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构造带钻井提速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文霞 李少安 +3 位作者 卓肖 刘彪 吴杰 石祥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9,共7页
巴什托构造带地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边缘,已钻6口井普遍存在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低以及钻井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该地区地层抗钻特征认识不清楚、钻头选型针对性不强、井底钻具破岩扭矩不足是导致机械钻速低的主... 巴什托构造带地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边缘,已钻6口井普遍存在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低以及钻井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该地区地层抗钻特征认识不清楚、钻头选型针对性不强、井底钻具破岩扭矩不足是导致机械钻速低的主要因素。针对目前该区块钻井提速面临的主要问题,定量评价了难钻地层的抗钻特征,提出了分层钻井提速优化技术方案:软—中软—硬地层优选5刀翼PDC钻头配合大扭矩等壁厚螺杆,强化钻井参数,消除粘滑效应,提升破岩效率;研磨性地层优选非平面齿PDC钻头配合扭力冲击器,解决钻头吃入难的问题;灰岩地层优选PDC复合钻头配合单弯螺杆,实现定向段优快钻进。XX-10井通过实施的上述方案,同XX-4井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99.54%,钻井周期同比缩短95.36%,提速效果显著,对加快该区块的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钻井提速 抗钻特征 提速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堵水调剖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艾克热木·牙生 李亮 +3 位作者 何龙 邹鑫 崔林芳 张亚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43-52,共10页
堵水调剖技术是油田提高水的波及率,改善水驱效果进而提高采油率的一项重要措施。简要综述了国内外油田堵水调剖剂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堵水调剖剂的设计思路、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堵水调剖体系,包括:聚丙烯酰胺基弱... 堵水调剖技术是油田提高水的波及率,改善水驱效果进而提高采油率的一项重要措施。简要综述了国内外油田堵水调剖剂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堵水调剖剂的设计思路、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堵水调剖体系,包括:聚丙烯酰胺基弱凝胶、体膨颗粒、含油污泥、微生物深部调剖、复合调剖、pH和温度响应型智能高分子水凝胶。对各种不同堵水调剖剂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对新型堵水调剖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 采收率 水凝胶 刺激-响应 智能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井筒沥青质堵塞解堵剂的研制 被引量:5
3
作者 丁保东 杨祖国 +4 位作者 许艳艳 邢钰 程仲富 欧阳冬 李淑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14-3818,共5页
塔河油田部分油井存在沥青质严重沉积堵塞井筒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高效沥青分散解堵剂,强渗透分散组分能够有效地渗透分散沥青质颗粒,油溶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沥青质颗粒表面增加稳定性,高效溶剂能够部分溶解沥青质... 塔河油田部分油井存在沥青质严重沉积堵塞井筒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高效沥青分散解堵剂,强渗透分散组分能够有效地渗透分散沥青质颗粒,油溶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沥青质颗粒表面增加稳定性,高效溶剂能够部分溶解沥青质。结果表明:沥青分散解堵剂能够有效地溶解分散沥青质,70℃下平均溶解效率为81.1%,高于其他市售药剂,现场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沥青质 沉积物 溶解 沥青解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吕晓方 刘天慧 +4 位作者 郭靖 赵德银 柳扬 饶永超 周诗岽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2,共8页
水合物浆液流变特性是衡量其流动风险的重要因素。利用高压水合物实验环道,研究了含水率(体积分数)、压力、阻聚剂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和流速(剪切率)等参数对油水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从15%增加到20%... 水合物浆液流变特性是衡量其流动风险的重要因素。利用高压水合物实验环道,研究了含水率(体积分数)、压力、阻聚剂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和流速(剪切率)等参数对油水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从15%增加到20%,水合物浆液的表观黏度平均增加了8.3%;当初始压力从5 MPa增加到7 MPa,浆液的表观黏度平均增加了15.9%;阻聚剂含量与表观黏度呈负相关,表明加入一定量的阻聚剂有助于水合物浆液流动;水合物浆液的表观黏度随剪切率的增大而增大,表明水合物浆液具有剪切增稠性。同时,结合实验规律及浆液特性建立了水合物浆液幂律经验模型,预测误差在0.5%~5.0%,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油水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的表观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流变特性 表观黏度 剪切增稠性 黏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晓方 张婕 +4 位作者 赵毅 许佳文 柳杨 饶永超 周诗岽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0,共8页
开展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为水合物浆液临界流速的确定、黏度变化规律的阐明、微观粒径分布特征的定量表征等研究提供参考,对水合物浆液管道安全输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水合物浆... 开展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为水合物浆液临界流速的确定、黏度变化规律的阐明、微观粒径分布特征的定量表征等研究提供参考,对水合物浆液管道安全输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实验及模拟研究的相关成果,对影响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的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颗粒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探索了水合物体积分数、浆液流速、水合物颗粒粒径大小、颗粒密度等因素对流动压降的影响。分析发现,水合物体积分数和浆液流速对流动压降的影响均存在一个临界值,且压降变化受流速影响程度较大;流动压降随着颗粒粒径与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部分研究者所建立的黏度、压降的预测模型在特定体系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运用到其他体系则效果不理想,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后续研究中,模型的建立需要从综合分析不同体系、水合物颗粒物性参数、水合物与多相流动的耦合关系等方面继续优化和探索,以期实现模型对浆液实际流动更准确地描述。此外,综合分析多个因素对浆液压降变化的影响以及确定浆液安全输送情况下的最优参数组合也将是今后重点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压降规律 宏观流动特性 微观流动特性 压降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何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33-336,344,共5页
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当注入水矿化度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时,低矿化度水驱(LSW)能够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在LSW情况下,岩石/原油/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对于LSW驱油机理的研究逐渐展开... 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当注入水矿化度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时,低矿化度水驱(LSW)能够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在LSW情况下,岩石/原油/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对于LSW驱油机理的研究逐渐展开,但是目前尚未有公认的主要机理。对LSW的室内提高采收率情况、现场应用情况和机理进行阐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水驱 低矿化度水驱机理 提高采收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压裂球和桥塞用GW104+1Zn镁合金挤压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苏鹏 李兵兵 +2 位作者 靳丽 董杰 王锋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为了满足石油完井可溶压裂球和桥塞的应用需求,需要开发强度超过500 MPa且可工业规模生产的镁合金棒材。在实验室研发的高强度Mg-10Gd-4Y(GW104)合金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为1.32%的Zn元素,采用可工业规模生产的半连续铸造、热挤压和热处... 为了满足石油完井可溶压裂球和桥塞的应用需求,需要开发强度超过500 MPa且可工业规模生产的镁合金棒材。在实验室研发的高强度Mg-10Gd-4Y(GW104)合金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为1.32%的Zn元素,采用可工业规模生产的半连续铸造、热挤压和热处理等常规工艺得到GW104+1Zn合金,并系统地研究了Zn元素和各个工艺参数等对GW104+1Zn合金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Zn的添加使得合金中存在LPSO相,LPSO相可以抑制动态再结晶的发生,而动态再结晶过程则会吞噬这种LPSO相。小挤压比和低温挤压有利于获得由未完全动态再结晶形成的双峰组织,双峰组织不仅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而且使其断裂伸长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挤压温度为400℃,挤压比为4时,挤压态合金具有最佳综合性能,其屈服强度为307 MPa,抗拉强度为386 MPa,断裂伸长率为7.6%;峰值时效后合金屈服强度为400 MPa,抗拉强度为521 MPa,断裂伸长率为2.1%,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镁稀土合金 动态再结晶 LPSO相 细晶强化 织构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污水气浮选沉降罐溶气单元工艺结构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叶帆 黎志敏 +2 位作者 张菁 赵德银 周楠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9,107,共10页
为形成油田污水溶气气浮处理工艺沉降罐的结构改进方案,满足油田污水的不断提效处理,考虑溶气单元布气工艺控制面积及布气工艺控制液位高度,利用多相流混合模型,模拟研究了溶气气浮沉降罐溶气单元工艺结构对油田污水分离性能的影响。研... 为形成油田污水溶气气浮处理工艺沉降罐的结构改进方案,满足油田污水的不断提效处理,考虑溶气单元布气工艺控制面积及布气工艺控制液位高度,利用多相流混合模型,模拟研究了溶气气浮沉降罐溶气单元工艺结构对油田污水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布气环气体释放头布置、布气环布局及布气液位高度有益于获得均衡的配水单元压力场分布、稳定有序的分离流场粒子运动迹线特征及较好的除油、除悬浮物效果;在回流比25%、溶气释放压差0.6 MPa工况下,优化确定溶气单元布气环上均匀分布的气体释放头间距为856 mm,气体释放头数量为22个,布气环布局采用双环形布气结构,其高度控制在沉降罐内10.6~9.7 m的区域;溶气单元在此优化工艺结构下,可使油田污水沉降处理的除油率和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达到65%以上和35%以上,揭示出优化溶气单元工艺结构是实现油田污水高效气浮选处理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优化 溶气气浮 分离流场 数值模拟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某注采井生产油管腐蚀失效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姚彬 郭玉洁 +3 位作者 曾文广 张江江 曾凤 曾德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3,共5页
塔河油田某注采井在修井起出管柱过程中发现油管柱出现了腐蚀穿孔和断脱。为了找到腐蚀失效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保证井筒安全,通过对油管管材的理化性能测试、冲击性能测试、拉伸性能测试,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 塔河油田某注采井在修井起出管柱过程中发现油管柱出现了腐蚀穿孔和断脱。为了找到腐蚀失效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保证井筒安全,通过对油管管材的理化性能测试、冲击性能测试、拉伸性能测试,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腐蚀特征及腐蚀产物表征分析方法,对井下管柱进行了腐蚀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油管腐蚀是由 H2S-CO2-Cl^--H2O体系引起的电化学腐蚀,以CO2腐蚀为主,同时存在H2S腐蚀,Cl^-对腐蚀穿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添加缓蚀剂或对油管添加表面涂层、镀层、油管衬里,提高油管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 CO2腐蚀 H2S腐蚀 穿孔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油田侧钻深井油管的刺穿失效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阳 雒设计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53-256,共4页
某油田侧钻深井使用的N80-1 EU油管在服役期间发生刺穿事故。为查明该油管刺穿原因,采用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失效油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管刺穿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点蚀,CO_2、Cl^-... 某油田侧钻深井使用的N80-1 EU油管在服役期间发生刺穿事故。为查明该油管刺穿原因,采用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失效油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管刺穿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点蚀,CO_2、Cl^-、O_2、S^(2-)和输送介质的内压协同作用加速了油管的刺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钻 油管 刺穿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管式稠油掺稀混合器设计及其掺混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园 彭振华 +2 位作者 高定祥 任海涛 唐一鑫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0-517,共8页
掺稀降黏是稠油开采工艺中的重要技术,而混合器是增强掺混效果的主要工具。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芯管式稠油掺稀混合器结构,采用芯管微孔外射的方式,实现稀、稠油在环空内掺混,同时根据"文丘里效应"原理设计变截面锥管结构,以... 掺稀降黏是稠油开采工艺中的重要技术,而混合器是增强掺混效果的主要工具。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芯管式稠油掺稀混合器结构,采用芯管微孔外射的方式,实现稀、稠油在环空内掺混,同时根据"文丘里效应"原理设计变截面锥管结构,以形成不规则湍流,实现二次掺混。该混合器具有掺混效果好、对油液压降影响小等优点。其次,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了微孔直径、微孔密度、喷射角度、内锥角和出入口压差等5个因素对掺混不均匀度系数和掺稀比的影响。最后,针对塔河油田采油二厂的稠油掺稀开采工况,设计了一款可对接3 1/2″油管的混合器,并进行了室内掺混实验分析,获得的掺混不均匀度系数为0.023 4,掺稀比为0.290 1,达到了理想水平,这表明该混合器具有良好的掺稀降黏性能。研究成果为提高稠油开采效率和减小抽油设备的故障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掺稀降黏 混合器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区块奥陶系裂缝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12
作者 李双贵 陈修平 +3 位作者 张荣 赵婧 舒梦珵 程森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35-141,共7页
准确预测裂缝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规律可指导钻探工程中的井轨迹设计,避免因钻遇裂缝造成的井壁坍塌及掉块导致的钻具阻卡,从而缩短钻井周期和降低钻井成本。利用提取绕射信息的方法研究了顺北区块奥陶系的裂缝发育,基于局部平面波分解... 准确预测裂缝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规律可指导钻探工程中的井轨迹设计,避免因钻遇裂缝造成的井壁坍塌及掉块导致的钻具阻卡,从而缩短钻井周期和降低钻井成本。利用提取绕射信息的方法研究了顺北区块奥陶系的裂缝发育,基于局部平面波分解技术提取出裂缝等地质异常体在地震波场中产生的绕射信息,形成单独绕射数据体,由此来达到提高裂缝识别准确度的目的。利用该方法预测的顺北区块A井区和B井区的奥陶系裂缝发育情况与实际钻遇裂缝情况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绕射信息预测出裂缝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规律,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可用于指导井轨迹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射波 绕射信息提取 裂缝预测 阻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颗粒对Ni-W-P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小红 刘豪 +4 位作者 蒋焰罡 李子硕 苏鹏 龙武 王水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2,104,共8页
目的探究纳米TiO_(2)颗粒对Ni-W-P镀层组织结构、耐蚀性与耐磨性能的影响,提高2024铝合金管材的耐蚀性。方法使用化学镀的方法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了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通过SEM、EDS、XRD表征了镀层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分布... 目的探究纳米TiO_(2)颗粒对Ni-W-P镀层组织结构、耐蚀性与耐磨性能的影响,提高2024铝合金管材的耐蚀性。方法使用化学镀的方法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了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通过SEM、EDS、XRD表征了镀层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分布以及镀层物相。对比了传统Ni-W-P镀层与所制备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与耐磨性。结果加入纳米TiO_(2)颗粒后,镀层表面变得更加致密,晶粒得到细化。EDS结果表明,纳米TiO_(2)颗粒在镀层中分布均匀。物相分析表明,镀层为晶态结构,加入纳米TiO_(2)颗粒后,镀层平均晶粒尺寸为9.706 nm,比Ni-W-P镀层的晶粒尺寸减小了0.612 nm。失重试验表明,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在Cl^(–)为2×10^(5) mg/L的地层水中具有较强的耐蚀性,腐蚀速率为0.1062 g/(m^(2)·h),与Ni-W-P镀层的腐蚀速率相比,减少了21%;与Ni镀层的腐蚀速率相比,减少了31%;与2024铝合金的腐蚀速率相比,下降了69%。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自腐蚀电位较Ni-W-P镀层、Ni镀层以及2024铝合金分别正移了0.0813、0.1668、0.4141 V,腐蚀倾向更低。与Ni镀层、Ni-W-P镀层相比,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具有最高的显微硬度(535.6HV)以及耐磨性(0.1942 mg/min)。结论纳米TiO_(2)颗粒的加入可以减小镀层的晶粒尺寸,使镀层表面更加致密,同时提高镀层的硬度,增强镀层的耐蚀性与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铝合金 化学镀 Ni-W-P镀层 纳米TiO_(2) 复合镀层 微观组织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天然气水合物生长动力学及浆体黏度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晓方 许佳文 +3 位作者 刘英杰 张婕 柳扬 马千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903-7912,共10页
为探究油气混输管道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及流动特性,得到实际混输管道天然气水合物浆液的安全运行规律。运用高压天然气水合物实验环路,进行了油水乳液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流动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了不同初始压力、初始质量流量... 为探究油气混输管道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及流动特性,得到实际混输管道天然气水合物浆液的安全运行规律。运用高压天然气水合物实验环路,进行了油水乳液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流动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了不同初始压力、初始质量流量与加剂量对天然气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管内浆液表观黏度、密度以及水合物体积分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压力越高,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越短,由初始压力5.3 MPa下的1.47 h缩短至6 MPa下的0.71 h,缩短了约51.7%,水合物在生成过程中反应越剧烈,不利于运输的安全;初始质量流量越大,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越长,由初始流量895.3 kg/h下的0.76 h增加到1414.6 kg/h下的0.90 h,增加了约18.4%,表观黏度波动幅度越小,运输过程越平稳安全;增大阻聚剂的加剂量对水合物诱导时间影响较小,但水合物大量生成阶段现象越平稳,水合物生成后管内水合物体积分数越小,浆液输送性越好;在流动过程中若流速下降,压降反而增加,则说明水合物体积分数的聚并很明显且管内浆液表观黏度很大,管道堵塞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油水乳液体系 诱导期 表观黏度 流动压降 流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侵条件下裂缝性地层漏失模拟实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齐彪 方俊伟 +3 位作者 朱立鑫 黄胜铭 张俊 黄维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7059-7066,共8页
顺北区块裂缝性储层发育,气侵和漏失复杂同存,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田开采。总结了顺北区块裂缝性储层气侵和漏失现状,并指出“先漏失后气侵”与“先气侵后漏失”两种漏溢同层模式。基于自制的钻井液动滤失与长裂缝封堵模拟实验装置,... 顺北区块裂缝性储层发育,气侵和漏失复杂同存,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田开采。总结了顺北区块裂缝性储层气侵和漏失现状,并指出“先漏失后气侵”与“先气侵后漏失”两种漏溢同层模式。基于自制的钻井液动滤失与长裂缝封堵模拟实验装置,利用不同宽度楔形长裂缝模型,通过改变裂缝倾角、钻井液正压差和裂缝缝宽等不同裂缝性地层模拟情况,分析了气侵条件下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规律。结果表明,垂直裂缝形成的封堵层最致密,气侵条件下承压能力较高,钻井液漏失深度为37.8 cm,但反向承压可达0.35 MPa,超出水平缝25%;钻井液正压差越大,漏失深度越大,3 MPa正压差漏失深度高达100 cm,比1 MPa条件下超出1倍;缝宽越大,漏失深度越大,形成的封堵层越多且致密,承压能力有一定提升,3 mm缝宽反向承压能力达1.12 MPa,超出1 mm缝宽65%,但气侵速度高达1.69 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区块 裂缝储层 漏溢同层 气侵模拟 漏失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S1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沉积相新认识 被引量:5
16
作者 尚凯 郭娜 张睿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4-20,共7页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岩石学特征、粒度、沉积构造、微量元素、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塔里木盆地S1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该套地层主要发育受潮汐影响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岩石学特征、粒度、沉积构造、微量元素、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塔里木盆地S1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该套地层主要发育受潮汐影响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结合地震属性资料,分析了研究区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储集物性最好,河道的多期迁移、纵横向叠置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良好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影响的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志留系 下沥青砂岩段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湿气管道的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鹏 葛鹏莉 +1 位作者 贾旭东 马智华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8-102,105,共6页
湿气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WG-ICDA)可对管道风险段进行等级划分,实现对管道全线的分级治理,显著降低了检测成本,提升了管道的安全性能。但由于介质环境的差异性,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对某些管道的适应性相对较差,难以准确划分高风险段... 湿气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WG-ICDA)可对管道风险段进行等级划分,实现对管道全线的分级治理,显著降低了检测成本,提升了管道的安全性能。但由于介质环境的差异性,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对某些管道的适应性相对较差,难以准确划分高风险段。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含硫湿天然气对管道内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气管道内腐蚀受积液的影响较大,管内积液为H_(2)S/CO_(2)腐蚀创造了条件,是发生局部腐蚀的重要影响因素。较多的管内积液会形成连续的积液区,积液底部腐蚀较轻微,气液界面处腐蚀较严重;若管内积液较少,由于压力和温度的变化,积液分散无序,内腐蚀反而严重。基于此,对湿气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中的间接评价过程进行优化,并应用于塔河油田某湿气管道。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湿气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能更准确地判别含硫湿气管道的腐蚀风险,有效保障现场湿气管道安全运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气管道 内腐蚀直接评价 H_(2)S/CO_(2)腐蚀 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综合利用及流程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黎志敏 李鑫燚 +2 位作者 刘殊壮 敬方梨 罗仕忠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89,125,共5页
提高天然气综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是对天然气进行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基于中石油雅克拉集气站的天然气处理流程以及顺北油田天然气的相关数据,用Aspen HYSYS软件对顺北油田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进行流程模拟,探讨天然气生产高附加值... 提高天然气综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是对天然气进行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基于中石油雅克拉集气站的天然气处理流程以及顺北油田天然气的相关数据,用Aspen HYSYS软件对顺北油田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进行流程模拟,探讨天然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可行性。模拟结果显示通过改变生产流程中的操作条件可以获得工业丙烷、工业正丁烷、工业异丁烷等高附加值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综合利用 流程模拟 高附加值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靶向酸压目标体分类与建模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志峰 张建光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84,共7页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井周缝洞型储集体靶向酸压改造工艺针对性强,对于靶向目标精准定位与表征要求很高。围绕井周酸压增储提效,精准定量表征井筒附近储集体主应力方位、距离、规模、空间分布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井孔与井周储层识别...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井周缝洞型储集体靶向酸压改造工艺针对性强,对于靶向目标精准定位与表征要求很高。围绕井周酸压增储提效,精准定量表征井筒附近储集体主应力方位、距离、规模、空间分布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井孔与井周储层识别角度切入,采用一维资料-三维资料,多方法结合定量识别与刻画不同储层类型,在分类表征基础上,实现了模型的分类整合,构建了单元级次的多类型缝洞融合储层模型。然后,在单元级次模型基础上,创建了井周不同范围的可视化三维定量模型构建技术方法,建立了实际单井定量模型,并基于酸压靶向目标体三级八因素分类划分指标体系,确定了7种类型靶向目标体及适应的酸压技术方法。靶向酸压工艺矿场应用显示:靶向酸压井措施效果显著,同样区块范围井,比常规酸压方法平均增产倍比大,显著提高了酸压工艺的针对性和靶向性,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建模 靶向酸压 缝洞型储层 碳酸盐岩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用于重油降粘的大功率超声换能器设计
20
作者 刘磊 徐德龙 +3 位作者 杨岩 任波 曹畅 程仲富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0-475,共6页
基于夹心式压电换能器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可用于井口重油降粘和高凝油降凝的工业规模应用的大功率压电超声换能器,其工作频率为16.86kHz,输入电功率为500W,可在100℃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连续工作。首先根据工作环境需要设计了换能器模型,... 基于夹心式压电换能器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可用于井口重油降粘和高凝油降凝的工业规模应用的大功率压电超声换能器,其工作频率为16.86kHz,输入电功率为500W,可在100℃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连续工作。首先根据工作环境需要设计了换能器模型,结合等效电路法和传输矩阵法,计算了换能器满足谐振频率条件的各部分参数;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对换能器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确定了换能器的最佳工作模态和工作频率。根据仿真模型,制作了工程样机,通过阻抗分析仪测得其实际的工作频率与仿真结果的误差为0.5%。这种大功率压电超声换能器有望在重油降粘以及超声处理工业中得到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降粘 夹心式压电换能器 大功率换能器 工业规模 工程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