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8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数字化规模化煤层气田示范工程 被引量:4
1
作者 周荣学 刘庆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0,共4页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1991年开始涉足煤层气勘探开发业务,经历了煤层气地质研究选区、直井小井组开发先导试验、羽状水平井开发先导试验和数字化规模化开发4个阶段,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和大规模投入,率先在国内建成了数字化规模化煤层气田...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1991年开始涉足煤层气勘探开发业务,经历了煤层气地质研究选区、直井小井组开发先导试验、羽状水平井开发先导试验和数字化规模化开发4个阶段,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和大规模投入,率先在国内建成了数字化规模化煤层气田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以复杂山地、全覆盖和全过程自动化监控系统为主要特征,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运营,所产煤层气通过处理中心和外输管道进入"西气东输"干网。该公司在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地面工程低成本优化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践行采煤采气一体化、解决矿权重叠问题等方面创造了多种有效模式;编制了煤层气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勘探开发、科技攻关、市场利用、对外合作等方面确立了发展目标;不断扩大现有煤层气田生产规模、积极开拓下游市场建设,促进了山西省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互利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田 数字化 规模化 示范工程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初期可动凝胶调驱效果——以华北油田泽70断块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杨胜建 王家禄 +2 位作者 刁海燕 张海鹏 王树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59,115,共3页
常规稠油油藏原油粘度较高,水驱开发效率较低,导致最终采收率不高。为探索改善常规稠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新技术,开展了可动凝胶调驱技术改善稠油开发效果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油田开发初期这是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针对华北油田... 常规稠油油藏原油粘度较高,水驱开发效率较低,导致最终采收率不高。为探索改善常规稠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新技术,开展了可动凝胶调驱技术改善稠油开发效果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油田开发初期这是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针对华北油田泽70断块常规稠油油藏水驱开发特征,在开发初期开展了可动凝胶调驱先导试验,并推广到整个区块。应用可动凝胶调驱1a后,注入压力明显提高,吸水剖面得到改善,生产井含水率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综合含水率由47.5%下降到37.4%,采油速度由0.82%提高到2.1%,阶段累积增产油量为12787t,提高采收率为1.58%,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驱开发 可动凝胶 流度控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煤层气水平井钻完井方式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立军 陈必武 +3 位作者 李宗源 张波 李佳峰 刘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81,共5页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早期裸眼多分支水平井裸眼段井眼易垮塌、易堵塞、无法疏通作业、无法增产改造等问题,提出了可控水平井设计理念,通过全通径二开井身结构、免钻塞半程固井、稳定井壁低伤害钻井液体系、钻井方式以及完井工艺的优化完善...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早期裸眼多分支水平井裸眼段井眼易垮塌、易堵塞、无法疏通作业、无法增产改造等问题,提出了可控水平井设计理念,通过全通径二开井身结构、免钻塞半程固井、稳定井壁低伤害钻井液体系、钻井方式以及完井工艺的优化完善,实现了"井眼可控、利于改造、快速高效、广泛适应"的设计目标,同时,该类井水平段无论上倾还是下倾均可下入无杆泵实现工程井直接排采,无须打排采洞穴井,大幅度节省了钻井投资,同时有利于实现水平井井组工厂化高效开发。华北油田煤层气矿区推广试验70余口,钻井成功率100%,其中套管分段压裂改造钻井和压裂总成本较裸眼多分支井降低45%,产量是裸眼多分支井的1. 89倍,整体实现了煤层气低成本高效开发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可控水平井 低成本 二开井身结构 半程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发现与启示 被引量:24
4
作者 赵贤正 卢学军 王权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7-604,共8页
在华北油田二连盆地的巴音都兰凹陷,按照寻找地层岩性油藏的新勘探思路,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根据构造与沉积综合研究确定有利勘探区块,依靠老井复查构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上倾尖灭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发现了以岩性油藏为主... 在华北油田二连盆地的巴音都兰凹陷,按照寻找地层岩性油藏的新勘探思路,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根据构造与沉积综合研究确定有利勘探区块,依靠老井复查构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上倾尖灭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发现了以岩性油藏为主的宝力格油田。在冀中坳陷,深化长洋淀潜山带成藏条件的研究,建立了"新生古储古堵"的潜山油藏成藏模式,使钻探获得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音都兰凹陷 长洋淀潜山带 地层-岩性油藏 华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油井腐蚀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杜清珍 谢刚 +2 位作者 杨梅红 郑云萍 田中太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148,共7页
针对油井腐蚀、结垢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问题.开展了腐蚀、结垢原因及机理分析研究。通过对不同断块不同油层200多口油井采出水离子、腐蚀结垢产物、腐蚀速率仿真计算以及油田生产中发现的腐蚀结垢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认为:产出液含... 针对油井腐蚀、结垢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问题.开展了腐蚀、结垢原因及机理分析研究。通过对不同断块不同油层200多口油井采出水离子、腐蚀结垢产物、腐蚀速率仿真计算以及油田生产中发现的腐蚀结垢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认为:产出液含水量升高是产生油井腐蚀的直接原因。由于地层水偏酸性,游离CO_2,H_2S,HCO_3^-含量高,矿化度高,电化学反应强烈是腐蚀存在的机理;而产出液中Ca^(2+),Fe^(3+),Fe^(2+)及Mg^(2+)含量的不同是导致多油井结垢程度不一致的根本原因。为快速定性地明确油井腐蚀、结垢类型和结垢治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腐蚀 结垢 仿真计算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京11断块三元复合驱配方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先荣 袁红 +3 位作者 陈洪 吴行才 武珺 李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2-84,共3页
针对华北油田京 11断块油藏原油黏度低、酸值低、水驱采收率高和储集层黏土含量高等特点 ,优选得到适合于该油藏的最佳低浓度弱碱三元复合体系 :2SY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 0 .15 %) Na2 CO3( 0 .5 %) SY ( 1.5 g L)。采用实验方... 针对华北油田京 11断块油藏原油黏度低、酸值低、水驱采收率高和储集层黏土含量高等特点 ,优选得到适合于该油藏的最佳低浓度弱碱三元复合体系 :2SY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 0 .15 %) Na2 CO3( 0 .5 %) SY ( 1.5 g L)。采用实验方法 ,系统研究京 11断块环境因素对该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性质、流变性以及表面活性剂和碱剂吸附损耗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体系对矿化度、多价金属离子浓度变化以及稀释效应等环境因素影响的耐受性较强。物理模型驱油效率试验结果表明 :在水驱至含水 98%后 ,相继注入 0 .3倍孔隙体积最佳三元复合体系主段塞和 0 .2倍孔隙体积 1.2 g L聚合物溶液保护段塞 ,可提高采收率 2 1%以上。图 3表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油田京11断块 三元复合驱 配方 研究 化学驱 界面张力 重烷基苯磺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缆智能分注技术在华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旭 韩新德 +4 位作者 林春庆 罗洪林 季博卿 苏毅 徐智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92,共6页
为了提高华北油田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分注效果及注水合格率,减少验封测调工作量,开发并应用了有缆智能分注技术。该技术可在地面远程实时读取井下智能配水器采集的各层注水流量、温度和压力等数据,并可实时调整各分层配水器水嘴开度大小,... 为了提高华北油田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分注效果及注水合格率,减少验封测调工作量,开发并应用了有缆智能分注技术。该技术可在地面远程实时读取井下智能配水器采集的各层注水流量、温度和压力等数据,并可实时调整各分层配水器水嘴开度大小,轻松完成验封测调工作,在保障分注井注水合格率,减少验封测调工作量的同时,也能够为油藏的分析评价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撑。介绍了有缆智能分注技术的特点、关键工具和施工辅助装置等,并分析评价了35口有缆智能分注井的应用效果。其对应井组见效率90%,对应油井见效率82. 8%,累计增油16 690余t,节约验封测调费用688万元,降本增效显著。有缆智能分注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驱采收率,助力油藏精准开发,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分注 实时监测 注水合格率 智能配水器 过电缆封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岩心数字化网络系统的建设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程艳敏 侯金山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2期76-79,共4页
由于受自然风化、存储条件不完善以及工作需要经常性观察、取样等因素的影响,如何避免岩心损失,并妥善保管便成为较为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华北油田开展了岩心库数字化建设,现已建成一套较完善的岩心数字化网络系统。该系统不... 由于受自然风化、存储条件不完善以及工作需要经常性观察、取样等因素的影响,如何避免岩心损失,并妥善保管便成为较为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华北油田开展了岩心库数字化建设,现已建成一套较完善的岩心数字化网络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减少对岩心的重复损害,更重要的是方便科研人员对岩心图文信息资料的研究分析,可有效地帮助提高勘探开发研究效率和生产决策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 扫描图像 数字化 网络 数据库 建设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East系统在华北油田地质研究云计算平台的推广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埔 耿红江 +3 位作者 杨光辉 王鲁娟 朱松鸟 崔占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20-224,共5页
华北油田的地质研究系统已经建成万兆工作站集群系统,并形成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数据联片处理解释和储层预测综合一体化的研究平台,实现数据、计算和软件等资源的池化,建立起统一的公共资源池。2012年利用云计算技术结合华北油田的实际,... 华北油田的地质研究系统已经建成万兆工作站集群系统,并形成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数据联片处理解释和储层预测综合一体化的研究平台,实现数据、计算和软件等资源的池化,建立起统一的公共资源池。2012年利用云计算技术结合华北油田的实际,开发出虚拟地质云桌面系统。该系统以万兆工作站集群系统为云计算的核心,以云桌面系统作为可靠、稳定的发布平台,实现勘探开发专业应用软件共享、数据共享,形成服务于全华北油田的地质研究云计算平台。该平台在华北油田全部15个研究单位推广应用,用户数逾600。GeoEast系统部署在地质研究云计算平台上进行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管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实现了向科研人员的快速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资源共享 数据共享 协同工作 GeoEast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地层水与注入水结垢趋势预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0
作者 游靖 王志坤 +3 位作者 余吉良 张超 孙霜青 胡松青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168,共7页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油层或采出系统结垢会大大影响生产效率。开展地层水与注入水结垢规律和机理研究,可对现场除垢技术提供理论指导。采用Davis-Stiff饱和指数法和Ryznar稳定指数法,对华北油田京11区块地层水和注入水在不同温度、p H和...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油层或采出系统结垢会大大影响生产效率。开展地层水与注入水结垢规律和机理研究,可对现场除垢技术提供理论指导。采用Davis-Stiff饱和指数法和Ryznar稳定指数法,对华北油田京11区块地层水和注入水在不同温度、p H和成垢离子质量浓度等影响因素下的结垢趋势进行了预测,同时开展静态结垢实验研究了模拟水样的结垢规律。结果表明:华北油田京11区块地层水和注入水的离子组成和质量浓度非常接近且均具有严重的结垢趋势,且地层水的结垢趋势略高于注入水,垢样主要为碳酸钙;模拟水样的实际结垢率可达61%;温度、p H以及成垢离子质量浓度的升高均能大幅提高模拟水样的结垢率,结垢率的增长幅度随温度和p H的升高逐渐增大,而随成垢离子质量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 预测 饱和指数法 稳定指数法 华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被引量:9
11
作者 邱毅 魏振乾 +2 位作者 刘章造 朱英利 张忠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8年第2期21-28,共8页
华北油田冀中探区深层构造复杂、表层结构变化快,区内大型障碍物众多,环境干扰严重,在该区进行地震资料采集技术难题多。早期采集时受采集技术及装备的制约,资料品质较差,近几年在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时通过针对性设计优化观测参数、野... 华北油田冀中探区深层构造复杂、表层结构变化快,区内大型障碍物众多,环境干扰严重,在该区进行地震资料采集技术难题多。早期采集时受采集技术及装备的制约,资料品质较差,近几年在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时通过针对性设计优化观测参数、野外合理实施、精细表层结构调查、逐点设计激发参数、环境噪声压制、网格化资料品质分析等技术及措施的应用,获得了较高的信噪比及分辨率地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三维地震 观测参数优化 精细表层结构调查 逐点设计井深 网格化资料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分析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传章 王瑞贞 +2 位作者 宋同心 蒋东坤 葛向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8年第2期83-89,共7页
到2003年,华北油田三维地震勘探已经历了10多年,早期的地震资料由于受到技术和装备的制约,资料品质较差,有必要对老资料进行品质分析,对重新处理潜力做出评价,为二次三维采集部署提供依据。建立和完善原始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及相关三维地... 到2003年,华北油田三维地震勘探已经历了10多年,早期的地震资料由于受到技术和装备的制约,资料品质较差,有必要对老资料进行品质分析,对重新处理潜力做出评价,为二次三维采集部署提供依据。建立和完善原始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及相关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库,开发数据库管理软件,实现地震勘探数据库的快速查询功能。针对华北油田生产特点,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开发原则与模式、系统总体设计、主要技术以及主要功能,通过资料品质分析,集成了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品质分析等地震勘探数据、信息,并对华北油田二次三维采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油田 三维地震资料 数据库 系统开发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强振幅高连续地震反射多解性分析及技术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亚 秦凤启 +5 位作者 王孟华 冯小英 谢建荣 刘浩强 吕德胜 李士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3期34-39,共6页
华北油田二连盆地具有多旋回层序、多套生储盖组合、多种类型砂岩体圈闭和多期油气成藏等特征,如何有效地提高针对砂泥岩互层的研究与预测成为开展储层预测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论述了"强振幅、高连续"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增... 华北油田二连盆地具有多旋回层序、多套生储盖组合、多种类型砂岩体圈闭和多期油气成藏等特征,如何有效地提高针对砂泥岩互层的研究与预测成为开展储层预测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论述了"强振幅、高连续"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增大了储层预测多解性,并就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指出砂泥岩互层研究区以提高分辨率为核心,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结合正演模拟技术,从理论模型出发,利用拓频、分频处理与地震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综合研究。应用实例表明技术对策在研究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二连盆地的井位部署、储量上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 正演模拟 拓频 分频 地震反演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砂岩油藏的堵水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双艳 宋义伟 +1 位作者 谢娟 魏爱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6,100,共4页
综述了针对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物性差异大、油井产能低的华北油田砂岩油藏研发并应用的3项成熟的油井堵水技术,介绍了堵水剂的组成、性质,堵水工艺、装备、配套措施及应用情况。这些堵水技术是:①单液法水玻璃堵水技术,使用于... 综述了针对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物性差异大、油井产能低的华北油田砂岩油藏研发并应用的3项成熟的油井堵水技术,介绍了堵水剂的组成、性质,堵水工艺、装备、配套措施及应用情况。这些堵水技术是:①单液法水玻璃堵水技术,使用于岔河集、晋45等砂岩油藏;②TDP-02交联聚合物凝胶分层堵水技术及各种堵水工艺管柱,使用于蒙古林砂岩油藏;③化学弹性隔板堵底水技术,使用于蒙古林砂岩油藏。展望了今后的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采油井 堵水 化学隔板 化学堵剂 工艺技术与装备 华北油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一体化井位研究助推油气勘探规模储量的发现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锐锋 赵学松 +4 位作者 朱洁琼 李小冬 吴晓龙 刘金浓 蒋东坤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6期89-94,8,共6页
近年华北油田公司针对富油凹陷勘探程度高,预探目标发现和落实难度大与凹陷潜在资源仍较大的矛盾,深化地质前期研究过程一体化的组织管理。在具体研究中以油田内外科研课题为依托,注重多专业横向联合攻关,突出研究思路创新、尊重优先发... 近年华北油田公司针对富油凹陷勘探程度高,预探目标发现和落实难度大与凹陷潜在资源仍较大的矛盾,深化地质前期研究过程一体化的组织管理。在具体研究中以油田内外科研课题为依托,注重多专业横向联合攻关,突出研究思路创新、尊重优先发现权,充分发挥校企专业技术特色,促进地质认识的升华。同时实施并行研究,发挥不同研究单位技术优势,以解决关键地质问题、落实圈闭为核心,充分暴露地质矛盾,有效避免了地质风险;进一步强化凹陷的整体研究,夯实地质研究基础;在井位组织把关上,突出勘探井位的三级审核,通过层层筛选,极大减少了复杂勘探区失利的风险。期间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从目标研究到组织管理不同层面的一体化有效井位研究和组织管理模式,提高了整体勘探成效,为华北油田高成熟勘探区的规模储量发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实现华北油田分公司建设成地区性能源公司奠定了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井位研究 高成熟勘探区 规模储量 华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华北油田突破勘探新层系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龙华 白生溪 刘治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1期74-76,共3页
华北油田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紧邻鄂尔多斯盆地,经30多年的勘探,在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见到良好油气显示,也获得了工业流气流。从现有的资料分析,无论生油层、储层、生储盖组合,以及油气显示等地质特征,冀中坳陷都不亚于鄂尔多斯盆地... 华北油田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紧邻鄂尔多斯盆地,经30多年的勘探,在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见到良好油气显示,也获得了工业流气流。从现有的资料分析,无论生油层、储层、生储盖组合,以及油气显示等地质特征,冀中坳陷都不亚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基本地质情况。长庆油田近几年石油、天然气储量和产量都有大幅度提升,因此选定冀中坳陷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作为华北油田下步勘探的有利地区之一,以及突破新领域、新层系、增储上产的主攻目标,应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石炭系-二叠系 生油层 储层 油气显示 勘探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电缆管内对接技术在华北油田的应用
17
作者 张旭 姜燕 +4 位作者 赵非 李鹏伟 林春庆 李雪英 李伟昂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预置电缆式智能分注技术需在油管外置电缆,并用保护卡束缚。该技术存在施工成本高、作业复杂、效率低且无法实现带压作业等问题,为此,应用了井下电缆管内对接技术,研发了井下电缆对接器。该对接技术将电缆油管外置直连工具的连接方式转... 预置电缆式智能分注技术需在油管外置电缆,并用保护卡束缚。该技术存在施工成本高、作业复杂、效率低且无法实现带压作业等问题,为此,应用了井下电缆管内对接技术,研发了井下电缆对接器。该对接技术将电缆油管外置直连工具的连接方式转为电缆在油管内输送,对接器在井下完成对接,为井下工具供电及通信的模式,在节约护卡成本的同时,工具段以上管柱无需带缆施工,作业工序简单。介绍了井下电缆管内对接技术的特点和关键工具。室内模拟试验和模拟井对接试验中,井下电缆对接器耐温达到150℃,承压80 MPa,对接绝缘性良好,在实际应用中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预计可缩短占井周期1.5 d,单井节约作业及电缆护卡成本约15.37万元,降本增效显著。井下电缆管内对接技术能够简化有缆智能分注施工工序,降低作业成本,满足带压作业要求,丰富了智能分注技术序列,进一步提高了其先进性和适应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对接器 智能分注 绝缘密封 湿对接 室内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宝力格油田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游靖 徐建昌 +3 位作者 余吉良 孙霜青 李春玲 胡松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82,共7页
在华北宝力格油田水处理系统的三相分离器与反应池之间加入激活剂,采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三相分离器、反应池、过滤器和喂水泵4个水处理节点水样中微生物(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分析不同水处理节点水样中驱油功能... 在华北宝力格油田水处理系统的三相分离器与反应池之间加入激活剂,采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三相分离器、反应池、过滤器和喂水泵4个水处理节点水样中微生物(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分析不同水处理节点水样中驱油功能菌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各水处理节点水样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三相分离器、反应池、过滤器和喂水泵处水样中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分别为弯曲菌科、红长命菌属、红长命菌属和固氮弧菌属、地衣芽孢杆菌属;三相分离器和喂水泵处水样中古菌群落中的优势菌均为甲烷食甲基菌属。喂水泵处细菌和古菌多样性较前一个水处理节点减小,说明微生物群落结构由复杂向简单发展。喂水泵处驱油功能菌含量最大,这些驱油功能菌注入地下后可发挥驱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结构 多样性 16S rDNA高通量测序 驱油功能菌 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三 渤海湾盆地任丘古潜山大油田的发现与勘探 被引量:55
19
作者 费宝生 汪建红 《海相油气地质》 2005年第3期43-50,共8页
任丘油田发现于1975年,是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潜山高产油田,1996年探明储量4×108t。油田为一古潜山复式油气聚集带,由蓟县系雾迷山组、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亮甲山组、寒武系府君山组三个古潜山油藏以及古潜山上覆的下第三系沙河街... 任丘油田发现于1975年,是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潜山高产油田,1996年探明储量4×108t。油田为一古潜山复式油气聚集带,由蓟县系雾迷山组、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亮甲山组、寒武系府君山组三个古潜山油藏以及古潜山上覆的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油藏构成。古潜山油藏为缝洞孔十分发育的碳酸盐岩储集体,油源为上覆的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具独特的“新生古储”的油藏地质特征。论述了油田的发现和勘探历程、古潜山油藏的成藏特征,以及寻找古潜山油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任丘油田 海相地层 碳酸盐岩油气藏 古潜山油气藏 油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古潜山油藏 海相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油田二次开发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11
20
作者 付亚荣 窦勤光 +4 位作者 刘泽 焦立芳 季俣汐 杨亚娟 尹后凤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9-750,共12页
高含水期老油田二次开发既是油田开发历史上的一次革命,又是一场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对原油产量长期稳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智能决策、智能规划、智能施工、智能监测、智能评估等方面,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下,对中国老油田二次开... 高含水期老油田二次开发既是油田开发历史上的一次革命,又是一场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对原油产量长期稳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智能决策、智能规划、智能施工、智能监测、智能评估等方面,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下,对中国老油田二次开发的前景进行展望。老油田二次开发须重构地下认识体系,重建井网结构,重组地面流程;技术上应整体控制、层系细分、平面重组、立体优化和深部调驱,做到二次开发与三次开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油田 二次开发 层系细分 平面重组 井网重构 深部调驱 地面重组 智能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