实现整体微生物循环驱。实验首先从目标油藏筛选出4株高效采油菌,室内研究表明这四种菌不但能够很好地适应油藏环境,而且对原油具有很好的降黏乳化效果。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所筛选菌种能够以原油为碳源,有效降解长链烃,尤其将这4株菌按等比例复配后效果更佳,降黏率达52.8%,在水驱(采收率49.5%)的基础上,物模驱油提高采收率为9.1%。33口注水井进行两轮次的微生物驱后地层中的菌液浓度普遍在105~106个/mL之间,注入的目标菌得到有效生长和繁殖,并且能够维持8个月以上。微生物驱后含水率被控制在85%以下,采收率明显提高,12个月累计增油15000t,投入产出比达到1:2.5。该研究为微生物采油技术现场应用提供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驱油微生物场 现场应用 物模实验 宝力格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宝力格油田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游靖 徐建昌 +3 位作者 余吉良 孙霜青 李春玲 胡松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82,共7页
在华北宝力格油田水处理系统的三相分离器与反应池之间加入激活剂,采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三相分离器、反应池、过滤器和喂水泵4个水处理节点水样中微生物(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分析不同水处理节点水样中驱油功能... 在华北宝力格油田水处理系统的三相分离器与反应池之间加入激活剂,采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三相分离器、反应池、过滤器和喂水泵4个水处理节点水样中微生物(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分析不同水处理节点水样中驱油功能菌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各水处理节点水样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三相分离器、反应池、过滤器和喂水泵处水样中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分别为弯曲菌科、红长命菌属、红长命菌属和固氮弧菌属、地衣芽孢杆菌属;三相分离器和喂水泵处水样中古菌群落中的优势菌均为甲烷食甲基菌属。喂水泵处细菌和古菌多样性较前一个水处理节点减小,说明微生物群落结构由复杂向简单发展。喂水泵处驱油功能菌含量最大,这些驱油功能菌注入地下后可发挥驱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结构 多样性 16S rDNA高通量测序 驱油功能菌 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固井注水泥顶替效率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建新 冯松林 +3 位作者 李明忠 李冲 曹秀义 王元庆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表明,注水泥顶替效率低主要是由套管偏心度过大、环空壁面上钻井液滞留层形成和注水泥顶替界面失稳造成的。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调研了目前固井注水泥顶替机理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注水泥... 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表明,注水泥顶替效率低主要是由套管偏心度过大、环空壁面上钻井液滞留层形成和注水泥顶替界面失稳造成的。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调研了目前固井注水泥顶替机理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注水泥顶替机理后续研究的相关目标:建立套管极限偏心度与井斜角、流体流变性能等参数的定量模型,进而指导下套管时扶正器安放设计(尤其是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针对环空壁面上钻井液滞留层问题,理论分析其形成条件,确定无滞留层形成时流体性能参数之间满足的定量关系;为保证注水泥顶替界面的稳态,需研究适用于在不同井斜角的偏心环空中两相流体(非牛顿流体)之间顶替界面的理论模型,从而推导实现界面稳态的定量条件。通过对注水泥顶替机理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可为提高顶替效果、改善固井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顶替效率 套管偏心 顶替界面稳定性 钻井液滞留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钻头防泥包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修平 邹德永 +1 位作者 李东杰 娄尔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113,共6页
为量化研究水力因素对PDC钻头防泥包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现场常用PDC钻头建立了三维流域模型,将岩屑视为从井底面射入流场的球状颗粒,基于CFD离散相模型(DPM)对固相颗粒运动进行追踪,将钻头体DPM边界条件设置为"trap(捕获)",... 为量化研究水力因素对PDC钻头防泥包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现场常用PDC钻头建立了三维流域模型,将岩屑视为从井底面射入流场的球状颗粒,基于CFD离散相模型(DPM)对固相颗粒运动进行追踪,将钻头体DPM边界条件设置为"trap(捕获)",用岩屑颗粒捕获率作为泥包概率的评价参数。数值模拟发现,岩屑颗粒在井底流场中的输运是沿程存在碰撞与反弹的不规则三维运动;当岩屑颗粒粒径小于1.0mm时,其捕获率随粒径增大而减小;当岩屑颗粒粒径大于1.0mm时,其捕获率随粒径增大而增大;喷嘴尺寸从8.0mm增大至16.0mm,岩屑颗粒捕获率逐渐增大;与五喷嘴相比,七喷嘴的岩屑颗粒捕获率更小;相对于不等径喷嘴组合,等径喷嘴组合方式情况下的岩屑颗粒捕获率更小。研究结果表明,岩屑颗粒捕获率随喷嘴尺寸增大呈线性增大,随喷嘴数量增大呈线性减小,随刀翼宽度增大呈线性增大,随刀翼高度增大呈线性减小。基于DPM的钻头井底流场数值模拟为PDC钻头防泥包性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为钻头防泥包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泥包 数值模拟 离散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盐底水油藏氮气泡沫压锥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琳 赵凡琪 +3 位作者 张芸 王兵 杨柳 张滢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102,126,共7页
底水锥进是制约底水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结合泡沫体系性质分析与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氮气泡沫在高温高盐底水油藏中压锥增油的潜力。泡沫体系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椰油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CHSB)抗温耐盐且对轻质原油敏感,其形成的泡沫... 底水锥进是制约底水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结合泡沫体系性质分析与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氮气泡沫在高温高盐底水油藏中压锥增油的潜力。泡沫体系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椰油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CHSB)抗温耐盐且对轻质原油敏感,其形成的泡沫可实现对底水水窜通道的选择性封堵。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水锥顶部注入氮气泡沫,能够有效地压锥控水,扩大底水波及效率,并驱替顶部油层剩余油。但因泡沫在水锥内静置时会不断破裂,焖井时间不易过长。同时,开井后控液生产,可减弱底水对泡沫的冲刷,提高氮气泡沫压锥的増油降水效果。与关井压锥、氮气泡沫+氮气复合压锥相比,氮气泡沫压锥可分别提高采收率16.45%和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 底水油藏 底水锥进 气泡沫压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洲气田开发动态评价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京舰 陈鹏 +2 位作者 李全棋 王一妃 田仕敏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2期90-92,148,共3页
子洲气田经过6年的滚动开发,生产动态上表现为单井的产能差异较大,目前的开发动态评价方法不适应,为此提出了气井地层压力评价的新方法,即黄金分割优选法和生产数据优化拟合产能评价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这两种方法计算精度高、实用,能满... 子洲气田经过6年的滚动开发,生产动态上表现为单井的产能差异较大,目前的开发动态评价方法不适应,为此提出了气井地层压力评价的新方法,即黄金分割优选法和生产数据优化拟合产能评价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这两种方法计算精度高、实用,能满足工程计算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洲气田 开发动态评价 黄金分割优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_2气藏稳产关键技术研究
10
作者 王京舰 刘志军 +4 位作者 王一妃 刘倩 王蕾蕾 黄琼 刘道天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5年第5期27-31,39,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榆林、子洲气田已建成生产能力68亿立方米/年,已稳产8.4年,收到良好的开发效果,实现气田持续稳产成为当前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划分开发单元,建立气藏精细调控体系,气田地层压力下降平稳,年压降1.0 MPa,整体山2气藏稳...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榆林、子洲气田已建成生产能力68亿立方米/年,已稳产8.4年,收到良好的开发效果,实现气田持续稳产成为当前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划分开发单元,建立气藏精细调控体系,气田地层压力下降平稳,年压降1.0 MPa,整体山2气藏稳产形势良好;动态评价与相控建模相结合,落实气藏加密潜力,通过对山2气藏井网完善加密调整可建产能2.2亿立方米,气藏未动用储量精细刻画结合经济评价,可建产能3.8亿立方米;通过多因素优化,评价气藏增压调整潜力,可将稳产期延长2年。综合以上稳产措施,盆地东部山2气藏68亿立方米规模可持续稳产至2020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山2气藏 稳产措施 精细调控 内部挖潜 增压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率各向异性气藏井网设计与调整研究
11
作者 聂彬 周贤 +3 位作者 杜立红 刘畅 许正栋 易珍丽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2期44-51,共8页
渗透率各向异性在气藏的开发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以长庆油田某气藏为例,结合渗透率各向异性的理论基础,探索了渗透率各向异性气藏井网调整方法。其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过坐标变换将现有各向异性井网转化为等价各向同性井网,对... 渗透率各向异性在气藏的开发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以长庆油田某气藏为例,结合渗透率各向异性的理论基础,探索了渗透率各向异性气藏井网调整方法。其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过坐标变换将现有各向异性井网转化为等价各向同性井网,对现有井网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区块储层物性,建立各向同性机理模型来优选各向同性最优井网;最后在各向同性井网设计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坐标变换设计得到适合气藏各向异性的最优井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各向异性 气藏 井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轨迹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建召 杨兆中 +3 位作者 李玉涛 李小刚 郑江红 苏洲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5年第8期26-31,共6页
暂堵转向压裂是提高初次压裂压后短期内高含水油井产量和采收率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在分析初次压裂裂缝诱导应力场和油井生产诱导应力场基础之上,提出了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轨迹预测方法。对比分析轨迹预测方法预测结果和转向压裂微地... 暂堵转向压裂是提高初次压裂压后短期内高含水油井产量和采收率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在分析初次压裂裂缝诱导应力场和油井生产诱导应力场基础之上,提出了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轨迹预测方法。对比分析轨迹预测方法预测结果和转向压裂微地震监测结果发现:受初次压裂裂缝诱导应力大小和油井生产时间的限制,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轨迹并不沿垂直于初次压裂裂缝方向,而是以与初次压裂裂缝成一定夹角的方向延伸;较大的初始地应力差将使转向压裂裂缝在回到与初次压裂裂缝方向相平行方位的垂向穿透距离受限。该研究成果对暂堵转向压裂施工规模设计及压后效果分析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 转向压裂 应力重定向 延伸轨迹 微地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没状态下磨料射流破煤岩数值模拟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覃兆勇 李宇 贾元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70-73,84,共5页
基于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淹没状态下磨料射流破煤岩靶体的仿真模型。并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出了射流参数对破碎效率的影响程度,同时还利用单因素法分析了不同射流参数对破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射流直径的增大,冲蚀深度随之递... 基于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淹没状态下磨料射流破煤岩靶体的仿真模型。并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出了射流参数对破碎效率的影响程度,同时还利用单因素法分析了不同射流参数对破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射流直径的增大,冲蚀深度随之递减,冲蚀孔径随之增加;考虑破碎效率和经济效益,磨料射流破煤岩最佳射流速度在300 ms左右;磨料体积的最佳浓度在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射流 破碎效率 仿真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桥地下储气库群注采工程风险与安全保障体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丁建东 杨永祥 +3 位作者 丁熠然 刘靓雯 潘众 荣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112,共7页
毗邻雄安新区的苏桥地下储气库群是目前世界上储层埋藏最深、运行压力最高的地下储气库群,其注采工程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和安全风险。为此,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工程建设等3个方面对该地下储气库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 毗邻雄安新区的苏桥地下储气库群是目前世界上储层埋藏最深、运行压力最高的地下储气库群,其注采工程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和安全风险。为此,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工程建设等3个方面对该地下储气库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下储气库群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存在着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风险;(2)该地下储气库群位于京津冀中心地带,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风险;(3)该地下储气库群地质条件复杂,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由此构建了由三级安全保障系统和三级安全控制系统组成的保障体系:(1)基于完井工程、井下管柱和井口安全的三级安全保障系统,从源头上保证该地下储气库群强注强采的安全;(2)在地下储气库安全控制设计中,提出了从单井到地下储气库群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理念,建立了单井就地独立控制、井场集中联动应急安全控制、远程统一控制等三级控制系统。结论认为:三级安全保障系统和三级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有力地保障了该地下储气库群的平稳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桥地下储气库群 完井工程 注采工程 井身结构 固井 管柱 井口 风险分析 安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稠油乳化降黏室内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薇 金学锋 +3 位作者 王凤清 乔培君 胡伟俐 娜仁格丽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S1期89-92,共4页
特稠油原油黏度高、流动性差,采用常规方法开采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乳化降黏的开采方法。该方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借助超声波的振动、空化和热作用,使特稠油乳化形成O/W型乳状液,有效降低了油层特稠油黏度,改善了原油的... 特稠油原油黏度高、流动性差,采用常规方法开采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乳化降黏的开采方法。该方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借助超声波的振动、空化和热作用,使特稠油乳化形成O/W型乳状液,有效降低了油层特稠油黏度,改善了原油的低温流动性。文中还对形成O/W型乳状液影响因素进行了室内评价,并进一步借助超声波增强乳化效果进行了驱油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实施不会对原油脱水造成影响,其经济性优于热采。该项研究为特稠油油藏开采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稠油 乳化降黏 界面张力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抑制微生物驱过程中生物腐蚀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付平 吴刚 +3 位作者 游靖 裴亚托 陈京生 郑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45,266,共4页
通过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产出液跟踪监测,硫酸盐还原菌浓度在微生物驱期间增加两个数量级,为了抑制微生物驱期间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繁殖,开展了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技术研究。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营养剂均能促进生物腐蚀发生... 通过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产出液跟踪监测,硫酸盐还原菌浓度在微生物驱期间增加两个数量级,为了抑制微生物驱期间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繁殖,开展了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技术研究。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营养剂均能促进生物腐蚀发生,低浓度营养剂对硫酸盐还原菌激活效果明显;在产出液中添加0.25%硝酸盐,反硝化菌由1.4×103个/mL增至6.5×105个/mL,硫酸盐还原菌的菌数由1.5×104个/mL降至1.0×101个/mL,在添加营养剂的基础上添加0.25%硝酸盐能降低由添加营养剂造成的生物腐蚀,腐蚀速率降低2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微生物驱 硫酸盐还原菌 反硝化菌 生物腐蚀 宝力格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悬浮乳液堵调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黎黎 谢刚 +3 位作者 巨登峰 谢娟 郝惠军 郝国永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6期112-116,共5页
生产实践证实,常规化学堵调剂对层间渗透率级差大于3的地层不能达到理想的调剖和堵水效果.以油溶性树脂为主剂,并添加乳化剂、稳定剂及其他助剂,经乳化机剪切和乳化后,制备成粒径为1~5 μm且性能稳定的水包油微悬浮乳液堵调剂.通过实... 生产实践证实,常规化学堵调剂对层间渗透率级差大于3的地层不能达到理想的调剖和堵水效果.以油溶性树脂为主剂,并添加乳化剂、稳定剂及其他助剂,经乳化机剪切和乳化后,制备成粒径为1~5 μm且性能稳定的水包油微悬浮乳液堵调剂.通过实验确定了该堵调剂的最佳配方:50%~60%(表示质量浓度,以下同)树脂+0.35%~0.40%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0.35%~0.4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羟甲基纤维素+0.10%~0.15%氯化钙+1%~5%石蜡+水;同时还确定了针对该堵调剂的破乳配方,即当乳化剂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时,破乳剂宜选用质量浓度为2%~3%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当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时,破乳剂宜选用质量浓度为3%~5%的氯化钙水溶液.通过对微悬浮乳液堵调剂的油溶率、酸溶率和粒径等各项指标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反映出该堵调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及注入性.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该堵调剂的突破压力梯度达26 MPa/m,堵水率大于97%,耐水冲刷性能优于常规凝胶,并且适用于渗透率级差为7的岩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浮乳液 高含水 非均质性 渗透率级差 岩心驱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激光粒度仪测试调剖用聚合物微球粒径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美美 伟娜 +5 位作者 赵董艳 赵淑华 刘丽敏 崔维红 徐超慧 罗斯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7-620,共4页
建立了使用静态激光粒度仪测试油田调剖用聚合物微球粒径的方法,在分散剂的筛选、样品加样方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几个方面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优化分散条件为:在搅拌中的50 g石油醚分散剂中滴加1滴样品、搅拌速度400 r/min... 建立了使用静态激光粒度仪测试油田调剖用聚合物微球粒径的方法,在分散剂的筛选、样品加样方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几个方面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优化分散条件为:在搅拌中的50 g石油醚分散剂中滴加1滴样品、搅拌速度400 r/min、搅拌时间1 min。该方法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0591%。使用LA-950S型激光粒度仪,按体积和个数基准测得的微球粒径中值分别为1.8592μm和308.79 nm,因此要根据评价目标来决定选取何种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粒度仪 聚合物微球 粒径 分散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油田注入水中颗粒直径中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美美 伟娜 +3 位作者 赵紫印 赵董艳 宾枚 林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1-365,共5页
为提高注入水中颗粒直径中值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从取样方法、温度和压力、细菌、颗粒团聚、搅拌速度、水样浓度和含油量几个方面讨论了影响油田注入水中颗粒直径测量的因素,分析了仪器计量基准对粒径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氧、温... 为提高注入水中颗粒直径中值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从取样方法、温度和压力、细菌、颗粒团聚、搅拌速度、水样浓度和含油量几个方面讨论了影响油田注入水中颗粒直径测量的因素,分析了仪器计量基准对粒径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氧、温度、压力和颗粒团聚使颗粒直径中值测值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细菌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搅拌速度、水样浓度和含油量会使测试结果出现偏差;避氧操作、加入EDTA金属络合剂可以提高水质稳定性;用激光粒度仪测试时需确立适宜的搅拌速度和水样浓度,缩短放置时间并排除含油量的影响。在测量过程中,应综合考虑颗粒体积和个数的影响,设置合理的评价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水 水质分析 粒径中值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修井作业井场油管遥控移送机的研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耿玉广 谷全福 +3 位作者 孙连会 王铁峰 黄树 王建宁 《石油机械》 2017年第6期81-86,共6页
针对现有油管移送机不适应于井口无人作业工况,电动、钢制发条驱动小滑车或用传送带(绳、链)拖动小滑车存在的诸多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井场油管遥控移送机。该移送机的小滑车在上部开口的矩形槽滑道内行走,不会翻车,也不会出轨掉落伤人... 针对现有油管移送机不适应于井口无人作业工况,电动、钢制发条驱动小滑车或用传送带(绳、链)拖动小滑车存在的诸多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井场油管遥控移送机。该移送机的小滑车在上部开口的矩形槽滑道内行走,不会翻车,也不会出轨掉落伤人;依靠重力弹性机构自动产生拉力,拉着小滑车回位,无需人工推送。现场应用中,该机接送和传送油管动作连贯,性能稳定,只需1名场地工人按遥控器即可完成油管从管排架至井口之间的来回移送。该油管遥控移送机适用于井口无人或有人操作2种作业工况,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施工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井作业 油管移送 小滑车 自动回位 重力弹性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