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缆智能分注技术在华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旭 韩新德 +4 位作者 林春庆 罗洪林 季博卿 苏毅 徐智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92,共6页
为了提高华北油田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分注效果及注水合格率,减少验封测调工作量,开发并应用了有缆智能分注技术。该技术可在地面远程实时读取井下智能配水器采集的各层注水流量、温度和压力等数据,并可实时调整各分层配水器水嘴开度大小,... 为了提高华北油田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分注效果及注水合格率,减少验封测调工作量,开发并应用了有缆智能分注技术。该技术可在地面远程实时读取井下智能配水器采集的各层注水流量、温度和压力等数据,并可实时调整各分层配水器水嘴开度大小,轻松完成验封测调工作,在保障分注井注水合格率,减少验封测调工作量的同时,也能够为油藏的分析评价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撑。介绍了有缆智能分注技术的特点、关键工具和施工辅助装置等,并分析评价了35口有缆智能分注井的应用效果。其对应井组见效率90%,对应油井见效率82. 8%,累计增油16 690余t,节约验封测调费用688万元,降本增效显著。有缆智能分注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驱采收率,助力油藏精准开发,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分注 实时监测 注水合格率 智能配水器 过电缆封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电缆管内对接技术在华北油田的应用
2
作者 张旭 姜燕 +4 位作者 赵非 李鹏伟 林春庆 李雪英 李伟昂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预置电缆式智能分注技术需在油管外置电缆,并用保护卡束缚。该技术存在施工成本高、作业复杂、效率低且无法实现带压作业等问题,为此,应用了井下电缆管内对接技术,研发了井下电缆对接器。该对接技术将电缆油管外置直连工具的连接方式转... 预置电缆式智能分注技术需在油管外置电缆,并用保护卡束缚。该技术存在施工成本高、作业复杂、效率低且无法实现带压作业等问题,为此,应用了井下电缆管内对接技术,研发了井下电缆对接器。该对接技术将电缆油管外置直连工具的连接方式转为电缆在油管内输送,对接器在井下完成对接,为井下工具供电及通信的模式,在节约护卡成本的同时,工具段以上管柱无需带缆施工,作业工序简单。介绍了井下电缆管内对接技术的特点和关键工具。室内模拟试验和模拟井对接试验中,井下电缆对接器耐温达到150℃,承压80 MPa,对接绝缘性良好,在实际应用中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预计可缩短占井周期1.5 d,单井节约作业及电缆护卡成本约15.37万元,降本增效显著。井下电缆管内对接技术能够简化有缆智能分注施工工序,降低作业成本,满足带压作业要求,丰富了智能分注技术序列,进一步提高了其先进性和适应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对接器 智能分注 绝缘密封 湿对接 室内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腐作用增强煤层气用陶粒支撑剂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邢莉 郭林秀 +3 位作者 张云玲 白频波 郭璐 田玉明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0-706,共7页
在深井煤层气藏开采过程中,力学结构强度及导流能力俱佳的陶粒支撑剂是高效开采煤层气藏的重要前提。陶粒支撑剂合成原料的二次加工有利于使其获得优质综合性能以满足在复杂的地层环境中的应用。本文对低品位铝矾土和煤矸石固废料进行... 在深井煤层气藏开采过程中,力学结构强度及导流能力俱佳的陶粒支撑剂是高效开采煤层气藏的重要前提。陶粒支撑剂合成原料的二次加工有利于使其获得优质综合性能以满足在复杂的地层环境中的应用。本文对低品位铝矾土和煤矸石固废料进行陈腐处理,制备了煤层气用陶粒支撑剂,深入分析了水分浸润作用对矾土矿石原料、煤矸石添加剂等烧结性能的影响,同时探究了陈腐水化作用与支撑剂结构致密性、孔隙特征、物相尺寸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最终合成了满足煤层气开采的高品质陶粒支撑剂,为我国今后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煤层气藏的快速稳定开采提供了研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支撑剂 陈腐处理 煤层气藏开采 破碎率 导流能力 润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化氢气井井下漏点诊断方法与堵漏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罗伟 王辛涵 +3 位作者 赵静雯 向东 巩占鹏 蔺瑞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46,8,共3页
泄漏效应引起持续环空压力以及H 2S侵入环空造成油层套管腐蚀严重威胁高含硫化氢气井的安全生产,因此保障井筒在全生命周期始终处于完整可靠服役状态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文章首先结合理论图版和高频超声波测漏技术建立了一套井下漏点综... 泄漏效应引起持续环空压力以及H 2S侵入环空造成油层套管腐蚀严重威胁高含硫化氢气井的安全生产,因此保障井筒在全生命周期始终处于完整可靠服役状态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文章首先结合理论图版和高频超声波测漏技术建立了一套井下漏点综合诊断方法,以实现井下漏点位置的准确确定;然后通过自制的压差堵漏实验仪对自主研发的压差激活封窜剂进行了封堵性能评价,同时也对形成的高强度凝胶开展了承压性和热稳定性评价;最后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井下堵漏实施前提条件并配套了相关堵漏工艺。现场应用效果表明,研制的压差激活封窜剂以及配套的堵漏工艺能实现井下漏点的成功封堵,可在类似高含硫化氢气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化氢 井下漏点 诊断方法 压差激活封窜剂 堵漏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性氰凝的水平井定点堵水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闫海俊 胡书宝 +3 位作者 谢刚 魏爱军 张黎黎 秦忠海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8-102,共5页
为有效封堵出水点明确的高含水水平井,特别是筛管完井水平井,借鉴水坝裂缝处理和防水工程中的堵漏方法,提出了基于小剂量改性氰凝的水平井定点堵水技术。通过对浆液黏度、发泡反应进行化学改性,研制了化学自膨胀-改性氰凝,使其可注入和... 为有效封堵出水点明确的高含水水平井,特别是筛管完井水平井,借鉴水坝裂缝处理和防水工程中的堵漏方法,提出了基于小剂量改性氰凝的水平井定点堵水技术。通过对浆液黏度、发泡反应进行化学改性,研制了化学自膨胀-改性氰凝,使其可注入和反应时间可控,并考察了固化体的抗压强度、耐压性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发了配套的活塞推进输送和架桥驻留工艺。试验得出,研制的化学自膨胀-改性氰凝可在20~90℃下延迟可控反应,抗压强度12 MPa以上,耐压达到20 MPa。该技术在3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在国内首次实现了L形筛管完井水平井定点堵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性氰凝的水平井定点堵水技术可解决水平井长井段定点堵水难题,为治理水平井出水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氰凝 水平井 高含水 出水 堵水 活塞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滑移裂缝中流体渗流的Lattice Boltzmann模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曲冠政 王一妃 +3 位作者 林鑫 Randy Doly Hazlett 韩强 柏明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11,共8页
针对目前学界有关剪切滑移作用对裂缝中流体渗流研究较少的情况,分析现有研究方法的缺陷,改进现有的研究模型,以固定研究目标尺寸为基础,引入Lattice Boltzmann方法,研究流体在剪切滑移结构中的渗流,并考察非匹配性和接触面积对流体渗... 针对目前学界有关剪切滑移作用对裂缝中流体渗流研究较少的情况,分析现有研究方法的缺陷,改进现有的研究模型,以固定研究目标尺寸为基础,引入Lattice Boltzmann方法,研究流体在剪切滑移结构中的渗流,并考察非匹配性和接触面积对流体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二维剖面线可拆分为V型、正弦和凹槽等基本单元体;在基本单元体、二维剖面线中,裂缝面的滑移造成渗流方向上开度分布的非均匀性,渗透率呈现数量级的减小;非匹配情况下的裂缝渗透率比匹配情况下的低,随滑移距离的增加,流体渗流能力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三维裂缝结构的渗透率随滑移距离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比基本单元体和二维剖面线结构要低;裂缝面产生剪切滑移时,结构间的非匹配性造成流体渗流轨迹呈三维迂曲性;剪切滑移所造成的非匹配性及接触面积,均对渗流能力有负面作用,但非匹配性可以对裂缝结构起到一定的自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滑移 粗糙裂缝 LATTICE Boltzmann模拟 渗流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聚结效果在线评价实验 被引量:7
7
作者 杨东海 孙永祥 +2 位作者 何利民 罗小明 鲁晓醒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8-134,共7页
研究在线测量连续流动聚结实验系统,实现油包水乳状液微观形貌的在线观察和采集,并利用该系统研究电场参数和流动参数等对油包水乳状液中水滴聚结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强电场在低流量下具有显著作用,随着流量增加其作用减弱但在... 研究在线测量连续流动聚结实验系统,实现油包水乳状液微观形貌的在线观察和采集,并利用该系统研究电场参数和流动参数等对油包水乳状液中水滴聚结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强电场在低流量下具有显著作用,随着流量增加其作用减弱但在高流量下依然使液滴粒径明显增大;不同波形下,低频范围内最优频率为30 Hz,但是超过50 Hz后随频率增加液滴聚结效果提高;不同波形下,液滴粒径随电场强度增加而增加,但最优电场强度不同;直流脉冲和正弦交流波形的最优场强约为200 k V·m^(-1),而交流脉冲和方波的最优场强要高于该值;不同波形下聚结效果不同,相同电场频率和电场强度下直流脉冲电场中聚结效果最优,正弦交流、交流脉冲和方波电场中聚结效果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 电聚结器 波形 粒径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煤矸石添加量对陶粒支撑剂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孔祥辰 白频波 +3 位作者 宋伟 玄松桐 张云玲 田玉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39-2046,共8页
可燃性气体的开发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是响应国家低碳清洁发展、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煅烧处理的煤矸石作为添加剂制备陶瓷颗粒支撑剂,通过调控支撑剂的原料配比,获得力学性能较好的材料,提升材料支撑岩层裂隙的结构强度... 可燃性气体的开发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是响应国家低碳清洁发展、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煅烧处理的煤矸石作为添加剂制备陶瓷颗粒支撑剂,通过调控支撑剂的原料配比,获得力学性能较好的材料,提升材料支撑岩层裂隙的结构强度,实现煤层气的高效开采。结果表明,煅烧煤矸石组分的适量添加可有效提高陶粒支撑剂抗破碎强度,其中42 MPa闭合压力下破碎率最低为3.66%,52 MPa闭合压力下破碎率最低为7.97%。通过观察界面腐蚀后的陶粒支撑剂微观形貌以及分析结构中的元素成分比例,发现材料中α-Fe_(2)O_(3)的均匀分布促进支撑剂中玻璃相的产生,提升了陶粒基体的结构致密性;同时α-Fe_(2)O_(3)晶粒在形核长大的过程中,由于间隙填补作用产生的微观应力对材料结构起到再次强化的效果,显著提升陶粒支撑剂的力学性能以及抗破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烧煤矸石 陶粒支撑剂 α-Fe_(2)O_(3) 力学性能 结构强度 破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脂肪酸类油基钻井液提切剂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罗春芝 章楚君 +4 位作者 王怡迪 王越之 李海彪 谭天宇 张波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针对油基钻井液切力低,易导致沉砂卡钻等严重问题的现状,合成了一种聚醚脂肪酸类油基钻井液用提切剂LQZ。利用红外光谱、热重曲线、凝胶强度和界面扩张流变参数等测试方法,分析了提切剂的结构、热稳定性、凝胶性能和作用机理,同时探究... 针对油基钻井液切力低,易导致沉砂卡钻等严重问题的现状,合成了一种聚醚脂肪酸类油基钻井液用提切剂LQZ。利用红外光谱、热重曲线、凝胶强度和界面扩张流变参数等测试方法,分析了提切剂的结构、热稳定性、凝胶性能和作用机理,同时探究了基础油、油水比、密度和温度对其提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提切剂分子中含有羟基、酰胺基、酯基、醚键,能形成网架结构,提高悬浮能力,且具有快速弱凝胶特点;300℃无明显热分解;加量小于0.85%时有利于乳液稳定性;该提切剂对白油基、柴油基和合成基钻井液体系普遍适用,且白油基中效果最好;当钻井液油水比为8∶2、密度为2.1 g/cm^(3)、190℃时提切效率最佳,动切力、φ6及φ3读数和静切力增长约1倍;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LQZ具有提切不增塑性黏度的优势。LQZ在现场页岩油气井应用时,动切力、φ6及φ3读数和静切力基本增加100%,塑性黏度无明显增长。LQZ能够提高油基钻井液悬浮能力,不显著增加塑性黏度,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提切剂 弱凝胶 触变性 塑性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稠油黏度影响的潜油电泵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永辉 谢在香 +2 位作者 周宇驰 彭振华 刘重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0-177,共8页
潜油电泵采油是目前最常用的人工举升方式之一。当应用于稠油井时,受入泵流体高黏度的影响,使潜油电泵特性曲线偏离抽水时的特性曲线,导致潜油电泵合理运行窗口变窄,因此,针对水设计的离心泵结构难以适应稠油的高黏环境。针对上述问题,... 潜油电泵采油是目前最常用的人工举升方式之一。当应用于稠油井时,受入泵流体高黏度的影响,使潜油电泵特性曲线偏离抽水时的特性曲线,导致潜油电泵合理运行窗口变窄,因此,针对水设计的离心泵结构难以适应稠油的高黏环境。针对上述问题,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进行了潜油电泵在高黏条件下增压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流体黏度增加,流体流动摩擦阻力更大,流体与叶片间相互作用增大,叶轮与导轮的进出口压差减小,流速降低,流体流动状态从湍流转变为层流,叶轮及导轮内回流区域的尺寸及数量均减小。同一黏度下,离心泵扬程随排量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排量下,离心泵扬程随着黏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基于因素分析,考虑黏度影响,进而对离心泵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最优结构为:入口宽度16.6 mm,叶片数6片,出口宽度21.9 mm,叶包角60°。相比于原离心泵,在黏度为400 mPa.s,允许排量范围内,扬程最大增幅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 潜油电泵 计算流体力学 特性曲线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坳陷湖盆古湖泊多期次扩张—消亡演化模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威 李昆 +7 位作者 纪友亮 吕文睿 赵祥宇 黄志佳 姜燕 刘炎鑫 王子涵 吴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7-1109,共13页
陆相湖盆沉积微相研究主要着眼于复合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和垂向叠置关系,很少与多期次、多种湖退机制的低频湖泊演化模式建立联系。以饶阳凹陷肃宁—大王庄地区下渐新统为例,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录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岩石学和... 陆相湖盆沉积微相研究主要着眼于复合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和垂向叠置关系,很少与多期次、多种湖退机制的低频湖泊演化模式建立联系。以饶阳凹陷肃宁—大王庄地区下渐新统为例,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录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岩石学和地震沉积学两种证据分析古湖泊的演化过程和期次,建立多期次古湖泊扩张—消亡演化模式。研究表明:湖盆稳定坳陷背景下,早渐新世时期饶阳凹陷古湖泊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扩张至消亡的低频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快速主动扩张期、缓慢被动收缩期、快速被动收缩期、缓慢主动收缩期和缓慢被动消亡期。湖泊的主动扩张将早期形成的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改造为滩坝,正常湖退背景下湖泊的充填造就广阔的三角洲前缘河—坝复合砂体和三角洲平原网状分流河道体系,而强制湖退背景下湖泊的收缩则形成树枝状分流河道体系。湖泊的持续消亡可造成相同类型的复合砂体较上一期向湖迁移,垂向上则形成不同类型复合砂体的叠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三角洲 沙一段 高频湖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刺激响应型超分子相变压裂液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余东合 陈薇羽 +4 位作者 刘国华 赵立强 贾元钊 徐昆 张楠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229,共7页
在石油开采水力压裂增产措施中,支撑剂的注入易导致脱砂、砂堵或注不进等问题,影响压裂效果。利用超分子材料自组装特性,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加入异氰脲酸酯和四甲基氯化铵等制备得到超分子构筑单元,再加入功能单元以及十二... 在石油开采水力压裂增产措施中,支撑剂的注入易导致脱砂、砂堵或注不进等问题,影响压裂效果。利用超分子材料自组装特性,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加入异氰脲酸酯和四甲基氯化铵等制备得到超分子构筑单元,再加入功能单元以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烯呲咯烷酮、过氧化氢和氯化钙等对构筑单元进行修饰制得相变压裂液。将相变压裂液和非相变压裂液混合后加热至80℃制得相变固体。通过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分析体系的微观结构,研究了相变压裂液的注入性和相变固体的抗压性、导流能力等。结果表明,在升温过程中,相变压裂液分子自组装排列发生相变形成固体。相变压裂液的注入性良好,在20~70℃的平均黏度仅为17.55 mPa·s。相变固体具有良好的耐压抗破碎性能,28、52 MPa闭合压力下的破碎率分别为1.83%、3.22%。不同铺砂浓度下相变固体的导流能力较好,高压导流能力接近陶粒且远高于石英砂。压裂施工过程中只注入液体,压裂液在地层温度下形成固相从而支撑裂缝建立油气通道,避免了固相支撑剂的砂堵和注入性问题。图15表1参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超分子自组装 温度刺激响应 相变压裂液 相变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气田完井管柱泄漏井口带压诊断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罗伟 林永茂 +2 位作者 孙涛 张京辉 陈昌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6,I0004,I0005,共6页
元坝气田投产以来,普通存在环空带压现象,由于恶劣的井下腐蚀环境以及复杂的井况,使得完井管柱泄漏引起油套环空异常起压常见于生产过程中。首先通过模型建立与实例计算获得了油管环空异常起压规律,并结合参数敏感性分析提出相应的异常... 元坝气田投产以来,普通存在环空带压现象,由于恶劣的井下腐蚀环境以及复杂的井况,使得完井管柱泄漏引起油套环空异常起压常见于生产过程中。首先通过模型建立与实例计算获得了油管环空异常起压规律,并结合参数敏感性分析提出相应的异常起压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泄漏点深度越浅,井筒安全风险越大,保证井口及上部完井管柱的完整性至关重要;降低泄漏点等效直径,有利于控制井筒安全风险;存在一定环空气腔高度,即环空不充满保护液,有利于降低环空压力的上升速度。通过不同泄漏类型的模拟计算,总结了完井管柱泄漏引起油套环空异常起压的四种典型模式,并将其进行了现场应用,通过比对元坝1-1H井的现场压恢实测曲线,实现了该井泄漏类型和井筒安全风险的快速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气田 完井管柱泄漏 异常起压 控制措施 典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机井原油产量计量新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战敏 朱丹丹 +3 位作者 刘重伯 朱丽萍 闵贵芝 王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76,共6页
产量计量是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准确的计量结果对于抽油机井工作状态诊断、工作制度调整以及措施方案效果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两相分离式量油和功图量油技术普遍存在投资和维护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适应... 产量计量是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准确的计量结果对于抽油机井工作状态诊断、工作制度调整以及措施方案效果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两相分离式量油和功图量油技术普遍存在投资和维护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适应性差等问题。为了提高量油效率和精度,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以生产大数据样本做支撑,建立电参量油模型,提出了由有功功率数据直接计算产量的新方法。电参量油模型包含特征提取模块和参数融合模块,分别由双层GRU网络和三层全连接网络组成。特征提取模块获取有功功率曲线数据中的生产参数信息,参数融合模块实现了冲程、冲次和泵径特征与有功功率数据挖掘结果的信息融合,提高了电参量油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性。实例井验证结果表明,油井工况越好,实际产量越高,预测产量的精度越高,平均预测精度为94.08%。该研究成果为油井计量开创了新思路,为低成本智能油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井 产量计量 有功功率曲线 深度学习 GRU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煤阶煤层气储层产气能力定量评价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镜惠 王美冬 +2 位作者 田锋 刘巨光 梁正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5-110,共6页
煤层气高产区有效预测对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和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煤层气储层产气能力的定量评价,基于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数据,通过理论和统计分析,定义了储层含气性指数、煤层甲烷解吸效率指数、气水产出效率指数和产气... 煤层气高产区有效预测对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和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煤层气储层产气能力的定量评价,基于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数据,通过理论和统计分析,定义了储层含气性指数、煤层甲烷解吸效率指数、气水产出效率指数和产气能力指数4个参数对煤层气储层产气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煤层气井日产气量随储层含气性指数、煤层甲烷解吸效率指数、气水产出效率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但相关性相对较差;当储层含气性指数大于100 m·m3/t时,或煤层甲烷解吸效率指数大于0.04(MPa·d)^-1时,或气水产出效率指数大于1 mD·MPa时,单井日产气量能够达到800 m3/d以上。产气能力指数为储层含气性指数、煤层甲烷解吸效率指数和气水产出效率指数的乘积,能够有效表征储层产气能力强弱,产气能力指数越大,煤层气井产量越高。当产气能力指数大于0.3和10 mD·m·m^3(/t·d)时,对应的单井日产气量分别大于800和1 500 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煤阶 煤层气 储层评价 产气能力 定量评价 产气能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功图的功图算产模型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鹏 常鹏刚 +4 位作者 张胜利 金学锋 户虎 张宝辉 刘婷婷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53,共3页
华北油田拥有抽油机井5 000余口,目前的管理模式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已安装智慧油田组件的抽油机井,在数据远程传输通道中断的情况下,功图计量分析系统无法对抽油机井产量进行实时计量;二是对于无网络覆盖的边远抽油机井,目前无... 华北油田拥有抽油机井5 000余口,目前的管理模式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已安装智慧油田组件的抽油机井,在数据远程传输通道中断的情况下,功图计量分析系统无法对抽油机井产量进行实时计量;二是对于无网络覆盖的边远抽油机井,目前无法实现远程数字化管控。为此,展开了基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功图计量分析系统研究,旨在利用智能终端设备的便捷性和可移动性,有效解决以上两方面问题。考虑到智能终端设备硬件存储及运算能力的限制,创新性地提出采用地面功图载荷线法确定有效泵冲程的新思路,建立了一种基于地面功图的功图算产模型,该模型运算简单、精度较高,且易于编程实现,在现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华北油田某工区随机选取了8口抽油机井,利用上述模型对其产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计算产量与真实产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1%,小于10%的行业标准,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功图 智能终端 算产模型 移动管控 智慧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油藏注水水平井ICD完井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伟 王珍峰 +4 位作者 刘振涛 陈昌杰 刘全宝 王风英 孙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5-146,共12页
流入控制阀(ICD)完井已被应用于改善注水水平井的注入动态,配置ICD最初入井时的合理完井参数是取得均衡注水效果的关键。本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结合半解析耦合模型建立了稳态模拟和瞬态模拟相结合的注水水平井ICD完井动态模... 流入控制阀(ICD)完井已被应用于改善注水水平井的注入动态,配置ICD最初入井时的合理完井参数是取得均衡注水效果的关键。本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结合半解析耦合模型建立了稳态模拟和瞬态模拟相结合的注水水平井ICD完井动态模拟方法。针对高渗均质油藏、非均质砂岩油藏和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利用建立的模拟方法开展了注采模式下注水水平井ICD完井动态模拟预测和完井参数优化设计,并对注采模式下2口水平井单独或同时ICD完井的生产动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上述3种油藏,ICD完井能有效改善注水水平井的吸水剖面均匀程度,提高整个油藏的水驱波及效率;进行ICD限流强度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其对吸水剖面均匀程度和吸水指数的影响;对于高渗均质油藏,ICD完井不需要下入封隔器,并推荐采用统一布置方式;对于非均质砂岩油藏,ICD完井存在一个最优封隔器个数,统一布置方式和变化布置方式均可;对于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ICD完井推荐最大化封隔器个数,并首推采用变化布置方式;注采模式下为达到整个井网单元内水驱前缘均匀推进的目的注水水平井单独采用ICD完井即可。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油藏进行注水水平井ICD完井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水平井 ICD完井 不同类型油藏 注采模式 参数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自生固相压裂液及施工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东合 赵立强 +3 位作者 刘国华 张楠林 贾元钊 徐昆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68,共5页
常规水力压裂存在摩阻高、易砂堵、设备磨蚀、残渣伤害等难以避免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相变自生固相压裂技术,即:向地层中注入由相变压裂液、非相变压裂液组成的自生固相压裂液体系。在地层温度条件下,相变压裂液通过相... 常规水力压裂存在摩阻高、易砂堵、设备磨蚀、残渣伤害等难以避免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相变自生固相压裂技术,即:向地层中注入由相变压裂液、非相变压裂液组成的自生固相压裂液体系。在地层温度条件下,相变压裂液通过相变由液态转变为固态,代替陶粒、石英砂等支撑剂,非相变压裂液占据的空间在其返排后形成具有高导流能力的流动通道。压裂液体系在水力裂缝内的流动形态、铺置长度、填充率受注入工艺影响较大,研究不同工艺下的自生固相压裂液体系流动形态、铺置长度、填充率,对提高该技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立了一套自生固相压裂液体系流动分布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工艺下的流动形态、铺置长度、填充率,模拟结果表明:相变压裂液形成的固体支撑剂能够有效支撑裂缝;随着注入液量的增加,相变压裂液前缘距离井眼越远;冻胶可以降低滤失量,形成更长的铺置长度和更高的填充率;顶替液不能过量,防止形成饺子状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固相 相变 压裂 流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