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油田采出液破乳剂的优选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菁 钟齐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32-136,141,共6页
以西北油田某联合站原油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原油乳状液最佳制备条件:搅拌转速900 r/min、搅拌时间10 min。通过瓶试法进行了7种水溶性破乳剂与7种油溶性破乳剂的初选与复配实验,最终确定最佳的破乳剂为BC-01。考察了预脱水剂与破乳剂的... 以西北油田某联合站原油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原油乳状液最佳制备条件:搅拌转速900 r/min、搅拌时间10 min。通过瓶试法进行了7种水溶性破乳剂与7种油溶性破乳剂的初选与复配实验,最终确定最佳的破乳剂为BC-01。考察了预脱水剂与破乳剂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预脱水剂的加入能提升油溶性破乳剂的脱水性能。最后通过药剂浓度与脱水温度优化,确定了两种药剂的最佳质量浓度破乳剂为70 mg/L、预脱水剂为15 mg/L;最佳脱水温度为70℃。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优选出的破乳剂与脱水条件可使乳状液获得较好的脱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液 瓶试法 破乳剂筛选 浓度优化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电磁法三维自适应有限元正演及含油储层灵敏度分析研究
2
作者 李宗杰 蔡盼盼 +3 位作者 李清坤 秦策 高文龙 王绪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6-816,共11页
时频电磁法在油气勘探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三维正演模拟能够获得地下三维电性结构的电磁响应,是电磁数据定性解释和电磁勘探观测系统设计的重要工具,也是三维反演的基础。利用时频电磁三维自适应有限元正演模拟算法,求解电场需满足的二... 时频电磁法在油气勘探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三维正演模拟能够获得地下三维电性结构的电磁响应,是电磁数据定性解释和电磁勘探观测系统设计的重要工具,也是三维反演的基础。利用时频电磁三维自适应有限元正演模拟算法,求解电场需满足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并基于电磁场连续性条件估计后验误差,据此指导网格自适应加密,实现电磁响应的高效、精确模拟。相比传统正演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少计算量。通过数值算例验证算法的计算精度和效率,然后对油气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时频电磁响应对储层的灵敏度。该研究为利用时频电磁法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电磁法 三维正演 自适应有限元 油气勘探 电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地电磁法在塔河油田剩余油评价中的应用探索
3
作者 马学军 侯海龙 +5 位作者 张庆 赵国 曲昕馨 许士朝 李清坤 刘娟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6,共13页
塔河油田超深碳酸盐岩储层经过多年开发,水侵井逐年增多,储层油、气和水的关系极其复杂,为此,利用井地电磁法开展了剩余油分布探测的应用探索研究。针对超深小尺寸目标识别难题,通过井中目的层段10 m或5 m间距多位置电磁场激发,地面采用... 塔河油田超深碳酸盐岩储层经过多年开发,水侵井逐年增多,储层油、气和水的关系极其复杂,为此,利用井地电磁法开展了剩余油分布探测的应用探索研究。针对超深小尺寸目标识别难题,通过井中目的层段10 m或5 m间距多位置电磁场激发,地面采用25 m×25 m高密度大面积阵列数据采集,获取了高质量井地电磁三维数据集,进而开展数据预处理、三维差分相位异常处理、三维差分视电阻率处理和三维电阻率反演,获得了激发井段差分视电阻率(反映电性特征)、差分相位异常(反映激发极化性特征)和电阻率的三维地电结构模型,最后,利用测井解释成果进行标定,对目标区的剩余油空间分布进行刻画和解释,解释结果与生产井已有成果资料吻合。应用结果表明,井地电磁法为解决超深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剩余油的分布评价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碳酸盐岩 井地电磁法 电阻率反演 差分异常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田大落差油气集输管线清管技术
4
作者 高秋英 陈棋锚 +3 位作者 高福锁 桂晶 张少刚 王毛毛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0,共7页
梳理了顺北油田大落差集输管线的现状及其在清管中面临的风险。由于顺北油田大落差管线的介质工况苛刻,且管线沿程高低起伏较大,参考OLGA软件对典型油气管线清管过程的模拟结果,明确其在清管过程中存在清管器卡堵、清管器偏磨及清管器... 梳理了顺北油田大落差集输管线的现状及其在清管中面临的风险。由于顺北油田大落差管线的介质工况苛刻,且管线沿程高低起伏较大,参考OLGA软件对典型油气管线清管过程的模拟结果,明确其在清管过程中存在清管器卡堵、清管器偏磨及清管器定位装置丢失等风险。通过调研优选了清管类型及清管参数,为避免清管器破损,清管器运行速率应不超过4.95 m/s;泡沫清管器过盈量宜选取5%~8%,机械清管器宜选取2%~5%;清管器背压不宜超过2 MPa。依据清管技术参数对某顺北油气集输管线进行现场清管,清管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油田 油气集输管线 清管风险 清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西北部奥陶系古水系结构特征及演化
5
作者 汪彦 王诺宇 +4 位作者 杨德彬 张恒 张娟 张长建 张晓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7-1482,共16页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西北部中下奥陶统发育深切的地表水系结构,对水系两侧岩溶缝洞的发育影响显著,因此,对水系结构的定量描述及其演化模式的研究至关重要。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对古岩溶台面和古岩溶地表水系进行了...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西北部中下奥陶统发育深切的地表水系结构,对水系两侧岩溶缝洞的发育影响显著,因此,对水系结构的定量描述及其演化模式的研究至关重要。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对古岩溶台面和古岩溶地表水系进行了识别。同时,对水系的平面和垂向形态学结构参数进行了量化表征,据此探讨了古岩溶地表水系的形成与演化模式,剖析了水系演化与古岩溶缝洞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塔河油田西北部自东向西发育3个岩溶台面和一个深切曲峡型地表流域结构。该流域的主干水系南北向汇流、分支水系东西向汇流,呈不对称分布。(2)水系单河曲弯曲率均大于1.5,超过了定义蛇曲的弯曲率临界值,具有典型的蛇曲特征。东西向河曲带弯曲率为2.42,南北向河曲带弯曲率为1.78。(3)东西向水系形态以单一“V”字形为主,南北向水系具有复合“V”字形,水系下切深度可达100~200 m。自东向西3个岩溶台面中水系的下切深度逐渐加大,水系宽深比平均值分别为4.06、3.52、3.03。(4)研究区古岩溶地表水系经历了自由曲流和深切曲流2个阶段,分别反映了水系的侧向侵蚀和垂向侵蚀作用过程。其中,水系的垂向侵蚀是逐步发生的,与3个岩溶台面的逐级抬升相适应。(5)深切曲流是区域性的最低排泄基准面,控制了河流两侧大型岩溶暗河的发育。每个岩溶台面具备独立的水循环结构,岩溶台面的逐级抬升促进了水系的差异演化,进而控制了岩溶暗河的规模和类型的差异性。对研究区古水系结构及其演化的认识对于古岩溶缝洞储集空间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水系 自由曲流 深切曲流 缝洞型储集层 中下奥陶统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岩溶暗河类型、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德彬 高济元 +4 位作者 张恒 蔡忠贤 吕艳萍 张娟 汪彦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3-496,共14页
由于多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奥陶系形成了类型丰富、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的古岩溶暗河系统,具有广阔的勘探与开发前景。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数据,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和波阻抗反演技术,恢复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构造... 由于多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奥陶系形成了类型丰富、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的古岩溶暗河系统,具有广阔的勘探与开发前景。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数据,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和波阻抗反演技术,恢复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构造、古地貌和古水文面貌,阐述了大型岩溶暗河的平面形态和垂向分层特征,通过分析大型岩溶暗河发育的主控因素,揭示了其特殊的形成条件,最终建立了多样的岩溶暗河地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发育13条大型表生岩溶暗河系统,在平面上呈现出单支状、树枝状和迷宫状等多种形态,垂向上自东向西发育7层可对比的洞穴层。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岩溶暗河的发育受控于特殊的强制性汇聚型岩溶水动力场,这些水动力场具备得天独厚的补水、导水、汇水和排水条件。大型岩溶暗河结构的多样性与水动力场类型的多变性密切相关,塔河油田奥陶系形成了背斜汇流型、岩溶峡谷型、单斜面流型和向斜汇流型4种岩溶暗河发育地质模式。上述成果为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暗河型储层的深入认识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奥陶系 大型岩溶暗河 暗河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地时频电磁差分数据处理在塔河油田储层检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蔡盼盼 杨威 +4 位作者 李清坤 李忠乾 高文龙 王爽 王绪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780-5787,共8页
塔河油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油田之一,其剩余油的监测与开发备受关注,也是目前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难点之一。井-地时频电磁探测技术因其对油气水界面的敏感性,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是,由于时频电磁检测技术引入油气检测较晚,相... 塔河油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油田之一,其剩余油的监测与开发备受关注,也是目前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难点之一。井-地时频电磁探测技术因其对油气水界面的敏感性,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是,由于时频电磁检测技术引入油气检测较晚,相关检测机理和高分辨信号提取与解释尚处于研究阶段。通过井-地时频电磁勘探原理分析,从时频电磁全区视电阻率的定义入手,实现了井-地时频电磁的差分视电阻率、差分相位的处理和成像。由塔河油田TX1实际生产井激发、地面采集的时频电磁数据的差分处理结果表明,井-地时频电磁多极发射、多频接收的高密度采样提供了储层检测高分辨数据集,采用差分数据处理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对深部油气水的识别能力。该方法的成功试验为油田开发提供一种有潜力的油气水检测技术手段。同时,通过与地震勘探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井-地电磁勘探在识别复杂地下结构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提供与地震勘探互补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井-地时频电磁勘探 差分视电阻率 差分相位 油气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伴生气净化工艺优化研究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鹏 赵德银 +1 位作者 张健 崔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2,共6页
塔河油田生产大量高含硫稠油和伴生气,同时采用负压气提工艺回收稠油中所含轻烃,高含硫轻烃和伴生气在轻烃站集中净化处理过程中存在液化气中总硫含量超标、轻烃碱洗脱硫过程产生大量碱渣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展了UDS脱硫剂在伴生... 塔河油田生产大量高含硫稠油和伴生气,同时采用负压气提工艺回收稠油中所含轻烃,高含硫轻烃和伴生气在轻烃站集中净化处理过程中存在液化气中总硫含量超标、轻烃碱洗脱硫过程产生大量碱渣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展了UDS脱硫剂在伴生气脱硫过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UDS脱硫剂对有机硫和H 2S均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应用后,伴生气分离得到的液化气中总硫质量分数较MDEA降低86%。开展了轻烃汽提脱硫工艺的应用研究,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汽提工艺后,轻烃中总硫质量分数可降至0.03%以下。因此,汽提工艺可完全取代碱洗工艺,成为一种高含硫伴生气绿色高效净化的新工艺,该工艺运行稳定,可满足装置长周期运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轻烃 伴生气 脱硫 碱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差异富集历史的动态模拟——以塔河油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斌 钟笠 +4 位作者 吕海涛 杨素举 徐勤琪 张鑫 郑斌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3-1066,共14页
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例,针对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复杂的差异富集历史,采用成藏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深层油气的生排烃、运聚和调整改造的历史恢复。研究表明:①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反映出不同构造带... 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例,针对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复杂的差异富集历史,采用成藏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深层油气的生排烃、运聚和调整改造的历史恢复。研究表明:①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反映出不同构造带的生排烃过程及其强度具有明显不同,是导致深层油气相态差异的主要原因。②走滑断裂和不整合面等构成的复合输导体系控制深层油气早期运移聚集和后期调整,中寒武统台内膏盐岩阻止深层油气的垂向运聚,致使深层油气呈现明显的“断控”特征,其中北东向走滑断裂带和深层油气运移低势区叠加有利于汇聚成藏,且主要沿北东向走滑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③成藏动态模拟揭示“源-断-缝-膏-保”时空配置控制塔河深层油气的差异富集,奥陶系经历多期充注、垂向运聚、侧向调整改造的成藏历史,深层油气一直处于运移聚集和逸散的动态平衡中。④油气残留量统计显示塔河油田深层奥陶系鹰山组和蓬莱坝组仍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潜力,超深层中上寒武统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前景。研究为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的动态定量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也可以为古老克拉通盆地碳酸盐岩相关油气成藏演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塔里木盆地 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差异富集 动态成藏模拟 流体势技术 塔河油田 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模拟 深层—超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数值分析法在塔河油田不稳定试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文滨 李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7-89,共3页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以缝、洞为主要储集体,具有埋藏深、高温、高盐、非均质性强和流体差异性大等特点,并因难以关井测试等原因,限制了资料的录取,使得常规不稳定试井解释存在局限性,不能够完全实现全压力历史拟合,只能够定量描述近井...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以缝、洞为主要储集体,具有埋藏深、高温、高盐、非均质性强和流体差异性大等特点,并因难以关井测试等原因,限制了资料的录取,使得常规不稳定试井解释存在局限性,不能够完全实现全压力历史拟合,只能够定量描述近井周的地层特性和定性评价远井周储层发育情况。为此,采用了有限元数值试井分析方法进行不稳定试井解释,有限元数值试井分析方法通过油藏离散化,实现对油藏内部不同区域储层渗流条件和流体渗流特征的精细刻画,通过对不同单元的描述,分析油藏内部井间干扰,从而对目的井单元的分析更加全面、准确。利用该方法能有效处理非边界性的曲线不规则上翘、下掉等问题,并通过压力历史曲线的拟合,对产能做出有效预测,为油藏建模、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气藏 非均质油气藏 有限元法 不稳定试井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表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鹏远 丁文龙 +5 位作者 杨德彬 邓光校 王震 马海陇 吕晶 耿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9-226,共18页
文章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天然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可分为构造裂缝(张性裂缝、剪切... 文章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天然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可分为构造裂缝(张性裂缝、剪切裂缝)、表生裂缝(风化缝)、成岩裂缝(缝合线、层理缝)和复合成因裂缝(构造风化裂缝、构造成岩裂缝)4大类7小类,其中构造裂缝在天然裂缝占据主导地位。裂缝走向以NE-SW、NW-SE和NNE-SSW向为主,倾向为NNW、NE和SEE倾,倾角多为大于70°,线密度介于1.5~3.5条/m之间。根据裂缝充填特征和交切关系可以将裂缝分为3期,第1期充填裂缝中的微裂缝镜下荧光反应强烈,证实充填裂缝并非完全无效的裂缝,内部微裂缝的发育依旧可以使其具有有效性。第2期裂缝内部被大量沥青质充填,有效性较差。第3期裂缝开度大、有效性强,但其内部并无荧光显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形成和发育受构造应力场、断裂、岩性和岩溶作用4个因素的控制。裂缝形成期构造应力场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裂缝的形成规模及分布模式。在走滑断裂的显著影响下,断层伴生裂缝大量发育,裂缝产状同走滑断裂带基本一致。距断裂带2048.56 m为单条走滑断裂带控缝作用的最大有效影响范围,其中0~308.25 m属于断控裂缝强发育区,超过308.25 m断控裂缝强发育程度显著降低。走滑断裂张扭段和断裂带端部裂缝发育程度好,主动盘裂缝密度高,油气充注更丰富。裂缝发育程度同脆性矿物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趋势,并显著受控于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值的影响,白云岩裂缝发育程度最高,灰岩小类中砂屑灰岩裂缝发育程度最好。岩溶地貌中以岩溶台地下的丘从洼地无论浅层及纵向上均有较强的裂缝发育规模,平均裂缝线密度在2.67条/m,对储层的改善效果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表征 主控因素 碳酸盐岩储层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集输站库储罐甲烷逸散规律的连续监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文婷 姚彬 +4 位作者 徐梦瑶 张欣 孙辉 王敏 唐宇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5-1300,1308,共7页
作为油气上游业务的集输站库,其储罐甲烷逸散状况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通过模型估算的储罐甲烷逸散结果误差大,采样监测因随机性也导致结果不可靠。采用新型有机气体监测仪,对集输站库典型储罐的呼吸和甲烷逸... 作为油气上游业务的集输站库,其储罐甲烷逸散状况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通过模型估算的储罐甲烷逸散结果误差大,采样监测因随机性也导致结果不可靠。采用新型有机气体监测仪,对集输站库典型储罐的呼吸和甲烷逸散进行了连续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拱顶罐呼吸和甲烷逸散明显,无油气回收系统的拱顶罐最大日呼气累计流量达97.7 m^(3)/d,最大日甲烷逸散量83.05 m^(3)/d;有油气回收系统的拱顶罐日呼气累计流量<1.0 m^(3),日甲烷逸散量≤0.2 m^(3)/d;安装节能呼吸阀后拱顶罐日呼气累计流量和日甲烷逸散量分别降低至原来的20.9%和9.6%;浮顶罐几乎无甲烷逸散。(2)集输站库储罐呼吸日进程和季节特征明显。拱顶罐呼吸活动集中在12:00—18:00时段,高温季节呼吸量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 逸散排放 油田集输站库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岩溶古河道发育特征与成因演化: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12区中——下奥陶统为例
13
作者 张长建 邓光校 +2 位作者 王震 文欢 马海陇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60,共11页
为了明确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12区中—下奥陶统顶面古河道的成因,利用地震剖面分析、地震属性提取等技术,结合钻井资料刻画了古地貌、古水系发育特征,定量描述古河道的河曲特征,并基于现代岩溶理论建立了古河道成因演化模式。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12区中—下奥陶统顶面古河道的成因,利用地震剖面分析、地震属性提取等技术,结合钻井资料刻画了古地貌、古水系发育特征,定量描述古河道的河曲特征,并基于现代岩溶理论建立了古河道成因演化模式。结果表明:中—下奥陶统顶面古河道为“深切河曲”古岩溶地貌,深切河曲特征表现为河谷主要呈“V”字形,两侧河谷坡岸对称,谷壁陡峭,发育由于截弯取直形成的离堆山、天生桥等标志性地貌;中—下奥陶统顶面古河道发育“高弯曲率”河曲形态,深切河曲的单个河曲弯曲率C值都在2.20以上,平均值为4.27,SN向河曲带弯曲率C值为1.87,EW向河曲带的弯曲率C值为2.38;塔河油田12区中—下奥陶统顶面深切河曲经历志留系沉积期、自由河曲期、深切河曲期等3个演化阶段,其成因与华力西早期运动构造作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中—下奥陶统 古河道 深切河曲 离堆山 河曲参数 弯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石油地质局财务电算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4
作者 宋丽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1997年第2期55-56,共2页
本文通过对西北石油地质局采用企业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研究分析,力求寻找解决财务电算化问题。
关键词 财务电算化 石油地质局 信息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溶吸收法结合电催化氧化去除挥发性石油烃的研究
15
作者 朱振军 丹珍初 +1 位作者 李艳梅 唐宇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48-1753,共6页
为有效解决挥发性石油烃的逸散问题,以典型挥发性石油烃正丁烷为目标污染物,以吐温80为增溶吸收剂,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对模拟废气中正丁烷进行吸收。选取Sn-Sb负载改性电气石(Sn-Sb电气石)为颗粒电极,构建三维电催化氧化体系去除吸收... 为有效解决挥发性石油烃的逸散问题,以典型挥发性石油烃正丁烷为目标污染物,以吐温80为增溶吸收剂,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对模拟废气中正丁烷进行吸收。选取Sn-Sb负载改性电气石(Sn-Sb电气石)为颗粒电极,构建三维电催化氧化体系去除吸收液中的正丁烷。结果表明,吐温80可以实现对正丁烷的长效稳定吸附,且具有一定的电催化稳定性,可以作为挥发性石油烃的增溶吸收剂。三维电催化氧化系统对正丁烷的去除效果明显,·OH在降解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会对降解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为保证气液的传质效率及工艺运行的整体效率,建议电流密度为10 mA/cm^(2)、电解质Na_(2)SO_(4)为0.01 mol/L左右。Sn-Sb电气石颗粒与其他常用材料相比,具有降解效率高、降解速度快和处理能耗低、结构稳定性强等优势,是较适宜的颗粒电极材料。增溶吸收法结合电催化氧化技术可为石化企业挥发性石油烃的高效低碳处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石油烃 表面活性剂 增溶吸收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我国石油企业管理会计的现状与发展
16
作者 段智慧 常飞龙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108-108,共1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石油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寻求新的发展轨迹和机遇。本文立足于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管理会计...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石油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寻求新的发展轨迹和机遇。本文立足于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管理会计的现状,并展望未来会计管理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企业 管理会计 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气体泄漏模型的超深气井持续套管压力评估
17
作者 靳永红 黄亮 +3 位作者 王子健 王捷力 董雪林 高德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12445-12450,共6页
超深气井普遍存在环空持续带压问题,严重威胁油气安全生产。为此,建立了气体流动和传热模型,获取了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然后,以井筒温度和压力为边界条件,考虑真实气体效应,提出了气体泄漏速率计算方法,并结合环空体积平衡原理,建立了... 超深气井普遍存在环空持续带压问题,严重威胁油气安全生产。为此,建立了气体流动和传热模型,获取了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然后,以井筒温度和压力为边界条件,考虑真实气体效应,提出了气体泄漏速率计算方法,并结合环空体积平衡原理,建立了持续套管压力预测模型。最后,通过超深气井现场测试数据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绝热系数是气体泄漏速率计算中的关键参数。在真实气体条件下,绝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力升高而升高;与当前模型相比,基于理想气体的传统方法低估了约22%的质量流量;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当环空压力超过最大允许值时,应及时诊断压力来源,并识别泄漏位置与程度。该研究可为超深气井环空带压分析及现场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泄漏 持续套管压力 超深气井 真实气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乳化降黏剂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丁保东 刘磊 +3 位作者 张文龙 高晨豪 陈祥伟 郭继香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3,共6页
为了避免稠油热采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对稠油乳化降黏剂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了乳化降黏剂的工作原理、分类、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重点讨论了降黏剂在实现绿色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油田中降黏剂的应用和稠油的... 为了避免稠油热采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对稠油乳化降黏剂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了乳化降黏剂的工作原理、分类、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重点讨论了降黏剂在实现绿色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油田中降黏剂的应用和稠油的开发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表面活性剂 两亲聚合物 纳米颗粒 乳化降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超稠油乳化降黏影响
19
作者 陈阳 罗进 +5 位作者 王典林 杨祖国 杨鹏 陈勇 钟翔 唐丽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38-3849,共12页
为了实现塔河油田超稠油高效乳化降黏,本文对8种表面活性剂(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进行筛选复配,构建了一种高效降黏的超稠油降黏体系。通过旋转流变仪在宏观尺度对超稠油进行物性分析,对单一、复配表面活性剂进行降黏效果... 为了实现塔河油田超稠油高效乳化降黏,本文对8种表面活性剂(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进行筛选复配,构建了一种高效降黏的超稠油降黏体系。通过旋转流变仪在宏观尺度对超稠油进行物性分析,对单一、复配表面活性剂进行降黏效果评价;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冷冻电子显微镜(SEM)在微观尺度对表面活性剂微观形貌、粒径尺寸及交联结构进行了表征,获得了宏观和微观尺度下复配体系乳化性能与稠油降黏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的复配体系,在质量比1∶1、复配浓度1.0%、油水比3∶7、掺稀比0.5∶1条件下降黏效果最佳,降黏率最高达到98.81%;表面活性剂微观交联网状结构、微观OP-10聚氧乙基长链和SDS硫酸根基团可与超稠油分子充分结合,促进油水界面膜形成,最终乳化超稠油降黏,本文构建的超稠油降黏体系为塔河油田的高效降黏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乳化降黏 表面活性剂 微观形貌 分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变换时频分析的超深层栅状储集体识别
20
作者 李宗杰 饶莹 +3 位作者 赵振聪 龚伟 李弘艳 周子康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3-1541,共9页
顺北地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形成了致密基岩与储集体相互交错排列的栅状储集体结构.现有资料显示栅状储集体内部的“栅体”尺寸和“栅体”之间的间隔均较小.受限于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基于地震数据以及传统的地震属性分... 顺北地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形成了致密基岩与储集体相互交错排列的栅状储集体结构.现有资料显示栅状储集体内部的“栅体”尺寸和“栅体”之间的间隔均较小.受限于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基于地震数据以及传统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难以有效刻画栅状储集体结构,进而影响储层预测和钻井轨迹设计.本文运用W时频变换方法得到时频谱,该方法具有峰值对应主频、时频谱能量集中、高频和低频区域都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特别是W时频变换方法得到的时频谱能量沿主频两侧对称分布,且呈纺锤形,主频宽两头窄,主频处的时频剖面分辨率与地震数据一致,有效频宽范围内远离主频处的时频剖面分辨率则高于地震数据.因此,利用丰富的高分辨率的地震时频谱信息、多频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为有效地识别栅状储集体中“栅体”的特征,进一步提升识别栅状储集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地区 碳酸盐岩储层 时频分析 W变换 栅状储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