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超压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
被引量:
19
1
作者
冷济高
杨克明
杨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4-579,586,共7页
川西坳陷为典型的前陆超压盆地,但目前关于超压的形成机制、超压与天然气的成藏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在研究过程中。该文采用声波时差法对孝泉—丰谷构造带上29口井地层压力进行了计算,并结合37口井的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对研究区超压形成...
川西坳陷为典型的前陆超压盆地,但目前关于超压的形成机制、超压与天然气的成藏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在研究过程中。该文采用声波时差法对孝泉—丰谷构造带上29口井地层压力进行了计算,并结合37口井的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对研究区超压形成机制、超压带类型划分、超压与天然气成藏关系及超压环境下的保存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存在明显超压,须二段和须四段分属不同压力系统,并且邻源超压特征明显;2)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是研究区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3)发现了3种类型的超压分布模式,即新场型、合兴场型和丰谷型;4)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分布与超压关系密切,紧临超压仓顶界面的泄压层为天然气最有利富集区;5)盖层突破剩余压力研究表明,须二段气藏整体保存条件较好,须四段在新场主体构造东北部及丰谷地区东南部保存条件较差,不利于天然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超压
超压机制
突破压力
天然气成藏
须家河组
孝泉—丰谷构造带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原油裂解成因天然气发现及成藏模式初探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四兵
沈忠民
+2 位作者
吕正祥
罗小平
冷济高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5-391,共7页
川西坳陷中段具备多套烃源层、多个烃源区、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经历了多个构造期调整和破坏,纵向上发育的多套生储盖组合孕育了多层含气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产出的部分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
川西坳陷中段具备多套烃源层、多个烃源区、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经历了多个构造期调整和破坏,纵向上发育的多套生储盖组合孕育了多层含气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产出的部分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具有明显偏负的特征,相关图版的判别显示,这部分天然气具有原油裂解气的性质。同时在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储层沥青充填物,通过岩芯观察、显微照片、元素、热解等分析,发现该储层沥青充填物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分布形态、边界较为清楚等特征,且这些沥青充填物的反射率较高,尤其是须二段的储层沥青,这一特征与焦沥青的基本特征类似,表现为油藏裂解后残余物的特征,原油裂解气和焦沥青的发现证实了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古油藏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生油及裂解条件等,对研究区须家河组古油藏裂解气成藏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将这一过程分为印支晚期古油藏形成、燕山中期古油藏裂解、燕山晚期—喜山期气藏调整三个连续的阶段,这对深化认识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的成因和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沥青
古油藏
成藏模式
上三叠统
川西坳陷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超压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
被引量:
19
1
作者
冷济高
杨克明
杨宇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西南
油气
分公司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4-579,586,共7页
基金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科研项目"孝泉-丰谷构造须家河组成藏机理差异性研究"(GT-146-0924)
文摘
川西坳陷为典型的前陆超压盆地,但目前关于超压的形成机制、超压与天然气的成藏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在研究过程中。该文采用声波时差法对孝泉—丰谷构造带上29口井地层压力进行了计算,并结合37口井的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对研究区超压形成机制、超压带类型划分、超压与天然气成藏关系及超压环境下的保存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存在明显超压,须二段和须四段分属不同压力系统,并且邻源超压特征明显;2)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是研究区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3)发现了3种类型的超压分布模式,即新场型、合兴场型和丰谷型;4)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分布与超压关系密切,紧临超压仓顶界面的泄压层为天然气最有利富集区;5)盖层突破剩余压力研究表明,须二段气藏整体保存条件较好,须四段在新场主体构造东北部及丰谷地区东南部保存条件较差,不利于天然气聚集。
关键词
异常超压
超压机制
突破压力
天然气成藏
须家河组
孝泉—丰谷构造带
川西坳陷
Keywords
abnormal overpressure
overpressuring mechanism
breakthrough pressure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Xujiahe Formation
Xiaoquan—Fenggu structural belt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原油裂解成因天然气发现及成藏模式初探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四兵
沈忠民
吕正祥
罗小平
冷济高
机构
油气
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5-39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172119)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PLC201101)共同资助
文摘
川西坳陷中段具备多套烃源层、多个烃源区、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经历了多个构造期调整和破坏,纵向上发育的多套生储盖组合孕育了多层含气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产出的部分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具有明显偏负的特征,相关图版的判别显示,这部分天然气具有原油裂解气的性质。同时在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储层沥青充填物,通过岩芯观察、显微照片、元素、热解等分析,发现该储层沥青充填物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分布形态、边界较为清楚等特征,且这些沥青充填物的反射率较高,尤其是须二段的储层沥青,这一特征与焦沥青的基本特征类似,表现为油藏裂解后残余物的特征,原油裂解气和焦沥青的发现证实了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古油藏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生油及裂解条件等,对研究区须家河组古油藏裂解气成藏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将这一过程分为印支晚期古油藏形成、燕山中期古油藏裂解、燕山晚期—喜山期气藏调整三个连续的阶段,这对深化认识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的成因和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储层沥青
古油藏
成藏模式
上三叠统
川西坳陷中段
Keywords
reservoir asphalt
paleo-oil pools
forming pattern
Upper Triassic
West Sichuan Depression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超压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
冷济高
杨克明
杨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原油裂解成因天然气发现及成藏模式初探
刘四兵
沈忠民
吕正祥
罗小平
冷济高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