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海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对比——基于聚焦离子束氦离子显微镜(FIB-HIM)技术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朋飞
吕鹏
+5 位作者
姜振学
金璨
李鑫
张昆
黄璞
王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9-748,共10页
为了明确不同成熟度的海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特征,分别选取了中国中西部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系延长组陆相页岩、中国南方上扬子地区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以及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页岩等3组海陆相页岩样品,进行聚焦离子束氦离子显微镜...
为了明确不同成熟度的海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特征,分别选取了中国中西部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系延长组陆相页岩、中国南方上扬子地区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以及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页岩等3组海陆相页岩样品,进行聚焦离子束氦离子显微镜(FIB-HIM)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延长组页岩样品的有机质孔隙发育数量较少,孔隙直径较小,有机质内部多发育微裂缝,页岩黏土矿物内部发育大量的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发育数量较少。龙马溪组页岩发育大量的有机质孔隙,大量较小直径的孔隙嵌套在直径较大的有机质孔隙中,增加了页岩孔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连通性,有利于烃类气体在页岩有机质孔隙内的赋存及有效渗流。牛蹄塘组页岩内部发育数量最多的是粒间孔隙,有机质孔隙极少发育。有机质孔隙贡献了页岩孔隙系统的绝大部分有效赋存空间。页岩有机质孔隙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热演化程度,过低的热演化程度(0.5%<Ro<1.5%)无法形成大量的有机质孔隙及烃类气源供给;过高的热演化程度(3.0%<Ro<4.0%)则会导致页岩有机质孔隙消失,烃类气体失去有效赋存场所而在地史过程中大量散失;适宜的热演化程度(1.5%<Ro<3.0%)能够保证页岩有机质孔隙大量发育,有利于烃类气体在页岩储层中形成有效赋存和渗流。针对中国南方高—过成熟度海相页岩气的高效勘探开发,应寻找热演化程度适中的页岩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龙马溪组
牛蹄塘组
有机质孔隙
热演化程度
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黏滞—弥散理论的含气砂岩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世凯
文晓涛
+3 位作者
阮韵淇
张懿疆
刘婷
曹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2-759,共8页
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能够将含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与频率紧密联系起来,而斑块饱和模型则常用来描述经典含气砂岩的岩石物理特征。根据Johnson理论,通过计算岩石动态体积模量可以得到等效纵波相速度和品质因子的频散关系,改变含气...
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能够将含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与频率紧密联系起来,而斑块饱和模型则常用来描述经典含气砂岩的岩石物理特征。根据Johnson理论,通过计算岩石动态体积模量可以得到等效纵波相速度和品质因子的频散关系,改变含气饱和度能够对砂岩中地震波速度的衰减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在地震频段可高达数百米每秒。当地震频率较高时,含气饱和度越高地震波衰减越强;地震频率足够低时,含气饱和度越高地震波衰减越弱。根据Carcione衰减机制,结合叠前相移加插值黏滞—弥散波动方程正演,对三类经典含气砂岩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增大含气饱和度可使储层下界面反射产生明显"时间延迟",且地震波在欠压实和中等压实的砂岩储层中表现出一定的主频降低现象;渗透率的增大能够改变介质中流体的流动性,但对含气储层的地震响应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弥散
斑块饱和模型
含气砂岩
含气饱和度
渗透率
时间延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海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对比——基于聚焦离子束氦离子显微镜(FIB-HIM)技术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朋飞
吕鹏
姜振学
金璨
李鑫
张昆
黄璞
王毅
机构
中国
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
中国石油
大学
油气
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海洋
油气
分
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9-748,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情报综合研究与产品研发项目(121201015000172602)
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项目(12120114046701)联合资助
文摘
为了明确不同成熟度的海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特征,分别选取了中国中西部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系延长组陆相页岩、中国南方上扬子地区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以及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页岩等3组海陆相页岩样品,进行聚焦离子束氦离子显微镜(FIB-HIM)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延长组页岩样品的有机质孔隙发育数量较少,孔隙直径较小,有机质内部多发育微裂缝,页岩黏土矿物内部发育大量的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发育数量较少。龙马溪组页岩发育大量的有机质孔隙,大量较小直径的孔隙嵌套在直径较大的有机质孔隙中,增加了页岩孔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连通性,有利于烃类气体在页岩有机质孔隙内的赋存及有效渗流。牛蹄塘组页岩内部发育数量最多的是粒间孔隙,有机质孔隙极少发育。有机质孔隙贡献了页岩孔隙系统的绝大部分有效赋存空间。页岩有机质孔隙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热演化程度,过低的热演化程度(0.5%<Ro<1.5%)无法形成大量的有机质孔隙及烃类气源供给;过高的热演化程度(3.0%<Ro<4.0%)则会导致页岩有机质孔隙消失,烃类气体失去有效赋存场所而在地史过程中大量散失;适宜的热演化程度(1.5%<Ro<3.0%)能够保证页岩有机质孔隙大量发育,有利于烃类气体在页岩储层中形成有效赋存和渗流。针对中国南方高—过成熟度海相页岩气的高效勘探开发,应寻找热演化程度适中的页岩层位。
关键词
延长组
龙马溪组
牛蹄塘组
有机质孔隙
热演化程度
页岩
Keywords
Yanchang Formation
Longmaxi Formation
Niutitang Formation
organic matter pore
thermal maturity
shale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黏滞—弥散理论的含气砂岩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世凯
文晓涛
阮韵淇
张懿疆
刘婷
曹均
机构
油气
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勘探分
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
分
公司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2-75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石油化工联合基金(U156211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2-004-010)联合资助
文摘
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能够将含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与频率紧密联系起来,而斑块饱和模型则常用来描述经典含气砂岩的岩石物理特征。根据Johnson理论,通过计算岩石动态体积模量可以得到等效纵波相速度和品质因子的频散关系,改变含气饱和度能够对砂岩中地震波速度的衰减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在地震频段可高达数百米每秒。当地震频率较高时,含气饱和度越高地震波衰减越强;地震频率足够低时,含气饱和度越高地震波衰减越弱。根据Carcione衰减机制,结合叠前相移加插值黏滞—弥散波动方程正演,对三类经典含气砂岩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增大含气饱和度可使储层下界面反射产生明显"时间延迟",且地震波在欠压实和中等压实的砂岩储层中表现出一定的主频降低现象;渗透率的增大能够改变介质中流体的流动性,但对含气储层的地震响应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黏滞—弥散
斑块饱和模型
含气砂岩
含气饱和度
渗透率
时间延迟
数值模拟
Keywords
diffusive-viscous
patchy saturated model
gas bearing sandstone
gas saturation
permeability
time delay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海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对比——基于聚焦离子束氦离子显微镜(FIB-HIM)技术
王朋飞
吕鹏
姜振学
金璨
李鑫
张昆
黄璞
王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黏滞—弥散理论的含气砂岩数值模拟与分析
李世凯
文晓涛
阮韵淇
张懿疆
刘婷
曹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