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黏滞—弥散理论的含气砂岩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世凯 文晓涛 +3 位作者 阮韵淇 张懿疆 刘婷 曹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2-759,共8页
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能够将含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与频率紧密联系起来,而斑块饱和模型则常用来描述经典含气砂岩的岩石物理特征。根据Johnson理论,通过计算岩石动态体积模量可以得到等效纵波相速度和品质因子的频散关系,改变含气... 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能够将含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与频率紧密联系起来,而斑块饱和模型则常用来描述经典含气砂岩的岩石物理特征。根据Johnson理论,通过计算岩石动态体积模量可以得到等效纵波相速度和品质因子的频散关系,改变含气饱和度能够对砂岩中地震波速度的衰减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在地震频段可高达数百米每秒。当地震频率较高时,含气饱和度越高地震波衰减越强;地震频率足够低时,含气饱和度越高地震波衰减越弱。根据Carcione衰减机制,结合叠前相移加插值黏滞—弥散波动方程正演,对三类经典含气砂岩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增大含气饱和度可使储层下界面反射产生明显"时间延迟",且地震波在欠压实和中等压实的砂岩储层中表现出一定的主频降低现象;渗透率的增大能够改变介质中流体的流动性,但对含气储层的地震响应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弥散 斑块饱和模型 含气砂岩 含气饱和度 渗透率 时间延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