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方式 被引量:31
1
作者 荣元帅 刘学利 杨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2,共5页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手段,通过对前期试注阶段注水效果的系统评价,探讨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的注水开发方式,包括注水时机、注采井网、注采井的储集体类型、注采井高低部位等。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不同类...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手段,通过对前期试注阶段注水效果的系统评价,探讨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的注水开发方式,包括注水时机、注采井网、注采井的储集体类型、注采井高低部位等。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应在不同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下注水,溶洞型储集体压力水平为80%~90%,孔洞型储集体压力水平在90%以前,裂缝型储集体要更早开始注水效果较好;注采井网应采用不规则面积井网;注采井储集体类型和高低部位以缝注洞采、缝注孔洞采、低注高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开发效果 多井缝洞单元 缝洞型油藏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合理注采井网优化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新华 荣元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1,13,共5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由多期次构造及古岩溶作用形成的大规模缝洞系统构成的强非均质性油藏。通过对前期注水试验,结合不同储集体中油水流动的机理分析,总结出了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合理注采井网的优化部署问题,包括井...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由多期次构造及古岩溶作用形成的大规模缝洞系统构成的强非均质性油藏。通过对前期注水试验,结合不同储集体中油水流动的机理分析,总结出了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合理注采井网的优化部署问题,包括井间连通性的确定、注采井组的储集体类型、注采井组所处高低部位以及流体分布模式等。缝洞型油藏应根据井、注采井组在不同储集体上部署时,应选择缝洞系统低部位的井作为注水井,高部位的井作为采油井,充分利用油水重力差的作用来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 注采井网 井网部署 注水开发 井间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古溶洞系统与油气开发——以塔河碳酸盐岩溶洞型油藏为例 被引量:108
3
作者 鲁新便 蔡忠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7,共6页
以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为原型,厘定了古溶洞系统的概念与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演化、改造以及对油藏的分隔作用,提出了古溶洞系统的垮塌充填-断裂体系是造成油藏分隔化作用的主要因素。针对该类油藏由于喀斯特作用与构造作用所... 以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为原型,厘定了古溶洞系统的概念与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演化、改造以及对油藏的分隔作用,提出了古溶洞系统的垮塌充填-断裂体系是造成油藏分隔化作用的主要因素。针对该类油藏由于喀斯特作用与构造作用所造成的缝洞储集体非均质性特征,认为其油藏描述应按照系统性、层次性思路,分岩溶体系(古溶洞系统)与油藏体系(缝洞单元)两个级次来进行。与此同时,按照对喀斯特油藏描述调整后的思路与技术方法对研究区古溶洞系统与开发井位部署之间关系进行了描述,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 溶洞型油藏 古溶洞系统 油气开发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成像技术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学军 李宗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4-768,共5页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特点,探索出适应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精细成像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去噪、地表一致性处理、子波一致性处理、速度分析、三维DMO叠加、串联偏移等成像技术。这些技术的精细组合使用,使奥陶...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特点,探索出适应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精细成像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去噪、地表一致性处理、子波一致性处理、速度分析、三维DMO叠加、串联偏移等成像技术。这些技术的精细组合使用,使奥陶系顶风化面及内幕岩溶特征准确成像,提高了钻井的油气产率,为塔河油田的稳步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面 串珠状异常 三维DMO 速度分析 串联偏移 碳酸盐岩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频解释技术在塔河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朱定 孙素琴 蒋进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3,共5页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体埋藏深、厚度薄、横向变化大,砂体预测描述困难。利用分频技术对卡拉沙依组薄砂层进行了识别与描述,通过特定频率的相位,揭示了砂组多期沉积的边界,并利用调谐亮点对砂组的分布范围进行了追踪,通过首峰频...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体埋藏深、厚度薄、横向变化大,砂体预测描述困难。利用分频技术对卡拉沙依组薄砂层进行了识别与描述,通过特定频率的相位,揭示了砂组多期沉积的边界,并利用调谐亮点对砂组的分布范围进行了追踪,通过首峰频率估算了砂组的厚度。分频解释技术达到了薄砂岩储集层的识别目的,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解释 薄层砂岩 砂体描述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三叠系非构造圈闭识别与评价技术 被引量:8
6
作者 石玉 李宗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60,共8页
塔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表明,三叠系目的层埋深大,局部构造幅度低,圈闭类型主要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及岩性+构造的复合圈闭等隐蔽型圈闭。结合三叠系油气勘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3个层次、9种方法的非构造圈闭识别与评价研究思路。3个层... 塔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表明,三叠系目的层埋深大,局部构造幅度低,圈闭类型主要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及岩性+构造的复合圈闭等隐蔽型圈闭。结合三叠系油气勘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3个层次、9种方法的非构造圈闭识别与评价研究思路。3个层次及有关方法是:进行区域上的整体、动态、综合研究,寻找有利油气聚集带;在有利油气聚集带上,开展以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地震振幅提取技术为核心的塔河油田非构造圈闭地震识别与评价的系列技术研究,寻找、识别有利的非构造圈闭;在可能的圈闭基础上,利用地震烃类检测技术进行圈闭评价。3个层次、9种方法的全面研究和有机结合是减小非构造油气藏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复合型圈闭 地震预测技术 非构造圈闭识别与评价 三叠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145
7
作者 漆立新 云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共12页
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缝洞型储层是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多次构造运动引起的多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论述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多期岩溶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揭示了加里东中期第一幕... 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缝洞型储层是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多次构造运动引起的多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论述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多期岩溶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揭示了加里东中期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和海西早期4个主要岩溶发育阶段,解析了岩溶储层成因演化过程及改造历史,研究认为海西早期及加里东中期第一、第二幕为主要岩溶时期,特别是海西早期最为重要,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是古构造、岩溶地貌及古水系地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岩溶 碳酸盐岩 缝洞型储层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西北倾没端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慧莉 钱一雄 +1 位作者 沙旭光 马红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5,共7页
钻探揭示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西北倾没端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发育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综合岩心、薄片以及测井资料,分析了储层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加里东中期Ⅱ幕风化壳岩溶作用、准同生岩溶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 钻探揭示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西北倾没端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发育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综合岩心、薄片以及测井资料,分析了储层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加里东中期Ⅱ幕风化壳岩溶作用、准同生岩溶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对储层发育有影响。准同生期岩溶作用及与热液有关的埋藏溶蚀作用对现存储集空间的贡献有限,研究区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良里塔格组 上奥陶统 卡塔克隆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早古生代古隆起的演化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94
9
作者 吕海涛 张仲培 +2 位作者 邵志兵 张根法 岳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3,90,共9页
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结合前人认识,运用叠合盆地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早古生代古隆起的形成展布及后期构造演化过程,并从油气成藏条件的角度,阐述了其油气勘探意义。认为研究区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具备岩溶... 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结合前人认识,运用叠合盆地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早古生代古隆起的形成展布及后期构造演化过程,并从油气成藏条件的角度,阐述了其油气勘探意义。认为研究区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具备岩溶发育的古隆起背景,奥陶系岩溶储集体值得勘探重视;麦盖提斜坡北部与巴楚隆起南缘带在早古生代为古隆起的北斜坡区,是长期的油气运移指向区,利于油气聚集;麦盖提斜坡北部的海西晚期构造带,是下一步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构造演化 油气勘探 碳酸盐岩岩溶 巴楚隆起 麦盖提斜坡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识别与评价 被引量:42
10
作者 樊政军 柳建华 张卫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5,共5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多期构造和岩溶作用形成的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要的储集空间是溶蚀的孔、洞、缝,具低孔、各向异性强、非均质性强三大特点,储层的测井识别与评价与砂岩油藏有很大的差别。以岩心标定为基础,总结了成像测井...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多期构造和岩溶作用形成的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要的储集空间是溶蚀的孔、洞、缝,具低孔、各向异性强、非均质性强三大特点,储层的测井识别与评价与砂岩油藏有很大的差别。以岩心标定为基础,总结了成像测井可识别的主要储层类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种类型储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及储层的测井识别方法,分析了影响储层判别的各种假储层现象及识别方法。在岩心、成像测井资料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综合概率模型、双孔介质模型,实现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常规测井资料定量评价,在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测井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特征 碳酸盐岩 储层评价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原油成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路清华 邵志兵 +2 位作者 贾存善 岳勇 刘少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0-324,330,共6页
玉北地区鹰山组原油为低凝固点、含硫、高蜡的中质油,饱和烃色谱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出现不同程度抬升,且原油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偏轻,族组分碳同位素发生倒转,表明该区原油经历了至少2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原油遭受生物降解... 玉北地区鹰山组原油为低凝固点、含硫、高蜡的中质油,饱和烃色谱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出现不同程度抬升,且原油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偏轻,族组分碳同位素发生倒转,表明该区原油经历了至少2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原油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又与后期充注的高成熟原油相混合。地化分析主要表现为后期充注原油特征:弱植烷优势(Pr/Ph≤1.0),较高含量的伽马蜡烷(G/C30藿烷为0.24~0.4)及C35升藿烷/C34升藿烷>1.0的"翘尾巴式"特征,表明后期原油主要来源于还原—强还原生烃环境;正庚烷含量为46.47%~48.57%,C23-三环萜烷优势,较高的三环萜烷/藿烷,指示其生油母质为菌藻类;较高的庚烷值及四甲基萘指数表明原油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推测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轻烃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地球化学 奥陶系 玉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溶蚀特征 被引量:17
12
作者 马红强 王恕一 +5 位作者 雍洪 陈强路 姜海健 王斌 李慧莉 沙旭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4-441,共8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多种形式的岩溶作用,其中深部及热液埋藏溶蚀是形成有利储层的重要机制之一。钻井岩心、录井等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宏观地质背景分析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发育4期埋藏溶蚀,Ⅰ,Ⅱ期溶蚀孔...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多种形式的岩溶作用,其中深部及热液埋藏溶蚀是形成有利储层的重要机制之一。钻井岩心、录井等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宏观地质背景分析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发育4期埋藏溶蚀,Ⅰ,Ⅱ期溶蚀孔洞基本已被充填,Ⅲ期残留孔隙和Ⅳ期溶蚀孔洞为现今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埋藏溶蚀作用发生的流体介质主要为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和二氧化碳,硫化氢可能对晚期储层形成有较大贡献。通过分析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岩浆期后热液溶蚀对本区奥陶系储层的改造作用有效,具体的影响和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溶蚀 奥陶系 塔中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地区寒武系储层深埋藏白云石化特征 被引量:29
13
作者 蔺军 周芳芳 袁国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27,共10页
塔河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具过渡型成岩演化环境成因特征。寒武纪碳酸盐沉积物在经历了短暂的早期成岩作用(海底成岩加大气淡水成岩作用)后,即进入埋藏成岩环境,经历了准同生白云岩—早成岩浅埋藏白云岩—晚成岩深埋藏白云岩—热液成因白云... 塔河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具过渡型成岩演化环境成因特征。寒武纪碳酸盐沉积物在经历了短暂的早期成岩作用(海底成岩加大气淡水成岩作用)后,即进入埋藏成岩环境,经历了准同生白云岩—早成岩浅埋藏白云岩—晚成岩深埋藏白云岩—热液成因白云岩的成岩作用演化过程;裂缝、溶蚀孔(洞)是塔河地区寒武系不同类型白云岩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深埋藏白云石化条件下的与深部断裂热液流体有关的溶蚀作用是塔河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储渗空间形成的主要机制,而不同期次的充填和胶结作用的强度及热液溶蚀之后稳定的埋藏过程、较小的构造变动是有效储集空间得以保存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溶蚀作用 深埋藏白云石化 储层 寒武系 塔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台地区低幅度构造圈闭落实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韩强 杨子川 赵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8,共6页
为了落实塔里木盆地轮台地区低幅度构造圈闭,通过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应用层位精细标定、自动追踪、相干体属性及变速成图技术,准确落实了区内局部构造。并通过对已发现油气藏的测井、地震资料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发现油气层砂岩速度... 为了落实塔里木盆地轮台地区低幅度构造圈闭,通过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应用层位精细标定、自动追踪、相干体属性及变速成图技术,准确落实了区内局部构造。并通过对已发现油气藏的测井、地震资料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发现油气层砂岩速度低,泥岩盖层速度高,油气层具有低频、强振幅特征。利用属性分析、含油气检测技术对落实构造的储盖组合、含油气性进行分析和预测,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低幅度构造 油气检测 轮台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克拉断凸东段侏罗系-白垩系地层超覆圈闭预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媛媛 蒲仁海 +1 位作者 云露 韩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6,共7页
雅克拉断凸东段位于库车坳陷前缘斜坡带,侏罗系-白垩系向南超覆于前中生界凸起基底之上,形成了一系列地层超覆圈闭。由于大部分侏罗系-白垩系上超尖灭体不同程度地与前中生界区域性不整合(T50)下伏的不同地层接触,地层超覆圈闭的有效性... 雅克拉断凸东段位于库车坳陷前缘斜坡带,侏罗系-白垩系向南超覆于前中生界凸起基底之上,形成了一系列地层超覆圈闭。由于大部分侏罗系-白垩系上超尖灭体不同程度地与前中生界区域性不整合(T50)下伏的不同地层接触,地层超覆圈闭的有效性受控于下伏地层的致密程度。利用地震属性、钻井资料和三维地震剖面相结合的方法对T05区域不整合下伏地层的分布、岩性和封堵性进行了分析,按封堵性将它们分为3种类型: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震旦系泥岩、泥质白云岩为封堵性底板,元古宇变质岩、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和石炭系砂泥岩为可能封堵性底板,具溶蚀特征的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和元古宇变质岩为渗透性储层底板。通过二维正演地质模型分析佐证了这3类不同封堵性能地层的地震识别特征。综合分析认为Jse3旋回、Kse1旋回以及Jse1旋回在DG2井附近可形成可观的、有效的地层超覆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拉断凸 地层超覆圈闭 底板封堵性 地震属性 地震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深1井寒武系储层与成藏特征探讨 被引量:45
16
作者 云露 翟晓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6-732,共7页
塔里木盆地塔深1井是中国第一深井,钻探目标是阿克库勒凸起东侧寒武系碳酸盐台地边缘的大型建隆圈闭。通过钻探,建立了奥陶系-寒武系地层层序。经证实,超深层建隆体内储层发育,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有晶间角孔、晶间溶孔... 塔里木盆地塔深1井是中国第一深井,钻探目标是阿克库勒凸起东侧寒武系碳酸盐台地边缘的大型建隆圈闭。通过钻探,建立了奥陶系-寒武系地层层序。经证实,超深层建隆体内储层发育,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有晶间角孔、晶间溶孔和无结构选择性的溶蚀孔洞及网络状裂缝,并且储层呈随深度加深变好、溶蚀孔洞越发育的特征。初步认为,烃源岩生烃时排出的酸性流体产生的溶蚀是储集空间形成的主要因素;超深层(>7 000 m)建隆体具多期成藏的特征。特别是在岩心上和荧光薄片中见到液态烃,提示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在不同地区(盆地)的特定地质条件下"液态窗下限"的问题。塔深1井的地质成果将有效指导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 液态窗 建隆 多期成藏 塔深1井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缘晚古生代大地构造属性及砂岩型铀成矿潜力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红旭 赵建 +2 位作者 陈祖伊 郭华 王润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37-438,共2页
关键词 砂岩型铀成矿 晚古生代 碱性花岗岩 准噶尔盆地东部 地壳成熟度 大地构造环境 铀成矿作用 晚石炭世 砂岩型铀矿化 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地区石炭系油藏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3
18
作者 邵志兵 吕海涛 耿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90,共7页
对塔里木盆地麦盖提地区石炭系油藏中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天然气主要是高-过成熟的海相腐泥型气,巴什托地区天然气主要是高成熟的油田伴生气,和田河气田气则是过成熟的干酪根裂解气与原油裂解气的混合。巴什托地区原... 对塔里木盆地麦盖提地区石炭系油藏中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天然气主要是高-过成熟的海相腐泥型气,巴什托地区天然气主要是高成熟的油田伴生气,和田河气田气则是过成熟的干酪根裂解气与原油裂解气的混合。巴什托地区原油主要是演化程度高的低硫、低蜡的轻质油;原油至少有两期充注,保存条件较好;油-源对比显示原油主要来源于寒武系,而与石炭系烃源岩无成因联系。巴什托油气藏主要有两大成藏期:一期是海西晚期,油气藏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另一期是喜马拉雅期,以形成次生凝析油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包裹体 成藏期次 地球化学 石炭系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9
19
作者 吴仕强 钱一雄 +5 位作者 李慧莉 杨素举 沙旭光 夏永涛 马庆佑 朱秀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主要由灰质粉晶—细晶白云岩和粉晶—细晶白云岩构成,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针状溶孔为主,所占比例大于85%。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受多种因素控制。...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主要由灰质粉晶—细晶白云岩和粉晶—细晶白云岩构成,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针状溶孔为主,所占比例大于85%。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鹰山组白云岩储集层受多种因素控制。去白云石化形成大量晶间孔并为后期溶蚀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表生岩溶过程中形成大量晶间溶孔,并使白云岩的87Sr/86Sr值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同时其Fe、Mn含量下降、阴极发光变弱,并使局部发生去白云石化,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三高二低"。沥青充注作用表现为缝合线中充填沥青,同时部分样品晶间孔中也有荧光显示。埋藏溶蚀作用的非选择性强,形成大量针状溶孔,其产状与岩石组构无明显相关关系,部分针状溶孔被方解石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储集层 卡塔克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中下奥陶统鹰山组 成岩作用 表生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部古生代构造演化与石炭系烃源岩 被引量:27
20
作者 余腾孝 曹自成 +4 位作者 徐勤琪 潘泉涌 薛会 刘士林 解国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7,共7页
在准噶尔北部地区断裂演化的基础上,将北部地区震旦纪—石炭纪的构造演化划分为两个阶段:①震旦纪—中奥陶世洋盆扩张阶段;②晚奥陶世—石炭纪洋盆俯冲、地体拼接阶段。石炭纪准噶尔盆地北部地区处于半深海-浅海、海-陆过渡环境,具备烃... 在准噶尔北部地区断裂演化的基础上,将北部地区震旦纪—石炭纪的构造演化划分为两个阶段:①震旦纪—中奥陶世洋盆扩张阶段;②晚奥陶世—石炭纪洋盆俯冲、地体拼接阶段。石炭纪准噶尔盆地北部地区处于半深海-浅海、海-陆过渡环境,具备烃源岩发育条件。钻井和露头揭示,石炭系发育上、下石炭统两套烃源岩。油-源对比分析和构造演化研究表明,伦5井、滴北1井油气主要来源于乌伦古坳陷石炭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烃源岩 古生界 乌伦古坳陷 准噶尔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