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裂缝型油藏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凝胶控水增油效果
1
作者 钱真 李晶辉 +5 位作者 吕东方 张雯 甄恩龙 瞿博超 李宗睿 赵光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7,共10页
随着深层裂缝型油藏的开发,水窜现象日益显现,导致地层能量的浪费和采收率的降低。极端非均质性是具有复杂缝网的裂缝型油藏水窜的主要原因,封堵水窜通道迫在眉睫,而堵剂是其核心所在。深层裂缝型油藏具有高温(≥110℃)、高盐(≥20×... 随着深层裂缝型油藏的开发,水窜现象日益显现,导致地层能量的浪费和采收率的降低。极端非均质性是具有复杂缝网的裂缝型油藏水窜的主要原因,封堵水窜通道迫在眉睫,而堵剂是其核心所在。深层裂缝型油藏具有高温(≥110℃)、高盐(≥20×10^(4)mg/L)的特点,普通凝胶难以稳定,因此通过重氮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利用3-氨基,4-羟基苯磺酸在纳米二氧化硅(SiO_(2))中引入羟基和酚羟基结构,合成改性纳米SiO_(2)交联剂,再将其与非离子型聚合物、乌洛托品、对苯二酚反应,制得纳米杂化凝胶。以成胶效果和脱水率为指标,对纳米杂化凝胶的配方进行了优选,评价了其稳定性、黏弹性和封堵性,并依据西北油田典型裂缝型油藏地质模型建立耐温耐压可视化缝网模型,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多轮次堵水效果。结果表明,配方为0.8%非离子型聚合物+0.2%纳米SiO_(2)+0.4%乌洛托品+0.4%对苯二酚的纳米杂化凝胶可在≤140℃范围内保持稳定60 d,脱水率<10%。纳米Si O_(2)显著提高了杂化凝胶的黏弹性。纳米杂化凝胶对不同尺度(1~10 mm)的单裂缝均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在140℃、回压2 MPa、矿化度22×10^(4)mg/L的条件下,通过纳米杂化凝胶多轮次封堵实验可提高缝网模型采收率15.9百分点。纳米杂化凝胶具备优异的耐温抗盐性、黏弹性和长期稳定性,在深层裂缝型油藏中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和提高采收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裂缝型油藏 水窜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杂化凝胶 封堵 控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单套缝洞型油藏橡胶颗粒调剖堵水实验 被引量:2
2
作者 钱真 毛志强 +5 位作者 郑伟 黄远军 陈立峰 曾慧勇 李岗 宋嫒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1-168,共8页
以塔河油田井间单套缝洞型油藏为模型基础,设计了橡胶颗粒调流剂堵水物理模拟驱替实验,对水驱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的封堵位置、橡胶颗粒用量、粒径、密度以及注水速度对驱替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模拟实验设置模型长度为... 以塔河油田井间单套缝洞型油藏为模型基础,设计了橡胶颗粒调流剂堵水物理模拟驱替实验,对水驱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的封堵位置、橡胶颗粒用量、粒径、密度以及注水速度对驱替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模拟实验设置模型长度为40 cm,宽度为30 cm,厚度为5 cm,裂缝开度为4~20 mm,溶洞直径为2~4 cm,井筒宽度为10 mm,模型缝洞体积为175 mL,在温度为25℃、常压时,以10 mL/min的速度注水驱替至采油井含水率达到98%时的最终采出程度为43.83%;由于重力分异作用,注水驱替后存在大量的阁楼油和绕流油,阁楼油主要集中在横向顶部通道,绕流油主要集中在横向中部通道和横向底部通道的高位,油水界面与横向中部通道的高位缝齐平。(2)模拟实验中同时封堵横向底部通道和横向中部通道,橡胶颗粒采用混合粒径,颗粒密度和模拟地层水密度一致,用量越大,注水速度越大,调流效果越好;橡胶颗粒用量为0.04 PV,粒径小于1 mm和2~4 mm的颗粒各半,注水速度为15 mL/min时,采出程度提高了18.45%;同时注入水以及与水等密度的橡胶颗粒,可有效封堵优势通道,效果较好。(3)在TH25X井进行橡胶颗粒调剖堵水现场实验中,设置前置段塞橡胶颗粒粒径为2~4 mm,后置段塞橡胶颗粒粒径小于1 mm,颗粒密度为1.13 g/cm3,以50 m3/d的速度同时注入水和橡胶颗粒共920 m3,堵水后累计增油1 200 t,含水率下降15%,取得较好封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单套结构 缝洞型油藏 调剖堵水 物理模拟实验 水驱规律 橡胶颗粒 随机调流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控型缝洞气藏酸压规模与无阻流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龙 万小勇 +3 位作者 林仁奎 李冬梅 徐燕东 朱苏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78,共7页
顺北二区发育典型的超深断控型缝洞储集体,由于钻井过程泥浆漏失量大,通常选择酸压或是酸洗完井作为解堵增产措施。为了研究酸液用量和酸压规模对无阻流量的影响,研究基于顺北二区地质特征,建立了钻遇裂缝(漏失井)和未钻遇裂缝两种情况... 顺北二区发育典型的超深断控型缝洞储集体,由于钻井过程泥浆漏失量大,通常选择酸压或是酸洗完井作为解堵增产措施。为了研究酸液用量和酸压规模对无阻流量的影响,研究基于顺北二区地质特征,建立了钻遇裂缝(漏失井)和未钻遇裂缝两种情况的数值模型,利用裂缝扩展—气藏数值模拟方法,对两种情况井的酸压缝形态进行了模拟,进一步模拟了两种地质条件和不同酸压规模下的气井早期无阻流量,并用现场数据进行了反演验证。对比结果发现,当气井钻遇裂缝带时,酸压可以提高气井无阻流量,但幅度不大,酸压的规模不宜过大;当气井未钻遇裂缝带时,酸压则可以明确大幅度提高气井无阻流量和控制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控型 气藏 漏失井 数值模拟 反演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溶体油藏井洞垂向窜流试井解释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陶杉 万小勇 +3 位作者 邹宁 何辉 刘艳红 袁鸿飞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4-690,共7页
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类型多样,非均质性极强,常规多重孔隙介质模型以及简单溶洞等势体模型难以广泛应用。文中针对断溶体油藏复杂的地质特征,考虑大溶洞向井筒的垂向窜流以及小尺度缝洞储集体分别向井筒和大溶洞的径向供给作用,建立了双层... 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类型多样,非均质性极强,常规多重孔隙介质模型以及简单溶洞等势体模型难以广泛应用。文中针对断溶体油藏复杂的地质特征,考虑大溶洞向井筒的垂向窜流以及小尺度缝洞储集体分别向井筒和大溶洞的径向供给作用,建立了双层双重孔隙介质井洞垂向窜流试井解释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方法获得井底压力解,绘制井底压力典型曲线并划分流动段,对窜流通道传导率、大溶洞半径、裂缝传导系数比等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窜流通道传导率主要影响早期窜流“下凹”特征,数值过大或过小均会导致早期窜流“下凹”特征减弱甚至消失;大溶洞半径与大溶洞储容比也主要影响早期窜流“下凹”特征,数值越大,“下凹”特征越明显;裂缝系统传导系数比和裂缝储容比主要影响中、晚期的窜流“下凹”特征。该研究结果对复杂断溶体油藏储集体参数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溶体油藏 传导率 大溶洞 窜流 试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油藏堵水用新型可膨胀改性石墨
5
作者 张雯 徐伯钊 +1 位作者 卢泗宇 赵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目的为了解决深层油藏在注水采油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复杂、油藏条件苛刻而容易出现的水窜现象,进而导致的采收率下降问题,特别是考虑到现有调堵剂无法适应深层油藏的高温和高盐等苛刻条件,研制了一种可膨胀改性石墨深层油藏堵水体系。方... 目的为了解决深层油藏在注水采油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复杂、油藏条件苛刻而容易出现的水窜现象,进而导致的采收率下降问题,特别是考虑到现有调堵剂无法适应深层油藏的高温和高盐等苛刻条件,研制了一种可膨胀改性石墨深层油藏堵水体系。方法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基材,通过超声协调氧化多元复合插层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可膨胀改性石墨用于深层油藏封窜堵水;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配方及最佳合成条件,合成配方为m(天然鳞片石墨)∶m(高锰酸钾)∶m(浓硝酸)∶m(高氯酸)∶m(冰乙酸)∶m(膨胀剂)合成配比=1.0∶0.2∶2.0∶4.0∶2.0∶0.2;优化合成条件为氧化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30℃;强化插层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30℃。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可膨胀石墨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可膨胀改性石墨为预期结构,所用插层剂均成功插入石墨层间,并且膨胀后的石墨颗粒仍保留片状结构。天然鳞片石墨的初始粒径为300μm,在200℃的湿相环境下可膨胀6.0倍,具备良好的膨胀性能。结论所合成的可膨胀石墨在裂缝中可以充分膨胀,并与粗糙的壁面牢固结合,对窜流通道进行有效封堵,封堵率达到96%,研究成果可为深层油藏储层调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油藏 可膨胀改性石墨 水驱窜流 堵水体系 合成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岩溶暗河类型、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6
作者 杨德彬 高济元 +4 位作者 张恒 蔡忠贤 吕艳萍 张娟 汪彦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3-496,共14页
由于多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奥陶系形成了类型丰富、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的古岩溶暗河系统,具有广阔的勘探与开发前景。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数据,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和波阻抗反演技术,恢复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构造... 由于多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奥陶系形成了类型丰富、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的古岩溶暗河系统,具有广阔的勘探与开发前景。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数据,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和波阻抗反演技术,恢复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构造、古地貌和古水文面貌,阐述了大型岩溶暗河的平面形态和垂向分层特征,通过分析大型岩溶暗河发育的主控因素,揭示了其特殊的形成条件,最终建立了多样的岩溶暗河地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发育13条大型表生岩溶暗河系统,在平面上呈现出单支状、树枝状和迷宫状等多种形态,垂向上自东向西发育7层可对比的洞穴层。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岩溶暗河的发育受控于特殊的强制性汇聚型岩溶水动力场,这些水动力场具备得天独厚的补水、导水、汇水和排水条件。大型岩溶暗河结构的多样性与水动力场类型的多变性密切相关,塔河油田奥陶系形成了背斜汇流型、岩溶峡谷型、单斜面流型和向斜汇流型4种岩溶暗河发育地质模式。上述成果为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暗河型储层的深入认识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奥陶系 大型岩溶暗河 暗河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石鑫 许艳艳 +3 位作者 伍亚军 吴贝贝 席玲慧 侯宝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0-685,694,共7页
研究表面活性剂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机理对油田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红外光谱、形貌扫描成像、Zeta电位、固体表面振荡频率和接触角等的测定,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PES)改变油湿性砂... 研究表面活性剂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机理对油田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红外光谱、形貌扫描成像、Zeta电位、固体表面振荡频率和接触角等的测定,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PES)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结果表明,与油湿性石英粉的红外光谱相比,PES处理后的石英粉红外谱图中具有S—O键、亚砜S=O键和砜—SO_(2)—键的拉伸振动峰,说明“吸附”为PES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由于PES吸附在油湿性石英片表面,使得石英片表面较为平坦,平均粗糙度大大减小。未经PES处理的油湿性石英颗粒的Zeta电位为-4.2 mV,用PES处理样品的Zeta电位值随着PE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终趋于平衡。PES与带负电岩石表面的静电排斥力使得PES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吸附在砂岩表面。随着PES浓度的增加,石英晶体表面的共振频率降幅越来越大,即PES分子在岩石表面的吸附量越来越大。另外,未经PES处理的油湿性石英片原始接触角为140°,经过PES处理的油湿性石英片对应的接触角为109°。随着PES的加入,表面活性剂疏水链与原油组分的疏水端形成双层吸附结构,此时表面活性剂亲水头基裸露在外面,使得接触角逐渐降低,从而改变了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湿性 砂岩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润湿性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盐油藏堵剂研究及堵调工艺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盈 黄雪莉 +2 位作者 呼天航 代真真 李婷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8-373,378,共7页
综述了目前油田常用的15类药剂,主要包括预交联凝胶颗粒、聚合物凝胶、体膨颗粒、泡沫、改性材料等,其中聚合物凝胶仍是目前油田应用最广的堵剂。在此基础上,也发展出复合调驱、压裂+堵水、堵调+深部调驱等工艺,后期通过对湿相改性可膨... 综述了目前油田常用的15类药剂,主要包括预交联凝胶颗粒、聚合物凝胶、体膨颗粒、泡沫、改性材料等,其中聚合物凝胶仍是目前油田应用最广的堵剂。在此基础上,也发展出复合调驱、压裂+堵水、堵调+深部调驱等工艺,后期通过对湿相改性可膨胀石墨、新型稀释无机沉淀剂、活性老化堵油剂、高强度堵漏复合材料进行论证,结合发展的新工艺,能够进一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 堵调堵剂 改性材料 互穿网络 堵调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乳化降黏剂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丁保东 刘磊 +3 位作者 张文龙 高晨豪 陈祥伟 郭继香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3,共6页
为了避免稠油热采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对稠油乳化降黏剂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了乳化降黏剂的工作原理、分类、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重点讨论了降黏剂在实现绿色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油田中降黏剂的应用和稠油的... 为了避免稠油热采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对稠油乳化降黏剂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了乳化降黏剂的工作原理、分类、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重点讨论了降黏剂在实现绿色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油田中降黏剂的应用和稠油的开发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表面活性剂 两亲聚合物 纳米颗粒 乳化降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田大落差油气集输管线清管技术
10
作者 高秋英 陈棋锚 +3 位作者 高福锁 桂晶 张少刚 王毛毛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0,共7页
梳理了顺北油田大落差集输管线的现状及其在清管中面临的风险。由于顺北油田大落差管线的介质工况苛刻,且管线沿程高低起伏较大,参考OLGA软件对典型油气管线清管过程的模拟结果,明确其在清管过程中存在清管器卡堵、清管器偏磨及清管器... 梳理了顺北油田大落差集输管线的现状及其在清管中面临的风险。由于顺北油田大落差管线的介质工况苛刻,且管线沿程高低起伏较大,参考OLGA软件对典型油气管线清管过程的模拟结果,明确其在清管过程中存在清管器卡堵、清管器偏磨及清管器定位装置丢失等风险。通过调研优选了清管类型及清管参数,为避免清管器破损,清管器运行速率应不超过4.95 m/s;泡沫清管器过盈量宜选取5%~8%,机械清管器宜选取2%~5%;清管器背压不宜超过2 MPa。依据清管技术参数对某顺北油气集输管线进行现场清管,清管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油田 油气集输管线 清管风险 清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伴生气净化工艺优化研究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鹏 赵德银 +1 位作者 张健 崔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2,共6页
塔河油田生产大量高含硫稠油和伴生气,同时采用负压气提工艺回收稠油中所含轻烃,高含硫轻烃和伴生气在轻烃站集中净化处理过程中存在液化气中总硫含量超标、轻烃碱洗脱硫过程产生大量碱渣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展了UDS脱硫剂在伴生... 塔河油田生产大量高含硫稠油和伴生气,同时采用负压气提工艺回收稠油中所含轻烃,高含硫轻烃和伴生气在轻烃站集中净化处理过程中存在液化气中总硫含量超标、轻烃碱洗脱硫过程产生大量碱渣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展了UDS脱硫剂在伴生气脱硫过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UDS脱硫剂对有机硫和H 2S均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应用后,伴生气分离得到的液化气中总硫质量分数较MDEA降低86%。开展了轻烃汽提脱硫工艺的应用研究,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汽提工艺后,轻烃中总硫质量分数可降至0.03%以下。因此,汽提工艺可完全取代碱洗工艺,成为一种高含硫伴生气绿色高效净化的新工艺,该工艺运行稳定,可满足装置长周期运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轻烃 伴生气 脱硫 碱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某油田高温高盐环境油套管选材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兰田 张江江 +3 位作者 李芳 金伟 张薇 肖雯雯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46,共3页
西部某油气田具有超深、高温、高盐等特点,腐蚀环境十分苛刻,失重腐蚀风险极高。常用的抗硫碳钢和不锈钢等材质油套管缺乏在该工况中的试验和现场使用经验。研究P110S、S13Cr、15Cr、25Cr材料在该油气田工况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 西部某油气田具有超深、高温、高盐等特点,腐蚀环境十分苛刻,失重腐蚀风险极高。常用的抗硫碳钢和不锈钢等材质油套管缺乏在该工况中的试验和现场使用经验。研究P110S、S13Cr、15Cr、25Cr材料在该油气田工况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该油田高温高盐工况中,P110S抗硫碳钢腐蚀极为严重,不能满足现场使用;S13Cr、15Cr马氏体不锈钢发生轻微腐蚀,可满足现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 腐蚀行为 选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响应型稠油乳化剂的制备及响应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德银 蒲育 +2 位作者 李文龙 张健 郑存川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3-489,共7页
为改善常规稠油乳化剂在集输末端的油水分离问题,以甲基丙烯酸N,N-二乙胺基乙酯(DEAEMA)功能单体、丙烯酰胺(AM)和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为原料制备了pH响应型稠油乳化剂。考察了单体配比对乳化剂表面活性的影响,研究了乳化剂浓度、... 为改善常规稠油乳化剂在集输末端的油水分离问题,以甲基丙烯酸N,N-二乙胺基乙酯(DEAEMA)功能单体、丙烯酰胺(AM)和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为原料制备了pH响应型稠油乳化剂。考察了单体配比对乳化剂表面活性的影响,研究了乳化剂浓度、油水比、温度、矿化度对乳化剂降黏性能及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稠油乳化剂的pH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DEAEMA、AM单体质量比为7∶3时,乳化剂的表面活性最好。随乳化剂浓度增加、油水比降低、温度升高,稠油乳状液降黏率逐渐增加。但油水比过低,稠油乳状液的稳定性降低。乳化剂具有显著的pH响应特性,在碱性条件下呈均匀的微球,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在酸性条件下变成透明的高分子溶液,失去表面活性。稠油乳状液的黏度随乳化剂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降黏率约99%,抗温抗盐性能较好。通过调节pH值可使DEAEMA质子化或去质子化,从而使得乳化剂表面活性可控,实现稠油乳状液乳化-破乳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响应 稠油 乳化剂 降黏 破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溶体底水油藏不同隔板参数堵水强度影响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飞 张雯 +2 位作者 毛志强 陈立峰 曾慧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9,共8页
针对断溶体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底水锥进导致油井含水率高、采收率低等问题,基于典型缝洞结构制作了二维断溶体底水油藏物理模型,开展了不同隔板参数对堵水强度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油凝胶相比于冻胶,自身力学强度大且与岩石壁面的... 针对断溶体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底水锥进导致油井含水率高、采收率低等问题,基于典型缝洞结构制作了二维断溶体底水油藏物理模型,开展了不同隔板参数对堵水强度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油凝胶相比于冻胶,自身力学强度大且与岩石壁面的黏附性能好,堵水强度大,当注入量为0.1 PV时,突破压力分别为1.97 MPa和0.57 MPa。隔板深层封堵效果优于中层和浅层封堵,展布长度越大,堵水强度越大。在段塞设计上,双段塞隔板适用于弱底水油藏,三段塞隔板由于更能够有效抑制冻胶的运移,从而形成稳定的隔板结构,适用于强底水油藏。该研究应用于塔河油田TH102X井后,平均产油量从0.23 t/d增至0.76 t/d,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板参数 断溶体底水油藏 油凝胶 冻胶 堵水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西早期大型树枝状岩溶暗河发育条件与地质模式——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B94井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汪彦 高济元 +6 位作者 杨德彬 张恒 蔡忠贤 何新明 金燕林 刘遥 王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8-769,共12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发育类型多样的古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其中,海西早期大型岩溶暗河系统是最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利用地震属性提取技术,重建了B94井区奥陶系古构造、古地貌和古水文条件,描述了该区岩溶暗河的空间展... 塔河油田奥陶系发育类型多样的古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其中,海西早期大型岩溶暗河系统是最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利用地震属性提取技术,重建了B94井区奥陶系古构造、古地貌和古水文条件,描述了该区岩溶暗河的空间展布特征,揭示了岩溶暗河形成的地质控因,建立了岩溶暗河发育的地质模式。研究表明:塔河油田B94井区奥陶系位于2个次级鼻凸之间的向斜部位;该区处在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区,主要发育中高幅度的岩溶地貌,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地势坡降,地表水系异常发育,呈近对称的树枝状,且从北向南汇流,最终汇入一条岩溶峡谷;该区岩溶暗河平面分布范围广,呈树枝状展布,垂向发育深度相对稳定,主要分布在T56以下120 ms;由于地表水向地下的转化频繁,岩溶暗河内部充填较为严重,暗河中下段充填更加明显;显著的地势坡降、次级背斜之间的向斜构造和NNE,NNW向走滑断裂共同控制了岩溶暗河的发育,形成了向斜汇流型岩溶暗河发育模式。这一认识可直接指引B94井区奥陶系的井位部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岩溶暗河 中高幅度地貌 次级鼻状构造 古岩溶暗河发育模式 塔河油田B94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复合柔性管力学模型与铺层角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葛鹏莉 夏和萍 +4 位作者 刘青山 时晨 肖雯雯 贾旭东 许艳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60,共8页
热塑性复合材料柔性管(TCP)以其强度高、质量轻及耐腐蚀等优势逐渐成为传统钢制管道的替代品。TCP管的截面结构从内到外主要分为3层:内衬层、增强层和外保护层,通过热熔工艺粘合在一起形成完全粘结的实壁管道。研究了TCP管在多种载荷组... 热塑性复合材料柔性管(TCP)以其强度高、质量轻及耐腐蚀等优势逐渐成为传统钢制管道的替代品。TCP管的截面结构从内到外主要分为3层:内衬层、增强层和外保护层,通过热熔工艺粘合在一起形成完全粘结的实壁管道。研究了TCP管在多种载荷组合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建立了基于三维各向异性弹性理论的多层管结构的应力应变求解公式,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准确性。针对TCP作为井下连续管的应用工况,利用三维Tsai-Wu失效因子表征管道增强层各层的失效程度,对比了5组不同的铺层角度组合,研究了0°和90°铺层角度对管道承受较大拉伸载荷和内压载荷组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0°铺层角度可以提高TCP管的轴向强度,同时减小面内剪切力,可以有效提高TCP连续管的承载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热塑性复合材料柔性管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柔性管 各向异性弹性理论 有限元分析 铺层角度 载荷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叔胺复配泡沫的性质及CO_(2)/N_(2)响应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冬梅 曾文广 +4 位作者 杨康 石鑫 魏晓静 张腾方 孙霜青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1-337,共7页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中,泡沫到达地表后难以实现可控的消泡。为获得兼具稳定性及响应性的泡排体系,并明确在无机盐和油相环境下的适用性,将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分别与N-十二烷基-N,N-二甲基...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中,泡沫到达地表后难以实现可控的消泡。为获得兼具稳定性及响应性的泡排体系,并明确在无机盐和油相环境下的适用性,将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分别与N-十二烷基-N,N-二甲基叔胺(C_(12)A)复配,研究了复配溶液的泡沫性能及无机盐和油相对复配体系的影响。针对泡沫性能较好的SLS/C_(12)A和SDS/C_(12)A复配体系进行了CO_(2)响应消泡以及N_(2)加热重新起泡实验,分析了复配泡沫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SLS/C_(12)A复配体系的泡沫性能最好,SDBS/C_(12)A的泡沫稳定性最差。SLS/C_(12)A复配体系的耐盐能力强,SDS/C_(12)A复配体系的抗油效果显著。两种复配体系均表现出较好的响应性和可逆性。通过消泡后溶液形态和表面张力的变化分析响应机理为:质子化的C_(12)A与表面活性剂静电吸引形成络合物,从溶液中析出,降低了溶液的表面活性,加速了泡沫的破碎。这对于不同环境油气田的表面活性剂体系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叔胺 CO_(2)响应 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响应型可降解纳米容器的制备及防腐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冬梅 石鑫 +3 位作者 杨康 魏晓静 贾犇 王文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9-535,共7页
为了合成快速响应的纳米容器,实现缓蚀剂靶向释放,更好地解决油气田管道金属进一步腐蚀的状况,采用修饰的Stöber法,改变无机和有机硅源的摩尔比合成了不同亚胺嵌入的有机硅纳米颗粒(S-SNPs)并负载缓蚀剂MBT得到了智能缓蚀剂MBT@S-S... 为了合成快速响应的纳米容器,实现缓蚀剂靶向释放,更好地解决油气田管道金属进一步腐蚀的状况,采用修饰的Stöber法,改变无机和有机硅源的摩尔比合成了不同亚胺嵌入的有机硅纳米颗粒(S-SNPs)并负载缓蚀剂MBT得到了智能缓蚀剂MBT@S-SNPs,并研究其智能防腐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SNPs在中性环境下稳定,而在酸性环境下发生降解,从而可以实现对缓蚀剂的控释。另外,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含有智能缓蚀剂腐蚀试样的阻抗值为空白试样的5倍,有效缓解了腐蚀的发生。S-SNPs的响应降解以及与缓蚀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缓蚀剂的高效负载(16%)和pH响应释放。S-SNPs可响应腐蚀引起的pH变化,在腐蚀的靶向修复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纳米容器 响应降解 控制释放 智能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PPBES溶液型碳纤维上浆剂的制备及性能
19
作者 潘晓彤 郭玉洁 +5 位作者 潘雨曦 曾文广 王程浩 李芳 陈博 蹇锡高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26,共8页
碳纤维增强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质轻、耐腐蚀性、力学强度高等特点,提升树脂与纤维界面强度可以优化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利用杂萘联苯聚芳醚树脂所具有的优异溶解性,选择氯仿∶N-甲基吡咯烷酮=2∶8混合溶液作为溶剂,制备耐高温溶液... 碳纤维增强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质轻、耐腐蚀性、力学强度高等特点,提升树脂与纤维界面强度可以优化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利用杂萘联苯聚芳醚树脂所具有的优异溶解性,选择氯仿∶N-甲基吡咯烷酮=2∶8混合溶液作为溶剂,制备耐高温溶液型上浆剂。通过对碳纤维进行上浆操作,在碳纤维表面包覆杂萘联苯聚芳醚砜树脂基团,纤维表面活性增加,当溶液上浆剂质量浓度为1.0%~1.5%时,树脂在碳纤维表面分散性较好,通过对比使用不同上浆剂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使用浓度为1.5%的溶液上浆剂处理后的碳纤维相较于脱浆碳纤维,玻璃化转变温度从未处理的214℃提升至223℃,损耗因子从未处理的0.38下降到0.33,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提升了12.0%,层间剪切强度提升了11.1%,证明溶液型上浆剂的使用提升了纤维与树脂间的界面性能。综上,溶液型上浆剂的使用能够提升碳纤维的表面活性,进而提升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界面剪切强度,且提升效果优于市售常见环氧上浆剂,加工方便,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改性 杂萘联苯聚芳醚 上浆剂 碳纤维 溶液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少井高产地质工程一体化做法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敏 鲍典 +3 位作者 焦保雷 张娟 罗发强 罗攀登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7,共13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埋藏深度为7300~9000m,脆性地层破碎形成的缝洞型储层沿高陡走滑断裂带发育,断裂破碎带内部非均质性极强,且流体性质差异大。面对这类超深复杂的断控缝洞型油气藏,高效成井面临世界级挑战,单井费用高,效益开发难度...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埋藏深度为7300~9000m,脆性地层破碎形成的缝洞型储层沿高陡走滑断裂带发育,断裂破碎带内部非均质性极强,且流体性质差异大。面对这类超深复杂的断控缝洞型油气藏,高效成井面临世界级挑战,单井费用高,效益开发难度大,没有现成的经验、技术可借鉴。顺北油气田以项目管理为抓手,建立了独有的“五有五提升”地质工程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形成了“少井高产”七要素关键技术。近几年,少井高产地质工程一体化实现了质的飞跃,落实了4号、8号断裂带2个亿吨级资源阵地,新增石油探明储量为1.53×10^(8)t、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620×10^(8)m^(3),4号断裂带共部署井位20口,两年建成了130×10^(4)t油当量产能阵地。与2016年开发动用的1号断裂带相比,高产井成功率提升了35%、单井产能提升了316%、单井发现探明储量提升了55%,实现了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其经验对其他同类型油藏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油气田 断控缝洞型油气藏 地质工程一体化 少井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