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射线荧光分析在岩屑录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一超 李春山 何国贤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8,共11页
通过典型岩石化学的理论计算分析了部分沉积岩的成分特征和差别,为X射线荧光(XRF)录井分析鉴别岩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地层在岩性组合与厚度上的差别是XRF录井技术鉴定地层的基本前提。根据沉积岩薄层岩层的厚度,提出以分米作为XRF录井取... 通过典型岩石化学的理论计算分析了部分沉积岩的成分特征和差别,为X射线荧光(XRF)录井分析鉴别岩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地层在岩性组合与厚度上的差别是XRF录井技术鉴定地层的基本前提。根据沉积岩薄层岩层的厚度,提出以分米作为XRF录井取样的最低分辨率的标准。并以实例论述了在石油钻井的随钻过程中,采用XRF录井新技术进行岩性分析和地层对比的步骤;评价和展望了XRF录井新技术的特点与应用远景;指出建立不同岩性主要元素理论数据库和地区性地层岩性变化元素理论剖面的重要性;提出进一步改进XRF录井技术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化学分析 XRF录井 岩性识别 层位判断 统计分析 Fe/Si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托拉木-笙根地区地震采集技术试验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忠雄 廖建河 +4 位作者 程明道 王孝勋 余文科 雷阳 马龙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2-511,442-443,共10页
由于地下构造复杂,表层结构变化剧烈,羌塘盆地一直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二维地震资料.从提高资料信噪比入手,近几年在羌塘盆地开展了532 km二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试验:①运用小折射、微测井和地质雷达等技术进行精细表层结构调查,确保在... 由于地下构造复杂,表层结构变化剧烈,羌塘盆地一直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二维地震资料.从提高资料信噪比入手,近几年在羌塘盆地开展了532 km二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试验:①运用小折射、微测井和地质雷达等技术进行精细表层结构调查,确保在潜水面、高速层或冻土层之下激发;②运用盒子波技术进行干扰波调查,准确获取各种干扰波的速度、传播方向、相对能量、频率、波长及信噪比等信息;③开展了不同井深、不同炸药药量、不同覆盖次数、不同检波器组合图型以及单井与组合井等的对比试验,确定最佳激发/接收参数;④进行“两炮两线”和“三炮三线”的宽线剖面试验,提高覆盖次数,压制干扰波,提高资料信噪比.试验结果证明:单井激发(18 m以上井深)、16~20 kg炸药药量、50 m以下道距、240次覆盖、“X”型检波器组合图型为最佳激发/接收参数,而“两炮两线”(240次覆盖)宽线剖面在羌塘盆地获得了当前质量最好的地震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二维地震勘探 采集试验 盒子波技术 宽线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F分析技术测定储层岩石孔隙度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董昭雄 谭梦琦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6,共4页
通过对影响储层岩石孔隙度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分析,认为利用元素含量变化寻找岩石孔隙度的变化规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技术(XRF)测定了大牛地气田500余个岩石样品的Si、Al、Mg、Ca、Fe、K、Ca含量,并对基于XRF分析数据... 通过对影响储层岩石孔隙度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分析,认为利用元素含量变化寻找岩石孔隙度的变化规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技术(XRF)测定了大牛地气田500余个岩石样品的Si、Al、Mg、Ca、Fe、K、Ca含量,并对基于XRF分析数据获得的岩石近似相对分子质量和岩石密度分别与传统实验室孔隙度测定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2分别达到0.915,0.920。将基于XRF分析数据获得的岩石近似相对分子质量(Mlith)和岩石密度(ρ)测量结果结合建立了岩石孔隙度的计算模型:φXRF=f(Mlith)+f(ρ),并在多口井中得到了印证,实例证明该方法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F分析 储层岩石 孔隙度 密度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美蓉 孙方龙 +3 位作者 郭长会 刘慧英 黄银 刘晓青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3-385,共3页
基于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1-(4-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镉试剂,NPPAPT)发生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镉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聚环氧丙烷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CP-60)的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测定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82 nm,CP-6... 基于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1-(4-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镉试剂,NPPAPT)发生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镉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聚环氧丙烷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CP-60)的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测定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82 nm,CP-60的质量浓度在0~0.13 mg.L-1内,符合比尔定律;将该方法直接应用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和十六烷基溴化吡啶(CPB)的测定,同样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 分光光度法 镉试剂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北气田CB21-2井长水平段煤层防塌钻井液技术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0
5
作者 赵向阳 林海 +2 位作者 陈磊 涂海海 宋迎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5,131-132,共5页
CB21-2井是一口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长北气田二期开发井,地处工区边缘,储层地质复杂,特别是下二叠统山西组煤层易碎、易塌,水平井段更为突出。为此,基于长北气田和苏里格气田普遍应用的低伤害钻井液体系,重点考虑泥岩、碳质泥岩... CB21-2井是一口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长北气田二期开发井,地处工区边缘,储层地质复杂,特别是下二叠统山西组煤层易碎、易塌,水平井段更为突出。为此,基于长北气田和苏里格气田普遍应用的低伤害钻井液体系,重点考虑泥岩、碳质泥岩、煤层交替出现的水平井段安全钻井的需要,研制了适合该区块的有机盐加重钻井液体系(0.2%~0.3%提切剂+0.1%~0.2%提黏剂+0.3%~0.5%降失水剂+0.1%~0.2%抗盐降失水剂+0.5%~1.0%G301-SJS+18%~20%有机盐+4%~5%无机盐+高效润滑剂+防腐剂+除氧剂+缓蚀剂+石灰石),CB21-2井第2条分支钻穿多套煤层,没再出现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平均井径扩大率只有1.0%。由此总结出该区山西组长水平段煤层防塌技术对策:①钻井液密度提高至1.22g/cm3,平衡地层坍塌压力;②提高钻井液抑制性,防止地层水化膨胀;③强化钻井液体系封堵能力,封堵煤层裂缝,降低钻井液滤失量;④控制钻井液流变性,保持井眼清洁和润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北气田 早二叠世 长水平段 有机盐 钻井液 煤层 防塌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