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塑剂对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庄毅 王丽静 +2 位作者 王超 郑方远 徐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94-1299,共6页
研究了填充不同增塑剂,包括环保芳烃油、环烷基矿物油和石蜡油对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加工及应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填充环保芳烃油的两个胶料混炼温度高,门尼黏度增值大,拉伸强度、低生热性能、耐磨性能等物理机械性能优异,动态... 研究了填充不同增塑剂,包括环保芳烃油、环烷基矿物油和石蜡油对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加工及应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填充环保芳烃油的两个胶料混炼温度高,门尼黏度增值大,拉伸强度、低生热性能、耐磨性能等物理机械性能优异,动态性能平衡性好,其中,填充进口环保芳烃油的胶料加工性能较好,填充国内环保芳烃油的胶料应用性能占优;填充环烷基矿物油的胶料低滚阻性能最好,其他各项加工应用性能处于中等水平;填充石蜡油胶料的混炼胶的门尼黏度最低,硫化胶回弹性最好,填料分散性、拉伸强度、耐磨性能、低生热性能、低滚阻和抗湿滑性能等加工应用性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 增塑剂 加工性能 应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端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毅辉 赵锦波 +3 位作者 王雪 史晓琳 梁爱民 刘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1-1107,共7页
以自主研发的官能化引发剂引发丁二烯在环己烷中的阴离子聚合反应,采用氯代硅氧烷化合物为封端剂制备了双端官能化聚丁二烯,考察了封端反应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以自主研发的官能化引发剂和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封端剂制备双端官能... 以自主研发的官能化引发剂引发丁二烯在环己烷中的阴离子聚合反应,采用氯代硅氧烷化合物为封端剂制备了双端官能化聚丁二烯,考察了封端反应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以自主研发的官能化引发剂和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封端剂制备双端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SSBR),并与正丁基锂引发制备的单端官能化SSBR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随封端剂用量的增大,封端效率增大,偶联效率减小;随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大,封端效率和偶联效率均减小;封端温度应控制在40~60℃范围内。与单端官能化SSBR相比,双端官能化SSBR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等物理机械性能和滚阻性能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聚丁苯橡胶 引发剂 封端剂 双端官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碳纤维/聚酰胺6混编织物复合材料的成型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雷 李静 +3 位作者 庄毅 唐毓婧 贾雪飞 李姗姗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58-563,共6页
为了改善碳纤维/聚酰胺6织物复合材料界面的结合状态,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混编的方式制备了碳纤维/聚酰胺6预制体,混编织造前碳纤维经500℃-2 min高温处理后浸泡在1wt%浓度的PA 845H-TDS-CN上浆液中20 s,最后将预制体通过热压成... 为了改善碳纤维/聚酰胺6织物复合材料界面的结合状态,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混编的方式制备了碳纤维/聚酰胺6预制体,混编织造前碳纤维经500℃-2 min高温处理后浸泡在1wt%浓度的PA 845H-TDS-CN上浆液中20 s,最后将预制体通过热压成型,制备碳纤维织物/聚酰胺6复合材料。采用TGA、DSC、SEM、万能拉伸试验机分析碳纤维/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晶型变化、微观形貌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聚酰胺6树脂主要以α晶型存在,结晶较为完善。纤维拔出后,单根碳纤维表面附着部分尼龙基体,碳纤维与尼龙基体形成了良好的界面层。优化后的层合板工艺为:铺层数10层,热压温度240℃,热压压力3 MPa,热压时间15 min。此工艺下,复合材料平均拉伸强度达到了825 MPa,弯曲强度平均值达到了52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聚酰胺6 混编织物 复合材料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与玻-碳层间混杂2.5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雷 李姗姗 +2 位作者 庄毅 唐毓婧 罗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99-203,共5页
2.5D机织复合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层间联锁结构和相对成熟的织造、制备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本工作制备了一种碳纤维2.5D机织复合材料和一种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的2.5D机织复合材料。对两种复合材料经向和纬向的压缩、... 2.5D机织复合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层间联锁结构和相对成熟的织造、制备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本工作制备了一种碳纤维2.5D机织复合材料和一种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的2.5D机织复合材料。对两种复合材料经向和纬向的压缩、弯曲及剪切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结果显示:2.5D织物经向压缩强度高于纬向,也优于2.5D混杂织物复合材料,而2.5D织物与2.5D混杂织物复合材料纬向压缩强度十分接近;2.5D织物与2.5D混杂织物复合材料经向弯曲强度差别不大,2.5D织物纬向弯曲强度则明显高于2.5D混杂织物复合材料;2.5D织物纬向最大层间剪切强度大于经向层间剪切强度,2.5D织物与2.5D混杂织物复合材料经向剪切强度差别不大,而2.5D混杂织物复合材料纬向剪切强度远低于2.5D织物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玻-碳混杂 2.5维机织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车用复合材料板簧的动态疲劳测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雷 庄毅 +3 位作者 李姗姗 唐毓婧 李静 罗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583-588,共6页
为了加快复合材料板簧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的推广应用,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板簧的性能测试尤为重要,而动态疲劳性能直接反映了复合材料板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当前对复合材料板簧的疲劳性能测试基本停留在垂向疲劳,对实际使用过程... 为了加快复合材料板簧在汽车轻量化进程中的推广应用,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板簧的性能测试尤为重要,而动态疲劳性能直接反映了复合材料板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当前对复合材料板簧的疲劳性能测试基本停留在垂向疲劳,对实际使用过程经常出现的制动、转弯动态疲劳的测试研究鲜有报道。本工作针对复合材料板簧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设计了垂向、制动、转弯疲劳测试方法,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刚度、最大承载力、制动工况、转向工况及不同动态疲劳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复合材料板簧静载刚度、最大承载力和垂向动态疲劳的台架试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可靠性。最后,限定疲劳寿命及复合材料板簧许用应力值,计算得到板簧垂向疲劳极限载荷为垂向1.5倍满载荷;制动疲劳极限载荷为垂向1.5倍满载荷,长度方向1.5倍满载荷;转弯疲劳极限载荷为垂向满载荷,侧向0.8倍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板簧 不同工况 有限元 疲劳寿命 台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乙烷银催化剂技术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林雯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6-740,共5页
环氧乙烷/乙二醇是第二大乙烯衍生物及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银催化剂技术是工业生产环氧乙烷/乙二醇的核心。综述了银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技术,系统总结并分析了中国石化YS系列银催化剂的研发、创新和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国产银催化剂的研... 环氧乙烷/乙二醇是第二大乙烯衍生物及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银催化剂技术是工业生产环氧乙烷/乙二醇的核心。综述了银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技术,系统总结并分析了中国石化YS系列银催化剂的研发、创新和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国产银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应用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烷 银催化剂 氧化铝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管炳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08-713,共6页
综述了聚烯烃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研究及工业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桥联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催化剂在溶液聚合、新型聚烯烃制备等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单活性中心的负载化及其在高性能聚烯烃材... 综述了聚烯烃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研究及工业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桥联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催化剂在溶液聚合、新型聚烯烃制备等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单活性中心的负载化及其在高性能聚烯烃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并对国内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 非茂金属催化剂 茂金属催化剂 负载 聚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汽化分离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林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0-709,共10页
渗透汽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等优点,可用于有机溶剂脱水、有机物水混合液分离有机物以及有机物有机物混合液的分离。有机聚合物具有成膜能力强、成本低、易改性等优点,是一种多用途的分离膜。然而,均质有... 渗透汽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等优点,可用于有机溶剂脱水、有机物水混合液分离有机物以及有机物有机物混合液的分离。有机聚合物具有成膜能力强、成本低、易改性等优点,是一种多用途的分离膜。然而,均质有机膜的通量通常较低,仍然是阻碍渗透汽化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关键问题。由于渗透汽化分离膜是决定分离过程整体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从膜制备工艺、主要应用和新兴分离膜的角度对渗透汽化分离膜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膜 渗透汽化 脱水 有机物分离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