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混合钻头在元坝须家河组高研磨性地层的应用
被引量:
28
1
作者
胡大梁
严焱诚
+1 位作者
李群生
郭忠志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2,149,共5页
元坝气田主力气藏埋深超过7 000 m,是中国埋藏最深的海相气田。陆相地层岩性致密、硬度高、非均质性强,机械钻速低,特别是须家河组地层,硬度高、研磨性强、可钻性极差,牙轮钻头磨损速度快、进尺短,PDC钻头难以满足高研磨性的要求,钻头...
元坝气田主力气藏埋深超过7 000 m,是中国埋藏最深的海相气田。陆相地层岩性致密、硬度高、非均质性强,机械钻速低,特别是须家河组地层,硬度高、研磨性强、可钻性极差,牙轮钻头磨损速度快、进尺短,PDC钻头难以满足高研磨性的要求,钻头合理选型困难。针对须家河组地层硬度高、砂泥岩交错的地层特点,研制出了KPM系列牙轮-PDC混合钻头,采用3刀翼和3牙轮设计,兼具牙轮和PDC钻头两者的优点。在元坝须家河组应用3井次,较好克服了地层硬度高、软硬交错的影响,进尺和机械钻速均获得大幅提高,为元坝钻井提速探索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
须家河
高研磨性
牙轮-PDC混合钻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
2
2
作者
段新国
李英
+4 位作者
李忠权
王洪辉
李仲东
李德敏
胡永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5-1174,共10页
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近年获得了工业气流,储层压力较高,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灰岩与泥微晶灰岩,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铸模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且储集层横向变化大,纵向差异显著,总体看,该区储层发育欠佳。通过研究区成岩作...
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近年获得了工业气流,储层压力较高,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灰岩与泥微晶灰岩,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铸模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且储集层横向变化大,纵向差异显著,总体看,该区储层发育欠佳。通过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分析、成岩演化序列分析以及与邻区普光气田储层成岩作用对比分析,对通南巴地区的储层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研究发现,通南巴地区飞三段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沉积成岩环境的限制,白云化作用非常微弱,基本不发育白云岩储层,这导致本区储层较差;(2)原生孔隙基本消失殆尽,溶蚀作用成为飞三段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同生期的溶蚀作用在各期溶蚀作用中占主导地位;(3)由于在中—深埋藏阶段没有烃类注入,飞三段储层基本无TSR反应,破坏性成岩作用相对增强,储层无法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南巴地区
储层成因机制
白云化作用
溶蚀作用
T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研磨性地层异形加长齿PDC钻头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
12
3
作者
王希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3,12,共4页
低渗气藏典型高研磨性地层具有埋藏深、岩石致密、砂泥岩互换频繁、研磨性强、可钻性差、石英含量高的特点,常规PDC钻头在此类地层破岩效果不佳,钻头进尺和钻头寿命得不到有效保障。为此,从钻头齿形设计、布齿结构、复合片加工、钻头制...
低渗气藏典型高研磨性地层具有埋藏深、岩石致密、砂泥岩互换频繁、研磨性强、可钻性差、石英含量高的特点,常规PDC钻头在此类地层破岩效果不佳,钻头进尺和钻头寿命得不到有效保障。为此,从钻头齿形设计、布齿结构、复合片加工、钻头制造、检测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出发,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新型PDC钻头——异形加长齿PDC钻头,并开展了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入井试验。通过现场应用表明,该新型钻头能突破高研磨、强非均质性地层PDC钻头的应用禁区,在行程进尺和机械钻速方面,与国外优质钻头性能相当,实现了针对高研磨性地层PDC钻头的国产化研发,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异形加长齿
椭圆齿
高研磨性
复合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须家河组二段岩石可钻性实验分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李泽
李皋
+3 位作者
石祥超
胡永章
蒋祖军
唐志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58-64,共7页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存在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等严重制约钻井效率的问题。以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地层所采岩样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HTHP岩石可钻性试验仪对模拟井底围压及液柱压力条件下的岩样进行可钻性级值测试,并从岩样的岩石力...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存在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等严重制约钻井效率的问题。以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地层所采岩样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HTHP岩石可钻性试验仪对模拟井底围压及液柱压力条件下的岩样进行可钻性级值测试,并从岩样的岩石力学性质及微观组构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此分析其对岩石可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压及液柱压力的增加导致岩石可钻性级值及抗压强度的增加,抗压强度与可钻性级值成正比。高抗压强度条件下的可钻性级值增长率降低;岩石的研磨性及硬度会影响岩石的可钻性。岩石中石英含量越高、黏土矿物含量越少,岩石研磨性及硬度越高,岩石可钻性级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须家河组
可钻性
影响因素
实验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新型地层裂缝液固两相径向流动物理模拟方法
被引量:
1
5
作者
谢强
李皋
+3 位作者
李睿
谢晓勇
杨旭
何新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156-160,共5页
裂缝滤失和堵漏是油气田开发与增产改造的关键,但目前对裂缝中液固两相径向渗流缺少物理模拟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物理模拟实验方法,该方法的创新点在于基于Eascan-D光电扫描技术和MATLAB建模方法成功设计了地层裂缝径向流动模拟实验装置...
裂缝滤失和堵漏是油气田开发与增产改造的关键,但目前对裂缝中液固两相径向渗流缺少物理模拟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物理模拟实验方法,该方法的创新点在于基于Eascan-D光电扫描技术和MATLAB建模方法成功设计了地层裂缝径向流动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能更佳符合真实的地层裂缝空间形态特征、可视化模拟井眼和地层裂缝的径向流动。并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装置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颗粒在孔喉较小处沉积并堵塞,且流速越小,堵塞效果越好;平均开度相同的模拟天然裂缝出口流量较小,说明了在解决裂缝漏失问题时需要考虑裂缝面形态特征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实验装置对堵漏颗粒的选择与堵漏剂的堵漏效果评价,以及认识井下裂缝内液固两相流动规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裂缝
液固两相
径向流
物理模拟方法
模拟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合钻头在元坝须家河组高研磨性地层的应用
被引量:
28
1
作者
胡大梁
严焱诚
李群生
郭忠志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江汉
石油
钻头
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2,149,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低渗气藏复杂地层高效钻井关键技术"(编号:2011ZX05022-005)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元坝气田主力气藏埋深超过7 000 m,是中国埋藏最深的海相气田。陆相地层岩性致密、硬度高、非均质性强,机械钻速低,特别是须家河组地层,硬度高、研磨性强、可钻性极差,牙轮钻头磨损速度快、进尺短,PDC钻头难以满足高研磨性的要求,钻头合理选型困难。针对须家河组地层硬度高、砂泥岩交错的地层特点,研制出了KPM系列牙轮-PDC混合钻头,采用3刀翼和3牙轮设计,兼具牙轮和PDC钻头两者的优点。在元坝须家河组应用3井次,较好克服了地层硬度高、软硬交错的影响,进尺和机械钻速均获得大幅提高,为元坝钻井提速探索新的方向。
关键词
元坝
须家河
高研磨性
牙轮-PDC混合钻头
Keywords
Yuanba area,Xujiahe formation,high abra-siveness,roller-PDC hybrid drill bit
分类号
TE9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
2
2
作者
段新国
李英
李忠权
王洪辉
李仲东
李德敏
胡永章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
田地质及开发
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5-117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批准号:4103042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编号:20095122110002)
+1 种基金
四川省博士后基金(编号:2009SCBSH-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重点项目(编号:GT860719)联合资助
文摘
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近年获得了工业气流,储层压力较高,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灰岩与泥微晶灰岩,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铸模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且储集层横向变化大,纵向差异显著,总体看,该区储层发育欠佳。通过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分析、成岩演化序列分析以及与邻区普光气田储层成岩作用对比分析,对通南巴地区的储层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研究发现,通南巴地区飞三段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沉积成岩环境的限制,白云化作用非常微弱,基本不发育白云岩储层,这导致本区储层较差;(2)原生孔隙基本消失殆尽,溶蚀作用成为飞三段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同生期的溶蚀作用在各期溶蚀作用中占主导地位;(3)由于在中—深埋藏阶段没有烃类注入,飞三段储层基本无TSR反应,破坏性成岩作用相对增强,储层无法得到改善。
关键词
通南巴地区
储层成因机制
白云化作用
溶蚀作用
TSR
Keywords
Tongnanba area
reservoir formation mechanism
dolomitization
dissolution
TSR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研磨性地层异形加长齿PDC钻头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
12
3
作者
王希勇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3,12,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低渗气藏复杂地层高效钻井关键技术"(2011ZX05022-005)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低渗气藏典型高研磨性地层具有埋藏深、岩石致密、砂泥岩互换频繁、研磨性强、可钻性差、石英含量高的特点,常规PDC钻头在此类地层破岩效果不佳,钻头进尺和钻头寿命得不到有效保障。为此,从钻头齿形设计、布齿结构、复合片加工、钻头制造、检测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出发,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新型PDC钻头——异形加长齿PDC钻头,并开展了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入井试验。通过现场应用表明,该新型钻头能突破高研磨、强非均质性地层PDC钻头的应用禁区,在行程进尺和机械钻速方面,与国外优质钻头性能相当,实现了针对高研磨性地层PDC钻头的国产化研发,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须家河组
异形加长齿
椭圆齿
高研磨性
复合片
Keywords
Xujiahe formation,abnormal-shaped-cutter,ellipse-shaped cutter,high-abrasiveness,compact
分类号
TE9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须家河组二段岩石可钻性实验分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李泽
李皋
石祥超
胡永章
蒋祖军
唐志强
机构
西南
石油
大学
油气
藏地质及开发
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58-64,共7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1-003)资助
文摘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存在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等严重制约钻井效率的问题。以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地层所采岩样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HTHP岩石可钻性试验仪对模拟井底围压及液柱压力条件下的岩样进行可钻性级值测试,并从岩样的岩石力学性质及微观组构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此分析其对岩石可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压及液柱压力的增加导致岩石可钻性级值及抗压强度的增加,抗压强度与可钻性级值成正比。高抗压强度条件下的可钻性级值增长率降低;岩石的研磨性及硬度会影响岩石的可钻性。岩石中石英含量越高、黏土矿物含量越少,岩石研磨性及硬度越高,岩石可钻性级值越大。
关键词
川西
须家河组
可钻性
影响因素
实验评价
Keywords
Western Sichuan
Xujiahe Formation
drilla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分类号
TE242.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新型地层裂缝液固两相径向流动物理模拟方法
被引量:
1
5
作者
谢强
李皋
李睿
谢晓勇
杨旭
何新星
机构
西南
石油
大学
油气
藏地质及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156-16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4217)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1-004)资助
文摘
裂缝滤失和堵漏是油气田开发与增产改造的关键,但目前对裂缝中液固两相径向渗流缺少物理模拟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物理模拟实验方法,该方法的创新点在于基于Eascan-D光电扫描技术和MATLAB建模方法成功设计了地层裂缝径向流动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能更佳符合真实的地层裂缝空间形态特征、可视化模拟井眼和地层裂缝的径向流动。并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装置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颗粒在孔喉较小处沉积并堵塞,且流速越小,堵塞效果越好;平均开度相同的模拟天然裂缝出口流量较小,说明了在解决裂缝漏失问题时需要考虑裂缝面形态特征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实验装置对堵漏颗粒的选择与堵漏剂的堵漏效果评价,以及认识井下裂缝内液固两相流动规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地层裂缝
液固两相
径向流
物理模拟方法
模拟实验装置
Keywords
formation fracture
liquid-solid two-phase
radial flow
physical simulation method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device
分类号
TE24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混合钻头在元坝须家河组高研磨性地层的应用
胡大梁
严焱诚
李群生
郭忠志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成因机制探讨
段新国
李英
李忠权
王洪辉
李仲东
李德敏
胡永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研磨性地层异形加长齿PDC钻头研发及应用
王希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川西须家河组二段岩石可钻性实验分析
李泽
李皋
石祥超
胡永章
蒋祖军
唐志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一种新型地层裂缝液固两相径向流动物理模拟方法
谢强
李皋
李睿
谢晓勇
杨旭
何新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