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油藏CO_2/原油及N_2/原油间油气相渗实验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锐 吕成远 +2 位作者 伦增珉 赵淑霞 王海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117,共4页
CO_2驱以其良好的注入性和驱油效果成为低渗透油藏有效提高采收率方法。油气相渗曲线是研究CO_2驱油效果的关键参数。通过非稳态油气相渗实验及JBN方法,分别进行了CO_2/原油、N_2/原油的油气相对渗透率实验,并从气测渗透率、黏度、界面... CO_2驱以其良好的注入性和驱油效果成为低渗透油藏有效提高采收率方法。油气相渗曲线是研究CO_2驱油效果的关键参数。通过非稳态油气相渗实验及JBN方法,分别进行了CO_2/原油、N_2/原油的油气相对渗透率实验,并从气测渗透率、黏度、界面张力等分析了2种气体相渗曲线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O_2驱过程中的油气相渗曲线的两相共渗区要明显宽于N_2驱,且残余油饱和度小于N_2驱;随着含气饱和度的升高和含油饱和度的降低,CO_2与N_2的油相相渗比值急剧增大,气相相渗比值缓慢上升;相比于N_2,CO_2气测渗透率较大、黏度和油气界面张力较低,低渗透油藏中CO_2的渗流能力强于N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N2 油气相渗 渗透率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CO_2驱替过程中的混相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锐 吕成远 +3 位作者 伦增珉 赵淑霞 潘伟义 周宇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5-108,共4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中注采压差大导致的压力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开展了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中的沿程压力分布监测实验;根据最小混相压力测定实验,计算并获得了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中的混相程度;基于混相程度的概念,分别进行了... 针对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中注采压差大导致的压力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开展了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中的沿程压力分布监测实验;根据最小混相压力测定实验,计算并获得了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中的混相程度;基于混相程度的概念,分别进行了不同注入模式下的CO2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中的沿程压力分布呈动态变化特性,随着CO2的注入,CO2驱混相程度逐步提高;不同注入模式下的混相程度不同,高压低速注入混相程度最高、驱油效果最好,低压高速注入次之,低压低速注入最差.低渗透油藏CO2驱开发,应当补充能量,尽可能提高混相程度,才能达到较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CO2驱 混相程度 沿程压力分布 注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作用对低渗油藏CO_2驱两相相渗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淑霞 王锐 +2 位作者 吕成远 伦增珉 周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6-129,共4页
运用PVT分析仪分别测定了不同压力条件下CO_2在油水中的溶解度,并测定了溶解CO_2后油水性质的变化。采用非稳态相渗实验方法,分别进行了饱和CO_2前后的油水、油气、气水相对渗透率测定实验,明确了CO_2溶解作用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规律。... 运用PVT分析仪分别测定了不同压力条件下CO_2在油水中的溶解度,并测定了溶解CO_2后油水性质的变化。采用非稳态相渗实验方法,分别进行了饱和CO_2前后的油水、油气、气水相对渗透率测定实验,明确了CO_2溶解作用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油藏条件下,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约为地层水中的7倍。CO_2溶解作用使得原油黏度急剧降低,水相黏度略微增大,原油体积膨胀系数显著增大,而水相体积膨胀系数基本不变。溶解CO_2后,油水性质的变化,使得油水相渗曲线向右偏移,油相相渗提高;CO_2溶解于原油后,使得油气相渗曲线与水相相渗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地层水溶解CO_2后气水相渗曲线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作用 油水相渗 油气相渗 气水相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合理开发井距的确定——以叙利亚O油田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宋传真 曹丽丽 曹立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以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例,研究了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有效动用范围和合理开发井距。首先采用驱替实验测定不同渗透率、不同原油黏度条件下油相的启动压力梯度,确定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呈幂函数关系;然... 以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例,研究了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有效动用范围和合理开发井距。首先采用驱替实验测定不同渗透率、不同原油黏度条件下油相的启动压力梯度,确定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呈幂函数关系;然后基于水平井焖井结束后,开井生产时的水平井沿程温度变化和建立的黏温关系,首次揭示了水平井沿程的变启动压力梯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油藏有效动用范围,论证了油藏合理开发井距,为O油田SH_B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稠油油藏 变启动压力梯度 有效动用半径 合理井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电模拟实验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长印 李凤霞 +1 位作者 孙志宇 黄志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5-390,共6页
为了对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影响因素进行模拟,研究了一种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电模拟实验方法。首先,根据水平井分段压裂后的实际地层情况,模仿研制了一套三维电场模拟装置;然后,根据要模拟的砂体展布特征、油气藏的流动边界类型、水平井... 为了对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影响因素进行模拟,研究了一种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电模拟实验方法。首先,根据水平井分段压裂后的实际地层情况,模仿研制了一套三维电场模拟装置;然后,根据要模拟的砂体展布特征、油气藏的流动边界类型、水平井在砂体中的井眼轨迹、地层渗透率及地层厚度等,设置电模拟的电解液和电解池尺寸等,根据水平井长度、裂缝高度、裂缝长度、压裂段数、裂缝条数和缝间距等,设置模拟井筒及裂缝;最后,通过采集电流信号,以确定产能的大小。利用该实验方法分别开展了针对某河流相沉积砂体的水平井压裂裂缝形态及位置优化模拟、裂缝条数及间距优化模拟和不同地层厚度对比模拟实验,优化出的结论及参数为现场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电模拟实验方法能够精确模拟水平井压裂完井的各项参数对产能的影响,对水平井压裂完井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模拟 产能 分段压裂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泡沫辅助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可行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中春 汪勇 +4 位作者 侯吉瑞 罗旻 郑泽宇 屈鸣 朱道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根据缝洞型油藏特征,建立二维和三维可视化缝洞介质物理模型,研究水驱、气驱、泡沫驱在缝洞介质中的剩余油形成及驱替机制,对比分析泡沫驱在缝洞型介质适应性。利用三维高温高压缝洞模型评价泡沫驱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泡沫辅助气驱能够... 根据缝洞型油藏特征,建立二维和三维可视化缝洞介质物理模型,研究水驱、气驱、泡沫驱在缝洞介质中的剩余油形成及驱替机制,对比分析泡沫驱在缝洞型介质适应性。利用三维高温高压缝洞模型评价泡沫驱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泡沫辅助气驱能够显著改善缝洞型油藏气驱效果,在实验条件下,水驱后N2泡沫驱能够将气驱采收率提高7%,裂缝中泡沫的增黏作用和可变流动阻力效应使得其能够进一步扩大气驱波及体积,有效启动绕流油与封闭孔洞剩余油;泡沫辅助气驱作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次采油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泡沫驱 波及效率 裂缝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油水流动规律 被引量:14
7
作者 宋传真 马翠玉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0-158,共9页
基于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征的认识,建立了概念缝洞结构模型和实际地质模型,采用流线模拟方法探讨了各模型的油水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塔河油田孔、洞、缝空间结构复杂,可分为未充填溶洞、部分充填溶洞、... 基于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征的认识,建立了概念缝洞结构模型和实际地质模型,采用流线模拟方法探讨了各模型的油水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塔河油田孔、洞、缝空间结构复杂,可分为未充填溶洞、部分充填溶洞、全充填溶洞和裂缝贯穿充填溶洞等4种,不同类型储集体生产特征差异大,井间连通性较好,但横向驱替弱。(2)研究区不同缝洞结构模型内油水流动规律不同,未充填溶洞内流体均匀流动,在底水驱替下油水界面呈现水平抬升特征;部分充填溶洞在下部充填区表现为底水锥进特征,而上部未充填区油水界面趋于水平抬升,水封下部溶洞内的剩余油;全充填溶洞与砂岩油藏油水流动特征一致,底水锥状驱替;中大尺度裂缝穿过充填溶洞时,裂缝为油水流动的高速通道,呈现裂缝水窜特征,在油井钻遇的充填洞一侧沿缝面到井底呈水锥特征,而缝外侧溶洞内原油基本未动用,为高角度裂缝屏蔽剩余油。(3)研究区在天然能量开发条件下,流体流动仅受井周有效储集体发育规模控制,以垂向流动为主,单井有效动用范围局限;多井生产时,井间流线仅在油水界面以下相连且分布范围较广,井间干扰少;注水开采期间,井间流线仍以垂向分布为主,仅在底部统一水体位置注采时,井间连接较好,注入水横向驱替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油藏 流线模拟 油水流动规律 水驱 碳酸盐岩储层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折双循环神经网络的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气效果预测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慧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气开发时各井效果差异较大,进行注气效果预测时注气井数达不到常规BP神经网络方法的要求。提出了K折双循环神经网络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样本数据的训练潜能,解决小样本条件下的神经网络训练难题;...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气开发时各井效果差异较大,进行注气效果预测时注气井数达不到常规BP神经网络方法的要求。提出了K折双循环神经网络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样本数据的训练潜能,解决小样本条件下的神经网络训练难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影响塔河油田单井注气效果的主控因素为底水能量、储量规模、注气量、储集体类型、采出程度等5项,以主控因素为输入参数,以注气增油量为输出参数构建了预测模型,对单井注气效果进行了定量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预测注气后增油量值与实际值相比,误差最小为2.05%,最大为9.64%,符合工程上精度要求。本文方法为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选井提供了1种有效的定量分析工具,具有矿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单井注气效果 主控因素 预测方法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CO2对高温高压条件下油-地层水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欣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前对于CO2-原油界面张力特征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原油-CO2地层水体系相界面作用特征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轴对称悬滴形状分析技术分析了不同CO2饱和度对原油-地层水平衡界面张力的影响,以及原油-饱和CO2地层水与原油-地层水平衡界面张... 目前对于CO2-原油界面张力特征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原油-CO2地层水体系相界面作用特征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轴对称悬滴形状分析技术分析了不同CO2饱和度对原油-地层水平衡界面张力的影响,以及原油-饱和CO2地层水与原油-地层水平衡界面张力的变化。同时,对CO2通过油-水界面从油滴中提取轻烃组分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原油-饱和CO2地层水的平衡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增加而降低,随压力的增加,体系的溶解和扩散越来越明显;油与饱和CO2地层水之间发生介质交换,出现部分混溶现象;在该体系压力高于压力阈值17.09 MPa时,CO2溶解度增加趋势变缓,原油-饱和CO2地层水平衡界面张力降低缓慢基本保持不变。实际生产中,在低于体系阈值压力时,提高CO2含量能够有效地降低界面张力;高于阈值压力后,继续增加CO2含量对体系平衡界面张力作用不大。该研究可为节约CO2驱替成本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CO2驱 原油-饱和CO2地层水 原油-地层水 多相界面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抗盐耐剪切型滑溜水降阻剂的制备探讨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汝生 张鹏 +5 位作者 田尧 吴贵春 周华 贾振福 周成裕 熊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4-838,845,共6页
针对耐温、抗盐、耐剪切型降阻剂的制备提出一些具体的思路。列举了一些可以提高耐温抗盐性的单体,例如含有强电解质基团的单体,包括乙烯基磺酸、丙烯基磺酸、乙烯基苯磺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还有含有环状结构的单体,包括N-... 针对耐温、抗盐、耐剪切型降阻剂的制备提出一些具体的思路。列举了一些可以提高耐温抗盐性的单体,例如含有强电解质基团的单体,包括乙烯基磺酸、丙烯基磺酸、乙烯基苯磺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还有含有环状结构的单体,包括N-乙烯基吡咯烷酮、壳聚糖、乙烯基糖苷、乙烯基β-环糊精、N-烯丙基咪唑、丙烯酰吗啉等。另外,乳液型疏水缔合丙烯酰胺共聚物既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也具有较好的抗剪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温 抗盐 耐剪切 聚丙烯酰胺 减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